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整合突破五 物理实验 第12讲 力学实验效果自评

合集下载

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PPT教学课件_专题五力学实验

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PPT教学课件_专题五力学实验
打出 C 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 vC=BC+2TCD≈0.233 m/s. 由逐差法可得 a=CD+DE-4T2AB+BC,解得 a=0.75 m/s2.
(教学提 纲)202 1届高 考物理 二轮专 题复习 获奖课 件:专 题五第1 7课时 力学实 验(免 费下载 )
(教学提 纲)202 1届高 考物理 二轮专 题复习 获奖课 件:专 题五第1 7课时 力学实 验(免 费下载 )
图1
③求加速度
a.用“逐差法”求加速度
如图2所示 因为 a1=x43-T2x1,a2=x53-T2x2,a3=x63-T2x3,
图2
所以 a=a1+a32+a3=x4+x5+x69-T2x1+x2+x3.
b.v-t图像求加速度 作出v-t图像,通过图像的斜率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Δv .
Δt
(教学提 纲)202 1届高 考物理 二轮专 题复习 获奖课 件:专 题五第1 7课时 力学实 验(免 费下载 )
解得M≈0.48 kg,即小车的质量为0.48 kg.
(教学提 纲)202 1届高 考物理 二轮专 题复习 获奖课 件:专 题五第1 7课时 力学实 验(免 费下载 )
123
(教学提 纲)202 1届高 考物理 二轮专 题复习 获奖课 件:专 题五第1 7课时 力学实 验(免 费下载 )
(2)实验时保持悬挂钩码的质量m不变,在小车上增加砝码,改变小车
2.光电门的应用
(1)测速度
光电门主要是测量速度的仪器,设小车上挡板的宽度为d,挡板遮住
光电门光线的时间为Δt,则小车通过光电门的速度v= d . Δt
(2)测加速度
若已知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为s,小车通过两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分
别为v1、v2,则a=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方法,第二轮复习方案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方法,第二轮复习方案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方法,第二轮复习方案在高三第一轮的复习中,学生大都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如何才能在二轮复习中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取得更好的效益?整理了物理学习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方法一乐观调整心态,增强应试心理素质掌握知识的水平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是高考成功的硬件;而在考前、考中的心态调整水平是高考成功的软件。

形象地说,高考既是打知识战也是打心理战,越是临近高考,心态的作用越是突出。

考试心态状况制约着能力的发挥,心态好就能正常甚至超常发挥;心态差就可能失常发挥。

有的考生平时成绩相当出色,可是一到正式考试就不行,问题就出在心理素质上。

一些考生由于不相信自己的实力,首先在心理上打垮了自己,因而发慌心虚、手忙脚乱,平时得心应手的试题也答不上来。

考生带着一颗平常心去迎接高考,做最坏结果的打算,然后去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想问题反而能够使心情平静下来,并能自如应对各种复杂局面。

另外,在复习的后期阶段,尤其要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恰当地提出奋斗目标,脚踏实地地实现它们,使自己在付出努力之后,能够不断地体会成功的喜悦。

对于偶然的失误,应准确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使下一步的复习更具有针对性。

在后面的几个月时间里老师和家长应该做到多多鼓舞学生,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

学生遇到问题时也要及时地找老师寻求帮助和指导。

二知识体系的细化把贯穿高中物理的主干内容的知识结构、前后关联起来。

物理学科的知识构建重点放在课本定义、公式推导、讨论现象上。

如牛顿第一定律讨论的是惯性定律,阐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牛顿第二定律所讨论的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而动量定理所讨论的是力对时间的积累作用规律。

对每一个知识板块要完成这四项工作:①基本规律和公式;②容易忘记的内容;③解题方法与技巧;④常常出错的问题。

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正确的解题过程应该是:①逐字逐句,仔细审题;②想象情景,建立模型;③分析过程,画示意图,找到特征;④寻找规律,列出方程;⑤推导结果,讨论意义。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整合突破五 物理实验 第12讲 力学实验课件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整合突破五 物理实验 第12讲 力学实验课件

二、力学实验
1.验证性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验证牛顿运动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探究性实验: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探究动能定理。
3.两种实验过程的比较
类型
探究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
①提出问题
①实验目的
②猜想与假设 实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方案 验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过
⑤分析与论证 程
⑥评估
怎么办
1.强化基本仪器使用、读数方面的训练; 2.熟练掌握教材实验的原理、步骤; 3.领会控制变量法、逐差法等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中的作用; 4.加强实验选取、实验情景与实验原理之间的因果逻辑推理; 5.领会怎样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基础细说·规律小结
一、误差和有效数字
1.误差
误差
产生原因
大小特点
解析 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部分读数为 1.5 mm,可动刻度部分最小分度值为 0.01 mm,可动刻度部分 读数为 1.700 mm。若用某种仪器测出的工件的宽度为 1.275 cm=12.75 mm,由于以毫米为单位,小数点后 有两位有效数字,测量仪器不可能是①螺旋测微器和②10 分度的游标卡尺,又由于最后一位是 5,只有 20 分度的游标卡尺最后一位才是 0 或 5,所以应是③。
(1)10 分度的游标卡尺,以 mm 为单位,小数点后只有 1 位。20 分度和 50 分度的游标卡尺以 mm 为 单位,小数点后有 2 位。
(2)游标卡尺在读数时先确定主尺的分度(一般是 1 cm,即 10 mm),把数据读成以毫米为单位的。先读 主尺数据,再读游标尺数据,最后两数相加。游标卡尺读数不估读。
第12讲 力学实验
网络构建
高考概况
考什么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全套教案力学实验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全套教案力学实验

力学实验教学目标1.通过对实验的复习,做到对力学中的学生实验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学会实验操作,正确处理实验数据.2.进一步学习用实验处理问题的方法,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地位.3.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4.通过对力学中学生实验的比较,知道所涉及到实验的类型.5.在掌握课本上所给学生实验的基础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其它问题.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理解实验的设计思想,不但要知道怎样做实验,更应该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实验.2.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的最基本要求,对学生来说也是难度较大的内容,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3.处理数据时,要有误差分析的思想,要能够定性地分析在实验中影响实验误差的条件.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说明:在力学中一共有八个实验是高考中要求的实验,在做实验复习时,要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理解地记住实验步骤,处理好实验数据.在实验复习中,实验操作是必不可少的.按照考纲中的顺序,我们一起来复习力学中所涉及的实验.[实验一] 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此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请一个同学把实验器材和主要实验步骤简述一下.回答:实验器材有木板、白纸、图钉、带细线的橡筋、弹簧秤等.安装好器材,如图1-8-1所示,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筋的一端拉到O点,记下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再用一个弹簧秤把橡皮筋的一端拉到O点.设定力的长度单位,利用力的图示的方法分别作出分力与合力.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两个分力的合力.比较直接测得的合力与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得到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确定在误差范围内,力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PGN0080.TXT/PGN>例:在做共点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时,如果只给一个弹簧秤能否完成这个实验?回答:可以.可先做出两个分力的方向,把两根细线向着两个分力的方向去拉,一只手直接拉线,另一只手通过弹簧秤拉线记下拉力的大小,然后把弹簧秤放到另一根线上重复实验.只要总把橡皮筋的一端拉到O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就是不变的.两次拉两根线的方向都相同,两个分力的方向是不变的,两个分力的大小也是保持不变的,可用弹簧秤分别测出两个分力的大小.实验操作:用所给器材完成此实验.[实验二]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三]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这两个实验都是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我们一起复习.提问:打点计时器的作用和使用方法.给出一条打好点的纸带如图1-8-2所示.回答:打点计时器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把纸带跟运动物体连接在一起,利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下物体的运动情况.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6V电源,打点的频率为50Hz,周期为0.02s.</PGN0081.TXT/PGN>提问:(1)怎样利用纸带判断物体是在做匀变速运动?回答:把纸带上的点标上A、B、C、D、E,各点间的距离分别为s1、s2、s3、s4.如果满足△s=s2-s1=s3-s2=s4-s3,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怎样计算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个位置时的速度?利用这条纸带可计算出物体过某一点的速度,如计算B点时的速度公式为VB=(s1+s2)/2t.(3)怎样计算它的加速度?计算物体的加速度有两种方法,可以利用公式△s=at2计算,也可以用a=(VC-VB)/t计算.例:利用打点计时器测自由落体的加速度,重锤下落时打出一条纸带如图1-8-3所示,计算重力加速度的数值解:可先算出B点和C点的速度VB=(0.2736-0.1900)/(2×0.02)=2.09(m/s)VC=(0.3211-0.2299)/(2×0.02)=2.28(m/s)g=(2.28-2.09)/0.02=9.50(m/s2)[实验四] 验证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提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要证明哪两个关系?实验装置如图1-8-4所示.问答:通过实验要验证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这样两个关系.提问:安装好实验装置后还需要做什么调整?回答:安装实验装置后首先要平衡摩擦力.把小车上装好纸带,把木板后垫高一些,在木板上轻轻向下推一下小车,小车应该做匀速运动.提问: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回答: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所挂砝码的质量,打出5条纸带,记下每条纸带对应的砝码质量值;保持所挂砝码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加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打出5条纸带,记下每条纸带对应的小车的质量值.提问:怎样处理数据?分别计算出每条纸带的加速度值.做出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小车所受外力的关系图线;做出在小车受力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小车质量倒数的关系图线.从图线上可以看出小车的加速度跟所受外力与自身质量的关系.例: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一个同学打出了5条纸带后,测出了纸带中相邻的每五段间的距离和每条纸带对应的小车的受力情况(见表),处理数据后在图1-8-5所示的坐标中画出a-F图线.解:先根据所给的数据利用公式△s-at2算出小车在不同受力情况下的加速度值,分别为0.25m/s2、0.50m/s2、0.75m/s2、1.00m/s2、1.25m/ s2.如图1-8-6所示,在坐标系中标点后,画出图线为一条直线.说明:在实验中要平衡摩擦力,要知道摩擦力平衡不好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会对a-F图线中不过原点问题的解释.在实验中要求所挂砝码的质量要远小于车的质量,如果这一条件不满足将会出现的图线的变化.本实验中数据的处理量较大,要能够正确合理地处理数据.[实验五] 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提问:两个物体在所受合外力为零的条件下,相互作用前后的动量满足什么关系?回答:当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在所受合外力为零的条件下发生碰撞,系统在碰撞前的总动量等于碰撞后的总动量.提问:怎样通过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回答:实验装置如图1-8-7所示,实验中小球的质量可以用天平称出,小球在碰前和碰后的速度利用从同一高度做平抢运动的小球的飞行时间相等,平抛运动的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的特点,用小球在碰前和碰后的水平飞行距离表示它的速度,这样就可以利用小球的质量和飞行的水平距离来表示出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关系.入射球的质量要大于被碰球的质量,两球的半径相等.实验时先不放被碰球B,入射球A从一个确定的高度释放落在地面上的P点,小球飞行的水平距离为OP.再把被碰球B放在支架上,A球从同一高度释放,两球相碰后分别落在地面上的M点和N点.两球飞行的水平距离分别为OM和O′N,如果在碰撞中满足动量守恒定律,那么应该有关系m1OP=m1OM+m2O′N.提问:实验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在实验中要注意仪器的正确安装与调整,斜槽的末端一定要水平,小球的出射点应是O点的正上方,两小球相碰时应在同一个高度上.实验时,每个点应让小球落10次,取落点的中心进行测量.例:在研究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改变入射小球的释放高度,多次释放,测出每次的水平位移,求出平均值,代入公式计算B.入射小球应始终保持在同一高度上释放C.两球相碰时,两球的球心必须在同一水平高度上D.重复从同一高度释放入射小球,用一个尽量小的圆将其各次落点圈在其中,取其圆心作为小球落点的平均值分析:入射小球每一次释放都应保持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在多次实验中才能使小球的初速度保持不变.两球相碰时应在同一高度上,保证两球的飞行时间相等.另外,利用画圆的方法取落点的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误差.此题的正确答案为B、C、D.</PGN0084.TXT/PGN>实验操作:用所给器材完成实验.[实验六] 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提问:说出画出平抛物体运动轨迹的方法.回答:平抛物体的运动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将小球从斜槽的同一高度上释放,从槽末端的水平槽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平抛出去.在竖直面的纸上找出小球飞行轨迹中的几个点,用圆滑的曲线连接起各点,就得到了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为一条抛物线.提问:怎样求出平抛运动物体的初速度?回答:如图1-8-8所示,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水平向右为x轴的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轴的正方向.在曲线上读取数个点的坐标值,利例: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中,应选用下列各组器材中的哪一组A.铁架台、方木板、斜槽和小球、秒表、米尺和三角板、重锤和细线、白纸和图钉B.铁架台、方木板、斜槽和小球、天平和秒表、米尺和三角板、重锤和细线、白纸和图钉C.铁架台、方木板、斜槽和小球、千分尺和秒表、米尺和三角板、重锤和细线、白纸和图钉D.铁架台、方木板、斜槽和小球、米尺和三角板、重锤和细线、白纸和图钉分析:在此实验中小球的直径较小,不需要用千分尺测量.实验中也不用测量时间,所以正确的答案应为D.[实验七]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提问:怎样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回答: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重物下落时的机械能守恒.如图1-8-9所示,把重锤与纸带相连,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下重锤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通过纸带测出重锤的下落高度从而算出重锤重力势能的变化,再算出重锤相应的动能,比较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和动能的增加量,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提问:利用此装置还能做什么实验?回答:利用这个实验还可以计算重锤在下落时的加速度,即重力加速度.在已知重锤质量的条件下,通过计算重锤的下落高度和重锤的即时速度,算出重锤在下落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例:将下列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A.选取第1、2点的距离接近2mm的一条纸带,在这条纸带上选定计数点.B.将铁架台放在实验桌上,用附夹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C.换新纸带重复实验.D.量出从首点到各计数点间的距离,并算出各计数点的即时速度.E.比较△EK和△EP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近似相等.F.在重锤上夹持一纸带,并将它从打点计时器的复写纸下面穿过限位孔,手持纸带保持竖直方向,接通电源后,松手让重锤牵引纸带下落,得到打点的纸带.G.计算各计数点的动能增加量△EK和势能减小量△EP.答:此题正确的排序为B、F、C、A、D、G、E.</PGN0086.TXT/PGN>[实验八]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提问:怎样用单摆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之后,可以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在实验中利用米尺测出单摆的摆长,它是从悬点到球心的距离.让单摆以较小的角度摆动,当摆球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记录单摆振动30至50个周期所用的时间,可以算出单摆的振动周期.代入公式g=4π2ln2/t2,计算出重力加速度值.改变摆长测出3个g值,取平均值.例:在做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有以下器材可以选用,其中正确的一组为 [ ]A.小木球、细棉线、米尺、卡尺、秒表、铁架台等B.小木球、尼龙线、米尺、卡尺、秒表、铁架台等C.小钢球、尼龙线、米尺、卡尺、秒表、铁架台等D.小钢球、尼龙线、米尺、秒表、铁架台等分析:做单摆的实验时,摆球应该用密度较大的球,线应该用不易伸长的线.摆长的测量可以采取两种方法:用卡尺测出小球的直径,用米尺测出线长,也可以直接用米尺测出摆长.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为C、D.。

2024届高考物理二轮备考策略

2024届高考物理二轮备考策略

2024届高考物理二轮备考策略随着高考时间的临近,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考试科目,备考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备考,我们整理了以下高考物理二轮备考策略,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系统复习知识点1. 温故知新在开始二轮备考之际,考生需要对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温故,包括力学、电磁学、光学等相关内容。

通过系统地复习,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中的各种题型。

2. 查缺补漏在复习的过程中,考生需要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查找之前未掌握的知识点,及时进行补充和强化。

可以利用习题集或者辅导书对相关不熟练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

3. 补充拓展针对一些常考知识点以外的拓展内容,如应用型题中的实际问题、物理实验相关知识等,考生也需要适当进行补充和拓展,以保证自己在考试中能够有更好的发挥。

二、灵活应用解题技巧1. 注重基础在解题过程中,考生需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理清题目的思路方向,善于分析整个解题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尤其是常见的物理问题中常用的力学、动力学、能量守恒等基本原理。

2. 提高解题速度物理考试是一个时间紧迫的考试科目,考生需要在解题过程中提高解题的速度,熟练掌握快速计算的方法,并且能够在考试中抓住题目的重点,迅速找到解题的思路。

3. 多维联动在解答复杂题型的问题时,考生需要具备多维联动的能力,善于将知识点进行通联和整合,通过多个角度的思考,找到问题的解决突破口。

三、多维度练习题目1. 类型齐全为了更好地适应考试的各种题型,考生需要在复习的过程中,进行多维度的题目练习,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应用题等各种类型的题目,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2. 重点突破对于自己不擅长的题型,考生可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突破,选择同类型的题目进行大量练习,帮助自己更好地掌握解题技巧。

3. 模拟测试在备考的过程中,考生还需有意识地进行模拟测试,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帮助自己更好地掌握时间管理、心态调整等方面的技巧。

四、合理安排复习时间1. 制定计划在备考的过程中,考生需要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将各个知识点进行合理分配,并且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复习的深度和广度。

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_力学实验与创新PPT教学课件

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_力学实验与创新PPT教学课件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
高考热点 命题轨迹
情境呈现
力学创 卷 新实验 Ⅲ
第2轮 ( 教 学 提 纲 )2021 届高考 物理二 轮专题 复习: 力学实 验与创 新获奖 课件( 免费下 载)
物理(全国版)
2018年卷Ⅱ23题
2020年卷Ⅰ23题
2020年卷Ⅱ22题
返回导航
( 教 学 提 纲 )2021 届高考 物理二 轮专题 复习: 力学实 验与创 新获奖 课件( 免费下 载)
第2轮 ( 教 学 提 纲 )2021 届高考 物理二 轮专题 复习: 力学实 验与创 新获奖 课件( 免费下 载)
物理(全国版)
返回导航
( 教 学 提 纲 )2021 届高考 物理二 轮专题 复习: 力学实 验与创 新获奖 课件( 免费下 载)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
(ⅱ)F合的大小为____4_.0___ N,F合与拉力F的夹角的正切值为____0_.0_5_____. 若F合与拉力F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实验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则该实验验 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第2轮 ( 教 学 提 纲 )2021 届高考 物理二 轮专题 复习: 力学实 验与创 新获奖 课件( 免费下 载)
物理(全国版)
返回导航
( 教 学 提 纲 )2021 届高考 物理二 轮专题 复习: 力学实 验与创 新获奖 课件( 免费下 载)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
解析 标尺的游标为20分度,精确度为0.05 mm,游标的第15个刻度与主尺刻度 对齐,则读数为37 mm+15×0.05 mm=37.75 mm=3.775 cm.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
分类 实验名称
探究弹力 研 和弹簧伸 究 长的关系 性 实
探究动 验

高中物理大二轮物理复习专题目录

高中物理大二轮物理复习专题目录

二轮物理
选择题48分专练(一) 选择题48分专练(二) 实验题15分专练(一) 实验题15分专练(二) 计算题32分专练(一) 计算题32分专练(二) 选考题15分专练(一) 选考题15分专练(二)
第二部分 考前冲刺增分练
二轮物理
小卷冲刺抢分练(一)——(8+2实验) 小卷冲刺抢分练(二)——(8+2实验) 小卷冲刺抢分练(三)——(8+2计算) 小卷冲刺抢分练(四)——(8+2计算) 高考模拟标准练
大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
物理
二轮物理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力与运动 第1讲 物体的平衡 考向一 力学中的平衡问题 考向二 电学中的平衡问题 考向三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第2讲 牛顿运动定律和直线运动 考向一 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考向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应用规律 考向三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专题整合突破
二轮物理
第2讲 电学实验与创新 考向一 电表改装与读数、多用电表原理与使用 考向二 以伏安法测电阻为核心的实验 考向三 以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为核心的实验 考向四 电学创新设计实验
二轮物理
专题七 选考部分 第1讲 (选修3-3) 分子动理论、气体及热力学定律 考向一 热学基础知识与气体实验定律的组合 考向二 热学基础知识、热力学定律与气体定律的组合 第2讲 (选修3-4)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光 电磁波 考向一 振动(或波动)与光的折射、全反射的组合 考向二 光学基础知识与波动(或振动)的组合 考向三 电磁波、光学、波动(或振动)的组合
二轮物理
第三部分 一、物理学史和物理思想方法 (一)高中物理的重要物理学史 (二)高中物理的重要思想方法 二、高考必知的五大解题思想 (一)守恒的思想 (二)等效的思想 (三)分解的思想 (四)对称的思想 (五)数形结合的思想

推荐学习K12高考物理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2力学实验

推荐学习K12高考物理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2力学实验

专题12 力学实验【考向解读】高考对物理实验的考查,是在《考试说明》规定的实验基础上进行重组与创新,旨在考查考生是否熟悉这些常规实验器材,是否真正动手做过这些实验,是否能灵活的运用学过的实验理论、实验方法、实验仪器,去处理、分析、研究某些未做过的实验,包括设计某些比较简单的实验等.所给的物理情景和要求跟教材内容多有明显区别,是以教材中实验为背景或素材,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或增加条件限制,加强对考生迁移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命题热点突破一】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条件是“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因此,在两个分力和一个力分别作用下,同一弹性绳的同一端点必须到达同一位置才能满足实验的验证条件.例1、(2015·安徽)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某同学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一点,两个细绳套系在橡皮条的另一端.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拉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施加拉力,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纸面上某一位置,如图所示.请将以下的实验操作和处理过程补充完整:①用铅笔描下结点位置,记为O;②记录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沿每条细绳(套)的方向用铅笔分别描出几个点,用刻度尺把相应的点连成线;③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仍拉到位置O,记录测力计的示数F3,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按照力的图示要求,作出拉力F1、F2、F3;⑤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F;⑥比较__________的一致程度,若有较大差异,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的改进后再次进行实验.【答案】③沿此时细绳(套)的方向用铅笔描出几个点,用刻度尺把这些点连成直线;⑥F和F3.【变式探究】(2015·山东)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步骤:①将弹簧秤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使其轴线沿竖直方向.②如图甲所示,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在弹簧秤的秤钩上,另一端用圆珠笔尖竖直向下拉,直到弹簧秤示数为某一设定值时,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记为O1、O2,记录弹簧秤的示数F,测量并记录O1、O2间的距离(即橡皮筋的长度l).每次将弹簧秤示数改变0.50 N,测出所对应的l,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1)利用表中数据在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F-l图线,根据图线求得l0=________ cm.(2)测得OA=6.00 cm,OB=7.60 cm,则F OA的大小为________N.(3)根据给出的标度,在图中作出F OA和F OB的合力F′的图示.(4)通过比较F′与________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解析】(1)作出F-l图像,求得直线的截距即为l0,可得l0=10.00 cm;(3)如图;(4)通过比较F′和F′OO的大小和方向,可得出实验结论.【答案】(1)10.00 (2)1.80 (3)如图(4)F′OO【命题热点突破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用砝码(包括砝码盘)的重力G的大小作为小车所受拉力F的大小,这样做会引起系统误差.例2、(2016·全国Ⅲ,23,10分)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甲中的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图中,置于实验台上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右端固定一轻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端与放在木板上的小滑车相连,另一端可悬挂钩码.本实验中可用的钩码共有N=5个,每个质量均为0.010 kg.实验步骤如下:(1)将5个钩码全部放入小车中,在长木板左下方垫上适当厚度的小物块,使小车(和钩码)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2)将n(依次取n=1,2,3,4,5)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N-n个钩码仍留在小车内;用手按住小车并使轻绳与木板平行.释放小车,同时用传感器记录小车在时刻t相对于其起始位置的位移s,绘制s—t 图象,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相应的加速度a.(3)对应于不同的n的a值见下表.n=2时的s—t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乙求出此时小车的加速度(保留2位有效数字),将结果填入下表.(4)利用表中的数据在图丙中补齐数据点,并作出a—n图象.从图象可以看出: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5)利用a—n图象求得小车(空载)的质量为________kg(保留2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g=9.8 m·s-2).(6)若以“保持木板水平”来代替步骤(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标号).A.a—n图线不再是直线B.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不过原点C.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的斜率变大【答案】 (3)0.40(0.37~0.49均给分) (4)图见解析 (5)0.44(0.43~0.47均给分) (6)BC【变式探究】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他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一个光电门B ,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传感器下方悬挂钩码,每次滑块都从A 处由静止释放.③下列不必要的一项实验要求是____________. A .应使滑块质量远大于钩码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B .应使A 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 C .应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 D .应使细线与气垫导轨平行④改变钩码的质量,记录对应的力传感器的示数F 和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 ,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像,研究滑块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________图像.(选填“t 2-F ”“1t -F ”或“1t2-F ”).【答案】 ①2.25 ②A 位置到光电门B 之间的距离L ③A ④1t2-F【变式探究】某兴趣小组设计出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跟合外力的关系,途中与小车左端相连的是测力传感器,小车放置在表面各处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长木板上.按甲图装配好实验器材,先测出小车运动时所受摩擦阻力,逐渐向砂桶中添加细砂粒,当观察到小车刚开始运动时,记下传感器的最大示数为F0,可认为摩擦阻力为F0.(1)将小车放回初位置并用手按住,继续向砂桶中添加一定量的砂粒,记下传感器的示数F1,接通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使打点计时器工作,然后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再继续向砂桶中添加砂粒,多次重复实验,打出多条纸带,图乙为某次实验打出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6六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1、2、3、4、5、6点到0点的距离(单位:cm),分别标注在相应的计数点的下方,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算出各次小车的加速度和合力F(F=F1-F0),获得多组数据,描绘小车加速度a与F的关系图像,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摩擦可忽略,下列图像可能正确的是________.(3)写出一条提高实验结果准确程度有益的建议__________.【思路点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Δ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a与F 的关系式,结合关系式得出正确的图线.本题借助实验考查了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的应用,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以及注意事项,其中平衡摩擦力的原因以及做法在实验中应当清楚.(2)改变小桶中砂的重力,多次重复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描绘小车加速度a 与合力F (F =F 1-F 0)的关系图像.由于已经平衡摩擦力,所以图像应该过原点.故D 项正确,ABC 项错误. (3)提高实验结果准确程度有益的建议: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 【答案】 (1)0.756 (2)AD (3)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 【命题热点突破三】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般有阻力存在,例如纸带与限位孔之间的,一般重力势能减少量大于动能增加量. 2.需要不需要测研究对象的质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3、(2016·江苏物理,11,10分)某同学用如题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一根细线系住钢球,悬挂在铁架台上,钢球静止于A 点,光电门固定在A 的正下方.在钢球底部竖直地粘住一片宽度为d 的遮光条.将钢球拉至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t 由计时器测出,取v =dt作为钢球经过A 点时的速度.记录钢球每次下落的高度h 和计时器示数t ,计算并比较钢球在释放点和A 点之间的势能变化大小ΔE p 与动能变化大小ΔE k ,就能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甲(1)用ΔE p =mgh 计算钢球重力势能变化的大小,式中钢球下落高度h 应测量释放时的钢球球心到________之间的竖直距离.A .钢球在A 点时的顶端B .钢球在A 点时的球心C .钢球在A 点时的底端(2)用ΔE k =12mv 2计算钢球动能变化的大小,用刻度尺测量遮光条宽度,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cm.某次测量中,计时器的示数为0.010 0 s ,则钢球的速度为v =________ m/s.乙(3)下表为该同学的实验结果:他发现表中的ΔE p 与ΔE k 之间存在差异,认为这是由于空气阻力造成的.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说明理由.(4)请你提出一条减小上述差异的改进建议.【答案】 (1)B (2)1.50(1.49~1.51都算对) 1.50(1.49~1.51都算对) (3)见解析 (4)见解析【变式探究】用如图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在m1拖着的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50 Hz,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下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相邻两计数点间均有4个点未画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m1=50 g、m2=150 g(g取9.8 m/s2,所有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求:(1)下面给出了该实验的操作步骤: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实验器材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直流电源上C.先释放m2,再接通电源,在纸带打下一系列点迹D.挑选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E.根据测量的结果,分别计算系统减少的重力势能和增加的动能其中操作不当的步骤是:________.(2)在打0-5点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加量ΔE k________J,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 p________J,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验证了机械能守恒.(3)某同学作出了v 22-h 图线,则据图线得到的重力加速度g =________ m/s 2.(1)打点计时器必须在交流电源上才能工作;利用打点计时器时,须先让打点计时器工作,再去让纸带运动. (2)根据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知打第5个点时的速度为:v 5=x 462T =0.216+0.2642×0.1m/s =2.4 m/s ;物体的初速度为零,所以动能的增加量为ΔE k =12mv 25-0=12×(0.05+0.15)×2.42J =0.576 J重力势能的减小量等于物体重力做功,故ΔE p =W =mgh =(0.05+0.15)×9.8×0.216 J=0.588 J由此可知动能的增加量和势能的减小量基本相等,因此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 1、m 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3)本题中根据机械能守恒可知,mgh =12mv 2,即有12v 2=gh ,所以12v 2-h 图像中图像的斜率表示重力加速度 由图可知,斜率k =9.67,故当地的实际重力加速度g =9.67 m/s 2. 【答案】 (1)BC ②0.576 0.588 (3)9.67 【变式探究】某实验小组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和如图的其他器材开展多项实验探究,选择了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数据如图(相邻计数点的时间为T ),回答下列问题:(1)按装置安装器材时,纸带应穿过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从复写纸的________(填“上”或“下”)表面通过.(2)若是探究重力做功和物体动能的变化的关系.需求出重锤运动到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试写出在E点时重锤运动的瞬时速度v E=________(用题中字母表示).(3)若是测量重力加速度g.为减少实验的偶然误差,采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则加速度大小可以表示为g=________(用题中字母表示).(4)如果研究重锤在AE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时,重锤增加的动能总是小于减小的重力势能,造成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条).【思路点拨】本题一定要明确实验原理,并且亲自动手实验,熟练应用所学基本规律解决实验问题.要会从下面三个方面分析得出正确答案:(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据此可以求出E点的速度大小.(2)采用逐差法可有效利用数据,再采用求平均值的办法可更好地减小误差.(3)分析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误差形成的原因即可.【答案】 (1)下 (2)s 5+s 62T(3)s 4+s 5+s 6-s 1+s 2+s 39T2(4)重锤克服阻力做功(或阻力对重锤做负功) 【命题热点突破四】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如何选取纸带和计数点要选取点迹清楚的一条,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在便于测量的地方取一个开始点O ,然后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依次为A 、B 、C ……如图所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x 1、x 2、x 3、x 4、x 5、x 6……利用打下点的纸带和测量的有关数据便可以进行计算.2.求任一计数点对应的瞬时速度v 如v B =x 2+x 32T(其中T =5×0.02 s=0.1 s). 3.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aa =x 4+x 5+x 6-x 1+x 2+x 39T2. 4.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时 (1)实验用的是控制变量法;(2)将砂桶或钩码重力视为小车所受合外力,必须满足小车和砝码的总重量远远大于砂桶的重量; (3)在平衡摩擦力时,要将一端垫高,不要悬挂小桶,但小车应连着纸带且接通电源.例4、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 Hz.(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2)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 =________ m/s 2,若用a g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 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解析】 (1)从计数点1到6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Δx ≈2.00 cm,在6、7计数点间的位移比5、6之间增加了(12.28-11.01) cm =1.27 cm<2.00 cm ,因此,开始减速的时刻在计数点6和7之间. (2)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v 5=x 4+x 52T =+-22×0.1m/s =1.00 m/s.计数点4对应的速度大小为v 4=x 3+x 42T=+-22×0.1m/s =0.80 m/s.根据v 5=v 4+v 62,得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v 6=2v 5-v 4=(2×1.00-0.80) m/s =1.20 m/s.【答案】 (1)6 7(或7 6) (2)1.00 1.20 (3)2.00 偏大 【变式探究】如图(a)所示,竖直平面内固定一斜槽,斜槽中放有若干个直径均为d 的小铁球,紧靠斜槽末端固定有电磁铁,闭合开关K,电磁铁吸住第1个小球.手动敲击弹性金属片M,M与触头瞬间分开,第1个小球从O点开始下落,M迅速恢复,电磁铁又吸住第2个小球.当第1个小球撞击M时,M与触头分开,第2个小球从O点开始下落……某兴趣小组利用此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请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d,如图(b)所示,读数为________ mm.(2)用刻度尺测出OM=1.462 m,手动敲击M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若10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为5.5 s,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若在O点的正下方A点固定一光电门(图中未画出),测出OA=h,小球经过光电门的时间为Δt,则小球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________,可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用已知量和测得量的符号表示)【解析】(1)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9 mm,游标尺上第6个刻度与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故其读数为0.05×6 mm=0.30 mm,所以最终读数为:9 mm+0.30 mm=9.30 mm.(2)小球下落的时间t =5.5/10=0.55 s ,根据H =12gt 2,得g =9.7 m/s 2.(3)根据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求出小球运动到光电门处时的瞬时速度,则小球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d /Δt ;根据运动学公式得重力加速度g =v 22h =d 22h Δt2.【答案】 (1)9.30 (2)9.7 (3)dΔtd 2Δt2h【命题热点突破五】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该实验要注意区分弹簧总长度和弹簧伸长量.对探索性实验,要根据描出的点的走向,尝试判定函数关系.(这一点和验证性实验不同.)可以扩展为橡皮筋、弹性绳.例5、[2016·浙江卷] 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图中弹簧OC 的劲度系数为500 N/m.如图1所示,用弹簧OC 和弹簧秤a 、b 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在保持弹簧伸长1.00 cm 不变的条件下:图1­7(1)若弹簧秤a 、b 间夹角为90°,弹簧秤a 的读数是________N(图2中所示),则弹簧秤b 的读数可能为________N.(2)若弹簧秤a 、b 间夹角大于90°,保持弹簧秤a 与弹簧OC 的夹角不变,减小弹簧秤b 与弹簧OC 的夹角,则弹簧秤a 的读数________、弹簧秤b 的读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3.00~3.02 3.9~4.1(有效数不作要求) (2)变大 变大【变式探究】(2015·四川)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安装好实验装置,让刻度尺零刻度与弹簧上端平齐,在弹簧下端挂1个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为l 1,如图1所示,图2是此时固定在弹簧挂钩上的指针在刻度尺(最小分度是1毫米)上位置的放大图,示数l 1=________ cm.在弹簧下端分别挂2个、3个、4个、5个相同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分别是l 2、l 3、l 4、l 5.已知每个钩码质量是50 g ,挂2个钩码时,弹簧弹力F2=________ N(当地重力加速度g=9.8 m/s2).要得到弹簧伸长量x,还需要测量的是________.作出F-x曲线,得到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答案】25.82 0.98 弹簧的原长l0【变式探究】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欲以下图装置中的滑块为研究对象“验证动能定理”,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所示的装置,另外他们还找到了打点计时器所用的学生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天平、刻度尺、细沙等材料.当滑块连接上纸带,用细线通过滑轮挂上空的小沙桶时,释放沙桶,滑块处于静止状态.若你是小组中的一位成员,要完成该项实验,则:(1)实验时为了保证滑块受到的合力与沙和沙桶的总重力大小基本相等,沙和沙桶的总质量m、滑块的质量M两者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而且实验时还需要有________的步骤.(2)在(1)的基础上,某同学用天平称量滑块的质量M.向沙桶中装入适量的细沙,用天平称出此时沙和沙桶的总质量m.让沙桶带动滑块加速运动,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其运动情况,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取OABC 四点,量得各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x1、x2、x3.若研究滑块的AB段,本实验最终要验证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用题中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打点计时器所接交变电流的周期为T).【思路点拨】实验前要平衡摩擦力,使滑块受到的合力等于沙和沙桶的重力;只有在滑块质量远大于沙和沙桶总质量的情况下,才可近似认为滑块受到的拉力等于沙和沙桶的重力.由匀变速运动的推论求出滑块的瞬时速度,代入动能定理表达式即可正确解题.该题考查了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正确解答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明确实验原理,提高应用基本物理规律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答案】(1)M≫m平衡滑块摩擦力(2)M8T2(x1+2x2+x3)(x3-x1)=mgx2【命题热点突破六】探究动能定理本实验关键是确保测量的是物体所受合力做的功,其次物体的初动能、末动能也是测量的关键.例6、(2016·全国Ⅱ,22,6分)某物理小组对轻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轻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物块接触而不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物块连接.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由静止释放物块,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1)实验中涉及下列操作步骤:①把纸带向左拉直②松手释放物块③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④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并测量弹簧压缩量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入代表步骤的序号).(2)图乙中M和L纸带是分别把弹簧压缩到不同位置后所得到的实际打点结果.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由M纸带所给的数据,可求出在该纸带对应的实验中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________m/s.比较两纸带可知,________(填“M”或“L”)纸带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由纸带知M上后半段两点间距大于L上的,说明M纸带对应的实验中物块获得较大的速度,对应的弹性势能也较大.【答案】(1)④①③②(2)1.29 M【变式探究】为了探究动能定理,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组装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备有下列器材: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导线、纸带、复写纸、天平、细沙、滑块、沙桶、木板他们称量滑块的质量为M、沙和小桶的总质量为m.当滑块连接上纸带,让细线跨过滑轮并悬挂空的小桶时,滑块处于静止状态.要完成该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要完成本实验,还缺少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2)实验开始前,首先要________;实验中要保证满足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3)在满足(2)问的条件下,让小桶带动滑块加速运动,如图2所示为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的一部分,图中A、B、C、D、E是按时间先后顺序确定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标注在图上,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B、D两点间对滑块用实验验证动能定理表达式为________.(用题中所给的表示数据的字母表示)【答案】(1)刻度尺(2)平衡摩擦力m远小于M(3)mg(x2+x3)=M8T2[(x3+x4)2-(x1+x2)2]【高考真题】1.[2016·四川理综,8(Ⅰ),6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弹簧的弹性势能.将弹簧放置在水平气垫导轨上,左端固定,右端在O点;在O点右侧的B、C位置各安装一个光电门,计时器(图中未画出)与两个光电门相连.先用米尺测得B、C两点间距离s,再用带有遮光片的滑块压缩弹簧到某位置A,静止释放,计时器显示遮光片从B到C所用的时间t,用米尺测量A、O之间的距离x.(1)计算滑块离开弹簧时速度大小的表达式是________. (2)为求出弹簧的弹性势能,还需要测量________. A .弹簧原长 B .当地重力加速度 C .滑块(含遮光片)的质量(3)增大A 、O 之间的距离x ,计时器显示时间t 将________.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解析】 (1)计时器记录的是从B 到C 的时间t ,故滑块速度v =s t.(2)由能量守恒可知,弹性势能等于小滑块的动能,需测滑块的质量,C 正确. (3)增大AO 距离,滑块速度变大,计时器显示的时间将减小,B 正确. 【答案】 (1)s t(2)C (3)B2.[2016·天津理综,9(2)]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1)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________. A .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 B .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C .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D .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2)他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 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s 1=3.59 cm ,s 2=4.41 cm ,s 3=5.19 cm ,s 4=5.97 cm ,s 5=6.78 cm ,s 6=7.64 cm.则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____m/s 2(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 点时小车的速度v B =______m/s 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2)由题知,相邻计数点间时间间隔ΔT =0.1 s ,根据a =s 4+s 5+s 6-s 1-s 2-s 39ΔT2,可求得a =0.80 m/s 2,根据v B =s 1+s 22ΔT,可求得v B =0.40 m/s. 【答案】 (1)AB (2)0.80 0.403.(2016·浙江理综,21,10分)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图中弹簧OC 的劲度系数为500 N/m.如图甲所示,用弹簧OC 和弹簧秤a 、b 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在保持弹簧伸长1.00 cm 不变的条件下,(1)若弹簧秤a 、b 间夹角为90°,弹簧秤a 的读数是________N(图乙中所示),则弹簧秤b 的读数可能为________N.(2)若弹簧秤a 、b 间夹角大于90°,保持弹簧秤a 与弹簧OC 的夹角不变,减小弹簧秤b 与弹簧OC 的夹角,则弹簧秤a 的读数、弹簧秤b 的读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3.00~3.02 3.9~4.1(有效数不作要求) (2)变大变大4.(2016·全国Ⅲ,23,10分)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甲中的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图中,置于实验台上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右端固定一轻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端与放在木板上的小滑车相连,另一端可悬挂钩码.本实验中可用的钩码共有N=5个,每个质量均为0.010 kg.实验步骤如下:(1)将5个钩码全部放入小车中,在长木板左下方垫上适当厚度的小物块,使小车(和钩码)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2)将n(依次取n=1,2,3,4,5)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N-n个钩码仍留在小车内;用手按住小车并使轻绳与木板平行.释放小车,同时用传感器记录小车在时刻t相对于其起始位置的位移s,绘制s—t 图象,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相应的加速度a.(3)对应于不同的n的a值见下表.n=2时的s—t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乙求出此时小车的加速度(保留2位有效数字),将结果填入下表.。

高考新课标物理二轮复习方案课件(人教版)专题12 力学实验

高考新课标物理二轮复习方案课件(人教版)专题12 力学实验
Leabharlann 专题十二 │ 主干知识整合
二、力学实验中的测量方法
待测量 测量方法 说明
毫米刻度尺精度为 1 mm ,读数时应估读到 利用刻度尺 0.1 mm ①读数方法:测量值=主尺上指示的毫米数 长度 +精度×游标尺对齐的格数 利 用 游 标卡 ②精度:10分度的游标卡尺精度为0.1 mm,20 尺 分度的游标卡尺精度为 0.05 mm,50分度游标 卡尺精度为0.02 mm.游标卡尺不估读
第五单元 │ 考情分析预测
3. 设计性实验是考查的热点.在近几年的各地高考中设计
性的实验题比较多,此类实验能够综合考查考生创造性地应用 已学知识、方法、原理,灵活处理陌生实验问题的能力,要求 学生有较高的知识迁移能力、实验设计能力. 4.电学实验在高中阶段所占比例较大,是实验考查的重点,
各地高考实验题中必有电学实验题.
第五单元 │ 考情分析预测
1.重视对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查.如实验步骤的排序、纠错; 实验器材的选择,包括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电表量程的选择; 实物连线和运用图象与表格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实验结论的总结 及误差分析;实验方案的改进创新等.
2.重视对基本仪器的读数、构造原理、重要实验方法及电
学实验中的故障分析的考查,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多用电 表等的读数.
第五单元
物理实验
第五单元 │ 知识网络构建
知识网络构建
第五单元 │ 知识网络构建
第五单元 │ 考情分析预测
考情分析预测
高考物理试题中,实验是必考内容,且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 视.高考实验题除了对教材原有学生实验进行考查外,还把考查 内容延伸到演示实验中,甚至拓展到迁移类实验、应用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以及“研究性学习”类实验.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 对实验仪器或实验方法重组,将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 实验原理、实验方法迁移到情景新颖的实验中去.高考物理实验 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推荐学习]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整合突破五 物理实验 第12讲 力学实验素能特训

[推荐学习]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整合突破五 物理实验 第12讲 力学实验素能特训

力学实验1.小明同学看了“神舟十号”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时,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测量指令长聂海胜的质量后深受启发,在学校实验室里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手机电池的质量,为使滑块平稳运动,小明把两块质量相等的手机电池用质量不计的细棉线固定在滑块的两侧。

接通气源,当空气从导轨两侧稳定喷出时,发现滑块与气垫导轨没有直接接触,装置能正常使用。

调节导轨水平,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滑块上,另一端固定在钩码上。

(1)小明用图乙中的螺旋测微器测得遮光条的宽度L =________mm 。

(2)将附带手机电池的滑块从图甲所示位置由静止释放,在钩码的牵引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1=7.2×10-3 s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2=2.3×10-3 s ,遮光条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0.592 s ,则手机电池经过光电门1时的瞬时速度v 1=_______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经过光电门2时的瞬时速度v 2=________m/s(保留3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手机电池的加速度a =________m/s 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已知钩码的质量为m 1=200 g ,滑块与遮光条的总质量为m 2=510 g ,则一块手机电池的质量为m =________ g(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1)5.996~5.999 (2)0.83 2.61 3.0(3)79解析 (1)固定尺上读出5.5 mm ,螺旋套筒上读出49.7×0.01=0.497 mm ,所以遮光条的宽度L =5.997 (5.996~5.999) mm 。

(2)v 1=L Δt 1=0.83 m/s ,v 2=LΔt 2=2.61 m/s , a =v 2-v 1Δt=3.0 m/s 2。

高三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第12讲 力学实验

高三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第12讲 力学实验

12345
解析 答案
4.(2017·全国卷Ⅰ·22)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
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
3(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
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
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6
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
解析 由于两计数点间还有两个点
没有画出,故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
间隔为T=3×0.02 s=0.06 s,
图9
根据逐差法 a=x6+x5+x49-T2x3+x2+x1
=3.8+3.3+29.8×-0.026.23+1.9+1.4×10-2 m/s2≈1.3 m/s2
解析 答案
(3)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横坐标,加速度为纵坐标(纵、横坐标轴单位长 度相等,且都为国际单位),画出的a-F图象是一条直线,图线与横轴的 夹角为θ,求得图线的斜率为k,则小车的质量为 D .
砝码的质量m/kg 0.05 0.10 0.15 0.20 0.25 滑动摩擦力f/N 2.15 2.36 2.55 f4 2.93 解析 由题图(b)可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4=2.75 N.
12345
解析 答案
(2)在图(c)的坐标纸上补齐未画出的数据点并绘 出f-m图线; 答案 见解析图 解析 f-m图线如图所示.
12345
解析 答案
(3)f与m、木块质量M、木板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及重力加速度大小 g之间的关系式为f= μ(M+m)g,f-m图线(直线)的斜率的表达式为k= μg ;
解析 摩擦力表达式f=μ(M+m)g,其斜率k=μg.
12345
解析 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学实验
1.[2015·抚顺期中]某同学验证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倾斜的气垫导轨;导轨上A 点处有一带长方形遮光片的滑片,其总质量为M ,左端由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一易拉罐相连,易拉罐和里面的细沙总质量为m ;遮光片两条长边与导轨垂直;导轨上B 点有一光电门,可以测量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为t ,L 表示A 、B 两点间的距离。

滑块与气垫导轨间没有摩擦,用g 表示重力加速度。

(1)该同学首先用游标卡尺测量了遮光片的宽度。

将游标卡尺的测量爪合在一起,发现游标尺的零刻度线与主尺的零刻度线不重合,如图2甲所示。

用此游标卡尺测遮光片的宽度时示数如图2乙所示读数值d 测=________mm ,遮光片宽度的实际值d 真=________mm 。

(2)该同学首先调整导轨倾角,易拉罐内盛上适量细沙,用轻绳通过滑轮连接在滑块上。

让滑块恰好在A 点静止,此时易拉罐和里面的细沙总质量为m 。

剪断细绳后,滑块开始加速下滑,则其受到的合外力为________。

(3)为验证从A →B 过程中小车合外力做功与滑块动能变化的关系,需要验证的关系式为________(用题目中所给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答案 (1)1.4 2.0 (2)mg (3)mgL =12M (d t
)2 解析 (1)乙图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0.1 cm =1 mm ,游标尺上第4个刻度和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所以游标读数为4×0.1 mm=0.4 mm =0.04 cm ,所以最终读数为:
1 mm +0.4 mm =1.4 mm ,甲图游标尺上第6个刻度和主尺某刻度对齐,遮光片的实际宽度为:1.4 mm +0.6 mm =2.0 mm 。

(2)小车匀速下滑时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拉力,合力为零;撤去拉力后,其余
力不变,故合力等于撤去的拉力,故其合力大小为mg 。

(3)小车获得的速度为:v =d t
,合外力做功为:W =mgL ,
根据功能关系可知需要验证的表达式为:mgL =12Mv 2,即:mgL =12M (d t
)2。

2.[2015·淮安调研]如图甲所示,一位同学利用光电计时器等器材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

有一直径为d 、质量为m 的金属小球从A 处由静止释放,下落过程中能通过A 处正下方、固定于B 处的光电门,测得A 、B 间的距离为H (H ≫d ),光电计时器记录下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

则:
(1)如图乙所示,用游标卡尺测得小球的直径d =________mm 。

(2)小球经过光电门B 时的速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次改变高度H ,重复上述实验,作出1t 2随H 的变化图象如图丙所示,当图中已知量t 0、H 0和重力加速度g 及小球的直径d 满足以下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时,可判断小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4)实验中发现动能增加量ΔE k 总是稍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ΔE p ,增加下落高度后,则ΔE p -ΔE k 将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答案 (1)7.25 (2)d t (3)1t 20=2g d 2H 0或2gH 0t 20=d 2
(4)增加
解析 (1)由图根据游标卡尺的刻度可读出为:7.25 mm ;(2)通过光电门认为是匀速运
动,有:v =d t 。

(3)由图线和在高空做自由落体运动可得:2gH =v 2,又∵v =d t ,∴2gH 0=d 2
t 20
,由此得出答案。

(4)由于有空气阻力和摩擦力作用,则ΔE p -ΔE k 将增加。

3.如图甲,一个圆盘可以绕通过中心垂直于盘面的水平轴转动。

圆盘加速转动时,纸带随圆盘运动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上一系列点。

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圆盘的直径如图乙所示,用此装置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丙所示(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A 、B 、C 、D ……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

(1)根据图乙读出圆盘的直径为________cm ;
(2)根据图丙计算,打D 点时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为________rad/s ;
(3)由图丙可知,纸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2。

答案 (1)6.000 (2)13 (3)0.60
解析 (1)整数部分为60 mm ,小数部分为零,由于精确度为0.05 mm ,故需写到0.001 cm 处,故读数为6.000 cm ;故直径为6.000 cm ; (2)打下计数点D 时,速度为v D =CE 2T =0.1320-0.05402×0.1=0.390 m/s ,故ω=v r =0.3900.03
=13 rad/s ;
(3)纸带运动的加速度为
a =
Δx Δt 2=CE -AC Δt 2=0.1320-0.0540-0.05400.22=0.60 m/s 2。

4.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现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表面粗糙
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 ,小车到滑轮的距离大于钩码到地面之间的距离。

实验时先用手固定小车,挂上适量的钩码,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释放小车,小车在钩码的作用下开始做匀加速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钩码落地后,小车继续在木板上向前运动。

下图是钩码落地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段纸带,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 =0.1 s ,解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他们已计算出小车在通过计数点1、2、3、4、5、6的瞬时速度,并填入了下表,以0点为计时起点,根据表中的数据请你在下图中作出小车的v ­t 图象;
(2)由所作的v ­t 图象可判断出小车做________(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匀变速直线运动”或“不能判断”);
(3)根据图象可求得钩码落地后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__m/s 2

(4)若小车的质量m =1 kg ,则小车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g =10 m/s 2)。

答案 (1)图见解析 (2)匀变速直线运动 (3)0.49~0.50 (4)0.049~0.050
解析 (1)由于纸带是钩码落地后打出的,可大概确定小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表格中的速度画v ­t 图象。

(2)由v ­t 图可判定小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3)a =Δv Δt
=0.49 m/s 2(0.49~0.50 m/s 2)。

(4)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μmg =ma
μ=a g =0.4910
=0.049(0.049~0.050)。

5. [2015·山东高考]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步骤: ①将弹簧秤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使其轴线沿竖直方向。

②如图甲所示,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弹簧秤的秤钩上,另一端用圆珠笔尖竖直向下拉,直到弹簧秤示数为某一设定值时,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标记为O 1、O 2,记录弹簧秤的示数F ,测量并记录O 1、O 2间的距离(即橡皮筋的长度l )。

每次将弹簧秤示数改变0.50 N ,测出所对应的l ,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F OO ′。

④在秤钩上涂抹少许润滑油,将橡皮筋搭在秤钩上,如图乙所示。

用两圆珠笔尖成适当角度同时拉橡皮筋的两端,使秤钩的下端达到O 点,将两笔尖的位置标记为A 、B ,橡皮筋OA 段的拉力记为F OA ,OB 段的拉力记为F OB 。

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
(1)利用表中数据在图丙中画出F­l图线,根据图线求得l0=________cm。

(2)测得OA=6.00 cm,OB=7.60 cm,则F OA的大小为________N。

(3)在图丁中根据给出的标度,作出F OA和F OB的合力F′的图示。

(4)通过比较F′与________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

答案(1)如图1所示10.0(9.8、9.9、10.1均正确)
(2)1.80(1.70~1.90均正确) (3)如图2所示(4)F OO′
解析(1)如图1所示,由图象知图线与横轴交点横坐标即弹簧原长,故l0=10.0 cm。

(2)由图象知橡皮筋的劲度系数k=50.0 N/m,OA、OB的长度之和是13.60 cm,原长10 cm,则形变量Δx=3.60 cm,所以弹力T=kΔx=1.80 N。

(3)合力F′的图示如图2所示。

(4)橡皮筋搭在秤钩上拉至O点和把橡皮筋挂在秤钩上拉至O点效果相同,F′应与F OO′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