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修与中国现代政治学的早期发展
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政治学,也称政治科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的学科,它起源于古希腊的城邦时期。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政治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古典时期:早期的政治学出现在古希腊时期,政治学的创始人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
他们将政治活动视为一种伦理学问题,讨论了正义、权力等问题,并提出了不同的政治制度模型。
2. 中世纪:在中世纪时期,基督宗教占据了支配地位,政治学领域的发展被压缩。
政治学家主要从事研究神权、君权等问题。
3.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是欧洲政治学发展的一个新时期。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扩大,涉及国际关系、国内政治制度等问题,政治哲学家们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出了新的政治理论。
4. 现代时期:18世纪后半期,政治学成为正式的学科,政治学家们开始有系统地研究政治现象。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逐渐从哲学研究转化为社会科学研究,涉及更广泛的领域,如选举、政府部门职能、公共政策等问题。
5. 当代时期:现代政治学已成为一个跨学科领域,它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相互关联,而且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不再局限于国家政治,也包括了区域政治、国际政治等问题。
政治学发展历程
政治学发展历程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政治思想和政治体系的学科。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政治哲学和政治学思想,通过不断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现代政治学的体系。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是政治学的起源阶段。
在这个时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提出了关于政治、国家和法律的思想。
他们主要关注政治组织、公民的责任和法律的作用,奠定了政治学的理论基础。
中世纪时期,政治学受到宗教和教会的影响,政治理论被赋予了神圣的性质。
这个时期的政治学理论主要是关于君主权力和教会权力的关系,以及社会等级制度的研究。
现代政治学的发展始于17世纪的欧洲。
启蒙思想家们开始关注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政府的责任。
社会契约论和权力分立理论成为政治学研究的重点。
卢梭、孟德斯鸠等思想家的贡献推动了政治学的进一步发展。
19世纪以来,政治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政治学研究的内容逐渐扩大,从国家政治拓展到国际政治和全球政治。
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兴起对政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社会主义和自由民主两种政治体系成为政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20世纪以后,新兴的领域如比较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和公共政策等进一步丰富了政治学的研究内容。
政治学家们开始采用更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借助统计学和实证研究来分析政治现象。
政治学也逐渐与其他学科如经济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相互交叉,形成了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模式。
当前,政治学正在持续发展和演变。
由于全球化的趋势和社会变革的影响,政治学面临着更复杂的挑战和议题。
政治学家们正在研究全球治理、民主转型、政治参与等新兴议题,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政治形势。
同时,政治学也在借助数字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新方法,加强对政治现象的研究和理解。
总结来说,政治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古代政治哲学、中世纪政治理论、现代政治学兴起以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阶段,如今正面临着全球化和社会变革的新挑战。
政治学的发展推动了对政治现象的更深入理解,并为政治决策和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政治思想理论体系演进脉络的总结
政治思想理论体系演进脉络的总结政治思想理论体系的演进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从古代到现代,经历了多个阶段和不同的理论流派的嬗变。
这个演进脉络的总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古代政治思想体系的形成:古代政治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早期的政治思想家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关于国家和政治的理论,并强调公共利益和正义的重要性。
2. 宗教政治思想的兴起:随着宗教的兴起,特别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宗教政治思想开始发展。
这些思想强调了天命和神权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统治者应该遵循上帝意愿的观点。
3.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对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思想家如马基雅维利和托马斯·莫尔开始着重研究人类自身的力量和理性,提出了現實主義的政治观点。
4. 启蒙运动与自由主义: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兴起的一场思想革命,其核心理念是人的理性和自由。
政治思想家如洛克和孟德斯鸠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和自由平等的观点,为人们所接受和推崇。
5.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马克思提出了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奠定了现代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
这一思想运动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变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6. 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辩论: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是现代政治思想中两个主要的流派。
自由主义注重个人自由和政府限权,强调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的重要性,而保守主义则更强调传统价值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7. 新兴理论流派的兴起:现代的政治思想也涌现出一系列新兴流派和理论,如女性主义、环境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等。
这些理论体系在当代政治问题的探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体而言,政治思想理论体系的演进脉络包含了古代政治思想的形成、宗教政治思想的兴起、启蒙运动的自由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辩论以及新兴理论流派的兴起。
这些理论体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对政治发展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政治思想史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南昌大学
中国政治思想史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南昌大学第一章测试1.中国政治思想是中国学术思想与文化的特色之所在。
()参考答案:对2.能对思想进化演变一目了然,且可以将各个时代的背景详细说明的研究方法是问题的研究法。
()参考答案:错3.将各种思想提炼出特色,以类排序的研究方法是()。
参考答案:宗派的研究法4.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包括()。
参考答案:政治实施理论与政治权术理论;政治哲学;治国的方略和政策;伦理道德问题;国家和法的理论;社会模式或理想国的理论5.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资料来源有()。
参考答案:法典及其他制度;政治家活动的遗迹;学者的著述与言论;可以证察时代背景及时代意识的历史及其他著述第二章测试1.西周时期周公的政治思想特色是重罚。
()参考答案:错2.“以德施刑”意思是罚为根本,德是补充。
()参考答案:错3.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政治本质是王权至上和()。
参考答案:绝对专制4.殷商时期,王权专制思想的基础是()。
参考答案:上帝崇拜和祖先崇拜5.周公的施政思想中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是()。
参考答案:保民慎刑罚第三章测试1.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将公元前800 至公元前 200 年之间称为人类文明的()。
参考答案:轴心时代2.诸子百家中()的思想对于当时和后世影响最大。
参考答案:儒、道、墨、法3.儒家学说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
以下言论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参考答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4.“以德报怨”、“以柔克刚”、“大智若愚”、“深藏若虚”这些成语最可能源自()。
参考答案:《道德经》5.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
参考答案: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各种思想交相辉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第四章测试1.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政治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政治学思考题第一章绪论思考题1、应当如何理解政治的内涵?答:1、经济学视角下的政治(1)经济学视角下的政治主要是一种功能化的政治观。
在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乃至马克思那里,政治都是一定经济基础、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政治是一定时期内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
当代的世界体系理论和依附论学者在一定程度上也继承了这一传统。
(2)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学家一般都是从个人主义的角度来观察政治,认为政治是市场缺陷的弥补者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政治活动本身也是理性的经济人为维护和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而展开的一些计算和运筹过程,政治关系被等同为一种交换关系。
2、社会学视角下的政治(1)社会学者从社会的角度出发,一般将政治关系、政治组织看成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演进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或者从社会分工的角度将政治视为社会高级器官及其活动,政治存在的意旨就在于维持社会的协调运转。
(2)社会视角下的政治也是一种功能化的政治,政治成了指向整个社会的社会功能之一。
3、法学视角下的政治(1)法学视角下的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政治成了立法、守法和执法的过程。
(2)有的法学家认为作为现代政治核心所在的国家就是法律的产物,国家是位执行法律而设置的:有点法学家认为国家本身也只不过是一个法人,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和相应意志及行为能力的权利和义务主体。
4、人类学视角下的政治在当代人类学研究特别是文化人类学家的视角下,政治成了一种特定的仪式、信仰体系、符号和象征活动,是发现、阐述和表达意义的场所,政治具有自身的意义。
5、政治科学视角下的政治在当代政治科学研究中,政治首先是被当做一个科学研究的对象来对待的。
至于到底什么才是政治科学所研究的对象,政治科学领域内部也同样有着一耳光刘辩过程,在不同的时期作为政治科学研究对象的政治也并不完全一样。
就狭义而言,当代的政治主要是国家的活动及其形式和关系。
就广义而言,当代的政治是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多哦你都敢形式及其关系。
简述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历程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古代思想家的政治理论、现代政治改革以及当代的政治体制改革等几个阶段。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展开介绍。
一、古代思想家的政治理论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思想家们,他们对政治的本质和规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这些思想家包括孔子、墨子、荀子、孟子等,他们在政治理论方面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思想和观点。
孔子是中国政治学的奠基者之一,他强调了君主的德行和仁爱的重要性。
他提出了“仁政”和“君子”的概念,认为只有德高望重的君主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墨子则关注社会公正和人民福祉,提出了“兼爱”和“非攻”的理念,主张建立和平而公正的政治秩序。
荀子的政治思想则更加注重权力和统治的理论。
他认为君权神授,君主应该通过德行和治理能力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孟子则在孔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政治理论,他提出了“天子秉忠信,四海之内皆宣之”的观点,主张君主应该以忠诚和诚信来治理国家。
古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上几位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和理论上,他们的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现代政治改革中国政治学的现代发展可以追溯到近代中国的政治改革。
中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变革,这些变革对中国政治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洋务运动是中国政治改革的起点之一,这个运动是为了学习西方的科学和技术以及改革政府机构而兴起的。
洋务运动为中国带来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思想,促进了中国政治学的发展。
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学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节点。
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开启了中国现代政治的新篇章。
辛亥革命为中国的政治制度改革提供了机会和动力,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思想和理论基础,推动了中国政治学的发展。
此后,中国政治学经历了北洋政府、国共内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等过程,对政治制度和政党建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这些经历为中国政治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借鉴,推动了中国政治学的快速发展。
简述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历程一、中国政治学的起源和早期发展中国政治学起源于古代的经学、史学和子学,其中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在先秦时期,儒家经典《春秋》、《论语》等已经开始涉及政治理念和治理模式。
例如,《春秋》中记载了大量的政治事件和政治思想,强调了君臣之间的道义和礼仪的重要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政治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
在汉代,董仲舒等儒家学者开始强调“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观念,这些观念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体系和社会秩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政治学的近代转型在近代,中国政治学经历了转型和现代化的过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政治学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
在这个时期,中国政治学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大,涵盖了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国际关系等方面。
同时,中国政治学也开始关注现实政治问题,如国家建设、民主制度、民族关系等。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治学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科学的一部分,与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相互影响。
三、中国政治学的现代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学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政治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也不断拓展和更新。
现在,中国政治学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在当代中国政治学的研究中,学者们不仅关注国内政治问题,也积极研究国际政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等议题。
同时,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中国政治学也开始运用这些新技术和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提高了研究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总之,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在未来,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中国政治学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关于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的发展阶段、研究现状及问题
一、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的发展历程概述中国政治思想史是政治学的基础学科,是晚清至民国期间岁政治学学科的创立而创立的一门现代性学科。
它的创立及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20年代,第二阶段为20世纪20年代末至20世纪40年代,第三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第四阶段为改革开放之初至20世纪80年代。
第一阶段:中国政治思想史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由梁启超等人开创。
1922年春,梁启超在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和东南大学有关中国政治思想史的课程;1924年梁启超的《先秦政治思想史》在中华书局出版。
这是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的第一本专著。
第二阶段:20 世纪 20 年代末期至 20 世纪 40 年代,多所大学相继开设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
代表人物及著作由陈安仁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大纲》、陶希圣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吕振羽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杨幼炯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和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
第三阶段: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院系调整,在这次调整中,全国几十所院校的政治学科被取消,而作为分支学科的中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研究也几乎陷入停滞状态。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政治学科恢复20世纪 80年代,随着政治学学科的恢复,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编纂又被提上议事日程。
主要人物及著作是徐大同的《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朱日耀的《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和《中国政治思想史》。
二、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学科研究现状首先,改革开放之后,政治学恢复以来,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向一个新的阶段迈进,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它取得了以下的进步。
第一,从研究方法上看,对思想家及政治思想的论述和评价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阶级分析或阶级斗争,研究者们不再局限于政治教条主义。
人们开始注重马克思主义其他的理论方法,在研究中保持理性与辨证地看待。
第二,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得到重新界定。
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潮
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潮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潮,可以分为传统思想、启蒙思潮、民主主义、共产主义等几个阶段。
传统思想阶段(1840年-1919年)是中国政治思潮发展的起点。
中国自古就有儒家思想,认为天下万物本源,大一统、父权制等思想根深蒂固。
此时,西方列强强制开放,中国社会出现深刻变革,一些爱国者开始思考怎样振兴中华。
其中,康有为和梁启超提出“变法”一说,主张借鉴西方的政治体制来实现国家现代化,形成了启蒙思潮。
启蒙思潮阶段(1919年-1949年)是中国政治思潮的新阶段。
在五四运动中,一些知识分子受到西方文化启发,认为中国的封建制度需要彻底改革。
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开始流入中国,中国的年轻人也开始意识到了自己的民族意识,开始反对不平等条约,呼唤民主自由。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例如洛克、孟德斯鸠等西方思想家对中国的影响比较深远。
民主主义阶段(1919年-1949年)则是中国政治思潮爆发高潮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唐继尧、胡适、郭沫若等一批思想家开始借鉴西方民主制度,提出了“民主”、“三民主义”等理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被视为中国民主思想的里程碑。
共产主义阶段是中国政治思潮发展的后半段。
1919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共产主义思想开始蓬勃发展。
随着共产主义的兴起,毛泽东、邓小平等一批思想家也崭露头角,提出坚决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等理念,最终在1949年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
总体来说,中国政治思潮在近现代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许多大事件和重大变革,从传统思想到启蒙思潮,再到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每个时期都为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中也包括了一些错误和挫折。
今天,中国的政治思潮正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中国的未来提供了思想和理念的支持。
《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展开:清华政治学系的早期发展(一九二六至一九三七)》出版
作者: NULL
出版物刊名: 近代史研究
页码: 273-273页
主题词: 政治学系;中国现代;早期发展;清华;出版;三七;早期历史;西方政治学;档案文献;学术经历
摘要:本书主要探讨清华政治学系的早期历史,从具体的学术史事件中揭示中国现代政治学展开过程的渊源脉络。
本书以档案文献与报刊、时代论著、日记、当事人回忆等等资料排比参正,不以外在概念和后来成见取舍材料,条理史实,务求究明事物本原,在学界普遍追慕与接轨西方政治学最新理念的同时,为回顾本土学术经历、理解今人观念和行为中的历史沉积提供了具体详实的凭借。
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政治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
在古希腊,哲学家们开始思考政治组织与统治的问题,并试图找到理想的政治制度。
这些人包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的作品《理想国》和《政治学》被视为政治学的重要文献。
然而,政治学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在18世纪才开始真正发展
起来。
欧洲启蒙时代的思想家们逐渐开始关注政治问题,提出了许多政治理论和思潮。
其中,社会契约论和自然权利思想成为政治学发展的重要基石。
著名的思想家如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人都对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19世纪和20
世纪初,政治学逐渐与其他社会科学如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等相互交叉,形成了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这一时期,政治学家开始研究政治制度、政府机构、选举制度、国际关系等政治现象,使政治学的发展更加全面和系统。
20世纪中叶以后,政治学进入了理论多元化和方法论多样化
的阶段。
现代政治学研究的范围更加广泛,包括比较政治学、国际政治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哲学等多个分支领域。
各种学派和理论,如制度主义、社会构建主义、现实主义等相继涌现,丰富了政治学的理论体系。
当今,政治学已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并与其他学科密切合作,为政治决策、政府治理和社会变革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方法。
政治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作是人类社会不断探索与实践政治组
织与管理的历史过程,也是政治学领域知识不断积累与迭代的结果。
陈豹隐“新政治学”理论之评述
力以及对中国近代思想研究的理论贡献 , 被其在革命实 践中的光辉所遮蔽。这种状况又处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 —
生著述颇多 , 涉及经济学、 政治学、 法学、 哲学和文学等 ,
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思想范畴, 创作 了丰裕的理论成果, 建构 了相对新颖的学术框架 , 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学科初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找到奋斗的方向, 接受并信仰马克思主义为其建构 自己 的政治、 经济理论体系提供了科学 的研究范式与方法。
一
摧毁一个文明, 也可以拯救一个文明。
陈豹隐并不认 为政治学研 究只为满足 学人的理论好
、
“ 新政治学’ 戬
的建构背景
奇心, 而是主张政治理论与民众 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他认 为“ 在人类历史的现在阶段上, 世界上一切土地 , 都在政 治权力的统治之下 , 世界上的人 , 无论是谁 , 也不能片刻
一 前 卫
陈豹隐( 1 8 8 6 - 1 9 6 0 ) , 原名陈启修 , 笔名惺农、 勺 水、 罗江等, 四川中江县人 , 是近代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政治学家、 法学家、 文学家、 哲学家和社会活动 家。他一
革命指导思想 , 为深感迷茫的中国人带来曙光与希望。
令 人遗 隧的是 , 马克 思主 义作 为政 治学理 论 的学 术影 响
2 0 世纪 2 0 年 代 的中国正经历着 不 同思 想 的相 互争
锋、 冲撞与融合 , 已然成为各种理论主张的实验 区。马克 思主义传入 中国后受到进步青年的热情推崇, 被尊奉为
脱离政治的关系。不但不能脱离政治关系, 并且, 如果想
中图分类号 : D O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8 — 5 9 4 7 ( 2 0 1 5 ) 0 3 — 0 0 9 2 — 0 5
中国政治学发展的主要历史过程
中国政治学发展的主要历史过程
一、古代政治思想
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如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等,他们提出了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
这些思想流派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实践和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近代政治制度
随着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政治制度也发生了变化。
在清朝末期,西方政治制度的引入对于中国的政治制度产生了冲击。
中国开始尝试引入西方的政治制度,如议会制度、总统制度等。
同时,中国也开始逐步实现现代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政治运动和变革,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三、现代政治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政治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中国实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这些制度在中国的政治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学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学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
政治学研究开始关注现实问题,如政治体制改革、民主化进程等。
同时,政治学研究也开始引入西方政治学理论和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研究体系。
总之,中国政治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学研究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框架
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框架一、梳理学科史脉络要对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史进行深入梳理。
这包括从传统政治学到现代政治学的演变过程,从政治学思想到政治学理论的飞跃发展,以及从政治学实践到政治学研究的丰富成果等方面的历史脉络。
要对中国现代政治学的演变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包括各个时期政治学的主要特点、学术流派和代表人物等。
在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政治学有了相对独立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政治学理论的阐释和实践探索。
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现代政治学更是经历了丰富复杂的发展历程,有了一系列代表性的政治学研究成果,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政治学著作。
通过梳理学科史脉络,可以使我们对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发展历程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为我们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二、探究学术主流与边缘要探究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史上的学术主流与边缘。
在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历史中,每个时期都有其学术主流和边缘。
学术主流呈现出政治学思想的繁荣与学术理论的创新,而学术边缘则呈现出政治学思想的边缘化与学术理论的孤立。
在梳理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发展史时,我们要对学术主流和边缘进行深入挖掘,发现其演变规律和内在联系。
在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现代政治学的主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而其边缘则表现为一些非主流政治学思想和学术理论。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现代政治学的主流则是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而其边缘则表现为一些西方政治学思想和学术理论的引进与传播。
通过探究学术主流与边缘,可以使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学术动态和学术脉络,为我们研究中国现代政治学提供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三、解读政治学理论与现实应用四、评述政治学成就与问题要评述中国现代政治学的成就与问题。
在研究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发展史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其成就,还要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中国现代政治学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如对政治制度改革的理论贡献、对国家治理模式的实践探索、对社会政治变革的理论阐释等方面。
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学的发展脉络
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学的发展脉络
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学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一时期,西方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通过洋务派传入中国,包括京师大学堂在内的几所大学陆续开设了政治科目。
1898年,戊戌变法后,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这也是北京大学的前身。
1903年,京师大学堂的课程中就已经包括“政治科”,这也是中国在大学中开设的第一门政治学课。
此后,中国逐渐兴办起更多的大学,并设立了政治学系,培养政治学专业人才。
在此期间,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政治学者,如张慰慈、高一涵、钱端升、张忠绂、浦薛风、张奚若、张汇文、萧公权、蒋延黻、周鲠生、李亚农、萨孟武、邓初民、楼邦彦、吴恩裕、王铁崖等,他们出版了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政治学专著,如邓初民的《新政治学大纲》等。
然而,这一时期的政治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介绍和引进西方的研究成果上,对中国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中国现实政治问题的研究。
这种情况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有所改变。
中国近代政治演变史
中国近代政治演变史是一个发展与转变并存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中国目睹了大大小小的政治变革,也遭受了内忧外患的磨难,亦感受到莫大的苦痛和挑战。
从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整整一个世纪,这段历程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制度和体系,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清朝末年的中国,封建制度的秩序已经岌岌可危,严重腐败、腐朽不堪的清政府也已经失去了人心。
甲午战争的惨败,加速了中国政治变革的进程,国人迫切呼吁“变法兴国”。
此时的中国,思想启蒙运动先驱李鸿章、康有为等人就成为了变法的倡导者。
自1898年开始的百日维新,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这使中国迈开了政治变革的第一步,它深刻的挑战了封建文化,推动了科技、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但百日维新很快被清政府挫败,而支持变法的人士也因此被处死或流放海外。
这次变法的失败,加剧了一代年轻人对中国政治和社会体制的失望和愤怒,在之后的历史进程中,他们成为了中国变革的不懈推动者。
辛亥革命的爆发,是中国政治演变史上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爆发标志着革命的开始。
连片的起义不仅推翻了清朝,还为中国政治体系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机遇。
随后,准备统一中国的无政府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复杂斗争。
清王朝被革命推翻后,中国进入了宣告民国的时期,孙中山成为这个早期国家的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然而,即使在政治体制方面,中国的发展进程并不顺利。
特别是1915年袁世凯称帝后,中国的政治形势陷入了混乱。
强烈的反对情绪引发了一系列的动荡和抗议事件,身处混乱的环境中,中国开始了长达30年的内战时期。
无数的政治派系之间争斗不休,民国政府在其40年的存在期间,成为了失落和短暂的政治本质的受害者。
1949年,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获得最终的胜利,中国的另一阶段政治历程开始了。
共产主义的统治体系为中国未来的领导和政治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体系在国内外争论不断。
它在短期内迅速扩张,但维持和发展它是一个复杂问题。
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政治学的发展历程政治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时代,政治学主要关注政府和政治社会组织的运作,以及如何建立一个理想的政治体制。
然而,直到近代,政治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8世纪和19世纪是政治学的重要发展阶段。
启蒙时代的思想家们开始研究政府权力的来源和作用。
他们提出了自然法的概念,主张个人拥有某些不可侵犯的权利,政府的目的就是保护这些权利。
他们也研究了社会契约理论,认为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人民的同意。
这些理论对后来的政治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19世纪,政治学继续追求科学化和理论化的发展。
领导这一时期发展的人物有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并称为政治学三巨头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贝洛克、在美国耶鲁大学创设政治学的玛奇、在德国柏林大学教授政治学的魏尔伦等。
他们通过研究政治制度、选举、党派及其他政治现象,为政治学建立了更为系统的理论框架。
这一时期的政治学被称为“正统政治学”,它强调研究政府和国家的机构和运作,以及政治决策的过程。
20世纪初,政治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战期间,政治问题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焦点。
学者们开始研究国际关系、外交政策以及国际组织的作用。
这一时期的政治学强调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如经济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以便更好地理解政治现象。
在上个世纪中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政治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全球治理、跨国公司和非国家行动者对国际事务的影响。
政治学开始从国家为中心的研究转向全球层面的研究,强调全球问题的复杂性和相互依赖性。
此外,对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创新也为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如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数学建模等。
现在,政治学已经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涉及范围广泛。
研究者们不仅研究政府和国家的政治问题,还关注社会运动、公民参与和民主理论等议题。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总的来说,政治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古希腊到现代的演变。
中国政治哲学发展史
中国政治哲学发展史
中国政治哲学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先秦时期。
在此期间,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已经形成。
儒家强调仁爱之道,提倡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念,同时也强调人民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统治者的批评与监督。
道家则主张顺从自然,反对权力和规则。
在秦汉时期,法家和兵家学派兴起。
法家强调法治,认为一切行为必须依据法规。
兵家则强调军事战略和国防。
同时,中庸学派也开始发展。
在隋唐时期,佛教思想逐渐传入中国,产生了禅宗、华严宗等不同的流派。
这些传统哲学思想都对中国政治哲学产生了影响。
清朝时期,西方的政治哲学思想和近代化思想逐渐传入中国。
学者们开始关注权力、民主、人权等概念的思考和探讨,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哲学观点。
例如,梁启超提出的“民主、科学、共和”的思想,鲁迅关注人权和社会正义的关系等思想。
中国共产建立后,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思想成为了中国的主流思想。
毛泽东提出了“群众路线”、“共产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等概念,在政治哲学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现代中国,政治哲学思想多元化,包括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左翼和右翼思想等。
中国政治哲学的研究仍在继续,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国政治哲学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思想政治教育史复习题多选
思想政治教育史复习题多选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课程。
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复习题,这些题目既是对我们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对我们思维能力和思考深度的考察。
下面,我将给大家提供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复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理解这门课程。
1. 以下哪位思想家被称为“现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奠基人”?a) 陈独秀b) 鲁迅c) 周恩来d) 钱学森答案:a) 陈独秀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他提出了“变法图强”、“政治革命”和“思想解放”的思想,对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2. 以下哪个时期是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源时期?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汉时期c) 隋唐时期d) 清末民初时期答案:a) 春秋战国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学派,如孔子、墨子、老子、庄子等,他们的思想对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以下哪位思想家提出了“仁政”、“人民至上”等思想?a) 孔子b) 孟子c) 墨子d) 老子答案:b) 孟子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仁政”、“人民至上”等思想,强调君主应该以仁爱之心来治理国家,关注人民的利益和福祉。
4. 以下哪位思想家提出了“天人合一”、“无为而治”等思想?a) 孔子b) 孟子c) 墨子d) 老子答案:d) 老子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化名人,他提出了“天人合一”、“无为而治”等思想,主张顺应自然、不争不抢,以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
5. 以下哪个时期是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潮时期?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汉时期c) 隋唐时期d) 清末民初时期答案:c)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潮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学派,如魏征、韩愈、柳宗元等,他们的思想对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以上的复习题,我们回顾了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史的一些重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院孙 晓楼 的说 法 , 在 欧 陆 国家 经 济பைடு நூலகம்、 政治、 法 律 三
方 面联 系非 常密 切 , 所 以“ 不 免 放 在一 起 研 究 ” 。 [ 2 3 4 8
陈启 修 与 中 国现代 政 治 学 的早 期 发 展
赖 伟
( 乐 山师范学 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 四川 乐山 6 1 4 0 0 0 ) 摘要 : 陈启修在 日本东京帝 国大 学留学期 间受到 日系政 治学 的影响。 回国后 , 他进入 北大 法科任教 , 相 继发
表 了不少政 治学论 文, 并 出版 了重要 的政 治学专著《 新政 治学》 。他 辩明 了诸如“ 国家” “ 民主” “ 权力 ” 等政 治学上
关键词 : 陈启 修 ; 政治学 ; 庶 民主 义 中图分类号 : D O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6 3 9 0 ( 2 0 1 5 ) 0 6— 0 0 0 9—0 4
陈启修 , 又 名 陈豹 隐 , 1 8 8 6年 生 , 四川 中 江 人 。
学 同样 是极 为 重 要 的课 程 。亦 即 , 陈 启 修 也会 学 习 到东京 帝 国大学 政 治学 的精华 。
的重要概念 , 阐释 了资本主义政 治学和社会 主义政 治学的丰富 内涵 , 并有意 识地 对现代 政治 学蕴含 的 内容进 行 了
归纳。在 当时欧美 系政治学对 中国的影响 日益增 大 的情 况下 , 陈启 修 的政 治学理论 显 示 了 日系政治 学的重要 影 响, 也使他所在 的北大法科政治学系 与后来 的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并立为 中国现代政治 学的双峰 。
本 科教 授 , 并 被 选 为政 治 门研 究 所 主任 。这一 良好
机会 , 使 陈启 修 在 日本 之 所学 马上 就有 了用 武之 地 。
陈氏的政治学文章 , 主要 刊载于《 学艺》 《 北京大学 月刊》 《 东方杂志》 和《 国立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季刊》 等 刊物 之 上 。另 外 , 陈 氏在 1 9 2 9年 还 单 独 刊 行 了
第2 8卷 第 6期 2 0 1 5年 1 1月
重 庆第 二 师范 学 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Vo l _ 2 8 No . 6 No v e mb e r , 2 01 5
二、 日系政治学的初步运用 : 何为“ 国宪 ”
陈启修 刚从 日本 回国 , 恰 巧 商榷 系 和研 究 系两 派 因为 制定 宪法 的 问题而 产生 争执 。他旋 即发表 了
制 度和 知识 思想 。陈启修 在少 年 时代便 被父 亲送 往 法 国人 在 广州所 办 的丕 崇 中学 上 学 , 因而 在 西 学 方
大 学教 育体 系承 袭 欧陆尤 其是 德 国而来 。按 东 吴 法
物, 不 劳解 释 。 …… C o n s t i t u t i o n以 国 家之 事 为
对象, 以 国字冠之 , 理 之 当然 也 。此 其 利 一 。
C o n s t i t u t i o n以 国家之 事为对 象 , 国家重 器也 , 将 欲 重之 , 必使 有 区别 , 故他 则 日法 , 此则 日宪 , 足
世人对 陈启修 的认识 , 不外 “ 第一个将 《 资本论》 翻 译 成 中文 的人 ” 和 中 国近现 代 的著 名 经 济 学 家 。实 际上 , 陈启 修 涉猎 很 广 , 在 政 治 学 方 面 亦颇 有 建 树 ,
学 界对 此 尚无研 究 。本 文试 就陈启 修公 开 发 表 的论
面有一 定基 础 。后 来 , 陈启 修 顺 应 时 代 大 潮 赴 E l 本
关于“ 国宪 ” 的观 点 。 陈启 修认 为 , 西 语 中的 C o n s t i .
t u t i o n应 该译 为 “ 国宪 ” 。理 由有 二 :
留学 , 进入 东 京 第 一 高 等 学 校 学 习 。1 9 1 3年 , 陈 氏
、
学术背景 : 接触 日系政治学
陈启修 的父亲 曾任广西永淳知县 , 对时代之大 《 新政治学》 一书, 阐释其政治学观点 。 势颇有领悟 。在 陈启修 的青年时代 , 大势便是奔赴
E l 本 留学 。清末 以降 , 因受 甲午 战败 的刺激 , 中 国人
纷 纷前 往 E t 本 留学 , 旨在 通 过 E t 本 学 习西 方 的文 化
具 体而 言 , 陈启 修虽 然主 修经 济学 , 但 政治 学 和法 律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0 9— 2 8
基金项 目: 四川省区域 与国别 重点研 究基地 日本研 究中心“ 川 1日文化教育交流研 究” 课题子项 目“ 旅 日川人 与 中国现代 学术的发展—— 以 陈启修为 中心” ( 2 0 1 4 r e 0 0 1 )
考 入东 京帝 国大学 , 就读 政法 科 。 正如 学人 所熟 知
然 以国 宪译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 有二 利 焉 : 凡 定 法
律之名, 当标 明 其 对 象 , 始 能 一 目而 知 其 为何
的, 陈 氏在 东京 帝大 主修 经济 学 , 然 而 这并不 意味 着 陈启修 对 于 政 治 学 仅 仅 是 “ 业余爱好者 ” 。 日本 的
著、 文 章 作 一 梳理 , 以期 再 现 其 政 治学 观 点 , 并 评 估 其 对 中 国现代政 治 学 的影 响 , 敬请 方 家指正 。
一
陈启 修 1 9 1 7年 回 国 , 适 逢 蔡 元 培 改 革 北 大 法
科, 正 广 招 天下 法 政 良才 , 遂人 北 京 大 学法 科 , 任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