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经济学制度

合集下载

制度经济学课程

制度经济学课程

制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制度如何影响经济行为和市场效果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括在制度经济学课程中的主题和内容:
1. 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介绍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方法,讨论经济制度对经济行为和市场效果的影响。

2. 产权与契约理论:探讨产权和契约对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包括产权的定义、保护和交易,以及契约的设计、执行和解决争议的机制。

3. 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研究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制度改革、国家建设、制度竞争等方面的内容。

4. 市场与非市场制度:比较市场和非市场制度的优缺点,探讨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和限制,讨论如何在不同制度下实现经济效率和公正。

5. 制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研究制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对经济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包括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制度变种和实践。

6. 制度创新和改革:探讨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和改革来提高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包括市场竞争、法律改革、政府政策调整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制度经济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经济行为和市场现象背后的制度影响,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现实世界中的经济问题和政策挑战。

此外,制度经济学的知识对于政策制定者、管理人员和争议解决者等职业也具有重要意义。

制度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理论,主要研究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它强调了经济体系的制度性质,包括规则、习惯、礼仪、法律和政治制度等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制度经济学认为,政治制度的性质、法律制度的内容、经济体系的内部规则以及对外贸易、金融和规模的限制等因素都对经济的效率和公正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制度会影响经济行为和经济的结果,也就是说,制度因素和经济行为是密切相关的。

其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实证分析,以数据和事实为基础,分析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建立各种制度与经济行为的关系模型。

制度经济学通过制度的分析来揭示经济体系中隐藏的规则和约束,从而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制度经济学重视制度扭曲的影响,即制度安排的缺陷可能导致效率低下和不公正。

制度安排不完善时,市场可能受到扭曲,信任和合作的能力受到削弱,从而导致经济效率低下和贫困加剧。

因此,制度经济学需要识别和解决制度安排的不平等和损害公平的问题。

制度经济学在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和发展经济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提供了一种揭示经济内部机制的新视角,有助于政策制定者了解当下的经济形势,并为其决策提供依据。

制度经济学通过分析制度对经济的影响,深化了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提供了一种合理而有条理的管理经济体系的方式。

在现代经济中,制度经济学持续的发展给经济体系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

通过方法和工具的不断更新,制度经济学在诸如资源配置、市场监管以及反垄断措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另外,随着人类社会进步的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领域在经济学的范畴内得到了覆盖,例如教育、文化、法律等,其综合而严密的研究方法也被广泛应用。

总之,制度经济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它通过对制度的分析,揭示了经济体系的内在规则和运行模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合理的、科学的管理方法,消除了特定制度背景下的市场失灵、资源浪费等问题,为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公正做出了重要贡献。

制度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1. 介绍制度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领域,研究经济活动中的制度安排对经济行为和经济结果的影响。

它强调经济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探讨了制度如何塑造经济行为和经济发展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一些相关的案例研究。

2. 基本理论2.1 制度的概念制度是指人类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规则、约定和安排。

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系统中的制度安排会影响个体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结果。

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个方面。

正式制度是指由政府、法律和机构所制定和规定的规则和规范,例如法律法规、产权制度等。

非正式制度是指社会习惯、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非正式规则。

2.2 制度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对经济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一个完善的产权制度可以促进企业的投资和创新,提高经济生产效率。

另外,一个透明的市场规则和监管机制可以增加交易的可信度,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市场的发展。

2.3 制度对经济结果的影响制度经济学研究了制度对经济结果的影响,例如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社会福利等。

研究表明,有效的制度安排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降低贫困率。

同时,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可能导致资源浪费、不公平分配和社会不稳定。

3. 案例研究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制度安排。

这个制度包括了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等多个方面。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引领下,中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

3.2 美国法律制度的影响美国的法律制度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美国法律制度以保护产权和契约为基础,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环境。

这使得美国成为一个市场经济的典范,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创新。

3.3 制度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制度经济学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制度安排密切相关。

一些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不完善的制度安排和官员腐败等问题,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制度经济学重点整理

制度经济学重点整理

制度经济学重点整理制度经济学是一门探讨经济制度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的学科。

它强调了制度对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并关注制度对经济发展的潜在作用。

本文将对制度经济学的重点进行整理,内容包括制度概念的解释、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主要研究内容。

首先,制度是指规范和约束个体行为的规则、制度安排以及相应的执行机构。

制度在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资源配置、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等方面。

制度概念的核心是规则,它包括宪法、法律、习俗、组织和市场等各种规则。

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新制度经济学和制度变迁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提出了制度的经济功能,并将制度分析与经济理论结合起来。

它主张经济制度的性质将决定一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成功。

而制度变迁理论关注制度变更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它认为制度的变迁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

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点。

首先,它关注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研究表明,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良好的制度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市场的正常运行,增强经济主体的信用和合作意愿。

其次,制度经济学关注制度的演化和变迁。

研究表明,制度的变迁是一种动态过程,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

研究制度变迁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对于制度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制度经济学关注制度建设和。

良好的制度环境需要不断和创新,以适应经济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

制度经济学研究制度建设和的路径和方法,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制度经济学可以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例如,制度经济学认为,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市场监管机制,以确保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制度经济学还强调了法治和自由的重要性。

良好的法制环境和个人自由权利的保护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

总之,制度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制度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制度对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并研究制度的演化、变迁和。

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与应用

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与应用

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与应用制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经济结果影响的学科。

它以制度为分析单位,关注制度如何塑造和影响经济行为、资源配置和社会效益。

本文将介绍制度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1. 简介制度经济学关注经济活动的规则、制度和制度变迁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它强调社会制度对于个体行为和经济制度的塑造作用,认为制度的有效性决定了经济发展的走向。

制度经济学包括组织经济学、法律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分支,通过多个学科的融合,揭示了制度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性。

2. 制度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对经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的制度规则会导致不同的行为模式和经济结果。

例如,私有产权制度能够提供明确的产权界定和保护,鼓励创新和投资;而公有制度则可能产生资源浪费和低效率。

制度通过规定契约、约束和激励机制,影响着个体的决策行为和社会的整体效益。

3. 制度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对资源配置起到决定性作用。

良好的制度安排能够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正性,推动经济发展。

例如,市场经济制度能够通过价格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而计划经济则容易出现资源浪费和短缺。

制度创新和改革可以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激发经济增长的潜力。

4. 制度对社会效益的影响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对社会效益产生重要影响。

一方面,公平、透明、稳定的制度能够提高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增强社会福利和人民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腐败、不确定性和不公正的制度则会损害社会效益,导致资源浪费和社会不公平。

为了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需要建立和完善健全的制度规则。

5. 制度经济学的应用制度经济学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政策制定和改革中,需要考虑制度的影响,避免盲目采取一揽子经济政策。

通过深入研究制度,可以找到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最佳平衡点的路径。

同时,在国际比较和发展经济学中,制度经济学也被广泛运用,帮助解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

制度经济学2

制度经济学2

制度经济学2在经济学领域中,制度经济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分支,其研究的核心是经济制度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制度经济学不仅关注市场的发育和运行机制,更强调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文将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探讨。

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制度经济学强调经济行为受到制度环境影响的观点。

在制度经济学的视野中,制度指的是规范经济主体行为的规则、约定和习惯。

这些制度包括了法律、制度性组织、传统、行为惯例等等。

制度经济学认为,这些制度对于经济活动的规范具有重要的作用,决定了市场的效率和发展。

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包括了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分析和制度变迁理论等。

新制度经济学强调了制度对于经济行为的影响,认为制度约束决定了经济主体的选择。

制度分析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研究了制度的形成和演变。

制度变迁理论则着眼于制度的变革和转型过程。

制度经济学的实践在实践中,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分析经济体制的性质和效果。

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制度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例如,在市场监管、产权保护、公共服务领域,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都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结语制度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揭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推动制度变迁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的探讨,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经济运行规律,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制度经济学将继续在经济学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社会福祉提供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愿我们能不断深化对制度经济学的理解,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制度环境改善,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定义

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定义

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定义引言新制度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门经济学理论,它强调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经济结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定义及其重要性。

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是一种探讨经济制度和组织的经济学派别。

它认为,制度是一种规则和约束的形式,能够影响经济个体的行为和决策,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结果。

新制度经济学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规则和约束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中的规则和约束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这些规则可以是正式的法律、合同和政策,也可以是非正式的社会规范和习俗。

制度中的规则和约束塑造了经济个体的行为方式,并影响着资源配置和经济效率。

2.信息不对称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主体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无法完美运转,需要通过制度机制来解决信息的获取和共享问题。

因此,制度需要提供适当的信息和监管机制,以保证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

3.交易成本新制度经济学强调交易成本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交易成本包括信息搜索、协商和执行合同等成本,对经济主体的决策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制度的设计和安排需要考虑如何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率。

为什么制度定义对经济学重要制度定义对经济学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解释经济现象制度定义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释和理解经济现象。

经济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进行,制度的差异会导致不同的经济行为和结果。

通过深入研究不同制度下的经济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不同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率等存在差异。

2.分析政府干预制度定义有助于我们分析政府干预的经济影响。

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导致政府干预的效果和利弊不同。

通过研究制度对经济行为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政府干预的成本和效果。

这对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具有指导意义。

3.设计经济政策制度定义为经济政策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制定经济政策时,我们需要考虑不同制度下的经济行为和效果。

通过深入了解制度的作用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出适应不同制度环境的经济政策,促进社会福利的提升。

制度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体制对经济行为和发展的影响的学科。

它强调经济制度对于经济行为的规范和引导作用,以及它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影响。

在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下,制度安排是经济行为的基础,通过对制度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和社会问题。

制度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是,经济行为受到制度安排的影响。

制度可以是法律法规、习俗习惯、市场机制等等。

不同的制度安排会产生不同的经济激励机制,进而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

例如,一个健全的法治体系有助于形成fairness和equity的经济环境,鼓励人们遵循法律的规范,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制度经济学还强调制度的适应性和演化性。

经济制度是通过人们的经验和选择形成的,它们具有演化的特征。

当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制度也需要相应变化来适应新的需求。

一个灵活和适应性强的制度安排有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和适应性。

除了对制度安排的分析,制度经济学还关注制度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制度改革通常被视为改变既有制度安排的过程,旨在提高经济效率和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耐心和坚持。

制度经济学提供了一种理论和方法框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制度改革的动力和影响,并提供对执行的指导。

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分析和理论建模。

实证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实证数据,探讨经济体制对经济行为和发展的影响。

理论建模则是通过构建经济模型,模拟和分析不同制度安排下的经济行为和现象。

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提供了对经济问题的多角度分析。

总之,制度经济学对于我们理解和解决经济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强调制度安排对经济行为的规范和引导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理论和方法框架。

通过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和社会问题,并提供对经济政策和制度改革的指导。

制度经济学制度与经济效率

制度经济学制度与经济效率

制度经济学制度与经济效率制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体制如何影响经济效率的学科。

经济效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有效分配资源以实现最大经济利益的能力。

在制度经济学中,制度是指一系列规则、法律、组织和习惯,影响经济行为和经济结果。

本文将探讨制度经济学制度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

1. 制度的定义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体制和社会组织的总体安排。

它包括法律制度、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社会文化制度等要素。

制度不仅仅是一些规则和约束,还包括一些组织和习惯,它们共同塑造了经济体制的运行方式。

2. 制度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制度对经济效率有着深远的影响。

良好的制度可以提高经济效率,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产出的增长。

相反,糟糕的制度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市场失灵和经济增长停滞。

2.1. 保护产权一个健全的制度必须能够有效保护产权。

产权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只有在产权受到保护的情况下,人们才会去积极投资和创新。

保护产权有助于建立信任,激励个人和企业进行经济活动,并为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2.2. 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制度还要能够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例如基础教育、医疗保健和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公共产品和服务对于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可以提高人民的生产力以及彼此之间的互动效应。

2.3. 促进市场竞争制度应该能够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可以促使企业增加效率、改善产品品质,并推动技术进步。

缺乏竞争的市场容易导致资源的滥用和垄断行为的出现,从而降低经济效率。

2.4. 降低交易成本有效的制度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

交易成本包括信息获取、交易谈判和合同执行等环节产生的成本。

通过建立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的法律制度和有效的执法机构,可以帮助减少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

3. 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制度存在问题,影响到了经济效率的提升,那么进行制度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改革,可以破除体制障碍,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增长。

第3章--制度经济学与法律经济学

第3章--制度经济学与法律经济学

(一)管制含义
依照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在最广泛的意义上,管制是 指政府对经济、社会活动的任何干预,因此,管制可 看成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干预。
在经济学理论中,管制是个中性概念。“所谓政府管 制,就是政府采取的干预行动。它通过修正或控制生 产者或消费者的行为,来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这是 衡量政府和市场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尺度。政府管制 可以决定商品的价格,或者对生产什么及生产多少产 生影响。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政府管制甚至能够决 定由谁来生产商品或劳务以及如何来生产它们。”
(五)制度变迁理论
能提供较多服务的制度安排是较有效的 制度安排。换句话讲,如果两种制度提 供的服务数量相等,那么费用较低的制 度安排是较有效的制度安排。
(五)制度变迁理论
要发生诱致性制度变迁必须要有某些来 自制度不均衡的获利机会。也就是说, 由于某种原因现行制度安排不再是这个 制度安排选择集合中最有效的一个了。
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是指潜在的交易 对手的数量。
(二)交易费用
4.交易费用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交易费用对资源配置的影响:(1)交易 费用决定了企业是自己生产商品还是向 市场购买,即决定了选择企业配置资源 还是市场配置资源;(2)在没有交易费 用的情况下,不同的产权结构或不同的 经济制度,是不会对资源使用造成影响 的。私有产权和公有产权制度具有同样 的效率。
意识形态是减少提供其他制度安排的服 务费用的最重要的制度安排。
意识形态可以被定义为关于世界的一套 信念,它们倾向于从道德上判定劳动分 工、收入分配和社会现行制度结构。
(五)制度变迁理论
3、制度变迁的类型 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 诱致性制度变迁指的是现行制度安排的
变更或替代,或者是新制度安排的创造, 它由个人或一群(个)人,在响应获利 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

制度经济学pdf

制度经济学pdf

制度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Institutional Economics)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关注经济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经济结果的影响。

制度经济学强调经济行为受到制度环境的制约和激励,认为制度在引导和塑造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制度经济学的核心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则与制度: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活动是在一系列规则和
制度的框架下进行的。

这些制度包括正式的法律、法规、
契约等,以及非正式的规范、信任、惯例等。

制度安排对
经济主体的行为和交流产生重要影响。

2.制度效用:制度经济学强调人们对制度符合性的偏好和制
度效用的重要性。

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提供激励、减
少不确定性、保护产权、促进交易和合作,从而提高经济
效率和社会福利。

3.制度变迁:制度经济学关注制度的变迁和演化过程。

制度
是历史、文化和政治等因素的结果,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
化,制度也会发生变迁。

这涉及到制度安排的形成、改革、制度转换等研究。

4.制度分析方法:制度经济学采用多学科的方法,例如经济
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研究经济行为的制度背景
和影响。

制度经济学常使用实证分析、比较研究和制度设
计等方法,以深入理解制度与经济的关系。

在实践中,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可以应用到许多领域,如市场的组织和竞争政策、法律和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政府机构和公共政策的设计等。

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框架为理解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工具。

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与应用

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与应用

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与应用制度经济学是一门以制度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科。

它通过对制度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以及制度的变迁和演进的探讨,来解释经济现象,解决经济问题。

本文将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其观点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

一、制度经济学的观点1.制度的定义和作用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社会秩序的基础,是人们行为的规则和规范。

这些规则和规范可以是成文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习俗、惯例、道德等。

制度的存在和运行有助于约束人们的行为,协调社会关系,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

2.制度的类型和性质制度经济学将制度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产权制度、企业制度和交易制度。

产权制度决定了财产的所有权和处置权,是市场交易的基础;企业制度规定了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影响着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交易制度则规定了交易的规则和条件,影响着交易成本和市场效率。

这些制度的性质不同,其设计和实施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3.制度的变迁和演化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的变迁和演化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过程。

这些因素包括社会文化、技术、政治、经济等。

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制度的结构和功能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制度的变迁和演化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决策。

二、制度经济学在现实中的应用1.政策制定中的应用制度经济学为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制度的性质、结构和演化规律,以便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例如,在制定土地管理制度时,需要考虑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产权问题,以及土地市场的供求关系和竞争机制;在制定企业制度时,需要考虑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以及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在制定交易制度时,需要考虑交易的规则和条件,以及市场效率和风险控制等问题。

2.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企业管理也需要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首先,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产权制度,明确股东、经营者、员工等各方的权利和责任,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稳定性。

制度经济学复习资料

制度经济学复习资料

制度经济学复习资料制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制度如何影响经济行为和经济结果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经济制度的建立、运行和演变,并通过分析经济制度对经济主体的影响来解释经济现象。

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社会规则、法律体系、组织形式等。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制度经济学的复习资料,以帮助大家巩固相关知识。

一、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1. 制度的概念和分类:制度是指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则和机制,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

正式制度指的是由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等,而非正式制度则是社会习俗、价值观念等。

制度还可以分为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

2. 制度变迁理论:制度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迁而演变,这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所导致的。

制度变迁可以通过制度创新、制度惯性、制度转型等方式实现。

3. 制度决策理论:制度决策是指政府和其他组织选择、建立和改变制度的过程。

制度决策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二、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理论1. 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经济结果的影响,强调市场交易、合同关系等决定经济效率的因素。

2. 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政府决策制度的效率和公平性,重点考虑政府官员的行为选择和利益驱动。

3. 制度演化理论:制度演化理论研究制度是如何在不同环境下演化和适应的,强调制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三、制度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1. 比较制度分析:比较制度分析通过对不同国家、地区、组织等的制度进行比较,来研究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经济结果的影响。

2. 实验经济学:实验经济学通过设计和分析经济实验来研究制度在实际经济环境中的效果,以验证理论和模型。

3. 历史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通过对历史文献和数据的研究,来分析制度变迁和演化的过程和机制。

四、制度经济学的应用领域1. 政府治理:制度经济学可以帮助政府提高决策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促进公共机构改革和创新。

2. 企业管理:制度经济学可以帮助企业设计有效的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提高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新制度经济学-第七章 制度-1

新制度经济学-第七章 制度-1
3、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制度通过规范人们之间的 相互关系,减少信息成本和不确定性,从而促进合 作的顺利进行。
4、提供激励机制。调动人们积极性,如专利制度。 5、提供保险功能。财产权得到保障—具有安全感。
第一节 制度的含义
一、制度的定义 二、制度的类型 三、制度的功能与作用 四、制度安排与制度结构
四、制度安排与制度结构
四、制度安排与制度结构
(二)制度结构的特征
1、相关性。分为三种 互斥关系:意味着两项制度对于同一个行为主体的同一
种行为的约束正好相反。
耦合关系:两项制度对于同一行为主体的行为约束互相 配合,使得需求者更好地实现其目标。
独立关系:若两种制度之间既无互斥关系也无耦合关系, 就称之为独立关系。
2、层次性。指一个制度结构系统的各项制度安排从总 体上看构成一个层级系统,其中一些是最基本的制度, 其他制度则由它们衍生而来,可称之为派生制度。
制度--规范和约束个人行为的各种规则。
第一节 制度的含义
一、制度的定义 二、制度的类型 三、制度的功能与作用 四、制度安排与制度结构
二、制度的类型
1、正式制度 2、非正式制度 3、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关系
正式制度
正式制度:某些人或组织自觉和有意 识地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规则以 及经济活动之间签订的正式契约。
非正式制度
区别
正式制度
无形-风俗习惯
表现形式不同 存在表现形式
依靠内心自省与自觉
无需组织机构 成本非常小
实现机制不同 实施成本差异
具有外在的强制约束机 制
需要建立专门组织机构 成本较高
长期历史发展产物 形成和演变时间 时间短 “朝令夕改”
很难在国家或区域之 间移植

制度经济学分析概念

制度经济学分析概念

制度经济学分析概念一、制度制度是指一系列规则、程序、规范和习俗,它们构成了一个社会、组织或国家的基本框架,约束了个体和群体的行为。

制度可以是形式制度,如宪法、法律和合同等;也可以是非形式制度,如习俗、规范和信誉等。

制度决定了经济主体间权力和资源配置的规则,对经济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二、制度变迁制度变迁指的是制度的演化、和调整过程。

制度变迁可以是内生的,即由经济行为主体自主调整和演化;也可以是外生的,即由外部压力和冲突引起的制度转变。

制度变迁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不同制度变迁路径导致不同的发展轨迹和结果。

三、制度效应制度效应是指制度对经济发展和经济绩效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制度效应可以是正向的,如稳定的产权制度促进投资和创新;也可以是负向的,如腐败的制度导致资源浪费和不公平。

制度效应是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研究内容,它帮助我们了解制度如何塑造经济,如何影响经济活动和决策。

四、制度约束制度约束是指制度对个体和群体行为的规范和限制。

制度约束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规则制约经济主体的行为,使其在一定的框架内进行经济交换和合作。

制度约束可以是强制性的,如法律规定和合同约束;也可以是习俗和信誉等非强制性的制度。

五、制度演化制度演化是指制度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变化和调整。

制度演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学过程,它受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制度演化可以是渐进的,即通过小规模逐步调整;也可以是突变的,即通过剧烈冲突和革命引起的制度转型。

六、制度路径依赖制度路径依赖指的是过去的制度选择和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前的制度和经济结果。

制度路径依赖认为,特定的制度选择会导致特定的惯性和难以改变的结构,从而限制了未来的制度变迁和发展。

制度路径依赖加强了制度的稳定性,但也可能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资源利用的浪费。

综上所述,制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制度与经济行为关系的学科。

它通过研究制度的变迁、效应、约束、演化和路径依赖等概念,帮助我们理解不同经济体制下的经济现象和动态,为制定和经济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视角

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视角

标题: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视角摘要:制度经济学是一门以制度为核心的研究经济行为的学科。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制度如何影响经济行为、资源配置以及经济增长。

同时,本文也分析了制度的变迁、制度的设计以及制度的实施等问题。

一、引言经济行为是社会行为的一种,而社会行为往往受到制度的影响。

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强调了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制度如何塑造和影响经济行为。

二、制度的角色1.资源配置:制度决定了资源的配置方式。

在一个有效的制度框架下,资源可以更有效地分配,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2.经济行为:制度决定了人们如何进行经济活动,包括交易、投资、创新等。

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鼓励人们采取有利于社会整体利益的行为。

三、制度的变迁制度的变迁是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制度的变迁通常由技术创新、社会变革、政策变化等因素引发。

制度的变迁需要考虑到成本和收益,以及现有制度的惯性。

制度的变迁需要审慎考虑,以避免出现不良后果,如资源浪费、社会不公等。

四、制度的设计1.公平与效率:制度的设计需要平衡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一个良好的制度应该能够促进公平竞争,同时也能提高效率。

2.激励与约束:制度应能提供适当的激励,同时也应具备足够的约束力,防止人们采取有害的行为。

五、制度的实施制度的实施是制度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有效的制度需要得到有效的实施,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制度的实施需要依赖于法律、监管、教育等因素,同时也需要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如执行不力、腐败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妥善解决,以确保制度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六、结论总的来说,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强调了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个良好的制度可以有效地配置资源,鼓励人们采取有利于社会整体利益的行为,同时需要审慎考虑和实施,以应对变迁、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挑战。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当盲目追求理想化的制度,而是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和优化制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与观点

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与观点

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与观点制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制度建立、运行和变革的经济学分支,它关注的是制度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和作用。

本文将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探讨制度的重要性、制度与经济绩效的关系、制度的形成与变迁以及制度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制度的重要性制度是社会规则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规定了人们的行为准则和互动方式。

在市场经济中,制度对于资源配置、市场秩序和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制度的建立能够为市场主体提供稳定的环境和预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

同时,制度也能够保护产权、维护公平竞争,从而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制度与经济绩效制度与经济绩效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良好的制度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繁荣,而不良的制度则会导致经济停滞和衰退。

制度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对于市场的有效运行至关重要,它能够减少交易风险,降低信息不对称,从而提高市场的有效性。

此外,制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也是影响经济绩效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市场主体提供稳定的预期,降低不确定性,从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三、制度的形成与变迁制度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等。

制度的变迁也是不可避免的,它通常是由外部压力或内部需求所驱动的。

在制度的形成和变迁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尤为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来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建立和完善制度体系。

然而,政府的决策也会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因此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需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利益和权衡。

四、制度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制度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制度创新能够带来新的制度安排和规则,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等主体都会积极寻求制度创新的机会,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需求。

制度创新需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利益和风险,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协作。

总之,制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制度的重要性和作用的经济学分支。

良好的制度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繁荣,而不良的制度则会导致经济停滞和衰退。

制度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

【名词解释】1、核心制度与边缘制度核心制度:由该社会主流信念决定,反映了该社会的基本特征,它是社会主导集团所奉行的社会组织原则和所追求的社会目标。

边缘制度:同社会的主流信念相矛盾的制度安排,故它只能处于该社会的边缘,无法在该社会取得主导的地位。

2、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也叫正式规则,它是指人们(主要是政府、国家或统治者)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

非正式制度:也叫非正式规则,它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

3、协调博弈:指在博弈所定义的收益空间中,任何均衡点都符合以下条件:(1)在给定其他参与人行为策略的条件下,没有人激励改变其行为策略(2)没有参与者希望其他参与者会愿意改变其行为4、制度配置:是指在一个制度系统中各项制度安排之间应当相互协调和匹配,以使整个制度系统能够发挥最大的功效。

5、外部性:是一个经济人的行为对另一个人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

6、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指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

7、科斯第一定理:“没有权利的初始界定,就不存在权利转让和重新组合的市场交易。

但是,如果定价制度的运行毫无成本,最终的结果(指产值最大化)是不受法律状况影响的。

”这就是科斯第一定理8、科斯第二定理:“一旦考虑到进行市场交易的成本,……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制度运行的效率产生影响。

”这就是著名的科斯第二定理。

9、科斯第二定理: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情况下,产权的清晰界定将有助于降低人们在交易过程中的成本,改进经济效率。

10、产权: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11、产权残缺:仅拥有其中的一种权利或者某种权力被弱化表明对该物品或资源的产权是不完整的,或者说属于产权残缺。

12、不完全契约:契约中总留有未被指派的权利和未被列明的事项,这样的契约就是不完全契约简答题1、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关系(1)正式制度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变更或废止。

制度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组织的制度如何影响市场机制和经济表现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认知制度、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对经济表现的影响,以及各种技术、文化和价值观如何影响经济表现等问题。

制度经济学研究了经济结构的演变过程和有效利用经济资源的各种可能的方式。

它倡导制度的积极性,主张制度的保持性和改革性,以推动社会发展。

与其他经济学研究不同,制度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在于创新的组织结构和经济活动中的制度方面。

具体来说,它研究了市场机制、社会联系网络、经济活动机制以及政府规章制度等制度对经济表现的影响。

制度经济学也研究了社会结构的演化过程,特别关注制度影响经济表现的演化过程。

制度经济学家推断社会结构既影响经济表现,又本身受到经济表现的影响,形成了一个循环耦合的动态系统。

此外,也研究了国家经济政策、社会合作机制、艺术创新机制等制度的演变过程和其所带来的效应。

制度经济学还研究了当前制度的演变现象,例如制度的扩散、社会联系的变化、新的思想的出现等。

它还研究政府的行为,评估政府决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社会组织如何协同合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改善当前制度,促进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

综上所述,制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制度如何影响市场机制和经济表现的学科,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市场机制、社会联系网络、经济活动机制以及政府规章制度等制度对经济表现的影响;社会结构的演化过程以及有效利用经济资源的各种可能的方式;国家经济政策、社会合作机制、艺术创新机制等制度的演变过程和其所带来的效应;以及当前制度演变现象、政府决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社会组织协同合作等。

总之,制度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政治经济学学科,为探索社会的有效组织方式及有效的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指导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度经济学的主要观点与流派(一)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论述马克思将参与主体看作是“一定阶级关系和经济利益的物质承担者”,超出了古典经济学对于“理性人”的假设,将其看作是在一定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下的“人”。

马克思所研究的“制度”本质是经济主体参与人之间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关系以及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所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即上层建筑。

在新制度经济学时期,诺思将意识形态列入制度经济学研究的范畴,并认为“马克思的分析框架是最有说服力的,这恰恰是因为它包括了新古典分析框架所遗漏的所有因素:制度、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二)以自发秩序理论为核心的旧制度经济学凡勃伦以人的本能作为出发点,从本能-习惯-习俗-制度,认为制度是个人或群体普遍存在的思想习惯。

制度变迁的原因在于人们一些思想习惯被自然淘汰,又由于个人对环境的强制适应过程,而出现环境随社会发展和制度变化而变化。

康芒斯继承和发展了凡勃伦的制度分析。

康芒斯将经济学和社会学相结合做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他在综合了“从洛克到20世纪的经济学家的著作”之后,提出了“集体对个人交易关系的控制”是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康芒斯的研究从“稀缺性”出发,说明了稀缺性“不仅产生冲突,而且产生因为相互依存而建立秩序的集体行动”,因此制度就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

康芒斯强调法律制度对经济制度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法律保护所有权,并提出了法制优先于经济的观点。

康芒斯在我国曾被认为是代表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其代表作《制度经济学》也被认为是“为垄断资本主义辩护的错误思想”。

但是,他对稀缺性和效率的分析,已经成为了分析不完全竞争的基础之一(james,1937),甚至对于反垄断法的建立影响颇深(三)以产权和交易成本为核心的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这一术语是由williamson(1975)提出的。

新制度经济学一直致力于回答“为什么正交易费用的存在使得我们在构建经济模型的时候必须将制度视为内生变量”,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构成了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即制度对于经济运行的绩效是至关重要的。

科斯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创性人物,在1937年《企业的性质》中提出了交易成本理论。

制度因此被理解成为降低交易成本而存在的规章、规则、法律、政策等等。

之后的交易成本理论被广泛应用,arrow(1969)将交易费用看作是经济制度必不可少的费用、williamson (1981)通过交易成本界定企业和市场边界等对促进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诺思的研究起始于交易成本理论,但是其分析方法同上述研究有所差异,以诺思为代表形成了制度经济学中研究经济历史和制度变迁的分支。

这一分支认为,新的交易制度的形成和延边促进了近代西方世界的经济社会变迁过程。

制度安排并不仅仅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有助于降低转型费用。

1、产权理论产权制度就是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对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的经济和社会关系。

.科斯认为,产权界定能使双方通过交易便可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状态. 产权是资产所有者行使一定行为的权利,这些权利是一定的而不是无限的.使用产权会带来收益,同时也会带来成本.2、交易费用理论最早是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提出的,他认为交易费应包括度量界定和保障产权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订立合同的费用,督促契约条款严格履行的费用等等。

威廉姆森等人建立起交易费用完整的理论体系.。

3、企业理论科斯认为,市场机制和企业都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且他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的. 但是要采用哪种配置资源的方式,则完全取决于交易成本的比较. 市场机制的运行是有成本的,但是这个市场运行成本也是可以减少的.交易费用的节省是企业生存以及替代市场机制的唯一动力4、制度变迁理论诺斯认为,在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发面,制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篇二:制度经济学1. 理解增长的近似因素与根本因素有哪些?新制度经济学家是如理解经济增长的?1.增长的近似因素:资本,劳动力,技术。

2.增长的根本因素:制度变迁。

3.新制度经济学家理解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出现取决于人们是否从事合乎社会需要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活动,如发明创新、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要使人们积极地从事这些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活动,显然必须使他们受到刺激和激励。

什么因素能给人们以刺激和激励呢?它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制度,即一个有效的制度结构制度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决定剩余索取权利和剩余控制权。

因此,制度决定经济绩效。

2. 如何理解交易费用?1.交易费用:包括事前准备合同和事后监督及强制合同执行的费用,与生产成本不同,它是履行一个合同的费用。

2.威廉姆森将交易费用分为合同签订之前的交易费用和合同签订之后的交易费用,并特别强调合同签订之后的交易费用问题。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由于交易行为偏离合同导致的交易双方的“不适应”成本;②为纠正事后不合作行为而进行的讨价还价的成本;③为解决合同纠纷而建立治理结构的成本;④为保证合同条款兑现而付出的成本。

④这种事后的交易费用来源于交易中的不确定性导致的事前签约的不完备性。

3.交易费用还可以分为市场组织方式中的交易费用和行政组织方式中的交易费用。

3. 用图说明负外部性为什么会导致资源配置过多?如左图,d代表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mc代表私人的边际成本曲线,msc代表社会边际成本曲线,mec代表边际外部曲线。

在市场经济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理性人根据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比较进行最优决策,在负外部性的情况下,即私人边际成本(mc)小于社会边际成本(msc),两者的差额表现为边际外部成本(mec),因此对企业和个人的最优策略不一定是社会最优策略,厂商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进行生产,即mc与d的交点,产量为oq,对应价格为op。

而社会的最优生产量为oq1由msc 与d的交点决定,价格为op,说明负外部性往往导致生产过度,价格下降,实际产量超1过了最优产量,资源配置过多。

(注:外部性指当个人或企业在行动时并不付出行动的全部代价或享受行动的全部收益,表现为私人成本大于或小于社会成本。

)4. 为什么说科斯第二定理比第一定理更重要?1.科斯定理1:如果交易费用为零,则初始产权界定给任一产权主体都可以最终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2.科斯定理2:如果交易费用为正,可交易权利的初始安排将影响到资源的最终配置(市场交易费用影响着资源配置效果)。

3.原因:科斯第二定理是科斯产权理论的核心部分;现实生活中交易成本不为零,科斯第二定理更有现实意义;在宏观政策制定中能发挥作用。

(言之有理即可)5. 如何理解在交易费用大于零时产权的初始界定会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这实质是科斯第二定理的一种推论,下面将用一个例子说明。

假定一个工厂周围有5户居民,工厂烟囱排放烟尘因居民晒在户外的衣物受到污染,因此使每户损失75美元,5户居民总共损失375美元。

解决此问题的办法有三种:一是在工厂的烟囱上安装一个防尘罩,费用为150美元;二是每户有一台除尘机,除尘机价格为50美元,总费用是250美元;第三种是每户居民户有75美元的损失补偿。

1.交易成本为零时。

不管是工厂有排污权还是居民有清洁权,工厂和居民的最优策略都是给工厂的烟窗上安一个防尘罩。

即如果交易费用为零,则初始产权界定给任一产权主体都可以最终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2.交易成本大于零时,即居民们为达成买防尘罩协议需要125美元。

这时候,如果规定工厂有排污权,居民会自己买一台除尘机,每户成本为50美元,而安防尘罩的每户成本为(125+150)/5=55美元,因此居民不会给工厂安一个防尘罩。

如果规定居民有清洁权,工厂会选择成本最低的防尘罩为150美元。

因此当交易费用大于零时产权的初始界定会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

3.(此题有多种例子,希望自己找一个,不然这个例子用得太多让老师看得厌倦。

比如把工厂排放烟尘改为排放污水,或者改一下数字。

或是养牛没有栏栅给周围居民造成损失,解决办法为1,修栏栅;2,直接给居民赔偿。

例子很多。

)6. 如何理解产权的含义?财产与产权有何区别?1.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本质上是一种排他性权利。

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

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

个人对资产的产权由消费这些资产、从这些资产中取得收入和让渡这些资产的权利或权力构成。

产权是一组行为性权利、即一个“权利束(rights or a set ofrights)”2.财产是具有金钱价值、并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的总称。

大体上,财产有三种,即动产、不动产和知识财产(即知识产权)。

产权反映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财产反映的是一种人与物的关系。

7. 产权是怎样起源的?1.从立宪层次解释产权制度起源。

人们尽量减少在“自然状态”下的风险求助于市民社会来保障每个人的权利通过谈判建立一个政府,创造一个社会契约,使每个人的产权有明确规定并能得到保障。

2.原始产权模型。

自然状态中人口少,动植物资源丰富,不必界定产权,部落以狩猎为主,人口增加导致资源相对稀缺,以武力或战争形成排他性公有产权或共同产权,即单个群落开始不许外来者分享资源,部落定居下来,内部成员滥用资源会使资源枯竭(如公共地悲剧),或是生产力发展有了剩余产品,或是生产力发展使得个人能离开部落独立谋生。

因此内部成员进一步界定产权,私有产权产生。

3.强力产权理论。

当事人通过强力造成先占事实,然后通过联合建立保护先占事实的社区规范,再通过游说谋求将社区规范变成法律。

4.产权的起源。

经济因素:①稀缺性是产权产生的基本前提。

②潜在利益或预期收益是产权产生的基本动力(只有当界定权利的费用与权利带来的好处在边际上达到相等时才会产生,或者说,只有当产权界定的收益大于产权界定的成本时,人们才有动力去制订规则和界定产权)。

③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变动。

④排他性费用。

⑤人口压力。

⑥技术。

社会政治因素:①“先占”:如土地。

英国普通法、传统非洲法系和伊斯兰法系中,对土地的先占行为决定了土地的原始所有权;在美国,通过先占原则和政府转让,确立了土地私有权(lueck ,1998)。

②无政府和习俗惯例下私人的强力。

③习俗和习惯法,如氏族习俗、行规等。

④国家暴力:政治决策具有规模效应,能够节约私人界定产权的交易费用。

8. 为什么私有产权通常更有效率的?共有产权的低效表现在哪些方面?1.私有产权有效率:第一,私有产权促进经济自由,在这方面私有产权的优势非常明显,由于产权属于唯一的经济主体,产权的让渡取决于所有者的独立决策,交易的复杂性相对较小。

第二,激励效果明显,诱导所有者节约资源。

在私有产权下,产权主体明确,保证了产权主体排他性地获得行使产权的收益,有利于激励产权主体以最高的效率来使用其产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