最新-《沉思录》读后感 精品
沉思录读后心得体会(精选20篇)
沉思录读后心得体会(精选20篇)沉思录读后篇1重温《沉思录》,如涓涓清泉从古罗马哲人深幽而宁静的山谷,流入我干涸的心田,我听到马可奥勒留那振聋发聩的沉思,那关于生命深刻而彻底的认知穿越时空,我看见爱比克泰德站在神庙之巅,那睿智而圣灵的目光祛除黑暗。
我感到生命的渺小与伟大,人性的美丽和光辉,理性的庄严与完美,宽容的境界和高尚,心神的.宁静与淡然。
时刻与哲人相伴,让自己的心境趋于自然和完美,客服欲望的诱惑,和一切邪恶的杂念,不随意冲动,但也不能丧失生活的激情与斗志,坚定意念,不在意他人的看法,相信我是一块翡翠,我要始终保持我的颜色随时准备迎接任何命运的打击,站稳脚跟,不要他人搀扶保持一颗宽容之心,即使对待恶毒的人,不要轻易发怒,但也不能失去原则面容要听从心灵的支配,不阿谀奉承,也不恶意攻击,真诚的赞美和恰当的提醒对自然持敬畏之心,不狂妄自大,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和自然的恩惠让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合乎自然与人性,所思利人,所行利人对生活持一颗激情之心,不消极,不沮丧,不对他人泼冷水,让别人和自己在一起时如沐春风。
坚定信念,树立理想,但要切记行动不可迟缓,言谈不可无章珍惜时间,切记空话不做无意义的事或与自己信念相抵触的行或言,珍惜友情,学会感恩,以博爱之心处事,已严谨之心做人不为做过的事而后悔,但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生命的本质就在于今天,在于此刻,我是一株会思想的苇草,过去和将来都是虚无的,拥有的只是你的此刻,失去的也是你正在拥有的,我只希望,更加清楚和精彩的活着,不受世俗的羁绊和心灵的束缚。
沉思录读后心得体会篇2《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是一本记录自我与自我对话的书,也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
《沉思录》的词句不显华美,却词词打动人心,句句发人深省。
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感受一:修身养性,笑对人生。
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善待与你相处的每一个人,以善抑恶,修身养性,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学会理解,做到心灵的平静和安宁,遇事坦然应对,不受干扰,勇于承担。
实用文_沉思录读后感范文6篇
沉思录读后感范文6篇《沉思录》读后感【1】古罗马皇帝马可。
奥勒留写的《沉思录》,是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悟人生,对事物、对人类的独立思考和自我认识的一种心灵解读,是追求灵魂净化和内心和谐安宁的思维记录。
对于一位科研工作者而言,该如何应对浮躁的世界、正确看待人生和科研工作颇有启发和收获。
读完此书,主要有以下几点启发和思考:1、发挥个体的力量,建设和谐社会《沉思录》作者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结和合作的,人是宇宙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反复强调人的社会性,人不是孤独存在,因果的织机永恒地织着与你相关联的线。
这种朴实的辩证唯物论思想,对于当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人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
使自己脱离他人,就好比是使自己变成脱离身体的一只手或一只脚。
人是理性的,应该按照本性生活,做一个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
人与宇宙世界的关系是个体和整体的关系,每一个个体的优劣关系着整体的和谐和稳固,每个人都向往和谐美好的生活,这就需要每个个体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不断完善自己,对待构成社会环境的人们彼此友爱、忍耐和包容,少些抱怨、多些关爱和理解,因为组成社会的每个人有着不同的个性和脾气,同时也会因生理和其它原因而有不同的心境和心情。
维护和谐社会,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每一个人都不能忽视了自己对整体的作用和力量。
如文明洁净的生活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不乱扔垃圾或主动维护环境卫生,虽然事小,但作用和意义巨大。
这不仅是个人行为,它会影响到他人和社会整体,甚至影响到下一代的世界观。
如遇到不顺的事情,不要随意和一味地责怪他人,应首先要检查自己做得对不对,学会沟通和交流,凡事尽力做到以身示范、以身作则、以理服人,打造良好融洽的社会氛围与和谐的社会环境。
以积极的心态认识社会,正是因为一个个多样的个体存在,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才使大家的生活丰富多彩,与人同行,不再孤单寂寞。
2、换位思考,增强组织凝聚力《沉思录》强调热切地追求你认为最好的事情,遵从你自己的和共同的本性生活和行事,强调有原则、讲仁爱,学会原谅和理解。
《沉思录》读后感五篇
《沉思录》读后感五篇《沉思录》读后感篇一我去年读了《季羡林生命沉思录》,这本书是作者集大成,编辑的季老有关人生的名言名句。
我各取所需地把其中的一些语句抄给同事欣赏,交流心得,颇有收获。
我就来个串串烧,再学习一遍,再品味其中的哲理,把它变成自己的语言和行动。
季老说:“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
”生活在社会上“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好,道德水平越高。
”还说:“家庭是一个真正的安身立命之处。
在这里,人们主要祈求的就是温馨。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
”季老的话普通中见真理,我是个任性的人,头上有两个发旋,更加强了我倔犟的脾气。
这两字箴言,我只做到真字,而不会忍。
所以,一生坎坷,幸福指数就偏低了。
季老认为:“人真是一个奇妙的动物,人的一生也多半是奇妙的一生。
你想走的路,有时无论如何也走不上。
你不想走的路,不知不觉之中,不管有多少曲折,最终还是要走上。
”可不是吗,什么缘分啦,机会呀,环境啦,舆论咯,国情啊…等等,都把你赶到这条路上。
唯物主义不能解释,那就用唯心论解释吧。
这里的忍字我是跑不掉的,俗话说的好哇,人到弯腰树,不得不弯腰哦!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搏斗,“人世间,波诡云谲,因过错综。
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
”连季老都说“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
------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身上。
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
只有我自己来背了。
奈何,奈何!”我们普通人身上的十字架肯定比季老的又大又重吧,我这样想。
季老还论述到忘和怀旧,对我也有启迪作用。
他说:“人生下来,既能得到一点乐趣,又必须忍受大量的痛苦,后者所占的比重要多得多。
而,人能“忘”渐渐地从剧烈到淡漠,再淡漠,再淡漠,终于只剩下一点残痕;有人,特别是诗人,甚至爱抚这一点残痕,写出了动人心魄的诗篇…在中国古代,抒情的文或诗,都贵在含蓄,贵在言有尽而意无穷,-----把读者的心带向悠远,带向缥缈,带向一个无法言传的意境。
沉思录读书心得体会5篇
沉思录读书心得体会5篇《沉思录》是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书记载了他与自己的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读后感1读《沉思录》时,总感觉它不是有某种体裁的书籍,而更像是作者在戏言自语,一开始觉得很乏味,可是在读完第一章时却发现:这都是我们明白的道理,可我们却没有遵循,这本书正是告诉我怎么样实践它。
从这本书中,我发现了我作为一个青少年,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所应该做的、不该做的、该忍耐的、该发泄出来的……我从中懂得了:人与人要相互体谅,不要因为一点小事闹翻;我们要远离奢华的生活,因为我们不赚钱,花的都是父母的钱;我们要学会忍耐,学会避让,因为愤怒就是在摧残自己……像这样的道理,这本书解释了很多,我想,如果我们想做好这些,就一定可以做好,虽然有些有点难,但是难做不等于不能完成,我们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才能更进一步,才能再次升华。
《沉思录》这本书在帮助我前行,引领我探索人生的意义,找到自我的价值,虽然我们难以改变周围的世界,可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沉思录读后感2“那对身后的名声有一强烈欲望的人没有想到那些回忆他的人自己很快也要死去,然后他们的子孙也要死去,直到全部的记忆都通过那些愚蠢地崇拜和死去的人们而终归湮灭无闻。
”“有多少人在享受赫赫威名之后被人遗忘了,又有多少人在称贺别人的威名之后亦与世长辞。
”古代中国知识分子,把“名节”看得重于一切,一句“留取丹心照汗青”,将此种思想推向了高峰,教育了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
“要留当留万世名”一直是很多人自认为伟大志向的标准之一。
但当读完《沉思录》后,我心灵受到一股震撼,来回激荡着:“即使留万世名,你又知道多少?你能享受到当中的乐趣吗?你还在吗?”“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就是答案。
换一个角度来审视名声,它本虚无,只能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确认自己的幸福。
如果根据自身的感觉来判断,就很难找到究竟是否幸福的答案。
我们能引以自慰的只是别人对自己的羡慕和模仿,这使我们因为名声而得到骄傲和荣誉,与此同时,我们心中的感觉也许恰恰相反,我们会常常感到忧虑,甚至直至生命终结才能意识到自己盲目追逐的错误所在。
读沉思录有感(优秀8篇)
读沉思录有感(优秀8篇)《沉思录》读后感篇一“每个人都仅仅生活在现在,丧失的也只是现在。
”提醒我们要把握现在,珍惜时间﹔“当你十分烦恼或悲伤时,想一下人的生命只有一瞬,我们都很快就要死去。
”教会我们不要被无意义的事折磨﹔“人们互相蔑视,又互相奉承,人们各自希望自己高于别人,又各自匍匐在别人面前。
”警醒我们做一个真实的人……《沉思录》快被我读完了,书的最后一小章节使我颇有感触。
马可·奥勒留在书的终了谈了一个人生终了会遇到的问题,死亡。
《沉思录》全书都在谈理性,将死亡这个问题放在最后,是不是想告诉我们死亡是最需要理性看待的呢?也许是的。
世上总有不少人看不清死亡,即使是将化为一抔黄土。
幸而我们遇到了《沉思录》,它总结出了人生应遵循的几个准则,也告诉我们死亡不是一件可拍的事。
的`确,有些人会常存在我们心中,马可·奥勒留就是其中一位。
《沉思录》是一本好书!沉思录读后感篇二马年初一,我的叔叔从美国给我带了一本《沉思录》,我在拜读它时,好像能够清晰地听见它朴实的声音。
它是那么的宁静,甚至有点喃喃地细语。
一种可以穿透我的静水深流的思想力量。
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
这与我们现实生活之中的人极为相似,他们必须也要考虑自己的德行是不是很好!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于行动。
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一个死角那就是自己,所以要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人们总是在拿手电在找别人的毛病,却从来不去关照自己的问题,而照自己只有用逆光求源的方式才能做到,它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自己的过去,去反省自己的过往。
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决不仅仅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还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还需要这个人具有平静,安宁自我反省的思想;还需要有一个自我到无我的跨越,一种在思想或思维上的从经验进入到超常的自觉,一种大彻大悟。
沉思录读后感最新精选范文5篇
沉思录读后感最新精选范文5篇《沉思录》不仅仅是对自我更深层次的探索,也充满对人类道德的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礼貌日益丰富的同时,我们的精神礼貌却在悄悄退化,而《沉思录》正是让我们重新找回“逝去的礼貌”的钥匙。
接下来为大家整理了5篇沉思录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沉思录读后感1一位朋友极力推荐我《生命沉思录》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心灵养生好书。
于是上网购得细读一遍,怀着一种谦卑、探索、仰望的心境慢慢的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被作者幽默的谈吐、诙谐的文字深深吸引,更被她独特的见解深深震撼。
《生命沉思录》作者曲黎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她的双学历印证了最初我对她在书中文字风格、用词表达上的猜想:文学风格中贯穿医学理念。
品位她的文字,鉴赏她的见解,我感受到了她的乐观、开朗、渊博、深厚、高远。
《生命沉思录》是一部十分趣味而充满大智慧和深刻哲理的关于生命的感悟之作,随手翻开几页,便被书中精彩美妙的解读深深吸引住。
大的道理精深的资料我没记住多少,倒是被作者几个异常的观点记忆深刻,很是认同。
第一个观点:最大最好的养生就是“和喜欢的人在一齐做喜欢的事情”。
说得多好,和喜欢的人在一齐做喜欢的事情当然身心是充满愉悦的,一个人在充满愉悦欢乐的心境状态下他会生病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成天山珍海味事务缠身满心忧愁的富翁和一个欢欢喜喜思想简单粗茶淡饭的人相比谁更健康呢不言而喻,简单欢乐的人更健康。
所以让自我坚持愉悦的心境就是最好的养生办法。
如何让自我坚持愉悦的心境感恩。
感恩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
每一朵花,每一株草。
一个有着一颗感恩世界的心,他想不欢乐都难。
第二个观点:自然的是最美的。
大家认同这个观点吗自然的就是最美的。
针对于此刻大多数女性喜欢将自我的头发染成各种颜色,红的黄的甚至还有绿的蓝的,先不说化学药品对人体的伤害有多大,就说那五颜六色的头发真的好看吗有调查显示,中国男人有百分之九十五喜欢的还是女人自然黑黑的头发,顺顺直直的头发。
沉思录心得体会总结(通用15篇)
沉思录心得体会总结(通用15篇)沉思录总结篇1《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斯多亚哲学)的一个里程碑。
《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
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
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斯多葛派对人们的要求是:遵从自然(nature)而生活,或者说,按照本性生活,而所谓自然、本性,实际上也就是指一种普遍的理性,或者说逻各斯(在某些方面类似于中国的"道"),或者说一种普遍的法(自然法的概念就是由此而来)。
自然──本性──理性──法,不说它们有一种完全等价的意义,它们也至少是相通的,并常常是可以互用的。
我读了《沉思录》一书,觉得在将近20xx年前的人能有这种认识是十分了不起的。
其中的一些观点对我很有教育意义。
“从马克西默斯,我学会了自制,不为任何东西所左右,在任何环境里和疾病中欢愉如常,在道德品格方面形成一种甜美和尊严的恰当配合;做摆在面前的事情并毫无怨言。
我注意到所有人都相信思如其言,在任何行为中都不抱恶意;他从未表现过奇怪和惊骇,从不匆忙,从不拖延,从不困惑或沮丧,他不以笑声掩饰他的焦虑,另一方面也不狂热或多疑。
他已习惯于仁慈的行为,随时准备宽恕,避开所有的错误;他给人的印象与其说是一贯公正,不如说是不断改善。
我也注意到:任何人都不能认为受到了他的蔑视,或者敢自认是比他更好的人。
他也具有一种令人愉快的幽默的本领。
”(卷一 15)“一日之始就对自己说:我将遇见好管闲事的人、忘恩负义的人、傲慢的人、欺诈的人、嫉妒的人和孤僻的人。
沉思录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沉思录的读后感沉思录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沉思录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沉思录的读后感1说实话,我不喜欢读这类深奥而且关于哲学的书。
但为了寒假读书心得我还是耐着性子看了下去,不过,真的受益匪浅……这本书是由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十二卷的人生自省自语。
我读后觉得非常拗口,很难读懂它。
特别是关于宇宙、理性及神灵等抽象的东西,但这本书却又他独特的魅力,让人忍不住继续读下去……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
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个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
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
保持淡泊明志的高尚情怀。
“宁静不过是心灵的井然有序”,“如果你因什么外在的事物感到痛苦,打扰你的不是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对它的判断”。
世界远不是一块净土,但心灵可以是块净地;逃避不了周遭的喧嚣,但可以退守内心的宁静。
保持自省内练的心灵历练。
奥勒留说:“那操纵你的是隐蔽在内部的信念的力量”,“如果外部事物使你烦恼不安,那么请你注意,使你心情烦乱的并非事物,而是你对事物的看法,而只要你愿意,你是很可以将它打发掉的。
”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个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
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
我们党也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四自”要求,简洁有力,非常有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自省,就是要经常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进行积极的自我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关于沉思录的读书心得(通用7篇)
关于沉思录的读书心得(通用7篇)关于沉思录的读书心得篇1奥勒留作为古罗马的皇帝,在公元162年40岁时继承王位,却遇内忧外患,没什么好日子过。
他戎马倥偬一生,美国大片《角斗士》中留有他的形象。
作为军人,他战功赫赫;作为皇帝,他关心百姓,普建慈善机构,甚至出售私人珠宝用于赈灾。
但他真正的历史性成就,在于他醉心的哲学,在于这部《沉思录》。
《沉思录》成为古罗马哲学斯多亚派的最后一部典籍,与古罗马人注重实践、崇尚理性的性格相契合。
因为《沉思录》,奥勒留被称为偶像们的偶像。
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
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个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
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
在这本《沉思录》里,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
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自己与自己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
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
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
法国雷朗指出,马可.奥勒使人有这么一种朴实的信仰:面对宇宙自然,一颗高贵的道德良心,是任何种族、国家,是任何革命、任何迁流、任何发现都不能改变的。
《沉思录》所述,所有事物都是互相联结的,这一纽带是神圣的,几乎没有一个事物与任何别的事物没有联系。
因为事物都是合作的,它们结合起来形成同一宇宙(秩序)。
他还指出,理性的动物是彼此为对方而存在,所以在人的结构中首要的原则就是友爱的原则,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同类友好,意识到他们来自同一根源,趋向同一目标,都要做出有益社会的行为。
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读后感•相关推荐沉思录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沉思录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沉思录读后感1反反复复的徘徊中,我又拿起了那本书,那本封尘已久的书。
叔本华曾经说过,人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才是他自己。
我觉得,人只有在沉思的时候才是他自己。
年轻的时候,我们沉思很多东西,我们思考宇宙,思考人生,思考自然与社会,思考时空与死亡。
我们有数不清的思考与想法,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与期待。
可随着我们慢慢长大,我们思考的更多的是自己和身边的人。
我们的世界观和眼界在变大,我们思考的范围却在变小。
不得不说,沉思有一种力量,每个人都曾为它着迷过。
所以我拿起了那本曾经因为而浮躁摈弃在角落的书。
《沉思录》是斯多葛派的著名“帝王哲学家”马可·奥勒留的著作。
也是斯多葛派的代表著作。
《沉思录》是马克·奥勒留写给自己的书,但与其说是他写给自己的,不如说是我们写给自己的书,因为每个人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们在看书的时候也在沉思自己的沉思。
有的哲学家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有的哲学家说,人思考的时候他就是上帝;又有的哲学家说,我思故我在。
人的确需要思考,可我们思考的来源在哪儿,我们从已知的经验和知识中汲取营养,来思考未知的东西或世界。
奥勒留在第一卷第二章中说,他从他父亲哪里学到了很多,他学到了很多优秀品质和处理事情的方式,可我觉得他在沉思中写下了诸多优秀的品质有些感觉不真实,并不是我不信真的有那么完美的人,或者是他对父亲有美化的嫌疑。
我觉得他在沉思中写的有一部分是自己,或者说是理想中的自己,他希望自己有这些品质,他觉得是在父亲身上学到的。
我们写别人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带有自己的影子。
斯多葛学派提倡遵从自然与理性,有一点道家崇“道”和清净无为的感觉。
在《沉思录》中也有这方面的体现,作者在书中相信命运(天命),觉得很多事情是命运的安排,这点在书的开头和结尾体现地尤为突出。
《沉思录》读后感[优秀5篇]
《沉思录》读后感[优秀5篇]《沉思录》读后感[优秀5篇]1其实我是更喜欢读小说的,但偶尔也会附庸风雅地读点其他书籍,就象网络红人凤姐的搞笑名言“我经常看的都是社会经济学和一些文学类的著作!比如说《知音》和《故事会》”。
但《沉思录》除外,这是我自觉的想去看的一本书。
这是一本好书,好书可以让你读得越多,收获的越多,并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
这本书来自于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
马可·奥勒留,一位卓越的罗马帝王哲学家,他没能阻挡罗马帝国的轰然倒塌,但是却用自己一生的思考,为无数寻求生命更深层境界的人,铺设了灵魂的阶梯。
用他的《沉思录》为我们净化心灵,洗去俗尘。
这是一本哲学书,崇高却不失质朴。
它不如尼采的哲学思考深刻,也不同于《心灵鸡汤》《苏菲的世界》等速食类哲学著作琅琅上口,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这是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墓志铭。
当n年前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只觉得这话说得好,有大师风范,但并不了解它的深意。
直到我读了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后,才忽然对道德和人性自身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对宇宙、个体、时间、灵魂、生死、痛苦、神、相处、德行、理性等事物的深刻思考,不乏睿语箴言,令人启发与品味。
不要说这是__年前的帝王思想,即使是现在,同样会令人景仰。
《沉思录》读后感[优秀5篇]2读《沉思录》时,总感觉它不是有某种体裁的书籍,而更像是作者在戏言自语,一开始觉得很乏味,可是在读完第一章时却发现:这都是我们明白的道理,可我们却没有遵循,这本书正是告诉我怎么样实践它。
从这本书中,我发现了我作为一个青少年,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所应该做的、不该做的、该忍耐的、该发泄出来的我从中懂得了:人与人要相互体谅,不要因为一点小事闹翻;我们要远离奢华的生活,因为我们不赚钱,花的都是父母的钱;我们要学会忍耐,学会避让,因为愤怒就是在摧残自己像这样的道理,这本书解释了很多,我想,如果我们想做好这些,就一定可以做好,虽然有些有点难,但是难做不等于不能完成,我们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才能更进一步,才能再次升华。
沉思录阅读心得(精选6篇)
沉思录阅读心得(精选6篇)沉思录阅读心得篇1古罗马哲人爱比克泰德在其著作《沉思录》中,将人生视如赴宴。
他强调,人的举止应当像一个高贵的人那样优雅得体。
“当菜肴递到你面前时,可伸手取一份,但分量要合适;如果菜肴只是从你眼前经过,就享用你盘中的食物;如果菜肴还未传到你这里,就应该耐心等待。
”在作者那个时代,物质极端匮乏,宴席是很稀罕的。
我想,作者的意思是,人偶尔参加一次宴席,要抵御美食的诱惑,克制自己的物欲,做到举止得体,把握有度,知足常乐,自然平和,有耐心,有涵养,不强求,不贪婪,始终保持自己做人的尊严、高贵的品质,赴宴如此,人生亦如此。
多年后的今天,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开始步入小康生活,其标志就是首先解决温饱问题。
在我们这个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餐饮业已发展成为巨大的产业,城市的大街小巷里,开的最多的就是餐馆饭店酒楼,每年的消费数以千亿,不仅将北京“俏江南”的女老板张兰吃成了名人,还吃出了“湘鄂情”等上市公司。
生活在城里的人,经常要赴宴。
不是你请人家吃,就是人家请你吃。
本来吃饭的原始目的是给人提供能量,维持生命,可后来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讲究,演变成一种饮食文化、酒文化和社交文化。
如今,人们花在睡眠上的时间越来越少,花在吃饭上的时间越来越多。
吃饭早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一个缩影。
赴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身份。
达官贵人总是被宴请,天天上高档酒店,吃山珍海味。
其实,鱼翅海参鲍鱼龙虾吃多了,味同嚼蜡,一点感觉都没有,可请的人和被请的人都硬撑着,他们吃的不是海鲜,而是一种档次和身份,吃的是面子。
生意人总是请别人的多,买单的多。
中国人的许多重要决定,都是在酒桌上做出的,生意在酒桌上谈成,婚姻在酒桌上敲定,宴席往往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和成败。
股神巴菲特甚至发明了“午餐拍卖”的游戏,仰慕者不惜花费几十万元与之共进午餐,把吃饭推到了极致。
赴宴还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教养。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在酒席上特别讲究座次。
《沉思录》读后感作文(精选8篇)
《沉思录》读后感作文(精选8篇)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沉思录》读后感作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沉思录》读后感作文篇1《沉思录》读后感“属于身体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属于灵魂的只是一个梦幻,生命是一场战争,一个过客的旅居,身后的名声也迅速落入忘川。
”着迷于这般洁净、高贵的文字。
开始寻找他----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在《沉思录》中留下的文字。
法国雷朗指出,马可.奥勒留使人有这么一种朴实的信仰:面对宇宙自然,一颗高贵的道德良心,是任何种族、国家,是任何革命、任何迁流、任何发现都不能改变的。
而《沉思录》来自于他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
奥勒留自幼学习过希腊文学、修辞、哲学、法律与绘画等。
在他执政的近20年间,古罗马帝国水灾、地震、瘟疫、饥荒、蛮族入侵、军事反叛等天灾人祸不断,尽管他以其坚定的精神和智慧,夙兴夜寐地工作,也不能阻挡古罗马帝国的颓势。
而使他能忍受下来的是哲学,他试图以哲学的沉思来避开人世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安宁。
他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
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沉思录》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读了《沉思录》一书,对于如何正确看待人生和待人处事颇有启发和收获。
作为一本哲学书、生活书、励志书,今天读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宽广的胸怀及言行一致、努力践行自己的世界观等优秀品质,仍然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他的自省。
他如此热诚地从身边人们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果敢、谦逊,仁爱……他希望人们去热爱劳作,了解自己的质料和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公共利益而努力。
读沉思录的心得体会(精品10篇)
读沉思录的心得体会(精品10篇)读沉思录的心得体会篇117岁那年,在语文课外读本里读到,属于身体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属于灵魂的只是一个梦幻,生命是一场战争,一个过客的旅居,身后的名声也迅速落入忘川。
便立即着迷于这般洁净、高贵的文字。
开始寻找他的书,我忘记是哪一年我第一次拥有了一本,后来随我去西安、青岛的途中,和一整箱其他的书一并丢失。
后来买到了如上的版本,何怀宏在1988年从Geroge Long 英译转译过来的,他的译本已经给我留了深刻印象,我自这本后再无读过其他译者版本。
六年间,我多次,反复地读《沉思录》,但始终没能写点什么。
少女时期所能体会到,是一种语言本身的宽广魔力,而并非真谛本身。
也许恰如译者前言里认为,斯多亚学派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是一件太早的事情。
日渐成长所自我培养的判断力,让我每次重读都觉得珍贵、又能开始学会主动去思考。
我是一个常常会过度焦虑的人,总希望所有的事情都在自己的控制或者期许之下发展,对于过去也时常会突然上泛起无法抑制的悔恨。
一个人没有的东西,有什么人能从他夺走呢。
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别的东西,而只是他现在所过的生活;任何人所过的也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失去的生活。
我再次要求自己,远离对未来所有事情的焦虑,因为那些事情即使发生了,不发生,我也会照样用我对待目前时的理性,在那一日对待它。
而所有的故事都会在时光里消逝,你的记忆会消失,别人记忆中的你也将消失。
他的自省。
他如此热诚地从身边人们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果敢、谦逊,仁爱他希望人们去热爱劳作,了解自己的质料和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公共利益而努力。
永远想着最好的东西,偏爱最好的事物,给予自己的健康合理的关心,不沉溺他人强烈的感情从十七岁以来,两千年这位在马背上的古罗马皇帝,我一直在他颠簸战场时写就的文字里寻找解脱。
我深信一个孩子的成长,一定需要一个充满智慧、拥有开放心态的成人。
而命运让我缺失了,我很庆幸自己能在17岁的语文读本里知道马可奥勒留,在一本小说合集里读到加缪的雅尼娜,从而初次知晓了自己的质料和内心激流,在书店的角落看到了吕坤的《呻吟语》,我为那种文字,传达千年、百年的缘分所感动。
《沉思录》心得体会(通用13篇)
《沉思录》心得体会(通用13篇)《沉思录》心得体会篇1刚开始拿到《左手沉思录右手智慧书》这本书,以为又是一本枯燥的说教书。
当我走马观花似地阅读这本书时,却意外地被书中朴实无华的语言、生动有趣的事例、意味深长的哲理吸引住了,禁不住拿起红笔在上面作起了记号,“我们曾经拥有过去,我们也会拥有将来,但我们能够把握的只有现在”、“困难像弹簧,你弱他就强”、“只要你自己认为对的事情,绝不可优柔寡断,必须马上付诸行动”等经典话语,被我作上了重重的记号。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自己的心灵受到了一次纯净的洗礼,灵魂受到了一次温馨的安抚,思想受到了一次猛烈的撞击。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从这本圣洁的书中,领悟到了以下几点:一、要培养“三心”一是培养爱心。
要心系群众,善于把自己从“小我”中解放出来,从个人利益、个人情感中解放出来,投身于组工事业,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常怀忧民之心,常思兴民之策,扑下身子,想方设法解决群众最根本的利益问题。
二是培养耐心。
组织工作任务繁重,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要培养足够的耐心,忘却世事的喧嚣,静下心来,潜心研究组织工作规律,把握正确的工作方式方法,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创新。
三是培养自信心。
爱默生说过:“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自信而成功的。
”要把自信作为支持我们日常行为的一种基本意识形态,永远相信自己,当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勇敢地对自己说“我能行”!当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勇敢地对自己说“我能行”!让自己变得动力十足,变得细致勤奋,变得头脑敏捷,变得思虑周全,焕发出无穷无尽的潜能。
二、要提升“四力”一是提升学习力。
把学习作为锤炼党性、修练品性、提升悟性的重要途径,坚持学习一切有用的知识,提升自我整体素质。
在繁重的工作之中、工作之余,抓住点滴时间,每天读书一小时、上网半小时,潜心向学。
牢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古训,做到善于向基层学习,善于向群众学习,善于向领导学习,善于向同事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新整理沉思录读后感(15篇)
沉思录读后感(15篇)沉思录读后感第1篇:《沉思录》没有过分的讲究辞藻,也没有注意交代和结构安排,而是任凭思想随波逐流的一部经典哲学名著。
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我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个性是当他在心里有这种思想的时候,透过思考它们,他立刻进入了完全的宁静。
但就是这些简单的话语,让人有一种听古典神秘音乐时的静谧感和认同感。
一本温总理读了一百多遍的书本为只是一个宣传叫卖的噱头,但真正阅读过才发现它的确是一本能净化人心灵的书籍。
本书译者何怀宏这样说到: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必须立刻读,但必须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
近两千年前有一个人写下了它,再过两千年必须也还会有人去读它。
我坚信这一点,因为它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是一本拷问心灵的书,每一句写给自我的话语,都是一次向着心灵的凶猛攻击。
即使是在时隔两千年的这天,我们仍能跨越时空,看到作者低头沉思,与自我内心对话。
《沉思录》,这是一本记录自我与自我对话的书,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
人用双眼看世界,却看不到自我,所要先看清自我惟有用心。
反省自我过往并构成对话那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需要绝对的真诚、平和的心态和超凡的勇气。
这本书中字里行间常常出现的不是我,而是你,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面前,对镜子中的自我做出告诫与提醒。
他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倾诉,而是自我与自我的对话,是对自我灵魂的解剖和对自我的告诫。
他这样说到你错待了自我,你错待了自我,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
他一向这样拷问自我。
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我,战胜自我便能战胜一切。
古训道:待人宽、责己严,这句话人人都明白,可是做起来却很难,所《沉思录》里说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适当的思考,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我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
沉思录优秀读后感最新5篇
沉思录优秀读后感最新5篇《沉思录》,是一本很好的人生哲学书,它以简易的笔调、优美的语言、生动的哲理故事,帮助你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调适身心,领悟生命的美好与工作的真谛,确保在最和谐的状态下愉快地、聪明地和高效地工作。
下面给您带来沉思录优秀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沉思录读后感1《沉思录》是公元2世纪后期古代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传下来的一部个人哲学思考录。
我今天有幸读到了这本书给了自己一些人生启发。
《沉思录》可以说是一部自我对话录,一个人的自剖之语,一部私人日记。
多年来他的帝国一直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甚至可以说兵荒马乱,加上军队的内讧,他的年轮几乎是在战车下转动的,他的身体也十分疲惫。
尽管所到之处,人们都在高呼“皇帝万岁!”但皇帝本人却深知来日不多,一种壮士一去不复还的预感徘徊在他心头。
不过他早已作好随时放弃生命的充分准备。
作者利用四方征战与政事辛劳之间的片暇,记录下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为后世在人生向度上开启了别样的风景。
远古与当代,帝王或凡人,外部世界的进取终难替代内部心灵的安顿。
今天,当工具理性与世俗浪潮蔓延至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时,我们更有必要从这穿越千年的不朽文字中,探望人生,寻找精神的故园。
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
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的意见,并且是可以由心灵加以消除的。
作者对自己说:我将遇见好管闲事的人、忘恩负义的人、傲慢的人、欺诈的人、嫉妒的人和孤僻的人。
他们染有这些品性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但是我作为知道善恶性质,知道前者美,后者丑的人。
作为知道做错了事的人的本性是与我相似。
在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很多人,就像作者说得一样,人毕竟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也知道善恶美丑。
沉思录读后感范文5篇
沉思录读后感范文5篇马克.奥勒留作为古罗马的皇帝,他关心百姓,普建慈善机构,甚至出售私人珠宝用于赈灾。
但他真正的历史性成就,在于他醉心的哲学,在于这部《沉思录》。
沉思录读后感1读《沉思录》时,总感觉它不是有某种体裁的书籍,而更像是作者在戏言自语,一开始觉得很乏味,可是在读完第一章时却发现:这都是我们明白的道理,可我们却没有遵循,这本书正是告诉我怎么样实践它。
从这本书中,我发现了我作为一个青少年,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所应该做的、不该做的、该忍耐的、该发泄出来的……我从中懂得了:人与人要相互体谅,不要因为一点小事闹翻;我们要远离奢华的生活,因为我们不赚钱,花的都是父母的钱;我们要学会忍耐,学会避让,因为愤怒就是在摧残自己……像这样的道理,这本书解释了很多,我想,如果我们想做好这些,就一定可以做好,虽然有些有点难,但是难做不等于不能完成,我们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才能更进一步,才能再次升华。
《沉思录》这本书在帮助我前行,引领我探索人生的意义,找到自我的价值,虽然我们难以改变周围的世界,可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沉思录读后感2人与人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们之所以能把握好自己的位置,就因为他们分得清楚这两种概念——“理性化与情绪化”。
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两种概念都是必备的,因为,人之常情难免会有一些小情绪或者是过于理性化地行事。
但是,这两种概念只能以二选一。
情绪化:人之常情之中是会有一些情绪的。
比如说,你和另外一个人在有矛盾的时候,你的心其实是十分不服的,因此,你骂出了一些难听的脏话,大声吼叫,而不像理性行事的人清楚、沉稳地向对方说出你想表达的东西,同时也会带一些大一点的声音。
换而言之,从另外的一种角度来看,情绪化,是一种思维不清晰,脑子混乱的症状,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没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与理性的概念,有再大的怒气也都比不过有理性思想而说话的人。
情绪化也有另一种概念,我举一个例子给大家证明:就像刘备错伐吴的例子,在那时,关羽命丧吴国,毕竟是在当年帮助刘备脱离心理困境的知己——关羽,被自己的敌人杀死了,当然总有一股怒气冲上心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思录》读后感
读了《沉思录》一书,对于如何正确看待人生和待人处事颇有启发和收获。
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
法国雷朗指出,马可奥勒使人有这么一种朴实的信仰面对宇宙自然,一颗高贵的道德良心,是任何种族、国家,是任何革命、任何迁流、任何发现都不能改变的。
《沉思录》所述,所有事物都是互相联结的,这一纽带是神圣的,几乎没有一个事物与任何别的事物没有联系。
因为事物都是合作的,它们结合起来形成同一宇宙秩序。
他还指出,理性的动物是彼此为对方而存在,所以在人的结构中首要的原则就是友爱的原则,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同类友好,意识到他们来自同一根源,趋向同一目标,都要做出有益社会的行为。
他除了强调人的理性以外,还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
使自己脱离他人,或做出反社会的事情来,就好比是使自己变成脱离身体的一只手或一只脚。
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就要致力于使自己与整体重新统一起来。
他关于人的德行的强调中有许多感人的哲理,如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个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
特别强调的是德行是不要求报酬的,是不希望别人指导的,不仅要使行为高贵,而且要使动机纯正,要放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
该书有许多闪光点、以下几点对己有很大启示1、博采众长,传承美德。
正如他在《沉思录》中指出的,好的品德闪耀在良好的传承中。
我们也要以此为鉴,学会善于取人之长,丰富知识、提升境界、弘扬美德。
2、正确对待自己、他人,有一种包容的心。
《沉思录》作者反复强调人的社会性,人不是孤独存在,因果的织机永恒地织着与你相关联的线。
人们是彼此为了对方而存在的。
我们每天都要准备碰到各种各样不好的人,但由于他们是我的同类,我们仍
要善待他们。
不要以恶报恶,而是要忍耐和宽容,人天生就要忍受一切,这就是人的义务。
碰到任何事情都首先要检查自己做得对不对,不要随意责怪他人,要有一种克己忍让和包容的心。
要懂得在人的关系结构中,首先的原则就是友爱。
我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构建文明和谐社会将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坚持顾全大局、维护社会利益。
《沉思录》作者提醒自己和他人,要让你的行为和活动限定于有益社会行为,因为这符合你的本性。
正由于我是一部分,对于一切出于整体而分配给我的事物,我不会不满意的。
由于记住,我是整体的一部分,我就会对所有发生的事情就满意了。
这是作者顾全大局、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一种崇高精神境界。
当今,我们作为每一个社会人,很需要发扬这种精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
4、正确对待人生,乐观面对生死,抓紧实现人生价值。
死亡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要以一种欢乐的心情等待死亡,把死亡看做不是别的,只是组成一切生物元素的分解。
而如果在一个事物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元素本身并没有受到损害,为什么一个人竟忧虑所有这些元素的变化和分解呢?因为死是合乎本性的、而合乎本性的东西都不是恶。
总之,生与死之间的距离是很短暂的,看看在你之后的时间,再看看在你之前的时间,在这种无限面前,活三天和活三代之间有什么差距呢?当然,作者把生死看成是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坦然面对它,并不是消极等待死亡,而是珍惜生命、正视人生价值。
我们必须抓紧时间,这不仅是因为我们在一天天地接近死亡,而且因为对事物的观照和理解能力将先行消失。
这就告诉我们,人的生命不仅是短暂的、有限的,而且随着人的衰老,在死亡之前就丧失了对事物的观察理解能力和继续工作的能力。
因此要在有限而宝贵的生命里,抓紧做好每一件事,以自己的勤奋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