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100遍孩子也不听?_成长故事
育儿道理说了100遍,为啥孩子就是不听呢
育儿 | 道理说了100遍,为啥孩子就是不听呢?最近有位家长求助说:“孩子学会说脏话了,我怎么劝、怎么阻止都没用,这可怎么办呀?”的确,明明想帮孩子改正错误,但是孩子不是“听不见”爸妈的话,就是选择“照做不误”。
难怪父母经常会有这种感悟“孩子越大越难管”。
可是除了生气,家长还会担心,如果孩子现在不改正这些小问题,将来可怎么办?怎么说、怎么做,孩子才能听自己的话呢?父母的担心是正确的,但是在解决孩子听话的问题之前,我们是不是该反思,自己只想到了孩子的未来,却忘了想一想这些错误行为习惯是怎么找到孩子的呢?所以,今天我们会从根源帮您了解孩子到底为什么不听您的话。
你的错误反应会让孩子找到“探索”的乐趣孩子什么时候学会骂人的?潘岩老师曾经在TICP导师班上,从脑科学方面解释过孩子这样的行为:当孩子出口成“脏”,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大部分家长肯定会说,当然要警告孩子不要再学着说这种话。
但是正因为您的这种“阻止方式”孩子不仅会不听您的劝阻,甚至还会在您的面前反复说被禁止的话。
为什么呢?因为您的阻止让孩子发现这种错误的话会带来“神奇”的效果,比如:一说这句话,妈妈就会生气的跳起来。
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明白这不是一句普通的话,就会激起孩子更大的探索兴趣。
所以,正确的方法是家长先当做没有听见,等孩子失去强烈的语言新鲜感时,再用正确的优美的语言去影响孩子。
千万不要用激烈的反应对待孩子,否则只会加深孩子对错误语言的情景记忆。
一句话总结:千万不要刻意讲道理阻止,否则会让孩子觉得这个词儿好新鲜。
不懂孩子的情绪孩子怎么能懂你的道理游乐园是孩子最喜欢的地方,但是有个小男孩儿却跟我说:“游乐场不是让小朋友开心的地方吗?为什么我觉得那么难过呢。
”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孩子不敢在儿童游泳区游泳,带着游泳圈也不敢跳进水里试一试,任凭爸爸站在水里怎么喊他下水,孩子都拒绝了,结果爸爸一着急,就把他抱到了水里。
对成人来说,真的很难懂得孩子的恐惧心理。
孩子为什么越说越不听话
孩子为什么越说越不听话?
(1)超限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叫“超限效应”:当一个人接受的刺激过多、过强、时间过长时,内心就会滋生不耐烦、逆反的情绪。
用一句俗语概括一下,就是: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当我们第一次大声斥责孩子的时候,孩子确实很害怕,会表现得很老实、很听话。
可是大声训斥的次数多了之后,孩子就会习惯这些大强度的“刺激”,,看似在听你说,其实注意力早已经离到别处去了,根本不在乎你在说什么。
时间一久,孩子发现你出了说,并不能拿他怎么样,于是就大胆起来,敢跟你顶嘴对着干。
(2)大脑的逃生机制
当一个人感到强类的恐惧、感到受威胁时,大脑会启动紧急逃生机制,精神紧绷,时刻准备逃避灾难。
这时人类的本能,孩子当然也不例外。
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大声责骂孩子时,往往会触发孩子大脑的这种逃生机制。
虽然家长在大声教育孩子,但孩子满脑子想的都是:“别骂了,别骂了!什么时候结束?”
最后,家长责骂完问一句:“以后还这样吗?”
孩子立马表现得很老实,回答:“不这样了!”
其实,孩子并不知道以后怎么。
父母越唠叨,孩子越不听话?让我来告诉你
父母越唠叨,孩子越不听话?让我来告诉你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小主人公杰瑞和哥哥汤姆每天放学回家都要被爸爸妈妈还有奶奶“高频率说教”,杰瑞通过旁白说出了孩子们共同的心声:大人经常以为,和我们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都是他们自己讲,自己爽,而我们通常都是假装在听。
我们到底有没有听进去,他们不管,只要他们有讲,就算了。
你看我们被他们淹死,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
大人说那么多话,为什么不明白,多了就很难消化的道理呢?电影描绘的是家庭中很普遍的现象。
父母对同一问题不断说教,就是一种单调的刺激,孩子慢慢会关闭自己的耳朵,你的话就像背景噪音,孩子充耳不闻。
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长此以往会封闭内心不愿和父母沟通,甚至出现逆反心理。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超限效应”,它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说白了,就是你太啰嗦!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经常扮演“超限”父母的角色呢。
比如孩子因为贪玩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父母看到成绩时立马批评教育孩子学习不认真,孩子本身比较内疚,当时还比较认同父母的批评。
某一天,父母看到孩子作业没完成的情况下看电视,马上开始集中轰炸式说教,从上次考试失败原因,说到今天让人失望的表现,又预测这样下去期中期末考试等等失败场景。
孩子这个时候对父母说教已经反感讨厌,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等到考试前几天,父母又忍不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孩子好好学习,不要犯上次同样的错误,啰啰嗦嗦一连好几天都是同样的话题。
孩子的心理从原来的内疚不安到反感讨厌再到无视麻木状态,最后被“逼急”了,还会出现“我偏要这样”,“我偏不让你如愿”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从上面的案例看以看出时间过长、内容过多或教育方式单调重复等不良教育手段,均可引起孩子的超限效应。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该如何避免超限效应,达到有效沟通呢?干货来了,请认真往下看。
(心理老师敲黑板,大家请划重点!)1.指令清晰明确、现实可行有些时候,不少父母在面对孩子的行为问题时,往往不停地抱怨孩子,絮絮叨叨,不良情绪宣泄完了,亲子关系也僵了,孩子又没听明白你到底要他做什么。
为什么孩子不听家长讲道理
为什么孩子不听家长讲道理讲道理估计是家长们最常用的方法,没有之一。
但是我们却常常发现,越喜欢讲道理的家长,孩子越不听话!我有个朋友,最近孩子特别逆反,不爱干净,白裤子出门,黑裤子回家,后来朋友偷偷在后面看,发现孩子不管地上脏不脏,到处席地而坐。
朋友气的回家就把孩子教训了一顿,然而并没多大用,孩子依然每天弄得脏脏的回家。
周末她把孩子带回娘家,跟孩子外婆一顿哭诉,外婆安抚好了自己女儿,就把孙女叫过来换了条裤子,然后旧裤子的屁股口袋上绣了一个栩栩如生的,白白的小兔子。
孩子看了喜欢的不得了,立马就换上了,还扭着脖子照镜子,老想多看几眼小白兔,但好不过三秒,玩了一会习惯性的又想坐下,出乎朋友意料的是,孩子想了想居然停止了这个行为,还小心的拍了拍屁股后的小兔子,生怕粘上一点灰。
朋友倍感惊奇,回来和我们眉飞色舞的讲述了这个故事,大家叹服于老太太教育智慧的同时,也多少明白了孩子“不听话”的原因。
讲道理不是教育,很多家长是把教育等同于讲道理的,但大多数还是仅仅停留在口头的讲,告知孩子怎样是对的,怎样是错的,然而光论对错,在孩子的认知中不一定能够真的懂。
成年人对道理的认知很多时候源于思维惯性。
如果家长自己从小也是在“大道理”环境中长大,就更容易成为“道理爱好者”。
教育孩子的出发点是:“我懂”而“你不懂”因为我爱你、对你有教育义务,所以我需要告诉你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这是一个纯粹的告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家长又没有考虑到孩子的理解能力,孩子不理解家长说的道理,又要听从于家长,才会最后造成逆反、不听话的结果。
影响儿童思辨能力生活中有很多喜欢“抬杠”的人,他们往往会下意识的反驳对方,拒绝承认自己的理解错误。
令人惊奇的是,他们往往也有一个喜爱“抬杠”的父母,但说到底什么是“抬杠”呢?就是我给你讲道理,你要接受我讲的道理。
是不是和“大道理教育”的感觉一模一样?所以总是用“道理”来教育孩子除了难有成效外,还会影响孩子的一些性格,最首当其冲的就是倾听能力。
孩子不听话难管的真正原因
孩子不听话难管的真正原因当宝贝到了三岁左右,开始出现不听话的现象,而且教育时不听从也不接受,一味哭闹。
爸爸妈妈都觉得很难管,似乎没有找到更好更有效的育儿方法。
这是因为,爸爸妈妈还不了解孩子不听话、难管的真正原因。
不听话的孩子太多了,松松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松松三岁多,聪明伶俐,人见人爱。
他的爸爸妈妈受过良好的教育,因此他们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所以他们对孩子的管教很严格。
但是孩子有个很大的毛病——不听大人的话,时长“犯拧”。
每天吃饭的时候,松松都会发号施令:一会让妈妈做到这边,让外公外婆做到另一边,过了一会又要重新换座位,这么反复了几次之后,他的妈妈着急了;“你这么胡闹,大人还怎么吃饭?”松松妈严厉地制止了孩子的行为,让他好好吃饭。
因为自己的安排被打断了,孩子开始抽抽搭搭地哭了起来,但发现大人不搭理,于是就放开嗓门拼命地哭。
松松妈这这个气啊,为了惩罚他,她把松松抱到了另一个屋子,并警告孩子;“你要是再哭,我就让你在这一直哭下去,不许吃饭。
”然后把门关上回到了饭桌边。
本以为这样的恐吓能让孩子停止胡闹,但是没想到孩子在屋子里却不停地大哭,整整有半个小时之久。
这么一闹,一家人谁都吃不下饭了,松松妈气得一句话也不说来。
他的外公外婆也没法吃饭了,坐在那里一幅无可奈何的样子。
松松爸也很着急,一会吓唬吓唬孩子;“别哭了!别闹了!没看到妈妈生气了么?!你这样大人都没法吃饭了!”可是越这么说,孩子就闹得越厉害。
最后的最后,还是松松爸最先“投降”,他抱起松松,跟他讲:“咱们不闹了好不好,你这样爸爸妈妈特别心痛。
”孩子哼哼唧唧地答应了,这件事情就算是结束了。
据松松的爸妈反应,孩子不听话的情况经常出现,有时候一天甚至出现两三回。
他的父母很苦恼,对于孩子这么不像话的行为,他们确实管教过,甚至是打骂过孩子。
可是,松松还是会时不时地会“犯拧”,会在同样的问题上发生同样的错误。
一、危害1、松松不听话的行为如果长此以往下去就会产生很不利的影响,他这种不良情绪会扰乱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引起学校和老师的不满。
对于说几遍不听的孩子
对于说几遍不听的孩子经常有家长说:“孩子总是不听话,有些话我都说了100遍了,可他还是不听。
”你看,有些话我们都说了100遍了,孩子不听,可我们还是在说。
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为什么说了那么多遍的话,孩子就是记不住,就是不听呢?面对孩子的不听话,我们一般会怎么处理呢?常见的一种处理方式是,威胁。
我们经常会对孩子说,“你再不走,就一个人留在这里。
”“你再不把玩具收好,我就会把你的玩具全扔了。
”可是,你发现了吗?这种话只是说说而已,还是你真的会做到?还有一种处理方式是,唠叨。
有了孩子以后,很多爸妈都成了自己以前最受不了的唠叨的模样。
我们经常在孩子的耳边说,“你要好好听话。
”“你快点啊,别磨磨蹭蹭的”“快点,快来,吃饭了。
”你看,这两种方式都是我们经常用的,可是却并没什么用。
其实孩子特别厉害,他们知道我们的什么话是当真的,什么话不过说说而已。
要想孩子将我们的话听进去,把我们的话当话,那我们首先得做到说话算话。
第一步:事先约定,事先告诉孩子你要做什么。
也就是说要和孩子达成约定,你需要提前告诉孩子,你的计划是什么。
并告诉孩子你打算怎么做,TA应该怎么做,哪些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界限在哪里?这就是一个约定,是对孩子和自己、还有对情形的尊重。
比如说家长在开车,车后座俩孩子打闹个没完,遇到这种情况,家长的心情都会很烦躁,通常会对孩子说,你们别打了,闭上嘴巴,再吵我们就不去公园了。
可往往用处并不大,那我们可以怎么办呢?在出门前,家长需要和孩子说好:“当我在开车时,你们俩在后座打架,会影响到我开车,这是非常不安全的,于是我决定,要是你们俩在后座打架,我就找个安全的地方停下来,自己看书,你们俩什么时候不闹了,我们就什么时候出发。
”在这段话中,家长需要向孩子明确——开车时要保持心情平和,不在车上打闹是家长的底线,要是孩子继续打闹,家长会采取的行动。
第二步:检查孩子是否理解。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我们要检查他是否已经理解了我们的话。
小孩为什么不听话
小孩为什么不听大人的话
我们常常要求小孩听大人的话,做一个懂事的乖孩子,可小孩常常不听大人的话。
老二在专心致志地读《鲁滨逊漂流记》,我忽然想起这部名著的写作缘由,但我记得不很准。
丹丹正在查数学题。
“你给我查查《鲁滨逊漂流记》背景吧!”“我不查!”“你也应该了解啊!”“对我没用,你自己查吧。
”我有些愕然,这小孩这么不听话。
李思齐按照惯例,完成作业后自己倒水洗脚。
倒上洗脚水后,她把还未读完的《鲁滨逊漂流记》扣在头上,双手端着洗脚水到自己的房间洗脚。
妈妈大声提醒道:“书得掉到盆里去!”在快进房间门的时候,那本名著果然滑落到洗脚盆里。
“让我妈说准了。
”李思齐边说着,边放下盆子,伸手从水中抓出《鲁滨逊漂流记》。
我大声叫道,“知道你妈妈说的对,为什么还把书顶在头上?她不理会,用手擦着书皮上的水说:“没事,还能看。
”。
不打不骂“讲道理”,为啥孩子听不进去
不打不骂“讲道理”,为啥孩子听不进去作者:铭爸来源:《祝你幸福·最家长》2017年第01期朋友说她六岁的女儿特别逆反,不让做什么偏去做,她经常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道理,孩子却不听,惹得她常发脾气。
她家住五楼,没有电梯。
最近女儿特别喜欢这样下楼:一条胳膊搭到楼梯扶手上,胳膊用力脚不用力地向下溜。
她不允许女儿这样做,说楼梯扶手平时没人擦,会弄脏衣服。
但再一次下楼时,女儿又那样,屡说屡犯,她终于失去耐心,大发脾气。
女儿当着她的面不敢那样做了,却找各种机会偷偷地那样下楼,袖子下面经常是脏的。
她用失望的口气对我说:“我那孩子,天生就不如别的孩子懂事,我其实挺尊重她的,也不知给她讲了多少道理,可她好像一句也不听。
”我说:你既然已经发现讲道理没用,那至少说明在这件事上,讲道理是不对的,发现不对,就应该立即停止。
她一脸迷惑,情绪上略有抵触地问我:“讲道理不对吗?那该怎么教育她呢?”我说:很简单,回家找两块抹布,你和孩子一人一块,自上而下把楼梯扶手擦干净,既做了公益,又满足了孩子手脚并用下楼的乐趣,试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她一听,恍然大悟:对啊,这么简单,我怎么没想到呢!我怎么就光想着给她讲道理呢?朋友按照我建议的方法去做了,果然孩子很高兴,这种下楼的方式新鲜够了,渐渐也就不那么做了。
再次见到我,朋友说,她一直以来只注意了自己如何用“道理”去说服女儿,却没去想自己做得是多么没道理。
就这件事,女儿不过是想变个花样下楼梯,她却不体恤,这么微小的一点童趣都不给女儿,对这么简单的尝试都不能容忍,这和平时她所说的给孩子“尊重”完全不搭界。
表弟说他在没孩子时,很瞧不上那些打孩子的人,觉得成人靠武力征服孩子,真是无能。
他自己有了儿子后,遇到问题总是耐心地跟孩子讲道理,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发现自己奉行的“以理服人”越来越行不通了。
孩子经常固执逆反,不管他怎么说,就是不听。
所以他开始怀疑自己做得究竟对不对,周围又不时地有人对他说,教育男孩就要粗野一些,只要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想让他做什么事,没什么好商量的必须服从,不行就动用武力。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作者:俞国荣来源:《家长》2018年第04期问问你的孩子,怎样才能听你的话,你所听到的可能真会令人吃惊。
做父母的都知道,想让孩子听话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
孩子们经常把父母说的话当成耳旁风,或者干脆不听,这自然会让父母生气,于是这种情形常常很快升级为亲子间的冲突。
那么,为什么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呢?我直接去问了一些6到13岁的孩子,他们的回答很诚实,也深刻揭示了问题所在。
以前说过同样的话孩子抱怨成年人总是一遍遍重复同样的话,因此,父母一开口,孩子就知道他们要说啥了,这可是件令人厌烦的事情。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能预计到大人将要说什么,他就会做出特定的反应。
不信就好好观察观察,看看下次你对孩子说行为准则的时候,看他是否每次都是同样的反应。
没有给孩子全部注意力孩子抱怨想让父母注意到自己很难。
当今社会,一个人要承担很多责任,我们很少能给予任何人或者任何事情全部的注意力,更别提给孩子全部的注意力了。
你可能还意识不到,其实,我们正在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而这个榜样恰恰是我们不想让孩子去学的。
当然,你有时候肯定很忙,以至于不得不推迟和孩子的谈话。
但是晚些时候,务必要给予孩子全部的注意力。
给孩子压力太大当我们对孩子非常生气的时候,会怎么做呢?我们爆发了。
于是,我们从导火索说起,把陈芝麻烂谷子那些曾经让我们生气的小事都翻出来说一遍,一下压给孩子太多东西了,以至于孩子根本搞不清楚父母到底为什么生气。
孩子需要清楚、简单的交流才能明白大人的意思。
而父母生气的时候常常失去了表达的能力,孩子这时通常都被吓坏了,根本就谈不上什么谈话或者倾听了,仅仅是紧张而已。
冲突制造距离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如果情绪是平和的,交流往往会有成效。
但被愤怒主宰时,孩子就会觉得父母不在乎他的感情。
情绪上的失衡或许会把孩子压制下去,或许干脆导致孩子的叛逆——于是冲突发生了,这让家长与孩子之间产生隔阂,双方之间根本就不存在沟通了。
不幸的是,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就无意之中制造了越来越大的隔阂,当孩子十几岁开始反叛的时候,我们还在纳闷孩子到底怎么了。
为什么你越跟孩子讲道理孩子越不听
为什么你越跟孩子讲道理孩子越不听在家庭教育中,许多父母会遇到这种情况,你对孩子的教育总是苦口婆心,说的道理简直不能再正确了,但孩子的表现还是无动于衷,依然还是不去听你的。
家长面对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继续讲道理碎碎念,还是直接来硬的逼迫就范?许多家长都是选择后者。
其实,家长们在于孩子沟通的时候都忽略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问你的本质,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听正确的道理?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其实最根本性的问题就是:你把对方置于什么样的位置!“你应该把手里的东西放在这边”,结果孩子不仅不去听父母的,反而“啊-------”一声爆发了强烈的情绪,把手里的东西扔下,不肯跟你合作。
这时,父母你去仔细的分辨孩子的情绪会发现他不是“对抗”,孩子更多的情绪而是委屈,孩子会大声说:“我本来就是这么想的”,或者“我是没来及......”。
大人们往往不理解孩子的委屈,而是说:“我不就是提醒你吗?”“脾气这么大跟谁学的。
”结果孩子反而哭闹的更加厉害。
此时,驱动孩子的内在情绪是什么?其实,此刻孩子心理的语言是:“我本来就能做好的,不用你说我也能做好。
”他的内在情绪是:“你说这些提醒的话,就好像我自己做的不好死的,你不相信我。
而他之所以不合作,是因为他的潜意识觉得,如果听话了,就是承认自己做不好。
”父母该如何与青春期叛逆的孩子进行沟通?老师帮你来分析一下孩子的内心里是怎样想的:其实,这里面涉及到了孩子的“自我感知”因素。
“如果是自己本来就想做的,那么就是对自我的自豪感”,“如果是自己没想到的,而是父母提醒的,那则是对自我的羞愧感”。
大多时候作为父母都没有意识到,当我们在与孩子进行沟通的时候,是把孩子的置于好角色上,还是坏角色上。
什么是好角色与坏角色呢?案例分析:假如你是以为母亲,家里每天的事务繁多,照顾孩子也非常累人,老人也不给力,还总是有令人烦恼的闲言碎语,更不用说工作和生活难以平衡的困扰。
这个时候,你很需要孩子的爸爸支持,对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异常委屈。
育儿知识-别再数到三了,孩子不听话,数到一百也没用!
别再数到三了,孩子不听话,数到一百也没用!'孩子也是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不可能永远遵从家长的安排,而在面临这种“意见分歧”之时,家长们也会有让孩子听话的方法,这其中最常用的就是:“我数到三,如果你还不……我就……”然而这种看似很完美的方法,有时候却没什么效果。
前天儿子过生日,忙活了一下午给他准备“豪华生日宴”,晚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过来为他庆生。
然而晚上小家伙却不怎么给力,到了饭点也一直玩着爷爷带过来的玩具,怎么喊都不肯过来。
孩子爸忍不住了,一脸严肃的对着儿子说:“我数到三,把玩具放下,赶紧过来吃饭!”旁边的奶奶刚要帮忙解围,老公一个眼神甩了过去,把她的话堵了回去。
“1……2……3……”似乎是看到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场,这次儿子无动于衷。
见此儿子爸爸一脸“我生气了”的表情,指了指他手里的玩具,又指了指饭桌。
此时儿子才慢吞吞地放下手里的玩具,一脸不情愿的坐上了桌子。
我就在一旁默默地看着,没说什么话。
吃饭的时候,儿子对刚刚被凶的事情非常不爽,故意只吃米饭不吃菜,一副饿死也要抗争到底的样子。
看到这种情况,老公准备再次“数数”,我赶紧制止了他,对儿子说道:“今天有你最爱吃的糖醋里脊,你要赶紧吃,否则就被我们吃光了!”儿子自然不肯买账,把头一撇连白米饭都不吃了,脸上一副“你不哄我,我就把自己饿死”的表情。
看到这种情况,我端起他面前的糖醋里脊,分别往各自碗里拨,老公也恰逢其时的说了句:“今天的里脊烧的真好吃。
”儿子见我真没有给他留的意思,赶紧放下傲娇,“娇滴滴”地说道:“妈妈,我也要!”我也没再提之前的事情,顺势将盘子放在他面前:“还剩一点,慢慢吃!”看到所剩无几的糖醋里脊,儿子真的是欲哭无泪。
晚上睡觉的时候,我特意拉上老公:知道我为什么不让你再教育孩子了吗?你总是喜欢跟他数数,虽然这种方法是你给孩子一个最后期限,但同时也给他们思考的机会,让他们想法子来应付你。
慢慢的他们就养成了习惯,每次都会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借口,做事也变得优柔寡断。
【儿童故事】每天要说一百遍
【儿童故事】每天要说一百遍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叫小明,他非常喜欢说话。
不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小明总是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
他喜欢分享自己的经历,告诉别人他的想法,甚至还喜欢发表一些自己编造的故事。
可是,小明常常忘记了,人们并不总是想要听他说的那么多话。
有一天,小明的妈妈不耐烦地对他说:“小明,你每天都在说个不停,真是让人烦死了!从今天起,我要教你一个好习惯,每天你只能说一百句话。
明白了吗?”小明着实吃了一惊,他从来没有想过要限制自己说话的次数。
于是,他只能依从妈妈的要求,开始每天只说一百句话。
刚开始的时候,小明觉得自己非常不适应。
他习惯了无时无刻都在说话,现在却只能在有需要的时候说话。
他觉得自己变得很沉默,但是也发现这样的生活其实也挺有趣的。
他能够更好地聆听别人的故事,也能够更好地思考问题。
不再像过去那样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他学会了更多地倾听他人的声音。
渐渐地,小明开始享受每天只说一百句话的生活了。
他发现自己变得更有耐心,更加关注他人的需要。
他注意到身边的人们对他的改变非常欣喜,他们觉得小明变得更加友善和成熟了。
小明明白,这都要归功于每天只说一百句话的习惯。
一天,小明和他的朋友一起去公园玩。
他们在沙坑里堆沙子,爬山、下滑梯……小明看见了一个卖冰淇淋的摊位,他非常喜欢吃冰淇淋。
他迫不及待地跑过去,想要买一支冰淇淋。
可是,他突然注意到旁边有一个小女孩抱着一个皮球哭了起来。
小明想要安慰那个小女孩,他想用他的句子去帮助她。
但是他意识到,如果他现在说一句话,就意味着他可能不能吃到冰淇淋了。
他犹豫了一下,然后他毅然决定放弃自己的冰淇淋,将自己的一百句话都用来安慰那个小女孩。
小明走到小女孩面前,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然后他说:“你为什么哭呢?”小女孩抽抽噎噎地说:“我皮球掉到沙坑里了,我找不到了。
”小明用心地安慰着小女孩,帮她找到了皮球。
小女孩满脸笑容地接过皮球,感谢小明的帮助。
小明也感到非常开心,他知道他用自己的话语带来了温暖和欢乐。
跟孩子讲道理,他为什么总是不听
跟孩子讲道理,他为什么总是不听?#信箱回复#2021-03-27家长来信老师您好,我和我们家孩子沟通似乎出了点问题,每次他犯错我跟他讲道理他都会说我烦,但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不是一个特别爱说、爱唠叨的人,我就是想让孩子明白事理,可他就是不听,我该怎么办?这位家长您好,感谢您的信任。
看到您的来信,不禁感到一些心酸,为人父母都为孩子考虑,但孩子却偏偏不领情。
网上常说,不要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来教育孩子,但事实上,“为孩子好”,真的是千千万万家长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孩子犯错了着急的是家长,家长想孩子能改正缺点,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讲道理,但是孩子往往是听不进还要跟家长吵。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没有用对方法。
其实我们还要了解一点,孩子说你烦并不是因为你真的讲了很多很多,你真的很啰嗦,而是因为你讲的孩子都不爱听。
你也可以试着想一下,当一个人经常在你耳边讲你不爱听的话时,你会有多烦躁。
不讲道理不行,但是讲了又不听,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因为我们处理事情的步骤出现了问题。
当我们跟孩子讲道理的时候往往是孩子正好犯错或者家长跟孩子起冲突的时候,这时候孩子的状态是能接受批评能听进去批评的状态吗?显然不是。
人只有在平和状态下才能听进去道理,所以我们首先要处理的是孩子的情绪。
孩子是生气的还是沮丧的,是愤怒的还是崩溃的,识别孩子的情绪才能顺利解决问题。
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要接纳孩子的情绪,情绪宜疏不宜堵,不能在这个时候否定孩子的情绪:你还生气,你有什么好生气的,该生气的是我!如果你这样说了,孩子就不想跟你再聊下去,因为他会觉得你不懂他。
就像在学校里,孩子经常会很生气地跟老师打报告:老师,他把我水杯打翻了!这时候你如果去处理这件事,其实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但是你对打报告的孩子说:啊,这真的太让人生气了,你是不是也很生气?孩子就会很愤愤不平地告诉你:是的!他的情绪在这个时候已经得到回应了,接下来他就会慢慢平复,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事,他只要情绪得到认可了,后期事情他或许根本就不需要你再来处理了。
为什么说遍孩子也不听?终于找到原因了
为什么说100遍孩子也不听?终于找到原因了不少孩子都会让爸妈这么怨声载道:“这孩子怎么就喊不动呢?”“我都说了100遍了,你怎么就不听呢!”怎么样说孩子才愿意听,愿意改呢?今天就来跟大家谈谈“说了100遍孩子也不听”的原因。
什么是超限效应?美国的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的感人肺腑,准备多捐点钱。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点零钱。
又过了10分钟,还是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
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演讲,开始向听众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不捐钱,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元钱。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如果外来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就会使人感觉不耐烦,甚至产生心理逆反。
案例小宝在家里玩玩具,都会把玩具丢的满屋都是,从来不主动收拾。
妈妈每天都会唠叨小宝,自己每天却依然帮孩子收拾。
每天起床也让妈妈犯愁,她每天催十遍八遍:“快点!快点!你怎么这么磨蹭啊!”当然跟收拾玩具一样,妈妈每天念叨,小宝每天赖床。
分析:不管是教育孩子还是跟成人沟通,都要恰到好处。
唠叨就是一种反复、单调的刺激,无异于“疲劳轰炸”,往往会引起孩子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就像马克·吐温一样。
孩子对唠叨的反感超出大人们的想象,我们大人可以设身处地为孩子想想,互换下位置,去体验去感受。
所以父母一定要改变唠叨的习惯,注重教育的质而不是量,避免踩了“超限效应”的警戒线。
专家支招:1、一天内批评不要超过两次第一次挨批评时,孩子一般不会感到厌烦,而是多少会愧疚、反省,其实这就达到了批评的效果。
第二次开始就感到厌烦,不过程度较小,但如果再来第三次、第四次,厌烦心理就会以几何级数增加,甚至演变成反抗心理。
所以一天之内批评孩子不要超过两次,不管是针对同一件事还是不同的事。
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
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儿童故事】每天要说一百遍
【儿童故事】每天要说一百遍从前有一个叫小明的男孩,他非常调皮捣蛋。
每天,他都会去惹别人生气,不听爸爸妈妈的话,还常常偷懒不好好学习。
爸爸妈妈非常着急,他们怕小明长大后会后悔,所以他们决定给小明一个特殊的“惩罚”。
一天,爸爸妈妈对小明说:“小明,从今天开始,你每天要对自己说一百遍‘我要乖乖听话’,直到你改变你的行为,成为一个懂得尊重别人、勤奋学习的好孩子为止。
”小明被这个要求吓了一跳,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所以他答应了爸爸妈妈。
从这天开始,小明每天都要对着镜子说一百遍“我要乖乖听话”。
一开始,小明觉得这个任务很轻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这个任务并不容易。
每天早上,他都要在镜子前面说一百遍“我要乖乖听话”,有时候他会觉得很烦躁,有时候他会觉得很无聊,但是他一直坚持着。
爸爸妈妈看到小明能够认真对待这个任务,非常高兴。
时间一天天过去,小明的行为也慢慢开始改变了。
他不再惹别人生气,开始听爸爸妈妈的话,也非常努力地学习。
爸爸妈妈看到小明的改变,非常欣慰,他们知道这个特殊的“惩罚”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渐渐地,小明也发现,他说的这句话真的对他产生了影响。
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慢慢地意识到,他应该对别人更加尊重,应该听爸爸妈妈的话,应该努力学习。
原来,这句话对他来说不仅是一句空洞的话,而是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他的思维和行为。
小明也深深地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的确可以改变他的心态和行为。
他决心以后要更加努力地做一个懂得尊重别人、勤奋学习的好孩子。
从那以后,小明变得更加乖巧听话,他也不再需要每天对着镜子说一百遍“我要乖乖听话”了。
他还是经常会对着镜子微笑,因为他知道,这句话让他变得更加优秀,让他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这句话,成了他永远的朋友。
故事好像在告诉我们:当我们用心、坚持去做一件事情时,它一定会对我们产生积极的影响。
无论是在学习上、生活中,只要我们真心去尝试,我们都会因此受益匪浅。
所以,不如每天都对自己说一百遍:“我要努力,我一定行!”这样,我们一定会变得更加优秀,让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美好。
【儿童故事】每天要说一百遍
【儿童故事】每天要说一百遍从前,有一个叫小明的孩子,他特别喜欢说话,无论在家里还是学校里,他总是忍不住嘴巴里不停的说个不停。
有时候,他自己都觉得自己是一个“话唠”。
这让他的爸爸妈妈非常着急,因为他说话的频率太高,有时候甚至连小明自己也完全没有意识到。
一天,小明的爸爸妈妈决定采取一种特别的方法来教育小明,他们希望能够让小明意识到自己说话太多的问题。
爸爸妈妈告诉小明,从现在起,小明每天要说一百遍“我要控制自己的嘴巴”。
起初,小明感到非常难以接受,他认为这样每天说一百遍是一件很烦琐的事情,但是爸爸妈妈却坚持让他做下去。
于是,小明开始每天按照爸爸妈妈的要求,坚持说一百遍“我要控制自己的嘴巴”。
起初的几天,小明觉得非常难受,每次说这句话的时候,他都觉得自己在虚度光阴,觉得这样做很浪费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发现了其中的好处。
每次说一百遍的时候,他开始思考自己为什么要控制自己的嘴巴。
他意识到,自己经常说话不仅让别人感到烦躁,而且自己也经常因此而忽视了其他重要的事情。
他开始明白,控制自己的嘴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于是,小明决定改变自己,从控制自己的嘴巴开始。
他意识到,一些事情并不需要自己说出来,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表达方式。
他开始学会倾听别人,学会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讲述自己。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的性格也开始发生了变化。
他变得越来越成熟,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跟人沟通。
他的爸爸妈妈也非常高兴,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孩子的进步。
现如今,小明已经成长为一个懂得控制自己的嘴巴的聪明孩子。
他不再是个话唠了,而是一个愿意倾听他人的孩子。
他知道,只有通过倾听他人的声音,才能真正理解别人,并且有更好的沟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沉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控制自己的嘴巴是一种美德。
我们不仅要善于言谈,还要学会倾听他人,学会思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儿童故事】每天要说一百遍
【儿童故事】每天要说一百遍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叫小明。
小明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常常不听爸爸妈妈的
话。
一天,小明的妈妈告诉他:“小明,从今天开始,你每天要对自己说一百遍‘我要好
好听话’。
”
小明不以为然地回答道:“妈妈,我为什么要说一百遍呢?我每天都会听话,你放心吧。
”
妈妈摇摇头,说:“小明,你总是不听话,经常做一些捣蛋的事情。
我想这是因为你
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只有通过每天反复说‘我要好好听话’,你才会真正听话。
”
第一天,小明说了一百遍后,觉得有些无聊,但他忍住了。
第二天,小明又开始一百遍地说:“我要好好听话。
”这一次,他不再觉得无聊,他
开始意识到每次说话时的重要性。
他渐渐明白了,只有通过不断重复,他才能改变自己的
习惯。
渐渐地,小明发现他脾气变好了,开始愿意听爸爸妈妈的话。
他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尊重师长和长辈,帮助别人。
小明的变化没有逃过爸爸妈妈的眼睛。
他们很高兴地看到了小明的改变,并夸奖他成
为了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小明也很高兴,他意识到只要自己下定决心去做,就能改变自己。
他发现只要每天重
复说一百遍“我要好好听话”,他的行为也会变得好起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习惯和性格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
只要我们下定决心
去做,通过每天的反复,我们就能变得更好。
无论是小孩子还是大人,都应该有良好的习
惯和行为,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心理教育】孩子不听话的十个原因
【心理教育】孩子不听话的十个原因
1、家长没能说明白自己的要求,或者所下达的命令不够具体,这就让孩子无所适从,不知道父母到底是什么意思。
根本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2、家长说话罗嗦,反复说一件事情。
这样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觉得自己做了,
家长还是会说,所以干脆不听。
3、孩子习惯了家长的疼爱,纵容,只要自己抵抗,家长就可以屈服,所以孩子就可
以真的自己可以为所欲为。
4、家长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太过感情用事,高兴的时候,孩子做什么都对,不高兴的
时候,孩子做什么都会受到责骂。
于是,孩子就会觉得父母的话没有道理,只有情绪,所
以也就不去听从了。
5、家长经常用蒙骗,威吓等方法“逗”孩子,时间短了,孩子就揭穿了父母的伎俩,当然就不能再懂事了。
6、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过高,孩子经过一些尝试之后,觉得自己无法完成,慢慢
也就不愿意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做了。
7、家长的建议和孩子此时的心愿大相径庭,可以并使孩子非常厌烦,反反复复如此,孩子就可以想要办法婉拒父母的建议,有时候甚至整体表现为当面婉拒。
8、家长没有做到言出必行,常常向孩子做出承诺,但最后并不兑现,有时候会威胁
恐吓孩子,但不惩罚。
这样,孩子就认为父母的话不必当真。
9、父母一个过分严苛,而一个又一味顾及。
这就可以引致孩子直面严苛一方表面懂事,过后又和顾及一方共同瞒天过海,最后构成了阳奉阴违性格。
10、家长之间的要求没有达成一致,甚至对同样一件事,父母的态度相互矛盾,这样
孩子就无所适从结果是谁的话都不听了。
为什么越说,孩子越不听——防止家庭教育中的“超限效应”
为什么越说,孩子越不听——防止家庭教育中的“超限效应”戈柔
【期刊名称】《中华家教》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有位学者说过“一万打空洞的说教.还不如一个实际行动。
”很多时候,过于冗长的讲话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
偷钱的故事就是一个极好的说明。
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
最初.他
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很感动人,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
过了1O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
【总页数】1页(P15)
【作者】戈柔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52.83
【相关文献】
1.为什么家长越喜欢讲道理孩子越不听话 [J], 尹建莉
2.越走越近越说越亲 [J], 张枚同;康湘坪
3.越走越近越说越亲 [J], 张枚同;康湘坪
4.越走越近越说越亲 [J], 张枚同;刘忠一
5.越走越近越说越亲 [J], 张枚同;刘忠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说100遍孩子也不听?
不少孩子都会让爸妈这么怨声载道:“这孩子怎么就喊不动呢?”“我都说了100遍了,你怎么就不听呢!”怎么样说孩子才愿意听,愿意改呢?今天就来跟大家谈谈“说了100遍孩子也不听”的原因。
什么是超限效应?
美国的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的感人肺腑,准备多捐点钱。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点零钱。
又过了10分钟,还是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
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演讲,开始向听众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不捐钱,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元钱。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如果外来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就会使人感觉不耐烦,甚至产生心理逆反。
案例:小宝在家里玩玩具,都会把玩具丢的满屋都是,从来不主动收拾。
妈妈每天都会唠叨小宝,自己每天却依然帮孩子收拾。
每天起床
也让妈妈犯愁,她每天催十遍八遍:“快点!快点!你怎么这么磨蹭啊!”当然跟收拾玩具一样,妈妈每天念叨,小宝每天赖床。
分析:不管是教育孩子还是跟成人沟通,都要恰到好处。
唠叨就是一种反复、单调的刺激,无异于“疲劳轰炸”,往往会引起孩子不耐烦心理或逆反,就像马克·;吐温一样。
孩子对唠叨的反感超出大人们的想象,我们大人可以设身处地为孩子想想,互换下位置,去体验去感受。
所以父母一定要改变唠叨的习惯,注重教育的质而不是量,避免踩了“超限效应”的警戒线。
支招
1。
一天内批评不要超过两次:第一次挨批评时,孩子一般不会感到厌烦,而是多少会愧疚、反省,其实这就达到了批评的效果。
第二次开始就感到厌烦,不过程度较小,但如果再来第三次、第四次,厌烦心理就会以几何级数增加,甚至演变成反抗心理。
所以一天之内批评孩子不要超过两次,不管是针对同一件事还是不同的事。
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
这样,孩子
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2。
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切忌东拉西扯,把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都翻出来。
爱唠叨的父母通常都会把对孩子各方面的不满一并发泄出来:“叫你这么多遍都不起床,这孩子就是懒。
吃饭也懒,干什么都得催!”这也是犯了“超限”的禁忌,要求过多、过高,孩子会觉得:反正我也不可能全改了,改一个你也会唠叨别的,索性让你说个够吧。
因此,父母最好直接面对当下问题,就事论事,用尽可能简明的话语来表达。
3。
用表扬代替批评效果更好: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指望孩子一天之内改掉一个甚至几个坏习惯是绝无可能的,如果在他们努力改正的过程中,家长不改“他错了我就说”的批评风格,只会让他们产生挫败感而干脆放弃尝试。
其实,对于习惯了父母“唠叨”的孩子,表扬更管用。
用表扬代替批评,有时效果会更好。
家长要适当的宽容对待孩子,只要发现孩子比以前有一点儿进步了,都要给予鼓励,可以是一
个拥抱、一个掌声、一句鼓励、一个大拇指。
4。
让孩子体验犯错的后果:最后,父母还得学会适时放手,让孩子体验错误的后果。
例如孩子经常弄坏玩具,妈妈可以说清楚下次再弄坏坚决不买了,如果他再不小心,以后只能玩别的。
弄坏了自己心爱的玩具而没有替补,这是对孩子有用的一课,让他意识到因为自己不珍惜玩具,最终要承担没得玩的后果。
该孩子承担的,我们家长尽量不要过多参与,孩子做错事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就会因此纠正自己的行为。
每个人都需要自己长大,都要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孩子很难真正懂得自己不曾经历的事情,家长提醒没有效时,不妨放手,孩子自己会“吃一堑长一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