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总复习5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章末复习知识点总结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植被1.植被的定义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2.植被的分类(1)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
(2)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
3.与环境的关系(1)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2)稳定的植被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3)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案例:骆驼刺特征:地上部分小,叶子退化为刺,根系很发达。
形态与环境的关系:地上部分小,叶子退化为刺可减少水分蒸腾;根系发达,能从很深很广的地下吸收水分。
4、植被的类型和特征(1)森林的类型和特征:类型分布地区气候特征植被群体特征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终年高温、降雨丰沛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
各月都有花开。
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
与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没有板根和茎花现象。
落叶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纬度较低的地区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降水适宜适宜、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亚寒带针叶林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树叶细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草原类型对应气候区气候特征植被特征热带草原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沛,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
干季为4~6个月,降水稀少,草类枯黄。
有的热带草原中散生着乔木或灌木。
温带草原温带草原气候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气候干燥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也会见到一些较为矮小的灌木。
高一地理必修一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梳理5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梳理5篇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1地表形态的塑造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结果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结果使地表趋向平坦。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浆→岩浆岩: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后,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地幔深处)被高温熔化成为新的岩浆。
2.山地的形成(1)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a)褶皱山褶皱:岩层的一系列波状弯曲。
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内力作用。
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b)断块山断层:岩层断裂后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压力、张力作用。
上升岩体形成地垒,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
下降岩体形成地堑,如我国的渭河谷地、吐鲁番盆地。
断层处往往形成沟谷、河流,原因断层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作用。
c)火山岩浆沿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熔岩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形成火山。
(2)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修建成本高,工程难度大。
a)运输线路结构: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
b)线路分布格局: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c)线路延伸方向:迂回前进,线路弯曲程度和总长度一般大于相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
3.河流地貌的发育(1)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a)河流侵蚀地貌:溯源侵蚀,下蚀,侧蚀。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点复习知识点梳理5篇
2)维持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提供了能量。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5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角度分析
(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自然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建筑风格
中国:宫廷式建筑:红墙、黄瓦、飞檐、楼台殿阁、突出皇权的地位
西方:喷泉、雕塑、洋房、草地、突出教堂的地位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2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城市规划已知最小风频: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气候资源与交通: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及其激发的泥石流、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机场的选址(宜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的地方,还应与城市保持较远的距离)。
二:海洋资源
(1)海洋渔业的形成和分布:
、在浅海大陆架海域,阳光集中,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点复习知识点梳理5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1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1、地域文化:物质基础是地理环境
形成:自然和人文因素
范围:可大可小,可单、多要素
状态:一定时期相对稳定,不断变化
举例:耕地:南水北旱;饮食:南甜北咸;民居:华北四合院、黄土高原窑洞,傣家竹楼
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建筑
主要来源: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点复习知识点梳理5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点复习知识点梳理5篇地理必修一重点复习知识点梳理第一篇:自然地理自然地理主要包括地球的构造、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
其中,地球的构造包括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球的外部特征两个方面。
地理环境主要包括水文地理、生态地理和地形地貌。
气候变化主要指自然界中的气候现象,如气温、降水、风向等。
世界上有很多自然地理景观,如黄河、长江、亚马逊河等。
例如,杭州的风景就是一个典型的地理环境,既有西湖、灵隐寺这类人文景观,也有土地资源和地形地貌对发展带来的影响。
再例如,地球内部和外部的特点,如地理板块漂移和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这也是我们必须要理解的。
第二篇:人文地理人文地理主要探究人与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人口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和文化地理学等。
而其中,人口地理学则是人文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人口的数量、性质、分布和迁移等方面。
而城市地理学则是研究城市形态、空间结构和城市功能,获得的知识可用于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
例如,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当前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热点话题,而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等也是研究的重点。
再例如,旅游业也是近年来人文地理学中研究热点之一,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篇: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地球表面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的一种技术。
而这种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和领域,比如交通运输、城市规划和防灾减灾等。
地理信息技术在农业、资源调查、地理教学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近年来,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的发展增加了我们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事件的了解。
又比如,在城市规划领域中,地理信息技术可以辅助我们进行地形地貌的调查、城市建设的规划、地图绘制等等。
第四篇: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主要是指在某个地理区域内形成的文化现象,如传统民俗、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等。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总结整理版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1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大气层)太阳活动影响外日冕太阳风磁暴、极光内色球耀斑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日珥光球太阳黑子对地球上气候的影响1.3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公转自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周期恒星年(365d6h9m10s)恒星日(23时56分4秒)一真正周期角速度平均1º/日近日点(1月初)一最快远日点(7月初)一最慢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赤道1670Km\h,两极为0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要知识点梳理整合5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要知识点梳理整合 5 篇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11、天体的类型 : 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灰尘等。
2、天系统统的层次 : 总星系 -- 银河系 ( 银河外星系 )-- 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 ( 水金地火 ) 、巨行星 ( 木土 ) 、远日行星 ( 天、海 ) 。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久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日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日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 ( 即月海 ) 、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由: 稳固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合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面构造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 (太阳风 )。
7、太阳活动 -- 黑子 ( 标记 ) 、耀斑 ( 最强烈 )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 11 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 -- 影响天气,耀斑 -- 电离层 -- 无线电通信,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保持地表温度,促使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平时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速度:①线速度 (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 0) ②角速度 ( 除两极为0 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 (23h56m4s 真实周期 ) ②太阳日 (24 时,日夜更替周 )意义:①日夜更替②不一样经度不一样的地方时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 北右南左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21.一个原理:东边的时辰早。
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因此东边先看到日出。
东时区区时早于西时区区时; 东西时区内越往东区时越早。
2.二种线:特别的时间经线和两个日期界限。
特别的时间经线:(1)6 时经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2)18 时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整体性(课本P85案例1,P87~89案例2和案例3)⑴形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大气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整体性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如在生态脆弱的山区,应注意对植被的保护,以防因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生产功能各要素共同参与,依赖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平衡功能①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的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的溶解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这是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途径;②氧气的平衡: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的呼吸和燃烧消耗氧气;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陆地自然带1.概念: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分别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植被和土壤类型(自然带的标志),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环境自然带,既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又反映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环境的综合表现。
2.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地域分异规律图示变化规律形成基础成因典型地区延伸方向更替方向水平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东西方向(纬线方向)南北方向(经线方向)热量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非洲大陆沿20°E自然带的变化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南北方向(经线方向)东西方向(纬线方向或沿海→内陆)水分由沿海向内陆降水减少中纬度的地区亚欧大陆中纬地区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的变化:大陆东西两岸从沿海向内陆分别是森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水分热量随海拔的变化,由山麓到山顶水热组合不同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山体所处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高,垂直带谱越丰富。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5篇分享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5篇分享说到高一地理必修一,很多同学都会说难很难,的确,相对而言,高一地理必修一是高中地理中最难的一部分,但我们一定要把知识点给吃透。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1热带草原气候1、判断依据: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夏雨型(750—1000)2、位置:纬度位置:南北纬10度至南北纬23.5之间海陆位置:非洲中部大部分地,澳大利亚的北部和东部,南美的巴西高原3、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干湿季。
4、气候形成原因:受赤道低气压带(湿季)和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草原带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草原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长颈鹿,羚羊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燥红土6、该气候区内分布的城市:坦桑尼亚的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苏丹的首都喀土穆、塞内加尔的首都达喀尔、马里首都巴马科,南非首都比勒陀亚,港口城市德班、城市和金都约翰内斯堡,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港口城市里约热内卢,委内瑞拉的首都加拉各斯。
7、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畜牧业发达,耕作业以小麦为主,湿季播种,干季收获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书本21页)概念: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
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值出现在正午。
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_____正午太阳高度角总是由____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
2)昼夜长短的变化: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__半球,北半球的昼长__(大于、小于)夜长,并且纬度越高,昼越____,北极圈内出现极;南半球则相反。
高一地理必修一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梳理5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梳理5篇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
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11、判断依据: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夏雨型(1500---2000)2、位置:纬度位置:南北纬10度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3、气候特点(特征):终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雨(5月---9月)季,旱季(10月----次年4月)4、气候形成原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其中夏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而形成西南风。
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象,孔雀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性红壤6、该气候区内分布的城市:印度首都新德里、的港口城市和棉纺城孟买,城市和麻纺城加尔各答,新兴工业中心班加罗尔,孟加拉国的首都达卡、斯里兰卡的首都科伦坡、泰国首都曼谷,缅甸首都仰光、越南的首都河内、港口和工业中心胡志明市、老挝的首都万象、柬埔寨首都金边,我国海南省的海口、的旅游城三亚,台湾港口高雄。
历史名城台南,菲律宾首都马尼拉7、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以水稻、茶叶、甘蔗、小麦为主。
雨季播种,旱季收获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2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26S向南北降低23??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23??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二单元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3地表形态的塑造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的知识点总结(5篇)
判断南北半球(或最低)气温月份6,7,8三个月气温北半球
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的知识点总结2
1、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体积质量适中,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促进海洋的形成。
2、太阳活动标志:黑子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⑹雨林的保护: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①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
②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③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加强森林缓冲区建设。
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的知识点总结5
《全球气候变化》
一、气候变化
1、气候变化
是指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是以某些与*均天气状况有关的特征,如温度、降水量、风等要素的变化来度量的。
⑶森林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2、热带雨林
⑴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集中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的知识点总结(5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的知识点总结1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篇)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篇)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角度分析(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
常分析某一区域自然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
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要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之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过程的因果关系。
(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步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一、地球内部1、地壳(1)分层A硅铝层:以氧、硅、铝为主,钠、钾较多B硅镁层:以氧、硅、铝为主,镁铁钙增多(2)结构特征地壳厚度不均和硅铝层不连续分布2、地幔3、地核二、岩石圈1、范围2、组成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石灰岩、页岩、砂岩变质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三、地质作用1、内力作用(1)类型: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2)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断层:2、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重力、化学作用地理必修一学习方法综合法:认识地理特点的过程,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在分析要素特征和各部分联系的基础上加以综合。
下面结合北美简易图像,说明如何分析它的气候特征。
并介绍综合法的一般步骤。
图中哪种气候分布的面积最广(1)指出北美的位置及范围,即搞清楚在哪里的问题。
(2)根据事物的组成分解成部分。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地理必修一会考复习资料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1 地球的宇宙环境1、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及行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人造天体: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
2、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月球、距离地球轨道最近的行星是金星、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3、太阳系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4、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巨行星:木土。
远日行星:天海5、小行星带位置:火木之间。
6、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7、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8、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外部: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安全的宇宙环境;内部: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主要由H、He组成太阳辐射: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波长范围0.15-4微米1、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1)直接提供光和热;(2)提供能源:太阳能、光合作用(煤、石油);(3)为大气运动水循环提供能源(风能、水能)2、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光球层;耀斑、日珥—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耀斑)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耀斑)产生“磁暴”现象;(太阳风)“极光”现象;(黑子)影响地球气候(降水)。
(3)太阳活动周期:11年。
(4)三个太阳活动一般是同步的:太阳黑子数目多,耀斑多,太阳风格外强烈。
地球基本知识1、形状:椭球体2、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
3、地轴与赤道面垂直。
4、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
(1)特点:无数条、等长、指示正南正北。
(2)经度:0度--180度。
(3)0度经线向两侧度数增加,180度经线向两侧递减。
(4)向东越来越大是东经,向西越来越大是西经。
(5)能组成大圆的两条经线,度数相加得180度、方向相反。
新人教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 知识点提纲讲义 总结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一节 植被一、植被与环境1.植被: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2.分类: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
3.演化4.垂直结构差异(1)原因: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
(2)规律: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二、森林 1.热带雨林(1)分布: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2)特征:全年旺盛生长;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2.常绿阔叶林3.落叶阔叶林(夏绿林) (1)分布: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特征: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4.亚寒带针叶林(1)分布: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2)特征:针叶林以松、杉类植物为主,叶片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三、草原与荒漠 1.草原(1)热带草原(2)温带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
2.荒漠:分布于气候干旱地区,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
四、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植被与环境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1)环境为植被的发育和生长提供阳光、空气、水分、养料、适宜的温度等生长所必需的条件; (2)植物的生长又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比如植物根系的生长、腐败的植物会影响土壤的结构和组成; (3)植物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气候;(4)植物种类的改变会造成生物种类的改变等;(5)不同的植被又依赖于不同的特定的环境,具有适应当地特定环境的特征;(6)植被离开了所适合的生长环境,可能会造成不结实、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等不良后果; 4.一些特殊地理环境下的植被特征5.森林、草原与荒漠的比较分布: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特点:湿季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6.森林的作用及遭破坏后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第二节土壤一、观察土壤1.土壤概念;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高一地理复习必修一(实用5篇)
高一地理复习必修一(实用5篇)1.高一地理复习必修一第1篇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1)经纬度位置高低中纬热带、温带、寒带(2)海陆位置(3)相对位置:相邻地区(国家、经济发达区);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4)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5)半球位置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1)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地形)(2)地势起伏(相对高度,大、小)(3)地势特征(东西南北中,哪高哪低)某地地形分布特点描述哪个方位是以什么地形为主即可。
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1)等高线的分布(2)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3)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中间低、四周高,放射状即山地,中间高、四周低)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1)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2)云贵高原:崎岖不平,地无三里平(3)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4)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5)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分析某区域地形地貌成因(6)冰川的侵蚀作用:挪威的峡湾(U形谷、冰斗、角峰)和五大湖,欧洲的许多湖泊(千湖之国芬兰的湖泊)。
欧洲的地形(7)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渭河谷地、汾河谷地、鄱阳湖、贝加尔湖、坦葛尼喀湖、死海、台湾海峡等。
(8)岩层断裂上升(块状山):泰山、庐山、华山等。
(8)板块相撞: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和高大年轻的高原(如青藏高原)、海沟、地震、太平洋中的岛弧。
(10)板块张裂,地壳下陷:东非大裂谷、红海、死海、约旦河谷、大西洋。
(11)由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珊瑚岛):马尔代夫、南海诸岛、太平洋诸多岛屿、大堡礁。
(12)由火山的喷发物堆积而成(火山岛):夏威夷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等。
(13)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易被侵蚀。
(14)向斜成山:向斜槽部的岩层受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
(15)渭河平原的成因:地壳断裂下陷,流水的沉积作用。
【易错整理】高中地理流水地貌的重难点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高低(决定因素)。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通用5篇】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通用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通用5篇】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必修5地形复习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必修5地形复习本文档旨在为高中地理学生提供对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至必修5的地形内容进行复的指导。
以下是各个必修单元的地形知识点的总结和复重点。
希望本文档对你的地理研究有所帮助。
必修1:地理的研究方法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研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地形作为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涉及。
主要的地形知识点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研究方法等。
复重点:- 地球的形状及其证据- 地球的内部结构及其特点- 地球的运动及其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地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必修2:宇宙中的地球这一单元主要介绍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形方面涉及太阳系、地月系和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等内容。
复重点:- 太阳系的组成及行星运动规律- 地月系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探索必修3:地球的水这一单元重点介绍了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以及水循环和水体的特性。
在地形方面,主要涉及江河流域和水文循环等内容。
复重点:- 水资源的分布及利用- 江河流域的形成和特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必修4:地球的气候与环境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研究地球的气候和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地形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气候带的划分和地球的自然区划等。
复重点:- 气候带的划分及其特点- 地球的自然区划及其影响因素必修5:人口与城市这一单元介绍了人口问题和城市化现象。
地形知识点主要包括人口分布和城市规模的划分等内容。
复重点:- 人口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城市规模的划分及其影响因素希望以上对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至必修5的地形复习内容的总结和复习重点对你的地理学习有所帮助。
加油!。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_5.doc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伤花已开(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回答者:122.15***8.* 2009-11-22 13:34检举???1.天体: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2.天体系统概念:宇宙中的天体恒星、星云,形成天体系统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太阳:1.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太阳系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体绕太阳运动2.太阳辐射: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对地球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3.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类型: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②色球层:耀斑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地球:1.地球的普通性: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据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宇宙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定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态水能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回答者:我叫天使cc - 一级?? 2009-11-26 20:04检举???高中地理必背考点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高一地理重点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篇
高一地理重点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篇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1热带草原气候1.判断依据: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 _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夏雨型(750—1000)2.位置:纬度位置:南北纬10度至南北纬23.5之间海陆位置:非洲中部大部分地,澳大利亚的北部和东部,南美的巴西高原3.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干湿季.4.气候形成原因:受赤道低气压带(湿季)和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草原带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草原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长颈鹿,羚羊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燥红土6.该气候区内分布的城市:坦桑尼亚的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苏丹的首都喀土穆.塞内加尔的首都达喀尔.马里首都巴马科,南非首都比勒陀亚,港口城市德班.城市和金都约翰内斯堡,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港口城市里约热内卢,委内瑞拉的首都加拉各斯.7.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畜牧业发达,耕作业以小麦为主,湿季播种,干季收获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2大气环境保护(1)全球变暖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危害: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保护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②努力加强国际合作(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3)酸雨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采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3城市功能分区功能分区组成区位特点中心商务区大商场.公司.大银行(例上海外滩和浦东陆家嘴)一般位于市中心①建筑密集,高楼林立②交通便捷,通信发达③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④内部存在明显分区商业区商业街.百货商店.金融中心①市中心②CB外侧③街道两侧①交通便捷,多层大厦②人口密度.流量大③人口昼夜差异大④土地利用最集约工业区同类工厂①城市边缘②交通干线两侧①厂房巨大,烟囱高耸②交通便利,多有污染住宅区成片住宅楼和配套服务设施①企业单位职工住宅②市政统一规划住宅①环境不好②商品房,环境好行政中心区行政机构①单独区域②与其他功能区混杂人口昼夜差异大文化区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图书馆距工业区远,交通便利,通信发达,自然环境好郊区卫星城.农业区.住宅城市外围为城市服务①占有空间的是住宅区②最主要的三种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③城市功能区没有明显界线,某一功能区内也有其他功能用地,只是以某一种功能为主④住宅区分类:高级住宅区:面积大,独立庭院,位于城市边缘,多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低级住宅区:面积小,拥挤,与低地.工业区联系,拥挤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2.形成原因(1)历史因素,功能延续:东京江户高级住宅区(武士住宅的延续)功能改变:北京故宫,原为行政中心,现为文化游览区(2)经济因素(最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经济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距市中心远近,通达性高低(3)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社会地位:高级.低级住宅区生活方式:美国纽约唐人街.山东村宗教信仰:济南回民小区(4)行政因素:行政规划,例北京方庄住宅小区3.一般的,城市规模越大,地域结构的分化越明显.中心地理论:①高级中心位于正六边形中心,六个低一级中心地分布在六个角上(服务范围为正六边形)②嵌套包围③同级服务范围相互独立,不重叠④低级中心地服务功能小,数目多⑤高级中心地是低级中心地面积的3倍⑥假设状态,现实不存在,但可以指导商业网点和城市布局一般的,城市规模越大,服务功能越强.但不能说:城市规模大小与城市服务功能大小成正比(桂林等旅游城市,某一方面功能很强,其服务区域可达全国)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4河流搬运能力降低,促使沉积发生,形成堆积地貌.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主要有以下几种:(1)冲积扇平原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河流出山口后,比降显著减小,水流又分成许多交汉,成扇状向外流动,河流能量显著降低,大量物质堆积下来,又有利于河流改道.随着各支汊的不断堆积和变迁,就形成冲积扇.冲积扇的物质结构,一般是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沙.砾,随着水流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堆积的物质逐渐变细,边缘一般多为沙.粉沙及亚粘土,分选性较好,所以冲积扇是较好的含水层,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发展自流灌溉.若山地河谷随山地间歇抬升,也可形成叠置冲积扇.(2)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发源于河流中下游.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往往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渐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见下图).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滩平原.(3)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平原是指河口地区的冲积平原.它以河流和海洋相互作用,河流沉积占优势的产物.河流到达海洋人海口处,由于流速极缓.水流扩散,将携带的泥沙在河口附近堆积下来,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三角洲在平面上的外形略似顶尖朝向陆地的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且纵横交错,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5气象灾害主要的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台风灾害防御措施:加强台风监测,及时发布台风预报或警报,及时组织大家做好抗台风工作.暴雨涝灾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提高预报正确率,减轻洪涝灾害损失.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或滞洪.蓄洪区等).非工程措施: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旱灾防御措施:①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的生态环境;②种植耐旱作物;③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寒潮防御措施: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提醒有关部门做好防寒准备.最新高一地理重点必修一知识点总结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规律(经度地带性)表现最 明显的是 • A.北美大陆中纬地区 • B.南美大陆中纬地区 • C.亚欧大陆中纬地区 • D.非洲大陆中纬地区
•3.下列自然景观中能够反 映非地带性的是 •A.加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B.亚马孙流域的热带雨林 •C.广东的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 •D.塔里木盆地中的绿洲
大气 生 水文 土壤 物 地形 岩 石
云南玉龙雪
2.关系: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渗透、相 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整体。
大气 岩石
生物 水文
地形
水文
②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P86
指自然地 理环境具 有合成有 机物的能 力。
考点1
2.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CO2的量保持动态平 衡 野生藏羚羊保持动态平 衡
低纬度地区
0°
P92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分异因素: 热量
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变化
(2)变化方向: 南北 (纬度)
(3)变化最明显的地区:
高纬和低纬地区
P92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分异基础: 水分
(海陆位置)
2.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变化方向: 东西 (经度)
完
考点:自然资源 •1.我国下列地区中,水 资源最紧缺的是 •A.东北地区 •B.华南地区 •C.西南地区 •D.华北地区
•2.下列地区中,太阳 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四川盆地 •D.珠江三角洲
•3.低碳经济谋求低能耗、 低排放、低污染。发展 低碳经济,应大力开发 •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太阳能
• 13.该游客看到的自然景观依 次变化,主要是 • A.人工改造自然的结果 B.水分差异形成的结果 • C.自然灾害影响的结果 D.热量差异造成的结果
• 14.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历史 上由于植被破坏,加上降水变 率大,导致水土流失,形成千 沟万壑的地表景观。这体现了 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 • A.差异性 B.稳定性 C.整体性 D.周期性
• 4.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热 量充足,降水丰沛,植被茂 密,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差异性 • B.单一性 • C.整体性 • D.均衡性
• 5.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规律(经度地带性)表现最典 型、尺度最大的地区是 • A.北美大陆低纬地区 B.亚欧大陆中纬地区 • C.南美大陆中纬地 D.非洲大陆低纬地区
分异规律 从 赤道 向 两极的 地域分异 ( 纬度 地带性) 从 沿海 向 内陆 的 地域分异 ( 经度 地带) 山地的垂直 地域分 异 ( 垂直 地带) 形成基 础 影响因 素 分布规律 典型的分布地区
热量
太阳辐 东西 延伸, 南北 更 非洲沿20°E,从 射 替(纬线延伸,经度替) 赤道由南向北的自 低、高 纬度明显 然带变化
东北林区北部为寒温带针叶 林,南部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它平 衡大气成分,净化空气、补给土壤有 机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对改善 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a
但是,经过20世纪的大规 模采伐,目前,东北林海已发生了 根本性的变化——森林面积锐减, 现存森林多为天然次生林或人工林。
b
案例3
森林面积下 降,一方面造成土壤 缺乏枯枝落叶的补给, 腐殖质减少,另一方 面使水土流失加剧, 土壤变薄,土壤肥力 下降。
• 17.近年来,世界上很多高 山的雪线高度有上升的趋势, 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全球降水增多 B.全球气温升高 • C.地壳运动剧烈 D.海平面的上升
• 18.下列现象反映由沿海向内 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的是 • A.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B.横断山区由山麓到山顶的植 被变化 • C.北京到乌鲁木齐的植被变化 D.海口到哈尔滨的植被变化
海陆位 南北 延伸, 东西 更 亚欧大陆从海滨地 置 替(经线延伸,经度替) 区想大陆方向自然 中纬度明显 带的更替 高度、 纬度 水平 延伸, 垂直 替 珠穆朗玛峰、乞力 (山麓到山顶更替) 马扎罗山的垂直地 高山、高原明显 带
水分
水热
真题演练
• 1.根据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规律,广东所处的自然带属于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D.热带雨林带
降水增加; 气温日较差减小
考点2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 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空间尺度 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
温度带分异 海陆分异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
P91
地理 2、陆地自然带 位置
气候
植被 土壤
P91
理想陆地自然带分布
大陆西岸
中部
大陆 东岸
大陆西岸
中部
大陆 东岸
冰原气候 苔原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 性气候 温带季风 气候 高纬度地区
•10.导致内蒙古高原草场 载畜量东西部差异的主要 自然因素是 •A.日照时数B.海拔高度 C.年降水量D.风速大小
• 一位游客由辽宁大连出发向西 去新疆旅游,沿途依次看到森 林、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观。 11.该游客沿途依次看到的景 观可能有 • A.“塞外江南”→“千沟万 壑的黄土高原”→“层层梯田 层层绿” • B.“碧海蓝天”→“风吹草 低见牛羊” →“黄沙滚滚” •
•6.下列城市中,资源性 缺水最严重的是 •A.杭州 B.广州 C.南昌 D.石家庄
• 7.我国目前重点治理的“三湖” (江苏太湖、安徽巢湖、云南 滇池)地区水质性缺水问题突 出。其污染物未源不包括 • A.化肥农药残留物 • B.生活污水 • C.原油泄漏 • D.工业废水
•8.下列能源中,由太阳 辐射能转化而来的是 •A.风能 B.潮汐能 C.核能 •D.地热能
• 15.从广州站乘火车沿京广线 到北京,沿途主要自然景观的 变化体现了 • A.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 律(经度地带性) • 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 律(纬度地带性) •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D.非地带性
• 人们把常年积雪区的下界,叫 做雪线。 • 16.不同纬度高山雪线的高度 差异明显,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势的高低不同 B.土壤的肥力不同 • C.热量的纬度差异 D.植被的覆盖差异
完
真题演练
√
• 1.根据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规律,广东所处的自然带属于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D.热带雨林带
√
• 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规律(经度地带性)表现最 明显的是 • A.北美大陆中纬地区 • B.南美大陆中纬地区 • C.亚欧大陆中纬地区 • D.非洲大陆中纬地区
• 7.地中海沿岸地区所属的自然 带主要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 8.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导 致全球变暖、冰雪融水增多, 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差异性 B.整体性然地理要素中, 不具备地带性分布规律的 是 •A.植被 B.岩石 C.气候 D.土壤
4.为缓解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用水 不足问题,最可行的措施是 A.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冰雪融水 量 B.限制畜牧业发展,大力发展林 业 C.因地制宜,发展节水农业 D.人工降雨,增加地表径流
•5.下列解决青藏高原牧 区能源问题的最合理措施 是 •A.樵采天然植被 B.开发利用太阳能 •C.大力发展薪炭林 D.加大煤炭的开采
即具有 一定的 自我调 节能力
③ 程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
P87
(1) 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 各个要素的变化,保证自然地理各要素 之间的协调。
案例1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2)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 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案例2
东北森林变化
案例3
东北森林变化导致了环境的整体变化
• 6.下列地理现象表现为由赤道 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 性)的是 • A.我国东部自南向北出现 针叶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 叶林景观 • B.非洲从赤道向北依次分 布着热带雨林一热带草原一热 带荒漠景观
• 6.下列地理现象表现为由赤道 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 性)的是 • C.珠穆朗玛峰北坡自山麓 到山顶依次出现草原一荒漠一 冰川景观 • D.我国中纬地区自然景观 自东向西依次出现森林一草原 一荒漠景观
c
森林面积下降和天然次生 林与人工林增多,降低了森林滞留 降水的功能,导致降水时形成洪水, 无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
d
水土流失使地面沟谷纵横,岩 石裸露,岩石的风化速度加快。
e
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 P90 响.(利弊)
4 5
1
2
3
河道淤积减 少
减少
水位上升
陆生生物受淹; 触发 阻隔鱼类洄游
• 9.我国核电站主要分布在东 部沿海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该区域 • A.环境容量大 B.铀矿等核燃料资源丰富 • C.能源需求量大 D.海运便利,燃料运输成本 低
•10.下列能源消费中,基 本没有碳排放的是 •A.沼气和煤炭 B.天然气和地热能 •C.核能和石油 D.风能和太阳能
•11.下列灾害中,属于 地质灾害的是 •A.泥石流 •B.干旱 •C.洪涝 •D.台风
• 一位游客由辽宁大连出发向 西去新疆旅游,沿途依次看 到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 景观。11.该游客沿途依次看 到的景观可能有 • C.“林海雪原”→“滚 滚麦浪”→“椰风海韵” • D.“三江并流”→“八 百里洞庭烟波浩渺” →“东 方不夜城”
• 12.该游客看到的景观自东向西变 化,体现了 • A.自然带的周期性更替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C.随海拔升高而变化的垂直分异 规律 • D.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