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初中八年级资料语文下册 第16课《云南的歌会》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云南的歌会》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云南的歌会》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6《云南的歌会》课中导学案【学习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2、赏析文中生动优美的画面和语句,加强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3、体会作者在歌会场景的描写中对生命活力和乐观精神的赞颂。

【学习过程】一、导入了解西南少数名族的歌舞和民族风情。

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3.检查学生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三、初读感知1.阅读全文,想想作者主要写了云南人民几种放歌形式?各有什么目的?2.你最喜欢什么场面?为什么?四、探究赏析(一)学习“山野对歌”部分1、比较两段文字表达效果的不同?甲文:生得一张枣子脸,满口糯米牙,穿了身衣裤,腰间围个围裙,脚下穿双鞋,辫发盘在头上。

原文: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2、朗读年轻妇女对山歌的语段,体会表达的情感。

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的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3.“山野对歌”这一片断首先介绍了对歌的热烈和欢快,也表现出浓浓的民族风情.请同学们从地点、内容和方式为着眼点,说说山野对歌的特色。

(二)学习“山路漫歌”部分朗读第4段,思考:1、本段属于什么描写?2、本段侧重写什么?2.齐声朗读第4段,勾画出好词好句,与同学分享。

讨论:本段写赶马女孩唱歌仅三句,却用了许多优美的语句描写由呈贡一路进城的景色。

这是否偏离了“山路漫歌”的“歌”字?3. “赶马女孩的歌唱”是本段的中心,但作者并没有直奔主题,而是怎么做的呢?(三)学习“金满斗会”部分1.老人常说“十年难逢金满斗”,默读第5段,将“金满斗会”与前两种形式的歌会比较,说说“金满斗会”的难得之处在哪里?2. 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的三个唱歌场面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五、美读品味1.假如你要参加歌会,你最喜欢参加哪个场合的民歌演唱?并根据文中的具体语句或词语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推荐学习K12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云南的歌会》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推荐学习K12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云南的歌会》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16、云南的歌会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框架,能概括准确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和特点。

2、共同赏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及精彩的语言,感受民间文化气息。

【自主预习】作家作品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京派小说代表人物,苗族,湖南凤凰人。

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长河》《八骏图》等、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他一生都在追求美——自然美、人性美、人情美、文体美、文字美。

字词积累(1)给下列重点字注音。

迤( )西譬( )喻糯( )米蹲( )踞忌讳( ) 酬( )和铁箍( ) 熹( )微(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譬喻:忌讳:熹微:扶摇而上:别开生面:酬和:悠游自在:若无其事:【合作探究】1、感知歌会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在什么地方的哪三种形式的歌会?并说说理由。

(用四字短语回答)2、说歌会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歌会读一读,并结合具体段落、句子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3、赏歌会A、从文中你感受到云南美在何处?结合内容说说理由。

B、文章虽是为云南的歌会而写,却用大量的笔墨写了云南的人、云南的景、云南的情,这样写,你能从文中感受到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呢?【解难答疑】1、在三种不同形式的歌会中,作者都进行了细腻的人物刻画,请跳读课文,划出三处人物描写的句子。

看看作者分别写了哪三种人?2、在三个歌会中,作者重点刻画这三种人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来进行分析。

分析时必须先感情朗读相关描写的句子,然后结合具体语句和关键词语分析作用。

)3、作者在对这三个人物进行描写时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4、通过对三种歌会中人物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人物描写时的哪些启示呢?5、课文第四段,用许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唤侣”,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云南的歌会》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云南的歌会》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16.《云南的歌会》(1课时)班级姓名【课前积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学习目标】1.熟练朗读文章,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积累重点词语。

2.了解云南歌会,感受当地浓郁的民族风情。

【自主探究提纲】自主探究,理解内容:1.文学常识填空:(借助课内或课外书摘录作者资料):(1′)本文的作者是,苗族,人,他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的成绩,代表作有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瑞典文学院院士马悦然说:“我个人确信,1988年如果他不离世,他将在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听范读(要求跟读,扫除字音障碍):(9′)3.自读课文(要求扫除字形字意障碍,注意语句朗读停顿):(7′)4.重点词汇掌握(字音字形字义):(2′)蹲踞酬和熹微淳朴即物起兴引经据典悠游自在龙吟凤哕5.展示朗读:(13′)有感情地展示朗读文章语段,其他同学听读并思考下列问题。

★文章介绍云南歌会的三个场景,尝试概括其内容及特点。

第一个场景:()特点:。

第二个场景:()特点:。

第三个场景:()特点:。

【巩固拓展训练】1.给加点字注音:迤.()西蹲踞.()譬.()喻荆.()条糯.()米土坎.()矗.()起气氛.()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晨光xī微lüè地飞去屋jǐchún 朴gū桶避yì免灾忌huì3.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舒卷张驰辟疫免灾既物起兴蹲居其上循环无瑞暗然销魂八年级下册语文16.《云南的歌会》(2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应用的对人物和环境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2.体味云南当地的乡土民情,感知民俗文化的魅力所在。

【自主探究提纲】自主探究,理解内容:1.赏析课文语言,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文句,并说明理由,同时完成下列各题。

①文段“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其怎样的性格特征?②读文章第四段,体会语言及景色的优美,并说说作者着重描写山路风光的目的是什么?2质疑——对于本节课的知识,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2′)3.记录——学完本文后,你得到了哪些收获?(3′)【巩固拓展训练】完成同步练第二题“阅读理解”部分的内容。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6课 云南的歌会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6课 云南的歌会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16课云南的歌会【导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揣摩体会文章语言,感受文中流露出来的乡土气息。

2.深入体会和感受文章质朴的语言美。

【课时计划】2课时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

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饱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南的歌会》,去感受那里的民风民俗。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柞.木(zuò) 迤.(yǐ)西譬.(pì)喻糯.(nuò)米铁箍.(ɡū) 阉.鸡(yān)蹲.(dūn)踞忌讳.(huì) 矗.(chù)龙吟凤哕.(huì)(2)词义譬喻:打比方。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作为立论的依据。

忌讳:因风俗习惯和畏惧权势而对某些不吉利的语言或举动有所顾忌。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生面别开:另外开展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形式。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云南的歌会》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云南的歌会》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云南的歌会》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2、感知文章内容,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3、了解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感受民歌之美,感受民间文化气息。

发现生活中的美,迸发对民歌、对生活的热爱。

4、识记本文的生字词。

【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品析文中的描写,激励学生关注民歌之美,感受美好生活。

【学法指导】:快速阅读课文,并概括出三个场面。

然后细读课文,比较三个场面的侧重点的不同。

【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 )西譬.( )喻糯.(. )米蹲.( )踞忌讳.( ) 酬.(. )和铁箍.( ) 熹.( )微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譬喻:忌讳:扶摇而上:别开生面:酬和:悠游自在:若无其事:熹微:知识链接: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

他的故乡,凤凰县也因他成为有名的旅游胜地。

【合作探究】1、感知歌会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在什么地方写了哪三种形式的歌会?并说说理由。

(用四字短语回答)2、说歌会: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歌会读一读,并结合具体段落、句子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3、赏歌会(1)、从文中你感受到云南美在何处?结合内容说说理由。

(2)、文章虽是为云南的歌会而写,却用大量的笔墨写了云南的人、云南的景、云南的情这样写,你能从文中感受到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呢?第二课时【学习目标】感知文章内容,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学习重难点】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合作探究】1、在三种不同形式的歌会中,作者都进行了细腻的人物刻画,请跳读课文,划出三处人物描写的句子。

看看作者分别写了哪三种人?2、在三个歌会中,作者重点刻画这三种人的目的分别是什么?3、作者在对这三个人物进行描写时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课后练习】在云南歌会中,作者抓住人物外貌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三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么?同样是描写外貌,却能有不同的写法呦。

《云南的歌会》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共3篇

《云南的歌会》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共3篇

《云南的歌会》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共3篇《云南的歌会》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1《云南的歌会》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云南是我国的一个美丽的省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历史。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关于云南的歌会。

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将要探究云南歌会的历史、特点和意义,同时还要通过一些音乐作品来了解云南歌会在音乐艺术方面的表现。

让我们一起开始学习吧!一、云南歌会的历史云南歌会是一种传统的云南文化形式,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涉及的音乐样式包括云南民歌、各种地方戏曲、梆子等。

云南歌会享有“云南第一民间文化”和“云南古老音乐传统”等美誉。

尤其是现代谣曲《露骨花》、《金山上的玫瑰》等在全国范围内都很有名。

二、云南歌会的特点云南歌会的特点是多样性,因为云南是一个民族比较多的地方。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艺术表现方式,这些文化和艺术这个通过歌曲来表达。

因此,云南歌会所运用的歌曲种类繁多,歌曲的内容和形式多样,旋律优美,让人感受到不一样的文化和艺术氛围。

三、云南歌会的意义云南歌会是云南省民间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它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开发价值。

一方面,通过云南歌会,我们可以了解云南省的历史和文化,让我们的文化更加丰富。

另一方面,云南歌会也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渠道,可以促进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

四、音乐作品分析1.《定好亲》《定好亲》是一首短小精悍的云南民歌,它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

歌曲的歌词简单明了,歌曲的旋律优美动听,唱腔悠扬动感。

歌曲是代表了云南歌会的典型特征。

2.《悲欢泪》《悲欢泪》是一首富有情感和文化的云南歌曲,在歌词和旋律方面都非常有特色。

它传达了云南人民的情感和文化。

歌曲的编曲也很有特色,充满了云南民族音乐的特征。

以上是我的关于《云南的歌会》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的文章,在了解了云南歌会的历史、特点和意义之后,我们深入分析了两首典型的云南歌曲。

相信这一次课程对同学们了解云南省的历史和文化,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文化背景有所帮助通过学习本文,我们深入了解了云南歌会的历史、特点和意义,了解了云南省的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

16.《云南的歌会》 导学案

16.《云南的歌会》 导学案
(幻灯片19)《云南十八怪》图集
图片与背景音乐《蝴蝶泉边》一起出现。
有人说,民俗是民族心底的声音,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滋养着我们的生命。今天,读读沈从文,我们也要说,请珍惜这来自民族心底的声音。让我们灿烂微笑,大声放歌。在天地间,找回那个生动鲜活的真我!
注: 课下发放阅读资料《多情的云南》
2、(幻灯片16)文字:这是一片美丽的土地——云南风光;图片:泸沽幽兰、东川红土、丽江古、香格里拉
(幻灯片17)文字:淳朴而勤劳的人们——云南风情;图片:劳动场面,对歌场面,跳舞场面
(幻灯片18)文字:民俗作为一种民间文化,是一种文化符号——更多民俗;图片:黎族插花节、白族三道茶、泼水节、舞狮、安塞腰鼓、庆元宵、赛龙舟。
3.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


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学习作者表现民歌文化的几种描写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及场面描写。
学习方法
讨论探究
1、教师引导: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但我们对民俗的思索却才刚刚开始。我国的民俗丰富多彩,是一本更为厚重的文化大书,这本书的内涵,需要我们时常用一颗敬重的心来静静感悟。最后,让我们欣赏一组图片,在图片与图片的交叠中,重温云南这篇诗意土壤上的明媚与湛蓝,再次感受那民俗中纯朴自然的生命气息。
导学案设 计
题 目
《云南的歌会》
总课时
1
学校
星火一中
教 者
邵国利
年 级
八年
学科
语文
设计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时间
2012-05-14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云南的歌会》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云南的歌会》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16 《云南的歌会》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准确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

2.赏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及精彩的语言。

3.感受作者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品析文中的描写,激励学生关注民歌之美,感受美好生活。

知识链接: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

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他的故乡,凤凰县也因他成为有名的旅游胜地教学过程:一、导入: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云南是聚居了最多少数民族的省份。

他们能歌善舞,以此来赞美自己的生活,他们经常以唱歌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者倾诉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或者歌唱激发劳动热情、或者表达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今天我们随着文学大师沈从文的美妙抒情笔触一起领略云南民歌的风采。

(板书文题、作者)二、自主学习———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迤(yí)西譬(pì)喻糯(nuò)米铁箍(gū)蹲(dūn)踞忌讳(huì) 酬(chóu)和熹(xī)微(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忌讳:忌怕而隐避。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淳朴:诚实朴素。

三、合作与探究,展示交流1、请先朗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什么地方写了哪三种形式的歌会?(用四字短语回答最好山野对歌——(2、3段)山路漫歌——(4段)村寨传歌——(5段)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歌会读一读,从文中你感受到云南美在何处?结合内容说说理由。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云南的歌会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云南的歌会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云南的歌会【晨读课】(15分钟)目标与学法:小声朗诵文本后查字典校准字音,再高声朗诵文本至少两遍,做到流畅朗诵,体会语气、语调、节拍,达到情感饱满。

教学目标1.学习人物描述、环境描述和场面描述。

2.朗诵、琢磨、体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

3.探访并领略民族风情,钟爱风俗文化。

第一课时流程自研自探内容学法预时合作探究内容学法预时展示质疑评价内容学法预时总结归纳整理所学记录生成感后能说出自己通过本文对云南的歌方案,分派好展示任务和培辅任务→板书、语言预展和培辅同时进行。

(5分钟)第二课时流程自研自探内容学法预时合作探究内容学法预时展示质疑评价内容学法预时总结归纳整理所学记录生成知识回顾文章首先总写对云南的感受和认识,然后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哪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每个场合的特点分别是什么?A、两人小对子:对子间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等级评定;对子间解决自学时遇到的疑难问己见。

)C、十人共同体:抽签决定示任务和培辅(温馨提示:预习时只允许看书,自研问题,答题,上课时,在不使用参考书和所做的预习笔学成果,独立完成下列内容。

)读“山路漫歌”的“歌”字?读第5段,将“金满斗会”与前两种形式的歌会比较,说说“金满斗会”展必须的养分。

民俗是生活,它无时升无刻不在你的周围,滋养着你,为你的生命提供必须的养分。

我们身边有哪些类似云南歌会般美丽浓郁的民俗呢?任务→板书、语言预展和培辅同时进行。

(5分钟)等级评定:达标训练题我今天得了______分!.检查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 )西譬( )喻糯( )米蹲( )踞忌讳( ) 酬( )和铁箍( ) 熹( )微(2)说明下列词语。

旁征博引:譬喻:扶摇而上:悠游自在:熹微:淳朴:别开生面:忌讳:若无其事:酬和:【培辅期望】(附培辅单)疑惑告知:成效描述:【自主反思】(日反思)知识清点:心得描述:教后反思:。

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二中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 云南的歌会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二中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 云南的歌会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自主预习案】
二、我阅读、我感悟
1、感受歌会:请先朗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什么地方写了哪三种形式的歌会?(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所描写的三个场景,试着给它加小标题。用四字短语回答最好)
2、赛说歌会: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歌会读一读,从文中你感受到云南美在何处?结合内容说说理由。
(从歌美、景美、人美、情美、服饰美、才智美、文化美等方面回答)
示例:今年过节不听歌,听歌只听云南歌!
学习心得与收获:
家长签字:
三、我探究、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信
拿起笔,让我们静下心来,透过文字的表面去感受云南歌会的无穷魅力。读一读,品一品,加上批注。
1、在“山路漫歌”部分重点写出了什么样优美的环境?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2、在三种不同形式的歌会中,作者都进行了细腻的人物刻画,请跳读课文,划出三处人物描写的句子。看看作者分别写了哪三种人?描写了哪些方面?
4、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人物描写方法,在刻画人物方面你又得到哪些启示呢?
总结:
四、我期待、我思考
1、领略了这三处舞台,思考:这与电视里我们看到的音乐会、演唱会有什么不同之处?
2、民族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为了让咱们云南的歌会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请同学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之写一句广告词吧!
从作品到理论,沈从文后来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2、背景知识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就往往靠那些知识广博、阅历丰富的老歌手,以长篇的叙事性歌曲,向本民族群众和青少年传授历史知识、生产知识、生活知识和礼仪知识。云南各民族民歌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无论是民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还是生活中的婚丧礼俗,几乎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在民歌中都有生动的反映。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云南的歌会》导学案之十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云南的歌会》导学案之十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云南的歌会》导学案之十《第16课云南的歌会》导学案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蹲踞、酬和、熹微、譬喻、淳朴”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学习运用“即物起兴、引经据典、悠游自在、龙吟凤哕”等词语。

2、了解沈从文及其创作概况。

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领会文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2、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云南民歌的风采,感受云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西譬()喻糯()米蹲()踞忌讳()酬()和铁箍().......熹()微.2.根据解释写词语。

():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忌怕而隐避。

():形容直往上升。

():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快活的样子。

():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4、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第一课时二、文本导学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再次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哪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每个场面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2)、学生复述文中描绘的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

3、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三、赏析品读课文:3、赏读“山路漫歌”请一位学生读这部分内容,同学们勾画出好词好句,进行交流赏析。

(提示:我们可以抓住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修辞手法来赏析好词好句)4、赏读“村寨传歌”(1)、“金满斗会”是一个以什么为主要内容的盛会?(2)、从哪里可以看出歌会盛大?(3)、如此壮观的场面,给人的感受如何?四、拓展延伸民俗是生活,它无时无刻不在你的周围,滋养着你,为你的生命提供必须的养分。

我们身边有哪些类似云南歌会般美丽浓郁的民俗呢?。

吉林省通化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云南的歌会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吉林省通化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云南的歌会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独立思考;对子间互问互答;进行报告。


初读课文,感知全文内容。
一、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朗读课文,要求读完课文后能说出自己通过本文对云南歌会有哪些了解。
2.理清文章脉络
2、在备习过程中,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来。
出示学习目标,明 确学习重点:(感知全文;梳理脉络。)
课文分为四部分,总分结构
第一部分(1)总写对云南的感受和 认识,引起下文的叙述。
板书设计
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唱歌人
山路漫歌即兴的自由歌唱,唱歌环境
村寨传歌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唱歌场面
教学反思
第16课 《云南的歌会》导学案
导学目标
1、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2、揣摩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
3、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重点
1、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2、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
难点
揣摩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
课型
现代文 阅读课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对策
备习
1.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第二部分(2―3)描写山野对歌。
第三部分(4)描写山路漫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云南的歌会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框架,能概括准确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和特点。

2、共同赏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及精彩的语言,感受民间文化气息。

【自主预习】作家作品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京派小说代表人物,苗族,湖南凤凰人。

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长河》《八骏图》等、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他一生都在追求美——自然美、人性美、人情美、文体美、文字美。

字词积累(1)给下列重点字注音。

迤( )西譬( )喻糯( )米蹲( )踞忌讳( ) 酬( )和铁箍( ) 熹( )微(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譬喻:忌讳:熹微:扶摇而上:别开生面:酬和:悠游自在:若无其事:【合作探究】1、感知歌会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在什么地方的哪三种形式的歌会?并说说理由。

(用四字短语回答)2、说歌会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歌会读一读,并结合具体段落、句子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3、赏歌会A、从文中你感受到云南美在何处?结合内容说说理由。

B、文章虽是为云南的歌会而写,却用大量的笔墨写了云南的人、云南的景、云南的情,这样写,你能从文中感受到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呢?【解难答疑】1、在三种不同形式的歌会中,作者都进行了细腻的人物刻画,请跳读课文,划出三处人物描写的句子。

看看作者分别写了哪三种人?2、在三个歌会中,作者重点刻画这三种人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来进行分析。

分析时必须先感情朗读相关描写的句子,然后结合具体语句和关键词语分析作用。

)3、作者在对这三个人物进行描写时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4、通过对三种歌会中人物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人物描写时的哪些启示呢?5、课文第四段,用许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唤侣”,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

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反馈拓展】1、云南的歌会与你通过电视看见的明星演唱会相比有什么不同?2、我们对文章有了深刻理解之后,同学们能否从不同的角度为本文拟一个副标题,传达学完本文后的独特感受。

16、云南的歌会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品味本文富有地域特色的语言及写作手法。

2、融入文章情感中,体会作者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

【自主预习】本文作者_____,现代_____家。

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____________。

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场合各有侧重,分别侧重写了、_______ 、____________,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合作探究】阅读下面各语段,回答问题。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

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比喻,比赛机智才能。

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

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

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A (引用经典著作作为论证的依据),当事人照例心中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

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

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

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 B (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于是轻轻的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性情明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的脸,满口白白的牙齿,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了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不仅唱歌十分在行,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作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路旁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 C (像没有那回事儿一样。

形容态度镇静,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1、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在选段中A、B、C三处,填上合适的成语。

A.B. C.2、选文展现的是场景,字里行间蕴涵着浓郁的气息,流露出作者之情。

3、选文第1段中写“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哪些不同方式?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4、选文第2段中加点的“多的是”,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5、选文第2段中作者抓住哪些方面描写对调子的年轻女子?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6、年轻的妇女“轻轻的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仔细品读,并加以分析。

【解难答疑】1、在云南歌会中,作者抓住人物外貌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三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么?同样是描写外貌,却能有不同的写法。

请比较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1)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沈从文《边城》)【反馈拓展】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汉语方言有些已趋于萎缩和衰亡。

为了抢救和保护各地的方言,2008年10月,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启动。

对此举措,同学们有着自己的看法。

甲同学说:“我觉得我家乡的方言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

有效保护,将使她永远年轻。

”乙同学说:“应当大力推广普通话,‘抢救方言’没有必要。

”丙同学说:“对什么时代了,还讲方言?太土气了!”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你觉得‘方言’应该保护,还是应该摒弃呢?请发表你的看法,并说说理由。

【中考链接】为我唱首歌吧……〔英〕安德里安①柔和的阳光暖洋洋地洒进小小的病室,绿色的藤蔓爬上窗合,探头探脑地打量着病室里的7个孩子。

②在伦敦儿童医院,这7个小病人,除伊丽莎白外,全都患了不治之症。

③伊丽莎白热爱音乐,热爱唱歌,她的歌声圆润舒缓,婉转动听。

但她耳朵后面做了一个复杂的手术,一个月后听力就会完全消失,再也听不见任何声音了,这将使酷爱音乐的她前景更加悲惨。

不过,在伙伴们面前,她从不哎声叹气,只是当她以为没有人看见她时,沉默的泪水偶尔才会渐渐地、渐渐地充满两眼,扑簌簌地流在苍白的脸蛋儿上。

④伙伴们为伊丽莎白的境况焦急不安,他们决定做一些事情使她快活。

一天傍晚.孩子们带著一个秘密去见他们喜欢的朋友——护士柯尔比。

⑤“你们想为伊丽莎白举办11岁生日音乐会?还有3周的时间,来得及吗?”⑥这时候,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感动了:“好吧,我来帮助你们!”⑦柯尔比找到了全是最著名的音乐辅导老师玛丽,玛丽老师感动地说:“我去,我去!”⑧在玛丽老师娴熟的指导下,孩子们每天练习唱歌,当然是在伊丽莎白接受治疗的时候。

正是不可思议,仅仅3周的时间,柯尔比和玛丽老师就把6个快要死去的孩子组成了一支优秀的合唱队,尽管他们中没有一个具有出色的音乐天赋。

⑨同样出色的是,这个秘密的保守十分成功,在伊丽莎白生日的这天下午,当她坐在一辆手摇车里,被推进医院的礼堂时,她的惊奇显而易见,激动使她苍白,漂亮的面庞长的绯红。

她身体前倾,一动不动,聚精会种地听着。

⑩尽管我们都坐在离舞台仅3米远的地方,却仍然难以清楚地看见每一个孩子的面孔,因为泪水遮住了我们的视线;但是,我们能后毫不费力地听见他们的歌唱。

在演唱开始前,柯尔比告诉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伊丽莎白的听力已经非常非常的微弱,因此,你们必须尽力大声唱。

”音乐会获得了极大成功。

伊丽莎白欣喜若狂,一阵浓浓的、娇美的红晕在她苍白的脸上闪闪发光,眼里闪耀出奇异的光彩。

她大声说:“这是我最最快乐、最最快乐的生日!”合唱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又蹦又跳,完全不像患了绝症的孩子。

谁都知道,这些患不治之症快要死去的孩子,要成功举办这次音乐会,得忍受多么大的病痛啊!我们这些人的心都快碎了。

这是我有生以来从未听过,也从不希望在听到的无比动人的音乐。

即使到了今天,倘若我闭上眼睛,仍然能够听见那每一个震撼人心的音符。

如今,那6副幼稚的歌喉已经静默多年,那6名合唱队的成员正在地下安睡长眠,但伊丽莎白记忆的耳朵里,至今仍然能够听见那6个幼稚的声音。

这是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它们是她曾经听到的最美的也是最后的声音。

(2009年重庆市中考题)1、伙伴们做了一件什么事使伊丽莎白“快活”?从中表现出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2、揣摩句中加点词语,体会他们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l)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被感动了:“好吧,我来帮助你们!”(2)合唱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又蹦又跳....,完全不像患了绝症的孩子。

3、如何理解“它们是她曾经听到的最美的也是最后的声音”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4、第⑩段写出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请结合文章内容其体回答。

5、请用横线在③两段中划出描写伊丽莎白外貌的文字,并说说这些文字反映出她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请简要说说你读了这个故事后获得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