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声 现 象

合集下载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章声现象本章内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速,音乐的三个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噪声的来源,危害和控制,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和次声波以及应用。

本章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音乐的三个特征,噪声的控制,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以及应用。

本章难点:音调,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探究决定声音大小的因素,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一、产生1、声音产生的条件:物体的震动产生,震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生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生源。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成为生源物理方法:归纳法通过分析众多的物理现象或实验数据,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总结出普遍的物理规律,这种方法叫归纳法。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150C时)三、音乐的特性(三个特征):音乐:也是一种声音,通常指那些悦耳动听的,能令人愉快的声音。

音乐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1、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

由生源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的单位为赫兹。

2、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

由生源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还与距离生源的远近有关。

3、音色:表示声音的特色,也叫音品。

由发声体本身决定,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四、噪声噪声:通常指那些刺耳的,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1、来源:自然界,生活,交通,工业噪声,施工噪声2、等级及危害:物理学中,用声强级来客观描述声音的强弱(她的单位:分贝)3、划分角度:物理角度环保角度4、减小途径:在声源处控制在传播途中控制在人耳处减弱五、人耳听不到的声音1、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1)特点:定向性好,穿透力强,易获得较集中的声能2)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击碎结石等2、次声波: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音应用: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等。

初中物理第一章 声现象

初中物理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二、声的传播:1、介质:●定义: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空气●分类水木头●形式:声波340m/s●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慢,在固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快,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温度影响。

(气<液<固)三、人耳的构造:●鼓膜——听小骨及其他组织●骨传声: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四、声的特性:●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音调就高;振动得慢,音调就低。

●频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是赫兹(赫、Hz)✓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因为它们已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因为它们已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大自然的许多活动有次声波的产生,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

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人耳听不到的次声波。

✓有些次声波对人体有害。

●响度:声音的强弱。

物体振幅越大,产生的响度就越大。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音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也能分辨它们。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五、噪声的危害:1、来源: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强弱等级:分贝(dB)0dB—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 ~40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保证休息和睡眠:50dB】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保证工作和学习:70dB】90dB以上—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保护听力:90dB】150dB—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六、控制噪声:七、声的利用:雷声、敲击钢轨、听诊器、回声、蝙蝠(声纳)、B超八、声与能量: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初中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

初中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晨禾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1产生声音的原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固体振动可以发声,液体、气体振动也可以发声。

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1.2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声音在传播时需要通过介质传递声波。

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慢,而且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15℃)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如果在25℃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6m/s。

特殊:软木500m/s。

声音进入橡胶速度会变慢。

声音其实就是震动,而橡胶本身有弹性还有一定的强度,会吸收声音震动的动能,也即阻尼大,所以变慢了。

例题:1、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组建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

这个实验说明:()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小C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D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放生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有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3、如图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 .声音产生的原因C .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钢铁总声音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

B 、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

C 、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也能传播声音。

D 、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的结果5、小强在暑假跟爸爸到峨眉山旅游,在一座古寺院里,有一座小亭子,亭子里挂了一口钟,善于观察的小强用重锤敲响古钟后发现,停止对钟得敲击之后,大钟任“余音未止”,其中的主要原因是( )A 、这是钟声在寺庙原子里的回声B 、敲击之后,大钟任然继续振动C 、大钟停止后空气还在振动D 、人的听觉在大脑神经中“暂留”现象4、风吹动树叶“沙沙”作响,此时的发声体是( )A 、风B 、 空气C 、树叶D 、以上都是5、手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产生这种声音振动的是( )A 、手指B 、 琴弦C 、 空气D 、弦柱6、2009年春晚的小品《不差钱》,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欢。

初中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二、声音的特征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

初中物理第一章 声现象

初中物理第一章 声现象

初中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一、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出声音的物体叫做生源。

2、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任何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传播速度因介质而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3、通常接收到的声音是从空气传进人耳,引起听觉;声音还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人通过声呐效应可以判断声源的方位。

二、声音的三个特性1、音调: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

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介质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是声音给人耳感受到的品质特色,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耳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到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三、乐音与噪声1、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产生的。

2、噪声:通常意义上,是指嘈杂刺耳、令人烦躁的声音;物理学上,是指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产生的声音。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

3、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在声源处、在传播处和在人耳处控制。

四、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如: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2、声波能传递能量。

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3、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的现象,叫回声。

若声音比回声到达人耳完0.5s以上,人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

重点难点剖析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产生的条件是发声体必须在振动。

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正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例如:寺庙的大钟停止撞击,仍“余音未止”,是因为大钟还在振动的缘故。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习题(含答案)打印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习题(含答案)打印版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②④)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①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②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③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④声速: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⑤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1、介质种类2、介质的温度。

记住: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

⑥利用回声和公式S=Vt可以计算声源到物体的距离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①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②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③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①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音调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②频率决定音调。

频率:物体1S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 ③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

④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蝙蝠、海豚可发出)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出)⑤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到声源的距离有关。

响度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分贝数越大,响度越大)⑥音色:声音的特色。

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⑦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乐器(发声体)的音调:长短(长的音调低)、粗细(粗的音调低)、松紧(松的音调低)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①噪声:物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物理学角度)。

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噪声的来源:工业噪声,交通噪声,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噪声7.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8.0dB: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 90dB以上能损害人们的听力9.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10.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11.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在日常生活中,声音靠传播,若气温为15℃,则声音在此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为m/s。

2、甲同学在一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了一下,乙同学在另一端可能听到次声音,第一次是由_____ 传来的。

3、声音的三个特征为、和音色,反映声音品质的特征是。

4、“雷声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大,帕瓦罗蒂是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其中的“高”说明声音的高。

5、噪声是四大污染之一,过强的声音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为了保护我们的听力,声音不得超过分贝,为了保证我们的休息和睡眠,声音不得超过分贝。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1第一章声现象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1第一章声现象

b. “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
c. “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
d. “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
第6题图
第一章 声现象
7. (2016 西12题3分)校园艺术节上,小梦为全校师生演奏了享誉海内外的二胡名 曲《二泉映月》.下面有关小梦二胡演奏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二胡弦停止振动弦还会发声 b. 二胡声能在真空中传播 c. 二胡声是通过空气传进人耳的 d. 二胡声一定不会成为噪声.
第一章 声现象
2.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应用
超声波
次声波
共同点
由___振__动___产生,人耳听不到
频率
高于__2_0__0_0_0_Hz
低于____2_0___Hz
应用
传递 B超、超声波导盲仪、汽车 监测火山爆发、龙卷风和核爆炸发生的
__信__息___ 的倒车雷达和声呐等
方位和强度等
传递 利用超声波清洗、焊接物 利用次声波的特性制造出次声武器,可
第5题图
第一章 声现象
命题点 2 声学综合题(6年4考)
6. (2017 西12题3分)位于我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
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
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B ) a. “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
(RJ八上P37图2.2-8)
第一章 声现象
4. 实验:设计验证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步骤: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 其中的空气,注意铃声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 罩,注意铃声的变化. 实验现象:随着空气被逐渐抽出,铃声__逐__渐__变__小___;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铃声__逐__渐__变__大____.(两空均 选填“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 实验结论:_声__音__的__传__播__需__要__介__质____. 实验推理:_真__空__不__能__传__声__________.

笫一章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笫一章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定义: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可以发声2.理解:①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③发声物体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3.难点:①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例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②“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③用转化的方法,通过纸屑的跳跃或其他物理的运动来显示发生物理在振动。

二:声源1。

定义: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

理解:①人是怎样发声的?说话时,空气从肺部通过气管挤压,引起声带振动而发声。

②乐器是怎样发声的?乐器分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

鼓、锣等打击乐器受到打击时,鼓面和锣面发生振动而发声二胡、小提琴等弦乐器通过弦的振动发声,它们常有一个木制共鸣箱使声音洪亮。

长笛、箫等管乐器,靠空气柱振动发声,吹奏时,用手指将孔全堵上,振动的空气柱最长,孔全打开时振动的空气柱最短。

三:声音的传播1.定义: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2.理解:①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②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③真空不能传声※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通常叫做介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

※声源的振动是通过介质以疏密波相间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开来,且只向外传播声源振动的信息和能量。

在声波传播过程中,振动的空气没有随着声波向前移动,只不过是在原处振动。

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是由于真空中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不能形成疏密状的声波。

※声波不但能在气体中传播,而且也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敲击大鼓,鼓面振动,在鼓周围振动的空气并没有到达你的耳朵,但你还是听到了鼓声。

这是因为敲击大鼓,鼓面振动,推动周围的空气振动,这些空气又推动它们周围的空气振动,这样由近及远的向外传播。

3.难点:在湖面投一小石子,会看到以石子为中心的水波向四周传播。

初二上物理声现象知识点

初二上物理声现象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可以发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振动是指物体在某一位置附近往复运动,往复一次,振动一次。

声源:发声的物体。

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注:①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为振动而发出声音;②“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注意不要理解成“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振动停止,声源不再发出声音,但原来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传播并存在,我们能够听到回声也是应为这个缘故。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作声波。

声音是声波通过固体或液体、气体传播形成的运动。

3.声速声速:用来描述声音传播的快慢,它的大小等于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15℃的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影响声速的因素:①介质的种类;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慢,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比较快,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

②介质的温度:声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每升高1℃,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的距离增加0.6m,当空气在不同区域的温度有区别时,声音的传播路线总是向着低温的,如上方的温度低,声音就向上传播,此时,低处发出的声音,高处容易听到。

4.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传到人们的耳朵里,人便听到了回声。

①区别回声和原声的条件人耳只能区别时间间隔0.1s以上的两个声音。

如果回声与原声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小于0.1s,那么人耳就不能区分回声与原声,这时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如果回声和原声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小于0.1s,人耳就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别开来,从而听到回声。

②利用回声测距声音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变的,从声源发声到听到回声的过程中,声音的运动经历了“声源一障碍物”和“障碍物--声源处接收器(如人耳)”两个过程,所以声音从声源到障碍物所需要的时间是整个时间的一半,即t’=t/2,则s=v*t/2,因此,当已知声音在某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时,只要测出从发声到回声的时间,就可算出声源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初中物理 第一章声现象(全章概述和课时建议)

初中物理  第一章声现象(全章概述和课时建议)

科学之旅第一章声现象—————全章概述和课时要求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三、声音的特性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五、声的利用参考资料第二章光现象—————全章概述和课时要求一、光的传播颜色二、光的反射三、平面镜成像四、光的折射五、看不见的光参考资料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全章概述和课时要求一、透镜二、生活中的透镜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四、眼睛和眼镜五、显微镜和望远镜参考资料第四章物态变化————全章概述和课时要求一、温度计二、熔化和凝固三、汽化和液化四、升华和凝华参考资料第五章电流和电路———全章概述和课时要求一、电流和电路二、串联和并联三、电流的强弱四、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五、家庭电路参考资料第六章欧姆定律————全章概述和课时要求一、电压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三、电阻四、欧姆定律五、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六、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参考资料第七章电功率—————全章概述和课时要求一、电能二、电功率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四、电和热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参考资料第八章电与磁—————全章概述和课时要求一、磁场二、电生磁三、电磁继电器扬声器四、电动机五、磁生电参考资料第九章信息的传递———全章概述和课时要求一、现代顺风耳——电话二、电磁波的海洋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参考资料关于《探索物理》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实验本)·物理》是根据教育部2001年5月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供实验地区从2001年9月开始试用。

因为它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强调科学与实际、科学与社会的联系,因此我们又给这本书取了一个名字:《探索物理》。

一、《标准》简介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标准》研制组以过去多年的研究为基础,与教育专家及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研制组进行了反复的研讨,经过一年半的紧张工作,制订了《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这个标准继承了建国以来物理教育改革的成果,借鉴了不同发展程度、不同文化背景的许多国家科学课程改革的经验,是我国中学物理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第一章声现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第一章声现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 在同一种介质中,温度不同传播的速度 也不同;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 快。 在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三、声音的特性: 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 的频率来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1)人类听觉范围:20Hz~20000Hz (2)超声波: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 (3)次声波:频率小于20Hz的声 (4)超声波和次声波人类都听不到
5、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 (如图1—3)。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 发出不同 音调的声音。
课堂互动
6、如图1—4,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 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 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响度不同。变钢尺伸 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音调 不 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C
中考真题赏析
❖ 6.(11广东)以下四个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 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 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对控制噪音污染有作用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D
❖ 7.(11西宁)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管饭的应 用,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
课后巩固
3、小燕家进行了以下几项装修,你认为哪一项 不能减弱噪声( A )
A.安装空调 B.封闭阳台 C.给卧室铺地毯 D.安装双层玻璃窗
2、噪声的强弱用___分_贝__(__d_B_)_来表示 3、日前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来减弱噪声:
防止噪声产生(即声源处)、阻断噪声传播(即 传声途径中)、 防止噪声入耳(即人耳处)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章声现象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钟罩内,逐渐抽去其中的空 气,声音就变得越来越小,直至听不见。
•太空中、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交谈要使用无线 电话。 •结论:真空中不能传声。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声音的传播 声 波
•声源振动时,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 远处传播。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所形成的波动叫:人类和动物广泛利用声传递信息; 利用声还可以传递能量。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的产生 • 观察图1-1,通过思考、总结,回答: 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答: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的产生 • 试举例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答:说话时声带在振动;敲鼓时鼓面在 振动;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吹 笛子笛膜在振动;拉二胡琴弦在振动; 蜜蜂发出嗡嗡声是翅膀在振动;扬声器 发声是膜片在振动。
•猜想:声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作媒介。
•进行实验:把两张课桌紧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 桌面(使附近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敲击声),另一个 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就能听到这微弱的声 音。声音的传播需要桌面充当媒介。
•得出结论: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水、钢铁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声音的传播 实例分析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的产生 • 试说明:机械唱片记录和重放声音的原理? 答:记录——在塑料唱片 上刻下一圈圈不规则的沟 槽,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 下来。重放——唱片转动 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 而振动,唱针就能发出微 弱的声音。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声音的传播 探 究
•提出问题:声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
•常见的波:水波、电磁波、光波、超声波、地震波 •结论:声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第一章 声现象(应知应会知识点)

第一章 声现象(应知应会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一、引言 科学探索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认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理想化实验(实验+推理)举例: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是在实验(罩钟实验:随着空气的抽出,声音逐渐变小;随着空气进入,声音又逐渐变大)的基础上推理(空气完全抽出即真空时,将听不到声音,即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得出的,不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

三、三种方法1、类比法 由水波引入声波2、控制变量法举例:探究琴弦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方法:改变要探究的因素,控制其他因素不变。

技巧:哪个因素在改变,就在探究与这个因素的关系3、转换法举例: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用纸屑的跳动显示鼓面的振动作用:可以使现象放大,便于观察(在本章中,直接表述为:放大微小振动,便于观察)四、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一定在发声,但不一定能被听到。

(一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二是响度太小;三是振动频率太小,发出的次声波,或频率太大,发出的超声波,不可听声的范围内)振动停止,发声立即停止,但声音不会立即消失。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典型实验:3、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4、声速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气液固v v v 〉〉)典型计算:打雷问题,确定人与雷声之间的距离:vt s =回声问题,确定人与障碍物的距离:2t v s = 典型问题处理:5、声音具有能量五、响度1、定义: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2、振幅:振动的幅度3、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人耳与声源的距离(人耳距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人耳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声能的聚散程度(声能越集中,响度越大;声能越分散,响度越小)4、典型探究:用不同的力敲鼓:(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刻度尺:(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六、频率1、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3、单位:赫兹符号:Hz 1Hz的物理意义声源每秒钟振动1次。

八年级地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地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地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

八年级地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旨在对八年级地理第一章声现象的知识点进行超详细总结。

声音的定义和特征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可以传播到听觉器官引起
听觉感觉。

- 声音的特征包括音调、音量、音色和音速。

声音的传播
- 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 在同一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
固体 > 液体 > 气体。

声音的反射
- 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即从障碍物上反弹回来。

- 声音的反射可以产生回声,如在峡谷中或有反射墙的房间里。

声音的吸收和衍射
- 物体可以吸收声音,特别是松软的材料,如海绵、布料和软木。

-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衍射,即绕过障碍物传播。

声音的共鸣
- 当一个物体与另一个有共同的自然频率的物体发生振动时,
会产生共鸣现象。

- 共鸣可以放大声音,如在乐器和音箱中。

声音的噪声和音乐
- 噪声是随机的声音,没有明确的音调和节奏。

- 音乐是有组织的声音,具有明确的音调和节奏。

聆听与保护听力
- 聆听是主动倾听和理解所听到的声音。

- 保护听力是预防噪音和高音量对听力造成损害的措施。

以上是八年级地理第一章声现象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注意:本文档提供的内容总结是基于已知信息,如有未经证实的内容,请不要引用。

第1章声现象(共27张PPT)

第1章声现象(共27张PPT)

(2)特点:能够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较强的次声波会对
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
(3)应用:预报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或为监测核爆炸 中
提供依据.






··
陕 西
物 理
【备注】本章所用到的几个主要的物理方法
①转换法:声源的振动难以观察,可以通过实验转换为
纸屑的跳动,水花的飞溅等易观察的现象.可以通过敲鼓时
声源做⑬___无__规__则____振动产生的.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
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举例: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轰鸣声,建筑工地上的机器 考 全
轰鸣声,装修房子的电钻声,交通工具行驶时的马达声等. 程 总 复 习
陕 西
物 理
··
2.噪声的危害
(1)人们把噪声称为“隐形杀手”.这是因为噪声除了使
中 考 全 程 总 复 习 陕 西 物 理
··
声的应用
1.超声波
(1)定义: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2)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
能等.

(3)应用:声呐装置、B型超声波诊断仪、超声波清洗 考

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
陕 西
物 理
2.次声波
(1)定义: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看到旁边的烛焰的跳动来认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②理想实验法: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实验,运用理想化处
理得出结论.
中 考
③类比法:把声波与水波比较,寻找相似的地方.
全 程

④归纳法:通过对多个发声实验分析,归纳出声音是由 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声现象
1.决定声音传播速度的是()
A.发声体振动的幅度
B.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C.传播声音的介质
D.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2.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的是靠空气来传播的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C.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3.小王和小强练习敲鼓,小王大力敲,小强用较小的力敲,鼓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A.音调B。

音色C。

响度D。

声速
4.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B。

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D。

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达
5.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猛将张飞单枪匹马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一声大喝,吓退曹操十万大军,这个典故形容张飞声音()
A.音调高B。

频率高C。

音量大D。

音色差6.周杰伦、费玉清合唱《千里之外》,听众听歌生就可以分辨是谁唱的,这主要是依据他们声音具有不同的()
A.音调B。

响度C。

音色D。

声速
7.鼓浪屿因其西南面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所得名,“擂鼓”一词生动的描述了声音的两种特性,分别是()A。

响度与音色B。

响度与音调
C.乐音与噪音D。

超声与次声
8.我们曾经体验过以下声现象,其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放在密闭玻璃罩里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罩内的空气抽走后,铃声变小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平静水面,会在水面上激起水波
C.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
D.通常我们通过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
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声
B.声音在水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声音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
10.某街道的电子显示屏显示的噪声等级是80分贝,如果人处在这个等级的环境中()
A.对人的听力会产生严重的危害
B.你的学习会产生影响
C.对人的睡眠不会产生影响
D.对人的学习、睡眠都不会产生影响
二.填空题
1.在中考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
(1)监考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的()产生的,是通过()传播传入考生耳朵中的,考生能分辨出两位老师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各自的()不同
(2)考试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禁止附近工地开工,这种措施属于在()处减弱噪声
2.物体在振动产生声音、音响、音调、音色是月音的三个特征,其中,音调由振动的()来决定
3.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遥控下成功撞月。

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次无声的撞击,原因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