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说课稿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说课稿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有理数的定义、分类以及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基础,对于学生后续学习代数、几何等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如温度、高度等,引导学生认识有理数,并通过对有理数的分类和大小比较,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基本性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实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有理数的定义和性质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定义,掌握有理数的分类和大小比较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和大小比较。

2.难点:有理数的概念和学生对有理数性质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案例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如温度、高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物可以用哪种数学符号来表示。

2.新课导入:介绍有理数的定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有理数的性质。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有理数的分类和大小比较。

4.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有理数的性质。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有理数的重要性和应用。

7.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有理数的概念。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有条理,突出有理数的关键概念和性质。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1《有理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1《有理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1《有理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1《有理数》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数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数的一种分类。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及运算规则。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分类,会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有理数时,容易与小学阶段的数的概念混淆,对有理数的分类和运算规则的理解和运用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定义,掌握有理数的分类。

2.掌握有理数的运算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有理数运算。

3.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定义和分类。

2.有理数的运算规则。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分类和运算规则。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2.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有理数的概念,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2个苹果,小明比小华多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有理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有理数的定义和分类,通过PPT展示有理数的图像和特点,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分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有理数的运算练习,如加、减、乘、除等,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运算规则。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有理数知识和运算规则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2024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 1.2.1 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 1.2.1 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1、复习、导入大于0 的数叫正数,小于0的数叫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的符号用+ 表示,书写时可以省略负数的符号用-表示,书写时不能省略(1)汽车在一条南北走向的高速公路上行驶,规定向北行驶的路程为正。

汽车向北行驶75km,记做______km(或____km),汽车向南行驶100km,记做________km;(2)如果向银行存入50元记为50元,那么-30.50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习巩固话题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使学生生认知冲突,渴艺望了解其中的奥秘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精讲新课在小学阶段和上一节中,我们认识了很多数。

回想一下,到目前为止,我们认识了哪些数? 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写在黑板上。

观察黑板上的这些数,能否将所写的数按如下类型进行归类呢?有限小数:0.5 0.25 0.125 1.3 -0.5进一步地,正整数可以写成正分数的形式,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的数称为有理数(rational number)有理数分类⎪⎪⎪⎩⎪⎪⎪⎨⎧⎩⎨⎧⎪⎩⎪⎨⎧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辨析学生自己尝试分类时,可能会很大略,教师赐予引导和鼓励,划分数的种类要从文字所表示的意义上去引导,这样学生易于理角军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化成分数,为下-问题做好铺垫,通过将三者进行比较,归纳得出有理数是一个整数和-个非零整数的比的本质特征,让学生深入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在多媒体上展示有理数的分类表,分分类的标准要引导学生去体会2、精讲新课小故事:有理数其实并不比别的数更“有道理”,事实上是一个翻译失误。

有理数(rational number)一词从西方传来,rational通常的意义是“理性的”,所以被误译为有理数。

但这个词实际上来源于古希腊,在古希腊语中是比率的意思。

所以意义也很明显,就是整数的“比”。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世界上一切对象都是由整数或整数之间的商组成,这就是“万物皆数”理论,也是人类对有理数最早的认识和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2.1有理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2.1有理数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现漏数的现象.1、分类数的名称1,2,3,4……叫做正整数;-1,-2,-3,-4……叫做负整数。

0叫做零。

,,(即)……叫做正分数;,,(即)……叫做负分数;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

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即(1)0是整数吗?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2)-5是整数吗?是负数吗?是有理数吗?(3)自然数是整数吗?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小组回答:教师强调:有时为了研究的需要,整数也可以看作是分母为1的分数,这时分数包括整数,本章中的分数是指不包括整数的分数。

2、有理数的分类(1)先把有理数按“整”和“分”来分类,再把每类按“正”与“负”来分类,如下表:(2)先把有理数按“正”和“负”来分类,再把每类按“整”和“分”来分类(3)下列有理数中:-7,10.1,,89,0,-0.67,.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分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小组回答:3.数的集合小组总结:我们曾经把所有正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数集合,所有的负数组成的集合叫做负数集合。

同样把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合;把所有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分数集合;把所有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合。

课堂巩固(1)把有理数 6.4,-9,,+10,,-0.021,-1,,-8.5,25,0,100按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分成四个集合。

正整数集合,负整数集合正分数集合,负分数集合(2)把下列有理数:-3,+8,,+0.1,0,,-10,5,-0.7填入相应的集合:整数集合,分数集合正数集合,负数集合(3)判断题(1)整数又叫自然数。

()(2)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3)向东走-20米,就是向西走20米。

()(4)温度下降-2℃,是零上2℃。

()(5)非负数就是正数,非正数就是负数。

()。

1.2.1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1.2.1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课题1.2.1 有理数的概念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时间2024年9月1日节次第1课时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24年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7~8页课型新授课授课对象七年级()班设计曾正祥广南县莲城镇北宁中心学校课标分析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与本节课有关的要求: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二、课标分解1.学什么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包括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按定义分类和按性质符号分类。

2.学到什么程度能够准确识别给定的数属于哪一类有理数,并能清晰阐述理由。

能熟练运用有理数的分类方法,对一组数进行正确分类,不出差错。

能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判断所涉及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进行合理分类。

3.怎么学1通过教师讲解、举例示范,初步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参与课堂练习、小组讨论,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有理数分类的知识。

完成课后作业,进一步强化对有理数分类的掌握和应用。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温度、海拔高度等所涉及的数字,加深对有理数分类的理解和运用。

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和作用:有理数的分类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正数、负数的基础上,对数的范围进行的进一步扩充和分类。

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后续学习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也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对数的系统认识,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和概括能力。

教材内容组织:教材首先通过一些实际例子,如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的模型,将数的范围扩展到有理数。

然后,详细阐述了有理数的两种常见分类方式:1. 按正负性分类,可分为正有理数、零和负有理数。

其中正有理数包括正整数和正分数;负有理数包括负整数和负分数。

2. 按定义分类,分为整数和分数,而整数又包含正整数、零和负整数;分数包含正分数和负分数。

2学情分析执教这节课之前,对全班()名学生进行前测1.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分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5,-3,0,,-1.5,20%,-100。

【 七年级数学 上册】1.2.1 《有理数》教案2

【 七年级数学 上册】1.2.1 《有理数》教案2

【七年级数学上册】1.2.1 《有理数》教案2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是七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及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更复杂数学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为学生后续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和分数的基本知识,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负数和分数的概念理解不深,对有理数的分类和运算方法掌握不牢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分类。

2.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有理数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

2.有理数的运算方法。

3.学生对负数和分数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有理数的分类和运算方法。

3.练习法:通过大量练习,巩固学生对有理数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4.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丰富图片、例题和练习题的PPT,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适量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有理数的掌握。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温度、海拔等,引出有理数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例中的数属于哪种类型?从而引出有理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有理数的分类,包括整数、分数、正数、负数等。

同时,介绍有理数的运算方法,如加、减、乘、除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和运算法则。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实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有理数的定义和分类,以及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有理数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和运算法则。

2.能够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简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定义和分类。

2.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有理数的概念,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有理数的概念。

2.讲解法:对于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和运算法则,采用讲解法进行详细讲解。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温度、海拔等,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有理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和运算法则。

讲解过程中,注意结合实例进行说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有关有理数的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适时给予提示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4.巩固(5分钟)通过PPT课件,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及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的基础,对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和分数的知识,对于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律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学习有理数时,可能会对有理数的分类和大小比较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有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定义,掌握有理数的分类及大小比较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及大小比较。

2.教学难点: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特别是符号规律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工具。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有理数的概念。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解有理数的定义和分类。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4.教师讲解:讲解有理数大小比较的符号规律,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5.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定义:分数和整数统称为有理数。

2.分类: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

3.大小比较:a.正数 > 零 > 负数b.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较大;c.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较小。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2.1《有理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2.1《有理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2.1《有理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和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知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有理数的定义,掌握有理数的分类,以及了解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教材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感受有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和分数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可能存在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耐心引导,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兴趣,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定义,掌握有理数的分类。

2.学会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3.能够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定义和分类。

2.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有理数的分类和大小比较方法。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有理数知识的理解。

4.激励评价法: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和大小比较方法。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有理数。

3.学具: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有不同类型的有理数,用于学生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海拔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可以用哪种数学知识来表示。

通过讨论,让学生感受有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有理数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有理数的概念。

接着,展示有理数的分类,包括整数、分数和零。

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让学生对有理数有更直观的认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教学设计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教学设计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和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是对于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有理数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3.能够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

2.有理数的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抽象出有理数的概念。

2.例题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详细的PPT,内容包括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和运算方法。

2.例题和练习题:准备一些有代表性的例题和练习题,用于讲解和巩固知识点。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有理数的概念,例如:“小明的零花钱有3元,小红给了小明2元,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元?”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出有理数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展示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和运算方法。

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有理数的概念,并用图示和实例展示有理数的分类。

接着讲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并通过具体的例题进行演示。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道例题进行讲解和讨论。

学生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教师巡回辅导。

4.巩固(5分钟)选取一些典型的练习题,让学生上台板书并进行讲解。

1.2.1有理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1.2.1有理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课题名称1.2.1 有理数的概念学科 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 课时说明1课时教材内容分析《有理数》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和运算法则。

这一节内容对于学生学习数学具有基础性的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学 情 分 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实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有理数的定义和分类,以及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具体表现为:1.认知基础:学生对正数、负数、整数和分数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有理数的整体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

2. 学习困难:学生在理解有理数的分类标准和运算法则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的有理数(如0),学生可能难以准确判断其归属。

3.学习动力: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兴趣较高,但可能缺乏持久的学习动力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能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理解0表示的量的意义. 2.让学生体会正负数从生活中产生的过程,理解他们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1. 使学生感受数的美,明白数字与我们生活中的具体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勇于探究的精神.教学重 难突破措施4.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有理数的概念。

例如,可以利用温度计上的温度、海拔高度等实例来引入有理数的概念。

5.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通过讨论和交流来加深对有理数概念的理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

6. 讲解法与练习法结合:在讲解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和运算法则时,要注重结合实例进行说明,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7.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PPT 课件等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可以通过动画、图表等形式来展示有理数的分类和运算法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1有理数教学设计.2.1有理数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1有理数教学设计.2.1有理数教学设计

1.2.1 有理数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概念。

2.掌握有理数的不同分类方法,并能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3.理解数集的概念,并能利用数集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4.体验分类是数学上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小学对数已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通过正数和负数的学习,进一步引导他们对有理数的学习并不难,但随着初中接触数的范围扩大,学生在对数进行分类时难免由于概念不清出错,因此要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重点难点:重点:有理数的概念及有理数的分类难点:数集的概念及应用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正数和负数,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到现在为止,我们都认识了哪些数?正数、零、负数;整数、分数、小数;……请将下列各数分类:1,2,3,0,-1,-2,-3,,,,0.1,5.32,-0.5,,,,-150.25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上面的数分类后,展示学生的成果,并由学生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说明。

(1)整数:1,2,3,0,-1,-2,-3分数:,,,,,小数:0.1,5.32,-0.5,-150.25由于上面的小数都可也转化为分数,所以(2)整数:1,2,3,0,-1,-2,-3分数:,,,,,,0.1,5.32,-0.5,-150.25 因为数有正负,所以(3)正整数:1,2,3零:0负整数:-1,-2,-3正分数:,,,0.1,5.32,负分数:,,,-0.5,-150.25还有的同学可能一开始是这样分类的(4)正数: 1,2,3,,,,0.1,5.32零:0负数:-1,-2,-3,-0.5,,,,-150.25再进一步细分(5)正整数: 1,2,3,正分数:,,,0.1,5.32零:0负整数:-1,-2,-3负分数:-0.5,,,,-150.25正整数、正分数、零、负整数、负分数。

在分类的过程中,我们要明确小数和分数的关系:判断: 分数都可以化成小数。

( √)小数都可以化成分数。

( ×)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1.2.1有理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2.1有理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2.1 有理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理解有理数的含义,能说出正整数、负整数、零、正分数、负分数及其概念和符号表示。

•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能运用加减法解决有理数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概念和符号表示。

•有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带有符号数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1.有理数的概念在实数范围内,可以表示为两个数之比的数称为有理数。

其中,分母不为零的整数称为分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零、正分数和负分数。

2.有理数的符号表示正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在零点右边,表示为+;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在零点左边,表示为-。

3.有理数的加减法有理数的加减法与正数的加减法基本相同。

当同号数相加减时,保留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减;异号数相加减时,两数绝对值相减并决定符号。

4.案例分析【例1】分别求下列有理数上的两点之间的距离:•−3和+4的距离;•+2和+3的距离;•−5和−2的距离;•+1.5和−2.5的距离。

【解】分别用数轴上两点间的线段求出各个数的距离,如下图所示。

例1例1解题时,需要在数轴上用两点间的线段表示相应的有理数,并求出它们的距离。

•|−3−4|=|−7|=7•|2−3|=|−1|=1•|−5−(−2)|=|−5+2|=|−3|=3•|1.5−(−2.5)|=|1.5+2.5|=|4|=4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有理数的概念、符号表示和加减法。

在教学过程中,本着生动有趣的原则,通过讲解案例的形式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了有理数的应用场景。

同时,在讲解中加入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当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课堂互动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例如提出问题让学生一起讨论解决方法,或者请学生上台讲解个人的理解和思考。

最后,需要做好教学反思和总结,以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2.1有理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1.2.1有理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1.2.1 有理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能区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2.掌握有理数的比较、加法、减法运算。

3.能够将有理数表示在数轴上。

4.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有理数的概念和特点。

2.有理数的比较、加法和减法运算。

3.将有理数表示在数轴上。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有理数的概念和特点教学内容: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的正数和负数、有理数的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学方法:利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讨论和归纳,引出有理数的概念和特点。

2. 有理数的比较教学内容:有理数的比较方法。

教学方法:1.对比大小法(同号相比、异号相比)。

2.转化成相同分母后比较。

3.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法则。

教学方法:1.同号相加、异号相减的法则。

2.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4. 有理数的数轴表示教学内容:将有理数表示在数轴上。

教学方法:1.利用数轴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有理数。

2.指导学生画出有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

5. 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结合实际问题运用有理数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提取关键信息,运用有理数进行计算,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举例引入有理数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思考正数、负数、分数等的特征和应用。

2. 概念解释和讨论概念解释:有理数是能够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的数,包括正数、负数和分数。

讨论内容:1.正数和负数的特点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分数的特点和表示方法。

3.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例题引导学生掌握有理数的比较方法,包括同号相比、异号相比和转化成相同分母后比较。

4.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通过例题演示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同号相加、异号相减的法则以及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5. 有理数的数轴表示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和表示方法,让学生练习画出有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1有理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1有理数
针对以上教学难点,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直观的教具、实例等方式,加强学生对有理数符号的认识和理解;
(2)运用具体例子,引导学生掌握乘除运算中符号的处理方法,加强乘除法则的讲解和练习;
(3)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将有理数知识应用于生活场景,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4)强调运算顺序,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减少计算错误。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有理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温度变化、物品的增减等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有理数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4.在小组讨论中,适时提醒学生关注主题,避免偏离方向。
5.课后对有疑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确保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有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找零。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通过数轴上的移动来演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有理数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仍有个别学生表示对某些知识点仍存在疑问。我计划在课后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知识。
1.加强课堂互动,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发言。
2.增加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有理数的运算技巧。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此为生长点,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概念。
3.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有理数的学习。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4.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提升。
-创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教学资源: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丰富的教学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合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教学效果。
-结合教材和实际生活,开发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阶段,我将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我会讲述一个关于温度变化的情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温度从零下5摄氏度上升了3摄氏度,然后又下降了6摄氏度。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的方式来描述这种温度变化。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字迹清晰,表述准确。
2.家长需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鼓励孩子积极思考、主动提问。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
4.对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的优秀作品和进步,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巩固:设计梯度性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教学设计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教学设计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定义、分类、运算和性质。

本节课的内容是对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拓展和深化,为学生以后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定义和性质,能够正确运用有理数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定义和性质。

2.有理数的运算规则。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2.使用实例和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有理数的运算规则。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的概念,如温度、海拔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有理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有理数的概念。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有理数的运算练习,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有理数的运算规则。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有理数的运算规则,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财务管理、工程计算等,拓展学生的思维。

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运算规则,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教学设计中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仅供参考,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调整。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设计《1.2.1 有理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设计《1.2.1 有理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设计《1.2.1 有理数》一. 教材分析《1.2.1 有理数》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及运算规则。

这一节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是学好后续内容的前提。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并熟练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初中数学,对于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可能感到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应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以保证教学效果。

同时,由于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可能还停留在小学阶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初中阶段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定义,掌握有理数的分类。

2.掌握有理数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定义和分类。

2.有理数的运算规则。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运算规则。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数学游戏,用于教学和实践。

3.练习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的概念,如温度、海拔等,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呈现(10分钟)讲解有理数的定义和分类,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运算规则。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教学设计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教学设计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为学生今后学习代数、几何等数学分支打下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教学设计,主要让学生了解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和性质,会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实数的概念,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实数的概念仍模糊不清,对有理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方法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定义,掌握有理数的分类和性质。

2.学会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能熟练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2.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3.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理数的定义和性质。

2.运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有理数的运算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教案、练习题。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3.准备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引入有理数的概念,如分数、整数等,让学生初步感知有理数。

2.呈现(10分钟)讲解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和性质,通过PPT展示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有关有理数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
单位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理数的意义;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会将有理数按照两种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简单回顾数的应用,感受数的初步扩展,经历有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渗透集合思想及分类的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有理数的应用价值,增强数感,树立学生的信心.
游戏:给数字找家.
观察上述大家列举出的数字,思考“哪些数有共同的特点?它们可以走进共同的家,并把这个家给命名?”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各组讨论的结果,让学生说出各类数的名称.(学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结果)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出种不同类型的数: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如果出现小数情况,因为小数可以化成分数,所以就把它们看成分数.
三、释疑解难、精讲点拨
1.将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集合中
(1)正整数集合{}(2)负整数集合{}
(3)正分数集合{}(4)负分数集合{}
(5)整数集合{}(6)分数集合{}
(7)正有理数集合{}(8)负有理数集合{}
本题关键是要按有理数的分类方法将各数对号入座,填入时要做到不重不漏,最后要加上省略号.
【设计意图:在此练习中出现了集合的概念,可对学生作简单的说明: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所有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分数集,所有正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正数集,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数集一般用圆圈或大括号表示,填上所给的数后,最后要加上省略号.】
(2)按正负性分类
问题:有理数可以分成正数和负数两类吗?为什么?
要让学生明确:
①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有理数,是整数.
②还存在一些正数和负数是我们没有学习的,但它们不是有理数.(如圆周率π)
③我们把有理数中的正数部分叫做正有理数,负数部分叫做负有理数.
④我们把有理数中的正数部分包括正整数、正分数.负数部分包括负整数、负分数.
四、巩固训练、深化提高
1.基础练习:教科书第6页练习1,2.
【设计意图:巩固性练习,同时检验用对有理数的各组成部分的掌握情况.】
2.提高练习:
判断对错
(1)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2)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3)0是最小的有理数.
(4)0,1/4,2004,1.25是非负数.
(5)正整数、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五、总结升华、反思提升
同学们,请你回想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对本节课进行知识梳理,巩固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让学生的认知结构在反思中得到内化和升华.】
(6)自然数一定是正数.
(7)有理数包括正数、0、负数.
分析:⑴对⑵错⑶错⑷对⑸错(注意零)⑹错(零是自然数)⑺错(正数负数不都是有理数)
选择题
1.负整数是指()
A是整数,但不是正数. B是整数,而且是非负数.
C是整数,而且是负数. D是整数,但不包括0.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自然数是正整数.②不存在最小的正数,也不存在最大的正数.
正整数
正有理数
正分数
有理数0
负整数
负有理数
负分数
【设计意图:应使学生了解分类的标准不一样时,分类的结果也不同.所以分类要明确标准,使分类后,每一个参加分类的对象属于其中的一类,而且也只能属于这一类(即要不重不漏).同时注意由浅入深,使学生在头脑当中逐步认识问题.这样一步一个台阶的教学过程,符合学生认识问题的一般规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领会有理数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
PPபைடு நூலகம்课件和微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将数的范围扩大了,你能写出3个不同类的数吗?试写出来:______ _______ _______.
让学生多举一些例子,并且进行下面问题的思考.(教师把学生说出的数字记录在黑板上,形成有理数的集合,以备下一个环节应用.)
【设计意图:经过将数字进行归类,初步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方法和集合思想,让学生理解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的概念.】
2.观察我们给分好的数字的家,看看哪些家庭比较接近,可以作为邻居.
让学生根据数的特征,找出不同“数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归纳出整数、分数、有理数的概念.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第一次将数字进行归类的基础上,再次找出数集之间的内在联系,渗透分类的方法和集合思想,让学生理解整数和分数的概念.】
③0是最小的整数.④整数不是正的就是负的.
A 1 B 2 C 3 D 4
3.下面两个集合有公共部分的是()
A正数集合与负数集合B整数集合与分数集合
C整数集合与负数集合D非负数数集合与负分数集合
答案:1.C;2.C(自然数是正整数和0,负整数还要比零小,整数还有0);3.C(整数中包含负整数)
【设计意图:通过解题,进一步加深对有理数分类及各类数集概念的理解,让学生明确各类数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如果把数字{0,1,23,1/5…}放到一起,这个集合应该如何命名?
教师提问:你是怎么理解这个的?
3.仿照上例,自己再组成一个新的数的集合.
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寻找0,1,23,1/5…这些数字的共性,从逆向的角度理解数字的集合.加深学生对数的理解,即使是同一个数字,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分类标准.】
3.有理数的分类
(1)按定义分类
强调零的特殊性.(0既不是正整数也不是负整数,是整数)
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我们规定,把上面两种数合在一起,就成了有理数,即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正整数
整数0
负整数
有理数
正分数
分数
负分数
【设计意图:消除学生对有理数称谓的疑惑,让学生了解有理数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对有理数概念的理解,突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2.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问题1]:我们将这三个数如何分类?
[问题2]:我们是否可以把上述数分为两类?如果可以,应分为哪两类?
【设计意图:回顾前面学过的知识,使学习前后衔接.初步渗透学生分类的方法与标准.在已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加深认知,首次经历数的分类过程.】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随着正负数的引入,我们学习的数的范围在不断的扩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