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 3.1.2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3.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含解析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3.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含解析

第2课时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1.铝与盐酸的反应现象:铝片逐渐溶解,试管中产生无色气泡;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时发出爆鸣声.化学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离子方程式:2Al+6H+===2Al3++3H2↑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现象:铝片逐渐溶解,试管中产生无色气泡;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时发出爆鸣声。

化学方程式:2Al+2NaOH+2H2O错误!2NaAlO2+3H2↑离子方程式:2Al+2OH-+2H2O===2AlO-,2+3H2↑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都产生氢气(或H2)。

H2+Cl2错误!2HCl错误! 1 ∶ 1 ∶2错误! 1 ∶ 1 ∶2错误!错误!∶错误!∶错误!物质的量之比1 mol ∶ 1 mol ∶2 mol错误!1体积∶1体积∶2体积(1)结论: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微粒个数之比,等于气体的体积之比.(2)应注意的问题①任何一种反应物,只有实际参加反应的纯物质的量才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过量部分不参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正确。

③列比例式时要符合“左右量相当,上下单位同”的原则.4.物质的量与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1)图示关系:(2)计算公式:①n=mM;②n=错误!;③n=错误!;④n=c·V(溶液)(时间20分钟,满分30分)知识点一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1.下列金属既能与稀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A.Mg B.AlC.Fe D.Cu答案:B解析:Al既能与稀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Mg、Fe只能与稀盐酸反应;Cu既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与NaOH溶液反应.2.下列关于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铝失去电子,作还原剂B.产生的气体是氢气C.NaOH与H2O作氧化剂D.溶液中铝元素的存在形式是AlO错误!答案:C解析:反应中铝失去电子,铝元素由0价升高到+3价,故铝是还原剂,A项正确;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和H2,B项正确;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中,水作氧化剂,C项错误;溶液中铝元素以AlO错误!的形式存在,D项正确。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整理)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整理)

一、计算原理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粒子组成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也是这些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明确地表示出化学反应中这些粒子数之间的数目关系.这些粒子之间的数目关系,又叫做化学计量数ν的关系.【例1】2H 2 + O 2 点燃====== 2H 2O化学计量数ν之比: 2 ∶ 1 ∶ 2 分 子 数N 之 比: 2 ∶ 1 ∶ 2扩 大 N A 倍:2N A ∶ N A ∶ 2N A物 质 的 量n 之 比: 2mol ∶ 1mol ∶ 2mol 质 量 m 之 比: 4 ∶ 32 ∶ 36由以上分析可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因而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二、解题步骤:化学方程式中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须按以下步骤进行:1.设未知数 2.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3.找出相关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4.对应计量数,找出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或气体体积 5.列比例,进行计算。

6.写出答案。

【例2】:完全中和0.10 mol NaOH 需H 2SO 4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解:设硫酸的物质的量为n (H 2SO 4) 2NaOH + H 2SO 4====Na 2SO 4+2H 2O2 10.1mol n (H 2SO 4)n (H 2SO 4)==0.05 mol答:完全中和0.10 mol NaOH 需H 2SO 4 0.05 mol .我们运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决问题时,还经常涉及到物质的质量、浓度、体积等物理量的必要换算.而换算的核心就是——物质的量.三、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练习1】回答下列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H 2 + Cl 2 ==== 2HCl化学计量数比 粒子数之比 物质的量比 物质的质量比 气体体积比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要明确已知条件是什么,求解什么,从而合理选择比例量的单位.列比例式时应注意,不同物质使用的单位可以不同,但要相应,同一物质使用的单位必须相同.四、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练习2】计算例2中所需H 2SO 4的质量是多少?2NaOH + H 2SO 4====Na 2SO 4+2H 2O 2 mol 98 g0.1mol m(H 2SO 4) 答:所需H 2SO 4的质量为4.9 g .【例3】:将30 g MnO 2的质量分数为76.6%的软锰矿石与足量12 mol·L -1浓盐酸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计算:(1)参加反应的浓盐酸的体积. (2)生成的Cl 2的体积(标准状况). 请大家分析比较以下几种解法. 解法一:解:(1)MnO 2的摩尔质量为87 g·mol -1,设浓盐酸的体积为V [HCl(aq)]4HCl(浓) + MnO 2 ∆=====MnCl 2 + 2H 2O + Cl 2↑4112 mol·L -1×V [HCl(aq)] 0.26 mol (2)4HCl(浓) + MnO 2 ∆=====MnCl 2+2H 2O +Cl 2↑11 0.26 moln(Cl 2) V(Cl 2)=n(Cl 2)V m=0.26 mol×22.4 L·mol-1=5.8 L答:参加反应的浓HCl 的体积为0.087 L,生成Cl 2的体积在标况下为5.8 L . 解法二: 解:(1)MnO 2的摩尔质量为87 g·mol -12mol10.01⨯)SO H ()NaOH (42v v )SO H ()NaOH (42n n =m(H 2SO 4)==0.26 mol4HCl(浓) + MnO 2 ∆=====MnCl 2 + Cl 2 + H 2O ↑4 1 n(HCl)0.26 moln(HCl)=1mol0.264⨯=1.04mol V [HCl(aq)]=1L mol 121mol 0.264-•⨯⨯=0.087 L(2)4HCl(浓) + MnO 2 ∆=====MnCl 2 + 2H 2O + Cl 2↑1 mol 2.4 L0.26 molV(Cl 2)V(Cl 2)=mol1L22.4mol 0.26⨯=5.8 L答:参加反应的浓HCl 的体积为0.087 L,生成Cl 2的体积在标况下为5.8 L . 解法三:解:4HCl(浓) + MnO 2 ∆=====MnCl 2 + 2H 2O + Cl 2↑4 mol 87 g 22.4 L 12 mol·L -1×V [HCl(aq)]30 g×76.6% V(Cl2)V [HCl(aq)]=g 87L mol 1276.6%g 30mol 41⨯•⨯⨯-=0.087 LV (Cl 2)=g87L22.476.6%g 30⨯⨯=5.8 L 答:参加反应的浓HCl 的体积为0.087 L ,生成Cl 2的体积在标况下为5.8 L . 大家认为以上哪种解法更简单呢? -------第三种解法更简捷!【练习3】4.6 g Na 与足量的H 2O 反应,计算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标准状况下H 2的密度为0.0899 g·L-1). 【答案:2.24 L 】 【练习4】106 g Na 2CO 3和84 g NaHCO 3分别与过量的HCl 溶液反应,其中 A .Na 2CO 3放出的CO 2多 B .NaHCO 3放出的CO 2多 C .Na 2CO 3消耗的盐酸多D .NaHCO 3消耗的盐酸多 【答案:C 】五.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是进行各项计算的最根本依据; 其次,计算时要注意物质的量与其他各物理量(如质量、气体体积、浓度等)之间的换算关系; 第三.准确把握反应内涵,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四.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纯净物之间的量的关系,不纯物质必须换算成纯物质的量再进行计算.第五,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是实际发生反应的物质间量的关系.如反应2H 2+O 2点燃======2H 2O 表示发生反应的H 2与O 2的物质的量是2∶1,而不时体系中H 2和O 2的实际含量或量的关系,即使反应体系起始时H 2与O 2的量的关系为4∶1,反应也是按方程式规定的2∶1进行,最后会剩余H 2. 第六,计算单位要做到同一物质上下单位要相同,不同物质左右单位要对应.第七,存在过量问题时,要根据不过量的物理量来进行计算。

3-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3-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1.下列有关厨房铝制品的使用中,你认为合理的是()A.盛放食醋B.烧开水C.用金属丝擦洗表面的污垢D.用碱水洗涤解析:酸(食醋)、碱(碱水)会与Al2O3反应,金属丝擦洗会损坏氧化膜。

答案:B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钠和冷水反应:Na+2H2O===Na++2OH-+H2↑B.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2OH-===AlO-2+H2↑C.金属铝溶于盐酸中:2Al+6H+===2Al3++3H2↑D.铁跟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解析:A中,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B中,不符合反应实际,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D中,稀硫酸与Fe 反应只会生成Fe2+,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

答案:C3.用铝箔包住0.1 mol金属钠,用针扎一些小孔,放入水中,完全反应后,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则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为()A.2.24 L B.1.12 LC.大于1.12 L D.小于1.12 L解析:Na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H2,Al与NaOH溶液反应也产生H2。

0.1 mol Na产生的H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12 L,故总产生的H2体积大于1.12 L。

答案:C4.若1.8 g某金属跟足量盐酸充分反应,放出2.24 L(标准状况)氢气,则该金属是()A.Al B.MgC.Fe D.Zn解析:解决本题的难点在于该金属的价态不明确,若知道该金属的价态,由H2的物质的量便可得该金属的物质的量,从而得摩尔质量,最终得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便可解决问题,由此我们假设金属为R,化合价分别为+1价、+2价、+3价,当化合价为+1价时,M(R)=9 g·mol-1;当化合价为+2价时,M(R)=18 g·mol-1;当化合价为+3价时,M(R)=27 g·mol-1,综合考虑,只有当化合价为+3价,R为Al时合适,故选A。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整理)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整理)

一、计算原理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粒子组成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也是这些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明确地表示出化学反应中这些粒子数之间的数目关系.这些粒子之间的数目关系,又叫做化学计量数ν的关系.【例 1】2H2+ O2点燃2H2O化学计量数ν之比:2∶ 1∶ 2分子数N之比:2∶ 1∶2扩大 N A倍:2N A∶ N A∶2N A物质的量 n 之比:2mol∶ 1mol∶2mol质量 m 之比:4∶ 32∶36由以上分析可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因而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二、解题步骤:化学方程式中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须按以下步骤进行:1.设未知数 2.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3.找出相关物质的计量数之比4.对应计量数,找出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或气体体积5.列比例,进行计算。

6.写出答案。

【例 2】:完全中和0. 10 mol NaOH 需 H2SO4的物质的量是多少?解:设硫酸的物质的量为n(H2SO4)..物质的量比物质的质量比气体体积比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要明确已知条件是什么,求解什么,从而合理选择比例量的单位.列比式时应注意,不同物质使用的单位可以不同,但要相应,同一物质使用的单位必须相同.四、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练习 2】计算例 2 中所需 H SO 的质量是多少 ?242NaOH +H SO====NaSO+ 2HO24242 mol98 g98g 0.1mol =4.9g0.1mol m(H SO)m(H2SO4)=2mol24答:所需 H2SO4的质量为 4.9 g .【例 3】:将 30 g MnO2的质量分数为76. 6%的软锰矿石与足量12 mol ·L-1浓盐酸完全反应 ( 杂质参加反应 ) .计算: (1) 参加反应的浓盐酸的体积.(2)生成的 Cl 2的体积 ( 标准状况 ) .请大家分析比较以下几种解法.解法一:87 g ·mol -1解: (1)MnO2的摩尔质量为,设浓盐酸的体积为V[HCl(aq) ]n(MnO2)=m(软锰矿石)w(MnO 2 ) 30 g 76.5%= 0.26 molM (MnO 2 )87 g mol 14HCl( 浓 )+MnO2MnCl2+2H2O+Cl 2↑41V[ HCl(aq) ]=40.26mol1= 0.08712 mol ·L-1× V[ HCl(aq) ]0.26 mol 1 12mol L2NaOH +20.1molH2SO4====Na2SO4+ 2H2O1v( NaOH )n( NaOH)n(H2SO4)v( H 2SO4 )=n(H 2 SO4 )1 0.10 mol(2)4HCl( 浓 )+2222MnO MnCl+2H O+ Cl ↑110.26mol 1=0.26 mn(Cl2)0.26 mol n(Cl2=1)22)Vm= 0.26mol×22. 4L·mol- 1= 5. 8 Ln(H2SO4)=答:完全2= 0.05mol中和 0.10 mol NaOH 需 H2SO40.05mol .答:参加反应的浓HCl 的体积为0. 087 L, 生成 Cl 2的体积在标况下为5.8 L .解法二:我们运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决问题时,还经常涉及到物质的质量、浓度、体积等物理量的必要换算.而换算的核心就是——物质的量.三、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练习 1】回答下列化学方程式的含义:H + Cl2==== 2HCl2化学计量数比粒子数之比解: (1)MnO2的摩尔质量为 87 g ·mol -1m(软锰矿石 ) w(MnO2)30 g76.5%=0.26 mol n(MnO2)=M (MnO 2 )87 g mol 14HCl( 浓 )+MnO2MnCl2+Cl 2+ H2O↑41word 完美格式n(HCl)0.26 mol40.26 mol4 0.26 moln(HCl) = 1= 1. 04molV[ HCl( aq ) ]= 1 12 mol L 1=0.087 L(2)4HCl( 浓 )+ MnOMnCl+ 2HO+ Cl ↑22221 mol 2.4 L0.26 molV(Cl 2)0.26 mol 22.4 LV(Cl 2) =1 mol=5.8 L..第六 ,计算 单位 要做到同一物质 上下单位要相同 ,不同物质 左右单位要对应 .第七 ,存在过量问题时,要根据不过量的物理量来进行计算。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的应用

第3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新课导入】在初中时同学们就已经知道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又知道了构成物质的粒子数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可用物质的量作桥梁联系起来,既然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那么,化学反应中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之间又遵循什么关系呢?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有何应用呢?【教材讲解】一、复习回顾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是离子反应的,再写出离子方程式。

学生书写方程式。

新课导入:由金属共同的化学性质可知,金属能与氧气反应,较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而金属与碱能否反应呢?今天我们来探究少数金属与强碱的反应。

金属铝是当今世界产量最高、用途最广的有色金属,请同学们归纳总结你学过的有关铝的知识。

学生归纳整理,回答。

归纳整理:有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二、新课教学过渡:下面我们通过实验学习铝的另一点性质。

实验探究:1.取2支小试管分别加入5mL盐酸和5mLNaOH溶液,再分别放入一小段铝片,观察现象。

2.将点燃的木条分别放在两支试管口,观察现象。

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思考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铝的性质。

交流讨论,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归纳整理并板书:(三)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1.与酸反应产生氢气——金属性2Al+6HCl=2AlCl3+3H2↑2.与碱反应产生氢气——特性2Al+2NaOH+2H2O=2NaAlO2+3H2↑思考与交流:使用铝制餐具应注意哪些问题?学生交流回答。

解释:使用铝制餐具应避免长时间盛放酸性或碱性食物。

思考与交流: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金属在参加化学反应时通常表现出什么性质?学生思考交流回答。

归纳整理:通过分析,我们知道金属在参加化学反应时,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且都从单质变为化合态阳离子,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必修一第1章第2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教案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必修一第1章第2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教案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必修一第1章第2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教案2019-2020年高中化学必修一第1章第2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教案从容说课本节内容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是中学化学三个重要的物理量。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是mol。

物质的量这个词学生初次接受,难以理解,为了加强学生的直观感觉,可结合实际导入对不同的物质量度单位不同进行比较说明。

小米只能按斤,不能按粒;钻石的单位是“克拉”等。

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原子之间的反应,能否找一个物理量,把宏观质量与微观微粒数联系起来——这就是物质的量的意义。

物质的量既不能理解为质量,也不能理解为数量,它是衡理物质微粒数多少的物理量。

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介绍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及摩尔质量,后两部分介绍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并分别介绍有关概念的简单计算。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不要在本节内容中出现,目的是减轻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负担,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巩固和运用有关概念。

本节概念较多,理论性较强,而且都很抽象。

限于学生接受能力,不能要求学生在本节中对这部分内容理解得很透,只能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时,对所学知识基本理解。

在讲述难度比较大的一些概念时,如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等,尽量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概念,尽可能多地利用比喻性描述和直观教具,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学重点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2.气体摩尔体积3.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及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课时安排4课时第1课时教学设计三维目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烧杯、铝片、硫磺、镁、铜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钻石早在4000多年前就被人类发现,事实上它已在地表蕴藏亿万年。

由于它所散发出来的光泽永恒灿烂,在远古法老时代,钻石是贵族独有的珍宝,渐渐地,钻石被用来象征爱情的坚贞不渝。

高中化学 3.2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必修第一册

高中化学 3.2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必修第一册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1)已知物质的质量m (B),n (B)=m (B )M。

(2)已知标准状况时的气体体积V [B(g)],n (B)=V [B (g )]V m。

(3)已知物质的粒子数N (B),n (B)=N (B )N A。

(4)已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B),n (B)=c (B)·V 。

2.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比。

(2)在同温同压下,气态物质的分子数之比=物质的量之比=体积之比。

(3)化学方程式除可以表示反应物、生成物的粒子数目关系和质量关系外,还可以表示它们的物质的量关系,如H 2+Cl 2=====点燃2HCl 可表示1__mol__H 2与1__mol__Cl 2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2__mol__HCl 。

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类型1.基本步骤 2.计算类型 (1)基本计算已知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求解其他物质的有关量,此时,只要按照化学方程式中量的关系,列出已知物质和待求物质的比例式计算便可。

(2)混合物反应的计算设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为x 、y ,按照化学方程式中量的关系,并用x 、y 表示,列出方程组解答。

(3)过量计算给出了两种反应物的量,求解某产物的量。

方法:按照化学方程式中量的关系进行判断,哪一种物质过量,然后根据不足的物质的量进行求解。

(1)计算时,各物质不一定都用物质的量表示,也可以用物质的质量、气体的体积,但要注意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各物理量的换算关系。

(2)在化学方程式中列出的各量,同种物质的单位必须相同,不同物质的单位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单位必须“上下统一”。

(3)列式求解时要注意所有的数值要带单位,同时注意有效数字的处理。

【素养升华】 证据推理:以实例明确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步骤 实例:计算0.1 mol 金属钠与水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生成氢气多少升? ①根据题意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化学方程式中有关量的关系由上可看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气体体积比(同状况下),不等于质量之比。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比例时应遵循上述比例关系。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所列比例是否正确的判断依据是:“上、下单位要一致,左右单位要对应”。

3、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格式(1)设所求物质的物质的量为n(B)[或质量m(B)],或气体标准状况下体积V(B)、或溶液体积V[B(aq)]J。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在化学方程式有关物质的化学式下面先写出已知物和所求物的有关量的关系,再代入已知量和所求量。

(4)写出所求物质的数学表达式。

(5)写出解答和答案。

如:6.5g Zn在与足量盐酸反应时产生的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解:设产生的体积为V()答:产生的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L。

4、规范用语—表示的物质的量—表示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表示溶液的体积—表示的体积—表示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表示的质量在列比例及运算过程中都应带单位。

例1、在一定条件下,与足量的固体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全部收集起来只有1.68L(标准状况),则此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A、B、C、D、分析:此题是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审题时要细心,特别注意“在一定条件下”几个字,否则易将此气体当作纯氧气,得出,而错选(A)。

解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全部转化为时,,其质量为,此气体即使部分转化为其他氧单质(如),其气体质量也不变,故,选(B)。

答案:B例2、将一块铁片放入500mL,的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铁片,小心洗净后干燥称量,铁片增重0.8g,反应后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B.C.D.分析:差量法是化学计算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所谓差量法是指一个过程中某物质始态量与终态量的差值,它可以是质量差、物质的量差、物质的量浓度差、气体的体积差。

高中化学必修一 专题第三章第二节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必修一 专题第三章第二节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二节金属材料第2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1)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化学变化;(2)运用物质的量及相关物理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感受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

【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包括"金属材料"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两部分内容。

教材按照"铁合金→铝和铝合金→新型合金"的顺序介绍了金属材料。

在第二章的第三节"物质的量"里,教材介绍了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基本概念,为了分散学习难点,把"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安排在本节里。

教材在这一节的最后安排了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利用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通过一个例题把在第二章里学习的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知识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分散了第二章集中学习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难点∶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流程】【引入】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也是这些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

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明确地表示出化学反应中粒子之间的数目关系。

【学习任务一】以H2和O2反应为例,从物质的量角度认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活动1:宏观(质量关系)视角活动2:微观(微粒数目)视角【结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学习评价】练习1(练习素材)【过渡】物质的量(n)、摩尔质量(M)、物质的量浓度(c)、气体摩尔体积(Vm)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对于定量研究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会更加方便。

【复习回顾】物质的量与各物质之间的关系物质的量(n )、摩尔质量(M )、物质的量浓度(c)和气体摩尔体积(m)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对于定量研究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会更加方便。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2
n( NaOH )
3
1.5mol
3
1.5mol
n( NaOH )
c( NaOH)
2 1.5mol 1mol 3
n( NaOH) 1m ol 2m ol/ L V ( NaOH) 0.5L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归纳:
已知某物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 质的量,求其它物质(反应物或生成物) 的物质的量。
设 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为 n( NaOH ) ,物质的量浓度为 c( NaOH) V (H 2 ) 33.6 L 2 n( NaOH ) n( H 2 ) 1.5mol Vm 22.4 L / mol
2 Al 2NaOH 2H 2O 2NaAlO2 3H 2
n( H 2 )
V ( H 2 ) n( H 2 ) Vm 0.1mol 22.4L / mol 2.24L
1.将足量的铁粉放100ml 0.1mol/L的CuSO4 溶液中, 充分反应后析出的铜的质量 为( C ) A.32g B.6.4g C.0.64g D.3.2g
解析: n(CuSO4 ) cv 0.1mol/ L 0.1L 0.01mol
物质的量之比
2mol : 2mol: 2mol : 1mol
计算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
数(系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计算的步骤:
1.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2.找出相关物质的系数之比 3.找出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 ,利用化 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之比等于各 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列出比例式
三、有关物质的量的换算
物质的量的桥梁网络
N m V n ×÷ cv N A n M Vm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1.引言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的符号表达方式,它可以用来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变化及其相对数量关系。

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作为化学反应中的计量单位,对于研究反应的平衡、速率以及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中化学中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

2.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指物质所含有的粒子数,用单位摩尔(mo l)表示。

物质的量与粒子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阿伏伽德罗常数来表示,即:$$N=n\ti me sN_A$$其中,$N$表示粒子数,$n$表示物质的量,$N_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其值约为6.02×10^23mo l^-1。

3.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量关系在化学方程式中,不同物质的物质的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通过平衡方程式来表示。

3.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关系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可以通过来表示。

例如对于以下方程式:$$2H_2+O_2→2H_2O$$可以看出,2mo l的氢气与1mo l的氧气反应生成2m ol的水。

这表明,在该反应中,氢气与氧气的摩尔比为2:1。

3.2反应物的限定性与过量性限定性在一些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之间的物资比例可能不符合化学方程式中的摩尔比例,出现反应物的和**过量性**问题。

限定性指的是当两种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比例与化学方程式的摩尔比例不符时,反应中较少的那种物质将用完,限定了反应的进行。

例如:$$2H_2+O_2→2H_2O$$如果反应中提供的氢气量为1mo l,而氧气量为0.5mo l,根据方程式来看,氧气是限定性物质,反应只能消耗0.5mo l的氧气,生成1m ol的水。

过量性指的是当某种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比例超过化学方程式的摩尔比例时,反应中剩余的该种物质不参与反应。

以上述方程式为例,如果提供的氧气量为2mo l,而氢气量为4mo l,根据方程式,2m ol的氢气与1m ol 的氧气反应生成2mol的水,剩余的2mol氢气不参与反应。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新]高中化学必修一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新]高中化学必修一

-17-
课堂篇素养提升
探究
素养脉络
随堂检测
-18-
课堂篇素养提升
探究
素养脉络
随堂检测
1.Mg、Al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氢气
4.48 L。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Mg、Al共0.2 mol
B.参加反应的HCl为0.4 mol
C.Mg、Al在反应中共失去0.4 mol电子
0.4 mol
y
2mol
0.4mol
=
3×22.4 L

y=13.44 L
-14-
课堂篇素养提升
探究
素养脉络
随堂检测
答:(1)Al的物质的量为0.4 mol;
(2)参加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0.4 mol,NaOH溶液中溶质的
物质的量浓度为0.8 mol·L-1;
(3)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3.44 L。
①设未知数直接用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且要注明物质(或粒子)的符号。
由钠、镁、铝、锌四种金属单质中的两种组成的合金共12 g,跟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5.质的名称、公式等尽量用符号表示。
5.1 mol Na和1 mol Al的混合物投入足量水中,产生的气体在标准
状况下体积为44.8 L。 (
守恒。 (
)
将质量为100 g的铁棒插入1 L 0.
(2)参加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和NaOH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4.由钠、镁、铝、锌四种金属单质中的两种组成的合金共12 g,
(1)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而非质量之比。
4 g,则反应的铁的物质的量为0.
跟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5.6 L氢气(标准状况),此合金中一定含有金

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 第四讲 物质的量及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 第四讲 物质的量及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溶质B的物质的量,V为溶液的体积。
-12-
第四讲 物质的量及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课标导引
知识整合
知识整合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容量瓶的使用
①常见的规格有50 mL、100 mL、250 mL、500 mL和1 000 mL等。
②容量瓶上标注有温度、刻度线和容积。
③使用容量瓶的第一步操作是检查是否漏水。
D.①和④
答案 D
解析 在过滤和向容量瓶转移溶液的操作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都
是引流。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通过搅拌使受热均匀;溶解时,玻
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故选D。
-18-
第四讲 物质的量及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课标导引
知识整合
知识整合
典例5关于容量瓶的使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使用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烧杯外
②溶解搅拌时,有部分液体溅出
③转移时有部分液体溅出
④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第二类:
⑤溶解时放热,且未冷却到室温
配制过
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程误差
⑦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再用胶头滴管
分析
吸出多余部分
⑧加水至刻度线,上下颠倒摇匀后,发现液
面低于刻度线
⑨洗涤容量瓶后未干燥,容量瓶内有少量
蒸馏水
Hale Waihona Puke 知识整合知识整合课标导引
知识整合
知识整合
计算:m(NaCl)=1.0 mol·L-1×1 L×58.5 g·mol-1=58.5 g
称量:根据计算结果,称量NaCl固体
溶解:将称量好的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
搅拌,使NaCl固体全部溶解。

3-2 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3-2 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A.3:1
B.4:3
C.1:3
D.3:2
1、质量关系 2、生成氢气量的关系
知识精讲
(3)过量计算 给出了两种反应物的量,求解某产物的量。方法:按照化学
方程式中量的关系进行判断,哪一种物质过量,然后根据不足的 物质的量进行求解。
对点训练
【牛刀小试】现有钠、镁、铁质量分别为2.3g、2.4 g、5.6g, 其分别与100 mL 0.5 mol/L的盐酸充分反应后,所得H2的质量
A.3:1
B.4:3
C.1:3
D.3:2
知识精讲
(3)过量计算 给出了两种反应物的量,求解某产物的量。方法:按照化学
方程式中量的关系进行判断,哪一种物质过量,然后根据不足的 物质的量进行求解。
对点训练
【牛刀小试】现有钠、镁、铁质量分别为2.3g、2.4 g、5.6g, 其分别与100 mL 0.5 mol/L的盐酸充分反应后,所得H2的质量
质量守恒
得失电子守恒
电荷守恒
反应前后元素质量、原子个数不变
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氧化剂得电子总数
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 总数
对点训练
【牛刀小试】现有钠、镁、铁质量分别为2.3g、2.4 g、5.6g, 其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所得H2的质量关系正确的
是( D )
A.氢气的质量相同 B.铁放出氢气最多 C.钠放出氢气最多,铁最少 D.钠放出的氢气最少,镁、铁相同
知识精讲
【例】用0.1molCO还原Fe2O3,生成的 CO2通入澄清石灰 水中,求生成沉淀的量。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O+Fe2O3=高温==2Fe+3CO2,
CO2+Ca(OH)2 == CaCO3↓+H2O。 则关系式为3CO~3CO2 ~3CaCO3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物质的量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分析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方法。

4. 常见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实例。

5.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和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定义、表示方法及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实例分析,物质的量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例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物质的量的定义、表示方法及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常见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实例,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自行计算一些化学方程式的物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提高自身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物质的量概念和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掌握程度。

2. 练习批改:批改学生课后练习,评估其对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能力的掌握。

3. 小组讨论观察: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以及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对物质的量的应用。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化学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讲座,介绍物质的量在实验操作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重要性。

2. 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包括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

3.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包括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确定、物的物质的量的计算等。

4. 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中含有的粒子数量的物理量,单位是摩尔。

2. 摩尔质量的概念:摩尔质量是指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克/摩尔。

3.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溶剂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升。

4.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根据化学方程式,通过物质的量的关系进行计算。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等,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物质的量进行计算。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练习法:布置相关的计算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讲解物质的量的定义、单位、计算方法等。

3. 讲解摩尔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讲解摩尔质量的定义、单位、计算方法等。

4. 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单位、计算方法等。

5. 化学方程式计算案例分析:给出具体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运用物质的量进行计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评估学生对物质的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题评价:对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解答情况进行评估,检查学生对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程度、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教案高中化学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教案从容说课在初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化学中反映物和生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并学习了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质量的计算。

本节是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并学习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应用于化学方式的计算。

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这一节,主要是为了分散前一章的难点,同时,在打好有关知识基础的前提下在来学习本内容,有利于学生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和记忆。

本节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中和滴定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对于学生了解化学反应规律、形成正确的有关化学反应的观点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这一节的内容在全书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应让学生在学好本节知识的基础上,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应用,巩固。

本节内容实际上是前面所学知识和技能和综合运用,涉及中学化学反应中许多有关的物理量及各物理量间的换算,综合性很强,这是这一节的特点,也是它的重、难点。

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边讲边练的方法,在例题中,适当分解综合性,逐步提问,使综合性逐步增加,以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为掌握好本节中的相关知识,可适当补充一些不同类型的题作课堂练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理清思路。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

2.使学生加深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及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解、练习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我们在初中就已经很熟悉了,知道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三.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三.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之比等于各 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注意: 1.可不用假设,直接用相关的字母表示相应的
物理量,如 V 表示体积。
2.列比例式时应注意上下同单位,左右应相当 。
情景假设:
• 假如你是一名非常喜欢化学探究 的学生,现有 6.5 克锌放入足量 的稀盐酸中,锌完全反应,尝试 计算下列各物质的质量: • (1)生成氢气的质量? • (2)参加反应的 HCl的质量?
0 +1
2Al(OH)3+3H2 ↑ NaAlO2+2H2O
偏铝酸钠
① ②
+3
0
2Al+6H2O+2NaOH
2NaAlO2+4H2O+3H2↑
请仔细分析以上反应是属于哪种反应类型? 试判断方程式中各物质充当的角色?
【实验3-4】将铝条表面的氧化膜除去之后,分别
投入到稀盐酸、NaOH溶液中,观察现象。
0 +1 +3 0
2Al + 6HCl
2AlCl3 + 3H2↑
3、常温下,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氢气,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2 Al + 2 NaOH +2 H2O 2 NaAlO2 +3H2↑
偏铝酸钠
一、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反应历程:
0 +1 +3
(特 性 )
0
2Al+6H2 O Al(OH)3+NaOH ①+②×2可得:
微粒个数 (N)
浓 度 ( c) 结论:物质的量是联系各物理量的纽带,是中心环节.
2Al+2NaOH+2H2O2NaAlO2+3H2↑ 化学计量数:22223 扩大NA: 物质的量: 2×NA 2mo1 2×NA 2×NA 2×NA 3×NA

高中化学必修一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三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必修一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三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物质的量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及化学变化,能运用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换算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2.能结合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守恒思想,强化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

一、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1.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与相关物理量的关系2CO + O 2=====点燃2CO 2化学计量数 2 1 2 扩大N A 倍 2N A N A 2N A物质的量 2 mol 1 mol 2 mol质量 56 g 32 g 88 g标况下气体体积 44.8 L 22.4 L 44.8 L结论:(1)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其粒子数目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2)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在同温同压下各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其体积之比。

2.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步骤3.计算实例(1)已知量、未知量均以物质的量计算例1 5.4 g 铝与足量NaOH 溶液反应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的体积是多少? 答案 设:生成标准状况下氢气的物质的量为n (H 2)n (Al)=m (Al )M (Al )= 5.4 g 27 g·mol -1=0.2 mol 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2 30.2 mol n (H 2)20.2 mol =3n (H 2)∴n (H 2)=0.3 mol∴V (H 2)=n (H 2)·V m =0.3 mol ×22.4 L·mol -1=6.72 L答:生成标准状况下氢气的体积是6.72 L 。

(2)已知量、未知量单位不一致的计算例2 医疗上颇为流行的“理疗特效热”,就是利用铁缓慢氧化放出均匀、稳定的热,使患处保持温热状态。

若56 g 铁粉完全氧化成氧化铁,则需要消耗标况下氧气的体积为多少? 答案 设:需要消耗标况下氧气的体积为V (O 2)由反应方程式4Fe + 3O 2===2Fe 2O 34×56 g 3×22.4 L56 g V (O 2)则56×4 g 56 g =3×22.4 L V (O 2) V (O 2)=3×22.4 L ×56 g 4×56 g=16.8 L 。

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学典:(22)第三章第二节课时2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

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学典:(22)第三章第二节课时2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同步学典(22)第三章第二节课时2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1、相同质量的Mg 和Al 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所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之比为( ) A.2:3B.1:1C.3:4D.24:272、用10mL 的0.1mol·L -1BaCl 2溶液恰好可使相同体积的硫酸铁、硫酸锌和硫酸钾三种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A.3:2:2B.1:2:3C.1:3:3D.3:1:13、足量下列物质与相同质量的铝反应,放出氢气的量相等且消耗溶质的物质的量最少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B.稀硫酸C.盐酸D.氢氧化钡溶液4、把23g 钠投入1g m 足量的水中得到a g 溶液,把24g 镁投入2g m 足量的盐酸中得到b g 溶液,若12m m =,则a ,b 的关系是( ) A.a >bB.a <bC.a =bD.无法确定5、在一定条件下7g 炭粉与14g 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1g 氧化物,则生成物中CO 与2CO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1B.2:1C.2:3D.3:26、将5.0g 3CaCO 加入到足量盐酸中,并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红热的炭中充分反应,得到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为( ) A.1.12LB.2.24LC.11.2LD.22.4L7、已知28g CuO 和MgO 的固体混合物与200mL 某24H SO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小心蒸干,得到固体68g 。

则原24H SO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是( ) A.2.5-1mol L ⋅ 28.57%B.2.2-1mol L ⋅ 23.07%C.1.5-1mol L ⋅ 24.55%D.2.5-1mol L ⋅ 18.37%8、将26.4g 2Na O 与22Na O 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水中溶解,反应后水溶液增重24.8g,则原混合物2Na O 与22Na O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3B.3:1C.13:31D.31:139、等质量的两份铝分别与适量的稀硫酸和NaOH 溶液完全反应,若消耗两溶液的体积相同,则稀硫酸与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3:2B.2:3C.2:1D.1:210、含有砒霜(23As O )的试样和锌、盐酸混合反应,生成的砷化氢(3AsH )在热玻璃管中完全分解成单质砷和氢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一、选择题1.不同的物质之间在发生化学反应时( )A.它们的质量一定相等B.它们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C.它们的质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D.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答案 D解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D 正确。

2.等物质的量的Fe、Mg、Al与同体积、同浓度的HCl反应,产生H2的体积相同(相同状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掉的三种金属的质量相等B.反应后的三种金属质量相等C.所用盐酸均过量D.三种金属可以都有剩余答案 D解析在题目条件下产生相同的氢气,反应掉的三种金属的质量和剩余金属的质量均不相等,如果盐酸过量,则产生的氢气的体积不相等。

3.在浓度均为6 mol·L-1的盐酸和硫酸各100 mL溶液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体积比为2∶3,则加入铁粉的质量是( )A.11.2 g B.25.2 gC.16.8 g D.33.6 g答案 B解析若铁粉过量,则生成气体的体积比为1∶2,若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比为2∶3,则可知与盐酸反应时铁粉过量,与硫酸反应时铁粉不足,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为0.3 mol,则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0.45 mol,参加反应的铁的物质的量为0.45 mol,质量为0.45 mol×56 g·mol-1=25.2 g,答案选B。

4.两种金属混合物粉末15 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时生成标准状况下11.2 L氢气,符合上述情况的金属混合物是( )A.Zn、Fe B.Zn、AgC.Al、Cu D.Mg、Al答案 C解析产生标准状况下11.2 L H2所需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提供1 mol电子所需金属的质量叫摩尔电子质量,则金属平均摩尔电子质量是M (e -)=15 g/mol ;Zn 摩尔电子质量是32.5 g/mol ;Fe 摩尔电子质量是28 g/mol ,都大于15 g/mol ,A 错误;Zn 摩尔电子质量是32.5 g/mol ;Ag 不能与盐酸发生反应,所以摩尔电子质量可以认为是无限大,都大于15 g/mol ,B 错误;Al 摩尔电子质量是27 g÷3 mol=9 g/mol ,Cu 不能与盐酸发生反应,所以摩尔电子质量可以认为是无限大,这样一个大于15 g/mol ,一个小于15 g/mol ,可以平均到15 g/mol ,C 正确;Mg 摩尔电子质量是12 g/mol ;Al 摩尔电子质量是9 g/mol ,都小于15 g/mol ,因此不可能平均到15 g/mol ,D 错误。

5.将足量铁粉放入100 mL 0.1 mol/L 的AgNO 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析出的银的质量为( )A .10.8 gB .6.4 gC .1.08 gD .3.2 g答案 C解析 设析出银的质量为m gFe +2AgNO 3===Fe(NO 3)2+2Ag2 mol 216 g0.1×100×10-3 mol m m =1.08 g 。

6.将一定质量的Mg 、Zn 、Al 混合物与足量稀H 2SO 4反应,生成H 2 2.8 L(标准状况),原混合物质量可能是( )A .2 gB .4 gC .10 gD .12 g答案 B解析 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 +2H +===Mg 2++H 2↑、Zn +2H +===Zn 2++H 2↑、2Al +6H +===2Al 3++3H 2↑。

由此可得:产生相同体积(标准状况)的氢气,消耗锌的质量最大,消耗铝的质量最小。

标准状况下,2.8 L H 2的物质的量为0.125 mol ,假设金属全部为Zn 时可求得金属的质量为0.125 mol×65 g·mol -1=8.125 g ;假设金属全部为Al 时可求得金属的质量为0.125 mol×23×27 g·mol -1=2.25 g ,则金属的实际质量应介于2.25~8.125 g 之间,所以A 、C 、D 错误,B 正确。

7.将a mol Na 和a mol Al 投入m g 水(足量)中,得到的溶液密度为d g/cm 3,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82a 46a +m ×100% B.8200a 46d +2m ×100% C.8200a 46a +m ×100% D.8200a 49a +m ×100%解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2Na +2H 2O===2NaOH +H 2↑、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Na 和Al 最终转化为NaAlO 2,根据原子守恒,a mol Na 和a mol Al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a mol NaAlO 2。

再根据化学方程式,a mol Na 和a mol Al 共放出2a mol H 2。

然后根据公式w =m 溶质m 加入-m 气体×100%=82a 23a +27a +m -2a ×2×100%=82a 46a +m×100%,故A 正确。

8.用铝箔包裹0.1 mol 金属钠,用针扎出一些小孔,放入水中,完全反应后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则收集到的气体为(标准状况)( )A .O 2和H 2的混合气体B .1.12 L H 2C .大于1.12 L H 2D .小于1.12 L H 2答案 C解析 从钠和铝的性质入手,首先Na 与H 2O 反应生成NaOH 和H 2,由Na 反应生成的H 2:V (H 2)=0.05 mol×22.4 L/mol=1.12 L ,Al 再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NaAlO 2和H 2,收集到的气体为两者产生H 2之和,故选C 。

9.取金属Na 、Mg 、Al 各0.1 mol ,分别投入到均盛有100 mL 0.5 mol/L 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放出H 2的体积 ( )A .一样多B .Na 最多C .Mg 最多D .无法判断答案 B解析 n (HCl)=0.1 L×0.5 mol/L=0.05 mol ,对于0.1 mol 的Mg 和Al 来说,金属过量,产生的氢气:n 1(H 2)=12n (HCl)=12×0.05 mol=0.025 mol ,而Na 与酸反应后还可与水反应,产生的氢气n 2(H 2)=12n (Na)=12×0.1 mol=0.05 mol ,故选B 。

10.将28 g 铁粉放入100 mL 0.1 mol·L -1的CuSO 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析出的铜的质量为( )A .32 gB .6.4 gC .0.64 gD .3.2 g答案 C解析 n (Fe)=28 g 56 g·mol-1=0.5 mol ,n (CuSO 4)=0.100 L×0.1 mol·L -1=0.01 mol ,由CuSO 4+Fe===FeSO 4+Cu ,可知Fe 过量,所以应该按照CuSO 4的量进行计算。

n (Cu)=n (CuSO 4)=0.01 mol ,m (Cu)=0.01 mol×64 g·mol -1=0.64 g 。

11.铁粉可与高温水蒸气反应,若反应后得到的干燥固体质量比反应前铁粉的质量增加了32 g ,则参加反应的铁粉的物质的量是 ( )A .0.5 molB .1 molC .1.5 molD .2 mol解析 3Fe +4H 2O(g)=====高温Fe 3O 4+4H 2 Δm3 mol 64 gn (Fe) 32 g3 mol n =64 g 32 g,解得n (Fe)=1.5 mol 。

12.将等物质的量的金属Na 、Mg 、Al 分别与100 mL 2 mol/L 的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均为V L(标准状况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中,三种金属中有两种金属过量B .参加反应的金属Na 、Mg 、Al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3∶2C .镁的物质的量为0.1 molD .V =2.24答案 C解析 Na 、Mg 、Al 均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盐酸不足时,Mg 、Al 不能与水反应,而Na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根据元素守恒可知Mg 、Al 与盐酸反应最多生成氢气为0.1 L×2 mol/L×12=0.1 mol ,其体积为0.1 mol×22.4 L/mol=2.24 L ,由关系式:2Na ~H 2、Mg ~H 2、2Al ~3H 2,可得生成气体与金属的物质的量关系图为: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均为V L(标准状况下),说明反应生成氢气为2.24 L ,金属Mg 、Al 过量,Na 恰好完全反应,参加反应的金属Na 、Mg 、Al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2 mol 、0.1 mol 、115 mol ,参加反应的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2 mol∶0.1 mol∶115mol =6∶3∶2,综上分析可知,A 、B 、D 正确,C 错误,答案选C 。

二、非选择题13.把6.5 g Zn 放入足量盐酸中,锌完全反应。

计算:(1)6.5 g Zn 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

(2)参加反应的HCl 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

(3)生成H 2的体积(标准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1 mol (2)0.2 mol (3)2.24 L解析 (1)Zn 的摩尔质量是65 g·mol -1,n (Zn)=m M = 6.5 g65 g·mol-1=0.1 mol 。

(2)由Zn +2HCl===ZnCl 2+H 2↑可知,参加反应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0.1 mol×2=0.2 mol 。

(3)生成H 2的体积为0.1 mol×22.4 L·mol -1=2.24 L 。

14.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某同学将一块部分被氧化的钠块用一张已除去氧化膜、并用针刺一些小孔的铝箔包好,然后放入盛满水且倒置于水槽中的容器内。

待钠块反应完全后,在容器中仅收集到1.12 L 氢气(标准状况),此时测得铝箔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0.27 g ,水槽和容器内溶液的总体积为2.0 L ,溶液中NaOH 的浓度为0.050 mol·L -1(忽略溶液中离子的水解和溶解的氢气的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