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实验:引领学生亲历数学知识发现的过程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论文亲历体验过程灵动数学教学——从亲身经历的两个案例谈起

初中数学论文亲历体验过程灵动数学教学——从亲身经历的两个案例谈起

初中数学论文亲历体验过程灵动数学教学【内容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体验发现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体会,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笔者的认识。

第一、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第二、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第三、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第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关键词】经历学习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喜悦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在头脑中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

研究表明,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经验的的基础上,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原有经验的建构,任何脱离学生经验的灌输都是低效的学习。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展现数学思想发展的脉络,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亲身体验、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

”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

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从《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可看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不仅要重视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更要充分关注课程中的学习过程,精选必需的数学知识,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组织合理的知识结构,展现知识的生成、发展的形成过程,提供学生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拓展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给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为学生体验过程创设合适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逐步学会学习和思考,增长经验和智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真正体现探索、发现的学习本质,最终学会学习,达到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论文

初探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摘要:《数学实验》这门课程是在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的推动下,近几年来在我国高校中新开设起来的课程。

其基本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实验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即不把数学看成先验的逻辑体系,而是把它视为一门”实验科学”,从问题出发,借助计算机,通过学生亲自设计和动手,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实验中去学习、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

关键词:初中数学实验数学不仅需要传统意义上的逻辑思维能力、几何直观能力和运算能力,而且还需要数学建模能力、数值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因而数学活动不只是需要逻辑推理,还需要实验。

在初中数学课中开展数学实验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

所谓数学实验教学就是恰当运用数学实验,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的数学活动。

一、数学实验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目的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主要强调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只是被动的被告知数学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至于其他学科中如何用到数学,却并没有太多的介绍,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主动性。

而且传统的数学课程多年以来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变化甚微,不能体现数学在科技和现实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未能充分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改进教学的过程。

正因为如此,出现了象中科院院士李大潜所指出的那种“长期存在的矛盾现象:一方面数学很有用,另一方面学生学了数学以后却不会用。

”很少介绍“为什么”、“怎么用”。

很少让学生去思考“不这样做又会怎么样”的否定思维的问题。

教师试图在课堂上把所有的问题讲细、讲透、讲全,学生盲目被动地记忆所谓知识;课后练习都是有唯一答案的验证性习题。

只需机械地套用公式就能完成作业,这必然助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养成懒惰思维的习惯。

不善于问问题,一切没有问题。

而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重要基石。

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恰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学生学了一大堆理论,但缺乏运用它们的机会和能力。

初中数学论文(优秀6篇)

初中数学论文(优秀6篇)

初中数学论文(优秀6篇)设计数学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篇一中学数学教学的论文篇二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我在此结合当前中学数学学科的课改精神和自身的教学实际,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谈谈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对新教材的挖掘,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方法的与创新。

一、针对问题精心创设情境能否设计一个好情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首要问题。

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往往只具有一般性,还要求教师能够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根据本地情况和学生实际来精心设计一些让学生感受到浓厚兴趣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字和符号的堆积,而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

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注意体现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精神。

例如,在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第20章的扇形统计图教学中,我考虑到学生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就已有了对扇形统计图有初步的了解,除了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报刊杂志中的扇形统计图之外,还请学生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请他们对班级中来自不同区域的学生数量情况进行调查登记,通过课前预习,自己先试着绘制一张扇形统计图,并分别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由于课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每个学生对上课的内容都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此研究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带着感兴趣的问题去探索发现,通过收集数据,分析处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独立思考,归纳总结,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发表见解、各抒己见、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能充分地融入课堂学习,提高数学能力和学习效率。

有的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还提出了扇形统计图反映数据情况的优缺点,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更上了一层楼。

这种在充满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让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让他们感受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学习积极性,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达到开发潜力,提高能力的目的。

数学(心得)之初中数学实验教学初探

数学(心得)之初中数学实验教学初探

数学论文之初中数学实验教学初探作者:Author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家G·波利亚曾精辟地论述:“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它是欧几里德式的严谨科学,从这个方面来看,数学像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另一方面,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起来却像一门试验性的归纳科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使学生通过背景材料,并运用已有知识进行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归纳,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起数学模型,从而解决问题并拓宽自己的知识。

”一、数学实验教学的意义1.在导入新课时,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导入新课时创设一种实验情境,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激发兴趣,产生求知欲。

这是良好的开端,更是成功的起步。

2.在学习新知时,促进对概念的理解。

列夫·托尔斯泰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概念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生成,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出发,提供大量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推理、交流与反思等过程,进而在增加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3.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可以启发思维,激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在动手操作中,学会学习的方法。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忽略了教学原理的来龙去脉,压缩了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往往造成感知与概括之间的思维断层,既无法保证教学质量,更不可能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

新理念提倡重视过程教学,在揭示知识生成规律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自己去发现数学原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会学习方法。

5.在数学实践中,提高应用能力。

数学是一门应用科学。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的形式不但能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还能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有些实际操作不可避免地让学生遇到困难,通过教师的指导,让理论的数学成为实践的教学,从而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研究论文3篇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研究论文3篇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研究论文3篇一、改善实验教学与学生兴趣的关系二、利用实验教学再现知识发展过程三、利用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应用思维作者:刘玉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夏港中学参考文献:[2]伍银平,卜以楼.初中数学实验的教学误区及矫正方法[J].教学与管理,2015(22).[3]王健.数学实验及其教学模式初探[J].中学数学月刊,2007(10).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陈彬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改变过去呆板的教学模式,以创新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到课程学习活动中来,逐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勤于动手,敢于质疑。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成果,在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从而为学生后期数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实验能够显著提高教师的教学成果,教学实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际问题中验证数学规律,并且通过自己的总结相应的解决思路,为数学问题的求解打开思路。

数学实验教学就是将课堂交给学生,课堂模式由过去的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并且数学实验教学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进行必要的预习,教师制定上课实验规划,并且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数学实验,让学生通过的自主学习进行探讨,并且教师在学生进行数学实验的额时候应该进行相应的引导,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

二、通过数学实验,突破课堂中的教学难点三、通过数学实验,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四、数学实验缩短了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五、结语本文主要对初中数学实验教学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教师应该在基础性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的实验教学,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作者:陈彬单位:江苏扬州市宝应县氾水镇中心初级中学摘要:开展数学实验教学,能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发现知识”,让学生从“听”数学变为“做”数学。

数学实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数学实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数学实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目前,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在教学形式上依然以讲授为主,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相对要求较低。

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比较缺乏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导致学生对数学理论与实际运用的联系不够明确。

因此,数学实验作为一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水平和科学素质的有效手段,越来越被教育界所关注和重视。

本文主要探讨和分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推行数学实验的意义、实践方法和效果。

一、数学实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1、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还可以让他们更加全面地认识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并深化理解。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不仅会更加深刻地理解概念和定理,还会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和内涵,有助于为学生打开数学思维的大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只停留在抽象的概念和定理层面,忽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探究能力。

而数学实验则是将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体现,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实验,亲身体验数学知识,并逐渐培养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性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脉络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数学实验的实施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更灵活多样,由于活动具有很强的互动性质,它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实践中不再感到学习枯燥和无趣,而会感到有趣和充实。

二、数学实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数学实验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方法和原则。

1、根据学生年龄和学科知识水平安排实验。

在进行数学实验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学科水平和实际情况来安排实验。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初步的实验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图形作图、数学公式的应用等,稍微大一点的实验包括测量、实物拼装等。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设计一些桥式数学问题、数学模型的制作等较复杂的实验。

七年级数学数学论文(五篇范例)

七年级数学数学论文(五篇范例)

七年级数学数学论文(五篇范例)第一篇:七年级数学数学论文七年级数学兴趣教学数学论文大家知道,初中数学已被公认为一门基础性强、知识严谨的学科。

随着数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变化,学生学数学的能力有时不适应,尽管越学越用功,却越学越吃力。

部分学生开始对数学产生害怕心理,随之产生厌学情绪。

其中后进生所占比例较大。

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探讨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和对策,值得我们去思考、研究。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一)缺乏学习数学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情,只要对它有了兴趣,便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学习数学也是如此。

何谓兴趣?兴趣就是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

学习兴趣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有了学习兴趣,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寻求知识和参与学习活动。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

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成绩就比较差,可见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

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

初中数学较小学数学知识面逐步拓宽,学习方法与教学方式也有较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能力也必须有相应的变化。

在中小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分化。

(二)掌握知识、技能不够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内容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

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会出现连续学习不能衔接的薄弱环节,跟不上整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松劲,成绩分化。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初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能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数学实验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

在这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

在数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处于引导的地位,而学生则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

有人认为实验仅是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学手段,这是一种误解,实验同样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天地。

因为,从广义上说,数学教育也是一种科技活动。

正确地应用数学实验,也是当前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层面。

下面就“数学实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通过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数学理念的抽象性通常以某种“直观”的想法为背景。

作为教师,就应该通过实验,把这种“直观”的背景显现出来,帮助学生抓住其本质,了解它的变化发展及与其它问题的联系。

例如,对于三角形的“内心、外心、重心”的存在性,初中教材中未加证明,学生作图稍有不准确,就难以得出符合要求的结论。

我在教学中,就是通过一个实验-----抓纸活动,使学生领悟其本质。

让每一个学生准备一块三角形纸片,如图,过a作一折叠使ab 落在ac上,得折痕ad,则ad平分∠bac。

同样方法得出折痕be、cf。

这样,学生就直观地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即为三角形的内心。

相似地,可以折出三角形的外心、重心,进一步启发学生,还可折出三角形垂心.通过折纸与搭火柴棒这些直观形象的实验来阐述抽象的数学内容,这在教材中的运用是很多的,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勾股定理”、“特殊直角三角形”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等等。

小议在初中数学课堂开展数学实验论文

小议在初中数学课堂开展数学实验论文

小议在初中数学课堂开展数学实验论文本文关键词:小议,初中数学,课堂,实验,数学隨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化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教学条件有所提高,导致人们对数学学习的本质认识发生变化,一直隐身于象牙塔之中的数学,开始脱掉神秘的外衣,走到了学生的生活之中,成了生活的数学、实验的数学、应用的数学。

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需要,数学实验已更多地走进课堂并且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学生的喜爱,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是学生探求知识或获取必要的感性认识的教学活动。

同时,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数学实验变得更易实现,探究性学习也显得异彩纷呈。

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其情感体验是不相同的,通过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动手中产生疑问,进而想去解决这些疑问,这无疑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好方法。

数学实验,指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实验来进行探索学习的数学教学形式。

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它不同于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它强调以学生动手为主的数学学习方式。

在发达国家中,数学实验已经成为常见的教学形式。

有效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随着新课程的稳步推进,在数学教学中应进行大胆尝试,通过实验实践教学真正实现“学生力所能及,教师让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的新课程理念。

例如:在讲“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这个定理时,我给每个学生一张纸,每张纸片上都有一个圆,假设不知道圆心,问学生:“谁能利用三角板找到这个圆的圆心?”通过动手实验,有的学生说:“只要找到两直径的交点就好了。

”我紧接着问:“那么直径怎么找呢?”进一步实验,学生会发现:三角板直角的顶点在圆周上,两条直角边与圆的交点连起来就是直径。

最后老师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的思维会马上回到本节课讲的内容上,进而对这个定理印象深刻。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问题一提出学生积极性就被广泛地调动起来,都拿着三角板跃跃欲试,很自然就会把学生引入到愉快的学习情境中去,沉浸在对问题探讨交流的过程之中。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文章1: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作为中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初中数学教学关乎着整个中学生如何学好数学、提高学习成绩。

然而,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与实际应用领域之间联系较为薄弱,教学内容不够实用性和生动性,往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因此,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初中数学教学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

首先,教师应该加强学生数学概念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例如,去年在我的一堂课上,我带着学生进行了“使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探索。

我提出了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绘制数轴,解决如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走路距离等问题。

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己曾经学过的知识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而在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对数学应用场景的了解。

其次,教师应该设计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的数学习题。

习题是数学课堂中重要的支撑,而题目实际意义的丰富性,一定程度上也是解决数学难点的关键。

因此,在数学课堂的设计中,习题更应该立足于实例问题,并突出实际利用部分,让学生在实际使用当中掌握借助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例如,对于某一块面积为M的矩形,如何尽可能定长度L,使得其中有一个面积为N的正方形?这一习题考虑了实际应用的场景,同时又融合了多个知识点,挑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既对学生有启发作用,又有帮助学生深入掌握相关知识。

最后,教师也应该加强综合应用能力建设,在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多方位地运用所学知识。

例如,现代的实际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地受到大数据技术的影响,学生在课程设计中需要获得大数据分析技能。

在我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做题时根据现有材料,进行数据描述、数据分类、数据分析,并从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这种综合能力建设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启发性。

同时,以学生原本的职业规划为基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和创新,同时也应该加强实践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寻找更好的数学教育方向。

总之,初中数学教育的实践探索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数学实验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实验与探究

数学实验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实验与探究

数学实验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实验与探究数学实验是一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推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数学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还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数学实验的定义、意义和实施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数学实验的定义数学实验是指通过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观察,结合数学知识的应用和推理,来加深对数学概念、原理和定理的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和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二、数学实验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数学实验要求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动手解决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实验可以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验操作,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实验鼓励学生进行观察、总结和推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提高学习效果:数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增强记忆和理解;同时,通过实际操作,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和直观印象,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三、数学实验的实施方法1. 设计适宜的实验内容: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具有实践性和趣味性的实验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准备必要的实验器材:根据实验的需要,提前准备好必要的实验器材和材料,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3.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开始前,向学生介绍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实验要求和操作方法。

4. 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总结实验结果和规律,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5.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在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验心得,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思考实验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足之处。

在实验中初中数学学习论文

在实验中初中数学学习论文

在实验中探索初中数学的学习摘要: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基于这样的新数学教学理念,我们应一改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将“参与型”、“互动型”及“多媒体型”数学教学方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实验教学数学实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发挥起引导作用,始终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创设数学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与操作活动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学会数学。

一、数学实验的含义及作用1.什么是数学实验数学实验是为了探究数学知识、检验数学结论,而进行的某种操作或思维活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运用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解决问题。

在实验教学中,能够把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等多种能力的培养都有机地结合起来,渗透到实验中去。

2.数学实验教学的作用首先,数学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强烈的年龄,而过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提高他们对事物的兴趣,相反,直观的实验教学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

它能将抽象的概念回归到现实生活的实物中来,教师通过实物模型或实验演示的方式,将知识形象的传达给学生。

其次,数学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始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是作为主体参与的。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构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动手探索,大胆猜想,并亲自创设实验进行验证,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目的。

中学数学实验教学与论文

中学数学实验教学与论文

中学数学实验教学与论文摘要:不断探索和研究数学实验教学将是今后一段时间提高数学教学水平的重要方面。

衷心的希望通过教师努力尝试实验教学,使学生逐渐由学会走向会学,从传统走向创新。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和探究的过程,通过学生自身的数学活动,建构对数学知识理解,发展思维能力。

开展数学实验,创设合情推理的教学平台,减少机械式的学习活动,更主动地引进实验观察、猜想与探究的活动内容,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

因而数学教学每一环节中,要注重创设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数学活动的时空,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尝试解题,体验数学,领悟数学。

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自主发展。

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交流、推广,整合知识,反思探究,互相启迪,产生新的思维火花,明理创新,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

笔者在充分理解数学实验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对数学实验进行初步的探究和归纳并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尝试,谈谈对数学实验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数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从这个方面看,数学像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另一方面,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起来却像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就要在数学教学中充分体现它的两个侧面。

既重视数学内容形式化、抽象化的一面,又要重视数学发现、创造过程中具体化、经验化的一面。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传统的数学教学一般都过分强调形式化的逻辑推导和形式化的结果,而对数学发现过程的展示和数学直观性背景注意极少,数学教学的学习活动只停留在教师“授”与学生“受”的氛围中,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困难。

数学实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体会论文

数学实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体会论文

数学实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体会论文数学实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体会论文现行苏教版初中教材,在编排上侧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通过设计大量的数学操作实验环节,如探索、实践、尝试等,利用这些环节将学生置于数学实验情境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让学生在探究操作中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体会数学概念的直观化,同时学生在亲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层理解,生成深刻的印象。

1、通过数学实验,亲历知识形成过程数学规律、定理的表达语言精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很多初中学生来说,孤立地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而如果我们教师将概念规律的产生过程让学生自主去实验探究,那么不仅可让学生获取鲜活真实的知识,更可深化学生对数学规律的理解,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

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等,在教学中,教师都可安排学生通过折纸实验,让学生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感受知识间的关系,一方面可深入、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可防止思维上想当然的毛病,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准确抓住本质,提出富有创新的看法。

2、借助数学实验,诱导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科,严谨严肃有余,活泼生动缺乏,加之我们有些数学教师在演绎数学教学时,照本宣科,更会导致学生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学有困难的学困生,更是让他们如坠雾中,不知所云。

如“轴对称的性质”一课,内容庞杂抽象,学生不易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很多学生在理解上产生了较大的偏差,学困生更是一头雾水。

我在教学这一课时,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将其贯穿始终,极大地优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首先在纸上任意画出一点A,将纸对折,用笔尖在A点处穿一个孔,再将纸展开,连接两个小孔A,A′。

通过观察、测量,发现两小孔A,A′与折痕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线段AA′与折痕之间又存在何种关系,然后,再在纸上任画一点B,完成同样的操作,连接AB′,A′B……整个过程,学生聚精会神,积极动手,由于实践动手简单易行,即使是那些平时的“学困生”,他们也煞有兴致地参与其中,即便是在最后的总结提炼局部,他们也跃跃欲试,展现出极大的兴致,因为这是他们经过自己实践后发现的`规律,因此他们无比珍惜,倍感荣耀。

数学教学实践论文(3篇)

数学教学实践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问题解决能力为核心,探讨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对数学教学实践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解决能力;教学策略一、引言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成为当前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数学教学实践出发,分析了问题解决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二、问题解决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1.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问题解决,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结合实际情境进行创新。

这种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多种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综合素质。

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策略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情境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2.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强化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精神。

4. 注重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积极性教师应注重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现。

中学数学教学实验应用论文

中学数学教学实验应用论文

中学数学教学实验应用论文概要:作为中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面临的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更好地发挥数学教学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技能以及数学素质的教育成了当前一个热点课题。

而由于数学实验在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教学作用和优势,因此应该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更加合理地融入数学实验,力求实现数学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

”因此,如何把数学实验教学的观念引入我国教育教学系统的运行机制之中,即关于中学数学实验教学的探究将是一个值得我们在较长时期内进行的重要课题。

1中学数学实验教学的教育现状和基本概念中学数学实验教学的教育现状。

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一般分为五段:复习、新课、练习、小结、作业。

在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活动大多表现为以归纳和演绎为特征的思维活动,简约了数学的发现过程。

传统数学教学常常把数学过分形式化,忽视了探索重要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实践活动,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中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基本概念。

中学数学实验教学,即中学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典型的实验环境中或特定的条件下,借助一定的物质仪器或技术手段,自行观察、实验、动手实践,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发现数学新知的教学活动。

2中学数学实验教学的理论依据2.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建构主义认为认识不是主体对客观实在的简单、被动的反应,而是主体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依托所进行的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已有的认知结构和主体对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是非常重要的,即学生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学生在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不断地同化,从而构建新的认识结构。

2.2主体教育的理论主体教育认为人的主体性素质是现代化社会人的核心素质,在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

“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数学日记”赋予数学灵动的生命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数学日记”赋予数学灵动的生命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数学日记”赋予数学灵动的生命数学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新理念,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面对新理念,我们的数学学习也应赋予新的生机,注入新活力,呈现新的内容。

把“数学日记”引入到数学学习中,可以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反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拉近师生的心灵距离,促进教学相长。

所谓“数学日记”就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述学生在数学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

写下对内容的理解和在学习活动中的真情实感,评价教师教学和自己学习的得失,向教师请教自己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等。

那么晚,数学日记该让学生记下什么内容?作为教师应该如何管理学生的日记?数学日记对我们的教学质量又是如何提高的呢?下面是本文将和各位同行一起商榷。

一、日记的内容:第一、数学体会。

学生在学数学、上数学课后或做数学作业时的想法、体会、启发等,写下来与老师交流。

第二、疑难困惑。

学生在学习数学、做数学题时碰到疑难问题不能解决时,可以把这些疑惑不解的问题写在日记中,与老师共同分析解决。

第三、意见建议。

学生对数学老师的上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课外辅导、考试评价等方面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或者有什么心里话要对老师说,也可以写在日记上。

第四、创新发现。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什么新发现、新想法、新主张、新创意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日记的内容不能写流水账,应付了事,而应该是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不拘格式,如同聊天。

二、教师的任务:第一、品读与研究。

教师要仔细品读着学生的数学日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等等。

以此为依据,教师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帮助学生进行查漏补缺,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整理与归类。

在品读与研究学生的数学日记后,要对学生所写的内容进行大致整理和归类。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数学教学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数学是一门抽象、逻辑性强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有很高的要求。

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数学教学的意义、教学方法和策略、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动机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首先,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不言而喻。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它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数学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动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求知欲。

因此,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初中数学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至关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数学规律。

教师还应该注重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动机,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只有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动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求知欲。

最后,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动机也是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动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观念。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和毅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和自信心。

初中数学有关于数学探究的论文

初中数学有关于数学探究的论文

初中数学有关于数学探究的论文引言数学是一门既古老又现代的学科,涵盖人类知识体系中的许多重要领域。

数学探究是数学研究的重要方式之一,它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质疑和发现,并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造力。

本论文将探讨初中数学中的数学探究,并介绍它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

数学探究的定义数学探究是指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通过提出有意义的问题、独立思考和探索,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

它不仅强调结果,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方法,并引导他们形成自主研究的惯。

数学探究的重要性1.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探究鼓励学生进行推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从而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2. 增强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数学探究,学生能够自主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和验证解决方案,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激发研究兴趣: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数学探究可以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研究过程,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好奇心。

4. 培养合作精神:数学探究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实施数学探究的方法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建立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欲望。

例如,引导学生在购物中应用数学进行计算。

2. 提出问题:教师应提供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动机。

问题应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和深入的思考。

3. 组织研究活动:教师可以设计适合学生的研究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例如,让学生通过测量与几何相关的物体来发现几何规律。

4. 鼓励讨论与合作: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相互讨论和分享观点。

教师应激发学生间的思想碰撞和互相启发,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5. 总结和评价: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总结和归纳所得到的结论,并进行自我评价。

教师亦可对学生的探究过程给予鼓励、指导和评价。

结论数学探究是初中数学教育中重要的研究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实验:引领学生亲历数学知识发现的过程〖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实验,改善了传统的数学教学行为;改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由“听数学”为“做数学”;由“看演示”为“动手操作”;由“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学生在数学实验活动中,体验到发现知识的乐趣;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拥有了创新的机会;主体意识得到了发展.〖关键词〗数学实验主体参与做数学发现探究〖正文〗数学实验揭示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学生在亲历这个过程的同时,获得了数学经验,改善了认识环境.学生通过动手做数学实验去验证数学猜想等,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保证学生的主体参与,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重要途径.一、开展数学实验的意义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实验,给学生提供了“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发现”的空间.同时,也为学生可持续学习创造了全新的机会.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去“做数学”,是学习方式上的一次变革.师生、生生互动开展数学实验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数学实验为学生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提供了广宽的时间空间,学生在亲历数学规律展示和创新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发现知识的乐趣;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拥有了创新的机会;主体意识得到了发展. 同时数学实验活动必将促进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一).学生地位发生了转变,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地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案例1.由“听数学”为“做数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勾股定理教学中,改变以往是教师讲结论,而成为师生或学生一起“做过程”.先由学生进行以下操作: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cm和4cm,然后用刻度尺量斜边的长,量得斜边的长是5cm ,抓住机会,启迪、诱导学生思考并得出32+42=52的结论.在上述提供的实验情景中,学生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产生了兴趣,初步建立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的概念:即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在此基础上,再次提供实验情景,即根据图形面积的性质,运用“面积分割、移补,拼凑”的实验操作,直观地显现三边a.b.c.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数量关系.其方法是把四个直角边长为a和b斜边长为c的全等直角三角形(图1甲)放到边长为a+b的正方形ABCD中(图1乙),再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换个方法放在这个边长为a+b的正方形中(图1丙).通过上面的实验操作中所显示的图形,学生易得S1+S2=S3,从而从理论上得出了a2+b2=c2的结论.(二).媒体地位的转变,由单一的媒体呈现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案例2.由“看演示”为”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以CAI演示为基础的数学实验,使数学规律发展和深化的过程更趋生动形象化,即时功能及动画有效地揭示了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在上述勾股定理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又可设计如下实验(如图-2-):1.作∠MAN=9002.分别在射线AM、AN上取点C、B,连结BC,则三角形ABC为直角三角形,并分别以三角形的三边长为边长作三个正方形,利用《几何画板》的计算器的《面积》功能测算以BC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以及以AC 和AB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和.3. 设置点B、点C沿射线AM、AN动画.4. 按下动画按钮,随着B、C两点的连续变化,三个正方形的面积随着变化.经过观察动态图形和数据变化,任何一个学生都能发现其中不变的数量关系:“勾股定理”.又如图3—图8,点D在AC上,ΔABC是等边三角形,DE平行于BC交BC于点,当点D 绕点A旋转时,你还能确定线段DC与线段EB的关系吗?根据上述的数学问题,可设计成下列操作步骤:步骤1. 当D点绕点A逆时针旋转,使点E在ΔABC内时,考察DC与BE的关系,可用测量工具测得DC=BE,同时也可以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证得ΔADC ≌ΔAEB也可得DC=BE.(如图-4-)步骤2. 图5.当点D绕点A旋转,使点E在AC时,重复步骤1,也可得DC=BE.步骤3. 图6, 点D继续绕点A旋转,使点E在∠ACD内部时,考察DC与BE的关系,重复步骤1,也可得DC=BE.步骤4. 图7,当点D继续绕点A旋转,使点D、A、B在一条线上时,考察DC与BE的关系,重复步骤1,也可得DC=BE步骤5. 图8,当点D继续绕点A旋转,使∠DAB=Rt∠时,考察DC与BE的关系,重复步骤1,也可得DC=BE.用《几何画板》做成如图3—图8连续动画的课件,学生在操作探求的过程中,观察到问题的形成、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探索、求知的过程.从上可知,我们应该把一些数学问题设计制作成学习的课件,让学生在电脑前动手,利用学习课件去探索、去发现、去求知、去验证、去猜测、去推理,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的转变,由讲授说明的进程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索,协作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案例3. 变“机械学习”为“主动探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用实验的方法认识“正弦和余弦”,我们可以利用《几何画板》作如下演示:1.作任意角∠MAN;2.在MA上取自由点B,作BC⊥AN于C(△BAC为Rt△BAC);当∠A不变时,使点B在AM上运动,由菜单中的测量功能测得a、b、c、的值,尽管a,b,c可取不同值,但值不变3.当∠A变化时,由测量功能可知:随∠A的增大而增大,随∠A的增大而减小,且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在数值上反映了角A的变化,并且有对应的关系,由此正弦或余弦的本质概念已初步建立,并自然地想到要建立一种表示形式. 数学实验活动的开展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从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是对传统数学教学的一种发展和补充,使中学数学教学更加开放和更具有活力,增强数学教学的时代感.它也必将对数学教育改革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数学实验促进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一).在数学实验活动中,学生体验到了数学家的感受.在讲授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一节课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把“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这一性质告诉学生,然后再加以证明.有了《几何画板》,可以通过《几何画板》画一个△ABC,并画出它的一条中位线DE,度量三角形各边的长度及DE的长度,显示它们大小的数值就展现在屏幕上(如图-10-).教师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实验.请学生拖动三角形的任意一个顶点,通过观察回答下列问题:1.中位线DE与三角形各边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2.中位线DE与三角形各边的长度有什么相等关系?3.猜想三角形的中位线有什么性质?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4.你能证明这一猜想吗?随着学生拖动三角形的任意一个顶点,中位线的位置在屏幕上动态地改变着,并且显示三角形的三条边和中位线的长度的数据也在屏幕上跟着改变.这个演示过程充分体现了三角形的任意性,并引导学生关注变化过程中的不变关系、不变量.学生经过自己的实际操作,从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归纳出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对自己的任何发现,都可以得到及时地验证.这时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学生的保姆,学生不再是盛受知识的容器,也不再是目睹教师口干舌燥的“观众”,而是积极参与探索的“主角”,经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形成自己的经验,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能力,达到让学生“做”数学的目的.(二).在数学实验活动中,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数学结论的表述往往是抽象的,而图形则以其生动、直观的形象展现于人们的面前,以帮助理解、记忆抽象的数学内容.《几何画板》能够使静态变为动态,抽象变为形象,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关系、函数的性质等一些我们深感向学生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可以通过《几何画板》绘制动态的函数图象,能显示动点运动的过程(即图象生成的过程),数形关系直观,线条清晰、精确、美观,可隐可显,可反复演示,可为学生较为轻松得到掌握.特别是研究二次函数y =ax2+bx+c(a≠0)的图像性质时,以往主要靠系数取个别数值后画出相应的抛物线,利用个别案例来说明抛物线开口大小、开口方向等的制约条件.现在可以利用《几何画板》提供的条件,对二次函数的系数任意赋予不同的数值甚至可使系数连续变化来观察图形所引起的变化.如图教师事先做好二次函数曲线族y =ax2+bx+c的图象(图-11-).1.调整a 的大小,观察图像的变化,并写一段对照结果的评论;2.调整b 的大小,观察图像的变化,并写一段对照结果的评论;3.调整c 的大小,观察图像的变化,并写一段对照结果的评论;4.试用你的结论讨论下列函数图像特征:学生可依次调整a、b、c的大小,观察图像的开口大小、开口方向、对称轴的位置、图像与y轴交点位置的变化,总结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由《几何画板》提供的环境,可以使得教师从大量的解释、说明中解脱出来,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过程上及应予以突出的重点上,使学生不仅能从性质的语义上去理解、记忆性质,而且在出现“二次函数的性质”时,头脑中立刻浮现出这些函数的图像所表示的性质的形象,从而真正把握二次函数的性质. (三).在数学实验活动中,学生拥有了创新的机会.在空间与图形学习领域,观察与想象图形的动态变化,分析与判断图形内在规律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的重要任务.而《几何画板》具有良好的演示图形的连续变化的功能,这对于创设实验情景,展示动态过程,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空间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例如图-12-,在半径为6,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的弧AB上,有一个动点P,PH⊥OA,垂足为H,△OPH的重心为G.(1).点P在弧AB上运动时,线段GO、GP、GH中,有无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如果有,请指出这样的线段,并求出相应的长度;(2).PH=x,GP=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3).△PGH是等腰三角形,试求出线段PH的长.学生利用《几何画板》按照已知条件画出图形(如图),只需拖动点P,图中线段即在连续地变化着,很容易发现线段GO、GP、GH 中,只有GH保持不变.要求出线段GH的长度,就需在变化过程中找出所有不变量,由“动”观“静”,寻求此题的突破口.此类题型最让学生们伤脑筋,由于长期缺少动态图形的观察,影响了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能力.笔者借助《几何画板》的动态功能,在由“静”观“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四). 在数学实验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发展.1.在数学实验中,学生找到了动手的机会.通过数学实验,培养了学生探索、观察的实验意识,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发现、探索知识.在数学实验的良好情境中,学生的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积极性被激发,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有利于形成数学教学的良性循环.2.数学实验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了数学经验.在实验中,学生可以任意移动图形,观察图形,作出猜测并验证.在观察、探索、发现和证实的过程中增加对各种图形的感性认识,形成丰富的数学经验背景,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问题的解决.首先,低层次的学生,萌发了自我意识,增强了自我信心;其次,中层次的学生,发展了自我思维;第三,高层次的学生,主动寻找数学学习规律.通过数学实验,内化知识,逐步寻找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在观察、发现、猜想、验证中促使创造性意识、思维、能力的形成,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三、思考在数学实验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实验者,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开展活动时,要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完成实验,要及时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鼓励创新,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地进行交流与合作,创设民主、和谐的实验气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思考1:数学实验要有明确的目地性.数学实验的核心是让学生亲历数学问题的形成、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鼓励学生注意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要只重形式,不重实质.只重视直观和形象,而忽视理解和抽象.应有益于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思想的理解,克服与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进一步丰富数学的活动形式.在目前情况下,应注意与研究性学习、问题解决、探索性学习相结合.思考2:数学实验要有适度性.数学实验的开展是对传统的教学活动的一种补充和辅助,而不是替换和否定.它应当起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是“画蛇添足”.传统的教学手段有其独到的优势,它的应用是广泛和深刻的,当然也有其局限性.充分发挥数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应注意扬长避短,努力实现多种媒体的全面和谐的应用.思考3:数学实验要有适用性.数学实验这一新型的教学活动形式适用于某一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情境,但面对不同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也需要调整以适应新的情况,在实验设计时中应以“适用、能用”为准则,不宜过分追求“高、精、尖”.平时注意收集、学习、借鉴现有的适用数学实验课题和素材,以便设计出符合个性、符合教情的实用的实验题例和课题,使学生在其中更好开展数学实验活动.思考4:数学实验要有多样性.数学实验在问题内涵、思维深度、操作、活动范围和形式等方面远远超过解数学习题的功能,因而决定了数学实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在数学实验中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对于同一个实验问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可以一个人为主,也可以小组为主,可以在课堂上老师进行实验和演示,也可以在课余让学生实验,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实验活动,做到因材实验,讲求实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实施的全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这样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