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ppt

合集下载

例说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例说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题 , 时产生 了认 知上 的冲 突 , 此 对为什 么要 学 幂函数
有 了感性认 识.
在 课堂 教学 中首 先 要恰 当地 制定 教 学 目标 , 牢
记 教学 目标 是 设 计 一 节 课 的 “ ” 然 后 围绕 这 个 魂 , “ ” 魂 再进行 精心设 计 课 堂教 学 , 择有 效 的教 学方 选
进行 简单应 用 , 引入新课 打 下伏 笔. 为 师: 比较大 小 :
52 。 .3 。 5 2 ~; .5
(一 . 2 07)
(一 . 5 0 7 ).
生 2第 一个 建立 函数模 型 y= : ~, 第二个 是 y= . 分 析 : 果再 建立 已有的 函数模 型 , 如 已经不 能解决 问
教学 目标 :
1 经历幂 函数 的 产生 和作 图 的过 程 , 验 探 究 . 体
的方法 , 理解幂 函数 的概 念 ;
2 利用 图形 计 算 器作 出 函数 图象 , 过 图象研 . 通 究 函数 的性 质 , 中培 养 学 生 由特 殊 到 一般 的 研究 从
问题 的方式. 教学 重点 : 函数 的 图象 和性 质. 幂
分析 :普通 高 中数 学课 程标 准 ( 《 实验 ) 提 出的 目标 》
要 求三个方 面 : 知识 与技 能 , 过程 与方 法 , 情感 、 态度
该让 学生 自己来给 幂函数 下定义. 在这 个过程 中, 既 有模 仿 又有创 新.
与价值 观 , “ 维 目标 ” 如 果教 师在 课 堂的 目标 即 三 .
教学 过程 :
生 4 O是常数. : L
师 : 为一个 定义 , 该是非 常严谨 的. 作 应
( 书) 板 定义 : 一般 地 , 我们 把形 如 Y= 的 函数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PPT 课件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PPT 课件

第三部分 新课程内容标准
新课程保留了现行课程的主干内容,并对部分原有内容的 定位和要求上有了变化,同时增加了部分新内容,分为以下 几点:
一是强调基础性,强调数学的本质和对数学整体的认识; 二是考虑如何更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的自主探
索与学习; 三是希望能更贴近生活,感受数学的价值; 四是对现实教学情况的反思。相对于传统数学教学大纲,新
第二部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程目标
1.高中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获得作
为未来公民所需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 步的需要。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2.具体目标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
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 的背景,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 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自主学习、探究活动等不同 形式的学习方式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 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实际应 用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 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第一部分 基本理念
1.新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积累 新的课程理念: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提倡动手实、自主
探索、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新的学习数学的方式,从而 更深刻地理解基本的结论的本质,体会所蕴涵的数学思想 和方法,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第一部分 基本理念
课程标准在内容表述及范畴、能力要求、关注方向与维度、 教学时数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有较大的变化.
第三部分 新课程标准内容

新课程高中数学教案范例

新课程高中数学教案范例

新课程高中数学教案范例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涵盖高中数学的各个领域,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掌握高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3. 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1. 代数部分: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函数、不等式等内容;2. 几何部分:包括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定理及应用;3. 概率统计部分:包括概率、统计、排列组合等内容;4. 解析几何部分:包括向量、坐标、直线、圆等内容;5. 三角函数部分:包括三角函数的性质、图像、计算等内容。

教学方法:1. 经典讲解法: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分析例题,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2. 交互式教学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 实践性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应用,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参与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2. 考试成绩评价:通过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形式评价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情况;3. 课程总结评价:通过学生自我总结和评价,反馈教学效果和学习收获。

教学计划:第一周:代数部分第二周:几何部分第三周:概率统计部分第四周:解析几何部分第五周:三角函数部分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愿学生们在本次高中数学课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和收获!。

《高中数学新课标》下的案例分析-完整版PPT课件

《高中数学新课标》下的案例分析-完整版PPT课件
• 体验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其他学科的 联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对数函数概念、图象和性质
• 教学难点: 类比指数函数,探索、概括 对数函数的性质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2016年10月17 日15时14分, 青海省玉树发 生地震
里氏62级
2013年4月20 日在四川省雅 安市芦山县发 生地震
则 S ABC 的最大值为

【解法一】设 ACB , 由余弦定理,得
AB2 AC2 BC2 2AB BC cos.
因为 AB 4 ,且 AC 2BC ,
可得 BC2
4
.于是
3 2 2 cos
SABC
1 2
AC
BC sin
2 BC2 sin 2 2 sin (0 ).
2
3 2 2 cos
图象和性质 图象
定义域 值域
奇偶性 单调性 过定点
对称
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
(四)巩固应用
例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例2 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值的大小:
(1) y loga x2 ( a 0 ,且 a 1); (1) log2 3.4 , log2 8.5 ;
(2) y log 1 x .
2
(2) loga 5.1, loga 5.9 ( a 0,且 a 1); (3) log2 3.4 , log0.31.8 .
则 A(0,0), B(3,0) ,设 P(x, y) .
由于 PA 1 ,所以
x2 y2
1
PB 2
(x 3)2 y2 2
化简得 x2 y2 2x 3 0
所以点 P 的轨迹方程为 (x 1)2 y2 4 ,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说课汇报课件PPT(完美版)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说课汇报课件PPT(完美版)

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
以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共同交流为主体
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实现知识的建构和发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01
02
03
04
教法选择
实践操作,探求新知
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创设情境,形成概念
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深入探究 ,加深理解
当堂训练,共同提高
01
03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必修2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第一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第一节课, 它是解析几何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直线的重要的几何要素。学生在原有的对直线的有关性质及平面向量的相关知识理解的基础上,重新以坐标化(解析化)的方式来研究直线相关性质,而本节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直线的重要的几何性质,是研究直线的方程形式,直线的位置关系等的思维的起点;另外,本节也初步向学生渗透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因此,本节课的有着开启全章,奠定基调,渗透方法,明确方向,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重点是依据教学目标,在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遵循“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教学规律”,本节课我采用观察发现、启发引导、探索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拨,启发学生通过主动观察、主动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突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XXXXX附属高级中学X班级
ZHI XIAN QINXIE JIAO YU XIE LV
XXX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目录
新课标概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与评价新课标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01
CHAPTER
新课标概述
对高中数学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确保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整体规划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发展水平,将课程内容分为不同的层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分层设计
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方便学生选择和组合,提高课程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新课标的实施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空间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优化课程结构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更新教学方式
结合实际问题和案例进行教学,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强化实践应用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完善评价体系
03
CHAPTER
课程内容
数学1
数学3
数学5
集合、函数概念与性质。
算法初步、统计与概率。
数列、不等式。
包括1-1和1-2,供文科类学生选择,内容涉及推理与证明、复数及其应用等。
选修1系列
选修2系列
选修3系列
包括2-1、2-2和2-3,供理科类学生选择,内容涉及空间向量与解析几何、微积分等。
包括3-1至3-4,供有兴趣的学生选择,内容涉及几何证明选讲、矩阵与变换等。
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
学生应能够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进行问题分析,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工具进行问题解决。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13 12
5. 数学运算
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 的素养。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思路, 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 数学运算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手段。数学运算是演绎推理,是计算 机解决问题的基础。 数学运算主要表现为: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思路, 形成程序化思维。 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发展数学运算能力;有效借 助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形成程序化 思考问题的品质,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4学活动的关键是启发学生学会数学
思考,引导学生会学数学、会用数学。高中数学教
学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深入挖掘数学学科的育
人价值,增强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数学教师要树
立以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意识与教
学意识,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
程。要创设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情
22 21
5. 选修II内容
A课程: 微积分(2.5学分)、空间几何与代数(2学分)、 统计与概率(1.5学分)三门课程。
B课程: 微积分(2学分)、空间几何与代数(1学分)、 应用统计(2学分)、模型(1学分)四门课程。
C课程:逻辑推理初步、数学模型、社会调查与数据分析 三门课程,每门课程2学分。
3
2
三. 课程内容
高中数学课程内容体现社会发展的时代性、数 学学科的特征、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依据数学课 程目标,特别是数学核心素养,精选课程内容。在 课程内容安排上,要注重处理好数学核心素养与课 程内容、过程与结果、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要注重课程内容的统整,突出内容主线,关注内容 主线的关联性,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还要关 注与义务教育课程的衔接。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法和手段。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教材与教辅
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和修订教材及教辅资料, 确保内容与标准一致。
网络资源
利用网络平台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丰 富的教学素材。
校际合作
加强校际合作,共享课程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数字化教学工具
利用数字化教学工具,如数学软件、几何画板等,辅助学生理解 抽象概念。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课 件
目 录
• 新课标概述 • 课程目标与内容 • 教学实施建议 • 课程评价与反馈 • 教师专业发展与课程资源
01
新课标概述
课程性质与定位
基础性
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后 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 是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等课程的
基础。
通用性
高中数学课程对于提高全体高中学 生的数学素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具有独特的作用。
小组合作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 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跨学科整合
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提高学生的综 合素养和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 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
通过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 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探究式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发现教学 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教师反思 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评价方式
测验和考试
观察和记录
通过测验和考试的方式,评价学生对数学 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的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
问卷调查

徐新斌: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例说

徐新斌: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例说

新观念的产生不是对旧观念的完全 扬弃,而是一种整合。事实上,每一 种观念都有自身合理的一面,因教学 内容不同,教学设计可以以不同的理 论作为基础。 因此,更确切地说,观念更新意识 要求教师有整合观念的意识、接受新 观念的意识、替代旧观念的意识。
16
(2)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在人们的认识 活动中,活动主体对既有的知 识经验和一些难于解决的实际 问题或理论问题所产生的怀疑、 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 并在其驱动下,不断提出问题 和解决问题。
4.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所需要具备的 几个意识
对于教学设计而言,数学教师的观念更新意 识、问题意识、反思意识、创新意识显得尤其 重要。 这些意识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 成教育、教学能力的前提,是影响教师行为的 诱因,因而对教学设计有直接的制约作用。
11
(1)观念更新意识 • 所谓观念,指教育观念,即教师对教育本质 的认识和体悟。作为数学教师,其教育观念就 是对数学教育本质的认识和体悟。 • 观念更新意识,指教师对自已所持的教育观 念有清晰的认识,对不断萌生和发展的新的教 育观念有敏锐的洞察力,进而产生更新自身旧 观念的经常性愿望和行为。 • 数学教育观念分为数学观和教育观两个层面。 数学观是对数学学科本质的认识;教育观是对 学与教本质的认识。
同样,不同的教学理论对教学的本质有不同 的解释,从而对应着不同的教学设计思想。 行为主义强调剌激与反应的联结,教学设 计就只关注教师的教学操作和学生学习结果的 操作。 认知主义以信息加工学说解释学习的本质, 教学设计就要涉及教师的教学操作、学习者的 特征、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学习所获得的知 识类型以及学生学习结果的操作。 人本主义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教学设计就 会更多地体现使学生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建构和 社会建构的结果,教学设计就会渗透着促进学 15 生知识建构的策略。

走进高中数学新课程教案

走进高中数学新课程教案

走进高中数学新课程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内容和学习重点。

2. 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教学内容:
1. 高中数学新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2. 新课程的内容架构和学习重点。

3. 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介绍。

教学步骤:
1. 介绍高中数学新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新课程的内容架构和学习重点。

3. 研讨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4. 进行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

5. 总结反思,展望未来发展。

教学评估:
1. 学生对高中数学新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学生在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中的表现。

3. 学生对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反馈意见。

教学资源:
1. 高中数学新课程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2. 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学习工具。

3. 教师和学生的合作研究。

教学反思:
1. 教学效果评估和改进措施。

2. 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策略。

3. 教师个人教学方法和风格的调整和提升。

教学心得: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新课程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也有了更好的把握。

希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及课件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及课件

内容精选
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避免过 于复杂或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
方法多样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 、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积极性。
注重实效
教学设计应注重实效,确保学生能 够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制作方法
软件选择
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制作软件,如PPT、Flash、 Authorware等。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抽象思维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情感态度
价值观塑造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树立学好数 学的信心和积极态度。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02
教学设计及课件制作原则和方法
设计原则
目标明确
教学设计应明确教学目标,并围绕 目标展开,确保教学内容与目标一 致。
教学评价
1 2
评价目标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判断学生的学习 状况和进步情况,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评价内容
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 、考试成绩等。
3
评价方法
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 口头反馈等,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
反思目标
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 验教训,提高教学质量。
注重逻辑思考
高中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逻辑思考 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联系实际生活
高中数学课程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难度逐渐增大
高中数学课程的难度逐渐增大,对 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的要求 也逐渐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掌握
能力培养

高中数学教案ppt课件

高中数学教案ppt课件
高中数学教案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反思与改进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高中数学的基本 概念、定理和公式。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
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 联系和逻辑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包 括分析、推理、归纳和演绎能 力。
总结词
明确评价标准是保证评价结果客观性 和公正性的基础。
详细描述
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应考虑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 体、可操作的评分细则,以便于评价 者准确评估学生的表现。
教学反馈的运用
总结词
有效运用教学反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详细描述
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优点,指导学生 改进学习方法,同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包 括代数、几何和概率统计等方 面的运算技巧。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 习能力,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 段获取和整理数学资料。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认识 到数学在科学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 位。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培养 严谨、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工作 作风。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 能力。
02
教学内容
知识点梳理
01
知识点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02
知识点2
导数的计算与几何意义
03
知识点3
不等式的解法与证明
04
知识点4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
重点与难点分析

新课程高中数学教案

新课程高中数学教案

新课程高中数学教案
课程内容:本课程将涵盖高中数学的各个领域,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高中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自身数学素养。

教学目标:
1. 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内容:
1. 代数:多项式、方程、不等式等内容。

2. 几何: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内容。

3. 概率统计:概率计算、统计分析等内容。

教学方法:
1. 讲授教学: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实例演练:通过实例演练,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促进学生思维活跃。

4. 课外作业: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评价方式:
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课堂作业等。

2. 学期考核:进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课程作业:布置小组作业或个人作业,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在高中数学领域取得更进一步的进展,并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中数学课堂讲解 PPT课件 图文

高中数学课堂讲解 PPT课件 图文

含义必须自己有个透彻的了解,比如“整除”与“除尽” 、
“数位”与“位数” 、“切线”与“切线长”等如果混为一谈,
就违背了同一律;又如有的教师讲“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
三分之一” ,就忽略了“同底等高”的条件;有的教师指导学
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够平行” 、“这个直角没画
成90°”等,就违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最
四、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要求
• 1、导入课题的语言要求 (2)动手操作导入新课。例如,对数概念的导入:对数概念
十分抽象,许多教师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呕心沥血,我是这样做的, 手拿一张纸条,厚0.1毫米, 把纸条一次又一次地对折,厚度当然越 来越厚,然后告诉同学,这样对折14次,厚度可达同学们的身高;对 折27次后,其厚度比喜马拉雅山还要高;对折42次后,厚度超过从 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接着问同学们:大家相信吗?如果要使厚度达 到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1.5亿km),需要对折多少次呢?两则设疑, 立即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他们饶有兴趣地折纸条,折了几次后在 教师的指导下,停下来开始动手计算。为了能使厚度能达到1.5亿 km,我们假设需要对折x次,则应有:0.1×2x÷106=1.5亿km,对折 14次、27次、42次,不管有多繁,总可以用笨方法算出来,现在 出现了新问题,x的位置特殊,跑道指数位置上去了,这是已知底 数和幂的值,求指数问题,用我们过去所学的知识已经解不出来 了。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解出结果呢?学生迷惑不解但又渴望知 道,这时及时导入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对数问题。 那么什么叫对数?对数又是怎样计算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 习。这样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导入新课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 望,激起学生兴趣,从而成功进入新课。
理科,不像语文在分析、朗读课文时要带有感情色彩。数

高中数学教案及课件

高中数学教案及课件

高中数学教案及课件主题:解一元一次方程学科:数学年级:高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

2. 能够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解答相关问题。

3. 能够熟练运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

2. 如何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1. 如何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学实例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是什么。

二、讲解一元一次方程(10分钟)通过PPT课件,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性质及解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三、示范列方程(15分钟)教师示范几个列方程的例子,让学生跟随着一起做。

四、练习题及解析(20分钟)教师分发练习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讲解答案及解题过程。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课件范本:(PPT课件内容)标题:解一元一次方程1.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是什么?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方程的解法步骤是什么?-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方法有哪些?3. 列方程的例子- 例1:小明花了一半的零花钱买了一本书,还剩下20元,求小明原来的零花钱是多少?- 例2:某数的六分之一加上3等于这个数本身,求这个数是多少?4. 练习题- 1. 解一元一次方程:2x + 5 = 15- 2. 解一元一次方程:3(y + 2) = 155.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相关知识点。

高中数学课教案课件

高中数学课教案课件

高中数学课教案课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解题和证明相关定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相关定理解决实
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勇于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
1. 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2.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
3. 直角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理
三、教学重难点:
1.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的证明
2. 直角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理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实例引入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2. 讲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三边关系定理,并进行相关练习。

3. 讲解直角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理,并进行相关练习。

4. 拓展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进行解题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

五、教学资源:
1. 教材:《高中数学》
2. 教具:教师课件
六、教学评价方法:
1. 教师随堂测验:通过课堂小练习和问题解答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3. 学生表现评价: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和参与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态。

七、作业布置:
1. 完成教材上相关习题。

2. 阅读相关知识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高中数学新课标课件

高中数学新课标课件

高中数学新课标课件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1. 数与代数:- 实数的概念与性质- 代数表达式的简化与运算- 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2. 几何:- 平面几何的基本图形与性质- 空间几何的基本概念- 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圆的性质与定理- 相似与全等的判定3. 概率与统计:- 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描述性统计分析- 概率分布与期望值4. 解析几何:- 直线与圆的方程- 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性质- 坐标变换与图形的平移、旋转5. 函数与方程:- 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 导数与微分的概念- 微积分的基本定理与应用6. 数学思维与方法:- 数学归纳法- 逻辑推理与证明方法- 数学建模与问题解决策略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 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互动性。

评估方式:- 定期的课堂测验和作业检查,以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 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 鼓励学生参与数学竞赛和研究项目,以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程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高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数学思维方法,为进一步的数学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请注意,本课件仅为大纲性质的示例,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进度进行调整。

新课标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新课标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为学生日后的进一步学习,或在工作、生活中的 应用,打下更好坚实的基础。
必修课程中,除了算法是新增加的,向量、统计 和概率是近些年来不断加强的内容之外,
其他内容基本上都是以往高中数学课程的传统基 础内容,当然有些内容在目标、重点、处理方式 上发生了变化。
这些内容对于所有的高中学生来说,无论是毕业 后直接进入社会,还是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职业技 术,或是继续升大学深造,都是非常必要的基础。
要求通过使利润最 大、用料最省、效 率最高等优化问题, 体会导数在解决实 际问题中的作用
对抛物线、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 程的要求由掌握降为了解
对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 方程的要求由掌握降为了解,对其 有关性质由掌握降为知道
课程 选修2—3 选修4—4
教学内容
提高要求
降低要求
计数原理
对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不作要求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必修)平面向量·
新课标中所在教学 内容
(数学1)函数概念与基本初 等函数I
(数学2)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必修)直线和圆的方程
(数学5)不等式
反证法 数学归纳法
(必修)9(A )直线、
平面、简单几何体 (必修)研究性学习参考课 题
(选修Ⅱ)极限
(选修1—2)推理与证明 (选修2—2)推理与证明
常用逻辑用语 导数及其应用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增加知识点
幂函数
空间直角坐标系 几何概型 茎叶图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 词 定积分与微积分基 本定理 柱坐标系、球坐标 系
删减知识点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线段定比分点、平移公式 分式不等式
知识点
函数的奇偶性
原大纲中所在教学 内容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及课件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及课件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及课件篇一: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第一章第三节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所以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要充分揭示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因此本节课我以建构主义的“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尝试解决问题——验证解决方法”为主,主要采用观察、启发、类比、引导、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手段上,则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使教学目标体现的更加完美。

二.教材分析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必修四,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中的公式(二)至公式(六).本节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公式(二)、(三)、(四).教材要求通过学生在已经掌握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诱导公式(一)的基础上,利用对称思想发现任意角与、、终边的对称关系,发现他们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之间关系,进而发现他们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即发现、掌握、应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公式(二)、(三)、(四).同时教材渗透了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了要求.为此本节内容在三角函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一(1)班全体同学,本班学生水平处于中等偏下,但本班学生具有善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所以采用发现的教学方法应该能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四.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诱导公式的发现过程,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2).能力训练目标: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以及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求值与化简;(3).创新素质目标: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提高三角恒等变形的能力和渗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个性品质目标:通过诱导公式的学习和应用,感受事物之间的普通联系规律,运用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诱导公式.2.教学难点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化简三角函数式.六.教法学法以及预期效果分析“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鱼”,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 如何实现这一目的,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者苦心钻研、认真探究.下面我从教法、学法、预期效果等三个方面做如下分析.1.教法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数学知识,更主要作用是为了训练人的思维技能,提高人的思维品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以学生为主题,以发现为主线,尽力渗透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采用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共同探究、综合应用等教学模式,还给学生“时间”、“空间”,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尽力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味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2.学法“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很多课堂教学常常以高起点、大容量、快推进的做法,以便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点,却忽略了学生接受知识需要时间消化,进而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如何能让学生最大程度的消化知识,提高学习热情是教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引导学生的学法为思考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简单应用、重现探索过程、练习巩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附中课改定理
• 1.不向课前延伸——课堂从上课开始 • 2.不向课后延伸——保证学生的课余自由 • 3.自主学习为主,合作学习为辅——充分释 放学生的学习力 • 4.先走进教材,后走出教材——弄懂什么是 “校本教材” • 5.学生的自学,靠教师的引导——没有导, 就没有学
学院附中课改定理
• 6.以学好知识为载体,有机渗透素质教育— —课改要贴近地面 • 7.注重效果,不图形式——课改不能中看不 中用 • 8.常年赛课,不断打假——课改要真刀真枪 • 9.校长带头,全员参战——课改是“人民战 争” • 10.课改也要“承包”——让每个人都有使 命感
(二)学生活动
1.让学生就问题 1略加讨论,作为讨论的一部 分,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三个例子,并提出问 题 2. 2.问题2 :在上面的例子中,是否确定了函数 关系?为什么? 通过对问题2的讨论,帮助学生回忆初中所 学的函数概念,再引导学生回答问题1. 函数的传统定义:变量的观点
θ=f (t), t∈[0,24]
θ/ 0C
10 8 6 4 2 O 1 2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t /h
(三)建构数学
1.建构 问题 3 : 如何用集合的观点来理解函数的 概念?
问题4:如何用集合的语言来阐述上面 3个 例子中的共同特点? 结论:函数是建立在两个非空数集之间的 单值对应.
否能“数学地看问题”和“数学地思维”。
数学教育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 . 教师不应该把数学当作一个已经完成了的形
式理论来教,不应该将各种定义、规则、算
法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创造合适的条件,
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体验,
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数udenthal)
重视课堂教学情境设计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学 情境是一堂课的起点,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起着十 分重要的作用. 情境设计应紧扣教学目标,切忌喧宾夺主随意编造
情境设计应贴近学生生活,切忌舍近就远生搬硬套 情境设计应讲究教学效益,切忌故弄玄虚花里胡哨 情境设计应根据实际需要,切忌乱用媒体追求新潮 情境设计应注重整体贯通,切忌有头无尾穿鞋戴帽
成长=经验+反思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 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 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教学反思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捷径之一
对课堂上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每天记录自己在教学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心得, 并与指导老师共同分析; 与专家型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课,然后与对方交
新课程倡导教学设计的特点——有效教学的保证
它不是对课堂情景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它只
描述大体的轮廓,它只明确需要努力实现的三维
目标,它给各种不确定性的出现留下足够的空
间 —— 并把这些不可预测的事件作为课堂进一步 展开的契机. 它是教师构思教学的过程,它凝聚着教师对教学 的理解、感悟和教育的理想、追求,闪烁着教师的 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一句话,它是教师教学过程
函数的近代定义:集合语言、对应的观点
(五)数学运用 1.定义的直接应用 例1.(课本P23例1) 例2.(课本P23例2)
2.已知函数确定函数的值域.
例3.(课本P23例3)
(注意把握难度)
(六)总结反思
问题6:“初中的”函数定义和今天的定义 有什么区别? 问题7:你认为对一个函数来说,最重要的 是什么?
2.反思
(1)结论是否正确地概括了上面例子的共同 特征? (2)比较上述认识和初中函数概念是否有本 质上的差异? (3)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是 否也具有上述特征?
(4)进一步,你能举出一些“函数”的例子 吗?它们具有上述特征吗?
(作为例子,可以讨论课本P24练习)
(四)数学理论
问题5:如何用集合的观点来表述函数的概念?
换看法.
教学案例
课堂教学总的要求:
创设问题情境 提供知识背景 展示思维过程 培养数学能力 提高数学素养
点距 参数方程
内容组织主要形式
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意义建构
提出问题 体验数学
感知数学
→数学理论 →数学运用 →回顾反思
建立数学 应用数学 理解数学
问题情境:包括实例、情景、问题、叙述等
数学知识是人类认识的一种成果,包括人
对周围事物“数”与“形”方面的经验和“有
秩序的论理体系”两个方面。当前,人们把数
学知识分为明确知识(如数学事实、数学原理
等)和默会知识(如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的策略等),这是比较科学的;数学知识、技
能类化(系统化、概括化)的结果就成为数学
能力;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是
可供愉悦对话的文本.
设计好一个初始问题就从根本上设计好了一节课,
因为学生解决初始问题的活动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展开, 可以说,在初始问题确定以后,课的大体发展方向和框 架就已经确定了——它是会按照自身的逻辑展开的. 教师在设计好初始问题 ( 以及提出问题的方案 ) ,准 备好概略性解决方案( 不止一个 ) 和几种适应学生状况的 思维模式以后,再重点地弄清关键部分的细节,就可以
案例结束语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是课改成败的关键
为什么要“改”?——教育理念的转变 改什么?——新课程“新”在何处? 怎么改?——教学观念的转变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
教师角色的转变——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教学要求的把握——教之道在于“度” 教学过程的设计——“教”教材还是“用”教材 教学手段的更新——多种媒体的合理使用
4.反思
反思是教师职业成长的发动机
反思的作用: 一是通过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 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回顾、 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 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并 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从而适应不断发 展变化着的教育要求. 二是赋于教师新的角色定位:教师成为研究者, 使教师工作获得尊严和生命力,表现出与其他专业 如律师、医师相当的学术地位.
• 3、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基本栏目也是有区别 的,将教学设计和教案的栏目作一个对比, 请看对比:
• • • • • • • • • 教学设计 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资源 设计思路 教学流程及说明 教案 基本信息(班级、地点、教师)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学生作业设计 教后记
• 教学设计和教案的相同栏目有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资源。不同之处是教 学设计栏目有教学任务分析、设计思路、 教学流程及说明,教案栏目有基本信息、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学生作业设计、教 后记。
• 4、关注的侧重点不同 • 教学设计的重点是在前面,其强调的是— —分析、依据、理由、策略、流程;而教 案它更多强调是——细节、操作、行为、 语言、设问、板书、作业、后记。所以说 它们关注的侧重点是不相同的。
应用
一、关注学生主动建构
传统观念 : 上课就是不折不扣执行教案
或者事先设定的教学思路的过程,教学 活动是教师主导的独角戏,而且主要是 完成知识传授而不需顾及学生情感的独 角戏.
新的教育理念:教学过程是展示学生的过
程,是让学生展示的过程.焕发出生命活 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认为: 教育现代化等于 “情感化”加上“技术化”.
意图:建立数学 数学运用:包括辨别、解释、解决简单问题、 解决复杂问题等. 意图:运用数学 回顾反思:包括回顾、总结、联系、整合、 拓广、创新、凝缩(由过程到对象)等.
意图:理解数学
案例1
函数的概念
(一)问题情境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研究课题: 在初中,我们把函数看成是刻画和描述两 个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数学模型,今天我们将 进一步学习有关函数的知识. 问题1: 在初中我们是如何认识函数这个概念的?
相互尊重 平等对话 选择微笑 学会倾听 善待挫折 宽容失败 鼓励探索 因势利导
二、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所有教学都归结为两个字:主动 . 主动学习是最终的目标 . 学生 学生是自己活动中
的主体,他们必须通过自主活动来认识事物、
掌握知识,使自己的身心获得发展.教师必须
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空间,教师就是为学生设
意图: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 :包括观察、操作、归纳、猜想、 验证、 推理、建立模型、提出方法等个体 活动,也包括讨论、合作、交流、互动等小 组活动;
意图:体验数学 意义建构 :包括经历过程、感受意义、形成 表象、自我表征等.
意图:感知数学
数学理论:包括概念定义、定理叙述、模型 描述、算法程序等.
计一个主动思维的舞台,创设主动建构的情境,
而不只是提供主动获取知识的机会. 知识不是
目标,而是通过知识的获得过程,使学生形成
科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获得研究方法.
现代教育正在从“知识中心”向
“人本中心”转化,它使教育更关心学 生个性充分、自由、自主、全面的发展.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的是学习资源、学习 方法和学习氛围,帮学生搭建知识的 “脚手架” ,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攀 向知识的高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中的创造性劳动.
它是课前构思与实际教学之间的反复对话,是一 次次实践之后的对比、反思和提升,它一直处于自我 校正、自我完善的动态发展之中.至少,它的重要意 义并不体现在课前的一纸空文,而是展现于具体的教 学过程、情境和环节之中,完成于教学之后. 它始终充满悬念,因而可能不断产生令人激动的 亮点.惟其如此,它才能与教学现实实现融合,并因 此而丰富自己,获得旺盛的生命力,才有可能凝炼为
运城学院附属中学 秦东丽 896132436 qindongli369@
• 教学设计与教案之间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 教案和教学设计是体现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 • 教案是体现了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思想,教 学过程则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 教学方法是以讲授式为主,强调的是教师的 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学习方法; • 教学设计体现的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 的教学理念,教师不但要研究怎么教,还要 研究学生怎么学,教学设计是要换位思考, 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的是学生能 力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