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江苏省“十一五”船舶工业发展规划纲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十一五"船舶工业发展规划纲要

船舶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性产业,具有技术先导性强、产业关联度大、资本与劳动结合密集等特点。加快船舶工业发展,是提升我省装备制造业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优势支柱产业作用的重要举措。为明确“十一五”期间江苏船舶工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采取切实有效的发展措施,特制订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现状

我省地处东部沿海、沿江和长三角腹地,是全国造船业比较集中的主要地区之一。我省地方造船业起步早、发展快,目前在全国船舶制造、修理、配套领域已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成为我国船舶工业的重要力量。“十五”以来,我省启动实施船舶工业“双倍增”计划,加大有效投入,增强自主创新,鼓励集约发展,促进差异竞争,扩大产业规模,船舶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船舶修造业发展迅速。全省船舶工业目前共有1000多家造修船企

业,600多家船用设备生产厂家.2005年,我省共完工钢质机动船78艘,累计199.8万载重吨,占全国的16.5%;新承接订单88艘,累计250万载重吨,占全国的14.7%;手持订单246艘,累计829万载重吨,占全国的23。5%;船舶出口交货值142亿元,占全国的29。7%,占全省完工船舶总产值的90%以上,具有较高的外向度。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内河船舶制造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50

亿元以上,完工船舶7220艘,总计248万总吨。在我省区域内航行的内河船舶有27万余艘,2.05亿载重吨,发送货物1。1

亿吨,成为我省煤炭、油料等主要生产资料的重要运输方式。全省远洋船舶制造能力超过200万载重吨,起重设备总能力达5500吨,最大起重设备能力达600吨。

(二)造船总量快速提高。2000年我省造船产量为40万载重吨,2005年达200万载重吨,五年造船总量翻两番,年均增速35%以上高于全国年均增速12个百分点.“十五”期间,我省远洋船舶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约700亿元,出口交货值410亿元,造船产量达到700万载重吨,造船总量连续五年居于全国前位。目前全省造船企业手持订单1123万载重吨,占全国总量1/5以上.

(三)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我省与国外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7。34万吨油轮已成为国际品牌,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品种上取得新的突破,先后建造3艘30万吨VLCC超大型油轮和2艘5000PCC汽车滚装船,以及化学品船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并已获得10000TEU集装箱船订单,1000-2000TEU的集装箱船已实现系列化、规模化生产,工程船、海上平台运输船等特种船已形成批量生产优势。

(四)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产业集中度大幅度提高,规模经济初步显现。南通、泰州两市造船总量约占全省65%以上,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江苏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的造船完工量占全省60%以上。主要骨干企业以市场为引导,以10万吨以下三大主流船型产品为重点,发挥自身优势,准确把握市场定位,填补国家两大船舶集团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缺位,既避免国内造船市场产品同构,又形成独特的产品竞争优势。

(五)造船效率质量明显改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学习“数字造船”等先进理念,大力推广“

造船总装化、管理精细化、信息集成化"的现代造船模式,初步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系列化造船体系。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平均船坞(台)周期在3—4个月,部分企业已达到2个多月,骨干企业主要船型建造周期接近日韩水平。集约化发展成效显著,经济运行质量长期保持领先。2005年,我省船舶工业实现销售收入位居全国第二,利润13.3亿元,同比增长64%,占全国28%,位居全国第一。有4家以上造船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名列全国前10位.

(六)船舶配套能力增强。目前全省各类船舶配套企业600多家,经济总量约占全国35%以上,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有15家以上产值超亿元的骨干船舶配套企业,包括南京中船绿洲有限公司、镇江中船柴油机有限公司、江苏亚星锚链有限公司、南通中远船舶钢结构有限公司等,产品覆盖了全国各大造船厂及主要配套设备企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我省锚链(系泊链)生产总量居世界第一,创立了国际知名品牌;中速柴油机在国内发电机市场份额中占60%以上;克林吊机占国内市场份额50%以上;螺旋浆、泵系列产品、油水分离器、船用救生设备、舾装件、船用锅炉等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七)内河船舶制造业发展快速。我省内河船舶制造业占全国的近三分之一,位居全国第一.以市场为引导,优先发展江海联运、干支直达船型,已形成散货船、顶推船、特种船、化学品船、油船等主导产品,造船规模不断提高,由百吨级向千吨级跃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正研究开发新型内河客船和内河集装箱、散货多用途船。

(八)产业活力不断增强。江苏造船企业通过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经过不同的过程来稳步推进企业的改制和产权优化,走出了一条“因企而宜,各展所长”

的改革道路,形成国有、民营、中外合资等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局面。目前,这些企业运行已经进入或正在进入一个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制约、自我完善的良性状态,呈现良好的运行活力,有力地推进了江苏船舶工业快速发展。

二、存在问题

(一)规模化程度不够.现有大型造船基础设施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更新改造速度缓慢,信息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新的造船形势发展要求。

(二)行业融资担保难。船舶工业尚没有建立融资担保的主渠道,企业投融资能力受到明显的制约.

(三)抗风险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对钢材涨价、汇率变化的预测估计不足、大型配套设备受制于人、市场预测能力差等方面没有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及预防方法.

(四)产品研发能力不足。科研投入较少,研发队伍不强,设计能力薄弱,产品开发能力较差,缺少技术储备。

(五)综合管理水平较低.主要是造船模式落后,造船企业除中远川崎外,基本还是粗放式管理模式,造船手段、工艺水平落后,与国内先进造船企业及日本、韩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六)船舶配套业滞后于船舶造修业.船舶配套业生产装备落后,中低端产品居多,生产规模偏小,没有建立全球销售服务网络,造成高技术船舶国产设备的实际装船率不足40%,严重削弱了造船企业的船价竞争力和实际创汇能力。甚至出现了关键零部件国外采购受到限制,影响造船速度和承接新订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