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沪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公开课教学设计黄河颂2.
《黄河颂》公开课的教案
《黄河颂》公开课的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及意义。
引导学生感受黄河的伟大和民族精神。
1.2 教学内容介绍《黄河颂》的创作背景。
分析《黄河颂》中的意象和象征。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1.4 教学步骤1.4.1 展示黄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黄河。
1.4.2 提问:“你们对黄河有什么印象?”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1.4.3 讲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1.4.4 分析《黄河颂》中的意象和象征,如“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等。
1.4.5 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黄河颂》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黄河颂》的诗意和主题。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民族精神。
2.2 教学内容分析《黄河颂》的诗意和主题。
解读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运用解读法,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4 教学步骤2.4.1 提问:“《黄河颂》的主题是什么?”让学生思考。
2.4.2 讲解《黄河颂》的诗意和主题。
2.4.3 解读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如“百川归海,何其壮也!”等。
2.4.4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第三章:诗歌朗诵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黄河颂》的朗诵技巧。
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和表达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黄河颂》的韵律和节奏。
讲解朗诵技巧和表达方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法,让学生模仿和练习。
运用分组讨论法,加强学生的互动和合作。
3.4 教学步骤3.4.1 讲解《黄河颂》的韵律和节奏。
3.4.2 示范朗诵,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4.3 讲解朗诵技巧和表达方法,如声音的抑扬顿挫、情感的投入等。
3.4.4 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观摩和交流。
3.4.5 汇报表演:各小组进行朗诵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第四章:创意写作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象征和意象进行创意写作。
《黄河颂》公开课的教案设计
《黄河颂》公开课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文化意义。
激发学生对黄河的敬畏之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1.2 教学内容教师简要介绍《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包括黄河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
引导学生欣赏《黄河颂》的旋律和歌词,理解其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1.3 教学活动教师播放《黄河颂》的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其激昂的旋律和气势。
学生分享自己对黄河的认知和感受,引导他们思考黄河对中国的意义。
第二章:歌曲分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黄河颂》的歌词结构和音乐特点。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对歌词内容的理解能力。
2.2 教学内容教师详细解读《黄河颂》的歌词,分析其结构、修辞手法和主题意义。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等特点,探讨其音乐表现手法。
2.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黄河颂》的歌词内容,分析其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教师演奏《黄河颂》的音乐部分,让学生关注其旋律和和声的特点。
第三章:合唱练习让学生掌握《黄河颂》的合唱技巧和表演方法。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3.2 教学内容教师教授《黄河颂》的合唱技巧,包括音准、节奏、呼吸和声部配合等。
学生进行分组练习,逐步熟悉合唱的节奏和旋律。
3.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并纠正错误。
学生进行合唱表演,展示他们对《黄河颂》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创意表达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运用创意表达的方式,展示自己对《黄河颂》的理解和感悟。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内容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创意表达方式,如绘画、写作、舞蹈等,来展示对《黄河颂》的理解。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表达作品,进行交流和讨论。
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创意表达作品的创作,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表达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5.3 教学活动第六章:黄河知识拓展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生态环境和保护的重要性。
《黄河颂》公开课教案设计
《黄河颂》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黄河颂》,使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黄河的精神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黄河颂》的内容,把握黄河的精神内涵。
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理解黄河的精神内涵。
2. 如何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1. 课前让学生预习《黄河颂》,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2. 准备相关的教学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概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黄河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河的精神内涵。
3. 合作探讨:分组让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享自己对于黄河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情况,进行课堂讲解,深入剖析黄河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黄河的精神内涵和爱国主义情操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学生对黄河精神的理解和感悟程度,以及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七、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情况和阅读理解能力;终结性评价则主要评价学生对《黄河颂》内容的理解、黄河精神的感悟以及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
《黄河颂》公开课教案
《黄河颂》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黄河颂》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2)学会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创作一幅描绘黄河的绘画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通过绘画实践表达自己对黄河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3)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1. 诗歌《黄河颂》的基本内容及其意境。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 运用诗歌中的意象进行绘画创作。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和把握。
2. 绘画作品中对黄河意境的再现。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黄河颂》诗歌文本、相关背景资料、绘画材料。
2. 学生准备:预习《黄河颂》诗歌,了解诗歌背景,准备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背景及《黄河颂》的创作背景。
(2)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分析诗歌结构,归纳诗歌主题。
(2)学生合作探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 欣赏与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深入理解诗歌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
4. 绘画创作(1)教师布置绘画任务,要求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创作。
(2)学生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绘画,感受诗歌的美。
5. 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2)学生课后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拓展学习。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七、作业布置1. 背诵《黄河颂》诗歌。
《黄河颂》公开课的教案设计
《黄河颂》公开课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黄河颂》的背景和意义,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1.2 学生齐读《黄河颂》全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气势。
1.3 学生讨论:为什么黄河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1.4 教师总结: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本节课将深入探讨《黄河颂》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第二章:诗歌主题分析2.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黄河颂》的主题,了解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2.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2.3 教师讲解:黄河的象征意义,如民族精神、历史沉淀等。
2.4 学生讨论:如何从诗歌中感受到黄河的伟大和民族的自豪感。
第三章:诗歌结构与韵律分析3.1 教师讲解《黄河颂》的诗歌结构,包括诗句、诗节、诗篇等。
3.2 学生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如押韵、节奏等。
3.3 学生朗读诗歌,注意韵律的把握。
3.4 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第四章:词语与意象分析4.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如“黄河”、“母亲河”、“伟大事业”等。
4.2 学生分享自己对关键词语和意象的理解。
4.3 教师讲解:词语与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如表达情感、描绘形象等。
4.4 学生练习:运用词语和意象创作自己的诗歌。
第五章:艺术特色探讨5.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黄河颂》的艺术特色,如比喻、拟人等。
5.2 学生分享自己对艺术特色的理解和感受。
5.3 教师讲解:艺术特色在诗歌中的作用,如增强表现力、生动形象等。
5.4 学生练习:运用艺术特色创作自己的诗歌。
第六章:诗歌背景与历史6.1 教师详细介绍《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包括当时的历史环境、社会状况等。
6.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分享自己的了解,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6.3 教师总结:黄河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对中华民族有着深远的影响。
6.4 学生讨论:从诗歌中感受到了黄河的历史沉淀和民族精神。
第七章:诗人简介7.1 教师介绍《黄河颂》的作者,包括其生平、创作风格等。
《黄河颂》公开课的教案
《黄河颂》公开课的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激发学生对黄河的敬仰之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1.2 教学内容:介绍《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包括黄河的历史、地理和文化意义。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黄河的壮丽景色和重要作用。
1.3 教学活动:教师简要介绍《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学生观看黄河的图片和视频,感受黄河的壮丽景色。
学生讨论黄河对我国的重要性和他们在心中的地位。
第二章:作品分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黄河颂》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黄河颂》的艺术特色,如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形象描绘和情感表达。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黄河颂》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形象描绘和情感表达。
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他们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分组讨论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能力。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黄河颂》的主题和内涵。
3.2 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黄河颂》相关的话题进行讨论。
学生通过讨论、研究和分析,得出结论并与全班分享。
3.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话题并进行研究和分析。
学生将他们的讨论结果和发现进行课堂展示。
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深入理解《黄河颂》的主题和内涵。
第四章:创意表达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帮助学生将《黄河颂》的主题和内涵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出来。
4.2 教学内容:学生通过绘画、摄影、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表达他们对《黄河颂》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创作的心得和体验。
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将《黄河颂》的主题和内涵表达出来。
学生将他们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分享创作的心得和体验。
全班同学进行欣赏和讨论,共同感受艺术的力量。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回顾和总结《黄河颂》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黄河颂》公开课的教案
《黄河颂》公开课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颂》的背景和意义,理解歌词中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
2. 培养学生对黄河的感情,激发他们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3. 通过学唱《黄河颂》,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合唱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黄河颂》的歌词内容解析2. 《黄河颂》的曲式结构分析3. 《黄河颂》的合唱技巧训练4. 爱国主义教育讲座5. 环境保护知识普及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黄河颂》的背景、歌词含义、曲式结构等。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唱《黄河颂》,指导学生合唱技巧。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黄河颂》的理解和感受。
4. 实践法:分组练习合唱《黄河颂》,教师点评并指导改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黄河颂》的歌词、曲式结构、合唱技巧等内容。
2. 音响设备:播放《黄河颂》歌曲。
3. 合唱教材:《黄河颂》合唱版本。
4. 爱国主义教育讲座资料。
5. 环境保护知识普及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黄河颂》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教授:讲解《黄河颂》的歌词含义、曲式结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
3. 合唱技巧训练:教授合唱技巧,分组练习合唱《黄河颂》。
4. 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讲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5. 环境保护知识普及:讲解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总结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熟唱《黄河颂》,掌握合唱技巧。
3. 调查身边的环保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活跃度、学习态度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合唱表演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合唱表演,评价学生的合唱技巧、团队协作能力等。
4. 环保调查报告评价:评估学生提交的环保调查报告的质量,包括问题发现、解决方案等方面。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黄河流域,亲身感受黄河的壮观和伟大。
《黄河颂》公开课的教案
《黄河颂》公开课的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首经典的诗歌——《黄河颂》。
这首诗歌描绘了黄河的雄浑壮美,表达了中华民族对母亲河的热爱和敬仰。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让学生感受黄河的伟大,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1.2 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颂》的背景及意义。
(2)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3)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4)通过诗歌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诗歌结构分析(1)诗歌的韵律:分析诗歌的韵脚、节奏等。
(2)诗歌的段落:梳理诗歌的结构,明确各段落的主题。
2.2 关键词语解析(1)母亲河:象征中华民族的母亲,代表着生育、滋养。
(2)黄河:象征中华民族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3)伟大:表达黄河的伟大,也寓意中华民族的伟大。
第三章:诗歌朗读与感悟3.1 诗歌朗读(1)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分组朗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2 感悟诗歌(1)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爱国情怀。
第四章:诗歌创作与展示4.1 诗歌创作(1)让学生模仿《黄河颂》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关于家乡的诗歌。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诗歌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4.2 诗歌展示(1)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分享创作心得。
(2)邀请同学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拓展5.1 课堂小结5.2 拓展活动(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黄河的诗歌和文学作品。
(2)组织参观黄河流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黄河,感受黄河的魅力。
第六章:黄河文化介绍6.1 黄河的地理与文化意义(1)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地区和流域特点。
(2)阐述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6.2 黄河文明的成就(1)讲述黄河文明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成就。
(2)强调黄河文明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和贡献。
第七章:诗歌中的黄河形象7.1 诗歌中的黄河描绘(1)分析《黄河颂》中黄河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河颂》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 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抗日战争时期,一位诗人带领抗敌演出队行进到了黄河边上,望着一泻千 里、波澜壮阔的黄河, 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与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于是,他挥 笔写下了豪迈的颂歌! 2、新课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黄河颂》教案
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准确理解“摇篮”、“哺育”、“英雄的故事”、“民 族的屏障”、“铁的臂膀”等词语或词组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基调,感悟诗歌的思想情感,并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和 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黄河的英雄气概,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作为 炎黄子孙的自豪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
4
分组轮读。 深化激情,理解黄河精神 黄河滋养了中华大地,作为她的儿女,我们要学习她的榜样—— (引读)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齐读誓言) 同一句话连读两遍,你有什么感受?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起到了强调作用,不仅表达了对黄河精神的赞颂, 更让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充满了抗战必胜的信心。 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还有哪些? 师生合读全诗。 说明: “颂黄河”运用了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盛赞了黄河精神,突出她的伟 大坚强。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与老师合读全诗,相信更多了一份崇敬与 敬仰。 3、结论总结 “颂黄河”运用了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盛赞了黄河精神,突出她的伟 大坚强。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与老师合读全诗,相信更多了一份崇敬与 敬仰。 4、课堂练习 1.请同学背诵这首诗歌。 2.让同学来说说他对这首诗歌的理解。 5、作业布置 1.做课后习题。
《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河颂》。
(2)理解《黄河颂》的内容,了解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3)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河畔”、“浊流”、“慷慨”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黄河颂》的意境和主题。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黄河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黄河颂》。
(2)理解《黄河颂》的内容和主题。
难点:(1)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深入理解《黄河颂》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黄河的图片,让学生对黄河有直观的认识。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黄河有什么了解和印象?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黄河颂》,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的内容,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黄河颂》的意境和主题。
(2)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 讲解与示范:(1)教师对《黄河颂》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2)教师示范朗读《黄河颂》,让学生跟读并体会诗的韵律和节奏。
5. 练习与反馈:(1)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水平。
(2)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请学生总结《黄河颂》的意境和主题,写成小论文。
(2)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自主学习和欣赏。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黄河颂》,理解诗的内容和主题,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
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黄河颂》公开课的教案
《黄河颂》公开课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黄河颂》这首歌曲的背景、歌词及其表达的意义。
2. 通过学唱《黄河颂》,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集体合作精神。
3. 引导学生感受黄河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歌曲《黄河颂》的背景介绍。
2. 歌词解析,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黄河的伟大和祖国的繁荣昌盛。
3. 学唱《黄河颂》,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黄河颂》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词,解析歌词中的意象,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
3. 学唱歌曲:教师指导学生学唱《黄河颂》,注意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集体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
5. 课堂展示:每组学生进行合唱展示,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黄河颂》歌曲的背景、歌词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学唱歌曲的表现,包括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在集体合唱中的参与度,团队合作精神的体现。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黄河颂》歌曲的背景介绍、歌词解析等。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黄河颂》歌曲,辅助学生学唱。
3. 合唱教材:提供给学生进行集体合唱的指导。
六、教学建议:1. 课前准备:教师应提前熟悉《黄河颂》歌曲,了解其背景和歌词含义。
2. 课堂氛围: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歌曲。
3. 教学方法: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4. 个别指导:在学生学唱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学唱效果。
5. 课堂总结:在课堂结束时,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黄河颂》的意义和价值。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歌曲创作活动,以《黄河颂》为灵感,创作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歌曲。
2. 邀请其他学科教师,如美术、文学等,进行跨学科合作,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黄河的伟大。
《黄河颂》公开课教案设计
《黄河颂》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黄河颂》,使学生了解黄河的自然特点、历史贡献以及与中华民族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黄河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黄河颂》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黄河的自然特点、历史贡献以及与中华民族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黄河颂》,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关注黄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黄河颂》,谈谈自己对黄河的认识和感悟。
2. 选取一首关于黄河的诗歌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
3. 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制作手抄报,进行班级展示。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黄河颂》的内容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诗歌修辞手法的鉴赏能力。
3. 学生对黄河的认知和感悟。
4. 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3. 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八、课程资源1. 《黄河颂》原文及注释。
2. 关于黄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其他关于黄河的诗歌作品。
九、课程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黄河流域,亲身感受黄河的壮丽景色。
2. 邀请有关黄河的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黄河的了解。
3. 开展以黄河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黄河颂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黄河颂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能够理解课文《黄河颂》的基本内容2.能够感受到课文中表达的思想和意境3.能够使用一些语言和文化知识处理和理解课文中的细节2. 过程与方法1.掌握用情感、想象和联想去理解课文的方法2.培养学生对于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进行理解和归纳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如推理、归纳、概括、细节理解等)进行课文阅读和解读的能力3. 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对于中华文化和黄河的认同感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二、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1.课文《黄河颂》的学习与理解2.课文中用到的语言和文化知识的处理和理解2.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2.帮助学生认识黄河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回想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的有关黄河的知识,引起学生对话题的关注和兴趣2.通过询问带出本节课的主题2. 阅读(20分钟)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黄河颂》2.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课文内容3.学生自主提出关键词、词组,询问其它同学。
3. 思考与分析(20分钟)1.学生讨论和反思课文中表达的思想和意境2.学生探讨黄河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3.学生归纳、总结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4. 调整与巩固(10分钟)1.整合学生的思考和分析结果,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性的理解2.提问巩固并转移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评价1.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实行与目标相适应的测试与评价方法。
2.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提醒、鼓励和指导,进行必要的巩固和补救。
《黄河颂》 教案设计
《黄河颂》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培养学生对黄河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引导学生欣赏《黄河颂》的诗歌文本,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黄河颂》的诗歌文本和作者简介。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1.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和讨论来评估学生对《黄河颂》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黄河颂》的诗歌结构和语言特点。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黄河颂》的诗歌结构和语言特点。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运用。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黄河颂》的诗歌文本和解析。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来理解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和讨论来评估学生对《黄河颂》诗歌结构和语言特点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诗歌创作背景探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2 教学内容:介绍《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来理解诗歌与历史文化的关联。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资料。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来探究诗歌与历史文化的关联。
3.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和讨论来评估学生对《黄河颂》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诗歌主题讨论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黄河颂》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培养学生对诗歌主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黄河颂》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来表达自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4.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黄河颂》的诗歌文本和主题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来表达自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4.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和讨论来评估学生对《黄河颂》主题的理解程度。
《黄河颂》教案设计
《黄河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河颂》。
(2)理解《黄河颂》的主题思想和内容,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学会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黄河颂》。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运用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黄河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生态观,关注环境保护。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黄河颂》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3.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历史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2. 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运用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黄河颂》原文、相关背景资料、教学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黄河颂》,了解诗歌大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黄河颂》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黄河颂》,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情感。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黄河颂》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深入解读《黄河颂》。
5. 诗歌鉴赏学生欣赏《黄河颂》的朗读视频,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6. 创意写作学生运用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7. 课堂小结8. 作业布置学生背诵《黄河颂》,了解相关历史和文化背景。
9.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0. 课程拓展组织学生参观黄河流域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加深对黄河文化的了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黄河颂》的情况。
2. 学生对《黄河颂》主题思想和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运用诗歌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的创意写作能力。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黄河颂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黄河颂教案简介本教案针对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黄河颂一课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黄河的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黄河的敬畏之情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根据黄河的地理特点,描述黄河的沧桑历史;•理解黄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通过文学鉴赏,感受黄河的伟大与壮丽。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理解课文中的意象和抒情;•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使他们对黄河产生强烈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材: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黄河颂》;•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教具:地图、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幅黄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谈谈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单介绍黄河的基本信息,引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
学习(20分钟)1.教师播放黄河的地理特点相关的短视频,介绍黄河的起源、流经地区等。
2.学生观看后讨论,总结黄河的地理特点。
3.教师带领学生查找地图,标出黄河的流经地区,并简单介绍这些地区的特点。
领读黄河颂(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黄河颂,注意语调和抑扬顿挫。
2.学生朗读后,教师解读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确保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
3.教师逐段解读黄河颂的意境和抒情,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4.学生听读课文,跟随教师的解读,感受诗歌中的情感。
文学鉴赏(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诗歌中的意象和抒情。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段诗句进行朗读,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意象。
3.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和解释,教师进行评价和引导。
情感体验(15分钟)1.教师播放黄河美景的短视频,引导学生欣赏黄河的壮丽和辽阔。
2.学生观看后,回顾课文中的抒情句子,表达自己对黄河的情感。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提出问题进行简单的测验,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河颂》。
(2)理解《黄河颂》的内容,把握其主题和情感。
(3)分析《黄河颂》的艺术特色,如韵律、修辞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黄河颂》的意境和情感。
(2)通过分析、比较等方式,掌握《黄河颂》的艺术特色。
(3)通过创作、表演等方式,运用《黄河颂》的艺术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黄河的伟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2)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自豪感。
(3)提高审美情趣,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黄河颂》的内容和主题。
2. 《黄河颂》的艺术特色。
3. 朗读和背诵《黄河颂》。
三、教学难点:1. 《黄河颂》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 《黄河颂》的艺术手法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黄河颂》的文本和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黄河颂》的背景和作者。
(2)学生齐读《黄河颂》。
2. 朗读和背诵:(1)学生分组朗读《黄河颂》,注意语气和节奏。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河颂》。
3. 内容理解:(1)学生讨论《黄河颂》的内容,理解其主题和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黄河颂》的意境和情感。
4. 艺术特色分析:(1)学生分析《黄河颂》的艺术特色,如韵律、修辞等。
(2)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黄河颂》的艺术手法。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黄河颂》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学生创作以黄河为题材的诗歌或表演,展示对《黄河颂》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创作等活动。
2. 理解与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对《黄河颂》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3. 创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创作以黄河为题材的诗歌或表演时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黄河颂》 教案设计
《黄河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河颂》。
(2)理解《黄河颂》的内容,把握其主题和情感。
(3)分析《黄河颂》的艺术特色,如韵律、节奏、修辞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黄河颂》的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黄河的敬畏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2)感受中华民族的坚韧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黄河颂》。
(2)理解《黄河颂》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黄河颂》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把握《黄河颂》的深层含义。
(2)欣赏《黄河颂》的韵律美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黄河颂》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黄河颂》。
(2)了解黄河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黄河的基本知识。
(2)引导学生思考黄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黄河颂》,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分析《黄河颂》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理解《黄河颂》的意境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黄河颂》的感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2)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民族的坚韧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5. 总结反馈(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2)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黄河颂》。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情感体验等方面,以便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延伸1. 课下作业:(1)让学生收集有关黄河的诗歌、故事等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2)结合《黄河颂》,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诗歌。
《黄河颂》的教案
《黄河颂》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黄河颂》,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分组讨论、汇报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黄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黄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黄河的雄浑壮美。
2. 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黄河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思考黄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准备:1. 准备黄河的相关视频资料、图片和文字材料。
2. 准备分组讨论的问题和汇报展示的评价标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黄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黄河的雄浑壮美。
2. 学习黄河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学生阅读教材,教师讲解,共同探讨黄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黄河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并提出问题。
4. 汇报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补充发言。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黄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
六、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1.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继续深入学习《黄河颂》,重点解析黄河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
2.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黄河对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意义。
2. 深入学习黄河的精神内涵:通过讨论、阅读相关文献,深入理解黄河所蕴含的勇敢、坚韧、团结、奉献等精神品质。
3. 文化价值探讨:分析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了解黄河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4. 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探讨黄河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以及如何传承和弘扬黄河精神。
《黄河颂》教学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黄河颂》教学教案精选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黄河颂》的内容和主题,感受黄河的伟大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黄河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黄河颂》的内容和主题。
2. 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1. 《黄河颂》的深层含义。
2. 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对《黄河颂》的内容和主题有深入的理解。
2.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图片等。
学生准备:1. 预习《黄河颂》。
2. 了解黄河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黄河的基本知识。
2. 提问:你们对《黄河颂》有什么了解?二、学习《黄河颂》(15分钟)1. 让学生朗读《黄河颂》。
2. 教师讲解《黄河颂》的内容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三、诗歌鉴赏(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诗歌鉴赏方法,分析《黄河颂》的艺术特色。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谈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1. 教师检查学生对《黄河颂》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深入探讨《黄河颂》(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黄河颂》的内涵。
2. 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诗歌创作(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创作以黄河为主题的诗歌。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谈收获。
四、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学生对《黄河颂》的内容和主题的理解,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以及创作能力的提升。
评价方法:课堂参与度、学生作品、学生反馈。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黄河颂》的内容和主题,以及诗歌鉴赏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理解中穿插朗读。
2.选择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重点读好。
3.配乐抒情读。
4.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朗读全诗。
归纳特点:
(1)“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从“啊!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
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三个层次。
(可安排在课堂上写,也可放在课外写。)
4.补充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
教学设计意图
了解背景加深感悟
一方面解决疑惑,另一方面体会文章的感人之处。
考虑学生阅读的主体性,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6.再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感受内容。
1.学生自学课文。
建议:
(1)用学过的方法学习课文中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
(2)正确朗读课文。想一想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2.交流反馈。
三、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理解诗歌内容)
1.第一部分:
(1)感受“黄河气势雄伟”。
(2)理解“望”字。
(看地图、听乐声,理解“望”的内容。)
(3)交流:读了第一部分,你对黄河有什么印象?
2.第二部分:
(1)感受“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2)理解“你是中华民族摇篮”中“摇篮”的意思。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诞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3)举例理解“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渲染,揭示课题。
1.板书:黄河
(出示中国地图: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区域、长度等。)
2.板书:颂;理解“颂”。
3.朗读课题:黄河颂
4.播放乐曲:著名的(黄河大合唱)。
(1)学生谈感受。
(2)介绍<黄河颂)是组诗<黄河大合唱)的第二章。
5.介绍作者,创作背景。
黄河颂
教学目标:
1.用学过的方法学习课文中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能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摇篮、哺育”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举一个例子说明黄河精神,或写几句小诗,赞美一条江河、一座高山。
教学重点:能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
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通过联系上文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也足以激发民族信念不断发扬滋长。
5.第五部分:
首尾呼应,第一部分重点落在“黄河”上,最后部分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2)诗歌语言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
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有致。
2.交流:读了诗歌,你认为课文歌颂了黄河什么精神?
3.说写双通道。(二选一)
(1)“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举一个例子说明。
(2)写几句小诗,赞美一条江河或一座高山。
3.第三部分:
(1)感受“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2)理解“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突出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黄河天险在地理上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的制胜法宝。)
4.第四部分:
(1)感受“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2)理解“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和“哺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