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专项方案

合集下载

高填方沉降监测

高填方沉降监测

路基沉降观测目的:

路堤的路肩沉降量—用于沉降管理。根据测定数据观测沉降趋势,预测稳定时间和工后沉降量;为土石方沉降量计算提供依据

地表水平位移量及隆起量—用于稳定管理。监测地表水平位移及隆起情况,确保路堤施工安全和稳定。

一、监测断面及监测元件布置和埋设

1、检测断面

2、监测元件布置

检测元件布置位置要符合如下原则:

(1)同一路段不同监测项目的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上,这样有利

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率,更重要的便于个

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具体布置位置见标准图

(2)测点及观测元件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埋设准确、

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事

故机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务必使观测工作善始善终,

取得满意成果。

3、检测元件埋设

(1)沉降板埋设

埋设时,沉降板底槽应平整,旗下铺设60*60*20cm的砂垫层。沉降板的金属测杆、套管和接驳的垂直偏差率不大于1.5%。沉降板采用钢板,底板尺寸为40*40cm*0.6cm;金属测杆直径为4cm,测杆应与底板焊接为一体;套管采用具有一定强度的10cmPVC管。随着沉降板下沉和土石料的填补,测杆与套管相应接高,每节长度不宜超过50cm。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套管上口应加盖封住管口,管顶高出碾压面高度30cm。

(2)地表水平位移边桩埋设

位移边桩一般埋设在路堤两侧趾部,其中一根位于坡脚外1m处,另一根位于边沟外侧,两根相距4m。如果边沟在半坡上,则位移边桩一根埋设在离路基坡脚1m处,另一根在第一更以外4m处。

边桩采用10*10cm砼预制桩,边桩埋设深度为1.5m,露出地面为10cm。埋设时采用打入法,桩周围应回填密实。桩周上部50cm用混凝土浇筑固定。在边桩顶部应预埋不易损坏的金属测头。此外,位移边桩应做好标记并编号。

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1. 引言

在道路土工建筑中,填方路基是常见的施工方式,尤其是在地势较陡峭的地区或需要提高道路标高的地段。填方路基经常面临着路基沉降的风险,这种沉降会对道路的使用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及道路的安全。因此,为了及时监测填方路基沉降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本文提出了一种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2. 观测目标与内容

2.1 观测目标

本观测方案的主要目标是监测高填方路基的沉降情况,从而准确判断填方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2 观测内容

观测内容包括:

•基准点的测量:在填方路基下选择若干个合适位置进行测量,确定基准点的位置和高程,作为后续测量的基准。

•填方路基的沉降测量:在填方路基上设置若干个测点,采用高精度水准仪或全站仪,定期进行测量,获取填方路基沉降的数据。

•环境参数的监测:监测填方路基所在区域的气温、湿度、降雨量等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分析环境因素对填方路基沉降的影响。

3. 观测装置与仪器

3.1 观测装置

•水准仪:使用高精度水准仪进行填方路基沉降观测,保证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

•全站仪:作为替代方案,全站仪也可以用于填方路基沉降观测,但需要注意其测量精度和定位精度。

3.2 数据采集与存储

•数据采集仪:采用专业的数据采集仪,将观测到的数据实时采集和记录。

•数据存储设备:使用高容量的存储设备,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存储和备份。

4. 观测方法与步骤

4.1 基准点的测量

在填方路基下选择若干个位置作为基准点,采用高精度水准仪或全站仪进行测量,测量得到基准点的位置和高程。

4.2 填方路基的沉降测量

高填方路基预防工后沉降施工方案

高填方路基预防工后沉降施工方案

高填方路基预防工后沉降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标段,K×+×××-K×+×××段长约4公里,公路等级为二级,设计时速为40公里/小时,水泥混凝土路面,一般路段路基宽10米,路面宽9米。

高填方路基的沉降控制要求为:

①为减少高填路基沉降,在填筑过程中应清除换填路基基底的覆盖层,应加强施工控制与沉降观测(每铺筑4~8m高度进行一次),待已有路基稳定后再行铺筑,应充分保证路堤的自然沉降时间,如因工期需要,应采用强夯或冲击碾压等辅助措施。

②施工过程中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中有关要求观测路基填筑过程中或运营过程中的地基变形动态,对路基施工实行动态监测、观测。

二、高填方路基沉降预防与治理措施

高填方路段出现较大沉降后会致使路面开裂,基层断裂,加速路面的损坏,严重危及路面的正常使用,如果高填方路段的沉降进一步发展,可致使路基整体沉陷,横向挤压路基失稳崩塌造成道路的损毁,所以对于高填方路基的沉降必须作出必要的预防与治理措施。

(一)预防措施与治理措施:

(1)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各工段的施工顺序。

(2)认真清除地表不良土质,提高地表压实质量。

(3)填筑路基前,疏通路基纵横两侧排水系统,避免路基受水浸泡。

(4)严格选取路基填料用土。

(5)路基填筑方式应选取水平分层填筑。

(6)合理确定路基填筑厚度,分层松铺厚度一般控制在30cm。

(7)控制路基填料含水量。

(8)选择合适的压实机具,重型轮胎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比较好。

(9)认真做好台背,路桥过渡段及填挖结合部的压实工作。

(10)做好压实度的检测工作。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工程第二标段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专项方案

编译:

审计:

日期:

1.项目概述

马新成区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工程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群众服务中心主干道。该项目的建设将促进和拓展经开区和凯马新城的城市发展空间,对后续城市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凯西新城州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起于凯斯大道,与凯斯大道左侧90°相交。路线全长3163.394,主干道标准建设,设计速度60 km/h。

为及时控制路基开挖的沉降和位移,指导路基施工过程,确保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和路基的稳定性,有效控制路基工程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2.编制依据

2.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2.2路基工程施工图设计

2.3工程测量规范

2.4路基横断面图

3.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

3.1控制和保证路基工序质量,确保工后沉降符合设计要求(一般面积不大于15cm,年沉降速率小于4cm/年,涵背过渡段不大于

8cm)。

3.2.通过连续、正确、完整、系统的观测分析,预测沉降趋势,

验证和指导施工,正确控制路堤填筑速率,保证路基路面完工时间。

3.3确保路基稳定和施工安全。

4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4.1观察内容

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观测的主要内容有:地基沉降、水平位移和路基沉降观测;涵洞与路堤过渡段的沉降观测。

4.2观测断面的设置

4.2.1基础沉降观测

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沿公路方向每隔100~20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路堤填筑施工前,在基面中心线上埋设沉降板,进行第一次观测。

4.2.2路堤水平位移观测

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沿公路每隔100~200m 在路堤两侧坡脚外2m和10m处设置水平位移观测桩,在路基填筑前埋设,进行首次观测。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路基沉降监测方案

一、编制范围

XXXX铁路综合Ⅲ标XXXX段路基填筑、路堑开挖、岩溶注浆等施工项目。

二、编制依据

1、施工图

2、《新建铁路XXXX铁路路基工程设计总说明及详图集》

3、《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4、《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1-2010

三、工程概况

XXXX铁路综合Ⅲ标XXXX段全线路基长度7km左右,客运专线设计,有砟轨道,作为变形控制十分严格的土工构筑物,施工中应进行沉降变形动态监测。

四、路基沉降监测布置

正线路堤地段一般每50m设一个监测断面。地势平坦、地基均匀良好的路堑与填高少于5.0m的路堤,监测断面可放宽至100m。地形地层变化处,地质条件最差,必须设置监测断面。过渡地段监测断面且应加密,一般过渡段在距台尾2m、15m、30m等处各设一个沉降观测断面,其中涵洞等横向构筑物应在构筑物中心位置应设一个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分为地基沉降监测和

路基面监测;正线路堑地段每50m设置一个监测断面,一般土质或全风化岩质路堑监测断面仅在路基面设置监测点,膨胀土、红黏土等特殊岩土路堑应

设置基底回弹变形观测点。另外在软土、松软土地段在路堤填筑施工过程中,个监测断面应在路堤坡脚外2m和8m处设置位移观测桩,观测桩采用φ20

钢钎,埋深大于30cm。

1、基底沉降监测:一般监测断面为在线路中心埋置一个单点数码沉降计,但当压缩层厚度>25m时,应在线路中心埋设一个沉降板。单点沉降计的埋设

深度原则上应将沉降计的锚固端埋设至基岩强风化层面,当基岩强风化层面

高填方路堤监测方案

高填方路堤监测方案

专业资料

高填方路堤变形监测方案

高填方路堤

变形监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K29+895~K30+070长 175.0m 右侧高填边坡,从路肩往下第一级边坡高 8m,坡率 1:1.5 ;第二级边坡高 10m,坡率 1:1.75 ;第三级及以下边坡高均为10m,坡率均为 1:2.0, 在第二、四级分级平台上设 15 米加宽平台,第六级分级平台上设20 米加宽平台,加宽平台设10%向外的排水坡,其余分级平台宽均为 2 米宽并设 4%向外的排水坡。路堤施工过程中每填筑 2 米进行一次冲击碾压补强处理。路堤右侧顶面预留 1.2 米宽的工后沉降加宽值,边坡均设置拱形骨架护坡防护,

加宽平台及路堤左侧与新农村边坡接平处采用喷播植草灌防护。本段填方较高,神沟沟底应将表层松散土体清除至基岩面,沟两侧纵向填挖过渡段应开挖台阶,结合路堤填筑采用冲击碾压或重锤夯实。

二、监测项目及目的

1、监测项目

(1)地基沉降;

(2)路堤分层沉降;

(3)路堤顶面总沉降;

(4)堤身内土压力;

(5)深孔位移监测。

2、监测目的

( 1)控制路堤填筑速度;

(2)加强边坡稳定性监测,确保路堤稳定;

(3)开展路堤顶面沉降监测,确定路面施工时机;

(4)动态掌握堤身内的应力变化情况;

(5)观测路基工后沉降量。

三、测点布设方案

1、沉降观测点

沉降观测点按以下方式进行布设,具体位置详见平面图。

(1)在 K29+850~K30+100每隔 20m在路基中心线设置沉降观

测点,采用沉降观测桩进行测试。

(2)在 K29+960、K29+980、K30+000、 K30+020、K30+040

填石路堤压实度沉降观测

填石路堤压实度沉降观测

填石路堤压实度沉降差观测方案

一、路基施工前,先修筑实验路段。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填石路堤施工质量标准规定,压实度采用沉降观测法,规范规定平均压实沉降差小于5m标准差小于或等于3mm施工段沉降差三实验段确定的沉降差,方可进行施工。检查方法采用水准仪:每40m佥测一个断面,每个断面检测5-9点,

二、填料运输倾倒

安排好石料运输、倾倒路线,并由专人指挥按照水平分层、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央的方法卸料。卸料距离可根据松铺厚度确定。

三、推土机整平

(1)采用推土机按照由高到低、先两侧后中央的顺序进行推平。同时也起到初压

的作用。结合本工程爆破的石方岩性、颗粒的情况和图纸规定的要求.试验段石方松铺厚度控制在60cmfc右。

(2)推土机将石料推平后,对于石块粒径相差较大导致石块间较大的空隙.在填

筑层的表面撤入石渣、石屑等细料,可反复数次,使间隙填满。粒径过大的填料

应弃除,或人工现场破碎至满足要求。

四、碾压

填石路堤的石料本身是密实而不能压缩的,因此填石路堤的碾压工作实际上是通过压实机具的振动传力使各石块之间由松散接触状态变为紧密咬合状态的过程。

(1)由于石块粒径和质量都较大,中国《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F10-2006)规定填石路堤压实机械宜选用自重不小于18t的振动压路机。本工程试验段填石路堤的碾压作业由20t的重型振动式压路机完成。

⑵试验段石方碾压工艺如下,采用自重20t振动压路机弱振2遍一强振2遍(累计4遍卜-强振2遍(累计6遍),强振2遍(累计8遍)。压路机采用的压实参数选择如下,碾压速度为2—4km/h0振动频率为30Hz左右,并保证激振力大于200KN在碾压过程中,横向重叠40—50cm,纵向宜重叠l—1.5m,做到无漏压、无死角。保证各石块之间松散接触状态变为紧密咬合状态,。

(完整word版)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专项方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专项方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京台高速公路南平段A10合同段高填方路基沉降及位移观测专项方案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项目经理部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

高填方路基沉降及位移观测

专项方案

施工单位:中交第二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交二公局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项目部

2012年11月18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3)

二、相关技术要求 (3)

三、时间安排 (3)

四、施工观测内容 (3)

五、施工观测人员及设备 (4)

六、施工观测方法 (4)

(一)、位移桩埋设及观测 (4)

(二)、沉降管设置及观测 (5)

(三)、基桩的设置 (6)

(四)、观测的管理 (7)

一、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路基填方48.054万 m3,基底采用清淤换填透水性材料21450 m3,路基填方主要集中在K59+925~K60+135段,最大填土高度28.543 m,属高填方路基;路基填料主要采用隧道洞渣进行填筑,基底为粘质性淤泥,采用换填透水性材料(隧道洞渣)进行回填处理。

防护工程主要有:M7.5浆砌片石拱形骨回护坡1020.1 m3,浆砌片石挡土墙5316.2m3,三维土工网垫边坡防护7135.7㎡,TBS护坡12344㎡。

二、相关技术要求

1、京台线建瓯至闽侯高速公路南平段路基土建工程A10合同段招标文件、设计图纸、补遗书、答疑书等有关内容。

2、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路基部分施工图;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_F80-2004);

4、《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相关规定与《工程测量规范》;

高速公路高填方及高边坡位移、沉降观测方案

高速公路高填方及高边坡位移、沉降观测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编制说明 (2)

1.编制依据 (2)

2.编制原则 (2)

3.编制范围 (2)

三、监控测量组织体系机构 (3)

1.组织机构 (3)

2.监控量测管理 (3)

四、高填方路基位移与沉降观测 (3)

1.位置桩埋设及观测 (3)

2.水准点埋设及精度要求 (4)

3.观测频率 (4)

4.施工中观测控制标准 (5)

5.观测成果及成果整理要求 (5)

五、路基软基换填沉降观测 (5)

1.作业准备 (5)

2.技术要求 (6)

3.施工顺序 (6)

4.观测频率 (6)

5.测量成果统计及分析 (7)

六、高边坡沉降观测 (7)

七、观测实施流程 (8)

八、报警方法 (9)

1.稳定控制标准 (9)

2.报警流程 (10)

九、监测技术要求 (10)

1.人工巡视 (10)

2.裂缝监测 (10)

3.监测频率 (11)

十、监测设施保护 (11)

十一、安全管理 (11)

1.加强安全生产教育 (11)

2.做好监测施工现场安全措施 (12)

3.制定相关应急预案 (12)

高填方及高边坡位移、沉降观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为广东省汕(头)至湛(江)高速揭博段T7标段,路线起于五华县梅林镇梅新水库下游,起点桩号为K132+020,路线向西在梅林镇琴口村附近跨琴江,设琴江大桥,其后在告岭村附近设梅林互通与县道X003连接,路线向西经锡古塘至曾洞,经鹅公塘至官洞,设官洞大桥跨龙华路,设华阳互通与省道S120和龙华路连接,路线终点位于华阳镇古塘角村,终点桩号为K142+000,路线全长9.980Km。

本合同段内路堑高边坡共计25段,其中主线有15段,梅林互通5段,华阳互通5段;设置沉降桩共有78个,其中主线40个,梅林互通23个,华阳互通15个。高填方路基共25段,其中主线内有15段,梅林互通5段,华阳互通5段,设置观测桩94个,其中主线51个,梅林互通20个,华阳互通23个,且大部分高填方处于软基换填位置。为掌握高边坡及高填方施工中的安全和稳定,另一方面能正确预测工后沉降,使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详见附表)。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组织方案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组织方案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组织方案

沉降观测是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掌握地下工程造成的地表沉降情况,对地表进行周期性的观测记录,并进行分析和评估的一项工作。沉降观测可以及时发现地下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便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和防范。下面是一个针对沉降观测专项施工组织方案的范例,供参考:

第一章绪论

1.1项目背景

地下工程是现代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地面的沉降。为了及时掌握和评估地下工程对地表的沉降情况,本项目进行沉降观测专项施工组织,以便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和防范。

1.2项目目标

本次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旨在:

(1)全面、准确地记录并评估地下工程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2)及时发现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整;

(3)为地下工程的施工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2.1项目团队

(1)项目经理:负责整体工作的协调和指导;

(2)测量工程师:负责沉降观测仪器的布设和数据处理;

(3)现场监理:负责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协调。

2.2观测仪器及设备

(1)沉降仪: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地表沉降观测;

(2)数据记录仪:用于记录沉降数据,并能够实时传输到中心监测

中心;

(3)计算机及软件: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

2.3观测点布设

(1)根据地下工程的施工方案和地形地貌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点,并进行布设;

(2)观测点应覆盖地下工程的主要施工部位,以及周边可能受到影

响的区域;

(3)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应适当,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4观测周期和频率

(1)观测周期:根据地下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性质,确定观测的周期;

路基沉降监控量测专项方案

路基沉降监控量测专项方案

路基沉降监控量测专项方案

一、方案目的

路基沉降是公路工程建设中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对公路使用寿命和

行车安全具有重要影响。为了及时准确地监测路基沉降情况,制定专项监

测方案是必要的。本方案旨在建立科学合理的路基沉降监控量测方案,保

证公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二、监控目标

1.实时监测路基沉降情况,及时发现问题;

2.分析研究路基沉降的原因和机制,为后续工程提供参考;

3.基于监控数据,制定科学的维护和修复计划,保证公路使用寿命和

行车安全。

三、监控范围

本方案主要针对新建公路的路基沉降进行监控量测,包括路基填筑部

分和边坡部分。

四、监测设备及方法

1.监测设备:选择精度高、性能稳定的自动化测量设备,包括全站仪、测量电子水准仪等;

2.监测方法:采用稳定性好、可远程监测的自动化测量方法,如全站

仪测量沉降点的三维坐标变化。

五、监控点设置

1.路基填筑部分:按照公路施工图纸上的设计要求设置监测点,一般

包括填筑顶面、填筑底面和填筑中面等部位;

2.边坡部分: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和设计要求,设置边坡表面和边坡内

部的监测点,覆盖边坡变形范围。

六、监测频次及数据处理

1.监测频次:按照施工工期和公路使用要求,定期进行监测,一般为

每3个月进行一次;

2.数据处理:监测到的数据及时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通过专业软件

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生成监测报告和图表。

七、异常处理和报警机制

1.异常处理:监测到沉降超过正常范围或存在未知变形的情况时,立

即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变形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维修;

2.报警机制:设立实时监测报警系统,当监测数据超过设定的阈值时,自动触发报警,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一、引言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是对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或运营过程中路基沉降、变形等问题进行监测和评估的重要手段,能够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为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针对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1.沉降观测点布设

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确定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位置。通常情况下,观测点要覆盖整个路基范围,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观测。观测点要均匀分布,覆盖各种地质条件和工程环境。

2.观测点标志设置

在观测点处设置具有固定位置的标志物,如地脚螺栓等,确保观测点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标志物要固定可靠,不受外力影响。

3.观测设备选择

根据观测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沉降观测设备。常用的观测设备有测水管、水准仪、全站仪等。在选择设备时要考虑设备的测量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并进行校准和养护。

4.观测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常用的观测方法有静态观测、动态观测、连续观测等。观测方法要与设备配套,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观测频率

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监测的需要,确定观测的频率。通常情况下,初期观测频率要高,随着工程的进行,观测频率可以逐渐降低,但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1.观测点布设

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确定变形观测点的布设位置。观测点要能够反映工程变形的情况,覆盖整个工程范围,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观测。

2.观测点标志设置

在观测点处设置具有固定位置的标志物,确保观测点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标志物要固定可靠,不受外力影响。

3.观测设备选择

高速公路高填方及高边坡位移、沉降观测方案

高速公路高填方及高边坡位移、沉降观测方案

高速公路高填方及高边坡位移、沉降观测

方案

1.引言

2.观测方案

3.观测点布设

4.观测数据处理

5.结论

引言

高速公路是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是保障行车安全的关键。而高填方及高边坡的位移和沉降是高速公路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因此,为了确保高速公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必须对高填方及高边坡进行观测和监测。本文旨在介绍一种高速公路高填方及高边坡位移、沉降观测方案,以期为高速公路的安全监测提供参考。

观测方案

本文采用的高填方及高边坡位移、沉降观测方案包括:选取合适的观测点,布设观测仪器,定期进行观测和数据处理。

观测点应选取在高填方及高边坡的重要部位,如边坡顶部、中部和底部,以及填方顶部、中部和底部。观测仪器应选用精度高、稳定性好的位移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观测周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一般建议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

观测点布设

观测点的布设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在选定的观测点上,应先进行地面平整处理,然后再进行仪器的安装。观测仪器的安装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安装观测仪器时,应注意避免与其他设施和结构物的干扰,如电缆、管道、桥梁等。

观测数据处理

观测数据处理是保证观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在观测数据处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数据的采集和

传输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2)数据的处理应采用专业软件

进行,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观测数据应及时上

传到数据中心,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结论

本文介绍了一种高速公路高填方及高边坡位移、沉降观测方案,包括观测方案、观测点布设和观测数据处理等内容。该方案能够有效地监测高填方及高边坡的位移和沉降情况,为高速公路的安全监测提供了重要参考。

高填方路基专项施工方案(完整版)

高填方路基专项施工方案(完整版)

省道204线建瓯房道口至顺昌界公路改造工程高填

路基土石方工程

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省道204线建瓯房道口至顺昌界公路改造工程,本项目高填路基共3段,路基区段为K21+520~K21+630(长110m)路基平均宽度32.01m、K23+110~K23+230(长120m)路基平均宽度22.11m、

K24+390~K24+545(长155m)路基平均宽度48.53m。

二、施工准备

1)施工测量: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对全线水准点、导线点进行复核和加密测量,测量成果已经监理业主批准,并用其进行施工放样工作。

2)施工用电:配一台200KW柴油发电机备用。

3)图纸会审:对设计图纸的会审工作已完成,并就设计中存在的疑问报请监理、业主及设计院进行处理。

4)各类临时设施,机械设备、施工人员已全部就位。

5)各种材料、配合比的检测、试验工作已完成。

6)、施工工期安排

开工日期2011年3月5日,竣工日期2011年6月30日。

三、施工方案

主要施工方案及辅助设施

路基填筑采用分层填筑压实方法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纵向分层、刷坡同步标准作业法填筑的施工方案。路堤每层填筑宽度,超出路堤设计宽度50cm,以保证修整路基边坡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并作好临时排水工程的完善。

施工前根据填料情况先做实验路段,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压实遍数等),全面指导施工。施工前先将路基范围内清表,原地面压实达到要求。填筑时按每车运量现场撒出格网以控制虚铺层厚,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精平,羊足碾和20t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压实。有路肩挡土墙处的填筑段采用先砌挡土墙后填路基的方法施工。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州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工程二标段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日期:

1.工程概况

麻新城区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工程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群众服务中心主要干道。本项目的建设将促进和拓展经济开发区和凯麻新城区的城市发展空间,为后续城市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凯麻新城区州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起于开司大道,于开司大道左侧相交90°。路线全长3163.394道路主干道标准建设,设计车速为60km/h。

为及时掌控路基填挖方的沉降、位移情况,指导路基施工过程,保证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和路基稳定性,有效控制路基工程质量,制定本方案。

2.编制依据

2.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2.2《路基工程施工图设计》

2.3《工程测量规范》

2.4《路基横断面图》

3.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

3.1控制和保证路基过程质量,确保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一般地段不大于15cm,年沉降速率小于4cm/年,涵背过渡段不大于8cm)。

3.2.通过连续、正确、完整、系统的观测和分析,预测沉降趋势,验证和指导施工,正确控制路堤填筑速率,以确保路基和路面的完成时间。

3.3确保路基稳定和施工安全

4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4.1 观测内容

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确定观测的主要内容有:填方段的基底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路基本体沉降观测;涵洞、路堤的过渡段沉降观测。

4.2观测断面设置

4.2.1基底沉降观测

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沿线路方向每隔100~200m 设置一个观测断面,路堤填筑施工前,在基底地面的线路中心线位置埋设一个沉降板,并进行首次观测。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背景

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土地利用日益增多,工程建设项目的密集开展导致地基沉

降问题日益凸显。为保障工程质量及周边环境安全,沉降观测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施工目的

本专项施工方案旨在对工程施工区域内的地表沉降情况进行监测与评估,及时

掌握地表变形情况,为工程安全施工提供数据支撑。

三、施工方案

1. 测点布设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地质特征,合理布设观测测点,保证测点分布均匀、覆盖

面广。

2. 仪器选择

选用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沉降仪器,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频次

制定合理的观测频次,一般选择每天定时观测一次,突发情况下可随时增加观

测频次。

4. 数据处理

观测数据需及时上传至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分析,定期制作观测报告,做好数据

备份与归档工作。

四、施工流程

1.勘察测量

2.测点布设

3.仪器调试

4.数据采集

5.数据传输与处理

五、质量控制

1.严格遵守观测操作规程

2.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检定

3.观测数据交叉验证

六、安全措施

1.观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

2.观测场地需设置警示标志

3.遇到雷雨等恶劣气象情况需及时撤离

七、验收标准

1.观测数据准确,符合规定精度要求

2.观测报告清晰明了,数据可靠

3.施工过程中无影响观测的意外事件发生

结语

沉降观测是保障工程安全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施工方案和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重要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台高速公路南平段A10合同段高填方路基沉降及位移观测专项方案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项目经理部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

高填方路基沉降及位移观测

专项方案

施工单位:中交第二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交二公局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项目部

2012年11月18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3)

二、相关技术要求 (3)

三、时间安排 (3)

四、施工观测内容 (3)

五、施工观测人员及设备 (4)

六、施工观测方法 (4)

(一)、位移桩埋设及观测 (4)

(二)、沉降管设置及观测 (5)

(三)、基桩的设置 (6)

(四)、观测的管理 (7)

一、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路基填方48.054万m3,基底采用清淤换填透水性材料21450 m3,路基填方主要集中在K59+925~K60+135段,最大填土高度28.543 m,属高填方路基;路基填料主要采用隧道洞渣进行填筑,基底为粘质性淤泥,采用换填透水性材料(隧道洞渣)进行回填处理。

防护工程主要有:M7.5浆砌片石拱形骨回护坡1020.1 m3,浆砌片石挡土墙5316.2m3,三维土工网垫边坡防护7135.7㎡,TBS护坡12344㎡。

二、相关技术要求

1、京台线建瓯至闽侯高速公路南平段路基土建工程A10合同段招标文件、设计图纸、补遗书、答疑书等有关内容。

2、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路基部分施工图;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_F80-2004);

4、《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相关规定与《工程测量规范》;

三、时间安排

计划于该段软基处理结束后,路基开始填筑时预埋沉降检测管及位移桩,并在路基施工全过程进行观测,直至工程竣工。

四、施工观测内容

1、稳定性观测,在路堤趾部(距路堤坡脚4m处)埋设位移桩,观测其位移情况;

2、沉降观测,在路基中线上埋设沉降观测管,沉降板置于路堤底部,观测其沉降变化;

3、在距路堤坡脚30m以外,且地基稳定的地方设置基桩,用于施工观测的基点。

五、施工观测人员及设备

为提高观测的准确性、公正性,我部计划将该项施工观测工作由项目部测量队全权负责,观测仪器采用全站仪和S3水准仪,全站仪对位移进行观测,S3水准仪对高程进行观测,高程测量达到三等水准测量要求。六、施工观测方法

(一)、位移桩埋设及观测

位移桩采用C25钢筋砼预制桩,桩长 1.5m,埋置深度应不小于1.4m,桩顶外露高度不超过10cm;埋置方法可采用直接打入或开挖埋置,采用开挖埋置时应注意桩周围回填土夯实,并在桩顶50cm段用C20砼浇筑稳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固,并在桩顶预埋不易磨损的十字测头。

位移边桩的设置个数以控制路基稳定为目的而确定,如果路基失稳,路堤两侧一定范围内必定会有隆起的迹象,因此,位移边桩应设在最可能隆起的部位。根据有关试验路资料和《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相关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计划设置4个位移桩,分别设在:

W1#桩:K60+000路堤左右侧坡脚外4m处;

W2#桩:K60+050路堤左右侧坡脚外4m处;

位移桩的观测频率应与位移速率相适应,位移越小,观测频率越小;反之,观测频率越大。一般路堤在填筑到极限高度(根据地基承载力不

同,地基能承受的最大填筑高度)以下时位移较小,观测次数可10天一次;当发现位移变化增大时,既已达到极限高度,此时,应增加观测频率,每2~4天观测一次;如发现位移变化明显超出正常范围时,应采取跟踪观测,并分析原因,考虑是否有失稳的可能,必要时上报监理、业主、设计单位,考虑采取处理措施。

(二)、沉降管设置及观测频率

沉降观测管主要由护套管、测杆、底板组成。护套管主要作用是使测杆处于自由状态,防止测杆与路基填料直接接触发生摩擦,影响沉降观测结果,护套管采用Φ80×4.5mm镀锌钢管,逐接连接方式进行加长,为方便施工中护套管的保护,每节管长度设为1.5m,施工中根据路堤填筑高度用镀锌管接头连接;观测杆采用Φ40×4mm镀锌钢管拼接,每节长度仍为1.5m,钢接头连接;观测杆底板采用500×500×10mm钢板,护套管底板采用300×300×5mm钢板,钢板中心镂空,直径8cm,穿入测杆用。

首先,将测杆和测杆底板、套管和套管底板焊接,焊接均采用连续焊接,焊接高度不小于底板厚度。然后在埋设点地面挖50×50×20cm的土坑,坑内用3~5cm砂压实,将沉降板平放在坑内,四周用土填实并保持水平;填筑时应先在沉降板周围填料压实,以保护沉降板,护套管底板高度应高出测杆底板30cm。

沉降板布点越多,测得的结果越能全面反应沉降的真实变化,但测点过多也会给施工带来诸多不便,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从满足观测需要与施工便利性考虑,计划设置2个观测点,分别设在

C1#点:YK60+000路基底中间位置;C2#点:ZK59+975路基底中间

位置;

C3#点:YK60+050路基底中间位置;C4#点:ZK60+030路基底中间位置;

附图:

沉降观测频率可按路基填筑每填高1m观测一次或每10天观测一次。在每次接管时,都应在接管前、接管后进行测量,根据高差确定接管实际长度。

施工中测点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要,很多时候因为保护不力,致使测点破坏或护套管堵塞而无法进行继续观测,造成前功尽弃。

高路堤监控频率表

(三)、基桩的设置

基桩是控制测量的基准点,必须布设于变形区以外。本工程路基以外软土区域分部广,为保证基桩的基准性和测点的长期观测性,控制桩必须有足够的埋置深度和稳定性。基桩可采用附近加密导线点,若无适合加密导线点,则应重新布置。

重新布置基桩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计划设在YK60+000右侧路堤坡脚30m以外的硬质岩上。首先选取地质较好位置,用人工开挖坑槽,坑槽尺寸不小于50×50cm,直至硬质岩上;然后直接浇筑C20砼,并在桩顶预埋不易磨损的十字测头,测头应具有足够的埋置深度,可用钢筋焊接埋置,一般不小于20cm。基桩必须定期进行复测,取保基桩高程及位置的准确性。

(四)、观测的管理

测量观测由项目部指派专人负责,每次测点埋设及观测负责人都需到场。测量用各种仪器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标定,并在每次测量前进行校核,确保测量的准确性。每次测量的数据要由专人负责记录和整理,记录要整洁、清晰,特别是数字书写要规范。对测得的数据要及时分析、对比,发现数据变化较大时,应报负责人及相关领导,找到原因所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A、稳定性观测要求

1、校核基点四周必须采用保护措施,并定期与工作基点桩校核。

2、地面位移观测仪要求:测距精度正负5mm,测角精度2秒。

3、沿河、临河等凌空面大而稳定性差的路段,必要时需进行地基土体内部水平位移的观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