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同步练习3.4积的变化规律

合集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积的变化规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积的变化规律》

12×3= 36 48×5=240
24×5=120
120×3=360 48×50=2 400 24×25=600
1200×3=3600 48×500=24000 24×75=1800
乘数 20
40 40
200 200
乘数 5 5
10
10 20

100 200 400 2000 4000
请根据积变化的规律填表。
①第一个乘数不变, 第二个乘数乘2,得到 ②第一个乘数不变,第二 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2。个乘数乘10,得到的积等于
原来的积乘10。
③第二个乘数不变,第
一个乘数乘4,得到的积 ④第二个乘数不变,第一
等于原来的积乘4。
个乘数乘5,得到的积等于
原来的积乘5。
积的变化规律:一个
乘数不变,另一个乘
数乘几,得到的积就 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乘数
乘数

20
3
60
20
3×2
20
3×10
20×4
3
20×5
3
积的变化 60×()
乘数
乘数

20
3
60
20
3×2
120
20
3×10
600
20×4
3
240
20×5
3
300
积的变化
60×(2) 60×(10) 60×(4) 60×(5)
想一想: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 得到的积怎样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8×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 的积。
16×50= 800 32×50= 1600
8×25= 200 4×25= 100

2020年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4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含答案)

2020年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4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含答案)

拓展训练2020年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3.4 积的变化规律1.口算下面各题。

60×40= 32×20= 40×50= 8×900=60×70= 500×9= 80×60= 10×90=2.细心读题,谨慎填写。

(1)两个数相乘,第一个乘数不变,第二个乘数乘5,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 )。

(2)一个数乘28的积是9128,这个数乘280的积是( )。

(3)已知9×26=234,那么( )×260=23400。

3.反复比较,择优录取。

(1)算式A×B,如果A乘4,B乘2,那么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 )。

A.乘2 B.乘4 C.乘8(2)算式A×B,如果A加4,B加2,那么得到的积( )。

A.加6 B.加8 C.以上答案都不对(3)如果50×△=400,那么250×△=( )。

A.1000 B.2000 C.40004.一盒彩笔26元,买5盒彩笔要多少元?买30盒、60盒、600盒、800盒呢?每次购买的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总价呢?5.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40×8=320(40×2)×(8×2)= (40×3)×(8×3)=(40×4)×(8×4)= (40×8)×(8×8)=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如果一个乘数乘几(0除外),另一个乘数除以相同的数,积会怎样变化?至少列出3道算式说明。

积的变化规律1.(竖排)2400 4200 640 4500 2000 4800 7200 900 2.(1)乘5 (2)91280 (3)903.(1)C (2)C (3)B4.130 780 1560 15600 20800每次购买的数量都在增加。

四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专项练习(解析版)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专项练习(解析版)苏教版

2021-2022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专项练习(解析版)一、填空题。

1.(2021·江苏无锡·四年级期末)如果a×b=200,那么a×(b×4)=( );如果a÷b=8,那么(a×10)÷(b×10)=( )。

【答案】 800 82.(2020·江苏南京·四年级期末)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20,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10,积是( ),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40,一个乘数乘5,另一个乘数乘6,积是( )。

【答案】 1200 42003.(2021·江苏·四年级期末)甲数×乙数=240,如果甲数扩大3倍,乙数不变,积是( );如果甲、乙两数同时扩大2倍,积是( )。

【答案】 720 960二、选择题。

4.(2021·江苏·四年级期末)仔细观察37×3=111;37×6=222;37×9=333;可以推算出37×18的结果是()。

A.555 B.666 C.777【答案】B5.(2021·江苏·南京秦淮外国语学校四年级期末)两个数的积是4500,一个乘数乘100,另一个乘数除以10,积变为()。

A.450 B.4500 C.45000 D.450000【答案】C6.(2020·江苏盐城·四年级期末)根据23×7=161,下列算式的结果是16100的是()。

A.(23×10)×7 B.(23×100)×7C.23×(7×10)D.(23×10)×(7×100)【答案】B7.(2020·江苏·盐城市第一小学四年级期末)甲、乙两数相乘,若甲数乘5,乙数除以10,则所得的积是甲、乙两数的积()。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4课时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探究积的变化规律,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乘法运算,但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探究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分析、归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积的变化规律,掌握积的变化规律的应用。

2.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能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准备PPT,用于展示问题和解答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问题:“小明有2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2倍,小丽又有3个苹果,他们三人的苹果总数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并解答。

通过这个问题引出积的变化规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实例,如:1×2=2,2×3=6,3×4=12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组实例中积的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增加或减少时,积也会相应地增加或减少。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一些实例,验证积的变化规律。

每组选取一个实例,如:4×5=20,5×6=30等,观察并解释积的变化规律。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综合练习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综合练习

⼀、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1.在⼀个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中,如果积的末尾有2个0,那么乘数的末尾总共也有2个0。

()2.两个乘数的末尾各有2个0,积的末尾⾄少有4个0。

⼆、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填在()⾥1.两个数的积是500,其中⼀个乘数不变,要使积变成50,另⼀个乘数应()。

A.乘10B.除以10C.不变2.计算480×40,可以先算48×4,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上()个0。

A.1B.2C.33.125×80的积的末尾有()个0。

A.3B.4C.54.20×45=900,当45扩⼤到原来的8倍,积是()。

A.7200B.4500C.54005.150×80与下⾯的()结果相同。

A.150×800B.15×800C.150×86.帮帮饭店平均每天⼤约要⽤掉260双⼀次性筷⼦,这个饭店每个⽉⼤约要⽤掉()双⼀次性筷⼦。

(按30天计算)A.78B.780C.78007.在⼀个算式中,如果两个乘数(0除外)都乘5,积要()。

A.乘5B.除以5C.乘258.与450×30的积相等的是()。

B.(450÷5)×(30÷5)9.⼀个乘数乘10,另⼀个乘数不变,积应()。

(两个乘数均不为0) A.乘5 B.乘10 C.除以10 A.(450×5)×(30×5)C.(450×5)×(30÷5)()10.下列()算式的积的末尾只有1个0。

A.530×26B.320×65C.350×6411.两个数相乘,⼀个乘数乘10,另⼀个乘数乘100,积要()。

(两个乘数均不为0)A.乘10B.乘100C.乘100012.已知195×22=4290,那么195×11=()。

A.4290B.2145C.858013.下⾯的算式中,()的结果与16×250的计算结果不同。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3.4 积的变化规律》同步练习含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3.4 积的变化规律》同步练习含答案

欢迎下载编辑修改打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同步练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90;300;150;600 2.1260.12600 1200.12000 360.630 3. (1)不变 (2)乘 4;除以 3 (3)除以 10
参考答案
欢迎下载编辑修改打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同步练习
积的变化规律
1.先说说一个乘数是怎样变化的, 再直接填出积。
乘数 5
5
5
5×5
5×20
乘数 6
6×3
6×10 6
6

30
2.根据每组第 1 题的积,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积。
42 ×3=126 42 ×30= 42 ×300=
8 ×15=120 8 ×150= 8 ×1500=
18 ×5=90 18 ×20= 18 ×35=
3. (1)在整数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乘 10,除数乘 10,商就( ) (2) 在除法中,如果被除数扩大 4 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 ); 在乘法中,如果一个因数扩大 3 倍,要使积不变,另一个因数应( )。 (3) 一个因数扩大 10 倍,要使积不变,另一个因数应该( )。

3.4积的变化规律(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3.4积的变化规律(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3.4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着四年级的学生,我感到一种责任重大。

今天我要讲授的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中的“3.4 积的变化规律”。

我希望通过我的教学,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这个重要的数学概念。

一、教学内容我选择的教材章节是第三册的第四章,具体内容是“积的变化规律”。

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在乘法运算中,因数的变化对积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因数的变化对积的影响,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际的例子,以及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积的变化规律的公式,并附上了相关的例子,让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因数的变化对积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应用积的变化规律。

题目包括:1.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2. 两个因数扩大相同的倍数(0除外),积扩大的倍数就等于两个因数扩大倍数的乘积;3. 两个因数都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积缩小的倍数等于两个因数缩小倍数的乘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同时,我也想拓展延伸一下,让学生们能够将这个规律应用到更复杂的问题中,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就是我对“3.4 积的变化规律”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我希望通过我的教学,让学生们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并能够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我在四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上讲授“3.4 积的变化规律”这一课时,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这些细节不仅是学生理解该规律的关键,也是他们在应用规律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3.4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课件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3.4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课件

返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后作业
补充习题:
对应练习
返回
返回
同步练习
一种计算器的单价是30元/个,买4个这样的计算 器要多少元?买20个、200个、400个或800个呢?
数量/个 总价/元
120
4
20
600
200
6000
400
12000
800
24000
返回
同步练习
5.根据12345679×9=111111111,直接写出下 面各题的答案。
12345679×18= 222222222 12345679×27= 333333333 12345679×36= 444444444 12345679×( 45 )=555555555 12345679×( 54 )=666666666

返回
探究新知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 积怎样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第一个乘数不变, 第二个乘数不变, 一个乘数不变, 第二个乘数乘2, 第一个乘数乘4, 另一个乘数乘几, 得到的积等于原 得到的积就等于 得到的积…… 来的积乘2。 原来的积乘几。
再找一些例子算一算、比一比,看看积的 变化是不是有同样的规律,与同学交流。
返回
同步练习
课堂练习
1.先说说一个乘数是怎样变化的, 再直接填出积。
乘 数 乘 数 5 4 5 4×3 60 5 4×10 200 5×5 4 100 5×20 4 400

20
返回
同步练习
2.根据每组第1题的积,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积。
24×3=72 24×30= 720 24×300= 7200 7×15=105 7×150= 1050 7×1500= 10500 16×5= 80 16×20= 320 16×35= 560

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积的变化规律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积的变化规律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积的变化规律苏教版()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一、填空题1、由17×6=102,可知17×60=_________,17×24=__________.2、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的乘积是_________.3、甲数是108,甲数是乙数的4倍,乙数是______,甲乙两数的的乘积是_______.4、在预算498×21时,可以把498看成_______,把21看成________,积大约是________.5、(48+210) ×30-500的计算顺序是先算_________,再算_________,最后算__________.二、选择题:1、被除数扩展6倍,除数扩展6倍,商〔〕。

A、不变B、扩展6倍C、增加6倍2、1200×80的积的末尾有〔〕个零。

A、2B、3C、43、380×34○430×83A、〉B、〈C、〓4、某村有15户人野生奶牛,平均每户人野生60头,这个村庄供养奶牛〔〕头。

A、900B、90C、1255. 在145×34的计算进程中,〝3〞乘〝145〞的结果是〔〕。

A、435B、4350C、43500三、用竖式计算654×32= 189×67= 46×125=45×930= 325×50= 600×74=四、处置效果1、四年级参与植树活动,上午栽了12行,每行23棵,下午栽了345棵,这天一共栽了多少棵树?2、菜场运来180筐萝卜和240筐白菜,每筐萝卜60千克,每筐白菜45千克。

运来的萝卜和白菜一共有多少千克?3、红星小学125名先生和22名教员一同参与登山活动,成人票每张40元,儿童票是成人票价的一半,预备3500元够吗?答案:一、1、1020 4080 2、9900 3、27 2916 4、500 20 100005、48+210=258 258×30=7740 7740-500=7240二、A B B A B答:这天一共栽了621棵树。

【精品】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积的变化规律|苏教版(2014秋)

【精品】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积的变化规律|苏教版(2014秋)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七册第58页例4以及练习九。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随着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

2、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猜想—验证—归纳,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3、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大胆猜想,积极验证,概括规律,运用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问题:谈话:你们都喜欢什么运动? 运动使你健康,思考使你聪明。

这节课我们比一比,看谁有双锐利的眼睛,最善于发现,看谁最会思考,看谁的收获最大?我今天也带来了个爱运动小朋友,大家请看:(教师出示课件1)小明非常爱跑步,他跑步的速度是6米/秒。

2秒小明跑多少米?20秒呢?200秒呢?学生口头列式计算6× 2=126 × 20=1206× 200 =1200看到这三个算式,你能想起来我们学过的那些规律呢?你学过的知识掌握的真好!(课件展示)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积的变化规律。

师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二、自主学习,探究规律:1、依据旧知,大胆猜想。

谁能根据我们学过的规律,大胆的来猜猜,在乘法算式中,积可能还会有哪些变化的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验证一下我们的这种猜想。

2、观察算式,验证猜想:师:你能通过观察这三道算式,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吗?3、广泛举例,归纳总结:(1)有的同学觉得我们已经验证过了,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我们就可以下结论了。

你觉得现在可以下结论吗?任何真理,都是无数次实践的结晶,同样,一条科学规律地发现也要经过多次验证,才能得出结论。

那么你们说下来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要再举些例子来证明我们猜想和发现是否正确,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写一组这样的算式,并计算它们的结果,看是不是符合我们所发现的规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 积的变化规律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 积的变化规律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 积的变化规律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积的变化规律2. 积的变化规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1. 掌握积的变化规律2. 能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难点1. 理解积的变化规律2. 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学准备1. 课件2. 小棒六、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出示小棒,引导学生观察小棒的数量和排列方式,引出积的变化规律。

2. 新课(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积的变化,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积的变化规律。

(2)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小棒,验证积的变化规律。

(3)引导学生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 巩固(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5. 作业出示课件,布置作业。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操作,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八、板书设计略九、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同时,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新课环节中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和巩固环节中规律的运用。

下面将详细补充和说明这一部分。

在新课环节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课件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配套教案--第三单元 第 4 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配套教案--第三单元  第 4 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第 4 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1.探索、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的变化规律;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灵活地进行计算。

2.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通过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正确性。

教学重点:探索、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经历自主探究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并应用规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创设问题。

小明在计算“42×5”时,将因数5写成了50并进行了计算。

问题一:小明能算出这个算式的正确答案吗?问题二:那他算出的积和正确的答案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2.导入新课。

在乘法里面,两个因数相乘就得到了积,那因数的变化是否也会引起积的变化呢?它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例题4的表格。

(1)让学生独立计算,填写表格。

(2)指名汇报,课件出示学生完成的表格。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独立观察。

请同学们自己观察表格中的因数和积的变化情况,想一想: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怎样变化?你有什么发现?(2)小组交流。

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

教师巡视全班,了解各小组的交流情况。

(3)全班汇报交流。

指名汇报交流,教师可以让参与汇报的学生到讲台前运用实物投影进行汇报。

汇报预测:①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乘2,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2。

②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乘10,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10。

③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乘4,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4。

④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乘5,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5。

(4)概括规律。

提问:谁能将刚才四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概括,说一说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学生交流后得出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 积的变化规律提优练习卷3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 积的变化规律提优练习卷3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提优练习卷31、直接写出得数。

12×4=5×30=30×6=12×8=50×30=30×12=25×2=50×2=8×70=25×20=50×6=80×70=2、算一算,填一填。

3、根据40×20=8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0×(20×2)=(1)(40×9)×20=(3)40×(20×7)=(4)(40×10)×20=(5)(40×4)×(20×3)=(6)120×180=4、一块长方形绿地的面积是480平方米,如果长不变,将宽扩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绿地的面积将变成多少平方米?5、选一选。

(1)一个乘数乘15,另一个乘数不变,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

A.乘15B.不变C.除以15(2)下面三道算式中,与其他两道算式的积不相等的是()。

A.280×70B.28×700C.28×706、如果A×B=300,那么:(A×2)×B=(A×2)×(B×2)=(A×2)×(B÷2)=(A÷2)×(B÷2)=7、(1)王叔叔买电影票。

成人票每张30元,买8张成人票需要()元。

儿童票的价钱是成人票的一半,买同样多的儿童票需要()元。

(2)商店开展促销活动。

10元钱可以买3双袜子,买6双袜子需要()元,50元能买()双袜子。

8、小丽在计算乘法算式时,在一个乘数末尾多写了一个0,结果得到的积是6540,正确的积是()。

9、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米。

如果长增加到原来的5倍,宽增加到原来的3倍,那么这时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米10、两数相乘,如果一个乘数增加4,另一个乘数不变,积增加600;如果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增加8,积增加96。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例4 积的变化规律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例4 积的变化规律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例4 积的变化规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够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意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 出示例4: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 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3) 教师点评,强调积的变化规律。

3. 应用拓展:(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 选取典型题目,全班交流,共同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4. 总结提升:(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积的变化规律。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5. 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积的变化现象,尝试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概括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

在以上提供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特别是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与教学反思-3.4 积的变化规律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与教学反思-3.4 积的变化规律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与教学反思-3.4 积的变化规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 使学生能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积的变化规律,即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让学生思考:如果小明每天吃2个苹果,一个星期(7天)他要吃多少个苹果?如果他想多吃一些,每天多吃1个,一个星期他要吃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发现,每天吃的苹果数增加,一个星期吃的苹果总数也增加。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以下算式:(1)2 × 3 = 6(2)4 × 3 = 12(3)6 × 3 = 18引导学生发现,第二个因数都是3,第一个因数从2扩大到4,再扩大到6,积也从6扩大到12,再扩大到18。

让学生尝试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3. 验证让学生通过计算,验证自己总结的积的变化规律是否正确。

例如:(1)2 × 5 = 10(2)4 × 5 = 20引导学生发现,第二个因数都是5,第一个因数从2扩大到4,再扩大到6,积也从10扩大到20,再扩大到30。

进一步验证积的变化规律。

4. 应用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小红每天看2小时书,一个星期(7天)她要看多少小时书?如果她每天多看1小时,一个星期她要看多少小时书?引导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得出答案:小红一个星期看书14小时,如果每天多看1小时,一个星期她要看21小时书。

5. 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比较、验证和应用,使学生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