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大班社会活动1:“番薯之父“陈振龙
红薯社会教案大班
红薯社会教案大班教案标题:红薯社会教案(大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薯的基本知识,包括外观、生长环境和营养价值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红薯的图片和实物2. 红薯的种子和种植工具3. 相关的绘画和手工材料4.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活动准备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红薯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描述红薯的外观特征。
- 提问:红薯是什么颜色的?它的形状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特殊的地方?2. 知识讲解(10分钟)- 通过图片和实物,向学生介绍红薯的生长环境和营养价值。
- 讲解红薯的种植过程,包括播种、浇水、施肥和收获等。
3. 实践活动(15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配红薯的种子和种植工具。
- 指导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按照讲解的种植过程,实际操作种植红薯。
- 鼓励学生观察红薯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4. 小组讨论(10分钟)-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他们观察到的红薯生长情况,并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 引导学生思考红薯生长的关键因素,如阳光、水分和肥料等。
5. 展示活动(10分钟)- 邀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种植的红薯和观察记录。
- 让每个小组的代表口头表达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心得体会。
6. 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红薯的生长过程和重要性。
- 鼓励学生思考其他可以种植的蔬菜,并激发他们对农业的兴趣。
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让他们观察和记录自家种植的蔬菜或植物的生长情况。
2. 组织学生参观农田或农业展览,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农业生产过程。
3. 引导学生了解红薯的其他用途,如制作食品或工艺品等,鼓励他们进行创作。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活动中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红薯社会教案大班
活动背景由于本区是个小城市,周围有农田,这就为组织一些户外活动提供了资源。
本次科学(半日)活动——“各种各样的红薯”,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红薯的茎和叶、观看挖红薯、动手挖红薯、讨论“各种各样的红薯”、生吃红薯、抬红薯,使幼儿初步掌握关于红薯的知识和技能,养成关注自然的习惯,使幼儿在劳动过程中,体验亲近自然、合作劳动、品尝劳动果实以及收获带来的喜悦。
活动目标1、感知红薯的不同种类及不同的外型特征。
2、正确使用小铲子,尽量不铲破红薯。
3、体验合作劳动及品尝劳动成果的乐趣,萌发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重点:积极参与“挖红薯”的劳动,体验合作劳动及品尝劳动成果的乐趣。
难点:正确使用小铲子挖出红薯。
活动准备1、选择分别种有红皮、黄皮红薯的而且相邻的两块红薯地,并与该农民取得联系2、四个大篮子、四根小扁担、幼儿人手一把小铲子。
活动过程:一、观察红薯的`茎和叶1、教师带幼儿沿着田间小路一个跟着一个来到红薯地,向农民伯伯问好。
2、引导幼儿先观察红薯的茎和叶(启发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感知红薯的茎和叶),并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
3、提问:(1)红薯的叶子是怎样的?(2)红薯的茎的生长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3)红薯的茎和叶有什么用?二、观看“挖红薯”1、请幼儿观看农民伯伯除去茎和叶子及使用锄头挖出红薯的全过程。
并请幼儿观察红薯的食用部分和根。
2、教师示范用铲子挖出一块完好无损的红薯的方法:先用铲子铲去上面的泥土,当看到有红薯皮露出时,就要小心一点了,可以先轻轻地铲,然后用手帮忙把红薯四周的泥土往外推,就这样铲铲推推,最后就能挖出一块或连带的几块红薯了。
三、动手挖红薯请幼儿在相邻的两块红薯地中自由选择一个范围进行“挖红薯”的劳动,教师巡回指导,同时提醒幼儿要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的手,并要求幼儿把挖出来的红薯放在自己身旁。
四、讨论:“各种各样的红薯”1、请幼儿从自己挖出来的红薯中选出最有意思的,举起来给大家欣赏。
教学设计1: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教学目标1.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教学中,通过考察来食物物种交流的史实,让学生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构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形成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
2.通过提供不同展示食物物种的交流来源和产生影响,采用史料解读、史料认证的学习方法,提取有效信息,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和现实问题,据此达到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目标。
教学重难点1.重点: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2.难点:外来生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对物种交流的反思。
课前准备查找本课相关史料,准备好本课相关知识链接。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玉米,马铃薯食物等图片提问:你知道这些食物是如何传播的吗?【新课讲授】一、美洲物种的外传【教师活动】展示史料材料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
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后,玉米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并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
到16世纪中叶,玉米被引入弟得角和西非,17世纪80年代在黄金海岸和达荷美之间的地区得到广泛种植,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南欧地区。
16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并居杂粮之首。
提问: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玉米传到世界各地的历史背景。
【学生活动】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答: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移民;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
(一)背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
(二)在欧洲的传播1.玉米和马铃薯的传播:玉米和马铃薯传入欧洲后,最初只是种植在庭院中,供人们观赏。
(1)玉米的传播:从16世纪中叶起,玉米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
到17世纪,玉米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国。
(2)马铃薯的传播: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
中国红薯之父——陈振龙,带回红薯拯救亿万中国人
中国红薯之父——陈振龙,带回红薯拯救亿万中国人本文导读: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也明确记有“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海中之人多寿,而食甘薯故也”。
但对于过去的人来说,其中最重要的作用是充饥!今天的人已不再以此为主要食物来源,但提到地瓜相信无人不知。
然而,你知道地瓜其实是舶来品吗?地瓜,又称番薯,种类有红薯、甘薯、白薯等。
我们知道在过去,海外之地称为“番”,很多从国外引进的物种都被冠以“番”字,如番茄。
而地瓜之所以称为番薯,也是因为是海外引进。
那么这玩意儿又是怎么来到中国的呢?这就要说到明代的“甘薯之父”。
陈振龙,自幼吟读诗书,年未二十即中秀才,后厌倦科举,弃儒经商,移家于闽县南台达道铺。
在明万历年间,为了讨生活,他决定趁开放海禁的机会跑海船,搞跨国贸易,所以他随众商人赴吕宋(今菲律宾)经商。
也就是在这里,他接触到了西班牙人种植的甘薯,此物耐旱易活,生熟都可食。
他认识到甘薯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若把其引种乡土,将是一件造福万民的大好事。
可甘薯被当地统治者视为珍品,严禁外传,违者要受到刑罚。
于是,陈振龙留心学习番薯栽培技术,悉心向当地百姓求教,等待时机。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陈振龙不顾当地西班牙殖民政府不准带朱薯出境的禁令,将薯藤绞入吸水绳中(另有“编入藤篮”“封装于竹筒中”等说法),藏匿于船中。
经日夜航行,终于将薯种带回故乡,之后立刻着手在自家住宅附近试种。
这一年大旱,五谷欠收,福建巡抚金学曾为此大伤脑筋。
陈振龙让儿子上书福建巡抚金学曾,恳切请求金学曾“乞广生民计,通饬各属效文栽种,以裕民食”。
金学曾采纳建议,通令各地如法栽种,大获丰收,闽中饥荒得以缓解。
古籍记载,荒年时“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
闽人感念金学曾之功,将朱薯改名金薯,又因其味甘甜,又称甘薯。
到了清朝初年,番薯已经传遍闽、赣、云、贵、川、冀等地。
乾隆四十一年皇帝下诏书:“推栽番薯,以为救荒之备”。
从此,中国大地番薯成为人民的主粮作物之一。
番薯之父
番薯之父作者:卢一心来源:《闽南风》2012年第11期明万历年间,由于社会动荡不安,加上十年九旱,饿民遍野,颠沛流离,强弩之末的大明王朝业已风雨飘摇。
而此刻的大明王朝其实面临的最大问题首先是粮食而不是其它。
也就是说这时候谁能够给朝廷带来粮食,谁就是王朝最大的功臣。
正值大明王朝皇帝为粮食犯愁之际,有一位福建商人给他带来了喜讯。
这位福建商人从吕宋岛(今菲律宾)带回一根“朱薯”藤条,让当时饿殍遍野的社会现象恢复生机。
这位福建商人,后来被称为“番薯之父”。
他的名字叫陈振龙。
他是历史上第一位引进“朱薯”的人。
朱薯,又名番薯、甘薯,也叫地瓜。
据载,最早由美洲印第安人人工种植成功,哥伦布初见西班牙女王时,曾将由新大陆带回的甘薯献给女王,西班牙水手又将甘薯传至菲律宾。
后才由福建商人陈振龙引进中国。
试种成功后,首先在闽南漳州推广。
明何镜山在《番薯颂》写道:“不需天泽,不冀人工,能守困者也;佐五谷,能助仁者也;可以粉,可以酒,可祭可宾,能助礼者也;茎叶皆无可弃,其值甚轻,其饱易充,能助俭者也;耄耋食之,不患哽噎,能养老者也;童稚食之,止其啼,能慈幼者也;行道鬻乞之人食之,能平等者也;下至鸡犬,能及物者也;所以助其惠而诸德备焉。
”明科学家徐光启在《农政全书·甘薯》中也说:“(种薯)胜种谷二十倍!”可见,当时种番薯对大清成为帝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振龙是个书生,因不满时政才弃文从商,往返于福州和吕宋岛之间。
从小受儒家思想影响,有一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报国之心,时刻挂念自己的家乡和国家,眼见家乡人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情景,忧心如焚。
有一天,他在闲暇之时,徒步到附近野外去散心,无意中发现一种名叫“朱薯”的农作物,极易种植,只需尺许薯藤便可随栽随活,而且,果实从地底下挖出,不论生熟均可食用,清甜爽口,价格低廉。
他十分兴奋,决定将“朱薯”引进家乡,以救济民生。
如能把此薯引进家乡,便可解百姓倒悬之苦,到底有多少人可以赖以活命啊!就这样,陈振龙下定决心完成这项使命。
“甘薯之父”——陈振龙
陈振龙与其子陈经纶
二、薯种的引进
陈振龙上世业儒,自幼吟读诗书,年未二十 即中秀才,后厌倦科举,弃儒经商,移家于闽县 南台达道铺,并随众商人赴吕宋(今菲律宾)经商。 在吕宋,振龙见当地朱薯遍野,并了解到此 薯耐旱、高产、适应性强,生熟皆可食。遂学习 种植法,出资购买薯种,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 年)五月,密携薯藤,避过出境检查,经7昼夜航 行回到福州,即在住宅附近纱帽池边隙地试种。
四、甘薯的推广
陈振龙引种番薯,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一件 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 世界著名科学史专家何丙郁先生指出:“四百多 年来,甘薯对中国山地和瘠地的利用,对杂粮种 植的多样化,起了极深刻的影响。”
四、甘薯的推广
甘薯机械化起垄
甘薯种植基地
“甘薯之父”——陈振龙
姓名:杨尚龙
“甘薯之父”——陈振龙
目 录
一、陈振龙简介 二、薯种的引进 三、试验成功 四、甘薯的推广
一、陈龙简介
中文名:陈振龙 国 籍:中国 明朝 出生地:福建省长乐县青桥村 出生日期:约1543 逝世日期:1619年 主要成就:中国引种番薯第一人 代表作品:《海外新传》
三、试验成功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四、甘薯的推广
陈振龙的后代子孙“克承世业”,一 直致力于将番薯引种、推广到全国各地,功 绩卓著。
四、甘薯的推广
曾孙陈以柱在浙江省试种番薯,把番薯推广 种植到长江流域。 五世孙陈世元把番薯引种到山东,在北方各 地推广。 六世孙陈云、陈燮、陈树继承父志,利用在 各地经商的机会,将番薯推广种植到了河南、河 北、北京一带。
三、试种成功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这一年大旱,五谷 歉收,福建巡抚金学曾为此大伤脑筋。陈振龙让 其子陈经纶向巡抚金学曾呈报《献薯藤种法禀 帖》,汇报其父带回薯藤的经过,并说明吕宋种 植朱薯之利,建议试种朱薯以解粮荒。金学曾对 陈振龙涉险带种而归的义举大为称赞,命其觅地 试种。陈振龙父子依照土人传授种植之法,在达 道铺纱帽池舍旁空地试种。
关于番薯大班班本课程
关于番薯大班班本课程
以下是一个关于番薯大班班本课程的设计方案,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一、课程主题
探索番薯的奥秘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番薯的生长过程、营养价值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粮食、关注环境的意识。
三、课程内容
认识番薯: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番薯的外观、生长环境和分布地区。
番薯的生长过程:观察番薯种子的发芽、生长和成熟过程,了解番薯的生长周期。
番薯的营养价值和用途:介绍番薯的营养成分和对人体健康的益处,以及番薯在食品加工和工业中的应用。
番薯的种植与收获:组织学生参与番薯的种植活动,体验农耕文化,感受劳动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
番薯美食制作:让学生学习制作番薯美食,如烤番薯、番薯粥等,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
四、课程实施
课堂教学:通过讲解、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番薯的相关知识。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番薯种植、收获和美食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观察等方式,深入了解番薯的其他方面。
五、课程评价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在课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学习成果等进行评价,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
家长评价:邀请家长参与课程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评价和反馈。
通过以上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探索番薯的奥秘,提高综合素质。
大班户外活动设计《各种各样的番薯》
大班户外活动设计《各种各样的番薯》活动名称:各种各样的番薯活动目的:1. 增加孩子们对番薯的认识和了解。
2. 激发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活动时间:大约两小时活动地点:户外场地或学校操场活动准备:1. 安排足够的番薯和相关材料。
2. 准备田径场或足球场等户外场地。
活动过程:第一阶段:番薯知识普及(30分钟)1. 介绍番薯的来源、种类和营养价值。
2. 使用图片和实物向孩子们展示不同种类的番薯。
3. 通过简单的问答环节测试孩子们对番薯的了解程度。
第二阶段:番薯的味道探索(30分钟)1. 将番薯切成不同形状和大小,如薯条、薯块等。
2. 给每组孩子们准备一个小炉子和材料,让他们自由选择烹饪方式。
3. 孩子们可以使用调料和食材来制作独特的番薯美食。
4. 要求孩子们互相分享和品尝彼此制作的番薯美食。
第三阶段:番薯创意游戏(30分钟)1. 分成几个小组,每组给一篮子番薯。
2. 设计一系列的番薯创意游戏,例如:穿越障碍物、踢番薯赛等。
3. 按照规则进行比赛,并进行计分。
4. 引导孩子们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游戏策略和经验。
第四阶段:番薯艺术创作(30分钟)1. 给孩子们提供一些色彩丰富的颜料、纸张和番薯。
2. 引导孩子们用番薯制作独特的印花作品,可以是动物、植物或其他创意形状。
3. 让孩子们互相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并鼓励他们讲解创作的灵感和思路。
第五阶段:回顾和总结(10分钟)1. 引导孩子们回顾整个活动过程,分享他们最喜欢的部分和收获。
2. 结合孩子们的反馈总结活动的目标是否达到,并讨论如何改进。
3. 对参与活动的孩子进行表扬和奖励,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吃番薯。
活动结束后,可以邀请孩子们一起品尝他们制作的番薯美食,并展示他们创作的艺术作品。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不仅可以开拓视野,增进对番薯的了解,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以及创造力。
我的番薯朋友大班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番薯的基本特征、生长过程和用途,培养幼儿对农作物的兴趣和观察力。
2. 通过观察、触摸、品尝等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番薯的特性,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引导幼儿学会共享和合作,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意识。
4. 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对番薯的认识和感受。
5. 让幼儿了解农民的辛勤劳动,懂得珍惜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让幼儿了解番薯的特征、生长过程和用途。
- 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活动感受番薯的特性,提高感知能力和动手能力。
- 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意识。
2. 教学难点- 如何让幼儿深入理解番薯的生长过程和农民的劳动。
- 如何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用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番薯的认识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 各种番薯,如红番薯、白番薯、紫薯等,让幼儿观察和触摸。
- 番薯的图片、视瓶资料,用于展示番薯的生长过程和用途。
- 制作番薯美食的材料,如面粉、糖、油等,让幼儿品尝番薯制品。
- 绘画工具、纸张等,供幼儿进行创意绘画。
- 游戏道具,如番薯卡片、拼图等。
2. 场地准备- 教室或室外宽敞的场地,便于幼儿进行观察、活动和游戏。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1. 教师展示一些番薯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提问幼儿:“你们见过番薯吗?知道番薯是什么样子的吗?”让幼儿自由发言,共享自己对番薯的认识。
(二)认识番薯1. 请幼儿观察番薯的外形,引导幼儿说出番薯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2. 教师用手触摸番薯,让幼儿感受番薯的表面粗糙程度。
3. 切开番薯,让幼儿观察番薯的内部结构,了解番薯的果肉颜色、纹路等。
4. 展示番薯的图片和视瓶资料,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番薯的生长过程和用途。
(三)品尝番薯1. 教师准备一些番薯制品,如烤番薯、番薯糖水、番薯饼等,让幼儿品尝。
2. 请幼儿说一说番薯制品的味道和口感,引导幼儿感受番薯的美味。
大班科学教案番薯
大班科学教案番薯大班科学教案:番薯引言:科学教育在幼儿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激发他们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
本篇教案将以番薯为主题,通过解析番薯的特点、生长过程和食用方式,为大班幼儿开展一堂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科学课程。
一、探索番薯的外观和特点(观察力)1.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番薯的外观,包括外形、颜色和质地等。
2. 提问幼儿观察到的特点,例如:番薯是什么形状的?表皮是什么颜色的?感觉起来是硬还是软?二、了解番薯的生长过程(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1. 讲解番薯的生长环境,例如:番薯适合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
2. 带领幼儿思考番薯是如何生长的。
提问问题,如:番薯是从种子还是其他部分生长出来的?3. 制作生长实验,引导幼儿实际操作。
将番薯悬挂在玻璃杯里,使番薯的底部浸泡在水中,观察番薯是否会生长出新的芽和根。
三、探索番薯的食用方式(探索精神和实践操作)1. 介绍番薯的营养价值,例如:番薯富含纤维和维生素A,对身体健康有益。
2. 引导幼儿思考番薯的不同食用方式。
提问问题,如:我们通常如何食用番薯?番薯还可以用来制作哪些美食?3. 进行番薯制作活动。
可以选择制作番薯丸子或者番薯糕,让幼儿参与其中,亲手制作自己喜欢的番薯美食。
四、总结课程内容及思考(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1. 回顾课程内容,总结幼儿在本节课中学到的关于番薯的知识和经验。
2. 引导幼儿思考,他们从这堂课中学到了什么?他们对番薯有什么新的认识?他们喜欢番薯吗?为什么?3. 鼓励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分享,提供机会让幼儿展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延伸活动(实践操作和创造力)1. 继续探索番薯的食用方式,可以与家长一同制作更多的番薯美食。
2. 进行番薯绘画活动,引导幼儿观察番薯的形状和颜色,并以此为创作素材进行绘画。
3. 带领幼儿参观农田或者市场,了解番薯的产地和市场销售情况,培养他们的社会观察力和实地探索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红薯现形记
大班科学教案红薯现形记序言:科学教育在幼儿园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活动和实践,幼儿能够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今天的科学实践活动主题是“红薯现形记”。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将带领孩子们一起观察、探索和发现红薯的生长过程,让幼儿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更深入的认识。
活动目标:1. 学会观察和描述红薯的外观特征。
2. 了解红薯的生长过程。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1. 红薯(至少一颗给每个孩子)。
2. 盐水。
3. 盘子。
4. 各种绘画和写字工具。
活动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在黑板或画纸上绘制红薯的轮廓,引导孩子们猜测这是什么植物。
教师:大家看看这是什么植物?孩子们:红薯!教师:对,这是一颗红薯。
那我们今天的科学实践活动就是要了解红薯的生长过程。
2.观察红薯外观给每个孩子一颗红薯,让他们仔细观察红薯的外观特征,例如颜色、形状、纹路等。
教师:大家看看自己的红薯,它是什么颜色的?形状是什么样的?纹路有什么特点?孩子们可以用绘画和写字工具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3. 发现红薯的黑点给孩子们一杯盐水,让他们把红薯放入盐水中浸泡片刻。
然后观察红薯上是否有黑点出现。
教师:你们观察到红薯上有黑点吗?为什么红薯会有黑点呢?孩子们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
4. 红薯的秘密教师将一颗红薯切开,展示给孩子们看。
教师:大家看,红薯里面是什么颜色的?孩子们可以互相观察和讨论。
教师:红薯为什么是这个颜色的呢?我们来一起研究一下。
可以让孩子们动手实践,借助手电筒等工具观察红薯的切面,并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5. 红薯的生长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者故事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红薯的生长过程。
教师:小朋友们,红薯是如何生长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可以让孩子们观察红薯的芽和根系,了解红薯是通过芋头生长出来的。
6. 总结和展示教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回顾整个活动,总结他们在观察红薯过程中的发现和收获。
幼儿园红薯教案说课稿模板
---一、说教材《红薯的世界》是一节生动有趣的社会活动课程。
红薯作为我国传统的农作物之一,不仅富含营养,而且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节课旨在通过认识红薯、了解红薯的生长过程以及红薯制品的制作,培养幼儿对自然农作物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了解红薯的外观特征、生长环境以及红薯制品的种类。
2. 技能目标:学习使用简单的工具,如剪刀、勺子等,进行红薯制品的制作。
3. 情感目标: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对农作物的尊重和珍惜粮食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认识红薯,了解红薯的生长过程和制品种类。
2. 难点:学习使用工具进行红薯制品的制作,并确保安全。
四、说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 教师展示红薯实物或图片,引发幼儿对红薯的兴趣。
- 提问:你们认识红薯吗?红薯长在哪里?红薯可以做成什么?2. 新授环节- 认识红薯: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红薯的外观,讲解红薯的营养价值和生长环境。
- 了解红薯制品:展示红薯制品的图片或实物,讲解不同制品的制作方法。
- 学习制作红薯制品:教师示范使用剪刀、勺子等工具进行红薯制品的制作,幼儿跟随学习。
3. 操作环节- 幼儿分组进行红薯制品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安全。
- 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4. 总结环节-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尝试制作红薯制品。
五、说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幼儿在操作环节中的表现,如使用工具的熟练程度、安全意识等。
2. 结果性评价:评价幼儿制作的红薯制品的质量,如形状、美观度等。
3. 情感评价:了解幼儿对红薯制品制作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六、说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例如,可以反思以下问题:- 幼儿对红薯制品制作的兴趣是否浓厚?-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是否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学习需求?-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为幼儿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幼儿园大班教案番薯
幼儿园大班教案番薯引言在幼儿园大班的教学中,番薯作为一种常见的食材,不仅味道可口,而且富含营养。
本教案将围绕番薯展开教学活动,帮助幼儿了解番薯的特点、种植过程和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和探索,了解番薯的外观特点及不同品种•了解番薯的种植过程,培养对农田劳动的尊重和感恩之情•培养幼儿对番薯的兴趣,增强食物的挑选能力和饮食健康意识•培养幼儿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削皮、洗涤、煮熟等过程掌握简单的食物加工技能教学准备•番薯•图片或模型展示番薯的外观特点和种植过程•煮熟的番薯样品•碗、水槽和厨房纸巾等清洁用具•盆、盘子和刀具等食物处理用具•食物加工图示或实物展示教学过程1. 引导观察番薯的外观特点•让幼儿围成一个小圈,展示番薯,并引导他们描述番薯的外观特点。
•让幼儿记住番薯的特点,例如:外表颜色、形状等。
2. 了解番薯的种植过程•展示图片或模型,向幼儿介绍番薯的种植过程。
•解释番薯是如何生长的,需要什么条件和环境。
•引导幼儿发现农田劳动的重要性,并培养对农民的感恩之情。
3. 让幼儿参与食物加工实践•将番薯分发给幼儿,让他们观察番薯的外表特点。
•引导幼儿依次进行削皮、洗涤和切块等操作。
•让幼儿将番薯放入锅中煮熟。
•展示食物加工图示或实物,让幼儿了解番薯的加工过程。
4. 呈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和幼儿讨论番薯的营养价值,例如:富含维生素和纤维。
•解释番薯的健康好处,如有助于消化、增强免疫力等。
•提醒幼儿番薯可以作为一种健康的零食或食物选择。
5. 结束部分•让幼儿品尝煮熟的番薯样品,引导他们描述番薯的味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分享自己对番薯的了解和感受。
•给予幼儿积极的认可和赞扬,鼓励他们对食物的探索和健康饮食的实践。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幼儿们了解了番薯的外观特点、种植过程和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同时,他们还通过实践加工番薯,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食物加工技能。
这些知识与经验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食物的来源和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对食物的兴趣和挑选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红薯
大班科学教案红薯本教案适用于大班幼儿科学课,主题为红薯。
通过本教案,幼儿将学习红薯的特点、生长环境、生长过程以及红薯的食用方法。
通过实践与观察,幼儿将更好地了解红薯,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认识红薯,了解红薯的特点和形态;2. 了解红薯的生长环境,并认识红薯的生长过程;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学会观察红薯的外观特征;4.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感受红薯。
二、教学准备:1. 红薯2. 种植土和花盆3. 图片或卡片,用于展示红薯的特点和生长过程4. 刀子和碗,用于红薯制作活动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幼儿观察红薯的外观特征,通过感官观察的方式,让幼儿对红薯有初步的认识。
可以用图片或卡片展示红薯的特点,如颜色、形状等,并鼓励幼儿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激发探究(10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红薯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
可以问一些问题,如:红薯是怎么长出来的?红薯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才能生长?幼儿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幼儿进行讨论。
3. 探究活动(15分钟)提供红薯、种植土和花盆,让幼儿亲自实践红薯的种植过程。
引导幼儿将红薯插入土壤中,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并定期浇水。
同时,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红薯的生长过程,记录下来。
教师可以在教室内多准备一些红薯,并在合适的时间给幼儿展示红薯的生长情况。
4. 制作活动(15分钟)引导幼儿将红薯切成小块,放入碗中。
教师可以示范如何切割红薯,注意让幼儿保持安全意识。
在幼儿切割红薯的同时,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红薯的食用方法,如煮熟、烤熟、蒸熟等。
幼儿可以用手感受红薯的质地,味道等,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5. 总结(5分钟)通过与幼儿的讨论,总结红薯的特点、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
引导幼儿回答问题,如红薯的颜色是什么?红薯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才能生长?幼儿可以借助图片或卡片再次回顾红薯的特点。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幼儿能够认识红薯的特点和形态,了解红薯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并通过实践活动感受红薯。
番薯大家庭 教案
番薯大家庭教案教案主题:番薯大家庭教案目标:- 了解番薯的生长特点和产地分布。
- 学习番薯的营养价值和应用。
-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案具体步骤:导入:1. 制作一份包含番薯图片、生长环境等的PPT,用于引起学生对番薯的兴趣。
2. 播放一段短视频,展示番薯的生长过程和收获场景。
3. 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视频中的问题,如番薯的颜色、大小等。
探究:4.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番薯品种进行研究。
5. 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收集该品种的生长特点、产地分布等信息,并记录在小组讨论表格中。
6.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他们收集到的信息,扩大对番薯的了解。
总结:7. 展示和讨论各组研究的结果,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如:番薯为什么是重要的作物之一?8. 引导学生思考番薯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用、制作食品、工业原料等。
9. 学生就番薯的营养价值进行讨论,分享各自观点。
展示:10. 小组学生分工合作,展示他们选择的番薯品种。
11. 学生可以通过海报、PPT等形式展示,介绍番薯的生长环境、特点、应用等。
拓展活动:12. 鼓励学生家庭或社区中栽种番薯,记录生长过程并制作成相册或日记。
13. 学生可以研究番薯的烹饪方法,制作番薯相关的美食。
14. 学生可以选取番薯中的一种成分,进行进一步的科学实验,探究其特性或应用价值。
评价方式:- 评价学生在小组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 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和展示效果。
- 评价学生对番薯营养价值的理解和观点。
教案可能的变化和调整:- 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入程度和难度。
- 根据学生的学科背景,增加番薯的科学实验或实际应用相关的内容。
-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调整活动的时间和资源安排。
我的番薯朋友大班教案
我的番薯朋友大班教案教案名称:我的番薯朋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番薯的外形、特点和生长环境。
2. 培养学生对番薯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番薯模型或图片2. 彩色纸、彩笔、剪刀、胶水等制作工具3. 一些小盆栽土壤和番薯种子4. PPT或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师生互动:老师展示一个番薯模型或图片,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2. 引发思考:老师继续问道:“你们知道番薯是怎么长出来的吗?它有什么特点呢?”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二、探究(15分钟)1. 观察与讨论:老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一张番薯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外形特点。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2. PPT展示:老师通过PPT或图片资料,介绍番薯的生长环境、生长过程和适宜的土壤条件。
并带领学生了解番薯的营养价值和种植方法。
三、操作(25分钟)1. 制作番薯人:让学生用彩色纸、剪刀等工具制作一个番薯人。
老师可以提供相关的模板和指导。
2. 种植番薯:将一些小盆栽土壤分发给每个小组,让学生在盆中种植番薯种子,并给予适量的水和阳光。
鼓励学生记录观察到的变化。
四、总结(10分钟)1. 学生分享: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制作的番薯人和种植情况,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评论。
2. 教师总结:通过学生分享和讨论,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保护环境、关爱大自然的重要性。
五、拓展活动(15分钟)1. 番薯品尝活动:老师可以准备一些烤番薯或煮熟的番薯给学生品尝,让他们亲身体验番薯的美味。
2. 观察实验:老师可以提供一些不同条件下种植的番薯植株给学生观察和比较,让他们发现不同条件对番薯生长的影响。
六、课堂延伸(5分钟)1. 家庭任务:布置一个家庭任务,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家中是否有番薯植株或者尝试种植番薯种子,并记录观察到的变化。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了解了番薯的外形特点、生长环境和营养价值。
幼儿园番薯的教案
幼儿园番薯的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番薯,并知道它是一种蔬菜。
2.培养幼儿对新奇蔬菜的兴趣,促进幼儿对蔬菜的认识和养成良好的饮
食习惯。
3.练习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
1.认识番薯。
2.篮球游戏。
教学准备
1.番薯。
2.篮球。
3.节奏器。
教学流程
1. 热身
带领幼儿做一些激动人心的游戏,如跳跳绳、猫捉老鼠等,以让幼儿动起来,热身身体和情感。
2. 认识番薯
教师向幼儿展示番薯,并问幼儿认不认识这是什么。
教师向幼儿介绍这是一种蔬菜,并描述番薯的特征和食用方法。
然后教师指导幼儿用手触摸和闻一闻番薯,帮助幼儿感知番薯。
最后,教师与幼儿一起品尝番薯,展示番薯的美味之处。
3. 篮球游戏
教师把篮球放在教室中央,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围绕篮球绕圈跑起来。
当教师吹哨停下整个游戏时,每个幼儿都要尽可能接近篮球并跟着教师一起数出数字。
接下来,教师会将一个篮球传递给一个幼儿,并告诉幼儿要将篮球传递给下一个幼儿,每个人都要接一次。
当篮球被传到全部幼儿手中后,队伍便获得了胜利,并被颁发奖励。
教学总结
教师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幼儿们能够热爱蔬菜,珍惜食物。
然后,教师鼓励幼儿们积极参与运动和其他健康身体的活动,继续发掘自己的体育潜力。
扩展活动
通过组织番薯种植活动,教幼儿如何栽种自己的蔬菜,提高幼儿对蔬菜的种植的兴趣和自我保护能力。
杂交水稻之父教案大班
杂交水稻之父教案大班
教案标题:杂交水稻之父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成就和贡献。
2. 理解杂交水稻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图片或视频资料介绍袁隆平及杂交水稻的相关信息。
2. 水稻种子和种植工具。
3. 实验材料和实验操作指导。
教学活动: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介绍袁隆平先生及他在杂交水稻领域的成就,引发学生对杂交水稻的兴趣。
2. 讲解:简要介绍杂交水稻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杂交水稻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水稻种植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杂交水稻的种植过程,并理解杂交水稻的优势。
4. 总结:引导学生讨论杂交水稻的优点和挑战,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种植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结果的记录。
2. 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杂交水稻的理解和认识。
拓展延伸:
1.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书籍或网络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杂交水稻的信息,并展开相关主题的研究和探讨。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水稻种植基地或农业科技园,深入了解杂交水稻的种植和应用。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成就和贡献,理解杂交水稻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番薯谣社会教案
番薯谣社会教案教案标题:番薯谣社会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番薯谣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2. 掌握番薯谣的歌曲内容和旋律。
3. 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和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演技巧。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对番薯谣的了解,并询问他们对番薯谣的印象。
2. 向学生介绍番薯谣的背景和历史渊源,包括它在农村地区的流行和传承。
主体活动:3. 听取番薯谣的录音或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番薯谣的旋律和韵律。
4. 分发番薯谣的歌词给学生,并解释歌词中的生词和习语。
5. 分组让学生一起学唱番薯谣,教导他们正确的发音和节奏。
6. 指导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其中包括主唱、合唱和伴奏等。
7.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一起排练和表演番薯谣。
8. 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表演,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总结活动:9. 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学唱和表演番薯谣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10. 引导学生思考番薯谣对他们的意义和文化价值。
11.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欣赏传统音乐和文化。
教案评估:12. 观察学生在学习和表演番薯谣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13. 评估学生对番薯谣歌词和旋律的掌握程度。
14. 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表演中的合作能力和表演技巧。
教案拓展:- 邀请专业音乐家或文化艺术家来学校进行番薯谣的讲座或表演。
- 组织学生参观农村地区,亲身体验番薯谣的传统文化。
- 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他传统音乐作品,进行学唱和表演。
希望这份教案能为您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帮助您在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番薯谣的文化价值。
大薯幼儿园教案
大薯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爱国情感,了解国旗的含义和象征2.能够区分国旗和普通旗帜的不同之处3.锻炼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力4.提高幼儿园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二、教学重点难点1.如何用简单生动的语言讲解国旗的含义及象征2.如何帮助幼儿区分国旗和普通旗帜的不同之处三、教学准备1.班级国旗和普通旗帜2.卡片、彩笔、贴纸等3.讲解国旗的资料四、教学内容及过程1. 游戏启蒙(5分钟)老师和幼儿一起玩猜谜语游戏,“我是一面带有五颗黄色星星的彩旗,你们知道是什么旗帜吗?”2. 讲解国旗(15分钟)老师向幼儿展示班级国旗,并讲解国旗的含义及象征,如国旗档案中文字、图案的含义等。
幼儿可以在听讲中拿着卡片、彩笔等自由创作,并尝试自己的口头表达。
3. 区分国旗和普通旗帜(10分钟)老师向幼儿展示国旗和普通旗帜,并要求幼儿口头说出不同之处。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区分,可以使用手势、陈述差异等方法,让幼儿更加清晰明了。
4. 集体创作(15分钟)老师提供一面白底普通旗帜,要求大家在旗帜上创作,可以用贴纸、彩笔等。
幼儿可以任意发挥,施展自己的想象力,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想法向旗帜上添加一些文本。
5. 分享感受(10分钟)让幼儿分享感受,谈谈在学习国旗知识、区分旗帜、创作旗帜中的体会,老师在听取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加深认识,提高思维素养。
五、教学成果1.幼儿了解国旗的含义和象征2.能够区分国旗和普通旗帜的不同之处3.锻炼幼儿创造力和口头表达能力4.提高幼儿园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六、常规教学环节1.考勤签到2.早间活动、休息活动3.集中活动、自由活动4.午间休息5.外出教学、社会调查6.园本课、广播操、舞蹈课7.晚间活动8.家园联系活动七、教学总结本次教学通过游戏启蒙、讲解、区分、创作和分享等环节,使幼儿了解国旗的含义和象征,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爱国情感、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也协助提升了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使幼儿更好地认识班级和园所,体现了本次教学的重点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主题活动:“番薯之父“陈振龙
活动背景:2010年3月我园在县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课题《开展“家乡的特产”系列活动,培养幼儿爱家乡情感》园本课题研究,我们以主题活动为家乡的特产系列活动实施的主要模式,一级主题为《家乡的特产》,二级主题分三部分完成,分别是《赤湖的番薯》、《赤湖的大葱》、《我是赤湖小主人》,目的在于把家乡的特产作为幼儿理解家乡的切入口,让幼儿初步感受家乡的魅力,认识赤湖的特产大葱、“新中花”地瓜,培养和激发幼儿爱家乡情感。
《番薯之父陈振龙》是第一个二级主题《赤湖番薯》开展中期的一个活动。
设计思路:
幼儿经过课题初期,对番薯的生长规律、特征、作用已有初步的了解,对番薯产生浓厚的探索欲望,这个活动我是在这基础上设计的。
首先,番薯的来历及陈振龙的历史功绩值得幼儿了解且应该知道的,具有好的教育价值的内容,而且,在幼儿已经无法体会到饥饿的今天,让幼儿知道爱惜节约粮食和产生感恩心理进而培养其慈善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结合这两点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番薯的由来和“番薯之父“陈振龙,知道陈振龙爷爷是我们福建
人。
2、知道番薯曾经救了我们的祖先,对番薯和陈振龙爷爷产生感恩心理及
产生珍惜粮食的意识。
3、培养初步的慈善意识。
一、活动准备:
1、“饥饿的儿童”图片及公益片《点亮爱》。
2、在早谈时让幼儿了解旱灾、农作物等概念。
旱灾图片旱灾图片旱灾图片
农作物:高粱农作物:玉米农作物:水稻
四、活动过程:
1、观看视频前半段,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视频中的小朋友有
的很快乐,有的却那么愁苦呢?
教师:对了,在非洲有许多地方由于干旱,种东西长不出来,又或者长出来枯死了,那里的人们生活很穷困,他们没有东西吃,有许多的小朋友还没长大成人就去世了,他们非常可怜,我们应该想办法帮助他们。
2、讲述故事《中国“番薯之父”陈振龙》
教师:其实呀,在很久以前我们福建人也经常吃不饱,因为那时候我们福建也常常闹旱灾,农作物长不出来,人们没有东西吃,是一个叫陈振龙的爷爷从外国带回了一个宝物,这才救了乡亲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宝物这么厉害呢?我们来听一个故事吧!
教师提问:
(1)、陈振龙爷爷是哪里人呀?他带回来的宝物是什么呢?
(2)、陈振龙爷爷第几次才成功的把“朱薯”带回国的?用了什么办法
呢?
(3)、为什么说“朱薯”是宝物?
3、教师介绍“番薯”多种名称的由来(重点提出我们赤湖主要的两种叫法:番薯和地瓜)。
教师:小朋友,你们发现了吗?故事里“番薯”的叫法跟我们的叫法不一样,谁听清故事里“番薯”叫什么?(幼回:朱薯)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介绍一下“番薯”的多种叫法及我们为什么这么叫它。
朱薯:因为番薯外皮有红色的,而“朱”有红色的意思,所以叫“朱薯”。
白薯:有些番薯外皮是白色的,就叫白薯。
番薯:因为以前的人称外国为“番邦”,而番薯是从“番邦”带回来的,所以又叫番薯。
金薯:当时番邦下令推广番薯的人是一个叫金学曾的爷爷,所以有些闽南人又叫番薯为金薯。
地瓜:因为番薯是从地里长出来的,所以又有人叫它地瓜。
教师:除了这些名称,其实番薯还叫山芋、红苕、枕薯等等,老师就不具体介绍了,我们赤湖人一般叫“番薯”和“地瓜”这两个名称。
1、组织幼儿讨论:故事里你想到什么办法帮助非洲的饥饿儿童?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给非洲的小朋友带去在他们那里种得活的农作物,可以捐款给他们,也可以送吃的给他们,帮他们度过难关,平时呢小朋友不应该浪费粮食和其他的东西,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5、观看视频后半段,了解人们是怎样通过慈善活动帮助贫困儿童的。
6、出示图片“先薯亭”,告诉幼儿要感谢陈爷爷和金爷爷。
感谢番薯,因为他们救了许多人。
先薯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清冷台,是纪念明朝万历年间引种和推广番薯的华侨陈振龙和福建巡抚金学曾而建的。
郭沫若曾颂扬陈振龙“此功勋当得比神农”。
园课题组点评:
1、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但它出色的地方在于它用了一种幼儿能够理解并被打动的形式组织。
首先,在孩子们从小没被饿过的今天要让幼儿了解当年闽南人因为没东西吃而被饿死这件事是很困难的。
教师巧妙的借助公益片“点亮爱”来让幼儿通过当今非洲饥饿儿童的影像、图片直观地了解即饥饿时一种多么可怕的事。
然后,教师通过《中国番薯之父陈振龙》这个故事来让幼儿了解番薯的来历,陈振龙爷爷三次偷薯藤的惊险过程,把幼儿带到那个人们衣不蔽体,饭不裹肚的明朝时期,只有这样,幼儿才能自然的产生对番薯和陈振龙爷爷的感恩心理及珍惜粮食的意识。
最后教师利用讨论、公益片进一步把这种感情上升到慈善意识的高度,幼儿通过讨论、视频学习怎样帮助有困难的人,很好的爱的教育植入幼儿心中。
整个活动设计巧妙、科学、有效、非常值得称赞。
2、教师在活动中还介绍了“番薯”多种名称的由来,让我们这些听课的老师也长了见识,终于明白一个东西又叫“地瓜”又叫“番薯”或其他的什么名称了。
3、情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特别需要家长的关注与支持,希望教师与家长紧密结合,家园合力,共同对孩子进行教育。
活动反思:
情感教育一定要打动幼儿的心,不然就会流于表面。
我在刚开始设计这个活动时并没有使用视频和图片,结果第一次试教后感觉非常不对劲,感觉幼儿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情感而是为了应付老师才表现出的态度,我反思后觉得是因为我
没有从幼儿生活经验去思考问题,幼儿的生活经验无法了解饥饿很可怕,甚至会死人这种事情,自然无法产生情感共鸣,后来我再次设计活动了视频和图片,幼儿把当时的闽南人的经历与今天的非洲儿童联系起来,一下子就有了共鸣,并在后面的讨论环节想出了许多幼稚但真诚想帮助别人的想法,可以说这次的情感教育不做作、不勉强、水到渠成,很完美。
附故事:《中国“番薯之父”陈振龙》
陈振龙爷爷是我么福建长乐人,当时的人们生活非常困苦,人们在干旱的时候常常因为没有东西吃而饿死,那时候陈振龙爷爷一直在想:要是有一种农作物,在干旱的时候也能生长收成,让我们在旱灾时也有东西吃,那该有多好啊!
陈振龙爷爷经常到各个地方做生意,可是却一直找不到自己心目中的那种耐旱的农作物,心里可着急了。
一直到陈振龙爷爷48岁时下西洋来到一个叫吕宋的地方。
才发现了一种叫“朱薯”的农作物,它耐干旱,易养活,产量高,生吃熟吃都可以,而且呀很少的一些“朱薯”就能让人吃饱。
陈振龙爷爷心里想呀想:太好了,这就是我一直要找的宝物呀!于是陈爷爷用心的跟当地人学习栽种“朱薯”的技术,希望能快一点把它带回家乡。
可是呀,“朱薯”是吕宋的国宝,吕宋人不让陈振龙爷爷带回家,怎么办呢?陈振龙爷爷想呀想,第一次,陈振龙爷爷把偷到的藤条藏在藤箱底层,
准备就这样把“朱薯”偷带回国,可惜呀被码头检查的吕宋官员发现了,陈振龙爷爷还因为这件事被罚款批评了。
计划失败了,可是救乡亲们的心没有变。
第二次,陈振龙爷爷又偷偷的把藤条编入一只藤蓝,试图拎着蓝子蒙混过关,可惜呀又被发现了,这一次,陈振龙爷爷不只被罚款了,还差一点坐牢。
陈振龙爷爷的计划又失败了,但是他没有放弃,因为他想救人。
他想呀想,终于想到了一个万全的办法,并立即实践。
这一次,陈振龙爷爷把偷来的藤条编入船上的一根绳子中,吊在船舷下,在吕宋官员检查时,把绳子放到海水里,成功骗到了吕宋官员。
这一次,陈振龙爷爷终于把“朱薯”成功地带回来了。
回家后,陈振龙爷爷把“朱薯”献给政府,政府下令所有的闽南人积极种“朱薯”,就这样,在旱灾时,乡亲们靠着“朱薯”填饱肚子。
“朱薯”就了救了千千万万的闽南人,陈振龙爷爷救了千千万万的闽南人,我们要感谢“朱薯”,感谢陈振龙爷爷,陈振龙爷爷就是我们的“番薯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