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的西方文学观及其创作意义
平凹如山——浅析贾平凹及其作品研究价值
《 卧虎》 《 、 丑石》 , 等 却常常是 点石成金、 高屋建瓴 , 表现出超迈高蹈的时代和文学的新见解 , 是漫步式 的散文体美学著作 , 包括书画美学 、 小说美学 、 语言 美学、 社会美学等等 , 散见于他 的多种文体 中的美 学观点和理论价值 , 远远高于同时代许多摆年代初 , 他以一
篇风格独异的短篇小说《 满月J ) 17 年首届全 L获 98 国短篇小说奖 , 以一本 空灵隽永 的小说集《 又 山地 笔记》 上 中 国文 坛 。 以后 , 始 终 挺立 于流 派 林 走 就 立、 新潮汹涌、 际传递的中国文学潮头 , 代 屡屡充当
着弄潮者的角色 , 狂风吹不倒 , 漩流湮不灭。纯净 空灵、 清新、 优美而迥异于一个 应该否定的时代 的 文风, 为他赢得了一代 又一代数量 巨大的读者 ; 图
有优美空灵 的代表作 《 月迹》 也有捕捉 时风流变 , , 浑朴真悖的《 商州 三录》 他 的诗歌公 开印行 的只 ;
有薄薄的几十首诗 , 但其诗格神韵却足以表现出他 根植于民族 民间诗歌传统 的不凡 追求 ; 文论方 在 面, 他没有高头讲章式 的专 门著作 , 但其关于 自己
平凹如山
7 9
当代许多职业画家 。与此 同时贾 平 凹还是兴趣十 分广泛的文物古董收藏家 , 的收藏无 论古今 , 他 纯
从兴趣 出发 , 以宗 教 、 祀 、 石雕 刻 、 尤 祭 木 汉唐 瓦罐 、
思维 那 块云 彩 。 中 国人 不 能 写 西 方小 说 。 为 此他 ”
付出了全部 的心血 和劳动 , 终于在《 并 怀念狼》 和 《 秦腔》 中以充盈 的 中国作风 民族气 魄, 得到 了越 来越多的研究者和读者的肯定。雷达先生说 : 早从
论贾平凹的主要文学成就
“以中国传统的美的方法,真实地表现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情绪”,并且将此主张、追求贯穿于自己创作实践的全部过程,并终于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家和读者的承认。
在其作品中,呈现出一个不断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贾平凹,同时是一个祖国和人民的儿子的贾平凹,生活和时代之子的贾平凹,他用自己如椽的笔为生活的时代命名。
a、用如椽的笔为人民讴歌为所生活的时代命名作家们用自己语言的泥土为人、为人生、为他的时代雕塑,他们却也不经意间将自己的形象烙印在自己的制作中,越是成熟的作家、伟大的作家,他个人的形象越突出、越完整。
通观贾平凹的全部创作,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不断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贾平凹,同时也看到了一个祖国和人民的儿子的贾平凹,生活和时代之子的贾平凹。
越到后来,他越享受到热爱祖国历史文化和人民生活现实的痛苦和欢愉,他用自己如椽的笔在为自己所生活的时代命名。
在中国当代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作家中,贾平凹几乎是唯一旗帜鲜明地宣布要“以中国传统的美的方法,真实地表现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情绪”的作家,并且将此主张、追求贯穿于自己创作实践的全过程,使自己的作品以浓烈的“东方的味”“民族的味”融入现代世界文学的潮流……他是以自己为传统文化所陶冶了灵与肉的精神和创作,与当代世界做着深层的对话。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保守的,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他又是先进的,因为他总是敏锐地感应着文化和人类情绪的新脉搏,提出生活的新课题……凡是伟大的作家,都有他自己对自己民族生活和艺术的独特理解,都有自己切入世界文化潮流的独特角度,都有自己在自己民族文化史上的独特地位。
贾平凹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找到了自己在民族文化史上的独特位置?是否已经在当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对话和冲撞中树立起自己独立的艺术山岳?这些都可以讨论,但是很显然,他是少有的自觉追求这个目标的作家,并朝此迫近。
但是,新世纪以来贾平凹小说创作的最新发展,中国国内乃至华语文学界对贾平凹及其创作的高度评价,却让笔者获得了如此评价的自信。
归去来兮——对贾平凹九十年代长篇小说中神秘文化的思考
作者主体精神 的迷 茫,使得这种 目的最终无法实现。
关键 词 : 贾平 凹 神 秘 文 化 民 间 回 归
贾平 凹进 入 九 十 年代 后 的 小说 创作 随 着 其 自身 主 体精 神
价 值 形态 的变化 和 才 子型 文 人 自我 调 整 的逐 步 完成 ,在 审美 意 识和 叙 述 视角 方 面 都有 了很 大变 化 。 从对 社 会政 治 、 历史 文 化层 面 的 关注 转 入 对生 命 本体 层 面 的思 考 与 探求 ,以 一种 更 为独 立 的 话语 姿态 和 视 野重 新 面对 遗 声 犹存 的西 京和 古 朴
之 际 ,稷 甲岭 崖崩 ,村 子 空 出现椭 圆形 飞 行物 ,双鱼 家 的 学 规 则都 被 推翻 ,而 借鉴 的西 方文 学 中 的各 种 主义 又在 移 植 卜 母 猪受惊 流产 ,镇 上所有 人家 的 门环 齐响 ,则是 天人 感应 ,人
下水士 不服 枯萎之 后 ,文人们 忽然 意识 到精神 价值 无所依 托的
的 娘过 夫 妻 生活 , 而娘 又 似浑 然 不 知 (《 妇 》) 寡 :吝啬 的 挖
参 人悬 照 贼 镜 ,却 被其 妻 从 镜 中看 到 他横 死 的结 局 (《 参 挖
浑厚 的商 洛 大地 。文 笔 虽 古朴 如 初 ,但 故 事 的荒 诞 、奇 崛 、
神秘 ,主题 的迷 离 、朦 胧 ,情 节 的 意象 化 ,使 得 人 们对 贾 平 人 》) ;猎手 与狼 搏 斗到 头来 却 发现 与人 厮打 (《 手 》) 猎 ;木
而 鬼 道 愈炽 ;会 小 乘 佛 教亦 入 中土 ,渐 见 流转 。凡 此 , 皆张 都 》 中 ,西 京 城里 的 人们 看 见 天上 同时 出现 四个太 阳;杨 玉
贾平凹小说的混沌美学特征
| 文化艺术贾平凹小说的混沌美学特征□崔月望/文贾平凹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文学作品在思想和艺术创作上极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在我国文坛上具有广泛的影响。
贾平凹认为现代文学作品应当具备现代意识,即人类认识,求变和创新是现代文学的灵魂。
“混沌说”正是贾平凹在传统哲学和自身时代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和求变而提出的一种理念,该理念强调在现代文学创作中,文字越是平白如话,反而越可以表现混沌的意象。
本文主要研究贾平凹小说的混沌美学特征。
1 混沌说的相关概念贾平凹曾多次讲到《山海经》中关于混沌的故事——“混沌是没鼻没眼的,有人要为混沌凿七窍……混沌却死了。
”贾平凹认为,混沌可以说是回到人的本性的“本性”一物,而这样的“混沌”就是“一”,即事物没有所谓好坏之分,二者密不可分,不可分割剥离,同时其中也涉及到人的生死灾变,属于人类的宿命;面对它,既不必悲哀也无须欢喜,坦然面对,淡然接受即可。
从世界观层面看,混沌属于中国古人文化思维的根本特征,贾平凹用“混沌”二字去观察和理解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以及中国古人的品质,能够很容易地找到要害和特征。
“混沌”的思维方式具体表现为“重整体、重混沌、重象形、重关系、重道德以及重秩序”。
这六要素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看懂中国的社会,弄明白社会上发生的很多事情。
贾平凹认为自己身处于大水走泥的时代,社会正在迅速地变革,人群不停分化,旧有的秩序和规矩崩塌解体,社会上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新秩序和新规矩,人们的思想观念变得多元,价值观变得多元。
对于创作者而言,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和社会当中,其意识本身是感性和混沌的,应当去领悟时代、生活、文化和人性,而不是硬要将这些弄得清清如水。
将“混沌”的状态形象地描绘出来,就是创作者要完成的文学任务[1]。
“混沌说”是贾平凹通过结合传统哲学和自身时代体验而提出的一种思想观念。
他生活在现代,且非常向往最初生命的生存状态,也就是那种浑然天成的浑朴之美。
在现代生活环境中,贾平凹一直寻求各种方法来构想这种状态,并将自身哲学上的世界观升华成独有的文化观,摒弃人为的技巧,通过自然娴熟的手法,描述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基于整理层面对写作进行充分把握,从而呈现出一种混沌、自然且空灵的效果。
稗官职志_观风俗知得失——论贾平凹《河山传》的艺术新变
南方文坛2024.1 Southern Cultural Forum当贾平凹的长篇新作《河山传》(《收获》2023年第5期)甫一发表,人们便惊讶地发现:它既不同于早期商州系列中浓墨重彩的现实主义描写,也有别于《秦腔》《古炉》中以细节推动事件发展的大写意手法。
世情小说?市井小说?抑或是谴责小说?笔记小说?都有点像,但又不完全是。
它就是个传奇集成、传奇大观,一个大传奇中套着无数的小传奇,林林总总,琳琅满目,蔚为壮观。
一个大传奇是:一个农村小伙洗河在秦岭别墅里做保安,日久生情,与同在别墅的漂亮保姆结婚生女;后来,老板去世,从海外留学归来的儿子继承了家业,并娶了他们的女儿,于是,保安和保姆做了岳父岳母,成了别墅名正言顺的主人。
嵌套于其中的小传奇则是数不胜数:原政协主席范重九将五十万元美金藏在浴盆下的塑料袋中,被水管工祈志宝发现,每以此敲诈,洗河以“抓嫖”手段将其制服;本拟给规划局长家送礼三十万元,但楼层搞错,误送到了教育局长家中,然而歪打正着,后来文丑良因此而从农村小学调动到省城;崖底村成西娃在给人家修理门窗时,见到一张大红的邮票,以为是《全国山河一片红》,顺手拿了,感觉能卖个上百万元,不过,市场上一打听才值一元;全省煤炭订货会,妓女云集西安,老板罗山花了三十万元,嫖了个北京来的女歌星;市委秘书长不惜重金,用一千四百万的名画行贿北京高官,自作聪明将简历放在画中,“怕首长事多,把我忘了”,不久“大老虎”被抓,他也被逮了进去;为了贷款,银行路行长被请到了别墅,罗山陪着打麻将,钱是输了,但贷款的事也说得差不多了;公安局长顺本才被抓,银行卡里有罗山转账三十万元的记录,如何自圆其说?苦思冥想后心生一计,局长家酒多,这三十万元是买了他家的茅台酒……这样有趣的故事在《河山传》中比比皆是。
可能是为了整体结构的考量,也有可能是为了节省篇幅,贾平凹在小说中还直接引用作品人物文丑良《关于新一代农民工的现状思考》一文,一口气介绍了十位农民工的生活事迹。
贾平凹20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创作的文化意蕴
贾平凹20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创作的文化意蕴贾平凹20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创作的文化意蕴无论是从创作数量还是作品影响上来讲,贾平凹都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
作为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知识分子,他的文学创作充分体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和冲突。
一方面,他小说的文化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从老庄、苏轼到鲁迅、沈从文等古今思想家、文学家身上,汲取着文化思想和文学艺术的养料;另一方面,他又深受西方现代文化的洗礼,从现代作家如马尔克斯、川端康成等身上汲取着思想与艺术的营养。
20世纪90年代后,面对社会“文化失范”的局面,贾平凹的文学创作着眼于当下人生存状态的展示和精神家园的重建,思考着具有民族意义的文化建构命题,寻求民族灵魂救赎的途径。
从1993年创作出颇具影响的《废都》开始,贾平凹先后出版了《白夜》(1995)、《土门》(1996)、《高老庄》(1998)等一系列长篇小说。
四部小说中,《废都》和《白夜》属于都市叙事,《土门》和《高老庄》则是乡村叙事。
如果说作为都市叙事的《废都》、《白夜》重在言说民族文化心理(民族灵魂)迷失的焦虑与困惑,并试图予以拯救,那么《土门》、《高老庄》则是重在思考和寻求精神家园的重新建构。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开始转型,城市化进程加快,知识分子也面临着急剧转型。
但随着文化理想的破灭和社会经济的升温,知识分子当中普遍充满着彷徨感、虚无感的情绪,不知该往何处去。
这时,他们就特别容易陷入一种迷茫、徘徊的情境。
《废都》以西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为原型,以“著名作家”庄之蝶的命运为主线,写出了他在早已成为历史陈迹的“废都”中,由一位“文化精英”堕落成一个“文化闲人”的生活历程。
当昔日的社会理想与文化雄心不复存在时,他便陷入难以自拔的沉沦和委靡。
他企望在“性”中追求美,但这除了给他带来短暂的精神慰藉和肉体快乐外,根本无法使他获得精神的复苏,等待他的只能是灵魂的迷失。
《商洛学院学报》2010年总目次
远 (4 7)
陕 西 动 漫文 化产 业 发展 刍 论 … … 陈 刚 , 莉嫒 , 荣 春 (8 邵 郭 7)
亨德尔音乐特 点成 因刍议 …… …… ……………… 王 当前山水画创作问题略论 …… …… ……………… 葛
我 国 环 保 非政 府 组 织 的发 展 趋 势
— —
娟 (4 8) 颖 (7 8) 琪 (0 9)
第2 卷 第 6 4 期
21 年 1 0 0 2月
商洛学 院学报 Junl f h n u nvri ora o S a ̄ oU i s y et
Vo .4 . 12 No6
De . 0l e2 0
《 商洛学 院学报》O O年总 目次 21
第 1期
龙文化的历史职能、 精神底蕴和重要使命 …… …… 庞 进 () 3 MA L B在种群动力学模型 中的仿真研究 TA
方 英文 氍 后花 园》 解读 … … … … … … … … 刘
略论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的基本素质 …… 赵 怀忠 ( 封三)
贾平 凹的西方文学观及其创作意义 ……………… 席忍学 (0 2)
贾平 凹作 品 中 的女 性 自我 意 识 … … … … … … … … 张 晓 倩 (5 2)
—
论 王小波 小说的“ 性叙 事 在主体建构 中的意义
… … … … … … … … … … … … … … … … … … …
以商洛学院为例 …… ……………… …… 郭妮妮 (7 6)
锋 (1 7)
…
张 川 平 (2 4)
大 学 生 抱 负 水 平与 英 语 学 习成 就 的 相 关性 … … … 刘
贾平凹精神 家因的追寻 ……… …………… 黄秀生 Q ) 3
贾平凹带灯读后感
贾平凹带灯读后感贾平凹带灯读后感(一)《带灯》出来,评者如潮,争论也如潮。
我把作品找来看,形成了一些看法。
奇怪的是,我已不像往常抓紧写文章,加入到评论者的行列中去,以至拖到现在。
这是不是一种迟暮之态。
不过,静下来想想,《带灯》还是很值得一谈的。
我想谈的主要是《带灯》的思想价值、审美价值、创新点、不足,以及由它所引起的关于当今文学深化的问题。
《带灯》仍然是直面当今农村现实,探索中国乡土灵魂及其痛苦蜕变的作品。
贾平凹的一系列乡土作品;;《高老庄》《怀念狼》《秦腔》《高兴》《古炉》,直到《带灯》,包容了处于现代转型背景下中国乡村政治经济文化冲突的方方面面,它有一股百科全书式的博物馆气息。
就其关注中国乡土日常生活的深度而言,我个人认为,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人。
它深入到了农民心灵的深处,其信息量之丰富,人性之诡异莫测,映现的基层社会政治生活之盘根错节,以及家庭伦理和乡土伦理之变迁百态,均堪称丰博。
严格地说,从《秦腔》开始,贾平凹自觉地放弃了宏大叙事的架构,潜心于“细节化”展示历史生活的方式,他的视角总是喜欢从一粒沙、一滴水、一个针孔眼儿来看这个大千世界;总是从民间最底层的芥豆之微写起,从最细微、最容易被遗忘的角落发现对我们时代来说非常重要的信息。
这近似于蝴蝶效应。
他在陕南的某条山谷中的小镇上扇动翅膀,辐射波却涟漪般推向四面八方。
这是贾平凹的特点。
《带灯》同样没有离开这个特点。
在贾平凹笔下,一个小小樱镇,却有那么多的趣事,“镇政府如赶一辆马拉车,已破旧,车箱却大,什么都往里装,摇摇晃晃,却到底还是在走”。
樱镇的风俗画徐徐展开,实在好玩,但也并非负曝闲谈,自有内涵,转化得自然。
樱镇人生虱子,由虱子的黑与白又引出了皮虱子的降临。
带灯这时走来,她想改造乡人生虱子的陋习,没有成功。
樱镇历来废干部,乡干部多遭遇不测,但那是干部们自己屁股下有屎,人要有本事还得把人活成人物,如本地人元天亮就当上了省政府副秘书长,成了传奇。
异曲同工之效——贾平凹与福克纳小说神秘主义叙事创作比较
92异曲同工之效——贾平凹与福克纳小说神秘主义叙事创作比较权枫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摘要:本文从表现方式和运用标的两方面探讨美国作家福克纳和中国作家贾平凹作品中神秘主义叙事的特色,从中可看出在神秘主义叙事方面中西两位作家借其所表现出的共性与差异。
关键词:神秘主义;福克纳;贾平凹;表现方式;运用标的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气候、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往往使人措手不及,深受其害而难以应对。
这种人为之外的变数增加了内心的不确定感和疑虑。
战争冲突,文化价值观念的对峙所带来的动荡,人们对外在世界和人类自身的存在就产生了种种困惑。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神秘主义叙事为许多现代作家所用。
从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县”到马尔克斯的“马孔多”再到莫言的“高密东北乡”、苏童的“香椿树街”和贾平凹的“商州”,我们不难嗅到神秘主义的浓郁气息。
作为1949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者,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也是美国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家。
在福克纳笔下,神秘主义叙事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在福克纳营造的众多诡秘阴暗的情节中,人物内心的压抑及其暴力倾向得以释放,从中可窥视到的是美国南方黑暗败落的势力及文化,反映的确是现代社会人们的身份迷失与价值缺失。
而我国当代作家贾平凹的作品中,神秘主义构成其小说创作的特色:异风诡俗,神秘动物、人物和意象的营造都是作家观察世界的视角,借此表达其对走上歧路的现代文明的忧思和对失落的传统文明的深切惋惜。
不难看出,两位作家,受不同文化的熏陶,都借助神秘主义的微光,探索前行之路。
一、神秘主义的表现方式:哥特式与民俗美国作家福克纳是一位文学创作的大师,更是的天才级人物。
在其作品中大量运用意识流、多角度叙述和时间推移等文学创作手法,再加上对哥特式手法的重视,使他的作品中的神秘主义色彩愈发深邃。
在其著名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八月之光》、《押沙龙,押沙龙!》这种手法尤为鲜明。
哥特小说被称为“黑色浪漫主义”,它通过极端的情形和场景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强调情感、直觉等各种非理性的因素在探索神秘过程中的体验。
论贾平凹小说在海外的传播及影响
收稿日期:2017-11-12 作者简介:魏 红(1969— ),女,河南信阳人,平顶山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1987年,《蒿子 梅》(Artenesia,ChineseLitera ture,No.2);
1993年,《我的小桃树》(MyLittlePeachTree, ChineseLiterature,No.2)、《秦 腔》(Qinqiang,Chi neseLiterature,No.2)。
二是 1981年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先生倡导出版 的“熊 猫 丛 书 ”。 “熊 猫 丛 书 ”以 国 宝 大 熊 猫 为 标 志,先后出版过贾平凹的小说集《天狗》《晚雨》两 种。《天狗》(TheHeavenlyHound,1991)包括三篇 小说,即《天狗》《鸡窝洼人 家》《火 纸》。《晚 雨》 (TheHeavenlyRain,1996)包括 4个中 篇,即 《晚 雨》《美穴地》《五魁》《白朗》[1]。“熊猫丛书”发行 到世界 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文学翻译领域的扛 鼎之作,影响深远。
一、贾平凹小说在西方的译介与接受
贾平凹写作勤奋,是著名的高产作家,目前已 出版的作品版本有 300种之多。他的作品在海外 广受欢迎,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 1951年 创刊、2001年停止发行的《中国文学》,用英语出版 了不少贾平凹的小说。但是由于篇幅的限制,该刊 主要是登载翻译字数较少的短篇小说。兹以时间 为序,列举如下:
智慧树知到走近贾平凹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走近贾平凹》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费秉勋先生在()作品里称贾平凹的创作特点是“多转移、多成效” 。
A.《贾平凹论》B.《鬼才贾平凹》C.《贾平凹的文艺世界》D.《贾平凹的平平凹凹》答案:《贾平凹论》2、《鸡洼窝的人家》属于贾平凹的系列()小说之一。
A.改革小说B.悲情小说C.传奇小说D .匪行小说答案:改革小说3、“神是被敬奉的鬼,鬼是被驱赶的神”是()作家说的,他的作品有很浓厚的鬼魅叙事风格。
A.贾平凹B.陈忠实C.阎连科D.曹文轩答案:贾平凹4、()作品的发表,意味着贾平凹找到了他创作的根据地A.《浮躁》B.《商州初录》C.《废都》D.《秦腔》答案:《商州初录》5、截至 2018年 5月,贾平凹 45年里共出版长篇小说()部A.12B.14C.16D.20答案: 166、贾平凹的《山本》出版于()年。
A.2018B.2001C.2012D.2009答案: 20187、贾平凹家里世代为农,靠笔耕不辍的勤奋写作成为当代著名作家A.对B.错答案:对 8、“不是我在跟风,是风在跟我” ,是说贾平凹的创作紧跟流派,一点也不敢逾矩A.对B.错答案:错9、文坛需要“独行”,因为文学创作的原创性质,不允许丝毫的复制和类似。
A.对B.错答案:对10、学习传统不泥古,吸收西方文化也不生吞活剥。
有了这样高的站点,贾平凹就有了持续不断的创作力。
A.对B.错答案:对第二章1、()是贾平凹用文学观察和反映世界的一个窗口。
A.商州B.边城C.北京D.上海答案:商州2、()是贾平凹试笔阶段的作品A.《浮躁》B.《山地笔记》C.《秦腔》D.《怀念狼》答案:《山地笔记》3、()作品里,贾平凹写到“极丑之物”也是“美到极处”A.《丑石》B.《树佛》C.《拴马桩》D.《六棵树》答案:《丑石》4、()之于贾平凹,犹如《狂人日记》之于鲁迅。
A.《小月前本》B.《满月儿》C.《商州初录》D.《六棵树》A. 马孔多小镇答案:《商州初录》5、莫言以()为基础,创造了一个庞大的文学世界。
20世纪西方文学
一、19世纪的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三大短篇小说家的异与同。
一.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
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
1.艺术上: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他的短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销铄构思新颖,描写生动,人物语言个性化,布局谋篇别具匠心。
2.内容上:他的创作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后半期的法国社会现实,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风尚的丑恶,对下层社会的“小人物”寄予同情。
短篇的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第三是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爱国情绪,如《羊脂球》。
3. 思想上:深受自然主义的影响,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志在“消灭资产阶级”。
4.代表作: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长篇小说《一生》、《俊友》(又译做《漂亮朋友》等。
二.契诃夫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
1. 思想内容上:他的早期合作讽刺和揭露了俄国社会官场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恶面目,写得谐趣横生,发人深思。
八十年代中期,他创作了既幽默又富于悲剧的短篇小说,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2. 艺术上:契诃夫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
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
这种小说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
他认为:“天才的姊妹是简练”,“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
他提倡“客观地”叙述,说“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
贾平凹 生平、创作
四、神秘化
❖ 贾平凹对中国神秘文 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挥起艺术魔杖,叩 问人生,叩问宇宙, 紧扣生与死的主题, 体悟文化深层的人生 玄机。
❖ 1.巫 2.怪 3.佛 4.奇
-
(五)地域化
1.描绘地域化了的生态环境,是贾平凹格 外注重的。
2.以悠久而宏大的秦汉文化为背景,注重 对地方文化特征的总体。
❖ 柔媚的女人和朴拙的男人的故事 ❖ 朴拙凝重
(4) 87─89年为第四阶段 (5) 90年代为第五阶段
从早期的清新空灵到中期的朴拙旷达再到 近期的深沉凝重,贾平凹的思考越来越深入, 追求越来越自觉,东方韵味和文化人格的内涵 越来越突出而充盈
-
(三)意象化
1.月亮意象: 作为自然符号的显
示
(1) 追 求 天 然 本 色 的 美 学格调
-
寻到民族的根,悟到东方的味。
❖ 1.贾平凹谙熟祖先的精神血脉,不仅接受了 中国古典哲学的影响,道家的学说,禅宗的 妙语也使他获益非浅。
❖ 2.“以中国传统的美的方法,真实地表现现代 中国人的生活和情绪”,并将此主张、追求 贯穿于创作实践中。❖ 重源自神,重感情,重整体,重气韵。-
3.民间视角与民间文化色彩。
-
2.月亮──女性:作为文化符号的潜义
3.水也是贾平凹作品 中意象系统的一个重 要元件。
❖ 水与女人形成一个不可 分割的整体
❖ 水意象还蕴含着强烈的 生命意识
-
4山石的意象在贾平凹的作品里俯拾皆是
5.在贾平凹作品的意象系统中月、水、石以女 人为媒介达到了和谐统一
(1)纯朴善良,情操高洁,形象美丽。 (2)柔情似水,刚烈如火,外表的温 柔与内在的刚强形成巨大的反差。 (3)爱情婚姻的不幸者。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下
双百方针1956年5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文艺方针,简称“双百”方针,其具体内容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地下文学是指“文革”期间由群众自发创作,通过非公开渠道如手抄、油印的手段传播的文学。
真诚的创作态度,独立的思考,多元的艺术探索构成了它的主要特征。
其创作主体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
写中间人物论大连会议由邵荃麟提出,根据文艺创作中“左”的错误,指出人物描写应该多样化强调描写英雄人物是应该的,但是中间状态的人物是大多数,文艺主要教育的对象是中间人物,因此还要注意写好中间状态的人物。
在文革中污蔑为“黑八论”革命样板江青反革命一伙全盘否定十七年文学。
京剧现代戏《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被封为革命样板戏。
吹捧他们是向封、资、修文艺顽强进攻的突出代表,是文化革命有破有立的伟大创举。
天安门诗歌运动1976年4月5日前后,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爆发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悼念周恩来总理的群众性诗歌运动,史称“天安门诗歌运动”三突出原则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这是从根本任务论出发制定的形式主义的创作模式,完全违背了文艺创作的规律,无视生活和文学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
白洋淀诗群白洋淀是当年无数的知青下放点之一,地处河北,离北京较近。
因此白洋淀知青点中有相当数量的家庭背景优越能够接触西方文学作品的高干子弟知青。
他们自发地组织民间诗歌文学活动,逐渐形成了白洋淀诗群。
这是“红卫兵运动”的落潮期,其诱因和动机来自对“革命”的失望,精神上经历的深刻震荡,和个体对真实感情世界和精神价值的探求。
代表诗人有芒克、多多、根子、林莽、方含等。
政治抒情诗特点是述政治事,抒革命请,内容多事重大事件或者重大命题,而且激情洋溢,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鼓动性,又被称为“政论的诗”或“诗的论政”楼梯体诗:杂诗的一种体式。
论述贾平凹散文的意象之美
论述贾平凹散文的意象之美贾平凹的创作主要以小说闻名,但在散文创作上也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
他的散文创作内容十分丰富、广博浩瀚,包罗万象。
本文通过对其具体的散文创作实践的分析,从意象入手,力求剖析其散文的美学意趣,或者说对其散文的美学特征作一些探讨。
一部文学作品,就是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在这一点上,不论是中国的美学理论,还是西方的美学思想,都是相同的。
就中国的审美思想而言,在艺术创造上更强调对审美对象的整体把握。
因此,他更加注重文学作品的整体建构,造成一种浑然的整体意境,给人以整体的美感。
阅读贾平凹的作品,不论是一部长篇小说,或者一首短诗,深深地感到,他的作品,所要呈现给读者的,不是一草一木、一石一土,而是一座浑然的山脉,是一个审美整体。
作为追求内在情韵为主的散文更是如此。
这种浑然之美,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意象形态的浑然美贾平凹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加重了其审美意象建构的整体的浑然性。
所谓浑然性,它是指在一部作品中,其审美创造,体现的是一种浑然的有机整体形态,它就犹如茫茫然一座高山,我们也许看不清它的某一个细节,但是,却是一个浑然而雄阔的整体。
因此,它首先给人的不是一座山峰或一段河流,而是一架山脉,苍茫而混沌,这是一种俯瞰式的全貌景观,其间蕴含的是一种茫然的气势。
为此,贾平凹在其文学作品结构的构建上,并不追求清晰的逻辑,而是囫囵地呈现一个整体意象形态。
因此,他的作品,一般来说都有一个中心意象,这个中心意象,就犹如一架山脉,一方面,它是一个可视的意象;另一方面,又具有着模糊性,将其生命的经脉通向具体的一个个意象。
如《五味巷》,作品被“五味巷”这一中心意象所统摄,从总体上造成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艺术境象和意境。
其间涌动着一种表现时代特征的情感与情绪,一种浑然的而不是清晰的、整体的,而不是局部的精神。
也就是说,它是依据作家认知和感悟生活与自己的精神情感结构,去把握审美对象的,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浑然的整体意象。
童年经验对贾平凹小说创作的影响
童年经验对贾平凹小说创作的影响第22卷V01.22第2期No.2中州大学JOURNALOFZHONGZHoUUNIVERSITY20o5年4月Apr.2005童年经验对贾平凹小说创作的影响裴军(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河南济源454650)摘要:贾平凹自幼生长于商洛农村,有着孤独,痛苦的童年,这对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小说始终流淌着一股依恋故乡,钟情女性的感情激流.关键词:贾平凹;童年;影响中图分类号: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715(2005)02—0048—02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在跨世纪的中国文坛上不可小觑.贾平凹踏上文学之路近三十年,一直处在众目睽睽的关注之下.他在新时期文学的不同段落和他自己的每一个发展演变阶段,都有不俗的表现,都留下了可圈可点的作品.不断变化是他的小说创作的重要特征.但是,我们在期盼他的新作,欣赏他不断变化的风采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到,他的作品中始终流淌着一股感情的激流,即童年的经历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这种心理体验是复杂的,包罗万象的.从总体上看,我们可以从中提取二个互相联系又有所侧重的成分:故乡记忆,女性情结.一,故乡记忆西方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童年时期的经历体验极易形成个体无意识的心理,从而对他日后的生活(尤其精神生活)具有极大的潜在影响和作用.贾平凹自幼生长于陕西省丹凤县农村,父辈兄弟五人,生父最幼,以教书为业.1956年,父亲在山阳县任教时,母亲跟随到那里长住,四岁的贾平凹便开始随伯父母生活.当时的贾平凹性格内向孤独,体质孱弱.但是,正如盲人有着发达的耳朵,对每一音高的细微变化都会有敏锐的感觉,清晰的体察和记忆一样,性格和体质上的特点使得他感受和联想的机能变得异常发达.静观默察事物,养成了捕捉事物特征并加以品味和联想的习惯.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又使这种能力在无形中不断提高着.因此,童年时代感受过的故乡每一个父老乡亲,山石明月,商山丹水都深刻地保留在他的记忆里,给他的文学事业积蓄了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20岁以后的贾平凹尽管侥幸成了西北大学中文系的一名工农兵大学生,后来又实现了留在省城的梦想,然而童年时对故乡的记忆却始终无法从大脑中抹去,并且当他走上中国文坛之后,这种记忆转而成为一种"恋乡情结",左右着他的小说创作.这在小说文本中的反映就是在商州系列及城市系列小说中,他一往情深地反复叙写商州故土,顽强地抒发对故乡的依恋.在商州系列中,贾平凹笔下的商州常常呈现出这样一道独特的景观:这里天荒地老,天地山川苍茫厚重,危岩峭崖随处可见.山上长满了树木,药材,也生活着各种动物.弯曲的河流为人们奉献着鱼群,也成了人们了解世界的通道.这里的人心像天地一样古朴,民风像山川一样淳厚,山民们有过人的耐力,他们谨慎,节俭而又达观.古老的传统以其巨大的力量左右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在贾平凹看来,故乡是美丽的,这里的一切是那样令人神往.他尊重这里所有的情感和智慧.在<冰炭>中,他把自己全部的感情都倾注在劳改农场伙食管理的妻子白香身上,使绵绵衍生于商州山地的人道意识得到张扬.在<远山野情》里,他又不遗余力地讲述着吴三大出入泥淖而不染的情操,以及在吴三大的激励下,香香身上升腾起来的自尊自重的意志.白香,吴三大,香香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是商州故土的历史,它们经历了阶级和时代的种种变化,却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稳定性,有不完全依附于经济,政治的变革的特点,相对独立而又连续地存在于商州故乡.在贾平凹心中,这些至深至厚的人性素质如果现在或者将来受到了冷淡,遗忘甚至蔑视,那实在是一种难以弥补的缺憾.但是贾平凹也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凝固的历史中也存在着文化的封闭和经济的落后以及人们心理上与地域一样偏仄的道德规范.这些商州故土的弱点只有在外部世界物质文明强风的吹拂下,人们产生了对新生活的追求和摆脱旧生活羁绊的要求之后,才能得到有效治疗.<鸡窗洼人家>中的禾禾,《小月前本》中的门门都不缺乏开辟生活的意向和具备承受难以尽述来自环境的压力的意志.贾平凹在小说中汇聚起心智和情感的绝大部分来关注他们.当立足于故土的门门,禾禾,石根,王才,金狗们冲破重重阻力,由失败走向成收稿日期:2004—11—23作者简介:裴军(1968一),男,河南济源人,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助教. 48?功,并且从此沟通山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活跃山区经济.改变山区落后现状成为不可遏抑的时代潮流的时候,贾平凹急不可耐地发出了由衷的喜悦和赞同.不光商州系列是这样,城市系列也是如此,只是与商州系列不同.这时的商州已不再是一个地域概念,而应该像"西安在中国来说是废都,中国在地球上来说是废都,地球在宇宙来说是废都"一样,是一种心理概念,是扩大了的故乡. 不过,字里行间我们依然能看到作家对商州的深情.在《废都>中,贾平凹把自己的情愫完全寄寓在庄子蝶身上.庄子蝶虽然是身居都市的大作家和文化名人,但是却"没有城市人的思维,还整个是个乡下人."他在生活中几乎处处流露出对都市的漠视,对乡村的钟情显示出对现代文明的戒备,对山野风情的依恋.他不仅动不动就逃回他视之为世外桃源的故乡写作,而且怎么也改不了自己从乡下带来的两个怪癖:生吃鸡蛋和直接从奶牛乳头上吮食牛奶.我们不敢说庄子蝶就是贾平凹,但是文学作品往往是作家的自传,在这里, 作家感情重心的偏斜却显而易见.贾平凹曾经说过:我喜欢农村,喜欢农村的自然,单纯和朴素.我们的情结始终在现当代,我的生存和我生存的环境决定了我的平民地位和写作的民间视角.存在于商州故地古朴的"活人"原则,已经成为一种潜在意识,深深地植根在贾平凹的故乡记忆里.商州已成为他永远抹不掉的记忆,要在创作中割断他与故乡的生命联系摒弃童年和故乡对他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二,女性情结对许多人而言,童年时代父辈的关爱,祖辈的庇护,以及同伴的理解,是童年经历中一个重要的回忆,它们共同建构成幸福而又快乐的童年.但是由于前文说的原因,贾平凹的童年却充斥着冷淡,歧视和侮辱.愈是缺少爱,对爱的渴望愈是超出常人;个体的创伤造成的孤独感,愈是疏离了他与男人的关系,愈是激起了他同女性感情沟通的热望.而且,由于身单力小,他总是在"妇女窝里劳动"的经历,更形成了他对于女性最独特也是最复杂的感受.这一切对他的小说创作都产生了深远而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贾平凹的小说里,女性一直是他歌吟的对象,他总是以浓厚的笔调,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塑造着理想中的女性形象.三十年来,贾平凹笔下出现过许许多多的女性人物形象,如手攥杂有金和铅矿石的香香(《远山野情》),身处深宅大院的四姨太(《美穴地》),翘首期盼的小水(《浮藻》)和站在门前的烟峰(《鸡窝洼的人家》),倍受折磨的黑氏(《黑氏》). 她们或者美丽,圣洁,或者朴实,善良,或者具有改变环境的巨大力量.头上总是闪耀着动人的光环.在《冰炭》里,白香来到与外界隔绝的劳改农场,"立即使过山沟光亮起来,这光亮使所有男人感到了惊奇和振奋".那些凶神恶煞的犯人把她看成天上的太阳和月亮,神圣美丽的菩萨.排长,一个被阶级斗争为纲戕残了人性,变成了一块冰的军人,在她面前也潜在地燃起人性的烈火.在《蒿子梅》中,高梅是矿区男人们心中的天使,"她深深懂得,爱美之心人人有之,越是美好,越是与这些男人接近.越是美好的庄重,高尚,越是吸引来更多的美好,而使一切邪念畏退."在她美的感召和照耀下.人们开始注意自己的服饰,言行.油牛队从环境到人,从人的外表到内在精神,都变得美起来.白香和高梅是美和善白钮化身,异性眼中普渡众生的菩萨,她们一到男性群体中,就引起了丑到美的转化.贾平凹是同辈男性作家中最会写女性的作家,也是最具有怜香惜玉之心的作家.他可以把男人写得很懦弱,很坏,写得卑鄙龌龊,他却舍不得让他笔下的女人学坏变坏.即使是在满目苍凉的《废都》中,与主人公打名誉权官司,把他拖入是非纷争, 令他苦恼不堪的景雪荫,庄子蝶仍为她进行种种辩护,到子路还乡的时候,还要再次用同情的口吻与菊娃谈到她.西夏在陪着子路还乡的过程中,对于西夏的母亲,对于坚决地排斥她冷淡她的小石头,乃至于高老庄的乡亲,都已经到了一种圣爱的高度,宽宏大度,豁达开朗,很自然地就接受了这村中的种种陈规陋习,甚至对于子路一直是牵扯不断,情丝万缕的菊娃,也毫无警觉猜忌之心,仍然要为把菊娃带到省城去而开放绿灯.这样的女性,只有贾平凹才能写得出.从这些女性身上,我们能够深切体验到贾平凹对女性独特的想象方式,描述方式,从中感受到作家对女性的人性内涵和文化内涵的深刻挖掘,以及对女性的精神崇拜.读贾平凹的小说,在他如诗如歌深情的诉说中,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想象:在商州古老的大山里,年幼的贾平凹孤独地坐在自家门前的石头上,看着从他面前冉冉而过的女子,然后以优美的话语,给我们讲述一个个故事.童年是作家的摇篮,作家的童年经验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他的创作倾向.贾平凹自幼生活在商洛农村,有着孤独痛苦的童年.故乡的一山一石,每一个父老乡亲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形成了他对女性的独特感受,这一切都对他的小说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在商州系列中,还是在城市系列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他童年经历留下的痕迹.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贾平凹的小说不是在重复或者再现自己的童年经历,随着作家经验的不断丰富和变化,他的童年经验始终处在不断修改,变化,超越,升华中.参考文献:[1]贾平凹.怀念狼[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2]李大鹏.忧患与无奈:贾平凹长篇小说的创作心理[J].天津师范大学,2000,(4):60—61.[3]高文波.贾平凹小说精神探索[J].佳木斯师专,1996,(4):32—34.[4]于昆."他""我""我们"——试析《废都》作者贾平凹的创作心迹[j].长春大学,2001,(6):66—68.[5]费秉勋.贾平凹论[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0.[6]王敏芝.为了将这一页翻过——试论贾平凹的小说创作[j].陕西师范大学,2001,(3):24—26.[7]玄子,王娜.中国当代势力派作家大系?贾平凹小说精选[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1.(责任编辑路志宏)49?。
本土、文化与阉割美学——评从《废都》到《秦腔》的贾平凹
本土、文化与阉割美学——评从《废都》到《秦腔》的贾平凹陈晓明贾平凹在当代中国文学界是一个争议最大的人物,这无疑是因为他的《废都》。
《废都》的销量如此之大,影响如此之广,引发的争论如此之剧,这可能是上个世纪末最大的文学事件。
中国当代文学史中事件频仍,但只有《废都》是文学界自发性的事件,其他的力量不过推波助澜而已。
自《废都》之后,贾平凹还有多部作品问世,但反应并不热烈,相反受到相当程度的冷落,人们开始疑心贾平凹是不是江郎才尽,再也无所作为了。
但在2005年,贾平凹的《秦腔》还是让评论界吃了一惊,这种手法,这种笔法,这种文学观念,令人惊惧不已。
贾平凹还是宝刀不老,游刃有余。
从《废都》到《秦腔》,中间是省略号,倒不是因为中间的作品没有什么分量,而是因为这两部作品本身构成一种对话关系,贾平凹肯定是站在“废都”之侧哼起了“秦腔”,他既不能忘怀《废都》,又深知《废都》的利害关系——那样的历史遭际还记忆犹新。
两部作品如此巨大的差异,真让人疑心他是反其道而为之。
重读一下《废都》,再看看《秦腔》,这可能使我们对贾平凹的文学观念和文学手法有更深的了解。
一、《废都》的历史误臵与批判性情境如果说到本土性或民族特色,贾平凹无疑是这方面最突出的代表人物。
本土性或民族性在文学价值评价方面并没有多少优先权,其优越感不过是典型的第三世界心态在作祟,是那种既要把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作为参照,又要以自己的所谓文化特殊性来获得承认的把戏,本质上还是承认的政治在起作用,并无真正平等客观的文学态度。
文学就是文学,所谓的本土性或民族特色也只能是在文学性的构成的整体中去认识,也就是说,它在构成文学性方面可能起到的真实有效的积极作用,而不是为了民族性而民族性,为了本土性而本土性。
讨论贾平凹的本土性只是指出他的文学特征,而不是强调他的本土性在文学性上的优越性。
如此看来,本土性只是贾平凹的一个特征,也应该是贾平凹的一个特征,既不应该被抬举,也没有必要被贬抑。
“秦岭”写作与中国本土小说之路—
刘志权一不管喜欢不喜欢,贾平凹都已经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名人堂”级的作家。
风格即人,关于贾平凹的争议,主要来自对他一直自觉坚守的艺术追求、思维方式乃至世界观的接受上的分歧。
贾平凹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是当代最“中国”的作家——几乎没有之一,这既体现在他言必称中国的强烈的中国意识,也体现在他鲜明的中国传统美学实践中。
在新时期初当代文学重续西方文学经验的浪潮中,贾平凹先是确定了作为其“血地”与文学故乡的“商州”,结束了文学创作上的“流寇主义”a;与此同时在《卧虎说》一文中明确了自身的美学追求:“卧虎重精神、重情感、重整体、重气韵,具体而单一,抽象而丰富,正是我求之而苦不能的啊!……它卧了个恰好,是东方的味,是我们民族的味……以中国传统的美的表现方法,真实地表达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情绪,这是我创作追求的东西。
”b从那开始,贾平凹以商州与西安为双核,构成了行星式的椭圆文学运行轨道,其文学风格似乎一直在变,又似乎一直没变。
在贾平凹宏大的文学版图上,商州与西安作为两个支撑点,对应着历史的中国与现在的中国,并共同指向更为恢宏、整体而抽象的“东方”。
但在这个三角版图中,无论商州还是西安,相对于“中国/东方”而言,还是单薄了——而“秦岭”作为重心的“被发现”,使这个文学版图更为丰满与均衡。
“秦岭”并非突兀而来,它草蛇灰线,一直绵延于贾平凹的文学背景之中。
其较早见诸贾平凹1989年抱病创作的《太白》系列——太白山本是秦岭主峰,贾平凹由此体会到了“应无所住”的平常心;只不过,“待到长篇小说《秦腔》之后,秦岭的意识才强烈”c;嗣后长篇小说《老生》有意以《山海经》为引,开始自觉写秦岭历史轶事,并追求“大荒”境界。
而长篇小说《山本》(题意为“山之本”,原定题目则是《秦岭志》)与笔记体小说《秦岭记》的出现其实水到渠成,它意味着贾平凹笔下商州与西安的双核融合,标志着贾平凹生命体验及中国经验的进一步丰富、深入与圆融,也标志着贾平凹进入了“秦岭写作”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西方文学的影响下不断 发展的,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学更是如此。每 个作家受西方文学的影响因其对西方文学的理 解不同而显示出差异。贾平凹从创作出发,对西 方文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对其创作产生了很 大影响。 贾平凹认为西方文学具有大境界。“那些现 代派大家(指西方现代派大家,笔者注)的作品, 除了各自的民族文化不同、思维角度不同外,更 重要的是那些大家的作品是蕴有大的境界和力 度,有着对人生的丰富体验和很深的哲学美学内 涵。1岬s“就是马尔克斯和那个川端先生,他们成 功,直指大境界,追逐全世界的趋向而浪花飞扬, 河床却坚实的建凿在本民族的土地上。懈嵋在贾 平凹看来,西方那些大作家之所以成功,首先在 于他们的作品具有大境界。 贾平凹所说的大境界是什么呢?所谓大境 界,就是要表现人类相通的东西,就是要有人类 意识。他说:“要做一个好作家,要活儿做得漂亮, 就是表达出自己对社会人生的一份态度,这态度 不仅是自己的,也表达了更多的人乃至人类的东 西。馏仃而且,贾平凹把表现人类意识看作是一
的揭示,《分成两半的子爵》对人性善恶的剖析,
等等,无不显示了西方文学分析人性的深度。《神 曲》对人类如何通往光明和至善境界的探寻,《浮 士德》对生命价值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复活》对 道德自我完善的追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对 生命的深刻体验,《等待戈多》对希望的等待,《荒 原》对拯救之道的求索,充分表现了西方文学的 博大境界。而且,这些深厚博大的思想是以焦点 透视的方法表现的。 贾平凹对西方文学的上述看法,使他的创作 走出了“山地笔记”时代编写感人故事的狭小圈 子,逐步走向关注人类生存、人类命运的博大境 界,从而具有了世界性。 首先,贾平凹的小说创作自“商州三录”开 始,一直在思考传统与现代、自然与文明、乡村与 城市的关系等一系列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 商州三录以散文化的手法描写了商州的古老风 俗、纯朴民风、奇人异事、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 对自然的向往。《商州初录》里的《莽岭一条沟》描 述了一个恬然宁静的乡村世界:十六户人家依山 而居,自给自足。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没有争斗,没 有倾轧,也没有生存的艰难,山沟提供着人们足 以享用的一切。他们为过往的行人在门前放置茶 水、提供吃喝。《商州又录》描写了一个“地也无 名,人也无姓”的山野乡村生活情形,呈现了山民 们本真的生存状态。久居城市的贾平凹,回到自 然本真的商州,心灵得到慰藉,顿生“久在樊笼 里,复得返自然”的舒心与惬意。但他却不得不承
第24卷第3期
2010年6月
商洛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gluo University
V01.24 No.3
Jun.2010
贾平凹的西方文学观及其创作意义
席忍学
(商洛学院中文系,陕西商洛726000)
摘要:贾平凹认为西方文学具有大境界,西方文学重在分析人性,西方文学采用焦点透 视的方式叙述。在此基础上。他认为中国文学、中国作家应该借鉴西方文学的境界。而又要坚 持民族的艺术形式。贾平凹对西方文学的上述看法。使他的创作走出了“山地笔记”时代编写 感人故事的狭小圈子。逐步走向关注人类生存、人类命运的博大境界。他的小说创作自“商州 三录”开始。一直在思考传统与现代、自然与文明、乡村与城市的关系等一系列人类共同面临 的重大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贾平凹小说的主题由对时代的关注转变为侧重于表 现复杂多面的人性。贾乎凹表现这些世界性主题时,运用的是民族形式。 关键词:贾平凹;西方文学观;世界性主题;民族形式 中图分类号:1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033(2010)03—0020—05 个好作家的重要标志。 大境界就是指文学要表现博大的生命意识。 “通往人类贯通的一种思考一种意识的境界,法 门万千,我们在我们某一个法门口,世界于我们 是平和而博大,万事万物皆那么和谐而又充溢着 生命活力,我们就会灭绝所谓的绝对,等待思考 的只是参照,只是尽力完满生命的需要。生命完 满得愈好,通往大境界的法门之程愈短,如果是 天才,有夙愿,必会修成正果,这就是大作家的产 生。懈17他认为大作家就是有大境界的作家,大作 家的重要标志就是有博大的生命意识,就是要表 现博大的生命意识。 大境界指文学应该有大的气度,作品应该有 大的涵盖面。1985年10月26日,贾平凹在答 《文学家》编辑部问时说:“他们(指拉美作家,笔 者注)创造的那些形式,是那么大胆,包罗万象, 无所不有,什么都可以拿来写小说,这对于我的 小家子气简直是当头一个轰隆隆的响雷!’r131132 “我长期思考一个问题: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 和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为什么能典型地概 括那个时代的特点。我觉得是人家能够从现实生 活中抓住当时时代社会心态问题,抓准了,抓得
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 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物象,都可画入自己 的画面。这种透视方法,叫做“散点透视”。在小说 创作中,焦点透视指作品围绕某个具体人物和某 些具体事件折射社会氛围和时代特征,散点透视 指作品以极为广阔的生活画面展示时代风貌和 生活全貌。 贾平凹对西方文学的上述看法是中肯的。西 方文学始终具有很强的人类意识,表现出对人 性、人类命运的关注和对生命价值的追问,因而 具有了大境界。古希腊神话中已经蕴涵着对人性 的表现,宙斯的好色,赫拉的嫉妒,就是人性的反 映。《十日谈》对人的欲望的展示,《伪君子》对人 性虚伪的暴露,《欧也妮・葛朗台》对贪婪的表现, 《罪与罚》对灵魂的拷问,《美国的悲剧》对主人公 克莱德野心的描写,卡夫卡《变形记》对人性异化
收稿日期:2010-03—18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08JK035),商洛学院科研基金项目(SKY04210) 作者简介:席忍学(1965一),男,陕西洛南人,硕士,商洛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万方数据
第3期
席忍学:贾平凹的西涵盖面就大。q3】149 进而,贾平凹认为,中国文学、中国作家应该 借鉴西方文学的境界。“近代中国历史上有一句 著名的话:‘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进而发展的在 文学史上只能借鉴西方写作技巧的说法,我觉得 哪儿总有毛病发生。文学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都 要阐述人生的一种境界,这个最高境界反倒是我 们应该借鉴的,无论古人与洋人。’J12]懈近年写小 说,主要想借鉴西方文学的境界。.I,。1299 贾平凹认为西方文学重在分析人性。在《(病 相报告)后记》中论及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的不 同时,他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西方文学的看法: 中国的汉民族是一个大的民族.又是一 个苦难的民族,它长期的封建专制,形成了 民族的政治情结的潜意识。文学自然受其影 响,便有了歌颂性的作品和揭露性的作品。 ……作品是武器或玉器。作者是战士或歌 手。是中国汉民族文学的特点。 而外国呢,西方呢。当然也有这两种形 态的作品,但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分析人性。他 们的哲学决定了他们的科技、医学、饮食的思 维和方法。故对于人性中的缺陷与丑恶,如贪 婪、狠毒、嫉妒、吝啬、哕嗦、猥琐、卑怯等等无 不进行鞭挞,产生许许多多的杰作。越到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