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二)(第2课时)学案
必修一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二课时教案
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一、教材分析新课标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从原来的“了解”水平提高到了“说明”水平,教材中本部分内容从回顾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开始,让学生感知他们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原则,并且得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教材中详细描述了各探究实验的关键环节,对学生的探究思维具有很好的启发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光合作用被发现的基本过程2.简述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反应场所。
2.能力目标:1.重新走进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手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科学探究能力;2.在实验探究中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原则,重点是对照实验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3.过读书和师生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体验科学探究历程,体会科学概念是在不断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形成;2.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学科中的有关知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3.学会参与、合作和交流探究的内容和结果;4.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辨证的科学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过程中的各实验设计、优缺点和结论。
难点: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各实验如何巧妙地连接起来,如何过渡,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而且生活实践中也对光合作用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却很陌生,关键对于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知之甚少。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5-4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2课时(教学设计+作业设置)
5.4 能量之源----- 光与光合作用(2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为高中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的内容。
第4节包括“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两大部分,其中“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这部分内容往往被许多老师在上课时一带而过,并未加以重视。
事实上,光合作用探究过程中的经典实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好素材,为后面众多的实验打下一个良好的感知基础,也为讲述光合作用的原理、过程做好知识铺垫。
因此,“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这部分内容相当重要,不容忽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的《科学》和初中《生物》课中已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对光合作用也有所了解。
这些知识、经验和技能是学好本节内容的重要基础。
对于光合作用中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过程的学习学生会有些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得出结论。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说出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②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尝试分析科学家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学会分析实验和设计相关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关注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创新、合作的科学精神。
②体验科学发现的艰难和科学家们的智慧力量,确立进行科学研究的欲望和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②科学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真正领悟探究实验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并很好地运用到设计实验中。
五、教学方法探究与发现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诱导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视频播放一小段有关原始地球的录像,然后就人类生存而言,让学生比较原始地球和现在地球气体成分中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氧气的产生与什么生理过程有关呢?那么,什么是光合作用呢?(课件同步显示)光合作用是怎样被人们发现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回到历史长河中去,共同解开光合作用之谜。
高一生物新人教版必修一复习学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二
2014--2015学年生物(新人教版)必修一同步导学案5.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2一、学习目标①知道光合作用被发现的基本过程②简述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反应场所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2.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三、知识网络四、导学过程“导”—自主预习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应用2.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①场所:叶绿体的____________上。
②条件:____、色素、酶、水等。
③物质变化:将水分解为________和________,将ADP和Pi合成________。
④能量变化:光能转变为活跃的________。
(2)暗反应:①场所: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____中。
②条件:________、[H]、ATP、CO2等。
③物质变化CO 2的固定:C 5+CO 2\s\up7(酶(酶)――→酶________。
C 3的还原:2C 3+[H]酶ATP ――→酶ATP________。
④能量变化: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__________。
“学”—互动探究探究一 光合作用的过程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如何理解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的关系?提示:光合作用的过程,按其是否需要光,将其划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在光下二者同时进行,暗处只能进行暗反应。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相互联系,(如下表所示)。
注意:①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关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H]、ATP ,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 和Pi 。
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
光反应是暗反应的物质和能量的准备阶段,暗反应是光反应的继续,是物质和能量转化的完成阶段。
二者是光合作用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阶段。
②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CO 2 + H 2O ——→ (CH 2O) + O 26CO2 + 12H2O ——→C6H12O6 + 6O2 + 6H2O【经典回眸】如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一个阶段,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B.C3生成C6H12O6需要[H]、ATP和多种酶C.提高温度一定能促进C6H12O6的生成D.无光条件有利于暗反应进行【解析】图示的光合作用阶段为先合作用暗反应,该反应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该过程在有光、无光的条件下均会进行,该过程的物质变化为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其中C3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H]和ATP,此外还需要多种酶的参与。
人教版必修1 5.4 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第2课时 教案
【考纲】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b
2.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C 2.光合作用总反应式
光合速率也基本稳定;
步骤一选取生长发育状况良好的菠菜叶,用打孔器制取叶圆片若干,放入盛有蒸馏水的
间作套种时农作物的种类搭配,林带树种的配置,可合理利用光能;适当提高光照
浓度变化为零)处,植株处于何种生理活动状态?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
的量。
根据甲图推测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 BF 段,其中光合作用强度最高的点,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 F 点。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1《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2课时)名师教案2
5.4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内容。
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在简述了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后,介绍了英格豪斯、萨克斯、鲁宾(S.Ruben)和卡门(M.Kamen)等科学家历年来关于光合作用原理的主要研究成果,这有利于为讲述光合作用原理做好铺垫,也让学生对人类关于光合作用的艰辛漫长的探究历程有更多的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以光合作用研究历史中的主要事件为线索,遵循科学家的探索
思路,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2)能力目标: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所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使学生
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正确的科学态度;感悟生物学的发展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科学发展技术进步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
萨克斯的实验分析、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分析、鲁宾和卡门的实验分析
四、教学难点
萨克斯的实验分析、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分析、鲁宾和卡门的实验分析
五、课型:新授课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附:板书设计:
5.4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主要探究历程
2.光合作用的概念
3.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1《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2课时)》名师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给学生时间自己总结
“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表格。
五、习题巩固
(优教提示:打开优教习题课堂训练-《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2课时)》,使用互动答题卡,更快更便捷的掌握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
重新回到课前播放视频中提出的问题,纠正学生的前概念,二氧化碳形成有机物,用于植物自身生长发育。
六、布置评测练习作业
七、结束语
二氧化碳相当于植物吃进来的食物,那么二氧化碳的浓度会不会影响光合作用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优教提示:可在优教同步学习网编辑自己的预习任务发给学生)重难点内容,达成教学目标。
(5分钟)
首尾呼应,解决课堂最初的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聚焦的知识包括: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光合作用的过程两部分内容。
探究历程的内容以实验1-6的形式展现在学案上,给学生时间进行自主的学习归纳和交流,教学效果较好。
并且在总结实验结论过程中,重点强调了普利斯特利、萨克斯的实验过程,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了鲁宾和卡门的实验。
在介绍光合作用过程时,联系了呼吸作用、光合色素作用、ATP的合成、自由扩散等知识,讲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较好地进行了知识的衔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光合作用过程。
同时用小。
5.4 能量之源__光与光合作用 第2课时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 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
5.4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目标导读] 1.通过阅读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掌握研究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设计。
2.结合教材P103图5-15,掌握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以及二者的关系。
[重难点击]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以及二者的关系。
1.完成下图2.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 TP的过程。
请写出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并标出各元素的去向。
答案3.恩格尔曼的实验中好氧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说明氧气是由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释放出来的。
据此推断: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课堂导入人们对光合作用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最终发现了光合作用的奥秘。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和具体过程。
探究点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人们对光合作用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请阅读教材,完成下面内容,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
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1)实验过程①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密闭——蜡烛不易熄灭。
②小鼠与绿色植物,密闭——小鼠不易窒息。
(2)实验结论: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3)不足之处:①没有考虑到光照的影响。
②实验缺少空白对照,说服力不强。
2.英格豪斯的实验(1)实验过程:500多次植物更新空气的实验。
(2)实验结论: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植物的绿叶部分才能更新空气。
(3)不足之处:没有阐明植物吸收和释放的气体的本质,后来人们才明确植物在光下放出的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3.梅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推理,植物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4.萨克斯的实验(1)实验过程(2)实验结论: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3)实验讨论①把绿叶先在暗处放置24小时的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防止干扰实验结果。
高中生物 5.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5.4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为高中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的学习内容。
第4节的教学包括“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两小节,其中“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以光合作用探究过程中的几个经典实验的介绍,从一个侧面上反映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学生体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好素材。
在本节课案的设计中,笔者将教科书100页的“资料分析1”和101-102页的几个实验介绍,以时间为序,抓住几个最为经典的实验,重新构建了“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通过重组的教学内容的实施,不仅可为后面众多的实验探究内容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感知基础,也为下节课学习“光合作用过程”做好了知识的铺垫。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简述光合作用的概念(2)说明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3)简要分析萨克斯实验、恩格尔曼实验、鲁宾-卡门实验,总结出光合作用需要光、场所在叶绿体中、产物主要有淀粉、释放氧气中的氧来自水。
2 能力目标(1)在尝试萨克斯实验操作中;学会控制变量、设立对照和重复实验。
(2)在资料分析和实验观察中,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述光合作用的大致过程。
3 情感目标(1)参与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经典实验的问题讨论,交流观察的结果;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2)认同科学是在不断观察、实验、继承、争论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萨克斯实验、恩格尔曼实验和鲁宾-卡门实验。
2.教学难点恩格尔曼实验的巧妙设计方法;评价“证实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所需原料的实验设计方案”。
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一、光合作用探究的前期实验二、光合作用探究取得重大发现的相关实验1.萨克斯实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2.恩格尔曼实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3.鲁宾和卡门的实验──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4.卡尔文实验──CO2中的碳转变成有机物中的碳三、光合作用过程的化学反应式。
5.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2)学案(人教版必修一)
5.4 能量之源一光与光合作用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共2课时)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2.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3.了解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二、预习内容1.根据课本给出资料,完成下列空白2.(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103“光合作用的过程”,并认真读“图5-15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完成下列填空。
)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人们对光合作用的认识日益深入。
在整个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并不是全部过程都需要光。
根据反应过程是否需要,可以将光合作用分为和两个阶段。
(请同学们思考:光反应的场所和外界条件?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光反应中有何作用?) 光反应(1)场所:叶绿体的上(2)时间:短促、以微秒计(3)条件:需、色素、酶、水水的光解:(4)物质变化ATP的合成:(5)能量变化:将光能转化成活跃的储存在ATP和[H]中,均用于。
(请同学们思考:暗反应的场所和条件?暗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暗反应:(1)场所:叶绿体的中(2)时间:较缓慢(3)条件:不需和色素,需要和CO2(5)能量变化:ATP和[H]中的活跃化学能转化为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3.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4.化能合成作用的概念: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光合作用被发现的基本过程2.简述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反应场所3.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4.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5.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二、学习过程(一)光合作用探究历程(完成下表)探究历程普里斯特利“绿色植物——烛——小鼠”实验恩吉尔曼“水绵——好氧性细菌”实验鲁宾和卡门同位素示踪实验发现问题植物能否更新空气绿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什么物质氧气来何种物质作出假设植物可更新空气绿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氧气是叶绿体产生的实验验证植物更新空气的实验绿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的实验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水的实验得出结论氧气是叶绿体产生的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于水(二)光合作用的过程画出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完成下表:项目光反应暗反应场所条件需色素和光需要多种酶物质变化2H2O→4[H]+O2↑CO2的固定:C3的还原:能量变化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实质光能变为化学能,并放出O2同化CO2形成有机物(三)化能合成作用概念:三、反思总结四、当堂检测1、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5.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2课时学案1(人教版必修1)
5.4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2课时学案(人教版必修1)疏导引导1.(1(2)光反应过程:在光反应阶段,叶绿体利用所吸收的光能,首先将水分解成氧和氢。
其中的氧以分子状态(O2)释放出去,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就是由水分解而来的。
其中的氢是活泼的还原剂,能够参与暗反应中的化学反应。
叶绿体吸收的另一部分光能,在酶的作用下,使ADP与磷酸结合,形成一个高能磷酸键,生成ATP,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ATP从以上可以看出,在光反应中,叶绿素吸收的光能一部分用来分解水,另一部分转移到ATP 中储存起来。
光反应过程共有三种产物,除了氧气直接排出植物体以外,[H]和ATP都用于暗反应,所以光反应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了物质条件。
2.(1(2(4)能量变化: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
3.由此可以看出:光反应是暗反应的基础,它为暗反应提供了能量和还原剂——[H];暗反应案例1(1)该生理活动的名称是:(2)它主要是在叶肉细胞内被称为的细胞器中进行的。
(3)图中字母A、B、CA. ,B. ,C.(4)需要消耗物质A和B的生理过程③的名称是(5)图中编号①所表示的生理过程是(6)如果在该细胞器基质中的酶因某种原因而被破坏,则这一生理过程的两个阶段中,最先受到影响的阶段是(7)色素吸收的能,在这一生理过程的阶段,部分被转移到中,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再经过这一生理过程的阶段,转换为化学能。
【剖析】观察本题图解可以看出,该生理活动有H2O、CO2参加反应,利用光能,生成的产物之一是O2,其中间生理过程有ADP、Pi、C3、C5参与,故可推断此生理活动是光合作用,【答案】(1)光合作用(2)叶绿体(3)ATP [H](4)C3的还原(5)水的光解(6)Ⅱ(暗反应)(7)光Ⅰ(光反应)ATP Ⅱ(暗反应)【借题发挥】解答此类题目必须理清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1.科学工作者从植物细胞中提取叶绿体,放入含有ADP、磷酸盐以及含[H]的载体等物质的溶液中,并在其他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word精品文档3页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思路】笔者多次参加学习兄弟学校《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公开课,由于此节内容较多,在教材中地位又很重要,因此我们都普遍觉得在课标要求下,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很难达到课标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利用光合作用剖析历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与科学教育。
因此本人将“光合作用剖析历程”这一部分内容交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小组讨论,互相交流,既发挥了学生主体性,又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光合作用过程教学中,由于内容较抽象,因此可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演示全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引导学生主动剖析,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认识过程。
2.能力目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太度价值观在“光合作用剖析历程”学习中让学生领悟在科学研究时需具有勇于剖析、锲而不舍、不断创新与合作精神;在“光合作用过程”学习中,借助光合作用全过程剖析,培养学生认识普遍联系、运动变化、内因与外因等辩证唯物主义能力。
【教学方法】教师提问、谈话与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分小组交流,自主剖析相结合。
【教学手段】利用图片展示科学史剖析历程,利用动画展示光合作用过程。
【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剖析历程;2.光合作用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区别联系。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区别联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捕获光能色素以及捕获光能结构——叶绿体,其功能是什么?生: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场所。
二、导入新课师:我们在初中时已经简单学习过光合作用,请大家讨论你们对光合作用有哪些了解?我们在学习细胞器时书上关于叶绿体功能描述是什么?生:光合作用要水与二氧化碳,要光照……生:叶绿体是“养料制造车间”与“能量转换站”。
师:为什么说叶绿体是“养料制造车间”与“能量转换站”?为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经历了漫长剖析历程,现在就让我们追寻这个过程,来领悟他们这些伟人科学精神。
人教课标版生物高中必修一《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2课时导学案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教材内容,结合动画及PPT演示,能够说出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2.通过进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探究活动,结合教师引导性的讲解,能够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并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3)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2.教学难点:(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2)探究影响光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三、自主学习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1.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只有土壤中的是植物建造自身的原料。
2.1771年,英国的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实: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3.1779年,荷兰的英格豪斯证明了在更新空气中不可缺少。
4.1785年,随着空气组成成分的发现,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吸收的是。
5.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的实验证实了光合作用的产物还有。
6.1939年,美国的鲁宾和卡门利用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来自水。
7.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卡尔文,利用技术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反应(1)场所:叶绿体的 。
(2)条件: 、色素、酶等。
(3)物质变化:将水分解为 ,将ADP 和Pi 合成ATP. (4)能量变化:光能转变为 。
2.暗反应(1)场所:叶绿体的 中。
(2)条件: 。
(3)物质变化①CO 2的固定:C 5+CO 2 −−→酶。
②C 3的还原:2C 3+[H]ATP−−−→酶。
(4)能量变化: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变为 。
3.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利用 能,把 和 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 ,并且释放出 。
反应式为: 。
4.化能合成作用的概念: 探究一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探究二 光合作用过程 1.光反应、暗反应的比较2.写出光合作用总方程式:。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1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教案 (2)
《能量之源——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执教者:张瑜敏一、教材分析:此部分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四节第二部分内容的一小节内容。
这部分内容虽然所占篇幅较少,但是高考每年必考的题型,而且分值非常高。
本节的重要性与困难度都很高,学生理解起来较难,知识性较强。
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从化学反应的角度去审视生命现象的实质,光合作用过程的学习为学习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是非常复杂、深奥的,大部分学生不能通过课本的描述,图示,将这些知识建构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不能掌握好这部分的主要问题是不能理解光反应、暗反应的过程。
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理从未涉及过,尤其是其中很多的化学变化。
高一年级的学生在“有机化学知识”方面是近乎空白的,同时在物理的“能量转换和守衡”知识方面也没学过,要求我们授课时能够尽量运用浅显的语言、直观的图解、恰当的设问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降低理解这部分知识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自主画出光合作用的过程,描述出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
2.通过表格比较,能理解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光合作用的实质。
(二)过程与方法尝试学会自主分析,深度挖掘书本上的知识,通过设计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表格,初步学会分析比较和归纳总结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同学之间的小组合作讨论,初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并提高思维能力。
四、重点和难点1、重点:光合作用中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2、难点:光照与CO2浓度变化对C3、C5、[H]、ATP含量的影响确立依据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比较复杂,又是理解光合作用实质、探究光照与CO2浓度变化对C3、C5、[H]、ATP含量的影响基础。
因此,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是教学的重点,而光照与CO2浓度变化与C3、C5、[H]、ATP含量的关系变化较抽象,学生理解须达到一定的高度。
人教课标生物必修1《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示范教案(第2课时)2
示范教案课标要求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有助于学生对科学过程和本质的理解。
学生要把握光反应、暗反应的过程及内在逻辑联系。
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搜集农业生产上有哪些提高光合作用强度的具体措施及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等方面的信息,进行交流,以丰富相关知识,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
组织好学生完成探究活动——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内容标准: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教学目标1.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2.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3.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4.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3)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教学难点(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2)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设计思路根据课标要求,本节教学需2课时。
在介绍光合作用过程之前以教材中展现的光合作用研究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为线索,遵循科学家的探索思路,重现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让学生从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深化对概念的理解,体验到科学探究中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而且能受到科学家崇高的精神境界的熏陶。
在学习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时,重点要学生掌握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过程的区别和联系,特别是其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过程,发生的部位和条件也是学生要弄清楚的内容。
让学生明确在这两个过程中每一种物质变化的来龙去脉和相应的能量转化的过程,以便从整体上认识和理解光合作用。
为了更好地认识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让学生联系光合作用的原理来分析、解释一些生产现象,并组织好学生完成教材中的探究活动——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最后,与光合作用对比,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专家点评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通过对光合作用的学习可以落实课标中的要求,本设计在充分分析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作了精心安排,将课标的要求落到实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在教学建议中要求“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
5.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2课时学案(人教版必修1)
5.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2课时学案(人教版必修1)5.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2课时学案(人教版必修1)关键突破1.(1)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把点燃的蜡烛和绿色植物放在一个封闭的玻璃罩里,蜡烛不容易熄灭;老鼠和绿色植物被放在玻璃罩里,老鼠不容易窒息。
结论是植物可以更新空气(2)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将暗处理后的叶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后经碘蒸气处理,曝光的一半叶片不变蓝色。
其结论是: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3) 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用需氧细菌培养海绵,发现需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发光的部位。
结论是叶绿体释放氧气,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来源(4)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全部来自于水。
2.(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储存能量并释放氧气(2)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前者必须有光才能进行,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后者有没有光都能进行,是在叶绿体的基质(3)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种用途:一种是将水分解成氧气,[H]以分子的形式直接释放出来,[H]被用作活性还原剂,在暗反应中参与二氧化碳的还原;二是在相关酶的催化下促进ATP的形成,参与二氧化碳的暗反应(4)。
在暗反应阶段,二氧化碳首先与C5结合形成C3(5)co2+h2o光能叶绿体(ch2o)+o2(6)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条件光反应需要叶绿素、光、酶和水暗反应不需叶绿素和光,需要多种酶、atp、[h]、co2区场所在叶绿体内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进行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①水的光解②atp的形成①co2别物质转化②c3的还原能量叶绿素把光能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并储存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6h12o6中稳定的化学能同化co2形成c6h12o6转化在atp中实质联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并放出o2①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h]、能量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系②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总之,光反应是暗反应的物质和能量的准备阶段,暗反应是光反应的继续,是物质和能量转化的完成阶段。
5.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2课时学案2(人教版必修1)
5.4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2课时学案(人教版必修1)知识·巧学·升华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1771年,英国Joseph Priestley(普里斯特利,英国牧师和化学家)报道,在密闭容器中蜡烛燃烧污染了空气,使放于其中的小鼠窒息;但若在密闭容器中,放入一枝薄荷,小鼠生命就可得到挽救(如下图)。
他的结论是,植物能净化空气。
但是他未注意到,植物净化空气需要照光,所以他的试验有时成功(照光),有时则失败(不照光)。
后来,即1779年,荷兰医生Jan Ingenhousz才确定植物净化空气是依赖于光的。
1782年,森尼别(SenebierJ)证明了动物和植物在黑暗中产生的有害气体促进植物在光下产生“净化空气”。
到这个时候就已证明了有两种气体参与光合作用。
拉瓦锡(Lavoisier)和其他人的工作证明这两种气体实际上是CO2和O21864年,萨克斯(SachsJ)观察到只有在照光的叶绿体中淀粉粒才会增大,也只有在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这个问题。
他们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H2O和CO2,使它们分别成为H218O和C18O2,然后进行两组光合作用实验:(1)供给植物含同位素18O的水,即H218O,结果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为18O2;(2)如果供给植物的水是正常的H2O,供给植物的二氧化碳是C18O2,植物产生的氧则是16O2,这一权威性实验肯定了van Niel和希尔的科学预见,即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不是来自CO2而是来自水。
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M.Calvin)等用小球藻做实验,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卡尔文循环)(如下图)方法点拨在了解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时,应注意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而不是只记住几个历史事件。
训练在探索过程中如何对待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尤其要注意对照1.(1)(2)(3)物质变化:水分解成氧和[H(4)能量变化:光能转变为ATP2.(1(2(3)物质变化:CO2的固定和C3(4)能量变化:ATP总反应式:CO2+H2O(CH2O)+O2辨析比较深化升华 光合作用能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同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光合作用强度的概念。
2、分析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三大环境因素。
3、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4、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过程与方法体会到科学实验需要正确的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和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
1、尝试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2、学会构建光照强度、CO2浓度与光合作用强度关系的数学模型(绘制坐标曲线图)。
课前预习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依据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完成以下内容。
2、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以备讨论。
知识准备
光合作用的过程。
教材助读
一、光合作用的原理及应用(看书P104找出并记住农业生产上采用的增加农作物产量的措施)
1、增加产量的措施:控制的强弱和的高低,适当增加作物环境
中来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
2、(实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光合作用强度
A定义(记住):指植物在通过作用制造糖类的数量。
B:表示方法:可以用一定时间内或的数量来定量的表示。
C:影响因素:、、、
(2)【案例】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A、自变量,如何控制?
B、因变量,本实验用什么具体指标代表光合作用强度的高低?
C、实验步骤
①制备小圆形叶片(30片),注意:
②用抽出内的气体
③将小圆形叶片放入盛有的烧杯中,现
象,原因是
④将30片圆形叶片随机均分三组分别放入3只盛有富含的清水小烧杯中,分别为三个实验装置给予、、三种光照强度进行照射。
本实验采用
来调节光照强度。
⑤观察记录同一时间段内各实验装置中小圆形叶片的数量。
3、实验结论:。
预习自测
1、光合作用强度可以用多种指标表示,以下不适合的是()
A.植物体鲜重增加量B.植物体干重增加量世纪金榜
C.O2释放量D.CO2吸收量世纪榜
2、生长旺盛的叶片,剪成5mm见方的小块,抽去叶内气体,做下列处理,如图,这四个处理中,沉入底部的叶片小块最先浮起的是()
3、下式表示细胞内两种重要的新陈代谢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过程只能发生在叶绿体中B.乙过程只能发生在线粒体中
C.甲也可以表示化能合成作用D.乙也可以表示乳酸菌的细胞呼吸
4、下列生物均属于自养生物的是
①大肠杆菌②硝化细菌③酵母菌④衣藻⑤白菜⑥蘑菇
A.②④⑤B.④⑤⑥C.①②③D.②⑤
5、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
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
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6、光合作用产生的[H]与呼吸作用产生的[H]分别用于
A.都用于还原C3 B.都用于还原O2
C.前者还原O2,后者还原C3 D.前者还原C3,后者还原O2
课后反思
课内探究
学始于疑
探究一、什么是化能合成作用,什么是异养生物和自养生物?
一、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1、提高光合作用强度的措施
2、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二、化学合成作用 1、自养生物、异养生物概念、区别
2、化能合成作用概念、与光合作用的区别
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强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叶片从幼到老光合作用强度不变
B .森林或农田中植株上部叶片和下部叶片光合作用强度有差异
C .光合作用强度是由基因决定的,因此是固定不变的
D .在相同光照条件下,各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相同
2、将一棵大小适宜的绿色植物,置于一封闭的玻璃罩内,5小时后,发现氧气比原来增加300mg ,则由此推断,该植物在5小时光合作用制造的葡萄糖的总量应是
A .281.25mg
B .大于281.25mg
C .小于281.25mg
D .无法确定
3.下列①
—④曲线图均表示光合作用与某些影响因素的关系。
在下列各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 .①图中的x 因素可表示CO 2浓度,植物在较强光照时的a 点值一般要比在较弱光照时的低
B .③图中,阴生植物的b 点值一般比阳生植物的低
C .④图中z 因素(Z 3>Z 2>Z 1)可以表示CO 2浓度,当光照强度小于c 值时,限制光合速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D .②图中Y 因素最有可能代表光照强度
4.采用黑-白瓶(不透光-可透光瓶)法
测定池塘群落各深度日代谢的平均氧浓度变化,
结果如右表。
请据表分析,该池塘一昼夜生
产氧气和消耗氧气量各为多少g·m -2 A .5、7 B .8、7 C .8、11 D .5、11
5、右图表示20℃时玉米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对
于曲线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b 点位置会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移动
B .a 点叶肉细胞产生ATP 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C .当植物缺Mg 时,b 点右移
D .若温度升高到25℃,则C 点对应的光照照强度将会右移
6、将重量相同的小麦幼苗置于装满含有全部矿质元素的培养液甲、乙两支试管中,都用较强的光照射,只是把甲试管置于15℃,乙试管置于20℃的条件下,培养若干天。
结果乙试管中小麦幼苗重量比甲试管的增加较多,原因是
A 甲的幼苗光反应少了,限制CO 2的固定,形成有机物少
B 乙的幼苗光反应产物多,有利于CO 2的固定,形成有机物多
C 提高乙的温度,能提高酶的催化效率,促进光合作用,也促进矿质元素吸收,形成有机物多
D 降低甲的温度,限制了光反应,合成有机物多
课后反思
课后训练 练习册第五章第四节相关练习
5.4.3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