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合集下载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一、背景介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土地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它不仅关系到人民生产生活,也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发展。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国家长远发展之间的平衡就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二、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1. 土地面积有限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却拥有相对较少的耕地面积。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耕地总面积约为1.8亿公顷,占总面积比例仅为18%左右。

这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形成了鲜明对比。

2. 土地利用不均衡在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着城乡差异、区域差异等问题。

城市化进程加速后,城市建设所需土地增多,导致农村耕地减少;同时,在不同区域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土壤退化和水源枯竭等问题。

3. 土壤污染严重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土地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据统计,我国土壤受到污染的面积已经超过了1200万公顷,其中严重污染面积达到了2.5万公顷。

这些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4. 农业生产方式滞后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仍然存在着传统的耕作方式和肥料施用方法。

这种方式不仅浪费土地资源,而且也会对土壤造成破坏,导致土地质量下降。

三、提升对策1. 加强土地管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是提升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

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

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

2. 推行可持续农业推行可持续农业是提高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必要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采用有机耕作方式、合理施肥等措施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治理是保障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必要手段。

应该建立完善的土壤污染监测体系,加大对重点区域和企业的监管力度。

同时,也要加强科研力量,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及建议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及建议

谈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摘要土地资源是农业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对象,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做好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建议土地资源是承载人类社会所有活动的物质基础,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人类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与前提,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土地资源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耕地相对短缺,又正处在高速工业化的大国来说,问题就更加严重。

当前我国的土地资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面临着严峻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与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人口数量与用地数额的不断攀升,人地矛盾问题越来越突出。

因此,努力协调好人口的增长、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关系,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深远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的土地资源与其他国家相比有优势也有劣势,其现状表现有如下特征。

(一)土地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国土资源分布不均衡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土地总量仅次于俄罗斯与加拿大,这是单从数量上考虑,但是从人均占有量则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中国人口众多,如果土地资源按人均算,中国人均占有耕地仅1.65亩,仅是世界平均数的1/3,人均占有土地、水资源少,是中国资源的一大劣势。

中国土地资源不但人均数量少,而且分布不平衡,这就更加剧了资源紧缺。

北方地多水少,而南方地少水多;东半部人口密集,经济较发达;西半部干旱且缺水。

而华北地区则处于人地和水土两种矛盾的叠加之中,这些问题是中国人口和资源矛盾的焦点问题。

(二)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土地质量退化严重在我国现有的农业用地中,其中相当一部分土地质量不高,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

而且土地浪费现象严重。

城市用地粗放,土地利用率较低。

城市中的闲置土地占5%,而其中有40%属于低效利用。

在开发建设中盲目的批地,造成了大量的土地闲置。

在农村的土地使用上存在诸多问题,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土地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土地的敏感性和易受破坏性。

土地的资源利用问题一直牵动着人们的心。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土地利用问题更是突出,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且与之相适应地发展社会经济,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中,不良的开发方式,如过度开垦,大规模砍伐林木,过度放牧等对土地的破坏十分明显。

这会导致土地的质量下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灾害。

这些问题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在西部地区更加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首先要从防止过度开发入手,要加强土地的保护,避免不可逆转的资源破坏。

这需要采取更为科学、更为严格的规划和管理方式,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避免土地浪费,保护原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

其次,要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科学指导,实行农业生产标准化管理,促进农耕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要从农业灌溉、种植方法、肥料使用、农药使用等方面加强管理,使之达到节约用地、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通过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林地植被、农牧业生态建设等途径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同时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还需要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的完善和科学,制定完善的用地、开发、建设的规划和管理制度,加大对开发企业和开发行为的监管。

政府和企业要在规划、设计、施工和经营等各个环节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同时,还需要加大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力度,包括防治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及其频率和损失,通过植树造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促进植被的恢复和土地的改良等,进而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而言之,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化利用是具有广泛意义的。

它不仅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社会、自然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等方面都有着关键的影响。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近年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

然而,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过度开发等原因,土地资源面临着日益紧张的局面。

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

土地资源规划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调查和评价,以确定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

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可以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用土地资源的情况发生。

此外,要加强土地使用权的管理,确保土地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防止违规占用和恶意破坏土地资源。

其次,要加强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

农村土地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土地面临着经济价值的下降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等问题。

因此,要加大对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推行耕地保护政策,加强土地整治和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村土地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另外,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也是关键。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土地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因此,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应注重综合规划和多元化利用。

一方面,要加强城市空间规划,合理安排城市建设用地和生态绿地的布局,避免城市过度扩张和土地资源的无序开发。

另一方面,要推进城市土地的多元化利用,鼓励开发创新型产业和生态型产业,提高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外,还要加强土地资源的生态恢复与保护。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要加强对退化土地的治理和修复,推行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土地的生态效益。

同时,要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的监测和评价体系,及时掌握土地资源的状况和变化,为科学决策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总之,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和生态保护,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人类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和支撑。

我国土地资源缩减状况和影响及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我国土地资源缩减状况和影响及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我国土地资源缩减状况和影响及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摘要:土地资源是指目前获可预见的将来能够产生价值的土地。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尖锐矛盾,主要表现在工业交通建设、城市发展、城乡居民建房都要占用大量土地。

而这些土地大多位于地形平坦、土质肥沃地区,是宝贵的宜农地,是粮食的主要产地。

这当然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紧张。

因此,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实在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土地资源缩减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一、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目前,我国大陆土地为948.68万平方公里,其中以利用的636.55万平方公里,占67.1%;未利用的312.13万平方公里,占32.9%。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下降从目前土地总的利用情况来看,用于农林牧草的土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耕地垦殖率少于世界平均数,更少于亚洲平均数;(2)土地利用结构有待调整存在农作物结构不合理、城市人均用地不平等等情况。

(3)土地利用不合理,土地质量退化、损毁严重如盲目毁林、毁草,陡坡开荒,使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耕地质量不断退化;人为的滥樵、滥垦、滥牧、破坏天然植被,造成土地风蚀沙化;毁林滥垦、过度采伐、重采轻造,导致领地面积减少、木材蓄积量降低等。

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告诉我们,近年来耕地大量减少,土地退化,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近年来一些地区对耕地投入减少,重用轻养,地力衰退。

由于超载放牧,滥砍森林,全国有四分之一的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和荒漠的面积不断扩大。

三废污染和农药污染面积有所增加。

而且,土地开发程度较高,但利用粗放。

我国农业土地利用指数、耕地复种指数、林地利用指数、牧草地利用指数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但各类用地的实际利用水平和产出率却不高。

在我国建设用地中,特别在近年来建立的各类开发区中,一些土地被闲置撂荒。

在农用地中,我国农产品畜产品单产也明显低于先进国家,这意味着我国土地利用潜力很大。

然而,在现行的土地制度特别是土地供应和利用制度下,土地成为高速工业化、快速城镇化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助推器,但同时也是促成经济粗放式外延型发展的重要体制基础。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摘要:建立一套比较成熟的评价方法,将一个概念转换成可操作的管理模式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

分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概念,从不同的数量尺、空间比例尺、空间维、不同国家发展程度、不同价值观等角度来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来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分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标准,从土地利用系统的角度构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评价方法,仍处于探索阶段。

关键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评价体系;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1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意义是不以破坏未来资源为代价进行发展,强调合理利用资源。

土地资源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是人类发展和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创造财富的基本源泉。

因此,可持续利用的土地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

近年来,由于人类的过分和不合理运用土地资源,带来了诸如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诸多全球性的土地资源问题,对环境的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引起了国际社会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高度重视。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战略一旦开始实施,那么就必须落实到区域内部进行操作,全球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一、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标准目前,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解,不同学科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标准是指,在综合考虑环境资产和土地资源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土地的承载能力和生产力。

一方面从整合科学、土地的合理保护和土地的开发利用,实现土地合理利用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进行协调发展,不断满足当代人和可预见未来人类发展的生存需求,建立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摘要:土地资源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所以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尤为重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发展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矛盾,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同时面临诸多新的挑战。

为合理利用我国丰富土地资源,解决资源管理问题,我们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和充分利用,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提高国家土地资源利用程度。

本文浅析了当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希望有利于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土地资源;利用保护;问题措施1.前言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为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因此,我们要加强保护,以便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从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但在实践中,人们对土地资源使用太多,经济虽然增长了,但人类与土地及环境之间的关系逐渐紧张起来。

土地资源是稀缺的、珍贵的,因此若想确保长时间的经济发展土地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必须得到足够的保护,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存在的问题2.1资源利用不合理我国已经迈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市场经济趋于成熟。

但是在这发展过程中,我国对于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并没有进行细致科学的规划,没有重点完善土地资源管理相关条例、政策,导致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缺少管理政策上的参考和相关法律保障。

正是因为如此,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土地资源管理完成度并不能和市场经济要求相匹配。

各级政府对土地资源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到位,缺少大局意识,没有对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长期以及短期规划,盲目开展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尤其是在偏远地区,仍存在土地监管不到位、土地浪费等问题。

再加上一些基础设施对土地需求日益增长,这使得土地的供应与使用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许多地方政府把土地当做收入的唯一途径,使得土地的利用率大幅度降低,从而导致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的浪费。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与与对策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与与对策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与与对策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引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土地资源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 是一定区域空间内的气候、地貌、岩石、水文、土壤和动植物等自然要素与人类过去和现在的劳动成果相结合的一个自然生态—经济综合体,具有自然、经济和社会属性。

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量低,人地矛盾突出。

另外,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了土地的退化、水土流失、土地的闭置等问题。

这不仅不利于土地功能的有效发挥,而且易破坏土地这个人类生存发展的支撑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1.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研究进展1992年联合国召开世界环发大会之后,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议题。

世界各国达成共识,分别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了相应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生态环境质量日趋恶化的今天, 资源的持续开发与利用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 其中尤其突出的是土地资源的持续开发与利用问题。

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是人口、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或手段),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过程。

人类利用土地来满足自身需要,一方面是指利用土地, 创造物质财富, 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另一方面是指改善生态环境, 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

故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包含了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四方面深刻内涵。

利用是最终目的, 开发是利用的基础, 整治是利用的措施,保护是利用的战略。

土地可持续利用思想是在1990年的首次国际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研讨会上得到正式确认的, 其后又分别在1991年的“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土地管理评价”和1993年的“21世纪可持续土地管理”两次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进行了讨论。

土地可持续利用指土地资源代际分配合理, 部门配置得当,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利用方式, 就是实现土地生产力的持续增长和稳定性, 保证土地资源潜力, 防止土地退化, 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即达到生态合理性、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可承受性。

中国如何解决农村土地问题

中国如何解决农村土地问题

中国如何解决农村土地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推进,农村土地问题已经成为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解决农村土地问题,不仅关系着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农民的生计问题,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解决农村土地问题,力图实现农村土地的精准整治、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一、建立健全农村土地制度农村土地制度是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基础。

中国政府通过立法、制度创新等方式,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首先,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权制度,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保障。

其次,加强土地管理和监管,打击土地违法行为,维护土地市场秩序。

此外,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鼓励农民将闲置土地流转给有意愿、有能力的农民或企业,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加强农村土地托管和规划管理为了解决农村土地闲置和规划混乱的问题,中国政府积极推行农村土地托管和规划管理。

在土地托管方面,政府鼓励农民将不需要自己耕种的土地托管给专业合作社或农业企业,有效利用农村土地资源。

在土地规划管理方面,政府加强对农村土地的规划和管理,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三、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集约利用农村土地流转和集约利用是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重要手段。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进农村土地的流转和集约利用。

首先,加大政府对土地流转的扶持力度,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支持政策。

其次,鼓励和引导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规模化经营和特色化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四、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是解决农村土地争议和维护农民权益的重要举措。

中国政府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确保土地权益能够得到法律保护。

同时,政府通过严格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程序,规范土地流转市场,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五、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土地问题与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发展密切相关。

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合理配置资源 节约集约用地 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合理配置资源 节约集约用地 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展 和 保 护 资源 的 关 系 , 探 索 一 条 建 设 占
地少 , 土 地 利 用 效 率 高 的土 地 利 用 新 路 子, 是 全面贯 彻落 实科学 发展观 , 确 保 经 济 社 会 全 面 协 调 持 续 发 展 的 关 键 所 在。 下 面 我 浅 谈一 下如 何 合 理 配 置 土 资 源, 提 高土地 节约 集约利 用水平 , 促 进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
游 移的亮线 , 停 止转动时亮线 则滞 留于弧顶 , 细 而明显 , 状 若
中午时猫 的眼睛。所见变彩拉长石标本顺长轴方 向看无变彩
效应, 转动后即出现变彩 , 以转动 9 0度时最强。即变彩效果最 佳, 出现环环相套 的虹状变彩 。 虹彩 由红 、 橙、 黄、 天蓝 、 靛蓝和
参 考文献:
产 生 最 大 经 济 效 益 的 高 回报 行 业 , 而 导 致社会基础产业 、 公 共 公 益 事 业 和 国 家
地 利 用 年 度 计 划具 有 指 令 性 作 用 , 一 经 批准下达 , 必 须严 格 执 行 , 不得突破 。 科
学 合 理 的 土地 供 应 计 划 , 可 以 控 制 供 地 总量 , 把握投放节奏 , 调节市场冷暖 , 平 稳土地市场 。
件下, 土 地 资源 的配 置 如 果 完 全 依 赖 市
策制定的 , 是 对 计 划 年 度 内建 设 用 地 供 应总 量 、 各 类建设用 地供应 量 、 结 构 布
局 和 供 应 政 策 导 向所 做 的具 体 安 排 。 土
场调节 , 往 往会 使 资 源 易 于 流 向那 些 能
使 土 地 利 用 结 构 不 合 理 , 土地 利 用 效 率 低 下 的 行 为 是 不 可 取 的 。所 以 , 在 安 排 各 业 各 类 用 地 时 ,要 从 以 下 几方 面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国际经验与中国的借鉴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国际经验与中国的借鉴
WU a C n—y h a
( oeeo ui s adA mn t tn Ze ag n e i Tcnl y H 0 1 2 , l1) Cl g f s es n d isa o ,hjn i rt 0 eho g, 锄g 13( 3 C】a l B n ir i i U v sy f o l D i l
维普资讯
土 地 资 源 的可 持 续 利 用
— —
国 际 经 验 与 中 国 的 借 鉴
吴灿燕
( 浙江工业大学 经 贸管理学 院, 浙江 杭州 302) 1 3 0
摘要: 当前世 界各 国都面临着土地资 源不 可持续利用的严峻 考验。从土地 污染 的角度 , 讨论 了土地资源 的可 持续 问题。工业 “ 三废” 的排 放 、 化进程和土地污染 防治法律 的滞后 是引起土地资 源不可 持续利用 的重要 原 因。为 了防治土 地污染 , 进土地 城市 促 资源 的可持续利用 , 多 国家都 已经建立 了相对完 善的保护体系 。着重介绍了美 国、 本 、 国等 发达 国家在 治理 和防治 土壤污染 许 日 德
Ke w r s ln eD c s ssan be u e s i c Wa  ̄ ain i tra i a e p r n e y o d :a d F s 1 e : u tia l s ; ol o n t ;ne n t n l x e i c Ⅱ o o e
1 前 言
Hale Waihona Puke adt go n el f h a
I ei l n c
ln 玎 ; D Lw r emo t mp r n s l h c a s dln e0 n I S S II O. r e t rv n i p l t n a d p o t u ti — a d 0 嘲 a sweet s o t t  ̄l i w ih c l e a d D 苣 u 瑚 I U II ̄ u h i a r OS l 1 B /I I od r op e e t ol ol i n rmoe s s n n s uo a a l 10o ln e 。 b e1 f a dI s哑姻 , n o n r se tbih dteb t rp oe t g s s m. d出i a e n rd c dma y8 i e l a r l r o 田 8 ma y c u t e s l e h e t rtci t An i a s e n ye 8p p rit u e o n 0l o r mlaJ l f a t l. o

论述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

论述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

论述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引言土地是国家的根本资源,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土地基本国策被视为推动国家现代化的关键战略之一。

本文将对我国土地基本国策进行论述,包括基本国策的内涵、目标和实施情况,以及对我国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等方面的影响。

基本国策的内涵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严守土地红线:国家将划定土地红线,限制土地的占用和利用,以确保耕地、生态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的保护。

2.实行统一的土地管理制度:国家通过实施集体所有制和国有土地所有制相结合的土地管理制度,以保障土地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有效利用。

3.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国家将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重视农村土地的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推动农地制度改革:国家鼓励农民土地流转和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

5.坚持可持续发展:国家通过推动节约集约、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基本国策的目标我国土地基本国策的目标是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具体目标如下:1.保障粮食安全: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基本国策旨在保护农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土地作为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基础,土地基本国策旨在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3.保护生态环境:土地基本国策旨在保护生态系统,保持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促进农民增收:土地基本国策旨在推动土地流转和农地制度改革,提高农民土地的使用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5.维护社会稳定:土地基本国策旨在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减少土地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实施情况分析我国土地基本国策的实施情况如下:1.严守土地红线:国家对耕地、生态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划定了红线,并加强监测和保护,有效遏制了非法占地和乱占乱用土地行为。

2.统一土地管理制度:我国实行集体所有制和国有土地所有制相结合的土地管理制度,提高了土地资源的管理效率和土地使用的规范性。

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对策

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对策

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对策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亟需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对策。

一、土地资源概况土地资源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宝贵资源,具有极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我国土地面积广阔,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面临严峻挑战。

许多地区因为不合理的开发,导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严重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加强土地规划管理合理的土地规划是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避免盲目开发造成的破坏。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保护生态平衡,推动可持续发展。

三、提倡节约集约利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是当前的重要方向。

要鼓励土地资源的多功能利用,避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损害生态环境。

可以通过土地整治、产业结构调整等方式,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四、加强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环节。

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避免破坏生态平衡。

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等措施,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

五、保护农田资源农田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农田资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要加强耕地保护,禁止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确保农业发展的土地供给。

同时通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土壤保护等方式,提高农田的质量和产量。

六、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农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可以有效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要倡导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推广有机种植、生态养殖等方式,减少化肥农药对土地的污染。

同时,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七、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城乡统筹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也是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避免城市过度扩张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

试析土地资源保护与土地可持续利用

试析土地资源保护与土地可持续利用

172021年11月下 第22期 总第370期节能环保与生态建设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1.土地资源保护的概念1.1土地资源保护的理论依据无论国内还是国际,都有专业人士从不同角度提出过很多方面的土地资源保护理论,但其核心无非是在保护耕地的同时,科学配置土地资源,解决各项社会矛盾问题,大体上土地资源保护包含土地稀缺、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等理论,都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土地稀缺理论阐述了土地资源与社会问题的相互影响,人口与土地矛盾导致了社会问题激增,土地的稀缺既包含土地面积、供给量,也包含了人口需求,如果资源不存在稀缺,则本身就没有了保护意义。

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合理利用土地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因此应遵循人口的平衡,合理配置土地,站在宏观角度调控,让土地实现无退化开发,并制造出供给-利用-翻新-产出的良性循环,让土地边利用边提升质量。

1.2土地资源保护的内涵土地的资源保护意义重大,其内涵是由于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应随着社会的变革的同时,让土地的品质或面积始终如一,或是针对性进行各领域的保护手段,防止各行业无节制地盲目开发土地,从而影响国家的经济。

土地资源保护应从多方面入手,土地资源的保护应包括对土地的面积、质量、生态环境等的保护,因此土地资源应针对某一行业或某一用法,进行合理分配与利用,保护地力,维持土地的资源生产水平。

而同时也应保护土地的生态环境,维持土地环境的生态平衡,让土地一直保持在较为良好的状态,防止土地被污染,做好绿化,最大限度地避免土地因荒漠化与盐碱化,而导致的水土流失与退化等现象,将各项破坏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1]。

2.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概念2.1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依据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最先是在1960年左右由国际各界学者所提出,这项理论被提出后立刻得到了国际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采用,但也由于各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国情与制度,因此无法得到统一的理论体系,之后正式由联合国提出,并优化了其细节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评审标准。

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案例分析

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案例分析

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案例分析在中国,农村土地资源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探讨如何有效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案例介绍某村庄位于河南省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耕地资源和自然景观,但在过去的几年里,农田面积逐渐减少,部分农田被非法占用或过度开发,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

为了保护和利用好土地资源,当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二、制定政策为了遏制非法占用土地和过度开发的现象,当地政府明确了土地资源的所有权归属,规定了土地流转和利用的方式,禁止私自转让土地或乱建房屋。

同时,政府还出台了相应措施,对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进行取缔,并加大了对土地资源的监管力度。

三、推动土地流转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当地政府主动与农民进行沟通,推动土地流转。

政府组织开展土地整治和复垦工作,鼓励农民将散落的零星土地整合起来,形成规模经营。

同时,政府还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帮助农民选择合作社等集体经营形式,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四、发展农业产业为了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当地政府组织开展农业产业发展。

政府鼓励农民种植优质作物,推广科技种植技术,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

同时,政府还引导农民积极发展农村旅游业,利用当地自然景观资源,增加农民收入。

五、加强土地保护为了保护土地资源,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政府设立了专门机构对土地资源进行监测和评估,建立了农田利用档案,对违规占用土地进行调查和追究责任。

同时,政府还开展土地复绿和植树造林,提升农村生态环境。

六、增加农民收入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当地村庄逐渐形成了可持续的土地资源利用模式。

农民的收入逐渐增加,村庄的经济发展得到了提升。

政府还通过扶贫政策和就业培训,帮助农民提高技能和增加收入来源,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七、促进生态文明随着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的深入开展,当地村庄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方案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方案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方案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基础资源,其合理利用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经济发展,而且关系到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命质量。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土地资源的利用不仅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可持续利用的需求。

在这个背景下,研究土地资源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其利用状况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资源匮乏目前,中国的土地资源总面积约为9600万平方千米,人均耕地占有面积不到0.09公顷,是全球最少的之一。

同时由于森林、草地、荒漠等非耕地正逐渐减少,这使得我国的土地资源愈发紧张。

2、土地资源利用质量下降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农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这导致我国农地占有量急剧减少,并且由于内部土地利用结构和模式存在不合理,导致土地资源的利用质量不断下降。

同时,农业基本设施建设和土地治理承担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加速了土地的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

3、土地资源交易混乱在过去的数十年间,随着土地集约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农村土地的交易制度和规范逐渐完善。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非法交易机构和地方腐败现象越来越严峻,土地资源的交易变得不透明,存在大量的黑市交易和低价抛售现象。

二、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方案面对上述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如何保护和有效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实现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可持续发展方案:1、加强国土规划和土地保护建立完善的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合理的区划和土地利用计划,合理划分耕地、林地、草地等用地分布,并加强对国土开发利用的管理和监管,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促进城市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借助城市化发展的机遇,加强城市和乡村经济的互动,在保留传统文化、生产方式和建筑风格等的前提下,促进乡村经济的创新与发展,使农村重新成为人们追求更高品质生活和多元文化的地方。

土地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土地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土地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首先,土地资源是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业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恰当地利用土地资源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推动农业的发展。

此外,工业和城市建设也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

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可以促进工业的发展,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推动城市化进程,满足人们对工业品和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

其次,土地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密不可分。

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可以减少城市扩张对农田的侵蚀,降低建设用地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越来越重视土地资源的环境效益。

科学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可以减少土地污染、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退化,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土地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土地是国家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通过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推动经济快速增长。

同时,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可以延长经济发展的寿命,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

科学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可以保障经济的长期发展。

最后,土地资源利用与社会稳定密不可分。

土地资源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满足人民对住房、就业和基础设施的需求,保障社会负担的公平分担,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

同时,科学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可以减少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避免土地资源利用产生的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保障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综上所述,土地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

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论述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

论述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

论述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

摘要:1.我国土地基本国策的背景和意义2.我国土地基本国策的主要内容3.我国土地基本国策的实施效果和挑战4.我国土地基本国策的未来发展方向正文:一、我国土地基本国策的背景和意义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的国家来说,土地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制定了一系列土地基本国策,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二、我国土地基本国策的主要内容1.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强调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要求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要树立节约用地的观念,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保护耕地:保护耕地是我国土地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通过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的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3.节约用地:我国土地基本国策提倡节约用地,通过土地集约利用政策,限制土地浪费,提高土地利用率。

4.稳定土地利用制度:我国土地基本国策要求稳定土地利用制度,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5.强化土地管理和保障土地重大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强调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三、我国土地基本国策的实施效果和挑战在实施土地基本国策的过程中,我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土地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土地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粮食安全得到了保障。

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土地资源开发过度、土地污染等问题。

四、我国土地基本国策的未来发展方向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我国土地基本国策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

一方面,要继续坚持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等基本原则;另一方面,要创新土地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总之,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在保障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村土地利用优化与可持续发展

农村土地利用优化与可持续发展

农村土地利用优化与可持续发展农村土地利用优化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面临着土地资源稀缺、耕地质量下降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挑战。

因此,如何在确保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农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来看,优化乡村土地利用结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要合理布局农业、林业、牧业和农村建设用地,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与闲置。

重点应转向高效、集约的土地使用模式,以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

同时,按照区域特色与资源禀赋进行分类管理,例如,在气候条件适合的地区发展高产作物,而在生态敏感区域则应优先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这种因地制宜的原则不仅有助于提升土地的经济效益,也能够确保生态安全。

推动多功能土地利用也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许多地区,土地不仅仅是用于单一农业生产,同时还可以兼顾生态保护与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

这种多元化的土地利用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土地的整体价值。

例如,在农田边缘种植林木,不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同时为周边提供生态服务;此外,设置生态旅游景点可以吸引游客,为农村带来可观的收入,形成良性循环。

技术创新在土地优化与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进步,精细农业、智慧农业等新型农业生产方式逐渐于农村推广。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农民可以更精准地管理土壤、灌溉和施肥,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通过遥感技术监测土壤质量,并结合数据分析,对不同区域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理,不仅可以节省资源,还能提升作物产量。

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对于优化土地利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许多地方,土地依然是小农户分散经营的局面,这样不仅增加了土地碎片化问题,也造成了资源配置的低效。

通过组建合作社或农业企业,多个农户可以联合起来,将分散的小规模土地整合,提高规模经营的效率,实现土地产出最大化。

在这个过程中,可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民的权益,提高他们参与合作社或企业的积极性。

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

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

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就不可能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于人口众多,耕地相对短缺,又处在高速工业化的我国来说,问题就更加突出。

土地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人地矛盾突出。

中国土地辽阔,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与加拿大。

实际耕地面积约20亿亩,位居世界第三位;有林地面积19亿亩,居世界第六位;草地面积约60亿亩,居世界第二位。

与土地利用紧密相关的河川径流量2.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

我国用于农业生产的基础资源——土地与水的总量均位于世界前列。

但是,中国人口众多,按人口平均,中国又是一个资源小国。

中国人均占有耕地1.65亩,仅为世界平均数的1/3;人均草地5亩,为世界平均数的1/2;人均有林地1.5亩,仅为世界平均数的1/6;人均水资源2300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数的1/4。

人均占有土地、水资源少,是中国资源的一大劣势。

中国水土资源分布不平衡,组合错位,加剧了资源的紧缺性。

北方地多水少,南方地少水多;东半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主要表现为人地矛盾;西半部干旱缺水,水土矛盾尖锐;华北地区处于人地与水土两对矛盾的叠加之处,成为中国人口与资源矛盾的焦点。

可以预计,到下世纪中叶,中国人口将达到15—16亿,人均占有实际耕地面积将下降到1.1—1.2亩,占有淡水资源也将下降到1800立方米,水土资源供求将处于危急状态。

如何保证庞大的人口群和高速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水资源的需求,保证土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难题,也是个严重的挑战。

协调土地、粮食、人口的关系,依靠本国的土地资源养活16亿人口。

世界观察所的莱斯特·布朗根据日本、韩国、XX发展过程中,农用地被工业大量占用(日本人均耕地仅O.56亩、韩国O.7亩、XXO.65亩),而导致农业萎缩,粮食依靠大量进口来满足社会的需要(1994年日本进口占72%,韩国占66%、XX占76%),由此推理,到2030年中国人口达到16.3亿,需进口粮食3.84亿吨,因此提出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而且被一些人利用而提出所谓“中国威胁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摘要]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创造其他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泉。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兴起,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核心内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现今社会研究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我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土地资源是承载人类社会几乎所有活动的场所。

其持续利用是实现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因此,协调好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环境改善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土地可持续利用”应该涵盖下述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1)从生态学意义上来说,是保持特定地区的所有土地均处于可用状态,并长期保持其生产力和生态稳定性。

(2)从社会一经济学意义上来说,是保持特定地块特定用途,如食物安全和收入学不页士学位论文土地习,持续利用战略币开究来源。

农民可能从他们自己的观点出发,并由他们自己的理解和定义,他们的观点和行动在确定现有土地利用方式是否具有持续性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

(3)从时间上看,土地可持续利用不仅着眼于眼前,更着眼于永久的未来;从空间上看,不是着眼于一部分人,而是着眼于全体人类。

(4)从系统论看,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下进行的,这就意味着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要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

(5)从与传统土地利用方式的比较看,土地可持续利用更加强调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土地利用的协调性和土地利用的公平性。

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约因素如下:1.土地资源总量大,人均土地特别是耕地数量少,且耕地质量差。

如果单从数量上来考虑,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为土地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占世界第二位,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

但是从人均占有量则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见表1)。

表1 中国土地资源与世界一些国家的比较单位:公顷/人类型世界中国俄罗斯美国印度加拿大法国人均土地总面积2.20 0.740 11.400 3.350 0.31 30.54 0.937 人均耕地面积0.247 0.076 0.898 0.686 0.174 1.507 0.330 人均森林面积0.583 0.106 5.154 0.776 0.067 8.100 0.256 人均草原面积0.575 0.319 0.586 0.874 0.012 0.924 0.184 人口密度442 1321 88 294 3177 32 1060 我国国土资源分布不均衡,西部地区气候干旱,地广人稀,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28.4%,而土地面积占全国土总面积的56.5%。

西部地区耕地占全国耕地的28.4%,林地占全国林地的38.3%,牧草地占全国牧草地的72%。

就人均占有量的而言,西部地区人均土地为28.8亩,人均耕地、林地、牧草地分别是2.0亩、4.7、10.3、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1.7倍和1.3倍。

虽然西部地区土地总量很大,人均占有量也较高,但其耕地质量却不高。

在西部,优质高产旱涝保收农田约有1.8亩,只占耕地总面积得32%,低于全国40%的平均水平。

而大于25度的坡耕地共计681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2%,大大高于全国4%的平均水平。

在2000年我国耕地普查中,耕地面积12823.31 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101 公顷,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

而更为严重的是,人口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耕地则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在减少。

由于土地资源短缺,受人口与生产发展的压力,土地处于严重超负荷利用状态。

2.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质量退化严重土地质量退化就是指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而导致土地下降的过程。

通常表现为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

数量减少表现为整个土体毁坏或表土丧失,质量降低表现为土壤在物理、化学与生物等方面质量下降。

我国土地质量退化现状根据其类型分别表现如下:(1)土壤侵蚀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为13.4 %,植被覆盖率低和植被的不断破坏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土壤侵蚀。

建国以来平均每年增加水土流失面积500 万—600 万亩,至今总面积已达179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

水土流失使耕层变薄,土体受破坏同时土壤养分流失。

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超过50 亿吨,约占世界总流失量的1/5,相当于全国耕地削去10mm 厚的肥沃的表土层,损失的氮、磷、钾养分相当于4000 多万吨化肥的养分含量。

从地区分布看,长江流域流失面积已占流域总面积的40%,黄河流域流失面积已占流域总面积的67%,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北方的风力、冻融侵蚀地造成了大面积农业土地承载力减弱或土地荒废,如内蒙古全区风力、冻融侵蚀面积占到全区总面积的85%。

(2)土地荒漠化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超过262.2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其中沙化土地面积为168.9 万平方公里。

荒漠化及其引发的土地沙化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

建国以来,全国共有1000 万公顷的耕地不同程度地沙化。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 亿元。

(3)土地盐渍化我国盐碱荒地约为2000 万公顷,盐碱耕地677 万公顷,主要分布在黄淮河平原,黄土高原和沿海地带。

盐渍化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微生物活动能力差,土壤板结,成为我国主要中低产田类型之一。

(4)环境恶化,土壤污染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扩大,工业的发展和乡镇企业的兴起,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到土壤中,造成土地污染。

据统计,我国耕地受城市工业三废污染的面积达6000 万亩,受乡镇企业污染的面积达2700 多万亩。

另外,遭受农药,化肥等不合理使用造成的污染已达2 万亩。

(5)土壤性质恶化50 年代南方稻作区水稻土潜育化面积约5000 万亩,到80 年代初曾达7000万亩。

湖南省洞庭湖周围,次生潜育化面积占稻田面积约20%,江西次生潜育化面积则占全省稻田面积的20%,约有600 万亩,次生潜育化是南方稻田生产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0 年,对23 个省(区市)的不完全统计,共发生农业环境污染事故891 起,污染农田4 万公顷,造成农畜产品损失2489 万公斤,直接经济损失达2.2 亿元。

中国缺钾耕地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56%。

约50%以上的耕地微量元素缺乏,70~80%的耕地养分不足,20~30%耕地氮养分过量。

由于有机肥投入不足,化肥使用不平衡,造成耕地土壤退化,耕层变浅,耕性变差,保水肥能力下降。

3.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在现有农业用地中,有相当一部分土地的质量不高,投入少,重用轻养,生产力水平较低。

主要表现在:(1)中低产田面积较大,约占耕地总面积的71.3%;中国林地资源中,有林地面积只占农业用地总面积的45.7%,在有林地中,过熟林比例较大,林木枯竭率较高(1%左右),造成林木资源的严重浪费;草地利用面积占可利用面积的57.8%,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约0.5 倍,而生产能力却远比世界平均水平低,每公顷可利用草地平均生产畜产品还不及美国同等草地的1/27。

(2)土地浪费严重。

一是城市用地粗放,土地利用率低。

1986-1996 年全国城市非农业人口增加59.7%,但城市用地却增长了106.8%,城镇用地人均已达133平方米。

城市闲置土地占5%,其中还有40%属于低效利用;二是开发建设中盲目批地,造成土地大量闲置。

到1997 年底,全国征而未用的土地就有174 万亩。

1991-1996 年全国设立各类开发区达4210 个,开发区闲置土地就达61 万亩;三是农村土地使用存在许多问题。

全国农村人均用地已达182 平方米,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150 平方米的标准。

4.土地开垦过度、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中国的后备耕地不足0.7 亿公顷。

这些资源有50%以上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和云南三个边缘省、区。

这些地区人口相对稀少,部分地区干旱少雨,给土地的开发利用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后备资源中山地多、平地少,质量好的少、中等和次等地多,大多数后备土地只能开垦作为林果、林木或经济作物用地,且开垦难度较大,所需投入也较大,同时,开垦不当还易导致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

5.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合理。

近年来一些地区盲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不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不适宜水果种植的区域的大量发展果园,导致许多优质耕地被挤占。

此外,西部的建设用地尤其是交通和城镇用地数量偏少,比例偏低。

目前西部地区交通用地只占本地区总面积的0.25%,远远低于东部地区1.39%:城市数量只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8.7%,城市建成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1)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环境资源的需求将是持久的,新世纪中国能否获得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实现人口控制是一个关键的因素;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可以说是我国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最基本的措施,因此“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不能有任何松懈。

同时要大力发展教育,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以增强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能力。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确保粮食安全将是解决世纪中国人口吃饭问题的关键。

(2)科学规划与开发土地,保护耕地,深化土地退化与恢复机理的研究。

区域土地规划工作已在不同的区域层次上展开,同一层次上的区域单元要做大量的同类工作。

例如,我国在新修订的“十一五”规划中就对长三角和京津冀进行统一的区域规划。

即使同一个区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也要重新修订或设计同类规划。

要提高土地规划的质量和效率就要对规划程序和方法进行总结,提炼出有代表性的模式,以减少规划工作中的重复劳动,并增强规划的标准化。

土地退化是进行土地持续开发的起因,恢复则是进行土地持续开发的前提。

土地的退化和恢复是两个长期的过程,其机理更是需要长期的研究和探索。

这项研究不仅对生态环境有着重大意义,而且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今后必须加大投入,继续深化土地退化与恢复机理的研究。

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耕地的需求量会日益增多,解决耕地资源稀缺问题的出路在于一方面“开源”即加大对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和复垦;另一方面“节流”即节约和合理利用及保护耕地,提高土壤质量,提高耕地的产出水平。

由于我国对于农业适宜和中度适宜的土地几乎都已被开垦用于种植业,其余土地的生态条件较差,因此应当弱化后备资源开发,重视对已利用地的挖潜整理。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实现质和量的统一。

切实保护耕地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增强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律效力,制定耕地保护的专项规划,严格执行用途管制;加强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设,明晰耕地产权,建立长期稳定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土地价格、税收等经济杠杆的作用,调整土地利用行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强对地方土地管理部门的监管,防止因利益驱动而多占、乱占耕地;建立全国耕地变化的动态监测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