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案设计精品教育.doc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等量关系》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等量关系》北师大版
举例:天平的两边重量相等,用“=”表示;两个物体的长度差不多,用“≈”表示。
(2)运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等量关系,并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例:小明有5个苹果,小华有同样多的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2.教学难点
(1)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等量关系:学生需要学会从具体情境中提炼出等量关系,并用数学语言表达。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等量关系的概念理解起来还是比较顺利的。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他们能够很快地抓住等量关系的基本意义。尤其是在实验操作环节,学生们亲自使用天平等工具进行测量,直观地感受到了等量关系的实际应用,这一点我觉得做得很好。
不过,我也注意到,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表达式这一环节,有一部分学生还是感到有些困难。他们能够理解两个量是相等的,但在用数学符号表达时,有些犹豫不决。针对这一点,我需要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训练,通过更多的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等号和约等号的用法。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等量关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边的重量相等的情况?”比如,天平的两边放相同重量的物体。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等量关系的奥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等量关系》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
《等量关系》选自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六章第一节。内容包括:理解等量关系,运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使用“=”、“≈”等符号表示等量关系;通过具体情境,体会等量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内容包括:
1.等量关系的定义与表达方式;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等量关系(找等量关系)》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等量关系(找等量关系)》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等量关系(找等量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知道什么是等量关系。

学生能够通过实物模型和计算找出等量关系。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和计算找出等量关系。

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等量关系的兴趣,对数学的热爱,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学习等量关系的概念和通过实物模型和计算找出等量关系。

2.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挖掘学生自学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2. 教学工具:实物模型、练习册、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

3. 教学环节设计:导入,探究,整合,练习,归纳。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等量关系的概念,并举例解释。

2. 探究(20分钟)(1)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并思考实物模型之间是否存在等量关系。

(2)通过计算器计算物品的重量,思考哪几个物品重量相等,形成等量关系。

3. 整合(10分钟)将找出来的等量关系整合在黑板上,梳理发现规律,帮助学生理解等量关系。

4. 练习(15分钟)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阅读题目中的信息,分析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并通过计算器计算,快速解决问题。

5. 归纳(10分钟)教师进行小结,让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五、教学反思:此次教案的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和计算器的使用,帮助学生找到了等量关系之间的联系。

在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的思考和自学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同时,课堂上的例题和练习都具有较高的实际意义,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更加亲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四年下册数学《等量关系》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下册数学《等量关系》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等量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知道等量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使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等量关系,并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等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等量关系的概念2. 等量关系的表示方法3. 等量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等量关系的概念,等量关系的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等量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用代数式表示等量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天平称重、量杯量水等,引导学生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

让学生明白,等量关系就是两个量相等的关系。

2. 讲解等量关系的概念讲解等量关系的定义,让学生知道等量关系是数学中一个基本的概念。

通过举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的含义。

3. 讲解等量关系的表示方法讲解等量关系的表示方法,包括文字表示法和代数式表示法。

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等量关系,并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等量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如购物找零、分配任务等,都可以用到等量关系的知识。

5.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等量关系的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等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回顾等量关系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实际应用。

强调等量关系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等量关系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等量关系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实际应用,让学生对等量关系有了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同时,要加强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等量关系的知识。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等量关系的表示方法”。

这个部分是本节课的核心,它关系到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和运用等量关系。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案设计.doc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教案设计.doc

设计说明在数学课上,我们经常利用等量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单把这项知识拿出来理解,学生就会有些茫然无措。

为了使学生对等量关系有直观的理解,并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这种关系,在教学设计上注重了两个方面:1.关注“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

本节课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跷跷板导入,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借助课件直观演示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平衡和不平衡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从生活情境中感知等式,尝试用数学知识来描述情境。

在不断寻找和交流中,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找到等量关系。

2.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

本节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讨论、比较、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到等量关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探究,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如在表示妹妹的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的关系环节中,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找到各种等量关系。

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引入。

(1)根据生活经验想象老师和学生玩跷跷板的情境,跷跷板会怎样?(2)想办法让跷跷板平衡。

设计意图:创设和老师玩跷跷板的情境,并想办法让跷跷板平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2.观察主题图。

(课件逐一出示动物玩跷跷板的情境图)(1)观察图上信息,想办法让跷跷板平衡。

(2)用语言描述当跷跷板平衡时谁和谁的质量是相等的。

(3)全班交流,发现1只鹅的质量相当于2只鸭子和1只鸡的质量。

3.揭示课题。

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1只鹅的质量相当于2只鸭子和1只鸡的质量”,这就是等量关系。

(板书:等量关系)设计意图:跷跷板是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同时又是体现等量关系的生活原型,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又能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等量关系。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根据数据分析数量关系,探索表示等量关系的方法。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等量关系(找等量关系)》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等量关系(找等量关系)》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等量关系(找等量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寻找等量关系的能力。

2.能够正确解决问题,找出等量关系。

3.加深学生对于等量关系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对于等量关系的理解。

2.学生寻找等量关系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等量关系,例如让学生分别取一元、两元和三元的清茶和奶茶,看看用不用的纸杯数量相同,这是什么关系。

让学生感受到有些物品之间的关系是等量关系。

2. 输入:教师在课件上呈现若干组等量关系的情境,鼓励学生理解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例如:1.雨伞和雨衣的关系;2.书包和书本的关系;3.杯子和水的关系。

3. 积累: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去寻找其中的等量关系。

例如:1.母鸡和小鸡之间有什么等量关系?2.蝴蝶的翅膀和人的手之间有什么等量关系?3.盾牌和刀剑之间有什么等量关系?4. 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练习题来巩固等量关系的概念和寻找等量关系的能力。

例如:1.一枝钢笔可以换五支铅笔,那么五支铅笔和一枝钢笔之间有什么等量关系?2.一支笔芯可以写满十页,那么十页和一支笔芯之间有什么等量关系?3.三个苹果可以换一个香蕉,那么一个香蕉和多少个苹果之间有什么等量关系?5. 互动:让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物品之间的等量关系,并且可以给出自己的答案,互相交流讨论,从而深化对等量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扩展:1.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寻找等量关系的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出无法寻找等量关系的物品组合,并探讨可能的改变方法。

五、教学反思:学生很容易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但在找出等量关系时,需要耐心且仔细地分析。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加思考,并鼓励学生探究未知,不断追求完善。

《等量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等量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等量关系》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等量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等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通过实际操作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等量关系。

2. 运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等量关系。

2. 运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等量关系的相关教具和学具。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如铅笔、橡皮、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等量关系的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并引入等量关系的概念。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等量关系。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等量关系的特点和应用。

3. 教师总结学生的探究结果,进一步讲解等量关系的概念和性质。

三、应用(10分钟)1. 教师出示等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等量关系解决。

2.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解题思路和结果。

四、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等量关系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共同讨论解题方法和答案。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等量关系的特点和应用。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合作学习,让学生深入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掌握等量关系的本质和应用。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合作学习,探索等量关系的过程。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亲身体验等量关系的特点和应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等量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等量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等量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数学课本。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第七单元的《等量关系》。

我们将学习等量关系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等量关系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等量关系的概念和运用。

难点在于理解和运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等量关系,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际问题,以及一些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图片,并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果有两个篮子,每个篮子里有5个苹果,那么两个篮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 概念讲解: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我会向学生们解释等量关系的概念,即两个量的大小相等。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出一些例题,如“如果有两个篮子,每个篮子里有5个苹果,那么两个篮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我会引导学生们运用等量关系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解决,以巩固他们对等量关系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等量关系的概念,以及一些例题和练习题的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运用等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如果有四个篮子,每个篮子里有5个苹果,那么四个篮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 答案:如果有四个篮子,每个篮子里有5个苹果,那么四个篮子里一共有20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等量关系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有一些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等量关系,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等量关系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们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2019年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优质课教案.

2019年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优质课教案.

等量关系1新设计开课引“典”激趣,诱发思考。

引用“曹冲称象”的故事,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寻找相等关系,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系,知道同一个等量关系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用等量关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初步体会等量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学情分析通过前测数据分析87%的学生可以找出两个物体的数量关系。

在表示方法上有2%学生准确地用多种方法表示,且会用等式正确表示,13%的学生只会一种方法表示,但不会用等式表达,51%的学生运用的方法不严谨或不科学,34%学生不会表达。

三个物体的数量关系只有23%的学生可以正确找出三个及以上物体的数量关系,其中只有3%较完整地表示出三个物体的数量关系。

根据前测从而确定本课重难点及关键。

本课安排了三个问题,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逐步加深对等量关系的了解:第一个问题是通过观察和描述跷跷板两边的平衡现象,了解等量关系;第二个问题是结合具体情境画图或用式子等方式表示等量关系;第三个问题是了解用式子表示相同的等量关系,往往可以写成不同的形式。

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是用算术方法来解决问题,算术思维是更接近日常生活的思维。

由于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认识发展是非连续的,所以列算式求答案的习惯性思维转向顺向写等量关系的新思维方式比较困难。

列算式时以分析数量关系为主,知与未知,泾渭分明;在代数法中,辩证地处理知与未知、求与不求,使这一矛盾双方和谐地处于同一关系式中。

这是学生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算术思维是逆向思维,还要难一些,而且这个逆向思维肯定是由顺向的思维过渡过去的,涉及的基础知识也比较多,内容容量比较大,尽管学生年龄层次比较低,但是仍希望想在本节对学生从正确构建到运用都恰倒好处进行引导,预设将可能产生的问题和探求解决方法,尽量在一节课内完成,形成一个有价值和完整有效的教学链。

《等量关系》(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等量关系》(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等量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什么是等量关系,掌握等量关系的相关知识。

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等量关系的概念和运用。

2.通关观察等量关系,磨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难点:1.通过生活中类比的例子,使学生理解等量关系。

2.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等量关系的认识。

三、教学步骤1. 预习温故(5分钟)老师出示几张生活中质量、长度等相等的物品的图片,请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物品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单元“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观察对象的质量、长度等方面寻找相同之处。

2. 导入新课(8分钟)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等量关系。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等量关系。

3. 等量关系的探讨(25分钟)1.随堂练习:老师给出几道简单的算术题,通过手算的过程,带领学生进行思考,观察题目中不同数字间的关系。

2.学生自主探究:老师出示两张图片,其中一张图片中有一些相等的物品,而另一张图片中则没有。

老师让同学们比较两个图片中相同物品的数量,并发现它们与其他物品相等的关系。

3.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

4. 拓展练习(12分钟)小组合作,赛制团体练习。

5. 总结归纳(5分钟)学生积极发言,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等量关系的定义和应用。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学练习和自主探究过程,评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同时,老师还要与学生共同反思自我,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5.2《等量关系》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5.2《等量关系》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5.2《等量关系》一、教学内容1. 教材本次课程使用教材为《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等量关系。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能识别等量关系的图象。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比较、分类和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广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问题。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勤奋学习的态度,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副图片,让学生观察其中的物品,并向学生提问:“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物品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自由回答,教师引导他们识别这些物品之间是否有相等的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将其中一些物品用另一种方式表示,会不会更容易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 呈现任务(10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图像,里面有数个方块,让学生观察图像并发现方块之间的规律。

•学生可以自由观察与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到图中的方块数量相等,建立等量概念。

3. 认识等量关系(10分钟)•教师呈现“等量关系”的概念,并通过上述任务来讲解该概念。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并通过图像来识别等量关系。

4. 团体合作训练(2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组物品(如书、橙子等),将它们按组分类并计数,比较出哪一组物品的数量相等。

•每组向全班演示他们所选物品之间的等量关系,同时教师宣布观察和记述中间的结果,开启整合、展现和总结阶段。

5. 解决问题(10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情景,让学生运用等量关系来解决问题。

•学生可以在问题中找到等量关系,并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

6. 总结(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这一节课的重点内容。

•学生向教师分享自己学到的东西。

•教师也可以设立小考试,测试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三、教学评价和改进1. 教学评价本课程采用观察法、记录讨论、小组演示、问题解决和考试等多种评价方法,可以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况。

《等量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等量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等量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等量关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80页,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等量关系的概念和运用。

学生们将学习到等量关系的基本定义,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相等,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等量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掌握判断两个量是否相等的方法,并能运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量关系的概念,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判断并运用等量关系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实物和练习题作为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通过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图片和实物,让他们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和实物之间的等量关系。

2. 讲解:我向学生们解释等量关系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他们理解两个量相等的判断方法。

3. 练习:我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等量关系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等量关系的定义和判断两个量是否相等的方法,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两个量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答案:2. 题目:运用等量关系解决下列问题。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学生们在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进行解释和引导。

同时,我也给出了拓展延伸的任务,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等量关系的概念理解是整个教学的核心,学生们需要清楚地理解什么情况下两个量是相等的。

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相等的判断方法是学生们需要掌握的关键技能。

再者,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应用是学生们容易出错的地方,需要我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

对于等量关系的概念理解,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让学生们感受和理解。

等量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等量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等量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等量关系。

2. 学会使用等式表示等量关系,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3. 能够运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

2. 学会使用等式表示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

2. 运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等量关系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解释等量关系的概念:等量关系是指两个量相等的关系,可以用等式表示。

2.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识别等量关系。

例如,两个苹果的重量相等,可以用等式表示为:苹果1的重量 = 苹果2的重量。

三、实践与应用(15分钟)1.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等量关系,并尝试用等式表示。

2. 引导学生运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如:小明有10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答案:10 5 = 15。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等量关系的概念和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等量关系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等量关系的理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生活中的等量关系吗?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等量关系,并尝试用等式表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应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等量关系的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顺利掌握等量关系。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补充和说明: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3《等量关系》|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3《等量关系》|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3《等量关系》|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以及最基本的计算方法。

2.掌握通过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

3.了解等量关系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并且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通过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1.知识点:(1)等量关系的概念。

(2)最基本的计算方法。

(3)等量关系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关系。

2.技能点:(1)通过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识1.通过口语问答的方式,让学生明确等量关系的概念。

2.使用教学卡片,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方法。

步骤二:产生情境加深理解1.通过学生们亲身体验加深学生对等量关系的理解。

2.通过学生们亲身体验,加深学生对等量关系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关系的理解。

步骤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设计合理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设计合理的活动,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步骤四:巩固知识点1.为了巩固所学知识点,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不断理解知识点。

2.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些有趣的情境,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步骤五:作业布置1.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掌握情况,给予学生相应的习题。

2.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深入的理解等量关系的知识。

五、教学实施及总结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

2.要选取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需要学生与老师的互动,相互帮助。

4.启发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并且通过交流和合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学生要课后独立思考,加强对等量关系及实际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等量关系,并且能够通过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我发现。

《等量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等量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等量关系一、教学目标1.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和特点;2.形成并运用等量关系的思维模式;3.理解等量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和特点;2.运用等量关系的思维模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教学用具,幼儿园或小学数学教学软件等。

2. 教学内容(一) 等量关系的概念和特点1.给学生展示一组简单的生活场景,如一瓶汽水等,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物品的数量和重量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物品之间可以建立等量关系;2.通过实例研究等量关系,使学生发现等量关系的特点,并将其总结为:两个或多个数量、重量、长度等性质相等的事物之间建立的关系;3.利用图表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等量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二) 等量关系的思维模式1.引导学生用图表等形式记录数值和相关关系,从而形成等量关系的思维模式;2.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等量关系的思维模式,例如在购物时比较重量,找出最优惠的价格等。

(三) 等量关系的应用1.引导学生发现等量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在菜市场买菜、买书包等;2.通过讨论问题、举例分析等方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等量关系。

3. 教学步骤(一) 导入1.利用教学用具或幻灯片等显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讨论;2.让学生在讨论中对等量关系产生兴趣。

(二) 正式教学1.根据课程安排,逐步展开等量关系的概念、特点和思维模式;2.利用图表或其他形式加深学生对等量关系的理解。

(三) 练习1.利用拼图、填空、解题等练习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等量关系的应用,并提供一些简单的实例。

(四) 总结1.让学生在课堂上对等量关系进行总结,并认识到它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2.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物品的重量、数量等,从而更好地应用等量关系。

四、教学反思等量关系是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概念,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等量关系的特点和利用等量关系的思维模式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等量关系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教案

等量关系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教案

等量关系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教案教案标题:等量关系(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并能够通过图形和数字表示等量关系。

2. 能够解决涉及等量关系的简单问题,如找出图形或数字中的等量关系、补全等量关系等。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

2. 能够通过图形和数字表示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1. 能够解决涉及等量关系的简单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本《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

2. 教学课件或投影仪。

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引入等量关系的概念,例如:老师拿了两个相同的苹果,问学生这两个苹果是否是等量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等量关系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Step 2: 概念讲解(10分钟)1. 通过示例和图片解释等量关系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2.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和数字中的等量关系,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等量关系。

Step 3: 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分发学生练习册,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和数字,找出等量关系,并补全等量关系。

2.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并进行讨论和解释。

Step 4: 拓展应用(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更复杂的问题,让他们应用所学的等量关系概念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购物时的称量、食材的配比等。

Step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等量关系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应用等量关系。

Step 6: 课堂延伸(选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时间充裕程度,可以选择以下活动延伸课堂:1.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等量关系的练习题,并与同学交换解答。

2. 制作等量关系的游戏或拼图,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等量关系的概念和表现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

《等量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等量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等量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等量关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66页,主要包括等量关系的概念和运用。

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等量关系来解决问题,掌握等量关系的表达方式,并能够运用等量关系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掌握等量关系的表达方式,能够运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等量关系的概念和表达方式。

难点:运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

学具:练习本、笔、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开始,我拿出两个相同的苹果,一个苹果分给学生,另一个苹果自己留下。

然后我提问:“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们一共有几个苹果?”学生回答:“两个苹果。

”我接着问:“如果我再给你一个苹果,我们一共有几个苹果?”学生回答:“三个苹果。

”我继续问:“如果我再给你一个苹果,我们一共有几个苹果?”学生回答:“还是三个苹果。

”通过这个实践情景,学生能够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

2. 等量关系的概念:我拿出两个相同的水果(苹果或橙子),放在桌子上。

然后我解释说:“我们刚才的实践情景中,我给你一个苹果,然后再给你一个苹果,你一共有两个苹果。

这个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一个数学概念,就是等量关系。

等量关系就是两个量相等的关系,我们可以用等号(=)来表示。

”3. 等量关系的表达方式:我拿出两个相同的玩具(小汽车或球),放在桌子上。

然后我解释说:“我们刚才的实践情景中,我给你一个苹果,然后再给你一个苹果,你一共有两个苹果。

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用表达式来表示。

比如,我们可以写成 1 + 1 = 2,这个表达式就表示了等量关系。

”4. 例题讲解:我出示一道例题:“小明有10个苹果,小红有8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我引导学生运用等量关系来解决这个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等量关系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等量关系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等量关系北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等量关系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80页,主要包括等量关系的概念和运用。

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数学符号表示等量关系,如何运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掌握等量关系的表示方法,能够运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等量关系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难点:运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

学具:教科书、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个实际情景,例如:“小明买了一支铅笔,价格为2元,他又买了一支橡皮,价格为3元,请问小明一共花费了多少元?”2. 例题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小明买铅笔和橡皮的关系。

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等量关系式:2元 + 3元 = 5元。

教师解释等量关系的概念,即两个量相等的关系,用“=”表示。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等量关系式,解释“+”符号表示加法运算。

3.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道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小华买了一本书,价格为15元,他又买了一支笔,价格为8元,请问小华一共花费了多少元?”4. 教学难点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等量关系解决。

例如:“妈妈买了2个苹果,每个苹果重200克,请问妈妈买的苹果一共重多少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这个问题。

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等量关系式:2个苹果× 200克/个 = 400克。

5. 板书设计: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等量关系式的表示方法,例如:2个苹果× 200克/个 = 400克。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小明买了一支铅笔,价格为2元,他又买了一支橡皮,价格为3元,请问小明一共花费了多少元?(2)妈妈买了2个苹果,每个苹果重200克,请问妈妈买的苹果一共重多少克?2. 答案:(1)小明一共花费了5元。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等量关系|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等量关系|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等量关系|北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等量关系|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内容,具体是第3课时,等量关系。

我们会通过实际问题引入等量关系,学习如何运用图示和符号表示等量关系,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学会用图示和符号表示等量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学会用图示和符号表示等量关系。

难点是让同学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等量关系,我准备了一些图示和符号,还准备了一些实际问题的练习题,希望大家能够通过练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等量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大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小华买了3个苹果,又买了2个香蕉,他一共有多少个水果?2. 等量关系概念讲解:通过上面的实际问题,我会引导大家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即两个量之间存在相等的关系。

3. 图示和符号表示:我会教大家如何用图示和符号表示等量关系,比如用箭头表示方向的图示,或者用等于号表示符号。

4. 例题讲解:我会给大家讲解一些例题,让大家通过例题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等量关系。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大家一些实际问题的练习题,让大家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等量关系:图示表示符号表示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5个橘子,又买了3个橘子,小明一共有多少个橘子?答案:小明一共有8个橘子。

2. 题目:小红有2个苹果,又给了小明1个苹果,小红还剩下多少个苹果?答案:小红还剩下1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并掌握等量关系的概念,能够运用图示和符号表示等量关系,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等量关系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等量关系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等量关系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学会使用物品进行计数,通过数学实践在游戏中掌握等量关系的基础概念。

2.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运算规律,加深对等量关系的理解。

3.与自己所在的班级和学校形成预期的等量关系。

二、教学内容本篇教学设计主要涉及到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等量关系课程的设计。

包括以下内容:1.数的认识数的读法和写法、简易数表的使用、数的排列、1以内的加减法的实际操作;2. 基本度量单位长度、重量、容量的认识和使用,初步使用日常计量工具;3. 分数初步认识分数概念、零点五的概念、分数与整数之间的关系,将分数和实物相联系,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4. 推算策略和智力题举一反三的能力训练,编排猜数游戏,初步接触数学证明等方面的能力训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帮助学生深度理解等量关系,掌握数学运算规律,通过实际问题进行实践。

难点:初步接触分数的概念,学习如何使用分数描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教师介绍如何计算等量关系,做一些实例让学生松弛心情。

例如,教师给出一个问题:“现在有85个苹果和25个橘子,请问哪一堆比较多?”然后,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并给出答案。

2. 拓展直觉在导入环节的基础上,帮助孩子深入理解等量关系。

例如:让学生将两种颜色的豆子进行对比,并解释其中原因;也可以将一个杯子的水倒到另一个杯子中,让学生比较两个杯子中的水的多少。

3. 应用等量关系概念以问题解答为核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例如:教师提出问题:“两个班的学生分别有70人和56人,请问还需要多少个人才能使两个班的学生人数相等?”并带领学生一步一步解决这个问题。

4. 相关练习让学生在课下进行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出一些类似于“珂珂买了一些巧克力,珂珂想委托小明卖掉一半,问小明应卖掉多少巧克力?”的题目。

五、教学反思本课程设计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通过等量关系的讲解,学生逐步深化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019春北师大版数学四下5.2《等量关系》word教案

2019春北师大版数学四下5.2《等量关系》word教案

2019春北师大版数学四下5.2《等量关系》word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系,知道同一等量关系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2、初步体会等量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找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寻找和表达等量关系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白板出示教科书中连环图。

提出问题:你能说出三幅图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跷跷板怎样就平衡了?你能尝试表示这组相等的关系吗?强调这个等式,就是一个等量关系式。

二、探究新知(一)交流自学情况活动一:姊妹俩和姚明身高的关系,找出等量关系。

看书回答问题:1、我比妹妹高20厘米,有哪两个量?如何表示?2、姚明的身高是我的2倍,有哪两个量?如何表示?3、根据对话画出线段图。

活动二:看书(他们还找出了这样的等量关系,你能看懂吗?)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所以,姚明与笑笑身高的关系是: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1、明确3个等量关系。

2、哪些是同一等量关系的不同表现形式?(一)小组展示成果,适时导学1、组内交流收获和疑问.2、小组汇报。

三、达标反馈1、长方形的长、宽、周长、面积分别用a、b、C 、S表示,你能写出那些等量关系?2、完成教材第65页1、2、3题练习1、第1题:什么时候相等?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吗?100克+一个樱桃重量=一个苹果的重量2、第2题:请你表示下列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指名说出等量关系。

一个苹果重量+一个梨的重量=200克+100克一个鸡蛋重量×2=100克一本<数学故事>的单价×3=15.6元3、第3题:学生读题,了解题意。

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等量关系式,学生可能只写一个,告诉学生同是三个数量可以写出不同的数量关系式。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不明白的地方?五、布置作业1、当堂作业:省略。

2、课后作业:练一练第4、5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等量关系》
教案设计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在数学课上,我们经常利用等量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单把这项知识拿出来理解,学生就会有些茫然无措。

为了使学生对等量关系有直观的理解,并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这种关系,在教学设计上注重了两个方面:
1.关注“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

本节课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跷跷板导入,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借助课件直观演示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平衡和不平衡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从生活情境中感知等式,尝试用数学知识来描述情境。

在不断寻找和交流中,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找到等量关系。

2.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

本节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讨论、比较、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到等量关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探究,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如在表示妹妹的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的关系环节中,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找到各种等量关系。

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
思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

(1)根据生活经验想象老师和学生玩跷跷板的情境,跷跷板会怎样?
(2)想办法让跷跷板平衡。

设计意图:创设和老师玩跷跷板的情境,并想办法让跷跷板平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2.观察主题图。

(课件逐一出示动物玩跷跷板的情境图)
(1)观察图上信息,想办法让跷跷板平衡。

(2)用语言描述当跷跷板平衡时谁和谁的质量是相等的。

(3)全班交流,发现1只鹅的质量相当于2只鸭子和1只鸡的质量。

3.揭示课题。

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1只鹅的质量相当于2只鸭子和1只鸡的质量”,这就是等量关系。

(板书:等量关系) 设计意图:跷跷板是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同时又是体现等
量关系的生活原型,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又能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等量关系。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根据数据分析数量关系,探索表示等量关系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64页第二幅情境图。

(1)提问: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看图,收集并交流发现的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请你表示出妹妹的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的关系。

提示:可以用画图或文字的形式表示这些等量关系。

师:哪两个人的身高有关系?
(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预设生1:画图表示如下:
生2:我用式子表示,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

2.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同学找出了这样的等量关系,你能看懂吗?
①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②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③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