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实习报告井巷施工技术课程设计

实习报告井巷施工技术课程设计

实习报告:井巷施工技术课程设计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煤炭产业的持续发展,井巷工程在煤矿建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井巷施工技术水平,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我校开展了井巷施工技术课程设计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让我们深入了解并掌握井巷施工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安全措施,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学习了《井巷施工技术》等相关课程,了解了井巷工程的基本概念、施工方法及质量要求。

同时,我们还参观了实习基地的施工现场,对井巷施工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实习过程(1)施工现场参观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井巷施工的各个环节,包括井筒掘进、巷道支护、通风排水等。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深入了解了井巷施工的工艺流程、施工设备及安全措施。

(2)施工工艺学习在施工现场,我们学习了井巷施工的基本工艺,如钻眼爆破法、切割法、支护工艺等。

我们还了解了各种施工机械的使用方法及维护保养知识。

(3)安全知识培训在实习期间,我们还接受了安全知识培训,学习了井巷施工中的安全规程、应急预案及事故处理方法。

通过培训,我们提高了安全意识,掌握了井巷施工安全操作技能。

(4)课程设计在实习的最后阶段,我们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了井巷施工课程设计。

设计内容包括井巷工程的基本参数计算、施工方案制定、支护设计等。

通过课程设计,我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收获颇丰。

首先,我们深入了解了井巷施工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安全措施,提高了我们的专业素养。

其次,我们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最后,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

总之,本次井巷施工技术课程设计实习使我们受益匪浅。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努力学习,为将来从事井巷工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作者:初明祥张宝红李万江来源:《中国电力教育》2014年第05期摘要:对应用型采矿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井巷工程”课程的教学模式,并就此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模式;职业能力培养;探索;实践作者简介:初明祥(1963-),男,山东诸城人,山东科技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张宝红(1963-),男,山东日照人,山东科技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系,高级实验师。

(山东泰安 271019)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井巷工程”特色课程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087-02近几年,随着煤炭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煤炭生产中采用和引进了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而这些技术、工艺及设备的使用,一方面进一步推动了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对采矿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满足和适应煤炭生产技术快速发展的要求,山东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已定位为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强调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突出职业技能,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上岗的应用型高等本科教育。

“井巷工程”课作为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对该专业的能力培养有着重要影响。

多年来,为配合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笔者从“井巷工程”课的教学环节入手,根据课程知识体系的认知规律,结合能力培养,就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一、应用型采矿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1.提倡有创意性、探讨性的教学模式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

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已成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培养多样化人才的共同选择和普遍趋势。

但目前大部分承担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院校,一直强调、重点抓的仍然是教师教的问题,而普遍忽视了学生学的问题。

“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浅析

“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浅析

1002016年/第三十六期/十二月(下)“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浅析韩红强(河南工程学院安全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1191)摘要为了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井巷工程施工的技能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通过采用师生角色互换、小组讨论教学以及案例教学等方式进行了教学改革。

实践表明,改变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实现本课程的培养目标非常有效。

关键词师生互动小组讨论案例教学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x.2016.12.047Analysis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Well Lane Engineering"CourseHAN Hongqiang(School of Safety Engineering,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Zhengzhou,He'nan 451191)Abstract In order to train the students'skills and safety awarenes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ell lane of the mining engineer-ing students,improve the students'comprehensive quality,expand the students'knowledge and solve som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The teaching reform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exchang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the group discussion teaching and case teaching.Practice shows that changing the teaching mode can improve students'enthusiasm and increase students'learning initiative,which is very effective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he course.Keywords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group discussion;case teaching 0引言“井巷工程”在采矿领域运用非常广泛,①也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井巷工程课程设计

井巷工程课程设计

井巷工程课程设计一、引言井巷工程是煤矿开采中的重要环节,其安全稳定运行对于煤矿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井巷工程课程设计展开讨论,包括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

二、课程设计目的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井巷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其中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井巷工程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井巷工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地质学、力学、材料科学等,需要学生具备较为广泛的知识储备。

因此,井巷工程课程设计还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具备较为广泛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1. 选题阶段选题是整个井巷工程课程设计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在选题阶段,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实际性:选题应当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难度适宜:选题难度应当适宜学生的水平,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困难。

(3)可行性:选题应当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 调研阶段在课程设计中的调研阶段,需要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考察等方式来了解所选课题的相关知识和背景。

调研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文献查阅:通过查找相关文献来了解所选课题的相关知识和背景。

(2)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来了解所选课题的现场情况,并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3. 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学生需要根据已经获得的调研材料,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和技能,制定出具体的井巷工程方案。

设计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方案制定:根据调研材料和自身所学知识,制定出具体的井巷工程方案。

(2)技术计算:对所制定的方案进行技术计算,包括力学分析、材料计算等。

4. 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学生需要根据已经制定好的方案进行实际操作,并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实施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现场操作:根据已经制定好的方案进行现场操作,并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

高职采煤专业《井巷工程》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教育文档

高职采煤专业《井巷工程》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教育文档

高职采煤专业《井巷工程》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摘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理念,在“井巷工程” 课程中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即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导向,通过“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职业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文章是这一教学改革成果的系统描述,主要阐述了旨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以工作需求为目标的教学内容、以行业标准为依据的课程标准、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教学组织形式、以虚拟情境和实际工作为场景的教学实施、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形式、以多元化评价为手段的教学评价体系。

《井巷工程》是地下采煤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教授本课程时,要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作为为煤炭行业培养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来说,在教学中更要突出本门课程的实践性,以便为培养上手快、动手能力强、专业基础扎实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课程教学改革为基础,以精品课和职业资格标准为课程建设考核指标,以素质拓展计划为桥梁,以学生职业资格获取率和就业率等为表现形式,把满足劳动力就业市场需求作为发展的动力,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方向,按照调研讨论,形成授课教学方案,并不断修订、完善及全面推广,研究和探索出了一套《井巷工程》专业课模块化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井巷工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一)指导思想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对高职高专课程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精品课程应根据“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基本特点,以岗位能力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开发具有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及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重要支撑和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基本思路与方法(1)通过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明确《井巷工程》课程的培养目标:具有从事矿山井建、开拓、生产等方面施工组织设计以及检查、监督、验收、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钻井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钻井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钻井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同样,在钻井工程这个领域,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难以满足学生对于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需求。

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与实践,成为了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首先,钻井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改革,需要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实践能力上。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理论知识讲解,缺乏实际应用。

因此,改革后的教学方法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并形成对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

其次,教学方法改革需要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到极致。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旁听讲解,缺少互动和思考。

因此,改革后的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相互交流。

同时,钻井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改革也需要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

例如,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三维建模技术等,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身临其境的进行操作和实践,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钻井工程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学习效率。

最后,钻井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改革也需要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单一,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而改革后的教学应该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的融合,例如演示、讲解、案例分析、实验课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综上所述,钻井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需要优先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并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

这是一个全面提升教学效果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希望能够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为钻井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

井巷工程实验报告

井巷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井巷工程专业:采矿工程班级:采矿12 —班姓名:指导教师:单麒源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采矿重点实验室制前言井巷工程模型学习实验是《井巷工程》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岩体力学基本理论的同时,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进一步巩因课堂教学内容,为此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其中包括仪器的装置以及工作原理,同时为了使学生加深理理论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配合理论课,阐明实验基本原理与实验步骤,并辅以课后讨论。

同时教师以实验、实践为载体,创新改革教学方法,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理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目的,构筑大工程、大实践意识,以符合我校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目标,适应当前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实验名称:井巷模型学习(掘进工艺)①实验目的:巩固和加深对《井巷工程》课堂知识的理解,掌握常用的施工机械、设备、器材的基本性能,加深理解和掌握井巷工程施工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井巷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实验原理:通过模型演示常用的炮眼布置、装药联线、装岩、转运调车方式、掘进通风方式及常用的掘进机械化作业线,实验由教师演示解说,学生观摩③实验仪器设备:本实验演示以下模型:装药联线演示模型;掘进头局扇通风与施工设演示模型;装岩与转运调车演示模型;掘进机械化作业线配套方案演示模型等。

④选择一种巷道掘进施工方式进行装药联线、掘进头局扇通风、装岩与转运调车及掘进机械化作业线配套方案的设计,包括绘制必要的图表和文字说明:本人设计全煤巷道掘进施工方法全煤巷道掘进施工方法主要有:钻眼爆破法掘进煤巷、掘进机掘进煤巷、连续采煤机掘进煤巷以及其它掘进方式等,我选用掘进机掘进煤巷(一)掘进机掘进煤巷煤巷掘进机能够破煤、装煤并能将煤转载到运输设备上。

掘进的工作原理基本上相同,它具有工序少、进度快,效率高,质量好、施工安全、劳动强度小等优点。

掘进施工煤巷是我国煤巷施工的发展方向。

《井巷工程》教学中培养“三创”人才的实践研究

《井巷工程》教学中培养“三创”人才的实践研究

《井巷工程》教学中培养“三创”人才的实践研究文章论述了作为国家紧缺人才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井巷工程》,在教学中培养创新、创造、创业人才的必要性。

并介绍了在《井巷工程》教学中,培养“三创”人才的实践及其成效,且对以后《井巷工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展望。

标签:《井巷工程》创新素质实践研究教学改革0 引言《井巷工程》是国家紧缺人才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课程教学改革为基础,以素质拓展计划构建多渠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就业能力为桥梁,研究和探索出了一套成功的《井巷工程》专业课教学中培养“三创”人才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井巷工程》教学中培养“三创”人才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制订从业者的八大核心能力中,“创新能力”是核心能力之一。

在人事部印发的《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9大能力标准,其核心能力是“创新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无止境》的报告中指出:“全球问题千头万绪,使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怎样开发人的创造力,因为在未来的挑战面前,人类已不能依靠有限的资源、能源,也不能依靠历史的经验,只有抓住创新这个关键才能生存和发展。

”,同时提出了:“学会生存是今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

2 《井巷工程》教学中培养“三创”人才的实践2.1 在课程介绍中加入教师简介,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课程介绍中,在介绍《井巷工程》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学习方法、在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中的地位、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的同时加入主讲教师简介,如教师的科研(教研)、发表论文、论著、申请专利、指导学生参加科技活动、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素质拓展计划方面的介绍、开设选修课和参加培训的情况。

《井巷工程》一类课程建设的几点体会

《井巷工程》一类课程建设的几点体会

《井巷工程》一类课程建设的几点体会根据矿业大学《井巷工程》一类课程建设的文件要求和我们院制定的“《井巷工程》一类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我们系部组织相关人员对本专业进行了评估。

在这次评估过程中,同行之间的互相学习和相互借鉴是促进我们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一些兄弟院系在某些方面比我们先进的经验,更让我们受益匪浅。

今天参加建设交流会的有工程力学系副主任杨廷峰、《井巷工程》课程组成员及《井巷工程》理论教研室全体老师,首先感谢他们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交流会,然后请允许我代表系里对各位专家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近几年我们《井巷工程》一类课程建设的情况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作一个简单汇报,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和批评,以便我们能够更好地改进和完善。

从2009年8月起,在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系按照学校要求开始启动了《井巷工程》一类课程建设。

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现已基本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从此项工作开始至今,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确定目标,制定实施计划;二是学习兄弟院系成功的经验和优秀做法;三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完成一类课程建设的各项任务。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我们认识到,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两大部分,即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并且根据其内涵具体化为: 1、教学大纲编写。

2、教学内容更新。

3、教材建设。

4、教学方法创新。

5、教学模式的探索。

6、网络资源利用。

7、教学考核办法的研究。

8、实践环节建设。

9、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

10、教学资料整理。

11、实验教学环境建设。

12、实验室建设。

13、教学研究和论文写作。

14、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的规范化管理。

15、实践基地建设。

16、教师团队培养。

17、教学基本建设。

18、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19、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20、教学科研项目申报与结题。

21、教学质量奖惩措施等等。

这些建设的内容,构成了《井巷工程》课程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使我们课程的教学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的需求。

井巷工程实践报告

井巷工程实践报告

井巷工程实践报告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井巷工程实践是矿山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在地下矿山开采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分析

“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分析

“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分析发表时间:2017-09-20T16:44:59.343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11期作者:王丽敏1 宋欣2 姜楠楠3[导读] “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教学模式发展问题进行分析。

黑龙江工业学院黑龙江鸡西 158100摘要:“井巷工程”课程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仅促进了建筑工程教学体系的科学发展,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工程建设人才。

因此加强对“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与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就对“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相关知识以及实践问题展开讨论,进一步促进“井巷工程”课程教学的科学高效开展。

关键词:“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模式;实践分析引言“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教学模式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具体的发展状况,进行科学的教学模式选择。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主要从“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原则、“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模式内容以及“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等三个方面展开讨论,进一步促进“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发展与改革。

一、“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在“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发展原则,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推动“井巷工程”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

首先,在“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科学性的原则,也就是说教师所采用的实际教学模式,必须要与学生的实际课堂学习实际相一致,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除此之外,还需要坚持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说教师设计的教学模式需要将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培养更加优秀的工程建设人才。

二、“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模式分析(一)讨论式教学模式“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模式中,讨论式教学模式是最基础的教学模式,不论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还是创新的课堂教学,都需要进行课堂讨论活动。

井巷工程课程设计

井巷工程课程设计

井巷工程课程设计井巷工程课程设计井巷工程是采矿岩石的基础设施,不仅关系到采矿工作的安全和效率,而且也是煤炭、金属矿等资源开采生产的重要基础。

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井巷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井巷工程课程设计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目标井巷工程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井巷工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让他们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井巷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井巷工程的基本设计、施工和检测工作。

2、熟悉采矿岩石的物理学和力学,在井巷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能够考虑到不同状态下岩石的变形和破坏特征,做好施工前的预处理工作。

3、研究现代井巷工程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关注新型井巷设备和矿山安全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能够利用最新技术改进井巷设计和施工。

二、课程内容井巷工程课程设计的内容应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调整。

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岩石力学基础。

介绍岩土力学基础知识,如岩石变形规律、岩体稳定性、强度和变形特性等。

2、井巷工程设计原理和规范。

介绍井巷工程的设计原理、计算和结构设计方法以及国家规范标准。

3、井巷施工技术和设备。

介绍井巷施工的基本工艺和常用设备,如掘进机、支架等。

4、井巷检测与管理。

介绍井巷的检测方法和技术、设施管理和维护以及井巷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措施。

三、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井巷工程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1、理论练习。

通过考虑矿山实际情况和设计需求,让学生掌握井巷工程的设计和计算方法。

2、设计实践。

由专业教师组织学生实地勘察、编制井巷工程方案,掌握方案设计中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

3、现场考察。

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矿山井巷实际施工和检测工作,让学生深入了解井巷施工的实际操作和流程。

4、机器实验。

通过实验室中模拟井巷工程环境和实际工况,让学生掌握井巷工程常用设备的使用和维修技能,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

四、教学方法井巷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应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

以岗位技能为核心在井巷工程教学改革中的实践

以岗位技能为核心在井巷工程教学改革中的实践
教 育 教 学 论 坛
D e c. 201 4
笪E ACH I N G F OR UM
N O. 5 O
【 学校与社会 】
以 岗位技能 为核 心在 井巷工程教学改革 中的实践
( 陇东学院 周华龙 , 雷武林 , 梁世伟 能源工程学院 , 甘肃 庆 阳 7 4 5 0 0 0 )
人 才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 的能力要求 。因此 , 培养模式需 采用理 论学 习与实 践实 习并重 的方式 培 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 本文 以我校井巷工程课程教 学 改革 为例进行探讨 。


矿 山 企 业对 采矿 工 程技 术 人 才 的新 要 求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的不 断提高 , 煤矿企业 对 采矿工程技术人才 的要求也 更高 , 主要表现在 以下两
关键词 : 岗位技 能; 井巷 工程 ; 教学改革
中 图分 类 号 : G6 4 2 .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4 ) 5 0 — 0 0 3 7 — 0 2
根据 国务 院2 0 1 4 年2 月2 6 H常务会议 一部署加快
学、 管 理学知识 , 以利 于更 好地从 事矿 山生产 技术 管 理工作 , 达到安全 、 高效 的 目标 。 2 . 设计 能力 。因为工程技术人员将来要走 上领 导 岗位 , 要指 导全矿井 生产技 术管 理 , 矿 井不 可避免 要 进行技术 改造 和一些单体工程设计 , 这就要求学 生具 备相应 的矿井设计或单体工程设计能力 。 具备设计能 力 的管 理者 , 才具有对矿井各个 生产系统有较 深刻的 认识 , 才 能更好地 组织生 产和管 理 , 提高矿 井生 产 的 安全可靠性 , 减少安全事故 , 达到安全 、 高效 。因此 , 采 矿工程专业人才应该具有较 强的设计能力 。 二、 井巷工 程教学 改革途径 以提高质量 、 促进就业 、 服务 发展为导 向 , 培养数 以亿计 的工程师 、 高级技 工 和高素质 职业人 才 , 主要 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 面。 1 . 人才培养模 式改革 。按照培养采掘工程一线工 程师的定位 , 通过对甘 肃省和其他省 ( 市) 煤 炭企业调 研, 深化 以 “ 岗位 技术 能” 为 目标人 才教养 模式 改革 , 随时收集用人单位 的意见 , 动态构建模块化 的课程体 系。 针对煤炭企业单位培养煤矿采掘工程技术员 的 目 标, 与煤 炭企业合 作 , 围绕 以“ 岗位 技术能 ” 为 目标 的 人才教养 模式 , 加强订单 培养 力度 , 突 出专业 人才培 养的针对性 , 在加强 与煤炭企业订单培养合 作 的基础 上, 拓宽与煤炭行业 订单培养 的合作范围 。 2 . 理论教学改革 。以培养一线井巷掘进工程师 的 岗位技能能力为 目标 , 构建 以井巷工程作 为支撑 的核 心课程 , 进行校 企合作 、 校 校联合 共 同进 行专 业课程 的开发与建设 。 ( 1 ) 教学 内容 的改革 。 按 照煤炭 企业 生 产一线工程师 的要求进 课程标准 的制定 , 对课程 内容 进行整合与优化 , 把专业能力要求标准 融入到课程 的 教学 内容 中去 , 以适应采矿工程专业人 才培养符合 企 业人才需 求 , 按掘进工 艺过 程进行 讲述 : ①岩 石力 学

关于《井巷工程》教学研究的探讨

关于《井巷工程》教学研究的探讨

关于《井巷工程》教学研究的探讨作者:杨军伟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7年第3期杨军伟(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六盘水 553000)[摘要]针对新时期对采矿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改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案例教学和改革考核方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关键词]井巷工程;采矿工程;实践动手能力[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7)07-0036-01井巷工程是采矿工程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专业课,主要讲授矿山岩体力学性质、工程分类、破岩原理与爆破理论等基本理论。

培养学生查阅和利用有关规程规范及技术文件的能力以及解决煤矿建设与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参与矿山建设和指导施工。

由于《井巷工程》课程与《煤矿开采学》课程交叉内容较多,因此《井巷工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煤矿开采学》的教学效果。

一、改善课堂教学方式采矿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煤矿开采学》《井巷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矿山机械与设备》等。

目前课堂教学过程还是以“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方式为主。

为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对采矿工程专业的要求,亟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改革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加强教师备课教师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教师备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备课要求教师熟悉教材内容,紧抓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

明确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备课要求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以认知能力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和问题,并设计相应的对策。

突出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

(二)改革教材内容教材是教学过程的指导材料,教材内容的好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现在采矿工程广泛使用的教材是东兆星老师主编的《井巷工程》,内容比较全面,但部分内容对我校学生来说,讲授的知识点较深,不能适应我校教学的要求。

井巷工程教学下的案例教学探析

井巷工程教学下的案例教学探析

井巷工程教学下的案例教学探析近年来,井巷工程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也成为许多工程专业的课程内容之一。

然而,由于该领域的知识体系较为复杂,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因此,采用案例教学方式成为了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

一、井巷工程案例教学模式井巷工程案例教学模式主要是把真实案例引入课堂,通过深度分析、讨论和探讨,并结合相应的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首先,该教学模式的特点是针对实际问题,并具有现实意义。

通过案例分析,带领学生真实感受工程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有助于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深入了解工程实践的背景、目的和现状,并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思维层次和能力。

其次,该教学模式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的。

井巷工程案例教学突破传统单一的教材知识结构和理论架构,面向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难度级别,引入相应的案例题目和工程数据,让学生从实践出发,自主探究,亲自实践,提高了学生的掌握能力。

最后,该教学模式具有互动性强的特点。

在课堂讨论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分析、核心思路阐述和方案设计等环节,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阔学生的思路。

二、井巷工程案例教学的运用1、实践案例教学在井巷工程课程中,老师可以设置仿真和真实的工程案例,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了解工程实践中的情况,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各个理论环节之间的联系和重要性。

比如,可以设计井巷建设的全过程,让学生们实际操作井巷设计、施工、监测等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2、案例约束验证在井巷工程理论探讨中,老师可以引入真实案例的数据,通过学生的合作探讨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工程实践中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并思考如何运用相关理论去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案例的约束验证,学生能够了解到现有理论是否能够良好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此举能够深入挖掘相关理论的本质和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思维能力。

《井巷工程》一类课程建设的几点体会

《井巷工程》一类课程建设的几点体会

《井巷工程》一类课程建设的几点体会《井巷工程》课程是我院开设的主干专业课,作为该门课程的负责人之一,从最初上课时对本课程认识的不足到现在积累了较多的教学经验。

近年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及体会,现就《井巷工程》课程一类课程建设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通过三年的建设和改革,《井巷工程》课程建设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使教师、学生和课程建设的环境都有了很大提高。

首先,我们将该课程分为六个模块,每个模块单独组织考试,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实践性环节。

由于采用了统一命题,所以减少了偏题和怪题的出现,保证了课程成绩的稳定性和规范性,同时也保证了教学质量。

其次,为加强对课程的建设,学院鼓励老师申报校级或省部级精品课程。

学院在财力和人力上给予充分支持,同时指定老师参加培训并选派优秀的骨干教师作为学院教学督导。

另外,建立了丰富的网络资源。

老师们除了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学习任务外,还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多媒体教学、出题答疑、整理资料等,教师们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了“井巷工程”的教学软件,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方便了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井巷施工技术和工艺。

第三,教材改革方面,目前正在使用由王天泽教授主编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井巷工程》,这是我国在井巷工程方面第一部全面反映国内外先进科技水平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教材。

该教材吸收了国内外井巷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密切跟踪世界井巷工程科技发展前沿,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井巷施工技术。

该教材具有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图文并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特点。

该教材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突出实用性、针对性和先进性。

经过几年来对《井巷工程》课程的实践与探索,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1.通过井巷施工工艺、安全防护措施和施工技术的讲解,使学生初步掌握井巷工程施工工艺和技术。

2.培养了学生查阅有关资料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井巷工程设备,增加感性认识。

井巷工程教学下的案例教学探析

井巷工程教学下的案例教学探析

井巷工程教学下的案例教学探析一、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分析1.更好实现理论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教学目标.ﻭ案例教学是一种教学思想和观念的更新。

传统教学方法的目的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案例法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把学习如何更有效地方式获得知识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案例教学的实质应该看成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所追求的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新的学习方式,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探索知识过程的规律,并不断完善知识体系,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ﻭ2。

选取教学材料不同。

ﻭ传统教学方法使用的是教科书.虽然教科书的知识具有系统性,但往往书中内容多为长期积累,存在部分成书即过时的现象。

而案例教学法中使用的都是典型的鲜活的案例材料紧跟科学技术与工程进展的步伐。

第三,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不同.案例教学的过程主要不是教师讲授,而是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辩论.案例教学中,教师实际上更多地从讲台前站到了学生的背后,这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使学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案例不是对理论的系统阐述,而是对一个真实情景的描述,这个情景中包含一定的思考题,并要求学生思考、分析、消化吸收。

可以说,案例是为适应特定的教学目的而编写的。

第四,教学效果评价方法不同。

案例教学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可能会多种可行方案,这些方案各有特点,各有所长和不足.因此,不能指望通过量化的标准答案评价一个问题的对与错。

教学评价真正关注的是通过案例学习,知道在一个特定情况下,如何进行分析和做出不同的选择,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并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井巷工程教学中的实施ﻭ1。

案例的选择。

ﻭ案例教学的第一重要环节是挑选案例,然后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加工编写。

如一个对采区巷道支护技术与施工工艺进行优化的案例,在案例选择上是依据煤矿现场收集的真实工程地质和工程技术装备条件,要求学生对该类条件下的采区巷道支护技术与施工工艺进行优化决策。

《钻井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钻井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钻井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一、引言随着石油行业的不断发展,钻井工程作为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环节,其课程设计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日益提高。

为了提高钻井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实践,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的实际需求。

本文将探讨钻井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二、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1. 实践性教学传统的钻井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以理论讲解为主,缺乏实践性教学环节。

而钻井工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需要通过实地操作来巩固理论知识。

教学方法改革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强实践性教学。

教师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工地、实验室实践操作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钻井工程的知识和技能。

2. 多媒体教学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对于钻井工程课程设计而言,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示钻井工程的实际操作过程,使学生能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项目驱动式教学传统的钻井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际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而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强调项目实践与理论知识的结合,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实施与总结,来促进学生的知识理解与技能掌握。

教师们可以引入真实的钻井工程项目案例,让学生们通过研究项目,了解项目的背景、过程、方法和实施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方式各不相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一种统一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个性化教学成为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教师们可以通过定期与学生面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提供个别指导和辅导,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钻井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入了实践性环节,如组织学生参观钻井平台、实验室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钻井工程的实际操作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教材改革总第300期近几年,随着煤炭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煤炭生产中采用和引进了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而这些技术、工艺及设备的使用,一方面进一步推动了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对采矿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满足和适应煤炭生产技术快速发展的要求,山东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已定位为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强调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突出职业技能,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上岗的应用型高等本科教育。

“井巷工程”课作为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对该专业的能力培养有着重要影响。

多年来,为配合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笔者从“井巷工程”课的教学环节入手,根据课程知识体系的认知规律,结合能力培养,就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一、应用型采矿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1.提倡有创意性、探讨性的教学模式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

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已成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培养多样化人才的共同选择和普遍趋势。

但目前大部分承担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院校,一直强调、重点抓的仍然是教师教的问题,而普遍忽视了学生学的问题。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自主学习远比教师的教更为重要。

高质量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固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如果学生对学习不努力,那么灌输给学生的知识再多也不会有多大作用。

因而,对应用型本科教育而言,首先应解决好学生学的问题。

笔者认为,应用型采矿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可根据课程教学特点及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培养的要求,采用有创意、探讨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去,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而教师可以从中加以引导,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性。

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课程结构体系,按模块化组织教学,强化技能训练笔者学校应用型采矿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内容相对较多且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而许多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专业知识,由于学习的内容较多,学生没有时间练习,造成学得不够精、不够熟练。

作为应用型的高等教育,笔者认为首先要界定好专业的培养目标,并由此规划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和途径,在此基础上构建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和课程内容。

过去采矿工程专业的许多课程都是相互独立的学科,彼此往往没有直接的联系,没学的许多课程内容在后续课程或工作中往往用得到,而学得多的内容反而用不到。

这作为学历教育是可以的,但作为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应用型高等教育应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因此,在构建采矿工程专业课程结构体系时,笔者就根据后续课程的需要情况及各课程之间的联系,确定了各课程开设顺序,规划了各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又能用前边课程刚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在学习新知识中遇到的问题。

应用型高等教育对学生的培养,应结合专业技术岗位进行,其重点要突出职业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笔者在制订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时,根据岗位要求,将职业工程能力进行了分解,并落实到各类课程中。

为了实现各个课程承担的职业工程能力,在组织专业教学时,将课程内容根据不同的特点重新进行了组合,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块。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块所包含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组织形式、方法及场地。

为达到能力要求,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应使学生反复练习,反复运用,达到对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

需要通过使用设备、仪器进行的试验教学,应使学生反复操作,并达到较高的操作水平,而且还应能够迅速发现故障、排除故障。

即在组织教学时,应按教学模块化组织教学,并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从而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井巷工程”课程承担培养的职业能力分析根据现代煤炭企业对采矿工程专业高等技术人才的要求,结合应用型采矿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井巷工程”课程主要承担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以下职业能力和工程能力及技能的培养:学生应具有进行平巷、斜巷、交岔点及硐室的设计能力和编制巷道掘进作业规程、组织巷道施工的能力;具有确定合理的掘进工艺、施工方法、技术安全措施及进行掘进区队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编制各种掘进技术文件、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能力;能熟练使用凿岩机、耙装机、混凝土喷射机具,在现场“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初明祥 张宝红 李万江摘要:对应用型采矿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井巷工程”课程的教学模式,并就此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模式;职业能力培养;探索;实践作者简介:初明祥(1963-),男,山东诸城人,山东科技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张宝红(1963-),男,山东日照人,山东科技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系,高级实验师。

(山东 泰安 271019)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井巷工程”特色课程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087-02DOI编码:10.3969/j.issn.1007-0079.2014.05.04187882014年第5期能熟练进行钻眼、装药、连线、放炮、装矸运输、防尘支护等各工种的操作。

三、“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为实现课程对该专业职业能力和操作技能等方面承担的培养要求,笔者在对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规律进行探研的基础上,对“井巷工程”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以下探索。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将职业能力培养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井巷工程”课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专业课程。

在过去进行教学时,无论是实习,还是实验,大多是验证理论结论,将实践性教学置于一种从属地位。

笔者认为“井巷工程”课的教学必须转变这种观念,应使“井巷工程”课的实践性教学和理论教学具有同等的地位,加强实践性教学的分量,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同时,为了实现应用型采矿工程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井巷工程”课的教学应将职业能力培养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较好的工程环境,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

因此,笔者在制订采矿工程专业教学计划和“井巷工程”课程教学大纲时,将这一理念体现出来,并安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以实施。

2.加强课程研究,创新教学内容模式实现应用型采矿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实现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加强课程研究,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将职业能力培养内容、操作技能要求和创新教学内容模式结合起来进行。

根据“井巷工程”课的教学特点,笔者在进行课程内容改革时,从三条线来创新教学内容模式:一是以巷道施工为一条主线,进行巷道施工基础知识和施工方法的理论教学模式;二是以巷道设计为一条主线,进行巷道设计方法、巷道断面设计、交岔点设计、硐室设计的理论教学和模拟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三是以施工工艺为一条主线,进行实践性操作的教学模式。

在此基础上,进行教材建设,组织教学。

3.以培养工程能力主线,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界限,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组织教学“井巷工程”课是采矿工程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工艺操作水平要求很高。

而且要求学生毕业后,能够马上顶岗、上岗。

因此,笔者结合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操作技能的要求,以实训为主线,打破理论与实践性教学的界限,将整个教学过程按创新教学内容模式划分为三个教学模块组织实施:一是基础理论教学模块,二是设计教学模块,三是施工工艺操作模块。

三个教学模块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组织实施,完成对学生不同的能力培养。

第一个教学模块采用集中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主要完成本课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施工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理论水平。

第二个教学模块,先集中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完成对巷道设计的方法、步骤及应用的理论学习,之后进行两周的课程设计训练,培养学生进行平巷、斜巷、交岔点、硐室的设计能力和编制巷道掘进作业规程的能力。

第三个教学模块,采用在施工现场将专业教学和实训结合起来的方式进行。

笔者先在现场集中学生学习工艺操作过程、操作要求、设备使用、现场管理等知识,并边学习边进行现场练习、操作;之后再集中进行四周的实际操作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现场管理能力,最后按操作技能的标准进行考核。

四、“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按新构建的“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笔者在我校采矿工程专业2009、2009、2010级进行了实践,并对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两届毕业学生计172人进行了职业能力、教学内容、教学针对性及实用性、工程能力与技能操作等方面的跟踪调查。

从他们反馈回来的信息看,新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按新的教学模式组织的“井巷工程”课程教学,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牢固,专业能力强,整体素质高,毕业后即能胜任区队和科室的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

第二,教学内容更切合现场实际,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而且能够利用学到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第三,教学针对性强、实用性强,学生的工程能力高,毕业后编制技术文件、进行工程设计、对施工进行技术和业务指导得心应手。

第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强,专业基本技能熟练,达到了既能动手操作,又能演示指导的专业培养目标。

五、结束语通过对应用型采矿工程专业“井巷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笔者认识到,培养适应现代煤炭企业的采矿工程高等技术人才,必须立足职业能力培养,加强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创新教学模式。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只有建立与课程相适应的“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双相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及“技术推广应用”的实践教学模式,采用课堂—现场—课堂—实践循环渐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让课堂充满活力,才能保证课程教学改革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创新课程内容模式。

在构建课程教学内容模式时,应与课程教学模式相结合,根据课程情况,综合划分为理论模块、技术能力模块、实践能力模块等,以便于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及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

第三,有可靠的保障措施。

进行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首先应有完整的教学计划和详细的课程教学实施大纲,并能保证各教学内容和各教学环节按教学计划、课程大纲的规定要求落实实施。

其次是在校内外建立教、学、研一体的实训基地,保证各实训内容的实施。

最后根据课程内容实现课堂教学与施工现场教学的有机结合,从而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1]东兆星,吴士良.井巷工程[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2]周小理,姜超, 马忠才,等.“一线工程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8).[3]钱国英,马建荣,林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与教学组织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10,(1).[4]蒋新华.应用型本科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5).[5]刘国买.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9,(7).(责任编辑:王意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