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专利转化率低下的瓶颈突破及对策_万晓玲

合集下载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及改革建议探讨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及改革建议探讨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及改革建议探讨随着高校科技创新越来越深入,科技成果的转化也成为了大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如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转化成本高、转化机制不完善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问题一: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主要是由于科研工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所引起的。

许多科研成果都是基础研究,在商业化应用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

同时,高校在科研人员培养、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需要进行改进。

改革建议:首先,高校要重视市场需求的研究。

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了解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根据市场反馈进行科研计划的调整。

其次,科研人员的知识结构也需要改变,加强与市场的联系,提升成果实用性。

最后,高校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服务,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成本高主要是由于科技成果的价值无法充分被市场认可。

一方面,高校对科技成果的评价方式还存在不足,往往只注重论文发表和科研经费的获取,而对科技成果的商业价值评估较少,导致科技成果的价值无法得到发掘。

另一方面,企业对科技成果也缺乏系统的评价和认可,尤其是在初创企业和小微企业中更加显著。

首先,高校要建立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加强对科技成果商业价值的评估。

其次,高校可以与企业撮合,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降低转化成本。

最后,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加大对优质项目的资金支持,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科技成果转化。

问题三:转化机制不完善当前,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尚不完善,如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市场化一直存在困难。

另外,法律保障也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

首先,高校要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团队,专门负责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市场化,提升转化效率。

其次,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保障制度,为科技成果的产权保护提供法律支持。

最后,加强政府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为转化提供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总体而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需要通过改革保障机制的完善、转化机制的升级等方面进行探讨和改进,推动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断提升,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高校专利现状、原因分析及其对策思

高校专利现状、原因分析及其对策思

高校专利转化问题及对策学校: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学生姓名: 11工商陈晞11土木杨龙龙指导教师:梅琳职称:讲师目录摘要 (2)前言 (3)1.中国高校专利转化现状 (3)1.1高校专利授权量持续上升 (3)1.2以专利有效率看我国高校专利转化情况 (4)1.3抽样结果调查显示 (5)2.高校专利转化率低中存在的问题 (6)2.1理论性强,实用性差 (6)2.2唯专利而专利,唯技术而技术 (6)2.3转化渠道不畅,交易平台不成熟 (7)2.4法律法规不健全 (8)2.5尚未真正建立起高校专利管理体系 (8)3.促进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的几点建议 (9)3.1加强知识产权意识教育,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 (9)3.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专业管理机构 (9)3.3加强市场引导,构建第三方转化平台,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10 结束语 (10)高校专利转化及对策摘要高校作为社会科技创新的源头,在知识经济时代应发挥出推动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家对高校的创新投入逐年加大,高校拥有了相当数量的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但与之相对的高校专利转化率却是普遍偏低的。

不断上升的专利申请量背后呈现出的是极大的资源浪费。

本文着眼于高校专利转化率低这一突出问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深入访谈,结合查阅的各种文献资料,探讨了高校专利转化率低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率前言知识产权是人类的知识创新成果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获取价值实现的一种产权表现形式。

促进专利商用化的跨越式发展是实现知识产权的扩展,转移与应用的主渠道。

当属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应对日趋激励的国际竞争的核心战略内容。

近年来,基于科技兴国的战略思想,国家对高校的科技创新投入逐渐加大,高校成为专利申请的重要力量。

但是高校只有专利是不够的,专利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有效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而当前的实际情况是我国高校专利转化率还不到5%。

中国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国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国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也成为了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然而,高校的专利技术转化却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中国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的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以促进高校专利技术的转化和应用。

一、中国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的现状目前,中国高校的专利创造和申请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其转化率却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同时,虽然有一定的科技成果,但是大部分专利技术并未得到充分的应用。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是主要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创新能力一些高校在推动创新方面缺乏行动能力和组织规划能力,无法发挥创新潜力和推进创新成果实现“化学反应”。

2. 专利权意识淡薄一些高校在专利权意识的强化方面存在欠缺,因此固有的专利和知识产权也受到了影响,加剧了专利技术转化滞后的现象。

3. 缺乏市场营销能力高校在专利技术转化转化过程中,在市场营销方面缺乏水平,往往没有制定较为详尽的市场营销策略,缺乏有力的销售渠道。

二、中国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的对策为了提高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的成功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专利技术转化体系。

1. 增加创新能力针对高校创新能力不足这一问题,应该深入推进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强化行动能力和组织规划能力,激发创新潜能。

2. 加强专利权意识针对高校专利权意识淡薄的问题,应该制定规范的知识产权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遵循知识产权的基本原则,保护高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共同创造和使用的知识和技术。

同时,鼓励高校师生积极申请专利,并为申请专利的师生提供一定的资助和指导,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3. 提高市场营销能力针对高校营销方面缺乏水平的问题,应该提高高校营销的内部质量。

及时公布专利技术信息,有效提高市场营销能力,建立专门的市场推广部门,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关注高校研究成果,并最大程度地发挥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4. 建立专利技术转化平台高校应积极参与建立专业的转化平台,建立高校与企业对接机制,有效的整合资源,提高专利技术的转化率。

高校专利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专利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专利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作者:郭峰钱桂敏来源:《科学与管理》2008年第03期摘要:拥有较强科研实力的高等院校却并不是产生专利最多、科技转化最活跃的地方。

面对这个问题,从专利管理工作角度出发,只有切实加强专利意识、建立健全科技转化与专利管理制度,才能更好的提升高校自主创新的竞争力,并实现高校科技创新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职能。

关键词:专利管理高校问题对策高校作为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组织,是专利重要的生长源。

而专利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促进各类创新知识的产生、交流、转化与共享,最大化的发挥知识的价值。

优秀的专利管理工作不仅能提升学校的自主创新能力、扩大学校办学水平,更能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长足发展提供原始动力。

可以说,由专利而扩大到知识产权的相关管理工作已成为提升高校竞争力的战略要素之一。

高校专利管理工作涉及面广、综合性强、专业性高、管理过程多,目前还存在着专利意识淡薄、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管理工作与实际脱节等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的原始创新能力,导致大量智力资源闲置、浪费。

如何在专利工作中制订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准确把握产业动向,处理好专利工作各个环节的衔接,并依此形成通畅高效的专利管理体系,是高校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面临的问题1、专利意识淡薄高校专利工作不仅包括专职的管理人员,也包括产生专利的主体——科研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这两部分人员都存在专利意识淡薄的问题,并且这种淡薄有着多方面的体现:(1)在2002年以前,高校每年的专利申请数小于当年的成果鉴定数,这说明科研人员往往更热衷于将研究成果以论文、著作、鉴定等形式加以确认,而较少对其中原创性、先进性强的部分采取专利或其他保护措施;(2)由于频繁的人员工作调动、离退休及学生毕业分配等人员流动,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造成了许多专利的流失;(3)许多科研人员不遵循法律程序与学校规定,私下业余兼职,将利用学校条件产生的技术成果或职务发明擅自扩散,严重缺乏产权归属意识;(4)建立一支懂技术、懂法律、会管理的专职队伍是搞好专利管理工作的关键,而目前高校中专职从事专利管理工作的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5)不规范、不严格、漏洞多的技术合同在高校屡见不鲜。

新形势下中国高校专利管理问题分析

新形势下中国高校专利管理问题分析

新形势下中国高校专利管理问题分析摘要:随着全球进入创新发展的新阶段,中国也越来越重视专利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中国高校作为科学研究及科技创新的主要基地,在专利成果产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但是中国高校专利一直面临着专利投入产出比低、专利维持率低、专利转化率低、科研活动中专利流失等诸多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可通过提升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改革科研业绩评价和激励制度、分步建立高价值专利维护机制、构筑加快成果转化的产学研机制等系列措施,改进高校专利管理模式及方式,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关键词:国际形势,高校专利,管理策略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进入创新发展与经济竞争的新阶段,世界各国对发明创造更加重视。

西方发达国家为了适应全球创新发展的需要,以及巩固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强势地位,陆续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激励发明创造的措施。

许多发达国家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立法,不断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范围,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使知识产权数量与质量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发明专利是体现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2014年,我国的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了92.8万件,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2.5%,连续4年排名世界第一。

高等院校由于在人才储备、技术保障等方面具有的优势成为科技基础研究的最主要部门,是专利等知识成果的主要产出地,从提升中国高校的专利管理水平入手进而推动高校专利申请质量的提高值得研究探讨。

由于发明专利被普遍认为是质量更好、技术含量更高的一种专利类型,以此来衡量机构的创新能力更有说服力,因此本文更多地讨论高校发明专利的产出及管理。

1 国内外专利申请总体状况1.1 国际专利申请新形势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数据显示,从1995年以来全世界专利申请呈快速上涨趋势,2013年世界专利申请已超过2.5亿件,比2012年增长9%。

中国自2011年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一后,逐渐拉开了与各国间的差距。

2013年受理的专利申请达到了82万余件(继续排名世界第一),其次才是美国57万余件。

大数据时代高校专利转化问题及应对策略

大数据时代高校专利转化问题及应对策略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专利转化问题也日益凸显,怎样应对这一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结合当前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实际情况,就大数据时代高校专利转化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专利转化问题的存在1.1高校专利转化率低下大数据时代给高校带来了更多的专利创新机会,然而,由于高校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差距,高校专利的转化率并不高,很多优秀的科研成果无法得到有效的商业化应用。

1.2缺乏产业化合作机制大数据时代,高校在专利转化过程中,缺乏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的机制,导致了专利成果难以与市场需求对接,无法形成产业化的良好合作模式。

1.3缺乏专业化转化团队高校内部缺乏专业的转化团队,缺乏专业的市场调研、商业运营等人才,无法有效地对专利成果进行市场化转化,造成了专利转化问题的存在。

二、应对策略2.1建立产学研合作评台高校应该积极建立产学研合作评台,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机制,促进专利成果与市场需求的深度对接,实现专利转化的良性循环。

2.2加强专业化转化团队建设高校应该加强专业化转化团队的建设,引入市场营销、商业运营等专业人才,组建专业的专利转化团队,为专利成果的市场化转化提供有力保障。

2.3优化政策环境政府应该出台更加支持高校专利转化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为专利转化提供更加便利的政策环境。

2.4加强专利转化意识高校和企业应该加强专利转化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专利转化的重要性,促进高校和企业在专利转化上的积极配合。

三、结语在大数据时代,高校专利转化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而应对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希望本文提出的应对策略能够引起高校和企业的重视,从而共同努力,实现高校专利转化的良性发展。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4.1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升在大数据时代,知识产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和企业需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保障专利成果的合法权益。

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的障碍与破解策略

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的障碍与破解策略

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的障碍与破解策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高校专利技术转移逐渐成为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促进创新创业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高校专利技术转移面临着一系列的障碍和挑战,这不仅影响了转化效率,也制约了技术创新的发展。

因此,破解这些障碍,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对于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一、障碍分析1. 缺乏有效的转化机制和平台目前,高校专利技术转移仍然存在转化机制不够成熟、转化平台不够完善的问题。

一方面,高校专利技术的转化机制过于僵化,缺少创新灵活的转化模式。

另一方面,转化平台的建设相对滞后,加剧了技术转移过程中信息不对称、资源匮乏等问题。

2. 缺乏科技成果的产业应用环境高校技术转移的有效性与科技成果的产业应用环境息息相关。

然而,目前高校技术转移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障碍就是缺乏有效的产业应用环境。

对于很多科技成果而言,市场需求不明确、产业合作不充分、产业链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导致技术转移的可行性和效果受到限制。

3. 人才和资源的短缺高校专利技术转移需要一支具备相关知识和经验的人才队伍去推动,而目前高校技术转移机构普遍存在人员结构和素质不适应的问题。

此外,转化过程中还面临着投资资金、创业支持等资源的匮乏问题,限制了高校专利技术的转移和商业化发展。

4. 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对于高校专利技术转移至关重要。

然而,当前高校尚存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保护手段不完善的问题。

一旦技术被他人侵权或抄袭,高校难以追索权益,进而也会降低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的积极性和创新动力。

二、破解策略1. 健全转化机制,完善转化平台高校应积极探索创新性的转化机制,如采用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技术合作等模式,创造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加快高校专利技术的转移进程。

同时,政府、企业和高校应加强合作,建立一体化的转化平台,改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转化效率。

2. 构建科技成果产业应用环境在高校专利技术转移过程中,政府和企业应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应用环境建设。

专利转化率低:为何专利技术转化率一直低下?

专利转化率低:为何专利技术转化率一直低下?

专利转化率低:为何专利技术转化率一直低下?目前,国内专利申请量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专利大国的格局已实实在在的形成。

而抛开这些诱人成绩不谈,专利转化率较低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结合笔者在新领导力知识产权投资公司多年的实务经验,我们认为造成中国专利转化率低下的原因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是中国特色的国有资产管理方式。

大家都知道,中国最近今年的专利申请量大幅度增长的巨大推动力就在于中国政府的推动。

政府推动的事情,最终任务目标的实现自然主要是会落在跟政府资产有关的单位上边,比如说国有研究机构和国有企业等。

但是,政府资产相关单位的专利权都是以无形资产的形式计入国有资产范畴的,从而导致其专利转移工作需要程序复杂的审批。

但是,这些国有资产相关单位,尤其是国有研究机构的专利权,因为经营能力等方面的原因,是很少自己去实施的。

另外,大家都知道,无形资产的价值,很多情况下,是个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所以,不管这些政府资产相关单位以什么样的价格转让或许可这些专利权,都可能会“被涉及”到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很多掌握决策权的当事人也就不愿意“招惹”这事儿。

第二个是中国的司法环境。

如果在一个“有法必依,严格执法”的司法环境下,你要想合法的使用他人有专利权的技术,那就只能是通过专利转让或许可的方式,获得专利权人的同意才行。

反之,如果是在一个司法腐败泛滥和违法成本几乎为零的司法环境下,在面对他人拥有专利权的技术的时候,很多人恐怕就不会去花钱“购买”专利权人的同意了。

由于大量“非法转化行为”的存在,也导致了在统计数据方面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中国司法环境一直是权利人所描述的险恶,同时,打官司打不出钱,官司不好打等观点不断教育着每个权利人,其中原因颇为复杂,但可以肯定的是司法环境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方面应该还是在操作人层面。

第三个方面是企业诚信体系的。

在一个有完善的诚信体系的社会,专利文献所记载的技术是可信的,所以,当看中某项他人有专利权的技术的时候,作为非专利权人,愿意出钱去“购买”专利权人的同意。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实困境和突破路径探究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实困境和突破路径探究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实困境和突破路径探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成果转化成为了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当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仍面临诸多困境,比如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技术转移难、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慢等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成为了我国科技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困境和突破路径做一探究。

一、现实困境1. 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在我国的高校科研工作中,因为科研成果的转化路径不够畅通,导致了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

有不少科研成果只停留在实验室中,无法转化成实际生产力。

这使得高校科研工作的实际贡献度不高,也影响了高校的科研氛围。

2. 技术转移难由于高校科研工作者大都缺少企业运作经验,对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商业化知识了解不够,这导致了技术转移难的问题。

即便是有了成果,也无法顺利转移到市场上进行实际应用。

目前我国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速度较慢,很多科技成果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在市场上被认可并得到实际应用。

这导致了高校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不高,无法有效地激励其进行科研创新工作。

二、突破路径探究1. 加强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是解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高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企业也可以从高校中获得前沿科技,促进自身的发展。

加强产学研合作是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路径。

2.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可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这样的平台可以帮助高校科研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加速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进程。

在平台的支持下,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将大大加快。

3. 建立激励机制为了激励高校科研工作者进行更多的科研创新工作,我们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

对于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转化速度等指标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高校专利转化率提升的途径研究

高校专利转化率提升的途径研究

高校专利转化率提升的途径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成为了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专利转化率作为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高校科研实力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提升高校专利转化率成为了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从高校专利转化的现状出发,探讨提升高校专利转化率的途径,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一、高校专利转化的现状当前,国家对于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高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和政策支持。

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的专利转化率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科研成果孤立化。

很多高校的科研成果存在孤立化的现象,科研成果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和联动,导致转化的难度增加。

2.专利技术转移难。

高校的专利技术转移工作面临着市场需求不明确、技术匹配度低、转移难度大等问题,导致专利转化率偏低。

3.缺乏有效的转化平台。

高校在专利转化过程中往往缺乏与企业对接的有效平台,缺乏市场化运作的经验和渠道,致使专利转化成果有限。

针对以上问题,提升高校专利转化率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科研成果整合与联动高校可以通过建立科研成果的共享平台,促进科研成果之间的交流与联动,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提高综合创新能力,从而推动科研成果的整合与联动。

高校还可以组织学术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和研究人员之间进行合作研究,形成多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提升科研成果的产出和转化效率。

2.强化市场需求导向高校在进行科研项目立项时,要注重市场调研,明确市场需求,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将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进行对接,提高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和可转化性。

对于已申请的专利技术,高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定制,提供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

3.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高校可以借助各级政府的扶持政策,积极拓展专利技术转移工作的渠道,与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和产业园区合作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便利和支持。

高校专利转化率提升的途径研究

高校专利转化率提升的途径研究

高校专利转化率提升的途径研究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而高校作为科研创新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大量的科研成果和专利。

目前我国高校专利的转化率较低,专利转化效率亟待提升。

如何提高高校专利转化率,成为了当前高校科研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高校专利转化率提升的途径进行研究探讨。

一、加强科研成果的市场调研和评估高校在进行科研工作时,通常会产生大量的科研成果和专利。

并不是所有的科研成果都具有市场前景,也不是所有的专利都具有转化的可能性。

加强科研成果的市场调研和评估是提高高校专利转化率的第一步。

通过市场调研,可以了解市场需求、竞争情况、产业趋势等信息,为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科研成果的评估也是至关重要的。

评估科研成果的技术含量、实际应用价值、市场前景等,可以帮助高校确定哪些科研成果具有转化的可能性,从而有针对性地推动专利转化工作。

二、加强产学研合作,搭建产业化平台传统意义上,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通常是通过技术转让的方式实现的。

由于技术转让的门槛较高,导致专利的转化率较低。

加强产学研合作,搭建产业化平台成为提高高校专利转化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产学研合作可以将高校的科研成果与企业的需求进行有机结合,有效地解决了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通过与企业合作,高校可以将科研成果直接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提高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增加专利的转化率。

搭建产业化平台也可以为高校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提供良好的环境,推动高校专利的产业化进程。

三、鼓励创新创业,培育专利转化意识提高高校专利转化率,需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专利转化意识。

当前,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高校应该通过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专利转化的基本认识和能力。

高校还可以通过创新创业竞赛、科技成果展示、实习就业等途径,引导学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机会,培养学生的专利转化意识。

高校专利实施率低的原因及对策

高校专利实施率低的原因及对策

高校专利实施率低的原因及对策作者:马小尧来源:《今日财富》2019年第11期伴随着我国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各高校的专利申请数量不断提升,但是实际的投入产出率却是相对较低,有效专利的实施效率也较低。

在某种程度上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高校专利开发人员缺少后续资金的支持,中介机构较为落后和职业经纪人队伍不完善等方面。

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高校专利实施率低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予以有关单位参考与借鉴。

一、前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转移的进程不断加快,各地方的经济技术合作也不断扩大,其中知识产权现已经成为我国企业之间要想发展的主要资源,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专利大国,但是在这中间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专利实施率较低和专利意识较薄弱等问题,下面我们从高校专利的现状着手进行分析,然后分析其实施率低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应对方法予以实施,从而来改善高校专利实施率低的问题。

二、高校专利研发现状据不完全统计调查,我国最近几年来高校专利的数量不断提升,尤其是在2010年我国高校专利高达5.3万件。

在一定程度上从专利授权情况来看,我国在2015年的时候高校所发明的专利授权只有2.7万件,其实施率相对较低。

根据我国的专利法,其发明的专利有效期为二十年的期限,在实用性以及外观型的专利设计其期限是十年,这种情况就以为专利的权限是有一定时间限制的,这种情况对于高校专利来说,若是开发者得到了专利的授权那么其一定要尽早的去进行实施并且进行批量的生产,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其价值所在。

但是實际情况是在专利实施率上我国高校有很多专利都没有得到具体的生产实施,其主要原因还是有资金的不到位以及没有找到合适的经济人和投资人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导致了我国高校专利实施率程度低。

三、高校专利实施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一)注重专利数量忽略专利质量我国有很多高校有专利申请数量的指标要求,其为了能够让专利的数量达标甚至采取发放专利申请的补贴以及专利的奖励的办法,来让专利的数量在不断在增多,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会让高校的教师所追求的是专利的数量而没有在乎专利的质量,对于外观型设计的专利和实用新型的专利数量相对较多,然而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和导师所发明申请的专利数量相对较少,有很多高校还会出现很多的垃圾专利的申请,这些原因都是会直接导致高校专利申请的实施率低等问题的出现。

高校专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高校专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高校专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专利已经成为推动高校发展、保护知识产权及实现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目前高校专利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专利的有效管理及利用,必须采取一定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目前高校专利管理缺乏制度性。

大多数高校专利管理存在规范性缺失,缺少统一的规范化管理体系。

这使得高校专利管理缺乏有效性,无法充分发挥专利管理的潜力。

其次,目前高校专利管理缺乏专业性。

虽然一些高校可以建立一定的专利管理机构,但这些机构大多不具备专业性。

管理者专业素质不足,专利管理活动也受到限制。

此外,高校专利管理还缺乏足够的经费支持。

受经费的制约,高校专利管理的投入也相对有限,高校缺乏专业的专利管理系统及专业人员,从而影响了高校专利管理的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该采取一系列对策。

首先,建立专利管理制度。

高校应建立完善的专利管理制度,形成专利管理的规范体系。

此外,应建立专业的专利管理团队。

高校可以组建专业的专利管理团队,由专业的专利管理人员组成,及时响应高校专利的变化,确保高校专利的有效管理。

此外,高校还应加大对高校专利的财政支持。

可以鼓励高校积极申请专利,同时通过实施补贴政策,投入足够资金来支持高校专利管理。

总之,高校专利是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高校创新成果的重要手段。

因此,应该加强对高校专利的管理,建立完善
的制度,并加强专业人员的培养,为高校专利的有效管理及利用提供有力支持。

专利技术转化较低改进措施

专利技术转化较低改进措施

专利技术转化较低改进措施哎呀呀,咱今天就来聊聊这专利技术转化较低的事儿和改进措施。

你想想啊,就好比咱有一堆宝贝,可就是没办法让它们真正发挥大作用,这多可惜啊!(就像你有一箱子美味的巧克力,却只能看着不能痛快吃一样难受。

)为啥会出现专利技术转化较低这种情况呢?咱得好好琢磨琢磨。

是不是有些专利技术太高大上了,和实际应用脱节了呀?(就像一件超级时尚但超级难穿的衣服,好看是好看,但不实用啊。

)或者是宣传推广不到位,别人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个好东西存在?(就跟你有个超棒的创意,却老是藏着掖着不跟人分享,谁能知道呢?)那怎么改进呢?咱得对症下药啊!对于那些太高大上的专利技术,咱能不能想办法让它更接地气,更贴近实际生产生活呢?(就像把那超级时尚的衣服改得舒服又实用。

)可以加强和企业的合作嘛,让技术人员和企业的人多交流,大家一起出出主意。

(你一言我一语的,肯定能想到好点子。

)宣传推广也得跟上啊!不能好酒也怕巷子深呐!(就像你有个超好玩的游戏,不吆喝几声,谁知道它好玩呀。

)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去宣传,比如举办专门的推介会,在网络上大力推广。

咱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呢?对了,政府的支持也很关键呀!政府可以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去采用这些专利技术。

(这就像是给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让它们更有动力去尝试。

)而且学校和科研机构也得加把劲,培养出更多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专利技术的转化。

总之,要想提高专利技术的转化,咱们可得多管齐下,大家一起努力。

(就像拔河一样,每个人都使劲,才能把事情办好。

)可不能再让那些好技术白白浪费啦!咱得让它们真正发挥作用,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呐!。

上海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策思考

上海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策思考

◼引言今天,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然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却一直是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难题。

特别是在中国,虽然科技投入不断增加,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仍然较低。

以上海为例,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上海拥有众多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每年都有大量的科研成果产出。

然而,这些成果往往停留在论文和实验室中,中试环节的困难,导致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这不仅影响了上海的科技创新能力,也制约了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

因此,如何提高上海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不仅需要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激发科研人员的干事创业热情。

 ◼一、上海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一)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技术成果转化环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自上而下非常重视,中央、各部委出台的系列政策,从顶层设计出发,在产学研、知识产权保护利用、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激励科研人员干事创业都做了明确的方向指引。

针对上海产业发展特色,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加快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以及《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更明确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方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

上海高校根据中央、市委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同步制定了相应文件,如《上海交通大学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细则(试行)》《上海交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专员管理细则》《上上海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策思考"傅杰 李晓喜 许晨辉(上海市高校科技发展中心,上海 200071)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单位,承担着原始创新、培养人才的重任。

然而,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却相对较低。

因此,文章旨在探讨上海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通过对上海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到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提出具体对策,以期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推动上海科技创新的发展。

高校专利转化率提升的途径研究

高校专利转化率提升的途径研究

高校专利转化率提升的途径研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作为科研创新的主要阵地,承担着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责任。

专利作为科技成果的重要形式之一,其转化率的提升直接关系到高校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和价值实现。

在实际操作中,高校专利转化率不高的现象比较普遍,这将导致大量科研成果无法有效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从而影响高校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

研究高校专利转化率提升的途径,对于促进高校科研创新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对高校科技成果的市场调研高校在开展科研工作时,应当更加重视对科技成果的市场调研工作,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针对市场需求开展科技研究活动,使科技成果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只有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才能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高校可以利用市场调研结果指导科研方向和重点,确保科研成果具有更广泛的市场适应性。

二、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高校与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具有天然的优势互补性,在专利转化方面也可以合作,共同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

高校可以积极寻找与企业的合作机会,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并进行产学研合作,将科研成果直接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推动专利的产业化转化。

通过产学研合作,高校科研成果可以更快速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提高专利转化率。

三、完善专利转化机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高校应当建立健全专利转化的机制,为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一方面,高校可以完善专利评估机制,对科研成果进行深入评估,确定其技术成熟度和市场潜力,为专利转化提供有力支撑。

高校还可以建立专门的专利转化团队,负责专利转化工作,寻找合作机会和进行转化谈判,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通过完善的专利转化机制,高校可以更好地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专利转化率。

四、加强专利宣传推广,扩大专利的影响力高校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应当积极进行专利宣传推广工作,扩大专利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高校可以通过举办专利展览、发布专利成果、参与专利交易会等形式,加强专利宣传推广工作,提升专利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高校专利转化率提升的途径研究

高校专利转化率提升的途径研究

高校专利转化率提升的途径研究一、引言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高校越来越成为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而高校专利的转化率又是衡量高校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专利的转化率提升,不仅可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还可以有效地激励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提高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

当前我国高校专利转化率依然比较低,如何提升高校专利转化率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和资料的归纳梳理,探讨高校专利转化率提升的途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高校专利转化率的现状分析1.高校专利转化率的定义和影响因素高校专利转化率是指高校所申请的专利最终转化为商品或服务的比率。

影响高校专利转化率的因素包括科研人员创新能力、科研经费投入、科研成果评价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科技成果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

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专利转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专利申请数量大幅增长,但是实际转化为生产力的比例并不高。

具体表现在,高校所申请的专利大多停留在实验室,无法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缺乏真正的市场应用。

1.科研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专利转化率,首先要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

高校可以通过设立创新基金、优化激励机制等措施,激励和培养科研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高校还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让科研人员更加深入地了解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科研工作。

2.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科研经费投入是保障科研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因此高校需要适当增加科研经费投入,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积极性。

高校还可以将专利转化作为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重要指标,对专利转化率较高的团队和科研人员给予一定的财政奖励。

3.健全科研成果评价机制科研成果评价机制是激励科研人员进行科研工作的有效手段,高校应该建立健全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注重对专利转化率高的科研人员进行激励和奖励。

高校还可以成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评审委员会,对需要进行转化的科技成果进行评审和审核,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和准确率。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实困境和突破路径探究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实困境和突破路径探究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实困境和突破路径探究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着很多困境,比如技术成果难以申报专利、转化成本高、
市场需求与科研方向不匹配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需要探索出一些突破性的路
径。

一、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技术转化的申报数量和成功率。

高校应该重视专利申请
和授权工作,并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以提高申报质量。

二、拓展技术转化渠道,提高转化效率。

除了已有的专利授权、研发成果产业化、技
术许可等方式,高校还应该积极探索股权投资、众筹、合作开发等新的转化渠道。

三、加强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提高转化成功率。

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了解市场需求、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并在科研方向的选择和研发成果的转化中充分考虑市
场需求。

四、加强科研管理和运作,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高校应该建立科研成果公示和管理制度,完善科技成果评估和奖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的创新研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五、提高科研人员的市场运作能力,加强技术转化工作的宣传和推广。

高校应该积极
为科研人员提供市场运作的培训和支持,加强转化成果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技术转化
的广泛传播效果。

六、积极开展人才引进和项目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政府、社会组织等各方的合作,吸引高端人才和重大项目落户,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以上,是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困境和可能的突破路径。

高校需要积极探索符
合本校实际的转化方式,加强科研成果的市场化运作,推进科学技术与产业的融合,为实
现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上海市专利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问题与政策建议

上海市专利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问题与政策建议

上海市专利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问题与政策建议
谢富纪;于晓宇;高子惠
【期刊名称】《技术经济》
【年(卷),期】2010(29)8
【摘要】专利技术产业化是指通过创新扩散、专利技术与传统技术的相互渗透,使与专利技术有关的系列产品达到一定市场容量和生产规模并形成产业的过程.本文基于对上海市专利与专利产业化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影响上海市专利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问题,从专利申请动机、专利审核制度、产学研合作模式重塑、失效专利的利用、专利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创新专利与标准的协同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总页数】5页(P13-16,23)
【作者】谢富纪;于晓宇;高子惠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52;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52;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52【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2.4
【相关文献】
1.上海市南汇县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 [J], 王旭育
2.延边黄牛产业化发展中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J], 房瑞景
3.我国报业产业化发展瓶颈问题浅析 [J], 穆青
4.制约中国煤层气发展瓶颈问题及政策建议 [J], 孙德强;高文凯;郑军卫;李超;王子龙;王维一
5.低碳农业产业化存在的瓶颈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低碳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例 [J], 暴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高校的研究 成果往 往与企 业的 需求严 重错位, 高校的科研人员认为是先进的 、超前 的东西在企业看来是不能马上拿来用的 、不能 产生效益的 , 这种成果因为缺乏合理性和实用 性而导致难以转化 ;[ 11]
(6)存在着高校 为了专 利而申 请专 利的情
况 , 专利数量的激励与高校教师的收入 、职称 、 研究水平等挂钩的考核评价体系, 导致单纯追 求数量忽视质量的倾向 , 专利质量低导致难以 转化 。
同时 , 市场经济的机制尚不完备 , 存在着 高校专利和企业需求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 存在 着高校专利与企业承接转化能力脱节的现象 , 更重要的是 , 缺乏市场化必须的专利转化的专 业化的 、全程服务的中介机构 。
2 .上海高校专利转化率低下解析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 、推广和产业化 历来是一个薄弱环节 。 虽然近年来 , 高校纷纷设 立“大学科技园”的转化和孵化器, 凭借其雄厚的
英 、法 、德三国在 20 世纪 60 年代中后期 , 专利申请行为有一个结构性调整, 即专利申请 的数量明显减少 , 而质量显著上升 。 一些经济 学家已经注意到 20 世纪 70 年代专利申请行为 在世界范围内的明显下降[ 12] , 显 然这不是 由于 发明投入 的减 少 引起 的 单位 发 明投 入 所创 造 的专利数量减少 , 这正是欧洲国家试图由“ 更 多的 专 利” 向“ 更 高质 量的 专利” 过 渡的 结 果[ 13] , 它与 20 世纪 70 年 代以来 的专利竞 赛理 论方面的研究结果相吻合 。 专利竞赛中 , 专利 的质量比专利的数量更重要 。 我国的专利数 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 , 但较低的专利质量 使专利缺 少市 场 开发 价 值在 市 场竞 争 由资 本 竞争向技术竞争演化的世界经济大环境中 , 专 利的低质量就成为转化的瓶颈之一 。 2 .3 企业尚未成 为技术创 新的主 体 , 来自企 业 的专利转化推力不足
收稿日期 :2009-01-12 基金项目 :上海市人民政府政策咨询重点课题项目(2007-A -05 -A), 上海市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项目(2008-05) 作者简介 :万晓玲(1964-), 女 ,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
78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 17 卷
表 1 上海高校 、上海市和全国高校专利数据对照表 (1988~ 2006)
1 .上海高校专利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1 .1 专利申请量 、授权量持续上升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 市场经济正逐
步完善, 一系列有关推动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 政策的出台 , 以及伴随上海高校目标追求出现
的对专利发展的渴望 , 使得上海高校专利的发 展成绩显著 , 明显高于全国高校的平均数和上 海全市的数据 。 考察 1988 ~ 2006 年的数据可 知 , 上海高校专利申请量 、授权量(见表 1)呈现 持续上升态势 , 且与上海全市 GDP 同步增长 ; 从专利结构分析 , 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和 外观设计专利三项比例中 , 发明专利所占比例 从 2003 年的 62 .4 %上升到 2006 年的 76 .4 %, 专利质量提高 , 体现高校较好地发挥了“科学 研究” 的功能 。
1 .2 上 海 高校 专利 转化 率 高于 全国 高 校平 均 数 , 但是转化率仍属低下
据国家 知识 产权 局公布 的统 计数 据 表
明 , 我国已成为世界专利申请大国 , 其中高校 专利的申请数量急剧攀升 , 高校沉淀了大 量 的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 , 但在高校各类创 新 技术高产出率的背后却是低下的转化率 , 有 分析认为我国专利的平均实施率仅 10 %, 科 技成果转化取得效 益的比例也 仅为 10 % ~ 15 %, 远低 于 发 达国 家 60 % ~ 70 %的 转 化 水平[ 8] 。
1992
106 2 186 1 823
1993
97 2 294 1 765
1994
82 3 232 1 520
62 1 025 949 75 1 215 1 214 90 2 146 1 774 48 1 454 1 078
1995
72 2 456 1 365
1996
64 3 154 1 320
1997
2009 年第 4 期
万晓玲 , 等 上海高校专利转化率低下的瓶颈突破及对策
79
科研力量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做出了积极的 努
力, 但是对接企业的科研成果转化仍然步履艰 难, 大量专利处于“休眠期” 。 如何“催醒专利” , 提高转化率 , 需要透过现象作深入的剖析。 2 .1 高校 科技 成果 衡量 指标 导致 重专 利 申请 而轻转化
98 3 120 1 293
1998
120 3 419 1 445
49 1 436 891 34 1 610 854 42 1 886 774 54 2 334 860
1999
220 4 605 1 769
84 3 665 1 304
2000
618 11 337 2 924
183 4 050 1 548
关键词 :高校 ;专利转化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 -7095(2009)04 -0077 -06
专利被 很 多经 济学 家 认为 不 仅是 发 明活 动的指标 , 而且是产业和国家层面上技术进步 和变革的指标[ 1] 202 。 专利转化是指 从知识形态 的潜在 生 产 力 转 化 为 直 接 生 产 力 的 过 程[ 2] 。 高校是当前 社 会创 新活 力 最为 充 沛的 群 落之 一 , 已开始从“ 封闭的创新系统” 向“开放的创 新系统” 发展[ 3] , 上 海 高校 由 于 其综 合 实 力和 地理优势 , 近年来专利量增长迅速 。 成为上海 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有利支撑 。
国际上 通 常把 专 利申 请 量 和专 利 授 权量
作为衡量一 个 国家 或地 区 科技 产 出乃 至 科技 实力的重要标准 , 之所以将其作为衡量一个国
家或地区科技产出乃至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准 , 是基于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 在这样的机制 下 , 市场激励来自于对专利技术的转化 , 只有 专利得到了应用 , 专 利申请者才能够得到回 报 。 因此 , “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 就反映 了技术研究人员对专利市场回报的期待程度 , 反映了市场对技术的转化能力 。 在市场经济 的运行机制下 , 没有机构会对“ 专利申请量和 专利授权量” 本身给予激励 , 所以就不存在为 申请专利而申请专利的现象 。
No.4 , 2009
S
V UM
o, l
. N1o7.68
上海高校专利转化率低下的瓶颈突破及对策
万晓玲 , 陈宏民 , 周 军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 上海 200030)
摘 要 :通过比较和分析指出上海高校专利的发展趋势 , 揭示了在不完备的市场经 济下专利数不再能有效反映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 从政府 、高校 、企业 、市场 四因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整体视角 , 剖析了上海高校专利转化率低下的现象和制约 因素 。 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基础上 , 提出了加强政府法律政策引导 、明确高校的创新定位 、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 体系以 及培 育市场 化的科 技中介 服务体 系等四 方面 的政 策建议 。ຫໍສະໝຸດ 类型专 利申 请量
专利 授权 量
年份 上海高校 上海市 全国高校 上海高校 上海市 全国高校
1988
115 1 523 1 513
52
909 805
1989
82 1 141 1 654
89
957 1 070
1990
87 1 526 1 333
81
924 1 031
1991
100 1 778 1 704
表 2 上海高校专利 实施率情况(1999 ~ 2006)
项目 年份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专利合同数 (项) 11 15 28 24 22 38 51 62
专利授权量 (项) 84 183 317 441 466 837 1 096 1 579
目前科研项目的评估往往以论文 、专利的 产出数量为重要指标 , 并没有设立项目后评估 制度 , 以至于专利转化与否被“ 忽略不计” 了 , 没有一个绩效指标是与专利的转化挂钩 。 2 .2 高 校部 分专 利本 身难 以转 化和 缺乏 转化 资金
(1)高校专利的 产生一 般属于 科研 项目研 究中的“副产品” , 一些专利本身并不为了转 化 , 而仅仅是为了保护某一创造发明或是某些 新的理论发现 ;
符颖[ 4] 、葛煦[ 5] 、刘 月娥[ 6] 、徐 长乐[ 7] 等就 上海高校专 利 的发 展态 势 和成 果 转化 问 题做 过研究, 但总的来说专利转化问题的研究尚缺 或不够完整 , 与上海高校专利发展的迅猛态势 不相适应 。 目前专利转化率低下已成为制约 上海高校专利技术发展的核心问题 。
2001 1 119 12 777 3 800
317 5 371 1 534
2002 1 521 19 970 5 981
441 6 695 1 710
2003 1 794 22 374 10 252 466 16 671 3 416
2004 2 212 20 471 12 997 837 10 625 5 505 2005 2 955 32 741 19 921 1 096 12 603 7 399 2006 3 074 36 042 22 950 1 579 16 602 10 457 资料来源:《 上海统计年鉴》1989 ~ 2007 年 ,《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1989 ~ 2004 年, 《中国知识产权年鉴》 2005 ~ 2007 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