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经济学制度

制度经济学制度
制度经济学制度

制度经济学的主要观点与流派

(一)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论述

马克思将参与主体看作是“一定阶级关系和经济利益的物质承担者”,超出了古典经济学对于“理性人”的假设,将其看作是在一定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下的“人”。马克思所研究的“制度”本质是经济主体参与人之间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关系以及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所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即上层建筑。在新制度经济学时期,诺思将意识形态列入制度经济学研究的范畴,并认为“马克思的分析框架是最有说服力的,这恰恰是因为它包括了新古典分析框架所遗漏的所有因素:制度、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

(二)以自发秩序理论为核心的旧制度经济学

凡勃伦以人的本能作为出发点,从本能-习惯-习俗-制度,认为制度是个人或群体普遍存在的思想习惯。制度变迁的原因在于人们一些思想习惯被自然淘汰,又由于个人对环境的强制适应过程,而出现环境随社会发展和制

度变化而变化。康芒斯继承和发展了凡勃伦的制度分析。康芒斯将经济学和社会学相结合做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他在综合了“从洛克到20世纪的经济学家的著作”之后,提出了“集体对个人交易关系的控制”是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康芒斯的研究从“稀缺性”出发,说明了稀缺性“不仅产生冲突,而且产生因为相互依存而建立秩序的集体行动”,因此制度就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康芒斯强调法律制度对经济制度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法律保护所有权,并提出了法制优先于经济的观点。康芒斯在我国曾被认为是代表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其代表作《制度经济学》也被认为是“为垄断资本主义辩护的错误思想”。但是,他对稀缺性和效率的分析,已经成为了分析不完全竞争的基础之一(james,1937),甚至对于反垄断法的建立影响颇深

(三)以产权和交易成本为核心的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这一术语是由williamson(1975)提出的。新制度经济学一直致力于回答“为什么正交易费用的存在使得我们在构建经济模型的时候必须将制度视为内生变量”,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构成了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即制度对于经济运行的绩效是至关重要的。

科斯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创性人物,在1937年《企业的性质》中提出了交易成本理论。制度因此被理解成为降低交易成本而存在的规章、规则、法律、政策等等。之后的交易成本理论被广泛应用,arrow(1969)将交易费用看作是经济制度必不可少的费用、williamson (1981)通过交易成本界定企业和市场边界等对促进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诺思的研究起始于交易成本理论,但是其分析方法同上述研究有所差异,以诺思为代表形成了制度经济学中研究经济历史和制度变迁的分支。这一分支认为,新的交易制度的形成和延边促进了近代西方世界的经济社会变迁过程。制度安排并不仅仅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有助于降低转型费用。

1、产权理论

产权制度就是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对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的经济和社会关系。.科斯认为,产权界定能使双方通过交易便可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状态. 产权是资产所有者行使一定行为的权利,这些权利是一定的而不是无限的.使用产权会带来收益,同时也会带来成本.

2、交易费用理论

最早是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提出的,他认为交易费应包括度量界定和保障产权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订立合同的费用,督促契约条款严格履行的费用等等。威廉姆森等人建立起交易费用完整的理论体系.。

3、企业理论

科斯认为,市场机制和企业都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且他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的. 但是要采用哪种配置资源的方式,则完全取决于交易成本的比较. 市场机制的运行是有成本的,

但是这个市场运行成本也是可以减少的.交易费用的节省是企业生存以及替代市场机制的唯一动力

4、制度变迁理论

诺斯认为,在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发面,制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篇二:制度经济学

1. 理解增长的近似因素与根本因素有哪些?新制度经济学家是如理解经济增长的?

1.增长的近似因素:资本,劳动力,技术。

2.增长的根本因素:制度变迁。

3.新制度经济学家理解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出现取决于人们是否从事合乎社会需要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活动,如发明创新、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要使人们积极地从事这些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活动,显然必须使他们受到刺激和激励。什么因素能给人们以刺激和激励呢?它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制度,即一个有效的制度结构制度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决定剩余索取权利和剩余控制权。因此,制度决定经济绩效。

2. 如何理解交易费用?

1.交易费用:包括事前准备合同和事后监督及强制合同执行的费用,与生产成本不同,它是履行一个合同的费用。

2.威廉姆森将交易费用分为合同签订之前的交易费用和合同签订之后的交易费用,并特别强调合同签订之后的交易费用问题。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由于交易行为偏离合同导致的交易双方的“不适应”成本;②为纠正事后不合作行为而进行的讨价还价的成本;

③为解决合同纠纷而建立治理结构的成本;④为保证合同条款兑现而付出的成本。④这种事后的交易费用来源于交易中的不确定性导致的事前签约的不完备性。

3.交易费用还可以分为市场组织方式中的交易费用和行政组织方式中的交易费用。

3. 用图说明负外部性为什么会导致资源配置过多?

如左图,d代表厂商的边

际收益曲线,mc代表私

人的边际成本曲线,msc

代表社会边际成本曲

线,mec代表边际外部曲

线。在市场经济中,追

求利润最大化的理性人

根据私人成本和社会成

本的比较进行最优决

策,在负外部性的情况

下,即私人边际成本(mc)小于社会边际成本(msc),两者的差额表现为边际外部成本(mec),因此对企业和个人的最优策略不一定是社会最优策略,厂商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进行生产,即mc与d的交点,产量为oq,对应价格为op。而社会的最优生产量为oq1由msc 与d的交点决定,价格为op,说明负外部性往往导致生产过度,价格下降,实际产量超1

过了最优产量,资源配置过多。(注:外部性指当个人或企业在行动时并不付出行动的全部代价或享受行动的全部收益,表现为私人成本大于或小于社会成本。)

4. 为什么说科斯第二定理比第一定理更重要?

1.科斯定理1:如果交易费用为零,则初始产权界定给任一产权主体都可以最终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2.科斯定理2:如果交易费用为正,可交易权利的初始安排将影响到资源的最终配置(市

场交易费用影响着资源配置效果)。

3.原因:科斯第二定理是科斯产权理论的核心部分;现实生活中交易成本不为零,科斯第二定理更有现实意义;在宏观政策制定中能发挥作用。(言之有理即可)

5. 如何理解在交易费用大于零时产权的初始界定会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

这实质是科斯第二定理的一种推论,下面将用一个例子说明。假定一个工厂周围有5户居民,工厂烟囱排放烟尘因居民晒在户外的衣物受到污染,因此使每户损失75美元,5户居民总共损失375美元。解决此问题的办法有三种:一是在工厂的烟囱上安装一个防尘罩,费用为150美元;二是每户有一台除尘机,除尘机价格为50美元,总费用是250美元;第三种是每户居民户有75美元的损失补偿。

1.交易成本为零时。不管是工厂有排污权还是居民有清洁权,工厂和居民的最优策略都是给工厂的烟窗上安一个防尘罩。即如果交易费用为零,则初始产权界定给任一产权主体都可以最终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2.交易成本大于零时,即居民们为达成买防尘罩协议需要125美元。这时候,如果规定工厂有排污权,居民会自己买一台除尘机,每户成本为50美元,而安防尘罩的每户成本为(125+150)/5=55美元,因此居民不会给工厂安一个防尘罩。如果规定居民有清洁权,工厂会选择成本最低的防尘罩为150美元。因此当交易费用大于零时产权的初始界定会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

3.(此题有多种例子,希望自己找一个,不然这个例子用得太多让老师看得厌倦。比如把工厂排放烟尘改为排放污水,或者改一下数字。或是养牛没有栏栅给周围居民造成损失,解决办法为1,修栏栅;2,直接给居民赔偿。例子很多。)

6. 如何理解产权的含义?财产与产权有何区别?

1.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本质上是一种排他性权利。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个人对资产的产权由消费这些资产、从这些资产中取得收入和让渡这些资产的权利或权力构成。产权是一组行为性权利、即一个“权利束(rights or a set ofrights)”

2.财产是具有金钱价值、并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的总称。大体上,财产有三种,即动产、不动产和知识财产(即知识产权)。产权反映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财产反映的是一种人与物的关系。

7. 产权是怎样起源的?

1.从立宪层次解释产权制度起源。人们尽量减少在“自然状态”下的风险求助于市民社会来保障每个人的权利通过谈判建立一个政府,创造一个社会契约,使每个人的产权有明确规定并能得到保障。

2.原始产权模型。自然状态中人口少,动植物资源丰富,不必界定产权,部落以狩猎为主,人口增加导致资源相对稀缺,以武力或战争形成排他性公有产权或共同产权,即单个群落开始不许外来者分享资源,部落定居下来,内部成员滥用资源会使资源枯竭(如公共地悲剧),或是生产力发展有了剩余产品,或是生产力发展使得个人能离开部落独立谋生。因此内部成员进一步界定产权,私有产权产生。

3.强力产权理论。当事人通过强力造成先占事实,然后通过联合建立保护先占事实的社区规范,再通过游说谋求将社区规范变成法律。

4.产权的起源。经济因素:①稀缺性是产权产生的基本前提。②潜在利益或预期收益是产权产生的基本动力(只有当界定权利的费用与权利带来的好处在边际上达到相等时才会产生,或者说,只有当产权界定的收益大于产权界定的成本时,人们才有动力去制订规则和界定产权)。③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变动。④排他性费用。⑤人口压力。⑥技术。社会政治因素:

①“先占”:如土地。英国普通法、传统非洲法系和伊斯兰法系中,对土地的先占行为

决定了土地的原始所有权;在美国,通过先占原则和政府转让,确立了土地私有权(lueck ,1998)。②无政府和习俗惯例下私人的强力。③习俗和习惯法,如氏族习俗、行规等。④国家暴力:政治决策具有规模效应,能够节约私人界定产权的交易费用。

8. 为什么私有产权通常更有效率的?共有产权的低效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私有产权有效率:第一,私有产权促进经济自由,在这方面私有产权的优势非常明显,由于产权属于唯一的经济主体,产权的让渡取决于所有者的独立决策,交易的复杂性相对较小。第二,激励效果明显,诱导所有者节约资源。在私有产权下,产权主体明确,保证了产权主体排他性地获得行使产权的收益,有利于激励产权主体以最高的效率来使用其产权。第三,通过防止或消弥物质冲突增进社会的平安和谐,利于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第四,一种产权安排是否有效率还取决于它是否能为在它支配下的人们提供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的激励。在私有产权下,私产所有者在做出一项行动决策时会考虑未来的收益和成本,并选择他认为能使他的私有权利的现期价值最大化的行为方式来做出使用资源的安排;而且,私产所有者为获取收益所产生的成本也只能由他个人来承担,因而在其他产权形式下的许多外部性收益在私有产权下能够被最大程度地“内在化”,从而产生最有效地利用资源的激励。

2.共有产权的低效:第一,共有产权的交易比私有产权的交易困难。共有产权在共有组织成员之间是完全不可分的。共有产权不具备产权利益的“匿名可转让性”。共有产权的“共有”特性所派生出的较高的交易费用,阻碍了以交易来实现共有产权的最优配置。第二,共有产权在其组织内部不具有排他性,带来较大外部性,且易产生“搭便车”行为。

9. 科斯的企业性质观和企业边界观是怎样的?

1.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市场调节即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当这种交易成本大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时,企业就会出现。

2.企业的边界观:企业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大,企业的扩大必须达到这一点,即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公开市场上完成这笔交易所需成本,或等于由另一个企业家来组织这笔交易的成本。(首先,当企业扩大时,对企业家的功能来说,收益可能会减少,也就是说,在企业内部组织追加交易的成本可能会上升。自然,企业的扩大必须达到这一点,即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公开市场上完成这笔交易所需的成本,或者等于由另一个企业家来组织这笔交易的成本。其次,当组织的交易增加时,或许企业家不能成功地将生产要素用在它们价值最大的地方,也就是说,不能导致生产要素的最佳使用。再者,交易增加必须达到这一点,即资源浪费带来的亏损等于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交易的成本,或者等于由另一个企业家组织这笔交易的亏损。最后,一种或多种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可能会上升,因为小企业的“其他优势”大于大企业。当然,企业扩张的实际停止点可能由上述各因素共同决定。前两个原因最有可能对应于经济学家们的“管理收益递减“的论点。)

10. 如何理解制度变迁需求的含义?影响制度变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1.含义:人们对制度变迁的需求就是对效益更高的新制度的需求。按照现有的制度安排,无法获得某些潜在利益。行为者认识到,改变现有制度安排,他们能够获得在原有制度下得不到的利益,这时就会产生改变现有制度安排的需求。

2.影响因素:①产品和要素的相对价格。改变人们之间的激励结构和讨价还价的能力,导致重新缔约。②宪法秩序。能深刻影响创立新的制度安排的预期成本和利益,从而影响对新的制度安排的需求。③技术。多方面的影响,如技术进步会改变相对产品和要素价格;技术进步会降低交易费用并使得原先不起作用的某些制度安排显现潜力。④市场规模。能改变特定制度安排的利益和费用:市场规模扩大使一些与规模经济相适应的制度安排得以创新,如股份公司制度、跨国公司制度等,或使得一些制度的运作成本大大降低。⑤偏好。改变人们的效用函数从而改变成本效用比较链条,导致利益判断的变化:原来符合人们利益判

断的制度变得不再与这种利益判断相符,制度变迁成为人们改变了的利益判断的客观要求。

11. 影响制度变迁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1.影响因素:①宪法秩序。通过对政体和基本经济制度的明确规定来界定制度创新的方向和形式。将直接影响进入政治体系的成本和建立新制度的立法基础的难易度。②制度创新成本。③现有知识积累及其社会科学知识的进步。④现存制度安排。直接影响提供新制度的能力。⑤规范性行为准则。制度安排应与文化准则相和谐,否则就使一些制度安排难以推行或者变迁成本大大提高。

12. 制度变迁过程中出现路径依赖的原因是什么?

1.路径依赖,又译为路径依赖性,它的特定含义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13. 什么是“诺思悖论”?如何减少和避免“诺思悖论”?

2.措施:迫使统治者选择社会产出最大化,而不是租金最大化。(1)主权在民,国权民授,让统治者权力来源于人民,而不是相反。(2)权力制约,利益分立,弱化统治者的作用,形成各自的利益格局。健全有约束机制的政治体制和权力机制,使人们难以通过重构产权实现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建立稳定的宪法秩序。(3)社会开放,加强竞争,内外强大对手的竞争压力,迫使执政者寻求民众的支持而被迫将“租金”最大化以社会产出最大化为前提。(或者:①是有关公民权利和政府合法性的社会共享信念体系的建立,这一信念体系的建立反映了与对政治官员行为的合法限制有关的社会规范的发展。政治秩序的关键是建立对官员行为的可信限制。公民权利及其暗含的对政府的限制对于政治官员来说必须是自我实施的,即违背它们就会危及政治领导人的未来。②是成功的宪法,通过分派公民权利和对政府决策施加限制来限制政治冒险,用正确的宪法形式限制政治权力的专横实施。③是产权和个人权利必须很好地界定,使得当这些权利受到侵犯时个人能够心知肚明。④是国家必须提供尊重这些权利的可信承诺,以此提供保护,防止官员的机会主义和掠夺行为。)

14. 如何认识“李约瑟之迷”?

1.李约瑟之谜:为何在科学革命前的大约14 个世纪中, 中国文明在发现自然,并将自然知识造福于人类方面比西方有成效得多?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而发生在西欧? 2.解释:李约瑟本人的解答,①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②中国人太讲究实用,很多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③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

3.其他解释:①西欧资本主义的确立经过了萌芽、萌芽结合、斗争和取代三个阶段, 而在中国, 资本主义萌芽的第一阶段(宋以前) 是存在的, 但第二阶段的资本主义萌芽结合阶段却被遏制和破坏了,所以第三阶段就和西欧出现了本质上的差别。②在14 世纪以前,中国的技术进步优于西方,因而人口与资源之间的关系没有超出合理的区间,所以中国的经济、科技发展好于西方,而在14世纪以后中国的技术进步落后于西方,所以中国过快的人口开始超出了资源的承载能力, 中国于是陷入了“马尔萨斯陷阱”当中。③欧洲的优势是经济自由放任、政治和军事的多元化以及智力活动自由的一种结合,这些因素在经常的相互作用中产生了欧洲的奇迹(paul kennedy)。环境因素(气候温和使人勤劳;土地贫瘠推动农业技术革新),技术因素(耕犁、马镫或放大镜),政治-军事因素(封建主义导致绝对君主专制,竞争和民族国家的出现以及政治制度上的改进),人口因素(节育和晚育使得家庭规模小并使资本容易积累)。④有效率的产权制度。等等

15. 什么是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为什么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最早出现在荷兰和英国?

1.现代意义的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

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2.原因:①适宜所有权演进的环境。荷兰因优越地理位置,商业贸易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为了促进商业发展,形成了一个有效率的政府;英国国会在内乱之后享有了对王权的支配地位,成功地以议会形式对其统治者实行制约。②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③,产权制度的建立。有效率的组织的形成,需要在制度上做出安排和确立所有权以便造成一种刺激,将个人的经济努力变成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的活动,从而外部性内部化,即要形成明晰的产权制度。④创新、规模经济、教育、资本积累等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而是增长本身(增长的结果),真正的增长动力来源于制度变迁。篇三:新制度经济学重点

新制度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新古典经济学的问题:问题的根源——其假设前提的非现实性

假设:完全理性/完全信息/完全竞争/交易成本为0/制度外生

●新制度经济学家

1、罗纳德.科斯:揭示并澄清了经济制度结构中交易费用和产权的重要性。1991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道格拉斯.诺斯: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于1993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3、奥利弗.威廉姆森:对制度经济学的研究,特别是在企业边界方面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交易成本经济学。于2009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新制度经济学的概念:最早由威廉姆森提出: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正统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去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并去发现这些制度在经济体系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仅是拓展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而且还促使人们思考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到底是什么。】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科斯和诺斯都强调了)新制度经济学应该研究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强调研究真实的世界):效用最大化,有限理性,机会主义的行为倾像

(一)效用最大化

? 人们总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环境约束、资源约束、理性约束、机会约束等)追求利益(多目标整合后的总收益或最效用)最大化。【人既有利己主义(经济人)的一面,又有利他主义的一面;抛弃了新古典理论陈旧的二分法——家庭追求效用最大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二)有限理性

? 人们只有有限的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现实生活是复杂的】

? 信息的不完全性、不对称【事物是发展的,其属性和状态是不稳定的和不可确知的。人的头脑也是一种稀缺资源,因而人的行为能力也是有限的。搜集信息、处理及计算、行为本身的执行都是有成本的。由此,人们“有达到理性的意识,但又是有限的”(西蒙,1972)。“人不可能无所不知”】

? 有限理性不仅反映了客观现实(事物是复杂的和多变的),而且也反映了人的经济特性:个人不会为了信息的完全而不顾成本去搜集;也不会不顾算计成本去处理所有信息;人的脑力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为了有效利用它,必须重视节约和合理使用。

(三)机会主义的行为倾向

? 经济活动人会以狡黠的方式追求自身的利益,他会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他会有目的地、有策略地利用信息(包括有时说谎、隐瞒、欺骗等)。【人既有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又有

讲诚信的一面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

●新制度经济学的流派渊源

一、德国历史学派——制度主义的发端,盛行于 19 世纪40-60年代

代表人物:李斯特、罗雪尔、希尔德布兰德、克尼斯等

? 反对古典学派运用的抽象、演绎的自然主义方法(静态分析法),而认为历史是连贯的运动,主张运用从历史实际情况出发的具体的实证的历史主义的方法。强调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和国民经济的有机体现,代表德国产业资本的利益,对抗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历史背景:

? 19世纪前半叶,英国完成了产业革命,获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说代表了英国产业资本的利益,而德国还处在封建割据的农业国阶段,为了发展德国本国的工业,对来自英国的工业品,必须采取保护贸易政策,并在意识形态上对抗英国的斯密理论。

? 李斯特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841)一书中指责英国古典经济学不强调经济生活中国民有机体的重要,是“世界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经济学。他的国民经济学则强调经济生活中的国民性和历史发展阶段的特征。

? 在经济理论方面,李斯特提出发展国民生产力的理论,批判斯密的单纯“交换价值”

的理论。在经济政策上则主张采取国民主义和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李斯特的这种历史主义的经济发展阶段论,形成了德国历史学派的传统和基本特征。

? 生产力理论/工业优先理论/国家干预理论

二、制度经济学——德国历史学派在美国的变种,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 该学派以研究“制度”和分析“制度因素”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标榜,将经济分析的核心转向制度,形成了研究经济问题的制度主义方法,并以此得名。

时代背景:

? 制度学派是当时资本主义处于较高发展水平的美国环境中的产物。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尤其是大垄断组织同中小企业之间的矛盾,在美国要比在德国表现得更加突出。因此,制度学派从一开始起就强调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缺陷和局限性,强调有必要调整资本主义的各种经济关系,对之进行改良,并预言美国资本主义的唯一出路在于社会改良。 ? 制度学派强调非市场因素(如制度因素、法律因素、历史因素、社会和伦理因素等)是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因素,认为市场经济本身具有较大的缺陷,使社会无法在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方面协调。

? 不同意19世纪70年代后的经济学家越来越重视的数量分析方法,强调所谓制度分析或结构分析,不同意当时处于正统地位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调节,以克服市场经济所造成的缺陷和弊端。

1、凡勃仑的制度经济学

? 强调技术的进步作用和制度的约束作用

? 非常注重制度分析和强调制度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反对把制度因素作为分析经济活动的前提,否定了古典学派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符合“自然秩序”的因而是正常的、稳定不变的观点,主张从制度或结构上来改革资本主义。

? 制度是“广泛存在的社会习惯”,社会习惯是逐渐形成的,所以制度本身是进化的。

2、康芒斯的制度经济学

? 康芒斯对制度分析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并把资本主义社会关系解释为一种交易关系,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众多的利益集团,因而存在着众多的利益冲突,为此就需要制度为各方建立一个行动规则,对交易各方进行协调。

? 劳工问题专家,认为制度是“控制个体行动的集体行动”,并从集体行动出发建立了“交

易”的概念,以此作为研究的基本分析单位。同时强调产权、法律的作用,在交易中会产生利益冲突,只有依靠法律制度才能解决。

三、后制度经济学

? 随着凯恩斯主义的兴起,20世纪30、40年代美国制度学派比较消沉。到20世纪50 年代,美国制度学派在加尔布雷斯带领下重振旗鼓,他们强烈批判新古典方法,是凡勃伦传统的发展。

? 在方法上,加尔布雷斯也强调制度和结构因素的重要性,主张把政治、社会和文化因素加入到经济分析中,反对抽象的纯经济分析和数量分析。

? 坚持以制度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加尔布雷斯认为把资源配臵与利用作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错误,把经济学分为微观宏观是一种不幸。经济学研究要改变重物轻人,只看产值不见福利的倾向。

? 从制度角度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二元体系理论。

? 认为美国社会由计划体系和市场体系两部分构成,计划体系由1000家大公司组成,权力掌握在技术和管理人员手中,控制着市场和价格,从而也控制着市场体系。市场体系则由1200万小企业、农场、个体经营者组成,完全听任市场支配。

? 提出“新社会主义”论,实现两种体系平等化的社会。

? 由于计划体系占统治和支配地位,美国这种丰裕社会存在各种收入分配不平等、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配臵失调、通货膨胀与失业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进行制度改革,通过国家力量使两种体系的权力与收入平等化。

第二章交易费用理论

●科斯对交易概念的论述

1.存在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交易两种特性的交易;

2. 在多数场合,“交易”主要是指较狭义的市场交换或市场交易;

●威廉姆森对交易概念的论述

“当一项物品或劳务在技术上可分的结合部发生转移时,交易就发生了。” ? 交易的细化:

【生产或提供商品服务的活动从技术上可分为一系列独立的活动过程,每个在技术上不可分的活动都是一个独立的活动过程,它们属于整个活动的一个阶段。当一项物品或劳务从一个阶段交到下一个阶段时,交易就会产生。】

●科斯对交易费用的解释:代表作:《企业的性质》《社会成本问题》1. 交易成本的存在

2. 交易成本的构成

3.企业和市场的相互替代

1. 交易成本的存在:首次提出交易是有成本的,并用交易成本来分析企业的存在及界限问题。

2. 交易成本的构成:主要是“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1)交易准备阶段的成本:指收集、处理有关交易客体的价格和质量以及交易主体的信息的成本;(2)谈判和履约成本:包括订立契约并保证实施的成本以及处理冲突的成本。【《社会成本问题》:度量、界定和保障排他性权利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订立合同的费用;督促交易条款严格执行的费用等;】

3.企业和市场的相互替代:是两种相互替代的机制或安排

(1)一项交易是通过市场还是在企业内部进行,是由交易成本决定的;(2)企业的规模被决定在企业内部交易的边际费用等于市场交易的边际费用。【交易费用是利用价格机制的成本;同时,企业组织作为市场的替代同样存在内部的“管理费用”。】

●威廉姆森对交易费用的解释:代表作:《市场与等级结构》,《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1. 事前的交易费用与事后的交易费用;2. 影响或决定交易费用的因素;3. 市场结构与交易费用经济系统运转所要付出的代价或费用

1. 事前的交易费用与事后的交易费用:经济系统运转所要付出的代价或费用

事前的:起草、谈判、保证落实某种契约的成本,也就是达成合同的成本。

事后的:退出某种契约关系所必须付出的费用;因合同有误而更改合同所必须付出的费用;仲裁所付出的费用(如法院、仲裁机构等);为确保交易关系的长期化和持续性所必须付出的费用。

2. 影响或决定交易费用的因素:(1)交易维度;(2)人的因素

(1)交易维度:为解决交易费用概念在操作性上的不足,威廉姆森将交易做为基本分析

单位,认为交易有三个维度:①资产的专用性:指为支持某项特殊交易而进行耐久性投资,它一旦形成便很难转移到其它用途上。【(1)物理资产专用性(2)地理区位的专用性(3)人力资本的专用性(4)完全为特定协约服务的资产(5)名牌商标资产的专用性】②交易的不确定性【a.环境的不确定性(原发——随机发生:人们很难准确预测产品未来的价格、数量和质量等)b.交易双方行为的不确定性(继发——缺乏信息沟通:由于策略性隐瞒、掩盖或扭曲信息等机会主义行为而引起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③交易发生的频率【即交易的次数,也是影响交易成本和收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只有交易规模足够大,才能支持专用性投资;经常发生的交易相对于一次性交易更容易补偿交易的规则结构的确立和运行成本,相对降低交易代价。)】

(2)人的因素:“契约人”的行为特征不同于“经济人”的理性行为,而具体表现为:①

有限理性;②机会主义行为(信息不对称:如果“契约人”采取机会主义行为,那么他不仅不一定守约,而且还会见机行事,使事后的实际结果不是按照合同而是按有利于他的方向发展。因此,怎样采取措施遏止机会主义行为就有了经济意义,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成本。) 3. 市场结构与交易费用:完全竞争市场或垄断竞争市场交易费用较小;完全垄断市场或寡头垄断市场,交易费用较大;

●交易费用的性质:1. 交易费用是机会成本2. 交易费用是对稀缺资源的损耗

3. 交易费用是信息不对称的结果

4. 交易费用是无法彻底消除的

5. 高额的交易费用可能减少交易

●交易费用的成因:1. 有限理性;2. 机会主义;3. 资产专用性;4. 不确定性

1. 有限理性(如果人们是完全理性的,那么无须耗费交易费用就可以使合约完备。);

2. 机会主义(在不存在机会主义的情况下,由于有限理性造成的合约的疏忽及欠妥之处,不会引起另一方钻空子的行为。因此,由机会主义引起的交易费用将消失。);

3. 资产专用性(在不存在资产专用性时,资产可以无成本的自由进出,另一方的机会主义行为无从产生。);

4. 不确定性(市场经济的实质不是风险,而是不确定性。一个人在做出决策时,无从了解其他人同时也在做的那些决策和计划。)

第三章产权理论

●产权的内涵: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它不仅是人们对财产使用的一束权利,而且确定了人们的行为规范,是一些社会制度。

●产权的结构:1所有权;2.使用权;3.收益权;4.决策权;5.转让权

●产权的功能:1.激励及约束功能;2.外部性内在化;3.资源配臵功能

1.激励及约束功能:如果经济活动主体有了界限确定的产权,就界定了他的选择集合,并且使其行为有了收益保证或稳定的收益预期。这样,其行为就有利益刺激或奖励。

2.外部性内在化:外部性,是指从事生产活动的当事人给他人或社会带来的利益或负面作用。产权是界定人们如何受益及如何受损,因而谁必须向谁提供补偿以使他修正人们所采

取的行动。“产权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引导人们实现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的激励。”(德姆塞茨)——专利权/工厂排放污染

3.资源配臵功能: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任何物品的交换价值都取决于交易中所包含的产权束,因此资源中所包含的产权会进入决策者的效用函数,这样产权制度的变迁必然会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并通过对行为的这一效应,产权安排会影响资源的配臵、产出的构成和收入的分配等等。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

●产权的基本属性:1.排他性;2.有限性;3.可交易性;4.可分性;5.行为性

1.排他性:一个人或者一群人拥有某物的产权,其他人或者群体就不能合法地拥有该物并对该物行使产权。决定谁以一定方式使用一种稀缺资源的权利。

2.有限性:产权之间有清晰的界限——否则导致产权纠纷;任何产权都限定在一定的范围——数量、时间、空间的限度

3.可交易性:产权中的任何一项权利都是可交易的,不可交易的产权不是真正的产权,这包括产权的买卖、产权的转让等等。产权的可交易性是资源优化配臵的必要条件。(按产权空间或属性是否可分划分——整体交易与部分交易;按时间是否可分划分——永久性交易与有限期交易)

4.可分性:对特定财产的各项产权可以分解并分属于不同的主体;产权分解与产权合并都是产权配臵的手段;产权的分割为资源配臵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5.行为性:产权主体在财产权利的限度内有权做什么、不做什么、有权阻止别人做什么——保护行为、排他行为、内部管理行为、处臵行为等

●产权产生的基本前提——稀缺性(在一个资源稀缺的社会,自由使用将会导致一个社会的资源和财富急剧“耗散”;在一个资源不稀缺的世界里,是不需要产权的。在现实世界里,如果不存在对于稀缺资源使用进行约束的制度,没有一个社会是能够生存的。)

●产权产生的基本动力——潜在利益(产权能够界定潜在利益或预期收益)

●科斯定理:是科斯在分析“外部性”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科斯认为,市场运行之所以存在缺陷,其根源在于产权界定不清,以及由此造成的交易过程的摩擦和障碍。因此,要从产权配臵角度分析外部性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途径。

1.科斯第一定理:在交易费用为零和对产权充分界定并加以实施的条件下,外部性因素不会引起资源的不当配臵。(如果市场交易费用为零,不管权利初始安排如何,当事人之间的谈判会导致最佳的资源配臵,即市场机制会自动达到帕雷托最优。)

2.科斯第二定理——科斯定理的反定理:当存在交易成本时,可交易权利的初始配臵将影响权利的最终配臵,也可能影响社会总体福利。因此,应该选择提供较大社会福利的权利初始配臵。

3.科斯第三定理——科斯第二定理的补充:当交易费用大于零时,产权的清晰界定将有助于降低人们在交易过程中的成本,改进效率。(如果存在交易成本,没有产权的界定与保护等规则,即没有产权制度,则产权的交易与经济效率的改进就难以展开。)

●科斯定理总结:与其说明了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条件下效率结果与产权无关的结论,还不如说指明了存在交易费用时产权制度是如何作用于或影响经济效率的。当我们使用“科斯定理”时,更多的是指:只要交易费用不为零,就可以利用明确界定的产权之间的自愿交换来达到资源配臵的最佳效率,从而克服“外部效果”,而无须抛弃市场机制。外部性完全可由私人合约得到解决,亦即基于自愿交易的私人合约行为对市场运转有着自我修正的效能。●巴泽尔的产权分析:共同财产问题;延留义务问题

1.共同财产问题: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许多人共同使用一些设备,设备的产权常常是被分割的。(例如关于复印机的产权问题:在企业里,机器设备属于投资者,但是由工人使用。工人使用机器的方式(是否过度使用或不维修)影响机器设备的价值。如果不以雇用工人的方

式(即企业方式)来运作,过度使用机器而攫取机器价值的情况就会发生。所以利用组织来对共同财产问题进行控制是必要的。这就导致企业的存在。)

2.延留义务问题:在一些高价值的交易中,在销售完成之后,卖方要提供某种担保,其责任仍然继续。(如果没有卖主的信誉和担保,买者会对货物进行充分检查直到自己确信商品值得购买才会动手。而检查的成本极高,以至于会阻止购买。提供担保的实质就是把本该在交易时界定的权利推迟到交易之后实现。这就避免了交易时完全界定产权的困难,使交易得以实现。

品牌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品牌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品牌日益成为一个企业的重要资产,甚至比厂房机器更为重要。但在理论层面上,关于品牌的本质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理论被实践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本文力图在制度经济学的框架内,对品牌本质以及运行机制作出解释,主要从产权结构和交易成本两个方面对品牌进行了分析。 本文所讲的制度制度经济学是指以Rondld H. Coase 等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明确把交易成本引入研究的范围,把组织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试图通过研究产权结构和交易成本对激励和经济行为的影响来拓展新古典理论的适用范围。 品牌的出现在客观上是降低交易成本的需要,品牌的本质必须能够揭示这一问题。本文从实证分析中证明了品牌是一种信息载体,分析了信息传递过程以及信息

成本的问题,并且指出了其现实意义。品牌作为一项资产,在某些场合缺少了排他权,本文在后半部分论证了缺乏排他权时,市场必然导致失效,并结合案例就如何管理在制度经济学框架内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方案。 关键词:品牌;信息载体;交易成本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ing of the goods economics, brand is being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sets for a firm, even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machine and factory building. But the theory about the problems such as brand’s nature still has not explained efficaciously. Theory is far away behind the practice. My article try to explain what the beand’s nature is and how it works, all the analysis is in the frame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he analysis mainly concern on the property structure and transaction costs.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of my article is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for which is standed by Rondld H. Coase and so on.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ake explicit

新制度经济学(多篇范文)

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新制度经济学 2. 完全理性 3. 交易费用 4. 市场型交易费用 5. 产权 6. 私有产权 7. 共有产权 8. 完全契约 9. 不完全契约 10. 不完全契约 11. 道德风险12. 逆向选择 13. 剩余索取权 14. 剩余控制权 15. 公司治理 16. 正式制度 17. 非正式制度 18. 路径依赖 二、判断说明 1. 斯密看到了人的利己心,认为市场机制可以巧妙地利用人的利己心,把人们增加自己利益的行动引导到增加社会福利的方向上来,因而是完全正确的。 2. 技术进步既会降低交易费用,也会提高交易费用。 3. 政府在解决外部性问题上的唯一作用就是界定产权,因为,有了产权的初始界定,当事人可以通过产权交易解决外部性问题。 4. 私有产权意味着所有与资源有关的权利都掌握在一个人手里。 5. 永远不可能清楚界定所有权。 6. 在学校食堂就餐后餐具必须由同学自己送到残食台,而在校外餐馆就餐后餐具由服务员收拾,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校外餐馆的饭菜比学校食堂的更贵。

7. 在计时工资合约下,工人有赶速度的动机,由此必须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检查。相比之下,在计件工资合约下,工人有强烈的偷懒动机,必须对工人进行更严格的监督和检查。 8. 公共物品一定是公共财产。 9. 公司的股权合约是为了节省度量企业家对企业利润贡献的费用。 10. 人们常说的“朝令夕改”就是说任何制度都可以在一天之中形成,也可以在一天内废除。 三、简答题 1.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 交易费用的性质 3. 科斯第一定理 4. 产权的激励与约束功能 5. 如何根据交易的维度对交易进行分类 6. 简述按剩余收入索取结构划分的企业类型 7. 比较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区别 8. 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区别 四、论述与案例分析题 1. 论述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和类型 2. 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治理机制是什么 3. 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各具有哪些特征

新制度经济学的案例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的案例分析-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案例分析】 中国资本市场外资并购制度的制度演进:缘起、消亡与再生 2002年注定会被载入中国证券市场开放的史册,不仅是因为有QFII,而且还有外资直接并购的重新启动。更为重要的意义是中国长久以来主要依靠绿地投资来吸引外资的情形极有可能被早已急流暗涌的并购式投资所代替。如果是这样,中国利用外资的情形将注定有又一次的波澜壮阔。问题是外资并购这一重要的交易制度在中国的出现、消失、再出现是偶然还是必然为什么一个制度会如此颠沛流离,而又再次出现得掷地有声让我们仔细回顾中国资本市场外资并购制度的演进过程吧。 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利用外资水平持续拔高和证券市场规模快速扩大的背景下,证券市场上通过直接并购来获取股权的交易方式早已经是蠢蠢欲动。然而,中国资本市场上特有的情况是,少量的国有上市公司向外发行了吸引境外投资的B股,有的还发行了H股。但是这在公司总股本中所占比例微不足道,在A股流通股市场上可以收购大量股份,但是,一是成本较高,更重要的是法律和实践完全拒绝其可行性。于是在上市公司股权中占有大量比例的国有股、法人股成为外资并购的首要目标。正是这样,在中国股市上一项新兴交易方式(制度)产生了……。1995年8月9日,北旅汽车(600855)发布公告,日本五十龄自动车株式会社和伊藤忠商事联合

协议受让公司未上市流通法人股400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25%),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由此开创了中国上市公司法人股向外资转让的先河。之后,江铃汽车(000550)在1995年8月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签署协议,福特公司认购江铃亿B股,占江铃发行B后公司总股本的20%,成为江铃汽车第二大股东。外资并购国内上市公司这种交易方式一诞生,就迅速生成蔓延之势。但在1995年9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以《转发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关于暂停将上市公司国家股和法人股转让给外商请示的通知》(国办发〔1995〕48号)明令禁止向外商转让国家股和法人股。暂停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家股和法人股的通知无情地把外商打入了上市公司收购的“冷宫”。1996年广华化纤(600672)曾试图“犯戒”。公司在1996年1月公告拟将3500万国家股(占总股本的%)转让给美国凌龙,但中国证监会立刻宣布这一股权转让违规,并会同有关部门对“广华事件”进行严肃查处。有了广华化纤的“前车之鉴”,外资并购彻底被隔离在上市公司并购门外。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的蜜月期提前结束了。眼看着中国国内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心中不甘的外资不得不采取收购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的方式间接收购上市公司,(如法国圣戈本集团1996年间接收购福耀璃(600660)),或者与上市公司进行产业合作,谋求共同利益。而在证券市场的实践中,通过各种形式和外资沾边的上市公司早已经在几十家之上。1999年8月,国家经贸委颁布《外商并购国有企业的暂行规定》,明确了外商可以参与购买国有企业,但审批之复杂令并

新制度经济学三个核心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三个核心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主流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制度的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对象是是制度与经济的关系。其中,新制度经济学三个核心理论包括: 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委托代理理论。 产权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家一般都认为,产权是一种权利,是一种社会关系,是规定人们相互行为关系的一种规则,并且是社会的基础性规则。阿尔钦认为:“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物品的使用的权利。”这揭示了产权的本质是社会关系。 产权理论的主导思想:产权分配方式决定个体行为,因为它决定对个体的奖励和惩罚机制。以济南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济南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是中国最大型的上市发电公司之一。1999年6月30日首次公开发行了约14.31亿股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挂牌上市。公司于2005年初在境内成功发行了7.65亿A股,并于2005年2月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目前公司总股本为60.21亿股,其中包括H股约14.31亿股,约占总股本的23.77%;内资股(A)约45.9亿股,约占总股本的76.23%。 产权比例情况: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持股比例为47.21%,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0.76%,山东省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1.83%,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26%,青岛国信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1.18%,青岛华通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1.03%,山东鲁能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0.98%,航天神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0.84%,中广核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0.59%,博时价值增长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为0.53%。 产权是一个权利束,是一个复数概念,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各个公司持持有不同的股份,当然也拥有着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再例如其中的收益权,各公司根据持股比例不同,因而收益也不同,但都享有其中的收益权。当一种交易在市场中发生时,就发生了两束权利的交换。交易中的产权束所包含的内容影响物品的交换价值,这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之一。 产权的好处为可以迅速地实现资本集中。股份公司的资本划分为若干股份,由出资人认股,出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能力认购一股或若干股。这样,较大的投资额化整为零,使更多的人有能力投资,大大加快了投资速度。产权界定清晰是产权交易的前提。上例则体现了一种经济效率,不同产权结构经济效率不同。 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主要内容是揭示交易费用的含义、决定因素和性质等问题。其主动思想为为各种交易类型找到合适的控制和监督结构。 其中交易费用由搜寻和传递信息成本,价格谈判的成本,拟订合同的成本,监督和执行合同的成本,防止第三方侵权的成本构成。

北大经济学院教材

北大经济学院教材 全院必修 经济计量学《计量经济模型与经济预测》鲁宾费尔德,平狄克机械工业出版社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曼昆北大出版社 中级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平狄克人大出版社 中级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费希尔等人大出版社 世界经济史《世界经济史》宋则行经济科学出版社 专业必修 外国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说史教程》晏智杰北大出版社 中国经济史《皇权与中国社会经济》箫国亮新华出版社 《资本论》选读《资本论》马克思人民出版社 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叶静怡北大出版社 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国经济思想史述要》赵靖北大出版社 产业组织理论《Industrial Organization》Jeffrey church,Roger ware 清华出版社 信息经济学《The Theory of Incentives》Jean laffont Princeton 国际金融《国际金融教程》吕随启,苏英姿北大出版社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李权北大出版社 分类选修 博弈论基础《博弈论基础》吉本斯中国社会科学 经济学方法论《理性与信仰——经济学反思札记》王曙光新世界出版社 经济学名著选读《国富论》等 劳动经济学《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伊兰泊格,史密斯人大出版社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Alfred Field 机械工业出版社 转轨经济学《转型与经济学罗兰北大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流派《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王志伟北大出版社 新制度经济学《比较制度分析》青木昌彦上海远东出版社 经济法概论《经济法》刘次邦陕西人民出版社 金融经济学导论《金融学》兹维博迪,罗伯特·默顿人大出版社 金融市场学《Financial Markets,Industuments and Institution》 Santomero 投资银行学《投资银行学》何小锋中国发展出版社 营销学《营销管理》科特勒,菲利普人大出版社 世界经济专题《全球网络经济》箫琛华夏出版社 会计学原理《初级会计学》朱小平人大出版社 财政学《财政学》刘怡北大出版社 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易纳,吴有昌上海人民出版社 公司财务《财务管理学》刘力企业管理出版社 现代金融理论简史《金融学》《数理金融经济学》《现代金融理论》北大出版社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张帆上海人民出版社 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发展与欠发达地区现代化》陆立军中国经济出版社农业经济学《社会注意农业经济学》朱道华中国农业出版社 房地产经济学《金融市场,工具与机构》谢经荣东北财大出版社 人口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杨云彦中国经济出版社

制度经济学阅读材料

制度经济学阅读材料 1、周其仁给学生开列的书单 必读教材 Furubotn G. Eirik and Rudolf Richter. and Economic Theory,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读物 Pranab Bardhan, 1991.”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 Theory: A Brief Critical Assessment.” J of World Development. Alchian, A. 1950. "Uncertainty, Evolution and Economic Theory," J of Political Economy, June 1950. Milton Friedman, “The Methodology of Positive Economics,” in Essays in Positive Economics, Univ 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3. *张五常,1990。“关于新制度经济学”,见科斯等编,《契约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版,第3章。 Coase, . “The Lighthouse in Economics”, J of Law and Economics, , N. 2(Oct. 1974). 周其仁,1996.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版。 Property Rights Alchian, . “Property Rights”, pp1101-1104. 张五常:《卖橘者言》,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巴泽尔: 《产权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1997年版。 Macfarlane, Alan. 1978. The Origins of English Individualism: The Family, Property and Social Transition, Oxford: Blackwell Press. Ostrom, E. Governing The Commons, 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 Exchange and Market 张五常:“失传的价格理论”,复印资料。 汪丁丁,“近年来经济发展理论的简述和思考”,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9-91页。Greif, A. 1993. "Contract Enforceability and Economic Institutions in Early Trad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 克莱因和莱弗勒:“市场力量在确保契约绩效中的作用”,见陈郁编,《企业制度和市场组织》,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69-205。 巴泽尔:“考核费用和市场组织”,见陈郁编,《企业制度和市场组织》,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06-239页。 Robert Cooter & Thomas Ulen, 1988. Law and Economics.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Chapter 6-7. (考特和尤伦着, 张军等译. 《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The Firm and the Entrepreneur Knight, . 1921. Risk, Uncertainty, and Profit. New York: Harper & Row (1965). Coase, . 1937. "The Nature of the Firm", In The Firm, the Market, and the Law.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8). Coase, . “The Nature of the Firm: Meaning”, in O. E. Willianmson and . Winter(ed.) pp48-60. Demsetz, R. 1995. The Economics of the Business Fir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企业经济学》,2000版)。 陈郁编:《企业制度和市场组织》,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年版。

新制度经济学的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中国资本市场外资并购制度的制度演进:缘起、消亡与再生 2002年注定会被载入中国证券市场开放的史册,不仅是因为有QFII,而且还有外资直接并购的重新启动。更为重要的意义是中国长久以来主要依靠绿地投资来吸引外资的情形极有可能被早已急流暗涌的并购式投资所代替。如果是这样,中国利用外资的情形将注定有又一次的波澜壮阔。问题是外资并购这一重要的交易制度在中国的出现、消失、再出现是偶然还是必然?为什么一个制度会如此颠沛流离,而又再次出现得掷地有声?让我们仔细回顾中国资本市场外资并购制度的演进过程吧。 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利用外资水平持续拔高和证券市场规模快速扩大的背景下,证券市场上通过直接并购来获取股权的交易方式早已经是蠢蠢欲动。然而,中国资本市场上特有的情况是,少量的国有上市公司向外发行了吸引境外投资的B股,有的还发行了H股。但是这在公司总股本中所占比例微不足道,在A股流通股市场上可以收购大量股份,但是,一是成本较高,更重要的是法律和实践完全拒绝其可行性。于是在上市公司股权中占有大量比例的国有股、法人股成为外资并购的首要目标。正是这样,在中国股市上一项新兴交易方式(制度)产生了……。1995年8月9日,北旅汽车(600855)发布公告,日本五十龄自动车株式会社和伊藤忠商事联合协议受让公司未上市流通法人股400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25%),成为公司第一大

股东。由此开创了中国上市公司法人股向外资转让的先河。之后,江铃汽车(000550)在1995年8月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签署协议,福特公司认购江铃1.39亿B股,占江铃发行B后公司总股本的20%,成为江铃汽车第二大股东。外资并购国内上市公司这种交易方式一诞生,就迅速生成蔓延之势。但在1995年9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以《转发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关于暂停将上市公司国家股和法人股转让给外商请示的通知》(国办发〔1995〕48号)明令禁止向外商转让国家股和法人股。暂停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家股和法人股的通知无情地把外商打入了上市公司收购的“冷宫”。1996年广华化纤(600672)曾试图“犯戒”。公司在1996年1月公告拟将3500万国家股(占总股本的60.5%)转让给美国凌龙,但中国证监会立刻宣布这一股权转让违规,并会同有关部门对“广华事件”进行严肃查处。有了广华化纤的“前车之鉴”,外资并购彻底被隔离在上市公司并购门外。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的蜜月期提前结束了。眼看着中国国内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心中不甘的外资不得不采取收购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的方式间接收购上市公司,(如法国圣戈本集团1996年间接收购福耀璃(600660)),或者与上市公司进行产业合作,谋求共同利益。而在证券市场的实践中,通过各种形式和外资沾边的上市公司早已经在几十家之上。1999年8月,国家经贸委颁布《外商并购国有企业的暂行规定》,明确了外商可以参与购买国有企业,但审批之复杂令并购困难重重。2000年11月,外经贸部和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若干意见》,对外商投资有限公司涉

新制度经济学理解

新制度经济学理解 一、新制度经济学概貌 新制度经济学是一门以制度为研究对象、倡导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学说。这一理论引起人们广泛注 意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1991年和1993年,该学派代表人物罗纳德.科斯、道格拉斯.诺斯分别荣获诺贝 尔经济学奖,使得新制度经济学声名鹊起。目前,新制度经济学发展势头迅猛,理论影响波及世界各国。 新制度经济学近十年来之所以备受关注,主要基于三点原因:第一、与时代背景契合:首先是经济体 制转型浪潮的兴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绝大多数计划经济国家纷纷向市场经济转型,理论上需要对计划经济制度下经济低效率作出说明,对于如何构建有效的经济制度,以及如何完成这样制度变迁作出设计。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和分析工具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其次,市场经济运行所表露的各种矛盾更加突出,许多困扰的市场经济国家的老问题,如市场的外部性问题,市场的失范问题,企业的发展问题,在既有的经济学那里已找不到更好的解是,也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而新制度经济学恰好有一套新颖的理论见解和政策主张,满足了人们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的需要。尤其是在公司制企业的治理问题上,关于如何设计有效的制度处理委托代理关系,完善公司治理,成为七十年代以后的经济学研究的热点,新制度经济学的出现深化了企业制度的研究。再次,具有不同于主流经济学的理论特色:从全新视角研究经济社会各种问题。以往的经济学都是研究既定制度的具体经济问题,即研究既定制度下厂商谋求利润最大化行为、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行为,研究市场配置资源机理,以及政府调控经济的经济政策,对于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不涉及。新制度经济学对于制度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全面揭示,特别是提出制度能提高经济绩效这一命题,无疑拓展了经济学研究的视野,给人们以新的启示。 2、制度分析的理论演变 严格说来,新制度经济学对制度的关注和研究,是对制度学派的历史传承。早在19世纪,以凡勃伦、康芒斯为代表的一批美国经济学家就开始倡导对实际经济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在他们看来,经济研究不能撇开包含生产关系的社会制度,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结构存在种种弊端,需要改造和纠正。凡勃伦主张进行一场社会变革,实现经济控制权由资本家向技术管理阶层转移。凡勃伦这一思想被后人称之为旧制度经济理论。他所开创的对社会制度结构分析,被称为“凡勃伦传统”。由于凡勃伦的旧制度经济理论 矛头直指资本主义基本制度,因而被斥为“异端邪说”,长期受到排挤和打击。

制度经济学案例讨论

我,铅笔 Leonard Read 我,铅笔,尽管看起来平平凡凡,但是也值得你探索和敬畏,我会证明给你看的。事实上,如果你能理解我的心——唉,这对不管什么人来说,恐怕都是过高的要求——如果你能认识到我所蕴涵的那些不可思议之处,你就会愿意努力维护人们正在不幸地丧失的自由。我可以教给你们一些深刻的教训。而且我教给你的教训,要比汽车、飞机或者是洗碗机还要深刻——这恰恰是因为,我看起来是这么地简单。 简单?在这个地球上,没有一个人能了解我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这听起来实在有点荒唐,是不是?尤其是当我们得知,在美国,每年要生产15亿支我,就更荒唐了。 把我拿起来仔细端详一下,你看到了什么?没有多少东西——也就是些木头,漆,印制的标签,石墨,一丁点金属,还有一块橡皮。 数不清的前身 你不能把你的家族追溯到很遥远的时代,同样,我也不大可能叫得出我的所有前身的名字,并对其作出解释。不过,我想尽可能地列出来,让你对我的背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好有个认识。 我的家谱得从一棵树算起,一棵生长在加利福尼亚北部和俄勒冈州的挺拔的雪松。现在,你可以想象一下,锯子、卡车、绳子,以及无数用于砍伐和把雪松圆木搬运到铁道旁的各种设备。再想想制造砍伐和运输工具的形形色色的人和数不胜数的技能:开采矿石,冶炼钢铁,再将其加工成锯子,轴,发动机;要种植大麻,经过复杂的工序将其加工成粗壮的绳子;伐木场要有床铺,有帐篷,要做饭,要消耗各种食物。哎呀,忘了说了,在伐木工喝的每杯咖啡背后,也有成千上万的人的劳作! 圆木被装船运输到加利福尼亚的圣莱安德罗。你能想象得出制造平板大卡车、铁轨、火车头的那些人,和那些修筑和安装送我到那里的整个交通体系的人们吗?这无数的人,也都是我的前身。 想想圣莱安德罗的木材加工厂。雪松圆木被切割成铅笔那么长的薄板条,只有1/4英寸厚。要在烘干炉内将这些板条烘干,然而,涂上颜色,就像妇女们往脸上涂脂抹粉一个道理。人们喜欢我看起来漂漂亮亮的,不喜欢我煞白的模样。板条上蜡,然后再烘干。制造颜料,烘干需要的热量,照明,电力,传动带,电动机,一家工厂所需要的一切设备,等等,所有这一切需要多少技能? 工厂里的清洁工也算我的前身吗?不错,还应该包括那些向太平洋天然气与电力公司的电站大坝浇铸水泥的人!因为,正是这些发电站向工厂供应了电力。不要忘了那些或早或晚在薄板条穿州越县的运输过程中——每车装60吨——出了一份力的人们。 现在,到了铅笔制造厂——这样的工厂在机械设备和厂房建筑上要投入400万美元,这一切资本,都是我的生身父母们通过省吃俭用才积累下来的。一台很复杂的机器在每根板条上开出八条细槽,之后,再由一台机器在另外的板条上铺设笔芯,用胶水粘住,然后,放

袁庆明著《新制度经济学教程》课后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袁庆明著《新制度经济学教程》课后章节练习题及参 考答案 年版)《新制度经济学教程》袁庆明著,2011 年版)新制度经济学教程》袁庆明著教程(课后思考与练习思考与练习题课后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导论二、单项选择题项选择题BBBCDCB 三、判断说明题 1.错。 人还有机会主义的一面,这一点斯密没有看到。 如果人人都是机会主义者,市场机制不一定能把人们增加自己利益的行动引导到增加社会福利的方向上来。 2.错。 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的“内核”不同,前者强调均衡与理性选择,后者的核心是演化和演进观,所以它们不是“修正”关系。 3.对。 新制度经济学没有抛弃新古典经济学的“硬核” ,即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观、理性选择观等。 五、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1.答:(1)常言道,好的制度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使好人变坏。 该制度扭曲了人的行为,使人们为了一点私利不惜视人类神圣的爱情、婚姻为儿戏,说明该制度存在严重缺陷。 (2)说明人都是追求私利的。 1/ 20

任何制度下的人都是经济人,制度设计要立足于人的经济人本性。 2.答:(1)反设事实方法,也就是对历史事实和某种特定的状态的假设,假设某一条件与事实相反,经济将会如何发展?(2)学术研究不能过于迷信既有的理论,要注重从实际出发、从事实出发展开深入的研究。 ? ?第二章交易费用理论二、单项选择题项选择题 CBACCBA 三、判断说明题 1.答:错。 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交易费用会上升,它会阻碍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2.答。 错。 高额的交易费用并非总是具有不利的影响。 对于有害的交易,如毒品交易、走私交易、野生保护动物交易、赌博交易等等,政府通过严厉的打击,以提高其交易费用,则具有减少和阻止有害交易发生的积极作用。 3.答:对。 有些技术进步会降低交易的信息费用,但有些技术进步会使商品更复杂,增加了解商品属性的交易费用。 五、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1.答:(1)这一国宝级金锭的买卖的交易费用主要是信息费用和谈判费用。 国宝卖成了“白菜价” ,即买者没有得到其真实价值,是交易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2)精编版

一、名词解释 1、制度:制度是指有约束力的规则体系,这些规则体系可以是正式的法律法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 2、交易:交易是经济主体间发生的产权的转让。 3、人格化交易:买与卖同时发生,拥有对方完全信息,彼此利益也依赖于这种稳定的伙伴关系;主要约束形式是道德准则、价值观念等非正式规则,信守合约的收益大于成本。这种交易多数发生在专业化与分工处于较低水平的情况。 4、非人格化交易:由于专业化和分工的发展,交易对象有着广泛的选择范围,当事人之间信息是不完全的、不对称的,交易往往是一次性的,交易过程中各种机会主义必然出现,为避免专业化与分工发展所带来的好处被过高的交易费用所抵消,在一个非人格化的交易世界里,必须建立正式的制度规则来约束人们的交易行为。 5、间接估算交易费用:通过交易过程中相关服务组织和个人的收费水平,来测算交易过程中,交易者为之支付的费用 6、产权:产权是由社会规则约束或保障的,关于财产使用的一系列排他性权利的集合。 7、产权的分割:产权的分割是指产权约束中的多项权利分别归属于多个不同的权利主体。

8、产权的交叉与重叠:一项财产的产权束中的某项产权与另一项财产的某项财产的某项产权的实现出现相互冲突,两者不能同时实施的现象,就是产权的交叉与重叠。 9、产权的弱化:对产权施加的不必要的限制,所造成的产权安排不符合新古典效率的原则的现象,就是产权的弱化。 10、产权的起源:指人类历史上最初的产权的建立或形成,是人类社会从无产权到有产权的转化。 11、私有产权:所谓私有产权是指权利主体为个人的权利,即有个人所拥有的各类财产权利,这也是最普遍的产权类型。 12、共有产权:如果产权的主体是由多个经济主体所构成的共同体,权利为共同体内所有成员共同拥有。 13、集体产权:集体产权是指产权主体是一个集体,行使对资源的各种权利的决定必须由一个集体做出,即由集体决策机构以民主程序对权利的使用做出决策。 14、政府产权:在理论上指产权由政府拥有,政府按可接受的政治程序来决定谁可以食用或者不能使用这些权利。 15、公有产权:公有产权指产权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拥有的产权。 16、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这一种物品它一旦被生产出来,生产者就无法决定谁来得到它,同时,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不造成其他人的消费减少。

新制度经济学_知识点复习题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题 第一章 概念: 制度(诺思):包括人类设计出来的用以型塑人们相互交往的所有约束 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 正式规则(制度):正式制度也叫正式规则,它是指人们(主要是政府、国家或统治者)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正式制度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它们是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与普通法,再到明确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非正式规则(制度): ;非正式制度也叫非正式规则,它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 重要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研究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是什么? 放弃完全信息假设、完全理性假设和确定性,继承稳定性偏好、理性选择和均衡分析。新制度经济学修改了新古典理论生产函数,把制度作为影响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二章 概念: 理性:在新古典经济学的视阈里,理性就是每个经济主体都能遵循趋利避害原则,通过成本—收益的边际分析,经过深思熟虑后对其所面临的所有机会和手段进行最优化选择。 有限理性:是指那种把决策者在认识方面的局限性考虑在内的合理选择——包括知识和计算能力两方面的局限性,它非常关心的是实际的决策过程怎样最终影响作出的决策。 重要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类行为分析的假定有哪些? (1)是指那种把决策者在认识方面的局限性考虑在内的合理选择——包括知识和计算能力两方面的局限性,它非常关心的是实际的决策过程怎样最终影响作出的决策。 (2)有限理性 (3)机会主义倾向 如何理解制度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1)制度塑造个人,能扩展人的有限理性 (2)个人塑造制度,人性的演变影响着制度变迁的方向。 第三章 概念: 社会资本:主要指社会联系或网络、准则以及信任,社会资本的主要特征是它促进了协会成员相互利益的协调与合作,并最终能对经济绩效产生作用。 合作剩余:社会主体之间形成合作、建立产权制度时的总产出与不合作时总产出之间有一个差额,也就是制度的红利。 囚徒困境:在“囚徒困境”的游戏中,有两个对策者,他们可以有两个选择;合作或背叛,每个

新制度经济学课程论文

新制度经济学课程论文 系别:物流与工程管理学院专业:工程管理 班级:项管Q0941 姓名:赵叁林 学号: 090703013 2012年 5 月 25 日

论制度的实施机制对制度效率的影响 ---非正式制度对正式制度效率的影响 内容摘要:一国正式制度实施效率的高低不但受到该正式制度本身指定是否公平的影响,还受到该国非正式制度的影响。非正式制度通过社会公众对正式制度公平认同度差异进而影响正式制度实施效率。文章分析了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关系、非正式制度对正式制度公平度的影响机理,并提出嫁强非正式制度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制度效率 Abstract:A formal system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level of efficiency not only by the formal system itself specify whether it is fair,but also by the informal system of the country.The informal system by the public on the formal system of fair recognition of differences in turn affect the formal system is implemented efficiently.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mal system and informal system,the impact mechanism of the informal system of fair degree of the formal system,and proposed to marry a strong informal institution building proposal Key Word: Informal system, Formal system, System efficiency 新制度经济学还把制度从形式上划分为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两种类型。其中,宪法、法律、规章、契约等属于有形的(成文的)并在国家或组织强制力作用下实施的正式制度;而价值观念、伦理秩序、道德规范、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等属于非正式的(不成文的或无形的)并主要在社会舆论和社会成员自律等非强制力或“软约束”作用下实施的制度。非正式制度: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文化的一部分,可统称为意识形态,包括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等。国家暴力的行使不但同样具有成本并且还有可能导致成本大于收益的无效率情况出现。在成本大于收益的情况下,一个社会就需要通过伦理和道德的力量来克服机会主义行为以使社会得到稳定。对于意识形态的界定,诺斯认为应强调三个方面:“(一)意识形态是种节约机制,通过它,人们认识了他们所处环境,并被一种‘世界观’导引,从而使决策过程简单明了。(二)意识形态不可避免地与个人在观察世界时对公正所持的道德伦理评价相互交织在一起??对收入分配的‘恰当’评价是任何一种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当人们的经验与其思想不相符时,他们就会改变其意识观点。实际上,他们试图去发展一套更‘适合’于其经验的新的理性。”

关于新制度经济学

关于新制度经济学 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需要解释力;但直到本世纪的最后25年,经济学的解释力才开始使人比较满意。大概未来的经济思想史学家将会注意到这种情况的彻底改观是相当突然的,自从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精心构造了他的消费函数以来,人们更加相信这种进展对经济解释力所带来的冲击波。货币经济学,人力资本的投资,涉及风险的决策,产权和交易成本分析,这四个研究领域结合起来证明了这种冲击;这四个领域几乎是在同时发起冲击的(张五常,1983)。最后一个领域所关心的东西与契约和组织安排有关。几年以前,奥利弗·威廉姆森(Williamson)和其他人开始把这些制度安排的主体分析叫做“新制度经济学”。在瓦尔拉斯(Walras)范式中,所有的行动权利被隐含地假定为自由的、简单的、不受限制的,而且拍卖商和监督人的服务都被假定为不花任何费用的。因此就不存在律师,没有经纪人,没有银行,没有官员,没有企业家,没有警察,而且实际上也没有任何一类组织。与瓦尔斯同一时期的艾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完全清楚制度的重要性,但他用长期的与短期的概念、用均衡和不均衡概念回避了许多问题。在马歇尔以后的半个世纪以来,经济学家回避他们无法解释的“不均衡”或“不完全性”问题。也有一些人用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观点考虑问题,为科学挽回面子。我们必然同意施蒂格勒(Stigler,1950)所说的,在寻求试验科学的意义方面,帕累托(Pareto)是新古典大家中惟一受人尊敬的人。然而,他所留给后人的被广泛应用的帕累托最优这个重要

概念,不是从试验科学的意义上来的,而是从福利命题中延伸而来。莱昂尼尔·罗宾斯(Lionel Robbins)谈到,传统经济分析主要是政策导向,这是正确的说法。即使是凯恩斯(Keynes)也抱怨马歇尔太急了,什么也做不好。在庇古(Pigou)以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也被教导说,如何轻易地改变世界。 所有这一切,在20世纪50年代晚期和20世纪60年代早期,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解释出现了这样一种发展势头,以致于福利经济学的影响从那时以来开始下降。新制度经济学是这种重要发展的组成部分。当然,这些观点不是在一个晚上出现的。奈特(Knight,1924)、科斯(Coase,1937)、哈耶克(Hayek,1945)、迪莱克特(Director)在这个领域很早就作了重要的工作[①].然而这些开创性的贡献,是在过去的30年里取得的,并没有突破原有的窠臼。1960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代,科斯出版了他的关于《社会成本》的论文,紧接着施蒂格勒发表了《关于信息》方面的论文(1961),阿罗(Arrow)发表了《可占用收益》(1962)的论文。它们充分支持了这个专业的发展,因为从那个时间以来人们对现实世界才产生了兴趣。共同的努力燃起了希望之光。 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我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学生。我非常幸运,我的老师,阿门·阿尔奇安(Armen A. Alchian)正忙于这种行动。因为正是他引导我进入了一个时代,从那时以来它占据我的生活已30年了,我感激阿尔奇安的贡献,又充分证明这一切正是从他那里开始的。

制度经济学

二章,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1.关于经济人的否定案例:(1)不计成本 《不计成本》洋洋数千文,讲了一个据说是英国最大的机械制造商威廉在助人为乐中、在奉献中遇上种种奇迹并因此发家的故事:过河人不慎把戒指掉进河中,威廉叫来一村的人下河帮其寻找,于是过河人帮助威廉找到一个打气补胎的活儿;威廉在帮人修补轮胎的工作中,骑着自行车满城为一位车主寻找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于是这位车主给了一个五金店让威廉代理。由此,威廉的事业终于在有一天如日中天。中途,更引用了威廉本人的一段感慨:“我的一生,多半是别人赠送的。”最后,大致的意思是教人们要向威廉看齐,要学会付出不计成本的爱-----真诚到忘了成本的爱,亦即要人们爱、奉献、真诚和伟大。 2.关于人性:最后通牒博弈,公共产品博弈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史密斯教授 所谓“最后通牒”博弈,是一种最简单的二人游戏,按照这一游戏的规则,指定一人扮演角色“甲”,另一人则为角色“乙”。游戏规则还指定一笔“赠款”,例如,10美元,在甲和乙之间加以分配条件是,甲和乙必须一致同意甲提出的分配方案,如果乙拒绝了甲提出的分配方案,那么,这笔赠款将被收回,即甲和乙“颗粒无收”,如果乙同意了甲提出的分配方案,那么,赠款将按照甲提出的方案加以分配。这样,博弈的第一阶段,甲对乙提出分

配赠款的方案,例如,30%给乙,70%给甲;在博弈的第二阶段,通常在限定的时间内,例如,15秒的“考虑时间”,乙拒绝或同意甲提出的方案。然后,主持人宣布双方所得款项。 大部分实验中,都是4/6,5/5, 少数不公分配,都被毫不犹豫拒绝。 说明受试者是依据公平观念而不是利益最大化来决定其行为的。 在公共品博弈中,给每一个受试验者一笔钱,如20元,受试者被允诺,如果把投入自己的钱投入公共账户,将加4倍用于奖励每个人。与任何一个公共品的生产一样,这个博弈的关键在于,即便你没有投入一分钱,也可以通过搭便车提高自己的福利。根据理性假设,该博弈的纳什均衡是所有博弈者都不向公共账户捐赠。但实际上,只有少数受试者符合这一推断。相关实验显示,最初几轮博弈中,捐赠的平均水平在40%到60%(每人持有的初始货币为20 元)。随着博弈的进行,捐赠有所降低,最后一轮有73%(总数是1042)的个体拒绝捐赠。这个结果与理性人假设相符,即4博弈者在重复博弈的最后一轮倾向于背叛。但实验后的调查却出乎人们预料,当问及为什么减少捐赠或拒绝捐赠时,大部分人声称这样做是出自愤怒,是想通过这个自己拥有的惟一手段来惩罚那些搭便车者(Fehr & Schmidt,1999)。 2.关于信息不对称,私人信息:庄子与惠施濠梁之辩

新制度经济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新制度经济学教程》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导论 二、单项选择题 BBBCDCB 三、判断说明题 1.错。人还有机会主义的一面,这一点斯密没有瞧到。如果人人都就是机会主义者,市场 机制不一定能把人们增加自己利益的行动引导到增加社会福利的方向上来。 2.错。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的“内核”不同,前者强调均衡与理性选择,后者的 核心就是演化与演进观,所以它们不就是“修正”关系。 3.对。新制度经济学没有抛弃新古典经济学的“硬核”,即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观、理性 选择观等。 ?五、案例分析 ? ? 1.答:(1)常言道,好的制度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使好人变坏。该制度扭曲了人的行为,使人们为了一点私利不惜视人类神圣的爱情、婚姻为儿戏,说明该制度存在严重缺陷。(2)说明人都就是追求私利的。任何制度下的人都就是经济人,制度设计要立足于人的经济人本性。 2.答:(1)反设事实方法,也就就是对历史事实与某种特定的状态的假设,假设某一条件与 事实相反,经济将会如何发展?(2)学术研究不能过于迷信既有的理论,要注重从实际出发、从事实出发展开深入的研究。 第二章交易费用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 CBACCBA 三、判断说明题 1.答:错。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交易费用会上升,它会阻碍分工与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2.答。错。高额的交易费用并非总就是具有不利的影响。对于有害的交易,如毒品交易、 走私交易、野生保护动物交易、赌博交易等等,政府通过严厉的打击,以提高其交易费用,则具有减少与阻止有害交易发生的积极作用。 3.答:对。有些技术进步会降低交易的信息费用,但有些技术进步会使商品更复杂,增加了 解商品属性的交易费用。 ?五、案例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