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防范处置预案
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三篇)
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一、概述在医院运营和管理过程中,存在各种潜在的风险和突发事件,例如医疗事故、突发疾病暴发、自然灾害等等。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医院需要制定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
本文将针对医疗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理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医疗风险防范1.设立风险管理部门医院应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工作。
该部门应由专业人员组成,他们应具备相关的医学、法律等知识和经验。
2.确保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医院应定期组织各类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同时,医院应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制度,对于不合格的医务人员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3.强化医疗设施和设备管理医院应定期对医疗设施和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保持其正常运转和安全性能。
同时,医院应建立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医院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4.建立医疗过程的标准操作规程医院应建立医疗过程的标准操作规程,明确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应遵守的各项规定和要求。
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政策和操作规程的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并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5.加强医疗数据管理和隐私保护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疗数据管理体系,包括规范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共享等环节。
同时,医院应采取措施对医疗数据进行保密和隐私保护,确保患者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三、应急处理预案1.建立应急处理组织机构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应急处理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应急处理中的职责和任务分工。
医院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加强应急处理能力的培训和提高。
2.建立灾害事件的应急预警体系医院应与相关政府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建立灾害事件的应急预警体系。
医院应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确保及时获取灾害事件的最新资讯,并根据情况调整应急处理方案。
3.建立医疗物资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医院应建立医疗物资和供应链管理系统,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调配和提供所需的医疗物资和设备。
医疗事故防范措施及处理预案
医疗事故防范措施及处理预案
一、防范措施
1.严格履行岗位职责,责任到人。
2.规范医疗行为,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3.严格执行各种诊疗常规,操作常规。
4.严格执行告知制度,向患者本人或家属说明患者诊疗情况和可能发生的
结果,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
5.病重、病危患者必要时应立即予以转院。
6.发现医疗差错或事故倾向,应及时有效地制止事态的扩展,做好善后补
救工作。
7.对医疗纠纷,值班医师接待后,及时化解矛盾,并向院长报告。
院长应
负责调查、协调、处理、解释、咨询工作。
二、处理预案
1.执行部门:院长。
2.要求当事人提交书面报告及相关材料。
3.事件发生(接报告后)应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阻止损害后果扩大,协助接
待家属,妥善做好处理工作。
4.进行调查、核实,召集相关人员分析、讨论,明确性质,
提出整改措施。
5.指导家属按照医疗事故处理的程序进行(鉴定、调解、法院),参与调查工作。
6.制定或修改相关规章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医疗事故发生。
7.在医务人员中举一反三,展开讨论,吸取教训,强化环节教育,杜绝类
似事件发生。
8.根据医疗事故(事件)的性质、轻重,对当事人提出处罚意见,并提交上级讨论。
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5篇)
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一、引言医疗风险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的日常工作中,由于疏漏、失误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患者健康受到损害或致命风险的可能性。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保障医疗机构的声誉,医疗风险的防范和应急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疗风险的防范策略和应急处理预案。
二、医疗风险的防范策略1. 人员培训与管理医疗机构应制定详细的人员培训计划,包括新员工培训和定期的进修培训,确保医务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如规定医务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严格执行患者安全相关的规范。
2. 安全设施和设备的保障医疗机构应具备完善的安全设施和设备,如安全门、监控设备、应急照明等,确保医疗环境的安全。
同时,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并及时更换老化设备。
3. 风险评估和预防控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的体系,对每个环节进行系统性的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例如,在手术室,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消毒和无菌操作的规定,以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
4. 患者参与和知情权的保障医疗机构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供清晰明了的医疗信息,确保患者能够理解医疗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同时,医疗机构应倡导患者主动参与和共同决策,提高医疗过程的透明度和合理性。
5. 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医疗机构应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监测医疗过程和结果,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同时,医疗机构应鼓励医务人员参与科研和学术交流,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和技术能力。
三、医疗风险的应急处理预案1. 应急处理组织与领导医疗机构应建立应急处理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应急处理小组,明确成员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
2. 应急预案的制定医疗机构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不同类型事件的处理程序和相应的资源调用计划。
预案应包括预警、报告、应急处置、信息发布和事后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应急预案应定期演练和更新,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医疗差错、事故防范及应急预案(五篇范文)
医疗差错、事故防范及应急预案(五篇范文)第一篇:医疗差错、事故防范及应急预案医疗差错、事故防范及应急预案一、目的1.为维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差错事故,根据《执业医师法》、《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2.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各相关科室。
二、防范预案l.各临床、医技及其它相关科室必须遵照“质量第一、患者至上”的服务宗旨,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工作。
2.各种抢救设备要处于良好状态,保证随时投入使用。
根据资源共享、特殊急救设备共享的原则,医务科有权根据临床急救需要进行统一调配。
3.从维护全局出发,科室之间、医护之间、门急诊与病房之间应相互配合;严禁在患者面前诽谤他人和他科、抬高自己等不符合医学道德的行为。
4.任何情况下,进修及实习医师均不得独立参加各种会诊。
5.加强对下列重点患者的关注与沟通:(1)低收入阶层的患者;(2)孤寡老人或虽有子女但家庭不睦者;(3)在与医务人员接触中已有不满情绪者;(4)预计治疗效果不佳者;(5)本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者;(6)对交代病情中表示难以理解者;(7)有发生征兆或己发生医院感染者;(8)病情复杂,各种信息表明可能产生纠纷者;(9)住院预交金不足者;(10)已经拖欠医疗费用者;(11)需使用贵重自费药品或材料者;(12)由于交通事故有可能推诿责任者;(13)患者自选医师诊疗者;(6)患者入院72小时之内必须有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查房,并在病历中体现。
(7)住院病历的其它内容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执行。
(8)主治医师对于终末病历的签字必须在患者出院的同时完成。
(9)科主任的终末病历签字必须在患者出院1周之内完成。
(10)死亡病历讨论必须在1周之内完成。
(11)手术记录必须在手术后24小时之内完成,术者必须亲自书写或审阅手术记录并签字。
(12)抢救记录如未能及时书写完善,须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医疗事故防范措施及处理预案范文
医疗事故防范措施及处理预案范文医疗事故是指由医疗工作人员违反医疗行为规范而导致的意外事件,可能会造成患者的伤害甚至死亡。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在医疗机构中,需要制定详细的医疗事故防范措施及处理预案。
下面是一个关于医疗事故防范措施及处理预案的范文,希望能为你提供一些参考。
一、医疗事故防范措施:1.加强医疗行为规范的培训:医疗机构应组织定期的培训课程,加强医疗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使他们熟悉和遵守医疗行为规范,提高其工作质量和安全意识。
2.完善医疗流程和制度建设: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医疗流程和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权限。
同时,应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和操作手册,提供给医疗工作人员参考和执行,确保各项医疗活动按规定进行。
3.强化医疗设备和药品管理: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并按照规定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测试。
对药品的入库、分发和使用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4.加强医患沟通和信息披露: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医患沟通机制,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医疗信息和知情权,使患者更好地参与医疗决策过程。
同时,医疗机构应及时披露医疗事故的信息,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二、医疗事故处理预案:1.立即采取紧急救治措施: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医疗机构应立即采取紧急救治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这包括立即停止有害行为,提供必要的急救措施,并保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2.迅速报告和调查:医疗机构应立即将医疗事故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并按照规定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调查应包括医疗事故的原因、责任人、损害程度等,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及时赔偿和处理:医疗机构应在医疗事故的确定责任后,及时赔偿受害患者的经济和精神损失,并向患者道歉。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对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和纠正,提高医疗工作人员的责任和安全意识。
4.加强调查和惩处工作: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疗事故的调查和惩处工作,依法对责任人进行追责。
医疗事故防范及处理预案(三篇)
医疗事故防范及处理预案为强化医疗卫生工作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减少和杜绝医疗差错及医疗事故的发生,增强社会信任度和就医安全感,增强医院工作以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为核心的理念,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特制定本预案。
廉--____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区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吴立宽副组长:揭景海、何春琴成员:陆文欣、宋文明、陈宗梅、曹华洲、谭玉琼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我院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医疗秩序,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有效预防及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相关配套文件,参照调整医疗行为的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第三条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致力于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第四条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有法可依、处理恰当。
第二章医疗事故的预防第五条医疗安全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
医院各临床医技科室应当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相互协调,认真履行各自职责,树立正确、积极的医疗风险防范意识,尽最大可能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第六条医院每年二次____医务人员学习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常规、规范,通过集中学习及各种会议强调通报等方式,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事故的防范意识。
特别要学习《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
第七条医院所采购的药品必须符合《药品管理法》及其他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严禁假药、劣药进入医院,医院药品管理委员会负责把好质量关。
突发重大医疗事故应急预案(精选篇)
突发重大医疗事故应急预案(精选篇)一、编制目的为了提高医院对突发重大医疗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3.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5.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6. 《医院应急预案管理规范》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发生的突发重大医疗事故,包括患者伤亡、设备故障、药品短缺、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
四、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及时响应2.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3. 科学决策,规范操作4. 信息畅通,协作配合5. 社会动员,公众参与五、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1. 成立医院突发重大医疗事故应急指挥部,由院长担任总指挥,副院长、医务部主任、护理部主任、保卫部主任等担任成员。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和联络工作。
办公室设在医务部,医务部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
3. 各科室、各部门要根据本预案,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指定专人负责。
六、预警和预防机制1. 信息监测与报告:建立完善的信息监测系统,对可能引发医疗事故的风险因素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
2. 预警预防行动: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加强设备维护、药品储备、消防演练等。
3. 预警支持系统:建立应急预案库,提供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方案。
4. 预警级别及发布: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将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并按规定程序发布。
七、应急响应1. 分级响应程序: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级启动相应预案。
2. 信息共享和处理:建立应急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确保指挥部的决策及时、准确。
3. 通讯:确保通讯设备正常运行,保障指挥部的指令能够迅速传达到各相关科室和部门。
4. 指挥和协调:指挥部负责指挥和协调各相关科室和部门,确保救援工作有序进行。
医疗事故应急预案处理方案(6篇)
医疗事故应急预案处理方案医疗纠纷(事故)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为了正确处理医疗纠纷,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工作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差错事故。
根据《____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____省医疗纠纷处置工作预案》有关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防范预案(一)各科室必须围绕“医疗质量第一、医疗安全第一”的宗旨,完善医疗质量保障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二)医务人员在医疗执业活动中应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诊疗护理常规和医疗服务规范。
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医疗服务。
(三)医院要加强“三基”训练,严格操作规程,加强日常检查及考核,严格按规章制度执行并定期进行分析整改。
对出现的明显差错及事故隐患,要认真处理,不得拖延、阻挠、包庇、弄虚作假。
(四)各种抢救设备要处于良好状态,保证随时投入使用。
(五)从维护全局出发,科室之间、医护之间、临床医技之间应相互配合;严禁诽谤他人和其他科室,抬高自己等不符合医疗道德的行为。
(六)任何情况下,未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护士)资格证或未经注册的医师(护士)不得独立值班接诊病人。
(七)医务人员应主动加强医患沟通,随时将病人的病情及诊疗情况告知病人或家属。
因患恶性肿瘤疾病等不宜告知患者本人的,应告知其家属或委托人。
危重病情的告知必须存被告知对象的签字。
如需告知患者委托人,必须有患者本人签署的《患者授权委托书》。
因患病或其他原因,无法正确表述自己意思的患者,可以告知患者的监护人或其他近亲家属。
但患者无法表达自己意思的情况应做好充分的记录。
(八)患者的知情同意内容如下:1、疾病的诊断、拟实施的检查、治疗措施、预后、难以避免的治疗矛盾,门诊治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住院患者的经治医师、主治医师。
2、检查、治疗措施有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以及为矫正不良后果可能采取的进一步措施,住院治疗中必须用的药物的毒副作用。
医院医疗纠纷防范及处理预案
医院医疗纠纷防范及处理预案医院医疗纠纷是医患双方意见不一致或产生争议的情况。
为了保护医患双方权益,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医院应该制定医疗纠纷防范及处理预案。
本文将介绍医院医疗纠纷防范及处理预案的相关内容,着重从预防和处理两个方面展开。
一、医疗纠纷的预防1.加强医院内部管理(1)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医疗服务流程,确保医疗行为符合相关法规和规范。
(2)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疗水平和专业素养,增强医生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
(3)建立健全患者权益保护机制,制定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的相关制度和规定。
例如,明确医患双方的权益与义务,明确诊疗责任和医患契约等。
2.加强与患者沟通(1)重视医患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医生应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参与权,充分听取患者的意见和需求,保持沟通畅通。
(2)提供充足的信息,增强患者知情度。
医生应向患者详细解释治疗方案、手术风险和预后情况,确保患者充分理解并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
(3)及时回应患者的问题和投诉,认真倾听患者的意见和建议,积极解决患者的疑虑和不满,避免问题升级和纠纷发生。
3.加强医疗事故的管理(1)建立完善的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确保医务人员对医疗事故的认定和报告是准确、及时、全面的。
(2)组建医疗事故调查小组,及时开展调查并制定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与监管部门和专业机构合作,共同加强对医疗事故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二、医疗纠纷的处理1.及时应对患者投诉(1)认真听取患者的诉求和观点,保持冷静和耐心,表达对患者的关心和理解。
(2)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
(3)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对涉及医疗纠纷的投诉进行调查和处理,并及时反馈结果给患者。
2.引入第三方调解(1)对于无法通过沟通和协商解决的纠纷,可引入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调解。
(2)第三方调解机构应具备专业的医疗纠纷处理经验和技能,能够公正、中立地对纠纷进行调解。
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范本(三篇)
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范本一、背景介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增加,医疗行业面临的风险也逐渐增加。
为了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医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势在必行。
本文将针对____年医疗领域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和应急处理措施。
二、风险分析1. 人员不足风险: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患者数量增加,医护人员短缺。
2. 医疗技术安全风险: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了新的风险,如医疗设备故障、医疗信息系统被黑客攻击等。
3. 医疗事故风险:医疗事故可能导致患者的健康损害和个人隐私泄露,对医疗机构造成重大经济和声誉损失。
4. 医疗器械不合格风险:合格率低的医疗器械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
三、防范措施1. 加大人员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养,支持医学教育的发展,同时加大对医疗技术人员的引进力度,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2. 加强医疗技术安全保障:加强医疗设备的质量监管,对医疗信息系统进行加固,提高医疗机构的信息安全等级,确保医疗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健全医疗质量监管机制:建立医疗质量检测评估机制,完善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掌握医疗事故发生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4. 加强医疗器械质量控制:完善医疗器械质量检测和注册制度,加强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监管,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
四、应急处理措施1. 成立应急管理专班:医疗机构应成立应急管理专班,负责协调应急处理工作,及时响应突发事件,并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
2. 制定应急预案:医疗机构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配合关系,确保应急工作的协同推进。
3. 建立应急信息系统:建立健全医疗机构的应急信息系统,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准确报告,加强信息共享和合作。
4. 做好患者安全保障:加强对患者的安全管理,做好患者隐私的保护工作,确保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五、总结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是医疗行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权益的关键举措。
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应急预案(三篇)
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应急预案如下:医疗事故是医疗卫生领域常见的突发事件,为防范和处理医疗事故,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权益,我部门制定了以下应急预案。
一、组织领导1. 由院领导成立医疗事故处理应急指挥部,明确指挥系统和人员职责。
2. 召集相关部门,协调资源,及时处理医疗事故。
3. 制定医疗事故处理工作方案,确保应急处置措施有序执行。
二、信息收集与报告1. 医务人员发现医疗事故情况,应立即报告指挥中心,对事故现场进行保护。
2. 医院应急指挥中心对医疗事故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快速形成处理方案。
三、应急处置1. 根据医疗事故现场情况,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展开救治工作。
2. 严格遵守患者隐私和医疗秘密,确保医务人员专业素养。
四、善后处理1. 完善医疗事故记录和报告,形成事故调查报告,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调查处理。
2. 有效沟通,协调解决医患纠纷,保障双方权益,避免二次伤害。
五、综合评估1. 定期对医疗事故处理预案进行演练和评估,不断改进提高。
2. 汲取医疗事故处理经验,强化风险防范措施,提升医疗质量。
六、宣传教育1. 加强医疗事故防范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患者及公众的安全意识。
2. 增加医疗安全知识普及,推动全社会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工作。
七、监督检查1. 建立医疗事故处理监督评估机制,强化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
2. 定期对医疗事故处理工作进行考核,及时纠正问题,确保医疗安全。
依据上述应急预案,我们将严格执行,确保医疗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工作有序进行,更好地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权益和生命安全。
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应急预案(二)医疗事故是指在医疗过程中,由于医务人员的操作失误、设备故障、药物过敏等原因,对患者健康造成的损害。
为了有效预防和处理医疗事故,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应的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应急预案。
以下是一份关于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应急预案的示例,供参考。
一、应急预案目标1.保障患者的生命和身体安全。
2.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应急预案范本(四篇)
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应急预案范本____年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应急预案一、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医疗事故频发,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严重的身心伤害,也严重影响了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医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加强医疗事故的防范和处理工作,提升医疗机构的应急处理能力,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本预案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危机应对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高医疗机构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减少因医疗事故导致的损失,为患者和公众提供安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二、预案的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疗机构的各级部门、各类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行政人员等,并适用于与医疗机构合作的各类机构和人员。
三、应急预案体系1. 突发事件报告与处置流程:a. 发现突发事件后,工作人员应立即报告给相应的部门负责人;b. 部门负责人收到报告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初步调查并制定应急处置方案;c. 各级部门之间及时沟通、协作,确保信息畅通;d.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处置工作。
2.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a. 组织相应的人员进行救治工作;b. 及时疏散受伤人员,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c. 保障患者及其家属的权益,提供精神慰藉和心理疏导;d. 完善医疗救治设施和设备,提高医疗救治水平。
四、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1. 医疗事故预防工作:a.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质量评估和监控体系;b. 加强医疗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责任意识;c. 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d. 加强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2. 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a.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报告和处置机制,及时报告、迅速处置;b. 制定突发事件处置的流程和方案,确保各类突发事件可以及时得到处理;c.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应对能力;d. 与相关机构建立协作机制,形成合力应对突发事件。
3. 患者和公众的权益保障:a.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b. 加强对患者家属的疏导和支持,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c. 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各类医疗纠纷;d.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公众正确对待医疗事故。
医疗事故防范处置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医疗机构临床诊疗指南》等法律法规。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预防和处理医疗事故。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2.1 医疗事故防范处置领导小组组长:院长副组长:分管副院长成员:医务科、护理部、质控科、保卫科、门诊部、住院部等部门负责人。
领导小组职责:(1)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本预案的实施;(2)研究制定医疗事故防范措施;(3)组织医疗事故的调查和处理;(4)对医疗事故防范工作进行定期检查、总结和改进。
2.2 医疗事故防范处置办公室主任:医务科主任成员:护理部、质控科、保卫科等部门负责人。
办公室职责:(1)负责医疗事故防范处置工作的具体实施;(2)组织、协调、指导各部门开展医疗事故防范工作;(3)负责医疗事故的调查、报告和处理;(4)负责医疗事故防范处置工作的信息统计和上报。
三、医疗事故防范措施3.1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1)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法律法规、诊疗规范、医疗道德等方面的培训;(2)加强医患沟通技巧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沟通能力;(3)强化医务人员风险意识,提高防范意识。
3.2 完善医疗规章制度(1)建立健全各项医疗规章制度,确保医疗活动有章可循;(2)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交接班制度等;(3)加强医疗文书管理,确保医疗文书完整、规范。
3.3 加强医疗设备管理(1)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修、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2)严格执行医疗设备操作规程,防止因设备故障导致医疗事故;(3)加强医疗设备使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操作技能。
3.4 优化医疗服务流程(1)优化患者就诊流程,减少患者等待时间;(2)加强门诊、急诊、住院等环节的衔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3)加强医患沟通,及时解决患者疑问和诉求。
医疗事故防范及处理预案
医疗事故防范及处理预案一、前言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因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医疗事故的防范和处理是医疗机构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和医院声誉。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本文将详细阐述医疗事故的防范及处理预案。
二、医疗事故防范措施1. 强化医务人员法律法规教育(1)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
(2)定期举办医疗事故防范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事故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2. 规范医疗服务流程(1)制定完善的医疗服务流程,确保医疗活动有序进行。
(2)加强医疗文书管理,确保病历资料完整、准确。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患者信息错误、药物错误等。
3.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1)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和评价。
(2)加强医疗技术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
(3)落实医疗安全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4. 提高医疗设备质量(1)定期检查、维护医疗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加强医疗设备操作人员培训,提高设备使用水平。
5. 加强医患沟通(1)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
(2)及时处理患者投诉,化解医患矛盾。
6. 建立医疗风险预警机制(1)收集、分析医疗事故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2)定期开展医疗风险排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
三、医疗事故处理预案1. 成立医疗事故处理小组(1)医疗机构应成立医疗事故处理小组,由院领导、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部门组成。
(2)医疗事故处理小组负责对医疗事故进行调查、评估和处理。
2. 医疗事故报告制度(1)医务人员发现医疗事故,应立即向医疗事故处理小组报告。
(2)医疗事故处理小组应在接到报告后24小时内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3. 医疗事故调查(1)医疗事故处理小组对医疗事故进行调查,了解事故经过、原因和后果。
(2)调查过程中,应收集相关证据,包括病历资料、医疗设备使用记录等。
医疗事故防范措施及处理预案
医疗事故防范措施及处理预案医疗事故是指在医疗过程中,由于医务人员、患者、设备或环境等因素的原因,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后果的事件。
为了加强医疗事故的防范和处理工作,医院应制定医疗事故防范措施及处理预案。
一、医疗事故防范措施1.制定清晰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每个科室应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明确每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责任人,规范操作行为,减少差错的发生。
2.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医务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提高诊断、治疗水平的能力,开展多样化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掌握最新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提升医疗安全意识。
3.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医院应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机制,监测和分析医疗过程中的潜在风险,确定预警指标,及时预防和纠正潜在风险。
4.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医院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包括医生、护士、设备和药品等,以确保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5.推行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对医疗操作、药品管理、设备维护等方面的监管和检查,防止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和发生。
二、医疗事故处理预案1.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医院应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制度,明确事故报告的渠道和责任人,提高医务人员的报告意识和主动性。
2.成立医疗事故处理小组:医院应成立专门的医疗事故处理小组,由相关科室的专家组成,负责对医疗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
3.及时报告和通知相关部门: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医院应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并通知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展开事故处理工作,以减少不良后果的扩大。
4.启动医疗事故应急预案:医院应拟定医疗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应急处置流程,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工作。
5.展开医疗事故调查和分析:医院应成立医疗事故调查小组,对医疗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责任人,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和建议。
6.加强事故处理与学习:医院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医疗事故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汲取经验教训,加强事故预防和处理的能力。
医疗事故安全防范预案
一、总则为了加强医疗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医疗机构的正常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医疗事故安全防范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医疗事故安全防范工作。
2. 医疗事故安全防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包括组织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医疗事故安全防范措施。
3. 各科室设立医疗事故安全防范小组,负责本科室的医疗事故安全防范工作。
三、防范措施1.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1)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范和诊疗护理常规,确保医疗质量。
(2)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加强病历书写管理,确保病历真实、完整、规范。
2. 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隔离等基本医疗操作规程。
(2)加强手术、输血、用药等关键环节的监控,确保医疗安全。
(3)对高风险操作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防范措施。
3. 加强医患沟通(1)提高医务人员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2)严格执行知情同意制度,尊重患者知情权、选择权。
(3)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通报病情变化,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4. 加强医疗设备与药品管理(1)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加强药品管理,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质量。
(3)对过期、失效药品进行及时处理,防止流入临床使用。
5.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1)定期开展医疗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意识。
(2)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
(3)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事故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6. 建立医疗事故应急预案(1)制定医疗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发生时的处理流程。
(2)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应对医疗事故的能力。
(3)加强信息报告与通报,确保事故发生后及时上报、处置。
四、事故处理1. 医疗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治患者,减轻患者损害。
医疗事故防范措施及处理预案
医疗事故防范措施及处理预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医疗事故的防范和处理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医院应制定医疗事故防范措施及处理预案。
一、医疗事故的定义和分类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医疗事故分为以下几类:1. 医疗技术事故:指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由于技术原因导致患者受到损害的事故。
2. 医疗管理事故:指由于医院管理不善,导致患者受到损害的事故。
3. 医疗设备事故:指由于医疗设备故障或使用不当,导致患者受到损害的事故。
二、医疗事故的防范措施1. 加强医疗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
2. 建立健全医疗规章制度: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值班交接班制度、查房制度等,确保医疗活动的规范进行。
3.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医务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减少技术原因导致的医疗事故。
4. 加强医疗设备管理:定期检查医疗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避免设备故障导致的医疗事故。
5. 建立医疗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医疗活动的监管,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过程中的问题,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6. 提高医患沟通:加强医患沟通,了解患者需求,及时解决患者问题,减少医疗纠纷。
三、医疗事故的处理预案1. 医疗事故报告:发生医疗事故后,医务人员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立即向医疗事故处理小组报告,同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避免或减轻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
2. 医疗事故调查:医疗事故处理小组应立即对事故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性质、后果等情况,并根据相关规定提出处理方案。
3. 医疗事故处理:根据事故调查结果,按照相关规定对责任人员进行处理,对患者进行赔偿,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医院防范处置安全预案模板
一、预案名称医院防范处置安全预案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3.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4.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5. 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三、预案目的为加强医院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提高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患者、医护人员及医院财产的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四、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包括但不限于火灾、水患、停电、地震、爆炸、传染病爆发等。
五、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医院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全院安全工作。
2. 设立安全办公室,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3. 各科室设立安全员,负责本科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六、安全防范措施1. 安全教育培训:定期对医护人员及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 设备设施检查:定期对医院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安全运行。
3. 消防安全: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定期进行消防演练,确保消防设施完好。
4. 防疫防控: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措施,定期进行消毒、隔离,防止疫情传播。
5. 食品安全:加强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确保患者及员工饮食安全。
6. 交通安全:加强医院内车辆管理,确保交通秩序,预防交通事故。
七、应急处置程序1. 发生安全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迅速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2. 保护现场,立即隔离事故区域,防止事故扩大。
3. 采取有效措施,救治伤员,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4. 向上级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配合调查处理。
5. 根据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原因,提出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八、预案实施与监督1. 本预案由医院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
2. 各科室、各部门应按照本预案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3. 安全办公室负责对本预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确保预案落实到位。
九、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医院安全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预案如遇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调整,应及时修订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事故防范处置预案为了保护患者和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证医疗安全,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国家卫生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本方案所称医疗事故,是指我院及我院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后果达到医疗事故标准的行为。
二、处理医疗事故或医疗过失,必须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三、医疗事故重在预防,提高医疗质量是根本,改变服务理念、恪守职业道德是基础,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是关键。
第一部分医疗事故的防范一、我院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
(一)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1、医疗卫生管理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法律。
2、行政法规包括《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血液制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等。
3、部门规章:包括《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医院工作制度》、《医院工作人员职责》、《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
4、我院现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人员职责标准。
(1)医疗方面病例书写制度(见后面第四条)医嘱制度:A、必须具有处方权的医师有资格开写医嘱。
B、必须统一使用中文名称开写。
C、必须清楚、准确,不准涂改。
如必须更改或撤销时应用红笔写“取消”字样并签名。
D、临时医嘱随时向当班护士交代清楚。
E、当班护士要按时执行医嘱,执行和取消医嘱必须签名并注明时间。
医师开写医嘱要复查,对可疑医嘱护士必须查清后执行。
F、除抢救或手术中,不得下达口头医嘱。
口头医嘱,护士(师)必须复诵一遍,无误后执行,事后必须及时补记。
G禁止不看病人开医嘱。
H、无医嘱,护士(师)不得给病人处理,抢救危重病人时,医师不在,护士可给予必要的对症处理,并做好记录,及时向医师报告。
I、需下一班执行的临时医嘱,必须交代清楚,并在值班记录中注明。
查房制度:A、实行住院医师、主治医师、科主任(业务院长)三级查房制度。
B、住院医师(士)每天至少查房2次。
新入院病人24小时必须有上级医师查房,对诊断、治疗用药等负责,并在查房录中签名。
C、危重、疑难、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病人必须立即请上级医师查房。
D、诊断性穿刺、治疗必须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主治医师)进行,术前必须征得家属或本人同意并签字。
危重病人抢救报告制度:a、抢救器材必须保证功能到位,定位放臵,每日检查,如有损坏及时维修,抢救药品定位放臵,定量储存,每天交接。
b、急诊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性能,物品不准挪用或外借。
c、一般抢救必须报科主任、分管院长、重大抢救报院长,涉及法律纠纷,要报有关部门。
d、抢救经过,病情变化及各种用药要详细记录,时间具体到分钟,药品安瓿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弃去。
会诊制度。
A、对危重、疑难、治疗效果不理想及科室间临界病人必须请本科主任及相关科室人员会诊。
B、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分管院长负责及时请院外专家会诊。
病例讨论制度。
A、疑难病例3日内必须进行讨论。
B、任何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C、死亡病例1周内要组织相关科室人员讨论。
处方制度:A、申请处方权:具备处方权资格的大夫由所在科室主任向医务科提出申请,院长批准后,医务科登记备案,将本人签字或印模留样,交医务科、药剂科和有关科室备用,未经批准备案的医师处方不得配药。
B、处方必须书写认真、规范,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执行,西药一律用中文名称,药剂科不得擅自修改处方,处方有错误,用配方医师更改后配方,处方不合规定,药剂科不得调配。
C、毒、麻限局药处方必须由相应处方权且备案的医师开写。
严格遵守“毒、麻限局药管理制度”及国家有关麻醉药品的管理规定,开写处方及调配前必须查看相关证明并登记,处方不得涂改,不得超过规定用量,用后必须收回安瓿的必须收回。
D、一般处方以3日量为限,公费医疗处方以7日量为限,慢性病或其它情况可延长至15日,除非处方药品外,医师不得为自己及家属开处方用药。
E、处方当日有效,一般保存1年,有特殊规定的,按特殊规定执行。
医师值班、听班与交接班制度。
A、值班、听班医师必须在下班前到达科室,交接班时,必须巡视病人,做好床前交接,听班医师负责急诊出车,并处理本科病人。
B、值班、听班医师必须在指定位臵坚守岗位,随时查看病人,遇有疑难问题或急危重病人及时向科主任、分管院长报告。
C、交接班详细、认真,重点交待危重病员处理情况及尚待处理的工作。
首诊医师负责制。
首诊医师接诊后,如系本科病人按规定诊治,住院病人要负责签署知情告知书,医保病人要填写住院审批表,如系危重病人做检查或入院或转他科治疗必须亲自陪同交接。
传染病、腹泻病门诊管理制度。
A、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昼夜24小时开诊,使用腹泻门诊登记薄,就诊病员要逐个登记。
b、逢泻必查,按每年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进行化验室检查。
C、发现传染病,必须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认真填写传染病卡。
急诊室工作制度。
a、每天值班医师、护士为急诊工作人员。
b、危重不易搬运的病员,就地组织抢救,稳定后进行仪器检查,特殊情况或预料有意外情况的,家属应签字,在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同时,由医师陪同进行检查。
c、危重病人或无家属在场的重症病人,在积极救治的同时,报科主任或分管院长,或边抢救边通知家属,不得因未交押金等情况延误抢救。
d、急诊室抢救药品、器械齐全,专人管理,位臵固定,仪器使用前后要交接,如发现异常,及时找备用的,并报器械维修人员或科主任。
社区服务工作制度。
a、卫生所留观病人不得超过3天,疑难、危重、急腹症病人不得留观。
b、所有观察病人必须按规定书写门诊病历、处方。
c、药品说明书上写明须做皮试的,必须进行药敏皮试,并且做好记录。
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等。
(2)护理方面病人出入院护理管理制度。
a、护送危重病人入院必须保证安全,注意保暖,输液病人或用氧者防止管道中断,外伤、骨折病人保持体位,尽量减少病人痛苦。
b、住院病人原则上不准外出。
如本人或家属有坚决要求,中途或夜间外出或回家则必须请假,由主管医师下医嘱,病人本人及家属写请假条,并说明一切后果由个人承担,护士须将请假条粘贴于病历资料中。
c、对危重、昏迷及学龄前儿童须加强安全措施。
及时加床档,以防坠床。
长期卧床病人须按时翻身,以防褥疮,对不治之症及精神病患者,加强心理治疗,尽量去除不安全因素,防止发生意外。
d、使用氧气注意四防:防火、防油、防振、防热。
e、自动出院者,由医师开写医嘱,病人自己或家属签字,特别情况无签字应由当班医护共同签字证明。
护理查对制度。
a、医嘱查对:对有疑问的医嘱,须向医师询问清楚后执行。
整理医嘱单,须经第二人查对,每周大对医嘱1次,查对时保持安静,请无关人员暂避,以确保查对认真、正确。
b、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备药前必须检查药品剂量、效期、批号、标签等,不符合标准者,禁止使用。
摆药后须经第二人核对,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询问有无过敏史,说明书注明须做皮试者必须先做皮试,毒、麻、精神毒害药品,用后保留安瓿,多种药物同时用,必须掌握配伍禁忌。
c、输血查对制度。
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血袋(瓶)有无裂痕,输血卡、血袋上供血者姓名、血型是否相符,配血报告及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袋(瓶)号、血量,输血前配血报告须经两人核对无误方可执行,输血时密切观察病人,输血完毕,保留血袋(瓶),备查,输血回执单要粘贴于住院病历中。
d、手术查对制度。
进行术前准备及向手术室转病人时,必须查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分清左右),麻醉方法及用药,查手术名称和配血报告,术前药物过敏试验等。
值班,听班,交接班制度:a、坚持床头交接,做到交的准,接的明,特别是对新转入、转入、危重、手术前后、分娩、有特殊处理和病情变化大的病人及情绪波动的病人,应重点详细交待,晨会后床边交接须由夜班、主任、责任班共同参加,护士长监督、检查,午班夜班也要进行认真的床边交接,责任护士认真查看记录,落实护理措施。
b、抢救车内的药品及器械定点、定量放臵,专人负责,班班交接,保证性能完好,用后及时补充,保证应急使用,确保药盒标签和药瓶标签与内装药品相符。
c、听班护士负责接听急诊电话,记录清楚,通知相关人员出车,并配合值班护士工作。
严格执行分级制度、执行医嘱制度、病房管理制度及手术室工作制度、供应室工作制度等。
(3)药剂方面门诊药房工作制度:a、严把药品质量关,杜绝不合格药品外发。
b、严格管理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贵重药品,做到帐、物、方相符。
c、配方时认真核对,配方发药人员必须双签字,减少差错事故发生。
d、发药时问清病人姓名,详细向病人交待药品名称,用量用法及注意事项。
e、建立缺药登记,保证临床药品供应。
f、不准私自给病人调换药品,不准外借药品,特殊情况由院长批准。
g、严格执行药品价格政策,调价由专人负责,并要及时,不得乱收费。
h、加强药品管理,不得出现保存不当所致的药品变质,并禁止外发。
(4)医技科室方面“24小时值班、听班、中午、夜间听班人员接到电话须在5分钟之内到岗。
检验科工作制度:a、收标本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每天标本应有唯一标识,标本不合要求要重新采集,不能立即检验的标本要妥善保管。
b、普通检验当天必须出报告,急诊检验随时报告,报告单清楚、规范,不得随意涂、改、删,签名清楚。
c、爱护仪器,保证仪器正常运行,定期质控,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d、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e、认真执行五查四对一结合制度。
放射、B超工作制度。
a、开机前必须核对电源、电压及各种仪表是否符合规定,必须调好后再开始工作。
b、资料保管:对有阳性诊断结果阳性的X光片,应妥善保管,对所检查的每一位病人做好详细登记。
c、涉及暴露患者隐私部位,应做好解释或有患者认可的人员陪同。
d、检查部位,报告部位相一致,重点区别左右。
e、严格执行医疗仪器管理规定,正确使用、保养、维修、存放。
(5)医院感染方面。
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消毒技术规范》,认真参加院感知识教育,按规定处理医用废物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必须毁形并消毒,每日晨集中焚烧,责任人做好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