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中数学理导学案:选修2-13-1-3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精品

合集下载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解析(解析版)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解析(解析版)

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全集{}5,4,3,2,1=U ,且{}4,3,2=A ,{45}B =,,则B C A U 等于( ) A .{4} B .{4,5} C .{1,2,3,4} D .{2,3} 【答案】D考点:集合的补集交集运算2.若21{2,x x ∈+},则x =( ).A .1-B .1C .11-或D .0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21{2,21x x x ∈+}∴+=或21x =1x ∴= 考点:元素和集合的关系3..判断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函数是同一函数的为( ) A .3)5)(3(1+-+=x x x y ,52-=x y ; B .x x f =)(,2)(x x g =;C .()f x =()F x =;D .1()|25|f x x =-, 2()25f x x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 中两函数定义域不同;B 中两函数对应关系不同;C 中定义域,对应关系都相同,是同一函数;D 中两函数对应关系不同考点:判断两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4.已知函数),1(log )(2+=x x f 若1)(=αf ,则=α( ) A .0 B .1 C .2 D .3【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1f α=()2log 111αα∴+=∴= 考点:函数求值5.如果集合A={x|a x 2+2x +1=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 的值是( ) A .0 B .0 或1 C .1 D .不能确定【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方程2210ax x ++=有一个解或两个相等的实数解0a ∴=或00a ≠⎧⎨∆=⎩,所以a 的值为0或1考点:1.方程的解的情况;2.集合6.函数12()log f x x =与()2xg x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下的图象大致是( )【答案】C考点:函数图像与单调性 7.下列各式错误的是( )A .0.80.733>B .0.60.6log 0.4log 0.6>C . 0.10.10.750.75-<D .lg1.6lg1.4>【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由3xy =是增函数可知A 项正确;由0.6log y x =是减函数可知B 项正确;由0.75xy =是减函数可知C 项错误;由lg y x =是增函数可知D 项正确 考点:函数单调性比较大小8.已知f (x )=⎪⎩⎪⎨⎧<=π>+)0x (0)0x ()0x (1x ,则f [f (-2)]=( ).A.-1B. 0C. 2D. π【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由函数解析式可得()()20f f f π-==⎡⎤⎣⎦ 考点:分段函数求值9.右方分别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对应:其中,是从A 到B 的映射的是()A .(1)(2)B .(1)(2)(3)C .(1)(2)(4)D .(1)(2)(3)(4) 【答案】B考点:映射10.已知A 、B 两地相距150千米,某人开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A 地到达B 地,在B 地停留1小时后再以50千米/小时的速度返回A 地,把汽车离开A 地的距离x 表示为时间t (小时)的函数表达式是( )A .x=60tB .x=60t+50C .x=⎩⎨⎧>-≤≤)5.3(,50150)5.20(,60t t t tD .x=⎪⎩⎪⎨⎧≤<--≤<≤≤)5.65.3(),5.3(50150)5.35.2(,150)5.20(,60t t t t t【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得A ,B 两地相距150km ,某人开汽车以60km/h 的速度从A 地到达B 地,可得从A 到B 须要2.5小时,以50km/h 的速度返回A 地,从B 到A 需要3小时 ∴当0≤t ≤2.5时,x=60t , 当2.5<t ≤3.5时,x=150,当3.5<t ≤6.5时,x=150-50(t-3.5),所以x=⎪⎩⎪⎨⎧≤<--≤<≤≤)5.65.3(),5.3(50150)5.35.2(,150)5.20(,60t t t t t 考点:分段函数的实际应用11.若2()2(1)2f x x a x =+-+在(,4]-∞上是减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3]-∞- B .[3,)-+∞ C .(]3,-∞- D .[)+∞,5 【答案】A考点:二次函数单调性12.若对于任意实数x ,都有)()(x f x f =-,且)(x f 在(-∞,0]上是增函数,则( )A .)2()2(f f <-B .)23()1(-<-f fC . )2()23(f f <-D . )23()2(-<f f【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由()()f x f x -=可知()()22f f =-,函数在(-∞,0]上是增函数,()322f f ⎛⎫∴-<-⎪⎝⎭()322f f ⎛⎫∴<- ⎪⎝⎭考点:函数单调性比较大小第Ⅱ卷(共90分)二、填空题(每题5分,满分3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13.计算.=+25.2log 2log 233 【答案】2 【解析】试题分析:333332log 2log 2.25log 4log 2.25log 92+=+== 考点:对数式运算 14.函数y =的定义域是 .【答案】2,33⎛⎫- ⎪⎝⎭【解析】试题分析:要使函数有意义,需满足30233203x x x ->⎧∴-<<⎨+>⎩,定义域为2,33⎛⎫- ⎪⎝⎭考点:函数定义域15.已知()5412-+=-x x x f ,则()=x f【答案】x x x f 6)(2+=考点:换元法求解析式16.函数xa y =在[0,1]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为3,则 a =【答案】2试题分析:函数在[0,1]上是单调的,因此0132a a a +=∴= 考点:函数单调性与最值 17.化简式子6563323)6)(2(ba b a b a ⋅⨯-⋅⨯-⋅⨯=【答案】a 4 【解析】2111332215661243a b a b aa b-==-考点:指数式运算18.已知f (x)是定义在[)2,0-∪(]0,2上的奇函数,当0>x 时,f (x)的图象如右图所示,那么f (x)的值域是 .【答案】[)(]3,22,3--考点:函数奇偶性与函数值域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全集R U =,集合1|{-<=x x A 或}3≥x ,}312|{≤-=x x B .{}a x x C ≤= 求:(1)A B (2)()U A C B (3)若A C A = ,求实数a 的范围. 【答案】(1){}|23x x x ≤≥或(2){|3}x x ≥(3)1-<a试题分析:(1)解不等式得到集合B ,A,B 两集合的并集为两集合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2)B 的补集为全集中除去集合B 中的元素,剩余的元素构成的集合,与A 集合的交集为同时在集合A 和U C B 中的元素构成的集合;(3)由A C A = 得到C A ⊆的子集,从而得到a 与集合A 的边界值的大小关系,求得a 的范围试题解析:(1)解:由312≤-x 得2≤x ,即}2|{≤=x x B .……………………………2分 则{|2A B x x =≤ 或}3≥x …………………………………………………4分 (2)由(1)知}2|{>=x x B C U …………………………………………………6分 ∴}3|{)(≥=x x B C A U ………………………………………………………8分 (3) 若A C A = ,则A C ⊆,所以1-<a ……………………………12分 考点:1.集合的交并补运算;2.集合的子集关系 20.(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用长为1的铁丝弯成下部为矩形,上部为半圆形的框架,若半圆半径为x ,求此框架围成的面积y 与x 的函数式y=f (x),并求出定义域。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中数学(理)导学案:选修2-13.2.3空间向量及空间角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中数学(理)导学案:选修2-13.2.3空间向量及空间角

cos cos θω=-cos cos θω=选修2—1第三章3。

2。

3 空间向量及空间角【自主学习】先学习课本P105-P110然后开始做导学案,记住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学习目标】会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空间向量方法解决异面直线所成角,线面角、面面角的问题. 【知识梳理】1.异面直线所成角:设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θ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b ,两向量的夹角α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则:θα=或θπα=-终有cos θ=|cos α|=___________________2.直线与平面所成角:设直线P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 直线的方向向量PA 与平面α的法向量n 夹角的余弦为cos ,PA n <>sin θ与cos ,PA n <>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平面与平面所成角:设,m n 分别为平面βα,的法向量,二面角βα--l的大小为θ,向量,m n 的夹角为ω,则有θωπ+=或 θω=ωθβlαnnωθβlαnncos cos m n m nθω⋅==二面角α─l ─β的大小为θ(0θπ≤≤),【预习自测】1.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n 1=(1,0, 1),平面β的一个法向量n 2=(-3,1,3),则α与β所成的角是( ).A .30°B .45°C .60°D .90°2.已知A (0,1,1),B (2,-1,0),C (3,5,7),D (1,2,4),则直线AB 和直线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错误!B .- 错误!C .错误!D .- 错误!3.若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n =(2,1,1),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为a =(1,2,3),则l 与α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B .C .D 答案: 1、D 2、C 3、B3.2。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数学一学案:对数函数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数学一学案:对数函数

2.2-1指数与对数转化 (课前先学案)【学习目标】理解对数,常用对数及自然对数的概念;掌握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重点: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及对数运算 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知识梳理】1、 对数的概念:如果)10(≠>=a a N a x且,那么数x 叫做 ,记作 ,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N ax因为指数运算与对数运算互为逆运算,所以前后对应字母相同、取值范围也相同。

3、常用对数是 的对数,记为 ,4、自然对数是 的对数,记为 。

5、对数的性质: (1)零和负数______________对数;6.同底对数恒等式:=Na a log (a>0,且a )1≠; log m a a = (a 〉0,且a )1≠。

【预习自测】1。

把下列指数式化成对数式:1122-=;131273-=;273=a ; 1100.1-=2.把下列对数式化成指数式:241log 2-=;4811log 3-=; 532log 21-=;3001.0lg -=3、填空:=1log a,=a a log ,=aa1log , =a a1log;2.2-1指数与对数转化(上课正学案)【课堂检测】1、把下列指数式写成对数式_;__________164⇔=x _;__________13⇔=x _;__________6⇔=x e2、把下列对数式写成指数式___;__________3log 2⇔=x ___;__________25lg ⇔=x3。

求下列各式的值 (1)5log 25 , (2) 2log18,(3) lg 10000 , (4) lg 0.001 ,(5) 161log2。

【拓展探究】 例1。

(1) 求使21log 64=x 成立的x 的值. (2)求使216log=x成立的x的值。

例2、求值:(1)=10log 22(2)=+3log 122【当堂训练】1、有以下四个命题: ①若15,3log 5==x x 则; ②若,21log 25=x 则x=5; ③若50log5==x x 则;④若,3log51-=x 则x=125;其中正确的是 .2、已知,29log=x则x 的值为 。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中数学(理)导学案:选修2-13.1.4 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中数学(理)导学案:选修2-13.1.4 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

选修2-1第三章3.1.4 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自主学习】先学习课本P92-P94然后开始做导学案,记住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学习目标】1、 理解空间向量的基底、基向量的概念;2、 理解空间任一向量可用空间不共面的三个已知向量唯一线性表示;3、 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空间坐标表示.【知识梳理】1.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 b c ,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有序实数组{,,}x y z ,使得p x a y b z c =++.2.空间的一个基底:空间任何三个的向量叫做空间的一个基底做 .3.单位正交分解:如果空间一个基底的三个基向量互相 ,长度都为 ,则这个基底叫做单位正交基底,通常用{321,,e e e }或{k j i ,, }4.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给定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和向量a +且设i 、j 、k 为 x 轴、y 轴、z 轴正方向的单位向量,则存在唯一 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得a xi y j zk =++,则称有序 实数组{,,}x y z 为向量a x =++的坐标,记着p = . 【预习自测】1.对于不共面的三个向量、、,若=++z y x ,则x =______,y =______,z =______.2.设,,i j k 是空间的一组单位正交基底,23a i j k =-+,则向量a 的坐标为 . 3.正方体''''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2,以A 为坐标原点,以'AB,AD,AA 为x 轴、y 轴、z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点1D ,',AC AC 的坐标分别是 , , .O ijkQPp4.如图,已知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M 为CC 1的中点,NC AN 21=, 若,1CC z AD y AB x NM ++=则x =______,y =______,z =______.3.1.4 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课堂检测】1、若{}a,,b c 为空间向量的一组基底,则下列各项中,能构成基底的是( ) A.,,a a b a b +- B. ,,b a b a b +- C. ,,c a b a b +- D. 2,,a b a b a b ++-2、已知点A 在基底{a ,b ,c }下的坐标为(8,6,4),其中a =i +j ,b =j +k ,c =k +i ,则点A 在基底{i ,j ,k }下的坐标是( )A .(12,14,10)B .(10,12,14)C .(14,12,10)D .(4,3,2)3、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O 为AC 1与BD 1的交点,AO =xAB →+yBC →+zCC 1→,则x +y +z =________.【拓展探究】探究一:如图所示,在正方体''''D C B A ABCD -中,点是E 上底面 中心,求下列各式中的z y x 、、的值.(1)''AA z y x BD ++=; (2)=AE 'AA z y x ++探究二:如图,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1,,AA b AD a AB ==,2,MC AM c ==A 21=,试用基底},,{表示.MN【当堂训练】1.O 、A 、B 、C 为空间四点,且向量OC OB OA ,,不能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则( ) A.,,共线 B.,共线 C.,共线 D.O 、A 、B 、C 四点共面2.已知A (3,4,5),B (0,2,1),O (0,0,0),若52=,则C 的坐标________ 3.已知点A 在基底{}c b a ,,下的坐标为(8,6,4),其中i k c k j b j i a +=+=+=,,,则点A 在基底{}k j i,,下的坐标是 .4.在以下三个命题,真命题的个数 .(1)三个非零向量c b a ,,不能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则c b a,,共面;(2)若两个非零向量b a ,与任何一个向量都不能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则b a ,共线;(3)若b a ,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而R b a c ∈+=μλμλ,( 且)0≠λμ,则{}c b a,,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小结与反馈:1. 不共面的三个向量可以作为一组基底子; 2. 注意正交基底到直角坐标系的转换.【课后拓展】1.设i 、j 、k 为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中x 轴、y 轴、z 轴正方向的单位向量,且AB i j k =-+-,若A 为原点则点B 的坐标是2.已知的重心,则是是不共面四点,ABC G C B A O ∆,,,( )OC OB OA OG A ++=2. OC OB OA OG B ++=3. OC OB OA OG C ++=.D 213131.++=3.已知O 、A 、B 、C 为空间不共面的四点,且向量,,-+=++= 向量OC OB OA ,,中能与b a ,构成空间基向量的是______.4.已知},,{c b a 是空间的一个基底,从以下向量c b a ,,,,,,,,+-+-+-中选出三个向量,使它们构成空间的基底,请你写出这个空间中的三组基底______. 5.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OABC ,其对角线,OB AC ,,M 点G 、H 是线段MN 的三等分点,用基底向量,,OA OB OCBH。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数学选修1-1导学案:2-1-3椭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数学选修1-1导学案:2-1-3椭

§2.1.3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P 内容,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内容.一.学习目标1. 掌握椭圆几何性质的简单应用; 2.掌握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应用二.自主学习1.直线l :0Ax By C ++=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可分为:相交、相切、相离这三种位置关系的判定条件可归纳为:设直线l : 0Ax By C ++=,椭圆C :22221(0)x y a b a b +=>>,由222201Ax By C x y ab++=⎧⎪⎨+=⎪⎩消去y (或消去x )得:20mx px q ++=.若0m ≠, 则0∆>⇔相交;0∆<⇔相离;0∆=⇔相切.2.连结椭圆上两个点的线段称为椭圆的弦.求弦长的一种求法是将直线方程与椭圆的方程联立,求出两交点的坐标,然后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来求;另外一种求法是如果直线的斜率为k ,被圆锥曲线截得弦AB 两端点坐标分别为1122()()x y x y ,,,,则弦长公式为12||AB x -122()y y +( 常与韦达定理联用)注意:涉及弦长的问题,常应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地去计算弦长以简化运算。

三.自主检测判断直线320x y -+=与椭圆221164x y +=的位置关系,若相交,求出交点坐标及弦长.答案:相交,交点坐标(0,2)和4870(,)3737--§2.1.3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二)【课堂检测】经过椭圆2212x y +=的左焦点1F 作倾斜角为60的直线l ,直线l 与椭圆相交于A ,B 两点,求AB 的长.【拓展探究】探究一:已知椭圆2241x y +=及直线y x m =+.(1)当 m 为何值时,直线与椭圆有公共点?(2)若直线被椭圆截得的弦长为5,求直线的方程.探究二:直线l 过点(1,1)M ,与椭圆22143x y +=相交于,A B 两点,若AB 的中点为M ,试求直线l 的方程;【当堂训练】1. 直线1y kx =+与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2215x y m +=总有公共点,则m 的取值范围 2. 过椭圆221164x y +=内一点(2,1)M 引一条弦,使弦被M 点平分,求此弦所在的直线方程。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数学三导学案:2.1.1简单随机抽样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高中数学三导学案:2.1.1简单随机抽样

必修三:§2。

1.1 简单随机抽样【自主学习】先学习必修三课本P54-P57然后开始做导学案,记住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一、学习目标:1、记住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能说出抽签法、随机数表法的一般步骤;2、会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3、能够根据样本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抽样二、知识梳理:1.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 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均为n N。

)2.最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两种:、.3.抽签法就是把总体中的N个个体编号,把号码写在号签上,将号签放在一个容器中,,每次从中抽取,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4.随机数法就是利用、或进行抽样.这里仅介绍随机数表法5。

用随机数表法抽取样本的步骤:①将总体中的个体编号.②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个数作为开始.③规定一个方向作为从选定的数读取数字的方向.④开始读取数字,若不在编号中,则跳过,若在编号中则取出,依次取下去,直到取满为止.(相同的号只计一次)⑤根据选定的号码抽取样本.(操作要点是:编号、选起始数、读数、获取样本.)三、预习自测1、为了正确掌握所加工一批零件的长度,抽测了其中200个零件的长度,在这个问题中,200个零件的长度是()A、总体B、个体是每一个学生C、总体的一个样本D、样本容量2.下列抽样方法是简单随机抽样的是()A.从50个零件中一次性抽取5个做质量检验B.从50个零件中有放回地抽取5个做质量检验C.从整数集中逐个抽取10个分析奇偶性D.运动员从8个跑道中随机抽取一个跑道3、抽签法中确保样本代表性的关键是( )A、制签B、搅拌均匀C、逐一抽取D、抽取不放回4、用随机数表进行抽样有以下几个步骤:①将总体中的个体编号②获取样本号码③选定开始的数字④确定读数的方向这些步骤的先后顺序应为()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③②①④D、④③①②答案:C D B B必修三:§2。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中数学理导学案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中数学理导学案

选修2-1第一章3.2.4 空间向量及空间距离【自主学习】先学习课本P105-P110然后开始做导学案,记住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学习目标】1.理解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概念.2.能灵活运用向量方法求各种空间距离.3.体会向量法在求空间距离中的作用.【知识梳理】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若111(,,)A x y z ,222(,,)B x y z ,则___________________ AB2、点到面的距离公式:如图,BO ⊥平面α,垂足为O ,则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就是线段BO 的长度.若AB 是平面α的任一条斜线段,则在Rt △BOA 中,|BO →|=|BA →|·cos ∠ABO =|BA →|·|BO →|·cos ∠ABO |BO →|.如果令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考虑到法向量的方向,可以得到B 点到平面α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习自测】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P (-1,0,3),Q (2,4,3),则线段PQ 的长度为( ).A B .5 C D 2.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则点A 到平面B 1D 1DB 的距离为( ).A B .2 C D 答案:1、B 2、C3.2.4空间向量及空间距离【课堂检测】1.“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 (2,3, 4), B (-2,1,0),C (1,1,1),那么点C 到线段AB 中点的距离是________2.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若AB =2,AA 1=1,则点A 到面A 1BC 的距离为( ).A .4 B .2 C .4D 【拓展探究】探究一:如图所示,在120°的二面角α -AB -β中,AC ⊂α,BD ⊂β且AC ⊥AB ,BD ⊥AB ,垂足分别为A 、B ,已知AC =AB =BD =6,试求线段CD 的长.探究二: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E 、F 、G 分别是C 1C ,D 1A 1,AB 的中点,求点A 到平面EFG 的距离.● 【当堂训练】1. 已知A (1,-1,2),B (5,-6,2),C (1,3,-1),则______________,==BC AB2.已知A (2,3,1),B (4,1,2),C (6,3,7),D (-5,-4,8),则点D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______.3.若O 为坐标原点,OA →=(1,1,-2),OB →=(3,2,8),OC →=(0,1,0),则线段AB 的中点P 到点C 的距离为 ( ) A.1652 B .214 C.53 D.5324.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BC 、CD 的中点,则BD 到平面EFD 1B 1的距离为________.小结与反馈:● 【课后拓展】1.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O 是底面A 1B 1C 1D 1的中心,则O 到平面ABC1D 1的距离是( ) A.12B.24C.22D.32 2.在直角坐标系中,设A (-2,3),B (3,-2),沿x 轴把直角坐标平面折成120°的二面角后,则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 ) A .211 B.11 C.22 D .3113.如图所示,在直二面角D —AB —E 中,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AE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AEB =90°,则点D 到平面ACE 的距离为( ) A.33 B. 233C. 3 D .2 34.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点E 是A 1B 1的中点,则点A 到直线BE 的距离是( ) A.655 B.455 C.255D.55 5.已知A (2,3,1),B (4,1,2),C (6,3,7),D (-5,-4,8),则点D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______.6.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1,AD =2,AA 1=3,∠BAD =90°,∠BAA 1=∠DAA 1=60°,则AC 1的长为________.7、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C =90°,BC =2,CC 1=4,点E 在线段BB 1上,且EB 1=1,D 、F 、G 分别为CC 1、C 1B 1、C 1A 1的中点.(1)求证:B 1D ⊥平面ABD ;(2)求证:平面EGF ∥平面ABD ;(3)求平面EGF 与平面ABD 的距离.。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中数学理导学案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中数学理导学案

选修2-1第三章3.2.1 空间向量与平行关系【自主学习】先学习课本P102-P104然后开始做导学案,记住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学习目标】1.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并能运用它们证明平行问题.2.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关系.【知识梳理】1、① 直线的方向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对于直线l 上的任一点P ,存在实数t ,使得AP t AB =,此方程称为直线的向量参数方程.2、平面的法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线线平行设直线l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a 1,b 1,c 1),b =(a 2,b 2,c 2),则l ∥m ⇔___________________⇔a =λb ⇔______________________(2)线面平行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a 1,b 1,c 1),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a 2,b 2,c 2),则l ∥α⇔a ⊥u ⇔a·u =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面面平行设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a 1,b 1,c 1),v =(a 2,b 2,c 2),则α∥β⇔u ∥v ⇔u =λv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习自测】1、 设,a b 分别是直线12,l l 的方向向量,判断直线12,l l 的位置关系:⑴ )1,1,21(),2,2,1(--=-= ⑵ ()()0,0,1,0,0,3a b ==.2、设,u v 分别是平面,αβ的法向量,判断平面,αβ的位置关系:⑴ ()()1,2,2,2,4,4u v =-=--;⑵ )35,1,32(),5,3,2(-=-=答案:1、21//l l ,21//l l 2、βα//, βα//3.2.1 空间向量与平行关系【课堂检测】1. 设()()2,1,2,6,3,6a b =--=--分别是直线12,l l 的方向向量,则直线12,l l 的位置关系是 .2. 设)4,1,3(),5,3,2(--=-=分别是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平面,αβ的位置关系是 .3. 已知n 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a α⊂,则n a ⊥B.若//a α,则n a ⊥C.若,m α⊥,则//n mD.若,m α⊥,则n m =【拓展探究】探究一:1、(1)设a ,b 分别是不重合的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根据下列条件判断l 1,2l 是否平行;①a =(4,6,-2),b =(-2,-3,1);②a =(5,0,2),b =(0,1,0);探究二: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E 、F 分别是BB 1、DD 1的中点,求证:(1)FC 1∥平面ADE ;(2)平面ADE ∥平面B 1C 1F .【当堂训练】1. 已知()()1,0,1,0,3,1AB AC =-=-,能做平面ABC 的法向量的是()A. ()1,2,1B.11,,13⎛⎫ ⎪⎝⎭ C.()1,0,0 D. ()2,1,32、已知()()2,2,1,4,5,3AB AC ==,求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3、已知正方体1111OABC O A B C -的棱长为1,E 是11C O 上的点,且11,12C E EO =F 是1CC 上的点,且112C F FC =.A BC的一个法向量;(1)求平面11A BC(2)证明: EF∥平面11小结与反馈:1、求平面的法向量步骤:⑴设平面的法向量为(,,);n x y z⑵找出(求出)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的坐标;⑶根据法向量的定义建立关于,,x y z的方程组;⑷解方程组,取其中的一个解,即得法向量.【课后拓展】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是B1D1的中点,求证:B1C∥平面ODC1.2、如图所示,矩形ABCD和梯形BEFC所在平面互相垂直,BE∥CF,∠BCF=∠CEF=90°,AD=3,EF=2.求证:平面ABE∥平面DC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2-1第三章
3.1.3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自主学习】
先学习课本P90-P92然后开始做导学案,记住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学习目标】
1.掌握空间向量夹角概念;
2.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及其运算律;
3.利用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解决立体几何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知识梳理】
1. 两个向量的夹角的定义:已知两非零向量,a b ,在空间 一点O , 作,OA a OB b ==,则AOB ∠叫做向量a 与b 的夹角,记作 . 注意:①,,a b b a <>=<>成立吗?
②范围: ,a b ≤<>≤ ;,a b 〈〉=0时,a b 与 ; ,a b 〈〉=π时,a b 与 ③,a b <>= ,则称a 与b 互相垂直,记作 . 2. 向量的数量积:
已知向量,a b ,则 叫做,a b 的数量积,记作a b ⋅,即a b ⋅= . 规定: ①零向量与任意向量的数量积等于零. ②cos ,_________a a a a a a ⋅== 3. 空间向量数量积运算律: (1)
()()()
a b a b a b λλλ⋅=⋅=⋅ (2)a b b a ⋅=⋅(交换律)(3)
()a b c a b a c
⋅+=⋅+⋅(分配律)
【预习自测】
1.已知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为,,a b c ,且3,1a b ==,30C ∠=︒,则BC CA ∙=
2. 已知0||1,||2,30,a b a b ===,则________a b =⋅
3.已知2,2
2
||,22||-==
=⋅b a b a ,则a 与的夹角为______. 4.已知1e 和2e 是两个单位向量,夹角为
3
π
,则下面向量中与212e e -垂直的是( ) A. 12e e + B. 12e e - C. 1e D. 2e

O
答案:1、2
3
3-
2、3
3、π43
4、C
3.1.3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课堂检测】
1、 在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ABC 中,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已知向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满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
误!未找到引用源。

,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____
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夹角大小为_____.
● 【拓展探究】
例1.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的每条边和对角线长都等于1,点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计算:(1)EF BA ⋅; (2)EF BD ⋅; (3)EF DC ⋅.
例2.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求向量1BC 与AC 的夹角的大小.
● 【当堂训练】
1.下列命题中正确有个数为( )
①若0a b ∙=,则a ,b 中至少一个为0; ②若a 0≠且a b a c ∙=∙,则b c =; ③()()a b c a b c ∙∙=∙∙; ④2
2
(32)(32)94a b a b a b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2.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1,AD =2,AA 1=3.则=⋅1AC BD ( ) A .1
B .3
C .0
D .-3
3.空间四边形OABC 中,OB =OC ,∠AOB =∠AOC =π
3
,则cos 〈OA ,BC 〉的值为( )
A .12
B .22
C .-1
2
D .0
4.已知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AA 1=2,AD =4,E 为侧面AB 1的中心,F 为A 1D 1的中点.
计算:(1)1BC ED ⋅=______________ __ ;(2)1BF AB ⋅ =________________; (3)1EF FC ⋅ =________________. 小结与反馈:
1..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和几何意义.
2. 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和运算律的运用.
【课后拓展】
1.若+===,1||,2||,且⊥,则与的夹角为( )
A .30°
B .60°
C .120°
D .150°
2.已知24||,19||,13||=+==b a b a ,则=-||b a ( )
A .22
B .48
C .46
D .32
3.设A 、B 、C 、D 是空间不共面的四点,且满足0,0,0===⋅⋅⋅AD AB AD AC AC AB ,则△BCD 是( )
A .钝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不确定
4.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则=++⋅⋅⋅______.
5.已知直线a 、b 是异面直线,A ,B ∈a ,C ,D ∈b ,AC ⊥b ,BD ⊥b ,且AB =2,CD =1,则直线a 与b 所成的角是______.
6.已知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以顶点A 为端点的三条棱长都等于1,且两两夹
角是60°,则对角线AC 1的长是______.
7.下列命题中:(1)0=⋅则=0或=0;(2)==⋅⋅⋅⋅⋅22||||)3();()(
2)(q p ⋅;(4)若a 与b c a c b a ⋅⋅⋅⋅-)()(均不为0,则它们必垂直.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______.
A.1
B.2
C. 3
D. 4
8、已知正四面体棱长为a ,点,,E F G 分别为,,AB AD DC (1)AB AC ⋅ (2)AD DB ⋅ (3)GF AC ⋅ (4)EF BC ⋅ (5)FG BA ⋅ (6)GE GF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