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介绍
中国船舶组织架构
中国船舶组织架构
中国船舶的组织架构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中央政府层面:国务院、交通运输部、国防科工局等部委。
2.企业层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是国有控股的大型船舶制造企业,拥有多家子公司,包括南方船舶工业集团、东方船舶工业集团等。
3.行业协会: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是国内船舶行业最具代表性的行业
协会之一,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主要负责行业自律、政策宣传、技术流通、合作交流、行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4.研究机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科学研究院、中国船舶重工
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是衔接政府、企业和科研力量之
间的桥梁,主要负责船舶技术研究、技术检测、新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工作。
5.相关企业:涉及到船舶制造、维修、配件、船舶运输和航运服务等
方面的企业,如中海油海洋局、船舶科技重工集团等。
总而言之,中国船舶的组织架构涵盖了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研究
机构和相关企业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生态系统。
南船与北船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北船)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简称中船重工,CSIC)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由中央管理,是中国十大军工集团之一。
中船重工是中国最大的造修船集团之一,拥有46个工业企业、28个科研院所,员工14万人,总资产1,900亿元。
生产能力造修船设施: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造修船集团之一,拥有7家造修船企业,年造船能力500万吨。
造船能力雄厚,工艺精湛,能建造各类型军民用船舶。
军用产品:中船重工是中国最大的海军装备制造商,可研制各类水面、水下战斗舰艇、军辅船舶以及各类水中兵器。
中船重工在军船领域有着先进的科研、生产手段和强大的自主创新开发能力,能承接潜艇、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导弹快艇、两栖舰艇和各种水中兵器、舰载武器与舰用电子设备及各种军用桥梁的设计制造与售后服务。
并可根据用户要求,进行国外装备引进、合作生产、舰艇改装和修理业务。
民船产品:中船重工建造的各类民用船舶,航行于五洋四海,为船东创造最佳盈利。
在造船领域,中船重工可按照DNV、LR、ABS、GL、BV、NK、RINA、CCS等国际知名船级社的规范和国际公约设计,建造VLCC、油船、化学品船、散货船、集装箱船、多用途船、滚装船、LPG和LNG船及各类工程船舶。
海洋工程产品:中船重工是中国海洋工程领域的领先者,为国内外业主设计、建造过多型钻井平台、生活模块以及浮式生产储油装置。
船舶修理与改装:中船重工拥有强大的修船设施和力量,能坞修和改装30万吨级超大型船舶在内的各类船舶和海洋工程项目。
船用配套产品:中船重工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拥有几十种专利制造技术,产品包括高、中、低速柴油机、发电机、船舶电站、甲板机械、阀门、增压器、螺旋桨、救生艇等。
除为国内船厂配套外,还远销世界各地。
非船产品:中船重工积极拓展非船产品市场,先后成功开发和推出的产品有:蓄电池、大型钢结构、港口机械、烟草机械、自动化物流系统、煤气表等数百种机电设备。
中国船舶保有量及在世界的排名
中国船舶保有量及在世界的排名。
截止到2010年12月,中国船级社检验的船队中,国内航行船舶共9367艘,1868万总吨;国内航行入级船舶(CSAD)1427艘,776万总吨。
来自中国船级社的查找一、中国目前最大的船应是三十万吨级的…VLCC‟(…VLCC‟是超大型油轮“Very Large Crude Carrier”的英文缩写)。
目前国内己投入使用的…VLCC‟都是三十万吨级的,国产的第一艘…VLCC‟应属大连远洋运输公司使用的我国第一艘30万吨超级油轮“远大湖”号(MTCOSGREAT LAKE)。
(注:国内己有几十艘三十万吨级油轮投入营运)。
“远大湖”号超级油轮总长333米,型宽60米,型深29.3米,最高处达71.2米,相当于层高2.6米的24层高楼,船体自重40651吨。
船舱总容量相当于装载200万桶原油。
服务航速15.9节,续航能力2万多海里,其自动化航海系统可实现一人驾驶操作和无人机舱,在空载情况下能抵御9级大风。
“远大湖”号超级油轮由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建造,2002年12月20日投入使用。
二、中国在建的最大的船应为广州中船龙穴造船有限公司负责建造,4艘30.8万吨超大型油轮…VLCC‟,这四艘油轮为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所有。
三|目前世界上最大吨位的运油船为日本的"海上巨人"号,船体长458.54米,宽68.8米,吃水24.6米,载重量56万吨。
2中国的船舶建造能力及世界排名。
在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查到的船舶配套业是船舶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船舶工业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
我国船舶配套业水平落后,严重制约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船舶工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船舶配套问题变得日益严峻和突出。
现就我国船舶配套业发展的现状做简要介绍。
(l)产业规模大幅提升我国船舶配套产业规模大幅提升,2006-2009年我国船舶配套业总产值由249.8亿元增长至716.1亿元,2010年l-8月,工业总产值481亿元,同比增长27.5%。
中国船舶发展史简介
中国船舶发展史简介
一、古代船舶
在古代,中国的船舶发展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就已经开始制造木船,并且发展出了多种类型的船只,如战船、货船、渔船等。
在唐宋时期,中国的船舶制造技术已经达到了高峰,造船业也成为了当时的重要产业。
二、近代船舶
到了近代,中国的船舶发展逐渐受到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
19世纪中叶,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造船技术和管理方法,中国的船舶制造逐渐走向现代化。
在20世纪初,中国船舶制造进入了黄金时期,各种类型的船只都在建造中。
三、现代船舶
随着全球化和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船舶制造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在21世纪初,中国的船舶制造业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船舶建造国家之一。
同时,中国的船舶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向大型化、专业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四、未来船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未来的船舶将会更加注重环保和节能。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船舶也将会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此外,未来的船舶也将会更加注重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船舶的安全性能。
总之,中国船舶发展史是一部悠久而辉煌的历史。
从古代的木船到现代的钢铁巨轮,再到未来的智能化船舶,中国的船舶制造业一直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未来,中国的船舶制造业将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全球的海洋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船发展史简介
中国船发展史简介中国的造船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各个国家都开始尝试制造船只以便于进行海上贸易和军事活动。
但是在那个时代,由于技术和条件限制,造船行业的发展十分缓慢。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造船技术逐渐得到发展。
唐代时期,中国已经具备了高度的造船技术,其中最有名的是北宋钱元瑛所制造的“大宝船”,该船在当时被称为“天下第一船”,其吨位达到了2200吨,是那个时代最大的海船。
明清时期,中国造船技术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瓶嘴船等新型船只相继出现,成为中国船舶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但是尽管如此,进入20世纪,中国的造船业始终处于落后状态。
在当时,中国还没有自己的造船工业,船只大多数需要向西方国家进行购买。
193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开始建立起自己的船舶工业,在最初的几十年时间内,中国造船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1950年,中国的第一艘现代化的600吨货轮“松花江”下水,标志着中国船舶工业的开端。
进入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中国的造船工业蓬勃发展,1970年代中国船舶工业迎来转机,达到了新的高峰。
中国在这一时期建造了大量的船舶,包括货轮、油轮、拖轮等不同类型的船只,同时也开始建造军舰。
1980年代,中国的造船业进一步扩张,建立了更多的船厂和造船企业,导致中国船舶工业的产值进一步提高。
如今,中国的造船业已经实现了高速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船舶工业国家之一。
相比上世纪70年代,中国造船业的总产值已经翻了几个倍。
中国的造船业在近年来还不断的创造新的记录,例如2018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建造的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船“尚德九号”,其载重量达到了22,000标箱,再次将中国造船技术推向了新的高峰。
总的来说,中国的船舶工业从春秋战国到现代,历经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渐成为了世界船舶工业的重要一员。
未来,中国的造船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为全球航运行业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中国船的发展史
中国船的发展史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船舶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对于人类的贸易、文化交流和探索海洋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世界上最早发展船舶的国家之一,中国有着悠久的船舶发展历史。
本文将以中国船的发展史为主题,介绍中国船舶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和特点。
追溯中国船的历史,最早的船舶遗迹出现在距今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些遗迹表明,中国古代人民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开始使用船舶进行捕鱼、贸易和海上征战。
而早期的中国船舶主要以木质为主,如凿船、蒸船等,以舢板为代表的扁船则被广泛使用于江河湖海之间的交通运输。
随着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战国时期的楚国出现了大型木质战船“楚船”,具备了较高的航行性能和战斗能力,而秦朝时期的“秦船”则成为古代中国海上航行的重要代表。
而随着统一中国的历史进程,汉朝时期的“蜀船”、“吴船”等各具特色的船舶类型也开始出现。
进入宋代,中国的船舶技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南宋时期,中国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大江船”的巨型船舶,可以承载大量的货物和乘客。
而宋代还出现了一种被称为“艨艟”的巨型军舰,它们在海上航行时不仅能够抵御风浪,还能够发射弩箭进行战斗。
明代时期,中国的船舶技术进一步发展。
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带领着庞大的船队穿越印度洋,到达非洲东岸,这一壮举展示了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巅峰。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有很多大型木质船舶,如宝船、宝塔船等,它们具备很高的航行性能和装载能力。
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科技的发展,中国船舶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建立自己的船舶制造基地,如大连、上海、广州等地成为中国船舶制造的重要区域。
在此基础上,中国相继建造了一系列大型船舶,如运输船、军舰、客轮等,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中国船舶工业在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中国船舶制造商在船舶设计、建造和维修方面具备了较强的能力,同时还在船舶科研和创新方面加大了投入。
中国古代船舶名称
中国古代船舶名称在中国古代,船舶在交通运输和海洋贸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古代中国船舶种类繁多,每种船都有自己独特的名称和特点。
下面将介绍一些著名的中国古代船舶名称。
一、赤帝船赤帝船是古代中国的传说中的第一艘船,相传是黄帝时期的神话人物赤帝所乘坐的船。
赤帝船被认为是古代中国航海技术的标志,也是中国古代船舶的起源。
二、蓬莱船蓬莱船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神仙船,相传是神话人物伏羲所乘坐的船。
蓬莱船被认为是通往仙境蓬莱山的交通工具,象征着福气和幸福。
三、孤帆船孤帆船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小型船舶,因为只有一片帆而得名。
孤帆船常常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象征着孤独和无助。
四、龙船龙船是古代中国的一种豪华船舶,是古代中国皇帝和贵族常用的交通工具。
龙船的船身呈龙形,船头上装饰着龙头,非常壮观华丽。
五、战船战船是古代中国用于战争的船舶,具有较强的攻击和防御能力。
战船通常装备有弓箭、弩和投石器等武器,能够有效地进行海上战斗。
六、商船商船是古代中国用于海上贸易的船舶,主要用于运输商品和交换货物。
商船通常比较大型,能够承载大量的货物,是古代中国海上贸易的重要工具。
七、渔船渔船是古代中国用于捕捞和打渔的船舶,主要用于海洋捕鱼和淡水捕鱼。
渔船通常比较小型,便于操作和捕捞,是古代中国渔民的生活工具。
八、运河船运河船是古代中国用于运输和运河交通的船舶,主要用于运送货物和人员。
运河船具有较大的载货能力和较快的航速,是古代中国运河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扁舟扁舟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小型船舶,船身扁平而宽阔,通常用于河流和湖泊的航行。
扁舟比较轻便灵活,适合在狭窄的水道中行驶,是古代中国水上交通的主要工具之一。
十、木筏木筏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简易船舶,由多根木头拼接而成,通常用于河流和浅水区域的航行。
木筏便于制作和操作,适合在水流缓慢的地方进行短程航行。
以上是一些中国古代船舶的名称和特点,每种船舶都有自己独特的用途和意义。
这些古代船舶不仅是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海洋文化的重要象征。
坐中国船的主要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坐中国船的主要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国船舶业作为世界上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行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快速的发展速度。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依靠船只开展海上贸易和冒险探索,并在船舶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船舶业经历了不断的创新和进步,发展出了许多独特的技术和设计理念。
中国船舶制造业一直致力于提高船舶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适应性,不断推动着这一行业的发展。
中国船舶的技术和设计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高度赞誉,为全球船舶行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中国研发的大型远洋船舶拥有先进的航行能力和装备,能够满足不同航行环境的需求。
同时,中国船舶的装备和技术也在其他国家得到广泛应用,为全球船舶行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中国船舶业的全球影响力日益增强,不仅在船舶出口方面占据了重要地位,还在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船舶企业积极参与国际船舶合作项目,深化与世界各国船舶企业的合作,推动了全球船舶行业的发展。
同时,中国船舶公司还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技术研讨,为全球船舶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然而,中国船舶业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全球船舶市场竞争激烈,中国船舶企业需要不断提高技术和设计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环境保护和航行安全等问题也对中国船舶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船舶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船舶技术。
此外,船舶制造业的国际化程度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中国船舶企业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拓宽市场渠道,扩大出口规模。
展望未来,中国船舶业仍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政府一直支持船舶制造业的发展,并且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了积极的支持。
中国船舶企业需要紧密关注国际市场的需求和发展动向,不断改进技术和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
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全球船舶行业的繁荣和发展。
中国古代战船种类
中国古代战船种类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水文化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船舶文化和船舶技术。
战船作为船舶中的一类,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古代战争中重要的一环。
下面介绍一些中国古代的战船种类。
1、楼船:楼船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战船之一,也是中国船舶史上的一种后发先至的巨型船只。
初期楼船主要用作水上防御,随着历史的演变,逐渐由单一防护转变为兼具防护和作战的大型战船。
2、板桥船:板桥船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战船,船身两侧矮墙中间有木板或竹板搭成的桥,三面围成落水河,只有船头是留出来的出入口。
板桥船的优势在于可以用板挡住敌军攻击,落水河则可防止敌军登船。
3、八仙船:八仙船是明朝时期的一种战船,船长八十尺,宽二十尺,高六尺八寸,装备有八门炮,可同时朝着船的两侧攻击敌船。
因为船漂亮、造型独特,船上装饰华丽,所以八仙船不仅仅是一种军事船只,也是人们欣赏和享受的对象。
4、奉化船:奉化船又称“升仙船”,是浙江明清时期一种专门用于水陆兵战的战船。
船长约八十尺,船宽二十多尺,船体高六七尺,最高处有楼阁。
船内装有炮、弓箭、火药等武器,船头还配有长柱,可支寡显威、勇猛无比的水手爬上去攻击敌人。
5、火船:火船是一种特殊的战船,它以火为武器,用炬木、火箭等点燃船身上的燃料,向敌船投掷,焚烧敌船。
火船既能够袭击护城河中的敌军,也能够奇袭敌舰,攻破敌军水师。
靠近敌方时,火船上乘员快速驶离,火势不断蔓延,令敌方大声痛呼,被考验士兵死死困住。
6、龙船:龙船起源于中国古代远古时期的民间祭龙活动,用于载送龙头、龙尾等装饰物品。
后来,龙船被用作一种军事船只。
龙船船身长达数十米,两端高耸,形状如龙,船头部分镀金贴彩。
船身中央设置龙头神像,常常配有楼阁、装备有火炮和弓箭等武器。
总之,中国古代战船种类繁多,每一种战船具有独特的船体结构、装备和用途。
这些战船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航海业和军事防御的发展,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船舶军民融合的例子
中国船舶军民融合的例子
中国船舶军民融合的例子有很多。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
1. 海洋科研船:中国国家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建造了一系列海洋科研船舶,既可以用于民用科研和探险,也可以用于军事用途,如科学考察、海洋资源调查和军事观察等。
2. 海洋巡逻船:中国近年来大力推进海洋权益保护和安全维护体系建设,建造了一系列海洋巡逻船,既可以用于渔业执法、海上搜救等民用任务,也可以用于海上边防巡逻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军事任务。
3. 军民兼用船舶:中国在船舶军民融合方面也有很多军民兼用的船舶,比如军用客轮、军用邮轮等。
这些船舶可以在平时用于民用旅游和交通运输等任务,一旦需要,也可以用于紧急撤离、海上救援等军事任务。
4. 近岸作战船舶:中国近些年加大了近岸防御力量的建设,发展了一系列具有军民融合特点的船舶,如猎雷舰、快速导弹艇等。
这些船舶既可以用于民用的海上旅游、运输等任务,也可以在需要时用于近海防御、巡逻和打击等军事任务。
总而言之,中国船舶军民融合的例子很多,主要体现在海洋科研、巡逻防卫、军民兼用等方面。
这些船舶既能满足民用需求,也可以在需要时转换为军事用途,提高了船舶的综合利用率和军事效能。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
9.3%
11.0% 11%
14.4% 8.9%
Shares of CSSC in world shipbuilding market in 2011 2011年中船集团占世界造船市场的份额
Ⅰ Profile of CSSC 中船集团简介
Commercial Ships
民用船舶
Bulk Carriers(散货船) :20-200k DWT Ore Carriers(矿砂船):200-400k DWT Oil Tankers(油船):30-300k DWT Containerships(集装箱船):1700-13000TEU LNG Carriers:147-220k M3 LPG Carriers :16.5/22/83k M3 Special ships:dredgers(挖泥船), Ro-Ro Ships(滚装船), passenger ships(客船)
销售收入(十亿元) 造船产量(百万载重吨)
120 100 80 60 40 20 0 2005
Sales(Billion CNY)
Delivery(Million DWT)
24
103.7
85.8 78.1 54.2 42.6 32.5
5.13 6.02 6.55 8.53
95.7
中国船舶行业简介
中国船舶行业简介中国船舶制造业基地有3个,分别位于长三角(以上海为中心)、珠三角(以广州为中心)和环渤海地区(以大连为中心),目前实力最强的是长三角。
根据国防科工委所统计的数据,我国船厂有三千多家,具有一定规模的是387家,可以说数量多、水平低、小而散,由于行文的关系我不可能都一一介绍,我重点介绍一些大型的船厂。
葫芦岛的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原辽宁渤海造船厂)造军船尤其是核潜艇最出名了。
同时也接手很多油船和集装箱船,其投资建造三十万吨级船坞零七年七月底已经正式投入使用,并同时建造首艘29.7万吨级超大型油轮(VLCC),这是给给南京长江油运公司建造的四艘大型油船的第一艘。
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渤海船舶重工的诱人之处除了单位本身之外,还有一点就是签了合同便能够发一万多元的安家费,这样的待遇在全国其他船厂都是找不到的。
在丹东有几个修造游船、快艇的船厂,比如说有宽甸满族自治县鸭绿江船舶修造厂、丹东煜阳玻璃钢游船厂、东港市的丹东大宇船厂等等,由于港口规模的扩建还建立了大东港区建设指挥部造船厂。
目前营口的辽宁船舶工业园(原营口渔轮厂、营口造船厂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在辽宁省环渤海经济区异军突起,大连毅腾房地产集体有限公司是辽宁船舶工业园的控股公司,主要从事造船和船舶配套的船舶产业,2007年9月,第二艘万吨级货船下水。
中远集团的修船厂在大连湾,也就是“大连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修船厂,还有我国最大的三十万吨级浮船坞,2003年中远总公司以曾被《劳氏亚洲海运》杂志评为亚洲四个“最佳修船厂”之一的南通远洋船务公司为核心,整合了大连、广州等地的中远修船资源,在南通成功组建被誉为中国修船业“航母”的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2007年8月6日,大连中远造船工业有限公司在旅顺开发区羊头洼正式挂牌成立,主要工程为建设一座包括两个30万吨级船坞在内的国际一流水准现代化造船厂。
大连辽南船厂(海军四八一零(海军4810)工厂,即旅顺大坞)是李鸿章建立北洋水师的时候建立的,现已成为旅顺海军基地最大的军工生产单位,修建的船舶包括了各种军船,从驱逐舰到护卫艇再到海警的巡逻艇,还有一些海军特种船,另外也接手少量民船包括远洋运输船、渔船和特种船等。
中国船舶研究所
中国船舶研究所中国船舶研究所(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rporation)是中国最大、最全面、最具竞争力的船舶装备研发和制造企业之一。
成立于1999年,总部位于北京。
该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是国家重要的国防科研单位。
中国船舶研究所的主要任务是研发和制造各类船舶装备,包括军用舰船、民用船舶、潜艇、水下装备、水面舰载装备等。
同时,研究所还积极参与国际船舶工程合作项目,开展船舶工程技术研究和技术转化,推动船舶工业的升级和发展。
中国船舶研究所拥有一支强大的研发团队,包括船舶设计师、工程师、技术人员等。
他们在船舶设计、船舶工艺、船舶制造、船舶材料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研究所还设有多个研究室和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可以进行船舶模拟、试验、仿真等工作。
中国船舶研究所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例如,在船舶设计方面,研究所开发了新型船舶设计理论和方法,并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在船舶工艺方面,研究所制定了一系列高效、节能的船舶生产工艺,大幅提高了船舶制造效率。
在船舶装备方面,研究所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船舶装备,填补了国内船舶装备的空白。
中国船舶研究所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多个国家的船舶研究机构和企业合作,共同开展船舶研发和制造项目。
研究所与国外企业合作建造的一些大型船舶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份额。
在未来,中国船舶研究所将继续致力于船舶科技创新和研发工作,加强与国内外船舶工业的合作,推动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
研究所将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研发能力,为中国船舶工程技术的创新提供更强的支撑。
同时,研究所也将积极参与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国的船舶装备走向世界,为海洋工程、国防建设和民用船舶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船舶的发展历程
中国船舶的发展历程中国船舶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时期,华夏先民就能制作简单的木筏进行航行。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船舶的制造技术也得到了逐步的提高。
中国古代的船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陆上交通工具转化成的船舶,如木筏、皮船等,另一类是逐渐发展起来的海洋船舶。
在商、周时期,由于内河交通的发展,木筏、竹筏等小型船只成为华夏民族最早使用的船舶类型。
随着商业贸易的兴起和海洋交通需求的增加,中国古代开始出现了大型海洋船只——战船、商船、货船等,它们载重量较大、航行稳定,成为中国船舶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到了明、清两代,中国船舶制造业迎来了鼎盛时期。
明朝的船舶设计和制造水平十分先进,明代的床船、神舟等类型的大型船舶,不仅船体结构合理,而且装备齐全,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舶之一。
明代还特别重视航海领域的发展,派遣郑和七次下西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船舶制造技术的进步。
清代时期,中国船舶制造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海洋经济的推动下,中国推出了一系列先进的船舶,如领航船、维新船等,达到了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相当的水平。
而后,中国封闭政策的实施导致了船舶制造业的衰退,直到20世纪初,当时的中国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造船技术水平上。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船舶工业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船舶制造业的发展,并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1954年,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综合性货轮“光华轮”下水,标志着中国船舶工业正式迈入了现代化阶段。
此后,中国船舶工业始终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涌现出一大批专业化的造船企业和造船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船舶工业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成就。
大力引进国外的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中国船舶工业逐渐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如今,中国船舶制造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船舶制造国之一,国产船舶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总的来说,中国船舶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古代简单的木筏到现代化的大型船舶,中国船舶制造业经历了蓬勃发展、经济落后、再到如今的快速崛起。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水上运输业-水上货物运输资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产品服务院授权管理范围内的国有资产投资及经营、实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4行政处罚-工商局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1产品抽查-工商局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最新中国船舶案例分析
中国船舶昨日晚间发布了一纸震惊投资者的公告,宣布将计提
2017 年共 25.74 亿元的 巨额资产减值准备 ,一次就突然计提
25.74 亿元的资产减值准备,其动作之大,在整个 A 股市场都十分 罕见。
前言
让人不禁心生疑惑,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个曾经昔 日股市王者落得如此下场?大国重器、泱泱国企连
st船舶基本情况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简称中船重工csic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由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重组成立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主要从事海军装备民用船舶及配套非船舶装备的研发生产是中国船舶行业唯一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现有总资产4127亿元员工15万人
昔日股市王者遭遇ST
由69.36%降低至59.37%。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和2017年,外高桥造船分别 亏损27.3亿元和25.10亿元,是中国船舶最大的资产“负担”。本次重组如果
顺利,相信将为中国船舶2018年保壳成功埋下伏笔。
(二)脱帽路之巨额提取资产减值准备
1.计提产减值与盈余管理介绍
根据谨慎性原则,公司应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方式,来确保相关资产的真
帽子戏法或再续?
——ST船舶案例分析
小组 成员
姜金生:20151016206 吴 敏:20151016209 陈小彤:20151016179 淡新宇:20151016180 李博豪:2013516242 王丽鹏:20151016192
前言
犹记得在2007年的大牛市中,中国船舶曾经以99.67元超越贵 州茅台的 95 元,成为两市第一高价股,并在此后飙到高达 300 元 / 股,在当时成为当之无愧的两市第一股。 不过随后的中国船舶表现简直就是灾难,一路下挫。 2017年, 对于全球船舶行业来说,是回升年,不过中国船舶去年业绩并未回 暖, 2017 年亏损达 23 亿元。并且因连续两年亏损, 4 月 22 日下午 公司发布公告称,中国船舶股票自4月24日起将被实行“退市风险 警示”处理, 股票简称由“中国船舶”变更为“ *ST 船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认定的工程师职称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认定的工程师职称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认定的工程师职称:探秘中国造船领域的专业认可和荣誉序1. 介绍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造船领军企业2. 简要描述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认定的工程师职称3. 引出文章主题:探索中国船舶工程师职称的认可和荣誉主体1. 工程师职称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的重要性-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作为中国造船领域的龙头企业,工程师职称被视为专业认可和荣誉的象征。
- 工程师职称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的晋升体系和职业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工程师职称的认定标准和要求-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认定工程师职称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和要求。
- 这些标准和要求涵盖了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工程项目贡献等方面。
3. 工程师职称的培养和发展路径-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为工程师职称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专门的培训和学习机会。
- 这些培训和学习机会包括内部培训、外部合作项目、学术研究等。
4. 工程师职称的职责和产出- 工程师职称的认定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对工程师的职责和能力的确认。
- 中国船舶工程师在获得职称后,需要承担更多的项目负责人和技术顾问的角色,并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5. 工程师职称的价值和影响- 工程师职称的认可和荣耀不仅仅是对个人的回报,更是对整个行业的认可和推动。
- 工程师职称的认可和荣誉推动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的创新和发展,提高了中国造船领域的整体水平。
总结1. 回顾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认定的工程师职称的重要性和价值2. 强调工程师职称的认可和荣誉对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及整个中国造船领域的影响3. 分享对工程师职称的个人观点和理解4. 结尾语:工程师职称的认证,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及中国造船领域的精英们不断努力和追求的目标。
工程师职称的认证,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及中国造船领域的精英们不断努力和追求的目标。
在此背景下,职称认证所具有的重要性和价值不容忽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600150背景介绍
集团简介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船集团公司,英文简称CSSC)组建于1999年7月1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是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注册资本63.7430亿元。
CSSC 是中国船舶工业的主要力量,旗下聚集了一批中国最具实力的骨干造修船企业、船舶研究设计院所、船舶配套企业及船舶外贸公司,共有约60家独资和持股企事业单位,产品涵盖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主要船型和液化天然气船(LNG船)、海洋工程装备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
新世纪,CSSC提出了“五三一”奋斗目标,即在2005、2010年分别进入世界造船集团“五强”、“三强”的基础上,再经过5年的努力,到2015年力争成为世界第一造船集团,从而推动中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2007年,CSSC吹响了“创新做强”的号角,进一步提出了“五个世界领先”的奋斗目标,即经济规模世界领先,科技水平世界领先,管理水平世界领先,人才队伍世界领先,盈利能力世界领先。
在做大做强造船主业的同时,CSSC积极发展壮大修船业、船用配套以及钢结构等非船业务。
目前,CSSC已进入航运、航天、建筑、电力、石化、水利、环保、冶金、铁路、轻工等二十多个行业,形成大型钢结构、冶金设备、陆用柴油机组、压力容器、B超等一批重点产品。
CSSC多元化经营的领域,已涉及贸易、航运、金融、桥梁建设等领域,已发展成为在中国造船行业独占鳌头,在多个行业领域内快速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发展历程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源于1950年10月1日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历经第一机械工业部船舶工业管理局、第三机械工业部第九工业管理局、第六机械工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99年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组建成立
一、船舶工业(管理)局时期(1950.10~1953.1)
1950年10月1日,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成立,1953年1月,船舶工业局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改名为船舶工业管理局,程望、邓存伦先后任局长。
二、第九工业管理局时期(1958.2~1963.8)
1958年2月,第一、二机械工业部合为第一机械工业部,船舶工业管理局改名为第九工业管理局。
1960年9月13日,第一机械工业部分为第一、三机械工业部,九局归第三机械工业部领导,12月,第九工业管理局改名为第九工业管理总局。
邓存伦、赵启民、边疆
先后任局(总局)长。
三、第六机械工业部时期(1963.9~1982.5)
1963年9月17日,第九工业总局从第三工业机械部分出,成立第六机械工业部,方强、边疆、柴树藩、安志文先后任部长。
四、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时期(1982.5~1999.6)
1982年5月4日,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成立,第六机械工业部建制同时撤销,柴树藩任董事长,冯直、胡传治、张寿、王荣生、徐鹏航先后任总经理
五、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1999.7~)
1999年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正式成立。
国务院任命陈小津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
2008年7月,国务院任命谭作钧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
企业文化
集团价值观:
建造一流舰船,提供卓越服务,实现和谐发展。
愿景及使命:
企业愿景:全面实现“五个世界领先”,成为世界第一造船集团,建设世界造船强国。
企业使命:海军装备建设的中坚,全球航运事业的伙伴,海洋资源开发的支撑。
经营理念:
用户满意,客户至上。
集团VI识别系统:
标识与企业名称均为企业最基本的视觉及形象要素。
两者的组合形式必须严谨、稳健,以彰显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的国企特点。
组织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