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蔡侯纸更早的西汉纸
比蔡侯纸更早的西汉纸
比蔡侯纸更早的西汉纸众所周知,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纸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纸是用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
据考古学家研究,西汉纸之前,也出现过一种特殊的纸——“草纸”。
1991年8月15日,陕西省泾阳县高家堡村西周时代的草制品“纸”。
它类似于古埃及的“纸草纸”——草去皮挤压后粘连而成,但纤维仍然保留自然排列次序并未分解的原始“纸”。
这种古代造纸起源有重要价值的“纸”标本,主要是平铺在西周铜簋的圈足下,作包装用。
近半个世纪以来,甘肃天水放马滩、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和敦煌甜水井汉悬泉邮驿遗址出土的西汉纸,以现存实物证实:西汉时期,造纸术已具雏形。
西汉时期的麻质纤维纸纸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易普及。
也可以说,这种纸并不是实际上不是纸,只是漂丝的副产品。
西汉纸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来记字或画画。
迄今为止,出土西汉纸的地区有十几处,其中较著名的有以下几处。
1933年,已故考古学家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淖尔地区发现了一片西汉中叶麻纸,部分学者投入到造纸术发明问题的研究中。
这是一片麻纸,长约40厘米,宽约100厘米,纸面可清晰见到麻。
黄文弼在同一遗址中发现有汉元帝元年(公元前48年)的木简;他由此推断,此麻纸为西汉时期的文物,比“蔡侯纸”早了一个半世纪。
麻纸是一种以黄麻、布头、破履为主原料生产的强韧纸张。
麻纸有多种,如白麻纸、黄麻纸、麻布纹纸、桑麻纸等,但主要分白、黄两种。
白麻纸洁白光滑,背面较正面粗糙且有草棍等粘附,质地细薄,坚韧。
黄麻纸色略黄,稍粗糙,有的较白麻纸略厚。
西汉时期,用于书写的麻纸出现。
1942年,考古学家在甘肃额济纳河东岸查科尔帖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的带有7行50个字的“查科尔帖纸”。
1957年,在西安灞桥汉墓葬区灞桥砖瓦厂工地出土的“灞桥纸”。
5月8日,灞桥砖瓦厂在取土时,发现丁一座西汉武帝时代的古墓,墓中一枚青铜镜上,垫衬着几层古纸。
怎样才是“西汉纸”
潘德熙:怎样才是“西汉纸”1957年,西安灞桥砖瓦厂工地上,推土机从土中推出一个陶罐,罐中有一面铜镜,铜镜下面垫有一个团废麻丝。
有人把它拿回家去,扯成小片,然后用两片玻璃夹起来,说这是“西汉墓”出土的纸,并命名为“灞桥纸”。
但后来经向当时在工地上工作的人调查,这工地上谁也没有见过有墓葬,更不知此人对并不存在的墓葬是凭什么断代的。
但自此以后,西北地区又多次发现过所谓“西汉古纸”的纸。
这些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经化验,证明这些古纸,确系麻纸,是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的。
”(潘吉星《从考古发现看造纸起源》但是,这正恰恰证明了,这些纸(其中“灞桥纸”除外,因为它不是纸。
)都是东汉蔡伦造纸以后的产物。
因为蔡伦之所以成为纸祖,被世界公认为造纸的发明者,就是因为他创造了用植物纤维(包括麻纤维)作原料造纸。
这是有充分的古代文献作依据的,例如:《东观汉纪。
蔡伦传》:“黄门蔡伦,字敬仲。
造意用树皮,敝布,鱼网作纸。
奏上。
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天下咸称“蔡侯纸”。
伦典上方,作纸,用麻造者谓之麻纸,用木皮名谷纸,用故鱼网名网纸。
又,《后汉书。
蔡伦传》:“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不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那末,在蔡伦以前有没有“纸”这个事物呢?回答是肯定的。
《后汉书,。
蔡伦传》中不是说:“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可见当时人们把用以写字的缣帛亦称之为纸。
这种纸现在已有出土的实物,数量也不少,只是我们仍称之为帛,如果上面有字,就称之为“帛书”,有画,就称之为帛画。
许慎的《说文解字•纸》字下注:“絮一苫也”。
这里的絮指什么呢?据《说文•絮》条下注“敝緜也。
”又据《韵会》引徐锴曰:“精者曰緜。
茧内衣护蛹者,与其外膜绪杂为之曰絮。
”可见絮就是蚕茧外层及里层那些松乱的丝。
缫丝过后,这两者都杂存于锅中,由于水中溶有茧上的蚕胶,所以能把絮粘成片状。
从古至今纸的发展历程
纸是一项重要的发明,具有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纸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1. 古代纸:最早的纸制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中国西汉时期。
当时,纸是以植物纤维为原料,经过破碎、浸泡烹煮、搅拌和压制等工艺制成。
这些早期纸张主要用于书写、装裱和绘画等用途。
2. 丝绸纸: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开始使用丝绸纤维制作纸张,这种纸被称为"丝绸纸"。
它使用丝绸废料或丝绸残片制成,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光泽。
3. 麻纸:在中国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人们开始使用麻纤维制作纸张,这种纸叫做"麻纸"。
麻纸质地坚韧,适合书写和印刷。
4. 纸传播:纸的制造技术随着丝绸之路的传播,逐渐传入中亚、波斯和阿拉伯等地,成为一种宝贵的材料。
在8世纪,阿拉伯人将纸的制造技术传播到欧洲。
5. 羊皮纸:在欧洲,由于纸质较贵,羊皮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羊皮纸是用羊皮和其他动物皮革进行制作的,它在欧洲长期占据了主导地位,直到中世纪晚期才被纸张所取代。
6. 造纸术的发展:在中国,造纸术的技术逐渐成熟,并在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达到了一个高峰。
在这个时期,纸张的技术得到了改进,包括使用竹纤维和麻纤维等新材料制作纸张。
7. 印刷术的革命:纸张的发展对印刷术的革命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在15世纪,德国的谷登堡发明了可移动类型印刷术,纸作为印刷媒介迅速发展起来。
这项发明促进了文化和知识的传播,为人类带来了重大的变革。
8. 工业化生产:18世纪末,纸张的工业化生产得以实现。
使用蒸汽动力和改进的造纸机械,纸张的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成本降低,纸张变得更加普及和大规模生产。
9. 现代纸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纸张的制造工艺不断创新和改进。
现代纸张多使用木浆作为主要原料,同时运用化学处理和高科技生产方法,获得更高品质和多样化的纸张产品。
纸的发展历程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部分,它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人类的写作、记录和文化传承。
造纸术的发展史
关于造纸起源,大体有两种不同观点。
其一认为东汉(25-220年)宦官蔡伦(约62一121)于105年发明了纸,主要依据文献记载。
应当说在考古学新发现以前,此说千年来颇为流行。
其二认为蔡伦之前的西汉(前206一公元25年)已有纸,主要依据现代考古发现。
这是从1933年考古学家黄文弼(1893-1966)在新疆罗布淖尔汉烽燧遗址出土西汉麻纸(前49年)并提出西汉造纸说承袭下来的观点。
1949年以来,两种观点各抒己见。
除罗布淖尔纸之外,考古学家还于1957一1992年在不同地点发掘出了几批西汉麻纸(下图),且经科学工作者化验,西汉造纸说已有足够证据反驳蔡伦造纸说。
蔡伦不是纸的发明者,他的历史贡献在于总结了西汉以来前辈们制造麻纸的技术经验,组织生产大批优质麻纸献于朝廷,利用官方力量使之改进与推广。
他倡导研制楮皮纸,完成了以木本韧皮纤维造纸的技术突破,这一发明,扩充了原料来源,推动了造纸术的发展。
蔡伦是承前启后的造纸技术革新家。
在检验汉纸及做了古纸对比工作之后,笔者曾于1965年秋去四川、陕西等地农村产纸地区学习和调查了民间土法造麻纸技术。
结合陕西凤翔县纸坊村造麻纸的16步流程,经分析,最原始的造纸流程应包括:①浸湿一②切碎一③洗涤一④舂捣一⑤打浆一⑥抄纸一⑦晒纸一⑧揭纸(下图)。
从8步流程过渡到凤翔县的16步流程,中间应有一系列技术阶梯,是可能的阶梯有11种。
笔者取废旧麻头、麻布等为原料,在手工纸场用古式设备模拟上述11种实验方案。
凡重要的实验,至少重复2~3次,以排除偶然因素。
经研究,认为模拟实验的第4种方案,即①浸湿一②切碎→③洗涤一④浸灰水一⑤舂捣一⑥洗涤一⑦打浆一⑧抄纸一⑨晒纸一⑩揭纸,得到的产物具有西汉纸的特征。
经鉴定并在放大镜下与西汉纸对比、结果认为这一方案所成纸样与西汉灞桥纸在制造技术上属于同一阶梯。
西汉是麻纸萌芽阶段,纸产量不大,产地不广,质量欠佳,不足以代替简帛。
至东汉和帝时,在宫廷少府中任尚方令的蔡伦,凭借充足的人力、物力,监制出一批优质麻纸,于元兴元年(105年)献之于朝廷,得到推广,“自是天下莫不从用焉”。
西汉古纸和蔡伦造纸
西汉古纸和蔡伦造纸过去人们一般都认为,纸是蔡伦发明的。
其主要依据是《后汉书·蔡伦传》中说的:“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但是,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如1933年在新疆罗布淖[nao闹]汉代烽燧亭故址出土有一张古纸,同时出土的有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的木简,表明古纸是西汉遗物;1957年在西安灞桥发现一叠古纸,年代在公元前118年前;1973年在甘肃居延发现两团古纸,年代约在公元前73—前149年;1979年在甘肃敦煌马圈湾发现古纸五件八片,为公元23年以前的遗物;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发现一张古纸,上面绘有天水一带的地形图,是公元前2世纪时西汉早期的遗物等,改变了人们的认识。
这些出土的古纸都是麻纸,表明我国至迟在公元前2世纪时,就已经以麻作原料制作纸张了,从而把我国的造纸史向前推进了200多年。
蔡伦作为纸的发明者的历史地位虽然被否定了,但是他在造纸技术上的丰功伟绩却不应也不可能被抹杀。
在蔡伦之前,纸张都很粗糙,麻纤维捣得不够烂,纤维在成纸时分布不均匀,因此不便于书写,大都只是用来包装物品,虽偶有用于书写,但在文化的传播上还没发挥积极作用。
而蔡伦所造的纸品质大为提高,成为价廉质优的书写材料,深受人们的欢迎,因而很快大量生产,使造纸术迅速普及,纸张“自是莫不从用”。
而且蔡伦首先发明了用树皮造纸的方法,大大地扩展了造纸原料的来源。
因蔡伦于公元114年被封为龙亭侯,故他主持制造的纸张被称为“蔡侯纸”。
造纸的工艺过程大致为:沤泡原料,即把要造纸的植物纤维放在水中浸泡,使其脱胶;打浆,即把植物纤维切碎,捣烂,使其帚化,在打浆之前一般加石灰水并加温促烂;捞纸,即用帘床捞取纸浆,使纸浆均匀分布在帘床上,成为湿纸;风干,取下湿纸,让其自然风干,后来发展为烘干,即成纸张。
世界上最早的纸
世界上最早的纸——放马滩纸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的一座汉墓 里,发掘中出土的残纸,残长不过5.6厘米、 宽2.6厘米,后来被定名为“放马滩纸”。 根据文物考古专家的断定,这是一张为西 汉文帝或景帝(公元前179年—前143年) 时期的纸质地图。 放马滩纸是以麻类植物制造而成,纤 维分布均匀,比灞桥纸时间更早,质量更 好。它还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地图实物。它 们分别比“蔡伦纸”的时间早了两三个世 纪。
草纸
据考古学家研究,西汉纸之前,也出现过一 种特殊的纸——“草纸”。1991年8月15日, 陕西省泾阳县高家堡村西周时代的草制品 “纸”。它类似于古埃及的“纸草纸”—— 草去皮挤压后粘连而成,但纤维仍然保留自 然排列次序并未分解的原始“纸”。这种古 代造纸起源有重要价值的“纸”标本,主要 是平铺在西周铜簋的圈足下,作包装用。
灞桥纸
1957年5月8日,在西安东郊灞桥砖瓦厂在取土时,发现了一座不晚于西汉武帝时 代的土室墓葬,墓中一枚青铜镜上,垫衬着麻类纤维纸的残片,考古工作者细心地把 粘附在铜镜上的纸剔下来,大大小小共80多片,其中最大的一片长宽各约10厘米,专 家们给它定名“灞桥纸”,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现陈列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据 专家介绍说“这是迄今所见世界上最早的纸片,它说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 术,至少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一、二世纪。这一发现,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
目前比较被接受的观点是:无论放马滩纸、灞 桥纸还是罗布淖尔纸,或者其它纸。都不应有损蔡 伦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蔡伦对于造纸术的 改进,最终导致了纸张作为一种媒介的大规模流行。 这是西汉时期的生产者们没能做到的。 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 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被纸工奉为造纸 鼻祖、“纸神”。
纸张的发展史
纸张的发展史
纸张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中国的东汉时期,其发展历程如下:
1.上古时代:文字出现之前,人们依靠结绳记事。
文字出现后,人们开始在石头、树干、甲骨等硬质东西上写写画画,甲骨成为当时被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
2.简牍时代:简牍(竹片和木片)、缣帛成为比甲骨更好的书写材料。
不过,由于缣帛太昂贵,竹木太笨重,纸就应用而生了。
3.蔡伦造纸:据考证,我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
汉代时期,由于造纸方法作了改进,纸张的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当时蔡伦造纸的原料非常广泛,渔网破布都可以用来造纸。
4.广泛流传: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开始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原料也变得多样化。
5.隋唐时期:宣纸诞生,具有地域特色的纸张品类在此后变得越来越丰富。
至今,纸张都是应用最广的极佳书写材料。
寻访比蔡伦造纸术还要早100多年出现的纸中“活化石”
70“有女不嫁永录村,每日起来站墙根”,在山西省高平市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讲述的就是当年永录村桑皮纸业的盛况。
当时永录村家家会造纸、户户以纸为业,永录的女人每天都重复着把捞起的纸贴晒到墙上,十分辛苦。
古朴泛黄的纸张,略显粗糙的纹理,有“纸中之王”之称的桑皮纸,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纯天然和纯手工的造纸过程与精湛工艺的融合,不仅造就了永录桑皮纸的传奇,更传承与发扬了生生不息的晋桑文化。
不可言传只能意会的技艺精髓出了高平,一路寻访到了造纸之乡永录,就见一条河水从北到南穿村而过,这里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著名的长平之战古战场就在境内。
走进晋桑文化产业园区的生产作坊,就听见“当、当、当……”的清脆敲击声持续不断。
循声而入,车间里有男女六、七个人,个个都在忙碌着。
两位大姐在拣皮,面前的大筐里盛满了经过锤打和蒸煮的造纸原料桑树皮,她们不时地抖着桑皮丝,细心地分寻访比蔡伦造纸术还要早100多年出现的纸中“活化石”文图/白 英皎白如霜雪,方正若布棋,宣情且记事,宁同鱼网时。
南朝 梁武帝《咏纸诗》71拣着杂质。
旁边的师傅正在做着榨丝的工序,大木槌以均匀的速度捶打着拣过的桑树皮,为了使饼皮均匀地受到木槌的敲击,师傅还不停地转动饼皮,一边捶一边翻着桑皮,直到饼皮撒开后,截面成绒状才算完成。
捞纸是手工造纸的关键环节,也可以说是这项技艺的精髓。
在捞纸池边劳作的是老师傅李保根和徒弟王志宁。
年已六十有四的李师傅面容和善却沉默寡言,五十刚出头的王志宁满脸笑意又侃侃而谈。
李保根师傅是捞纸的老把式了,只见他站在搅拌均匀的纸浆池边,将一块6尺长、3尺宽的竹帘平整地放置在捞纸架上缓缓浸入纸浆池里,微微侧倾着脑袋,动作娴熟地将捞纸架上下摆动两下,既像73还要早100多年,被称为纸业的“活化石”。
新疆墨玉县、山西高平市都是沿用此古法造纸,而早在2006年,桑皮纸制作技艺就列入了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同治年间高平县志记载,桑皮纸是高平岁贡的重要内容,高平民间现存很多明清时期的75地契、解放战争期间发行的钞票都是由“永录纸”制成,可见,永录村的桑皮造纸在社会上早已享有盛誉。
关于造纸术的起源
关于造纸术的起源关于造纸术的起源,过去多沿用历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蔡伦传》中的说法,认为纸是东汉时代宦官蔡伦于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发明的。
其实古籍中的已有记载,在蔡伦'发明'纸之前,已经有人使用纸张。
"后汉书•贾逵传"提到,建初元年(公元76年)汉章帝命贾逵选择成绩优秀的太学生二千人,奖给"简、纸、经传各一通"。
这说明当时已用纸抄写书籍,这个时间早于蔡伦造纸近30年。
"东观汉记"中只记有"蔡伦典尚方作只纸""东观汉记"的作者刘珍、延笃等人,都是蔡伦同时代的人,如果蔡伦发明了纸他们是不会不记载的。
20世纪以来由于西汉古纸的发现,蔡伦发明纸的说法开始动摇,继而被否定。
蔡伦虽然不是纸的发明者,但他仍然是一位造纸技术的革新和推广者。
蔡伦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他认为扩大造纸原料的来源,改进造纸技术,提高纸张质量,就可以使纸张为大家接受。
蔡伦首先使用树皮造纸,树皮是比麻类丰富得多的原料,这可以使纸的产量大幅度的提高。
树皮中所含的木素、果胶、蛋白质远比麻类高,因此树皮的脱胶、制浆要比麻类难度大。
这就促使蔡伦改进造纸的技术。
西汉时利用石灰水制浆,东汉时改用草木灰水制浆,草木灰水有较大的碱性,有利于提高纸浆的质量。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把他在尚方制造出来的一批优质纸张献给汉和帝刘肇,汉和帝很称赞他的才能,马上通令天下采用。
这样,蔡伦的造纸方法很快传遍各地。
蔡伦纸的图片“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形象地再现了两汉时期的造纸术,将麻头、破布等原料经水浸、切碎、洗涤、蒸煮、漂洗、舂捣、加水配成悬浮的浆液、捞取纸浆、干燥后即成为纸张。
蔡伦献纸之后,造纸技术和纸张广为流传。
东汉末年,东莱人左伯也是一位造纸能手。
他造的纸,比蔡侯纸更为白洁细腻。
赵歧著的《三辅决录》中,提到左伯的纸、张艺的笔、韦诞的墨,说它们都是名贵的书写工具。
中国古代100种发明,发明的人是谁?你都知道几个?
中国古代100种发明,发明的人是谁?你都知道几个?1、纸张–蔡伦,东汉太监。
用树皮、破鱼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
被汉和帝封为龙亭侯,时称蔡侯纸。
2、活字印刷术–毕升,北宋湖北英山布衣。
沈括《梦溪笔谈》载,其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烧硬后便成活字。
可施墨铺纸印刷,经烘烤取下活字,又可再用。
3、织布机–黄道婆,南宋末上海人,童养媳出身。
从海南崖县黎民学到纺织技术,回故里改革棉纺工具,包括去籽搅车,弹棉椎弓,三锭脚踏纺纱车。
4、水力鼓风机–杜诗,东汉南阳太守。
水排以水为动力,通过滚动机械使皮制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称为“杜诗水排”,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风机。
5、麻将–难考。
一说明朝太监郑和,丰富出洋水手生活;二说明初万秉迢,引喻梁山好汉;三说起源江苏太仓,以筹牌记数酬劳。
最早有关麻将的计载是宋朝杨大年“麻将经”,清人陈实门丰富发展。
6、火柴–北齐宫女。
陶谷《清异录》载,577年北齐两面受敌,缺火种来烧饭和取暖,绝望中一群贫苦宫女竟神奇地发明了火柴,用硫磺制作而成。
7、算盘–难考,初为算筹。
一说东汉天文学家刘洪创造了“乾象历”,并亲授其法予徐岳,徐著《数术记遗》第一次记载了算盘的样式;二说刘洪问学于道家天目先生,传授珠算之法;三说算盘的名称最早见于元学者刘因《静修先生文集》。
8、小孔成像–墨子,宋大夫,先秦墨家代表。
《墨子》论述了杠杆平衡,并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线进行的性质。
这是对光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
9、指南针–沈括,宋朝科学家。
战国时发明了司南,沈括《梦溪笔谈》进一步说明了用铁针磁化制作指南针的方法。
10、测园海镜–李治,宋元数学家,《测园海镜》是第一本改述“天元术”的巨书。
11、淬火技术–浦元,三国蜀工匠,首创淬火技术,使钢刀坚而有弹性。
12、大衍求一术–秦九韶,南宋数学家。
《数书九章》创立解一次同余式的“大衍求一术”和求高次方程数值解的正负开方术。
纸是我国哪个朝代发明的
纸是我国哪个朝代发明的纸是我国哪个朝代发明的 1在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上述蚕茧被抽成丝来织布,而剩下的恶茧和病茧则通过漂白制成丝绵。
漂白后,席子上会残留一些絮状物。
当絮片数量增多时,席子上剩余的絮片会堆积成一层纤维片,晾干后剥落,可用于书写。
这种浮絮的副产品数量少,故古书称之为河间或许芳。
这说明中国古代造纸术的起源与丝绵有关。
造纸术是哪个朝代发明的造纸术发明于西汉,改进于东汉。
考古发现从目前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早期。
最早出土的西汉古纸是1933年在新疆罗布泊尔古烽火台发现的,最晚不晚于公元前49年。
1957年5月陕西省Xi市灞桥出土的古纸,经科学分析鉴定为西汉麻纸,其年代不晚于公元前118年。
1973年在甘肃居延肩水井关发现两张麻纸,暗黄色,质地粗糙,不晚于公前52年。
1978年在陕西扶风中延村出土了西汉宣帝时期(公前73~49年)的三张麻纸;1979年在甘肃敦煌县马圈湾西汉烽燧遗址出土了五件八片西汉麻纸。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文帝时期(公前179~前141年)的纸质地图残片,表明了当时的纸可供写绘之用。
从上述西汉出土的纸的质量来看,西汉初年的造纸技术已基本成熟。
纸是我国哪个朝代发明的 3造纸术——尤其是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又称“蔡侯纸”),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不拘泥,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
有了文字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载体。
古代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的纸草来记述历史;在古代的欧洲,人们还长时间地利用动物的皮比如羊皮来书写文字;而中国,在造纸术发明以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
但是甲骨、竹简都比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阅读奏章,就要整整一车;绢帛虽然轻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贵,也不适于书写。
到了汉代,由于西汉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了,从而促使了书写工具的改进——纸被发明出来了。
蔡伦之前纸什么样
蔡伦之前纸什么样2017-04-23从小学到高中,蔡伦在历史课本里进行了一场长达12年的巡回演出。
记得高中课本写过,蔡伦发明了纸张,当时造出来的纸很粗糙,还不能拿来写字。
蔡伦真是纸的发明者吗?蔡伦所造纸张真的不能书写吗?事实恐怕不是如此。
在蔡伦以前,聪明的古代人民就制造出了纸张,而且还能够流畅地画图、写字。
1986年,考古队在甘肃天水市郊放马滩汉代墓葬区发现了一张麻纸,是公元前176-前141年,即西汉文、景帝时期的东西。
从照片来看,放马滩麻纸用黑色线条画上了山川、河流、道路等图形,说明在西汉初期,纸张被用作地图载体。
西汉时,纸张还可以用来书写文字。
比如上面的查科尔帖纸(公元前89-后77年),和一捆木简兵器册,一起出土于甘肃省查科尔帖烽燧下。
这张纸上有8行文字,每行7个字,约共50字。
纸面上可见清晰的“兵器”、“转运”等字样,可见这是一封军事文书,涉及兵器的交接、运输问题。
以上说明,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质量精工的纸张,既可以拿来绘制地图,也可以用于书写文字。
讲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西汉时期的纸张很多都是运用于行军打战。
除了上面两种纸直接言及军事活动外,目前出土的纸张很多都跟打战有关。
比如下面这张纸,就埋葬于甘肃省额济纳河东岸的汉代屯戍遗址;再如马圈湾麻纸和罗卓尔麻纸,也都是出土西北地区的烽燧亭遗址中。
不过,文献记载透露了更多信息,西汉时期的纸张还有其他用途。
一是用来包裹毒药丸。
汉成帝时,赵飞燕的妹妹赵昭仪受宠,却没有生下孩子。
这时,后宫曹伟能却早生皇子。
赵昭仪借姐姐的权势,将曹伟能送进监狱,并派人送毒药让她“自尽”。
这两枚毒药就是用红色的薄纸包着,里面还写着:“你努力把药吃了,不要再来勾搭皇上了。
你要知足!”二是用来抄写书籍。
汉章帝特别喜欢贾逵,让他给二十位学生讲授《公羊传》。
贾逵就在纸上抄写了二十多本《公羊传》,人手一份,让大家好好读读。
不过,当时的纸本书是少之又少的。
历史课本里蔡伦只是纸的改造者,而不是发明者。
敦煌发现有字西汉麻纸比“蔡伦造纸”早113年等
敦煌发现有字西汉麻纸比“蔡伦造纸”早113年等敦煌发现有字西汉麻纸比“蔡伦造纸”早113年近日,经专家考证,敦煌发现的写有汉字的西汉麻纸比东汉时期的“蔡侯纸”(蔡伦所造)早113年。
这说明,早在西汉时期,我国不仅造出了麻纸,而且已经用于书写了。
由于这一发现,“蔡伦造纸说”有可能被推翻。
据敦煌市博物馆馆长傅立诚介绍,上世纪80年代,敦煌的文物工作者在马圈湾烽燧遗址曾发现数量较多、保存较好、残存面积较大的西汉麻纸。
根据同时出土的纪年简判断,其中早期的麻纸产生于汉宣帝时期,比东汉的“蔡侯纸”要早170年。
由于当时发现的麻纸上没有文字,不少人认为麻纸不是最早的纸张。
几年前,敦煌的文物部门在维修玉门关时,又在小方盘城南侧废墟中发现了西汉麻纸残片。
其中有一块约10平方厘米、呈不规则形状的褐黄色麻纸残片,上面写有20多个清晰可辨的汉字。
近日,文物专家判断,这块有字的麻纸是汉成帝刘骜绥和二年(前8)的物品,要比蔡伦在东汉和帝刘肇元兴元年(105)制造并奏报朝廷的“蔡侯纸”早113年。
甘肃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举行五十周年庆祝活动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永靖县西南35公里处黄河北岸的小积石山中,是我国著名的佛教石窟寺之一。
石窟开凿于西秦时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存。
特别是开凿于西秦时期的169窟,不仅保存有大量的佛教造像和壁画,更重要的是保存有我国石窟中迄今为止最早的纪年题记“建弘题记”,为中国其他石窟的断代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标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1955年,炳灵寺文物保护管理所成立,2002年更名为甘肃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
9月18日上午,甘肃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成立五十周年庆祝大会在炳灵寺广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位文物专家、学者和省文化、文物单位的负责人及当地上千名群众参加了庆祝大会。
9月19日,召开了炳灵寺石窟学术研讨会。
与会的专家、学者就炳灵寺石窟的有关学术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西安到银川寻求旅游合作8月30日,由西安、咸阳两市旅游局和十几家旅游景区的负责人组成的旅游宣传大篷车一路风尘仆仆来到银川,与银川市旅游局以及40多家旅行社、景区和媒体记者进行了交流。
【历史史料】考古发现证明造纸术不是蔡伦发明的
【历史史料】考古发现证明造纸术不是蔡伦发明的《后汉书》记载:纸是东汉人蔡伦发明的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纸是蔡伦(?-公元121年)发明的,主要是根据《后汉书》的记载。
《后汉书·蔡伦传》说:“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据此,人们多把蔡伦向汉和帝献纸的元兴元年,也就是公元105年,作为蔡伦发明造纸术的年份。
范晔写《后汉书》的大部分原始史料,来自东汉官修史书《东观汉记》。
《东观汉记》是东汉汉明帝刘庄在位时期(公元58年-公元75年),由大学士刘珍、班固等人执笔编写的国史。
其中蔡伦传这一篇,又是后来崔寔、曹寿和延笃等三人奉东汉汉桓帝之命在公元151年补写的。
这时距离蔡伦去世才30年。
作者跟蔡伦是同时代人,因此有学者认为,《东观汉记》记述的内容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但是,现在人们看到的《东观汉记·蔡伦传》是清朝乾隆年间姚之骃编定的《四库全书》中的辑本。
这个辑本又是从《永乐大典》中转引来的。
有趣的是,这个辑本并列了两种不同的说法:一个是(蔡)伦典上方造意用树皮……造纸;另一个是蔡伦典尚方作纸。
“典”是主管的意思。
“上方”和“尚方”相同,指宫廷御用的作坊。
“造意”是发明创造的意思。
意思是说,蔡伦主管皇家作坊工作期间,生产制作了纸张。
这两个说法,一个说他造意,一个没说。
…[详细]1935年:考古发现罗布淖尔纸,证明西汉已经有纸1933年夏天,考古学家黄文弼受国民政府教育部派遣,率西北科学考察团至新疆考察。
在新疆罗布淖尔汉代烽燧遗址里,首次发掘出一片西汉纸。
黄文弼在发掘报告中对这张纸做出如下描述:“麻质,白色,作方块薄片,四周不完整”,“质甚粗糙,不均净,纸面尚存麻筋,盖为初造纸时所作,故不精细也。
”“麻是植物纤维。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刘仁庆介绍,“判断是不是纸,主要看是不是植物纤维。
中国出土最早的纸
中国出土最早的纸
在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早期的纸,是现已发现出土最早的纸。
此外,新疆罗布泊和西安灞桥等地都出土过西汉的古纸。
但这些纸都比较粗糙,原料是麻或丝絮。
东汉时,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造纸技术并加以改进,开创了以树皮、破布、麻头、鱼网为原料,并以沤、捣、抄一套工艺技术,造出了达到书写实用水平的植物纤维纸,称为“蔡侯纸”。
从此,纸逐步取代了竹木筒和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纸的发展也是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公元105年发明造纸后,造纸术就从河南向经济文化发达的其它地区传播。
蔡伦被封到陕西洋县为龙亭侯,造纸术就传到汉中地区并逐渐传向四川。
据蔡伦家乡湖南耒阳的民间传说,蔡伦生前也向家乡传授过造纸术。
东汉末年山东造纸也比较发达,出过东莱县的造纸能手左伯。
公元二世纪造纸术在我国各地推广以后,纸就成了和缣帛、简牍的有力的竞争者。
公元三到四世纪,纸已经基本取代了帛、简而成为我国唯一的书写材料,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科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公元三到六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造纸术不断革新。
在原料方面,除原有的麻、楮外,又扩展到用桑皮、藤皮造纸。
在设备方面,继承了西汉的抄纸技术,出现了更多的活动帘床纸模,用一个活动的竹帘放在框架上,可以反覆捞出成千上万张湿纸,提高了工效。
在加工制造技术上,加强了碱液蒸煮和舂捣,改进了纸的质量,出现了色纸、涂布纸、填料纸等加工纸。
有关四大发明的知识简单介绍
有关四大发明的知识简单介绍
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造纸术
西汉初年我国发明了造纸术。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汉景帝时的纸,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纸。
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称“蔡侯纸”。
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印刷术
隋唐时出现了雕版印刷。
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11世纪初,北宋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发明早四个多世纪。
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埃及、欧洲,印刷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保存,是一个重大贡献。
宋元时期,我国已有套色印刷技术。
山西应县木塔内,发现了辽代的红、黄、蓝三色佛像版画,这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雕版彩色套印印刷品。
指南针
战国时人们制作出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用磁石指南原理制成指南针。
北宋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13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为欧洲航海家探索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药
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唐中期书籍记载了制成火药的方法。
唐末运用于军事。
南宋时发明“突火枪”,13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火药的发明和传播,改变了中世纪的战争模式,是军事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
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纸张已有几百年了,最早的一张纸,竟是地图
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纸张已有几百年了,最早的一张纸,竟是地图朋友去秦岭深处游玩,知道我写字,带回几张麻纸。
很欣喜,这就是情谊。
麻纸,看上去粗糙,拿手里,软软绵绵,舒服。
写大字有些洇,中楷正好。
细问来历,朋友说,纯手工制造,当是古法造纸的孑遗。
纸,人们最熟悉不过。
可我们不知道的是,纸,从出现到大规模使用,期间经历了近千年的技术改造。
在战国时,就有纸这一物品了。
至于,和现在我们用的纸有多大区别,这就说不清了,谁也没见过。
证据是秦简中出现了“纸”,这是一种被人们称为“草鞋纸”的物品,人们推断是一种原始物理制浆法的“造纸”。
可见,纸由来是很早的。
《汉书· 赵皇后传》:“武发箧中有药裹二枚,赫蹏书曰……。
应劭注: “赫蹏,薄小纸也。
”纸,也渐渐地在小范围使用。
伏龙坪东汉墨迹纸2在新疆、陕西、内蒙古等地都有古纸出土。
这些纸能保存下来,还要感谢西北干燥的气候,它们是古纸的守护神。
甘肃省是发现纸张最多的地区,在居延肩水金关汉代屯戍遗址、天水放马滩、悬泉汉代邮驿遗址、敦煌马圈湾遗址武威旱滩坡、兰州伏龙坪等地方都发现了纸张。
在近十个古纸出土点中,年代最早的是1986年天水放马滩5号汉墓,约属西汉文景时期。
纸已残,长5.6厘米,宽2.6厘米,颜色发黄,纸面平整光滑,还涂有矿石粉涂层。
绘有山脉、河流和道路。
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纸地图了。
在西汉初年造纸技术已达到一定水平。
居延肩水金关遗址出土的纸,最大一片21×19厘米,色泽白净,薄而匀,这是张麻纸,其中纤维为大麻纤维。
另一块为11.5×9厘米。
这纸有些粗糙,还能看到碎布、麻筋等物。
西汉纸张(甘肃河西走廊出土)这些古纸,质量参差不齐。
有些能写字,有些做包装,有的做垫衬物。
普遍比较厚。
适用性自然无法和后来的纸相比。
兰州伏龙坪曾出一张非常有意思的纸。
这是1987年10月发现的一座东汉墓中出土的。
人们发现了有几块垫铜镜的纸张,呈圆形,直径大约17厘米,柔韧性比较好。
纸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纸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纸在西汉便已发明,在东汉得以改进。
造纸术最早起源于何时,在历史上并无定论,但根据考古发现,中国早在西汉时期便使用麻皮纤维或麻类织物为原材料,经过切断、蒸煮、舂捣及抄造等流程,制造出“灞桥纸”(因1957年发现于咸阳东郊的灞桥而得名)。
然而这种纸质地粗糙、过于粗厚,并且夹带着很多纤维束,表面凹凸不平,非常不适宜于书写,所以并为得到广泛使用。
等到了东汉和帝在位时(88-105年),大宦官、尚方令蔡伦开始改进造纸术,在经过多次摸索后,最终以树皮、破麻布、旧渔网等为原料,命工匠将其剪碎、切断后混合在一起,然后放入水池中进行浸泡。
在时间成熟后,再捞取水中的的纤维物质,随即放入石臼中进行搅拌,再用竹篾挑取其中的浆状物,待晾晒干燥后即可成为书写用纸。
之后数年,蔡伦又带领工匠经历多次反复的试验、改善,
最终制造出轻薄柔韧、价格低廉的纸张。
元兴元年(105年),蔡伦以奏疏的形式,将改进后的纸张及造纸工艺献给汉和帝,后者在赞叹之余下诏在国内推行。
因为蔡伦被封为龙亭侯,所以时人便把这种纸称为“蔡侯纸”。
“蔡侯纸”一出,各地争相采购、使用,使天下大为受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蔡侯纸更早的西汉纸
众所周知,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纸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纸是用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
据考古学家研究,西汉纸之前,也出现过一种特殊的纸——“草纸”。
1991年8月15日,陕西省泾阳县高家堡村西周时代的草制品“纸”。
它类似于古埃及的“纸草纸”——草去皮挤压后粘连而成,但纤维仍然保留自然排列次序并未分解的原始“纸”。
这种古代造纸起源有重要价值的“纸”标本,主要是平铺在西周铜簋的圈足下,作包装用。
近半个世纪以来,甘肃天水放马滩、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和敦煌甜水井汉悬泉邮驿遗址出土的西汉纸,以现存实物证实:西汉时期,造纸术已具雏形。
西汉时期的麻质纤维纸纸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易普及。
也可以说,这种纸并不是实际上不是纸,只是漂丝的副产品。
西汉纸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来记字或画画。
迄今为止,出土西汉纸的地区有十几处,其中较著名的有以下几处。
1933年,已故考古学家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淖尔地
区发现了一片西汉中叶麻纸,部分学者投入到造纸术发明问题的研究中。
这是一片麻纸,长约40厘米,宽约100厘米,纸面可清晰见到麻。
黄文弼在同一遗址中发现有汉元帝元年(公元前48年)的木简;他由此推断,此麻纸为西汉时期的文
物,比“蔡侯纸”早了一个半世纪。
麻纸是一种以黄麻、布头、破履为主原料生产的强韧纸张。
麻纸有多种,如白麻纸、黄麻纸、麻布纹纸、桑麻纸等,但主要分白、黄两种。
白麻纸洁白光滑,背面较正面粗糙且有草棍等粘附,质地细薄,坚韧。
黄麻纸色略黄,稍粗糙,有的较白麻纸略厚。
西汉时期,用于书写的麻纸出现。
1942年,考古学家在甘肃额济纳河
东岸查科尔帖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的带有7行50个字的“查科尔帖纸”。
1957年,在西安灞桥汉墓葬区灞桥砖瓦厂工地出土的“灞桥纸”。
5月8日,灞桥砖瓦厂在取土时,发现丁一
座西汉武帝时代的古墓,墓中一枚青铜镜上,垫衬着几层古纸。
考古工作者细心地把粘附在铜镜上的纸剔下来,大大小小共80多片,其中最大的一片长宽各约10厘米,专家们给它定名“灞桥纸”,现陈列在陕西历史博物馆。
灞桥纸纸色暗黄,经化验分析,原料主要是大麻,掺有少量苎麻。
虽然质地还比较粗糙,表面也不够平滑,但无疑是世界上最早的以植物纤维为原料的纸。
西安灞桥纸纸质粗糙,没有字,用来包裹随葬铜镜。
1973年,考古工作者在甘肃居延(今属内蒙古)金水关西汉峰燧遗址中发现了著名的“金关纸”。
据史学者载,“共二块,其中之一经修复展开,长宽为12×19公分,
色泽白净,薄而匀,一面平整,一面稍起毛。
质地细密坚韧,含微量细麻线头。
显微观察和化学鉴定,表明它只含大麻纤维。
”同一处出土的竹简年代是汉宣帝甘露年间(公元前52年)。
这些情况表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在遥远的边塞已有了质量较高的纸。
1979年,考古学家在甘肃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
发现西汉麻纸残片,共5件8片。
据同时出土的纪年简考证,马圈湾纸为西汉宣帝(公元前91年-公元前48年)遗物。
马圈湾纸数量多、保存好、残存面积大,最大的一片长32
厘米,宽20厘米,纸质有粗、细之分,纸色有黄、白之别。
马圈湾纸已具备制造麻质纤维纸的基本要求和功能。
1986年,甘肃省天水放马滩汉代墓葬区出土不规则碎片纸。
这片纸放在死者胸部,因墓内积水受潮,约5.6 X 2.6厘米。
放
马滩纸是一幅麻纸地图,出土时黄色,现褪成黄间浅灰色,纸薄而平整软滑,最重要之处在於上有用细黑线绘制的山、河流、道路等图形,现存甘肃省博物馆。
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不仅为中国西汉时期已发明造纸术提供了实物证据,而且还无可辩驳地证明,西汉时期的纸已能用于书写和制图。
同时,放马滩纸也堪称世界最早的纸绘地图作品。
1990年,考古学家在甘肃敦煌甜水井汉代悬泉邮驿遗址发现帘纹明显、写有文字的“悬泉纸”。
该遗址共出土纸张470余件,
其中写有文字的纸残片10件,多为白色和黄色,时代从西汉武、昭帝始,经宣、元、成帝至东汉初。
据专家介绍,西汉劳动人民就知道,要造成一张中国式的植物纤维,一般都要经过剪切、沤煮、打浆、悬浮、抄造、定型干燥等基本操作。
这些操作,实际上与东汉时期蔡伦发明纸的步骤已经大致相同。
纸虽然出现较早,但真正用于书写和推广使用是在蔡伦造出质地优良的“蔡候纸”之后。
西汉纸的出现,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为蔡伦造纸作下铺垫。
第二,纸的发明、发展和应用,为印刷术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承印和转印材料;印刷术的诞生,是社会进步、文化事业发展得到了有力保障。
第三,纸的发明,使文字的载体成本得到了大幅度的下降,知识在平民中的普及得以实现,从而极大的推动了世界科技、经济的发展。
第四,造纸术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对中国历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西汉纸是迄今所见世界上最早的纸片,它说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至少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一、二世纪。
这一发现,对世界文化史都有极重要的影响。
西汉纸——敦煌麻纸悬泉置出土西汉纸霸桥纸有字的查科尔
帖残纸金关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