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计划编制应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国家课程计划实施方案
小学国家课程计划实施方案一、引言。
国家课程计划是指国家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总体安排和规划,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
小学国家课程计划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小学国家课程计划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小学国家课程计划的总体要求。
1. 坚持素质教育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注重个性化教育;3. 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 促进学校课程的多样化和灵活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三、小学国家课程计划的具体内容。
1. 语文课程,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数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3. 英语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和学习兴趣。
4. 科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5. 社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民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四、小学国家课程计划的实施保障。
1. 完善教学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的课程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2. 加强教师培训和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3. 加强学校课程建设,提高课程的实施质量和效果;4. 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5. 加强家校合作,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和环境。
五、结语。
小学国家课程计划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小学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计划是课程标准的
课程计划是课程标准的课程计划是一份规划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的指南,旨在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它是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的,具体描述了课程的目标、学习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标准以及学习资源等方面的安排。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课程计划的重要性以及其编写过程。
首先,课程计划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
通过制定课程计划,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课程目标和要求,从而合理安排教学的步骤和内容。
课程计划使教师能够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同时,课程计划也为教师提供了评估教学效果的依据,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次,课程计划对学生的学习也具有指导作用。
通过课程计划,学生可以了解整个学期或学年的学习内容和目标,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课程计划能够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掌握学习进度,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课程计划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他们对学习充满期待和希望。
然后,编写课程计划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步骤。
首先,需要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并与课程标准相一致。
其次,需要确定适宜的学习内容和顺序。
学习内容应该符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逐步递进,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
同时,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手段。
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评估手段应该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最后,还需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资源和时间安排。
学习资源应该丰富多样,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时间安排应该兼顾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确保学习的有效进行。
总之,课程计划是一份重要的教学工具,它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和学生应该密切合作,共同编写和执行课程计划,以达到教学目标并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同时,要不断反思和改进课程计划,适应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变化。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表编制原则
课程表编制原则1、课程表编排原则简介原则是人们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的准则,是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所提出的主观要求。
规律是属于认识世界的范畴,原则是属于改造世界的范畴。
在办学过程中,人们逐步领会一定社会的办学指导思想,不断认识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的客观规律,并不断吸取学校管理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在这些认识基础上,概括了一些如何办好学校的指导原理和行动准则。
这些指导原理和行动准则逐步发展完善,就成为指导工作的原则。
原则是规律的反映,但它本身并不等于客观规律。
当规律被人们认识,并作为指导行为的准则时,就表现为原则。
规律和原则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原则反映规律,规律是客观的;而原则是人们基于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而确定的。
正因为这样,原则就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当主观认识与客观规律相符时,所确定的原则是正确的;当主观认识与客观规律不相符时,所确定的原则必然是错误的。
在学校工作中要把握正确原则,用以指导实践,这样才能使工作更富有成效。
原则不是主观想象出来的,它有坚实可靠的客观依据。
它是由学校教育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规定的,是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
人们按客观规律办事,教育、教学就会收到预期的效果,管理才有高效率、高效益。
如果人们违背了客观规律,则会事与愿违,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例如,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里的其他工作都要围绕教学工作进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这是整个学校工作的本质特点和基本规律。
多年的教育实践表明,什么时候遵循这个规律,学校工作就秩序稳定,教学质量就提高;什么时候违背这一规律,学校工作就必然产生混乱,教学质量就下降。
遵循原则办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只有在正确原则的指导下,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工作,使教学的前后阶段和各个环节之间顺利过渡;只有在正确原则的指导下去进行工作,才能保证一步一步地接近目标,最终实现目标;只有在正确原则的指导下,才能区别不同事件、不同对象、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去选取恰当的方法,把握适度的分寸,收到理想的效果;只有在正确原则的指导下,才能克服主观随意性。
教师编制考试复习-零散知识点-错题整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第二十二条),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考核教师的内容有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
我国的《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的要求是:“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问人事表、终身学习。
”《教师资格条例》颁布于1995年。
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适用的针对性、要求的双重性、内容的全面性、行为的典范性、影响的广泛性。
从个人层面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专门为教师制定的法律。
1986年开始起草,1994年1月1日施行。
1632年,英国哲学家培根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
2007年11月10日,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的特征是强制性、普及性、基础性。
中国第一个现代学制颁布于1902年。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学记》。
我国汉代出现的专门研究学问的大学是公元前124年,经董仲舒建议,汉武帝设立太学,是当时的最高教育机构。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以美国“六三三”学制为蓝本确立的壬戌学制一直延续到新中国建立后。
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教育体制。
目前我过教育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历史性。
“上通下达,左右通畅”是苏联分支型学制的特点和优点。
分支型学制也是我国现行学制。
我国近代教育制度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现,教育初步定型。
小学教学管理规程
小学教学管理规程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小学教学管理规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学教学管理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依据有关教育政策法规及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义务教育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和基本职责。
全县义务教育学校要认真抓好教学管理,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扎实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条学校要按照国家、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课程方案实施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要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教学。
第二章行政管理第四条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分管教学副校长协助校长主持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第五条教导(研)处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常务工作机构,负责学校教学工作的组织、指挥、协调、调度和统筹,对学校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提出要求或作出安排。
第六条教研组是按课程设置的教学工作基本单位,主要任务是按教学计划规定实施教学,开展教学研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七条规模较大的中小学校,可设立年级组并在教学副校长和教务处的领导下参与教学管理工作。
第三章课程开设第八条认真落实《奉新县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安排》,开齐开足课程,高度重视音、体、美、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的开设,确保学科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第九条依据《奉新县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安排》,科学合理地编制课表。
课表编制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要尽可能为教师进行教学工作创造方便条件。
第十条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教师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实践、批判和反思,把教材内容按照学生实际需求加以组织、整合,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再创造。
学校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室)、实验室、专用教室、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实现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最大化。
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开发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
课程表编制原则
课程表编制原则1、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原则我国目前的教育方针是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课程表的编排既要有利于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同时也要遵循学校教育以教学为主的原则,按照教委颁发的教学计划,科学地安排学科的先后秩序和授课时数,统筹全局,合理安排其他活动。
学生身心的发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并非齐头并进。
为了使编排的课程表有利于德、智、体全面发展。
必须做到:第一,每天课业负担要注意均衡。
如根据学生一周内、一天内学生精力变化的曲线,星期一、五负担应轻些。
上午排主要学科,下午排普通学科;为合乎卫生要求,上午一般应少排体育课(特别是第四节),体育锻炼不要和生产劳动连排;自习课多排在作业多的几天。
第二,同一课程的课时间隔要合理,使教师有备课、改作业和学生有复习消化的时间。
除作文课外,一般应不排连堂课;五天之内,同一门课不要过分集中或分散。
第三,作业多的与作业少的搭配;用脑多的与体力消耗大的搭配;也不要把第一次使用新教案的课,都排在一个班里。
只有科学地安排课程表,学生才能合理使用时间,才能有精力、有时间参加各种政治和文体活动,保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2、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原则科学地编排课程表,应当保证学生在一星期和一天中保持学习的高效率。
这就需要依据学生学习疲劳的情况恰当安排课程和作息时间。
疲劳是指人们连续工作后工作效率下降的一种现象。
人们由于长时间、高度紧张的工作和学习,本来能够解决的问题由于疲乏而无法解决,这即是工作疲劳或学习疲劳。
为此,在安排课程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每周的星期二、三、四和每天的一、二、三节课是老师和学生精力最旺盛的时间,应安排难度较大的学科或较为重要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如中小学生应安排语文、数学、外语。
每周的星期五和每天的下午和晚上是学生易疲劳和精力易分散的时间,应安排一些音体美活动和较易理解的课程。
(3)形象思维为主的与抽象思维为主的课要适当搭配,交错编排一般来说,以抽象思维为主的课应安排在每天的上午为好。
小学课程教学计划
小学课程教学计划学校教学课程要充分发挥学校及周围的资源优势,挖掘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需求,接下来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小学课程教学计划,欢迎大家的借鉴阅读!小学课程教学计划(一)一、为了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规定,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落实国家课程方针并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
新课程不仅为学生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三、课程实施(一)国家课程2、晨会、班队活动等每周至少安排一课时,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开展少先队中队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由班主任教师自行安排。
3、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已经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同地方和学校课程统筹安排。
4、一至六年级的体育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开齐、开足,本着每天体育活动达到一小时的标准,开展大课间,“阳光体育”等丰富多彩的各类体育活动。
中学课程计划编制指南
中学课程计划编制指南一、引言中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而课程计划编制是中学教育的基础工作之一。
一个合理科学的课程计划能够为学生提供有序、全面的学习内容,助力他们在中学期间获得高质量的教育。
本文将为你提供中学课程计划编制的指南。
二、课程目标的确定在编制课程计划时,首先要明确课程的目标。
课程目标不仅要贴近国家教育政策、课程大纲要求,还要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
课程目标应该是具体明确的,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与课程目标相协调。
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
同时,课程内容还应该涵盖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引导的方面,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结构的设计是课程计划编制的关键环节。
课程结构要合理清晰,分为不同的学习模块和学习阶段,以便学生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
此外,课程结构还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渗透性和融通性,以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
五、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确定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是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因材施教,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评价方式要公正客观,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六、师资队伍的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中学教育的重要支撑。
中学课程计划编制时,要注重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课程设计能力,以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七、学生参与的重要性学生是课程计划的实施者和受益者,他们的参与至关重要。
在课程计划编制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将学生的意见与建议纳入课程计划中。
八、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中学课程计划要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关注社会变化的发展趋势和行业要求。
可以通过与相关企业、高校等合作,开展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和职业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九、跨学科和综合实践的融合跨学科和综合实践是中学课程计划的重要内容。
教学课程计划编制
教学课程计划编制教学课程计划编制是教育教学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对于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评价的制定等方面,探讨教学课程计划编制的相关内容。
教学课程计划编制的第一步是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所希望学生在课程中达到的成果,是衡量教学成效的重要依据。
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兼顾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技能发展。
例如,在语文课程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等。
确定教学目标时,还需考虑学生的年龄、能力水平和兴趣特点,确保目标的可达性和适宜性。
教学课程计划编制的第二步是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与教学目标相契合,并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科性质选择相关的知识点、技能要求和学习任务。
同时,还应注重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和循序渐进性,在确保学生学习负荷的同时,保证知识的延伸和深化。
此外,教学内容的选择还应考虑到时事热点、学科前沿等因素,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
教学课程计划编制的第三步是设计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用于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手段和策略。
在设计教学方法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不同的教学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创造丰富多样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课程计划编制的第四步是制定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量化和定性评估。
教师可以制定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测试、作品展示、小组讨论、口头答辩等,充分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的方式,形成全方位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课程计划编制过程中,教师还应密切关注实施过程中的反馈信息。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摘要: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是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给我们提出的首要任务。
需从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切实减轻课业负担等方面着力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是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给我们提出的首要任务。
一、禁止分快慢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普遍存在分重点校、重点班、快慢班的现象。
这是与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素质教育思想相悖的,是陈腐的、落后的教育思想和行为,是现今教育的“怪胎”,我们应当彻底摒弃。
应该说,实际上并不存在所谓差生,而是因为单一刻板、一刀切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教育的非因材施教、非个性化导致学生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发展,是我们在教育教学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上还没有完全把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加以接受,并内化为教育行为的结果,分快慢班无论对优等生、后进生还是教师都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如:使优等生在考试竞争中增加更重的压力,对后进生自尊心带来极大的伤害。
同时,有碍教师特别是慢班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和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等。
我们应坚持学生平行分班,教师合理搭配,努力创造宽松和谐、公平合理的育人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和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心情舒畅,思维活跃,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当然,平行分班会使每一位老师面对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学上会出现很多困难,克服这些困难,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在于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转化后进生工作,“爱后进生是教师最大的德性,教育后进生是教师最大的职责,教育好后进生是教师最大的功劳”。
每一位教师要在行动上真正尊重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位学生负责。
加强课程管理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加强课程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镇原县平泉中学----刘进平实施新课程两年以来,我校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一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素质提升为目标”的课改思路,凝心聚力搞课改,求真务实谋发展,在课程管理和学生发展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建立了符合我校实际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管理和学生发展体系。
一、构建校本化课程管理体系为加强课程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引导我校课程改革健康稳定推进,2010年秋季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校采取四点措施构建课程管理体系。
一是成立了新课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和学科课程小组等9个工作机构,明确了校长为课程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规定了课程设置和课表编排方案的报送、审批权限,规范了课程管理程序,杜绝了课程设置和课表编排上的随意性。
二是制订了《平泉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细则》,明确了课程实施办法。
三是统筹课程计划安排,制定了高中三年课程方案。
在保证开设好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制订了开设选修课的规划。
四是开齐开足课程,根据高一年级1—3学段的教学要求,我们开齐开足必修课程,保证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美术、音乐、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有效开设。
同时,在高一第二学段还开设了部分选修课。
二、创新多元化课程实施模式实施新课程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始终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否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为衡量标准来制定措施,以校为本,创新适合我校课程实施的模式。
1、课程资源共享制度化。
学校的课程资源和教师个人的教学资源无法满足实施新课程的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在整合学校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大力挖掘利用教师集体资源、网络资源,上级教育研究部门的资源,以及社会资源,将课程资源共享制度化。
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和调整原则
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和调整原则在学校教育中,课程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是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
学校课程计划的合理制定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学生全面发展和知识结构的合理布局。
本文将探讨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和调整原则。
一、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原则1. 综合发展原则学校课程计划应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
课程计划要涵盖多个学科领域和跨学科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学科能力和综合素养。
2. 循序渐进原则学校课程计划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从易到难、从浅入深地组织教学内容。
课程计划要分阶段、分学段制定,保证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所学知识和能力。
3. 紧密联系实际原则学校课程计划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社会需求相结合,提供与实际生活和社会需求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
课程计划应紧密联系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
4. 创新拓展原则学校课程计划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供创新教育的机会和平台。
课程计划应设计开放性任务和课程项目,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学校课程计划的调整原则1. 紧跟社会需求原则学校课程计划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变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学校要及时调整课程内容,确保教学与社会需求保持紧密联系。
2. 学生发展为中心原则学校课程计划的调整应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个别需求和兴趣爱好,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选择。
调整后的课程计划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
3. 反思评估为依据原则学校课程计划的调整应基于对过去教学实践的反思和评估。
通过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根据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调整,不断优化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案。
4. 持续改进原则学校课程计划的调整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需要关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困难,并及时进行调整。
学校要鼓励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通过研讨和交流,不断改进课程计划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课程计划制定规范
课程计划制定规范一、引言在教育领域中,课程计划的制定对于教学的有序进行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规范的课程计划编制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论述课程计划制定规范的必要性和方法。
二、明确教育目标课程计划制定的第一步是明确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确定学生发展的基准,它包括认知、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
课程计划制定者应该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目标,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背景,明确每个学段的教育目标。
三、分析学生需求为了更好地制定课程计划,必须对学生需求进行分析。
这包括学生的学业水平、兴趣爱好、学习方式等方面。
通过了解学生需求,制定者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
四、制定核心知识点核心知识点是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学生学习的基石,需要通过深入分析教材和参考学科的发展动态来确定。
制定者应该合理选择核心知识点,确保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掌握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
五、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学科内的重要概念、基本原理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制定者应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确保它涵盖了关键知识点和核心概念,并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
六、选择适当教材和资源教材和教学资源是课程计划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制定者应该选择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教材,确保其内容准确、完整。
同时,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包括教学视频、电子书籍、软件等,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七、设计课时安排课时安排是课程计划制定的重要环节。
制定者应该根据学科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学习进度,合理安排每个学习单元的课时数量。
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习效果,避免过多的课时安排。
八、制定评价方式和标准评价方式和标准对于课程计划的监控和反馈很重要。
制定者应该明确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要确保评价标准公正、明确,以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
九、关注实施过程课程计划的制定需要与实施相结合。
幼儿园课程计划编制要求
幼儿园课程计划编制要求一、目标和核心理念幼儿园课程计划的编制是为了达成特定目标和传达核心理念。
幼儿园的目标通常是提供全面的发展机会,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成长。
根据核心理念的不同,幼儿园课程计划可能强调探索和发现、培养社交技能、培养创造力等。
二、课程内容与主题幼儿园课程应涵盖多个学科领域,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等。
课程的主题也应丰富多样,涵盖日常生活、季节变化、自然环境等不同方面。
通过设置多样化的主题,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他们的探索和学习。
三、课程计划的连贯性在编制幼儿园课程计划时,需要保证各个主题和内容之间的连贯性。
课程计划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结构框架,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建立起知识和技能的连贯性和积累性。
这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四、多元化的学习活动在幼儿园的课程计划中,应该包括各种多元化的学习活动。
例如,幼儿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游戏、故事和绘本等方式,参与到课程中来。
这种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五、个体化的学习需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发展路径。
幼儿园的课程计划应该考虑到孩子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他们个人需要的学习活动和内容。
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
六、教师的角色和指导幼儿园的课程计划应该明确教师的角色和指导。
教师应该是课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负责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当的教材和资源,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同时,教师还应该充当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角色,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七、家庭和社区的合作幼儿园课程计划也应该与家庭和社区进行紧密合作。
家庭和社区是孩子学习的重要环境,通过与家长和社区的密切合作,可以更好地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家长和社区的参与也可以为课程提供更多资源和支持。
八、评估和反馈幼儿园课程计划还应该包括评估和反馈的机制。
学校课程计划编制要求
学校课程计划编制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课程计划编制要求成为了关注焦点之一。
这是因为课程计划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方向,也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为了确定一个优质的课程计划编制要求,以下将从多个方面展开探讨。
1. 定义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指学校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需求,进行全面考虑和系统安排,确定学科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一项重要规划。
因此,课程计划编制要求应当确保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和科学性。
2. 强调教育目标一个好的课程计划编制要求必须明确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课程设计的灵魂,它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学习重点。
因此,在制定课程计划编制要求时,应注重对教育目标的明确和具体化,以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
3. 关注学生发展需求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特点应被充分考虑。
课程计划编制要求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程度和兴趣爱好等因素,确定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只有关注学生发展需求,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4. 细化教学内容课程计划编制要求应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和分类。
通过细化教学内容,可以更好地梳理课程知识结构,确保课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此外,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积累性,逐步提高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能力水平。
5.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课程计划编制要求应给予教师较大的灵活空间,允许他们根据具体情况自由选择教学方法。
因为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可以增加教师的教学满意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6. 强调实践与创新课程计划编制要求应注重实践和创新。
教育应该贴近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和创新思维。
因此,课程计划编制要求应鼓励学校采用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7. 加强评估和反馈课程计划编制要求应强调教学评估和反馈机制。
评估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和总结,而反馈则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提醒和引导。
只有做好评估和反馈工作,才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课程计划书编制方法
教师课程计划书编制方法一、确定课程目标在编制教师课程计划书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的目标。
教师应该明确自己所教授的课程的目标是什么,希望通过这门课程使学生达到什么水平。
课程目标需要明确、具体,并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二、分析学生需求在确定课程目标后,教师应该进行学生需求的分析。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背景、学习情况和学习目标,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通过调查问卷、个别交流等方式,教师可以获取学生的反馈和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计和选择教学方法。
三、制定教学大纲在确定了课程目标和学生需求后,教师应该开始制定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整个课程的框架,包括课程名称、学时安排、教学内容、教材选取、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具体安排。
制定教学大纲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并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指导。
四、选择适当的教材教材的选择对于教师的教学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教材。
教材应该能够反映学科的最新进展,内容丰富、连贯,并且易于理解、掌握。
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教学辅助材料,如教学软件、影音资料等,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五、确定教学方法确定好教材后,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六、设计教学活动在确定了教学方法后,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通过互动与合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七、制定评价标准为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教师应该制定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应该与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相一致,包括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评价。
教育综合中我国课程编订的原则
教育综合中我国课程编订的原则
我国课程编订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
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大计,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即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
2.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教育应当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各个方面的素质。
3. 贯彻素质教育。
课程编订应当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4. 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
课程编订应当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和难度,使学生能够逐步发展和成长。
5. 突出学科特点。
课程编订应当突出学科的特点,注重学科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使学生能够获得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技能。
6. 确保教育公平。
课程编订应当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注重教育的普及和公平,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7. 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课程编订应当与时俱进,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创新创业
能力。
我国课程编订的原则是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人为本,贯彻素质教育,尊重学生发展规律,突出学科特点,确保教育公平,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学校课程管理
学校课程管理一、引言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和学校自身的发展需要,对课程进行科学规划、组织实施、监督评估的过程。
良好的课程管理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学校课程管理的标准格式,包括课程规划、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估四个方面。
二、课程规划1. 课程目标的设定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教育目标,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层面的要求。
课程目标应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特色相契合。
2. 课程结构的设计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设计合理的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应包括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等,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3. 课程内容的确定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需要,确定具体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应密切结合学科前沿知识和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组织1. 课程计划的编制根据学期学时和教学进度,编制详细的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应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确保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教材的选择与使用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材应与课程标准相契合,内容准确、科学、全面。
教师应合理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
3. 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开辟整合学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开辟多样化的课程资源。
包括教学设备、实验室、图书馆、网络资源等,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工具和教学素材。
四、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应多样化,包括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课堂氛围的营造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思量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课程评价的实施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科学的课程评价。
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小组项目等,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匡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我国课程编订的原则
我国课程编订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符合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这是课程编订的根本原则,所有的课程都应该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服务。
2. 适合各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课程的内容和难度要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3. 适合教学的认识规律。
课程的设计要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注重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4. 保持课程的统一性和相对完整性的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既要保证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需求。
5. 遵循以实践为主线,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课程设计要注重实践活动的重要性,通过实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6. 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和综合性。
要注重打好学生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同时也要注重课程的综合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7. 注重课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要提供多样化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8. 强调课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课程的内容要科学、严谨,符合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9. 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课程的内容要注重实际应用和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0. 注重课程的德育功能。
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 分类 号 :4 3 1 C2 . ,
文献 标 识 码 : A
课 程 计 划 编 制 应 有 利 于 全 体 学 生 的全 面 发 展
郭金 华 , 姚 军
( 海 市 大 同 中学 , 海 20 1 ) 上 上 0 0 1
摘
要 : 编 制并 实施 有个性 的学校课程 计划是 学校课程 领导 力的重要体 现 , 学校课 程计
学 校课程 计划 是对学 校近 期 目标 、 课程 设 置 、 程 内容 、 课 实施 方法 与策 略 、 理评价 等可操 作性 措施 管 的整体 规划 , 对学 生在 校学 习时 问 、 间与学 习 内容 的整 体规 划 , 响着 学 校人 力 、 是 空 影 物力 、 力 等 的整 财 体 安排 , 带动着 教学 实践 与研究 工作 的开展 , 导着 教师 的专业 成长 。学校课 程计 划是 学校 阐释课 程方 指
郭金华 , 姚
军 : 程 计划 编 制应 有 利 于 全 体 学 生 的 全 面发 展 课
一
、
学 校课 程计 划编制 的理 论概述
通 过文 献阅读 与整 理 , 合学 校实 际与 可操作性 , 结 我们 采用 以下课 程 计划 概 念及 内容组 成 , 编制 来
学校 的课程计 划 。 ( ) 一 学校课程 计 划的概 念
补 充与整体 功能 的思考 , 发展 和完善各种 实施策 略 , 建立 和健 全各 种保 障 系统 , 保证课 程 政策 与 要求 落
到实处 ; 课程领 导力还表 现为课程 资源 的开发力 , 即对学校 内部和 与学校相关 的外部 教育教 学资源 的挖
掘 、 和整合 , 组织 当然也体 现在课 程实施 的规划能力 和课 程文 化 的建构 能 力上 。 因此 , 程领 导力 决非 课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 21 0 0年 第6期
J un l f h n h i om l n esy( lm nayE u a o dt n o ra o S a g a N r a U i ri E e e t d c t nE io ) v t r i i
养 目标设计 , 构建起 为 学生人格 和潜 力的 自我发展 、 身学 习意识与能 力的养成提 供足 够时空 终
的学校课程体 系。 关键词 : 课 程计 划 ; 面发展 ; 全 个案研 究
课 程领导 力包括对 国家课程 的正确 理解 , 国家课 程 的校本 化实 施 , 学 校课 程 的准确 定位 、 对 对 相互
划是理 想课 程与 学校 现 实之 间 的结合 点 , 学校 课程设 计 、 是 实施 和评价 的重要依 据 。上 海 市大
同中学在 统整 已有 学校课程 资源及借 鉴 国内外课 程 经验 的基础 上 , 20 于 0 8年 开始 了编制课 程 计 划的 个案研 究。大 同中学的课 程 围绕着“ 学会做 人 , 学会 学 习, 学会 生活 , 学有 特 长” 一培 这
划 的个 案研究 。
收稿 日期 :00 1- 2 1 00 9
作者简介 : 郭金华( 9 1 ) 男 , 17 一 , 山东潍坊人 , 上海市大同中学高级教师 , 主要从事课程和教学管理研究 。 姚
6 4
军 (9 8 ) 男, 17 一 , 上海市人 , 上海市大同中学一级教师 , 主要从事课程和教学管理研究 。
是简单 、 机械地 执行 国家课 程方案 , 而是要结 合学校 办学和育 人 目标 , 对学校课 程进行 校本地 、 体地规 整 划, 这就 需要 以编 制完整 的学校课程 计划为任 务驱动 , 学校 育人 目标 再理解 , 学校课 程资源再 梳理 , 对 对
对学校课 程设计再 反思 , 对学 校课程 管理与评价 再考 量 , 过修 正 与统整 , 现学 校课 程 的不 断改进 与 通 实
2 助 于教 师专 业成 长 。学校课 程计划 不但 决定 着学 校所 有工 作人 员 的工 作任 务 , .有 也有 助 于教师
明确 自己的工作 内容 与方 向 , 学校 课程计 划 的研究 、 实践 与反 思 , 有助 于不断 促进教 师 的专业 成长 。 也 3 .推 动学校 文化 和办 学特点 的发 展 。学校课 程计 划是 学校 核心 工作 和 活动 的规 划 , 程 计划 逐年 课 的研制 、 总结 、 评价 、 思与改 进过 程 , 是实 现学 校不 断发展 的有力 保 障 。 反 也
案 的具 体体现 , 是学 校实施 素质 教育 的重要 载体 , 是学校 文化 建设 的重要方 面 。 也 …
( ) 二 编制 学校课 程计 划 的意 义
1 .为 了学 生更好 地发 展 。学校课 程要 适应 学生 的发展 , 则必 须 通过 共 同课程 的设置 形成 群 体学 生 的共 同基 础 , 过选择 性课 程 的设 置发 展学 生 的不 同基 础 , 通 这些课 程需 要通过 整体 的课 程计划加 以统 整 实施 , 形成 合力 。
完善 。
学校课 程计划是 理想课程 与学 校现 实 之间 的结 合 点 , 学 校课 程 领 导 的核 心工 作 , 是 是学 校课 程 设
计、 实施 和评 价 的重要 依据 。上 海市大 同 中学 ( 称 “ 同 中学 ” 二 十余 年改 革历 程 的实践 中, 下 大 ) 我们 梳
理 出一条经验 : 美好 的课程改革 愿景 , 须与学校 的文化 相结合 ; 必 理想 的课 程方案 , 必须与学 校的特点 相 融合 。 因此 , 我们认 为 : 将课改 理念 、 课程 方案校本 化 的过 程 , 是实现学 校课 程领 导 的过程 。 就 基 于课程 计划对 于学校发展及 课程 领导力提升 的重 要性 , 合学校 的培养 目标 、 程资 源 , 同中 结 课 大 学在市 教委教研 室的指 导下 , 开展 了课程计划 编制 的研 究 , 以下 呈现 的就 是学 校 编制 2 0 年课 程计 0 8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