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物学考试重点2
《神经生物学》考试大纲
《神经生物学》考试大纲《神经生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认知神经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神经生理学是生理学的一部分,主要研究神经系统的功能。
同神经生物学、心理学、神经病学、临床神经生理学、电生理学、行为学和神经解剖学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要求考生深入了解各部分的基本概念,系统地掌握各部分的主要理论及其实验方法,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分析问题、设计实验和解决问题中去。
考试内容及要求:一、细胞的基本功能1、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2、熟悉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过程3、掌握细胞生物电现象的各种机制4、了解肌细胞的收缩机制二、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1、熟悉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类2、了解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和功能三、神经元的信息传递1、熟悉突触传递的定义、分类和相关术语2、掌握神经递质和受体的定义、分类和组成3、了解反射弧中枢部分的活动规律四、感觉系统总论1、掌握感觉和感觉器官一般概念2、了解感受器信号及感觉信息的编码3、了解感觉通路中的信号编码和处理4、掌握感知觉的一般规律五、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1、熟悉躯体感觉的传入通路、皮层代表区和各种躯体感觉的特点2、了解内脏感觉的传入通路、皮层代表区和各种内脏感觉的特点3、熟悉视觉、听觉的传入通路、皮层代表区和功能特点4、了解平衡感觉、嗅觉和味觉的一般概念六、痛觉及其调制1、掌握损伤性刺激引起伤害性感受器兴奋的机制2、熟悉脊髓背角作为痛觉初级中枢的作用3、了解伤害性信息传到脑的几条上行传到通路4、熟悉丘脑作为痛觉整合中枢的作用5、掌握脊髓伤害性信息传递的节段性调制6、熟悉脑高级中枢对背角伤害性信息传递的下行调制七、大脑皮层的运动功能1、掌握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2、熟悉初级运动皮层和前运动区的定义和作用3、了解皮层神经元的组成4、掌握初级运动皮层和皮层脊髓系统的组成和功能5、了解大脑皮层运动区的传入6、了解初级运动皮层的运动参数编码过程7、熟悉辅助运动区和前运动皮层的运动功能8、了解后顶叶皮层在运动中的作用9、熟悉姿势的中枢调节10、了解基底神经节和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八、内环境恒定和神经内分泌功能1、熟悉神经体液整合作用的机制2、了解神经分泌的概念和肽能神经元的组成和作用3、了解激素对神经系统的作用4、了解神经内分泌反应与其他神经反应及行为的整合作用5、了解内环境恒定的节律性特征6、掌握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九、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了解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了解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十、边缘系统与动机及情绪活动1、了解边缘系统的形成2、掌握动机的概念及其和边缘系统的关系3、掌握情绪的概念及其和边缘系统的关系4、了解本能行为的神经调节十一、觉醒、睡眠与脑电活动1、了解脑电、脑电图和皮层诱发电位的概念2、掌握觉醒与睡眠的机制和脑电特征十二、学习与记忆1、熟悉学习记忆的分类2、熟悉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3、掌握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可塑性和学习记忆的关系4、了解记忆定位和记忆障碍的机制十三、语言和其他认知功能1、了解语言的一侧优势现象2、掌握几种常见语言障碍的表现和机制3、了解失用症、面容失认症的一般概念参考书目:1、《神经科学》,韩济生,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年版2、《神经生物学》,于龙川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3、《神经生物学》,寿天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神经生物学2复习整理 【终极版】
神经生物学2复习整理一、名词解释(3分*6题=18分)1.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是呼吸肌的舒缩运动,是呼吸肌在神经系统控制下,进行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所形成的。
2.外呼吸:又称肺呼吸,包括肺通气(外界空气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3.消化:消化是指食物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为可吸收成分的过程。
消化分为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
4.吸收:指食物的成分或消化后的产物通过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5.渗透性利尿:使用可被肾小球滤过而又不被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来提高肾小球管液中溶质的浓度,以达到利尿消肿的目的。
这种利尿方式称为渗透性利尿。
6.水利尿:大量饮入清水后,由于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素的生成和分泌减少,引起尿量增多,这一现象称为水利尿。
7.无效腔:肺泡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统称为生理无效腔。
解剖无效腔:呼吸时,呼吸道内的气量并不参与肺泡和血液的交换。
肺泡无效腔:进入肺泡的新鲜空气因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而未能全部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8.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三者总和为肺活量。
肺活量的大小反映肺每次通气的最大能力,一定程度上可衡量肺通气功能。
9.胃粘液屏障:胃上皮细胞分泌的黏原颗粒排出后覆盖在黏膜表面,形成胃黏液屏障,能防止胃液内高浓度的盐酸与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侵蚀。
10.激素:腺细胞分泌的高效能活性物质。
通过血液或淋巴液运送和组织液扩散对靶组织或细胞发挥作用。
它不是代谢产物,也不是神经递质。
11.肾糖阈:尿中刚刚出现糖时的血糖浓度或不出现尿糖的最高血糖浓度,这个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
这个血糖浓度正常值为180mg/100mL。
12.基础代谢率: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单位体表面积的产热量。
通常用kJ/(m2·h-1)表示。
二、着重部分(简答3题*5分=15分:论述3题*10分=30分,共计45分)1.比较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的区别:答:安静状态下,呼吸平稳而均匀。
2、神经生物学名词解释总结
神经生物学名词解释总结第九章神经系统第一节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01. nerve impulse (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传导的一个个动作电位称为神经冲动。
02. axoplastic transport (轴浆运输)轴突内的轴浆经常流动,进行性物质的运输和交换,称为轴浆运输。
第二节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03. synapse (突触)神经元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根据媒介物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
04.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05.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前膜释放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06. after discharge(后放)在反射活动中,当刺激停止后,传出神经仍可在一定时间内发放神经冲动的现象。
07. non-directed synaptic transmission(非定向突触传递)神经递质从轴突末梢的曲张体释出后通过弥散作用到达效应细胞,与其相应的膜受体结合而传递信息。
第三节神经递质与受体08. neurotransmitter(神经递质)由神经元合成,突触前膜释放,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参与突触传递的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
09. neurotransmitter co-existence(递质共存)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可以共存于同一神经元内的现象称为递质共存。
第四节神经反射10.nonconditioned reflex (非条件反射)指在出生后无需训练先天就具有的反射,包括防御反射、食物反射、性反射等。
11.conditioned reflex (条件反射)指在出生后通过训练而在后天形成的反射,它可以建立,也能消退,数量可以不断增加。
神经生物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神经生物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神经生物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疾病的科学领域。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总结神经生物学的基础知识点。
1. 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
它
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
细胞体内包含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树突接收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号,轴突传递神经元产生的信号,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连接点。
2. 神经传导,神经元通过电化学信号传导信息。
当神经元受到
刺激时,会产生电信号,这个信号沿着轴突传播到突触,然后释放
化学物质来影响相邻神经元或肌肉细胞。
3. 神经系统的分布,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
神经。
4. 突触传递,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
突触
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接受来实现的。
5. 神经调控,神经系统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再摄取来调控身体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动、感觉、情绪和认知等方面。
6. 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脑血管疾病、神经传导障碍等,这些疾病会影响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以上是对神经生物学基础知识点的多角度总结,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全面地了解神经生物学的基础知识。
【大学考试资料】-神经生物学复习题
希望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然后带着下列的问题重点复习一、名词解释神经元、神经调质、离子通道、突触、化学突触、电突触、皮层诱发电位、信号转导、受体、神经递质、神经胚、神经诱导、神经锥、感受器、视网膜、迷路、味蕾、习惯化、敏感化、学习、联合型学习、非联合性学习、记忆、陈述性记忆、非陈述记忆、程序性记忆、边缘系统、突触可塑性、量子释放、动作电位、阈电位、突触传递、语言优势半球、RIA、LTP、CT、PET、MRI、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儿茶酚胺、神经递质转运体、神经胚、半规管、传导性失语、离子通道、神经生物学、神经科学、免疫组织化学法、细胞外记录、EEG、突触小泡、纹外视皮层、半侧空间忽视、二、根据现有神经生物学理论,判断下列观点是否正确?说明其理由。
1、神经系统在发育过程中,从神经胚到形成成熟的神经系统,其神经细胞的数量是不断增多的。
2、在神经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西班牙的哈吉尔(Cajal)、英国的谢灵顿(Sherrinton)和俄国的巴甫洛夫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中哈吉尔主要是因创立了条件反射理论,谢灵顿主要是因创立神经元的理论,而巴甫洛夫主要是因创立反射(突触)学说。
3、神经元是神经组织实施其功能的主要细胞,但其数量在神经组织并不是最多的。
4、海马的LTP与哺乳动物的学习记忆形成的机制有关。
5、神经系统的功能学研究方法和形态学研究方法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方法,因此迄今尚没有办法把功能学和形态学研究结合起来。
6、一个神经元一般只存在一种神经递质或调质。
7、大脑功能取决于脑的重量。
8、神经肌肉接头处是一个化学突触。
9、10、Bernstein 的膜假说和Hodgkin等的离子学说均能很好地解释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
11、EPSP有“全和无”现象1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与氯通道激活有关,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与钠通道激活有关。
13、视锥决定了眼的最佳视锐度(空间分辨率),视杆决定视敏度。
神经生物学考试重点
19世纪神经电缆论 benjiamin franklin《电的试验和观察》1809年Gall颅像学理论1861年Broca从失语症病人中启发1839年Schwann提出了“细胞理论”1865年 Otto Deiters提出的神经元模型神经科学分析四个层次:分子、细胞、系统、行为、认知神经科学模式动物:猴、犬类、鼠类果蝇,猫,兔神经系统都是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神经元: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结构可分为两部分:胞体和突起。
按功能分为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中间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分为星状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管膜细胞功能:①支持、绝缘、保护和修复作用②营养和物质代谢的作用③对离子、递质的调节和免疫功能④在发育中神经细胞沿神经胶质细胞的突起迁移第二章RP是指神经元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30~-90mV证明RP的实验:(甲)当A、B电极都位于细胞膜外,无电位改变,证明膜外无电位差。
(乙)当A电极位于细胞膜外, B电极插入膜内时,有电位改变,证明膜内、外间有电位差。
(丙)当A、B电极都位于细胞膜内,无电位改变,证明膜内无电位差。
膜电位:因电位差存在于膜的两侧所以又称为膜电位RP产生机制的膜学说:∵静息状态下①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②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具有选择性:K+ ≥ Na+, K+ ≥ Cl- , A-≈0;[K+]i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A-]i不能向膜外扩散;[K+]i↓、[A-]i↑→膜内电位↓(负电场)[K+]o↑→膜内电位↑(正电场);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极化状态,当扩散动力与阻力达到动态平衡时=RP,RP的产生主要是K+向膜外扩散的结果。
∴RP=K+的平衡电位Nernst公式的计算EK=RT/ZF•ln[K+]O/[K+]i =59.5 log[K+]O/[K+]i若[K+]I=0,则Em=0;[K+]I逐渐增加,则Em逐渐增加,若[K+]o>>[K+]i,则膜内部电位变正。
神经生物学考试重点
19世纪神经电缆论 benjiamin franklin《电的试验和观察》1809年Gall颅像学理论1861年Broca从失语症病人中启发1839年Schwann提出了“细胞理论”1865年 Otto Deiters提出的神经元模型神经科学分析四个层次:分子、细胞、系统、行为、认知神经科学模式动物:猴、犬类、鼠类果蝇,猫,兔神经系统都是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神经元: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结构可分为两部分:胞体和突起。
按功能分为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中间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分为星状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管膜细胞功能:①支持、绝缘、保护和修复作用②营养和物质代谢的作用③对离子、递质的调节和免疫功能④在发育中神经细胞沿神经胶质细胞的突起迁移第二章RP是指神经元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30~-90mV证明RP的实验:(甲)当A、B电极都位于细胞膜外,无电位改变,证明膜外无电位差。
(乙)当A电极位于细胞膜外, B电极插入膜内时,有电位改变,证明膜内、外间有电位差。
(丙)当A、B电极都位于细胞膜内,无电位改变,证明膜内无电位差。
膜电位:因电位差存在于膜的两侧所以又称为膜电位RP产生机制的膜学说:∵静息状态下①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②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具有选择性:K+ ≥ Na+, K+ ≥ Cl- , A-≈0;[K+]i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A-]i不能向膜外扩散;[K+]i↓、[A-]i↑→膜内电位↓(负电场)[K+]o↑→膜内电位↑(正电场);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极化状态,当扩散动力与阻力达到动态平衡时=RP,RP的产生主要是K+向膜外扩散的结果。
∴RP=K+的平衡电位Nernst公式的计算EK=RT/ZF•ln[K+]O/[K+]i =59.5 log[K+]O/[K+]i若[K+]I=0,则Em=0;[K+]I逐渐增加,则Em逐渐增加,若[K+]o>>[K+]i,则膜内部电位变正。
神经生物学重点
(5) Regulation on the secretion of pituitary (6)Cenhtorraml orengeulation on locomotion 中枢调节躯
CRH 生理功能
① CRH对垂体激素的调节作用:主要作用是促进腺垂体 ACTH的释 ② 调放节。免还疫促功进能PO:M淋C巴来细源胞的合肽成类分的泌释C放R。H抑,制通G过H旁的分释泌放影响 其它免 ③ 调疫节细心胞血的管功功能能。:促外进周白给细予胞C释R放HP可O引M起C衍血生管的扩肽张类,。血压
体运动
(7)Central thermoregulation 中枢调节体温
(8)Sleeping and arouse 参与睡眠与觉醒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s of Stem cells
self renew differentiate
干细胞是指机体生命发育过程中产生的未分化 的原始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
加工生成有
储存 小囊泡内
降解 释放后,主要被重摄 取,
也可被酶降解 方式
作用 作用快、时间短 广
典型的作用是在突触处完成 胞的电
点对点的快速传递,迅速引 有一些
起突触后膜的电变化和功能
大囊泡内 无重摄取 酶促降解是主要的降解 作用缓慢,影响范围较 不一定直接触发效应细 变化和功能改变;但也 神经肽可完成快速的突
神经生物学第二章 神经生物学研究的方法
*Ag+Ab *Ag.Ab +
Ag ↓↑ Ag.Ab? 当*Ag固定时,Ag含量越高,所得到的*Ag.Ab就越 少。 所用仪器:r-计数器,液体闪烁计数仪
4、放射受体测定受体法
利用标记能作用于不同靶组织内各 种受体的递质和激素,从而达到直接测 定配体与其受体形成络合物的过程和理 化特性。
l 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主要是为了研究 两种物质在同一细胞或突起内的共存现象, 或两种不同化学物质的相互关系。
免疫组化的类型:直接法和间接法
3、原位杂交法
在形态学研究中,主要用于显示细胞内功能 蛋白或多肽的mRNA。
4、受体定位法:研究受体在神经 系统内的定位
配体法:主要在组织切片上进行,利用标记的配 体和受体结合以示踪其部位
逆行冲动记录法(Antidromic impulse recording): 逆行冲动记录法即电刺激神经元的轴突主干或末 梢,在同一神经元胞体记录反相传导的动作电位。
电压钳技术(Voltage Clamp): 通过插入细胞内的一根微电极向细胞内补
充电流,补充的电流量正好等于跨膜流出的反向 离子流,这样即使膜通透性发生改变时,也能控 制膜电位数值的不变。
5、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ting 或western blotting)鉴 定生物分子
将电泳凝胶分离出来的电泳带移到特殊的滤膜上,再利 用标记抗体与滤膜上某一蛋白质或肽的特异结合,使其显 色。
优点:一是将传统的电泳凝胶染色法的敏感度提高了 100~1000倍,二是与RIA相似,能从多种蛋白质中选择鉴 定出一种特异的蛋白质,其敏感性可达1ng,同时能知道 这一蛋白质的分子量,这又是RIA无法达到的。
神经生物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神经生物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神经生物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领域,涉及生物体内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神经元和非神经元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神经生物学研究中,涉及到许多基础知识点,本文将对一些重要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神经细胞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其细胞体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具有粗的树突和细长的轴突。
神经细胞通过树突接收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号,通过轴突向其他神经元传递信号。
二、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神经细胞内外电位发生瞬时变化的现象,是神经细胞传递信号的基础。
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打开,离子通过细胞膜流动,导致细胞内外电位发生快速变化,形成电信号传递到细胞的轴突。
三、突触突触是神经元之间进行信号传递的连接点,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
神经元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后膜,使得后者的离子通道开放,电信号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
四、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包括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乙酰胆碱、多巴胺、谷氨酸等。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传递信号,调节神经系统内外的各种生理活动。
五、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外周神经系统包括神经、神经节和神经末梢。
神经系统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调节机体各个系统的活动。
六、脑人类大脑是神经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大脑皮层、脑干和小脑。
大脑皮层是负责思维、感知和运动的中枢,脑干控制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小脑协调运动和平衡。
七、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调节机体内外的生理活动,维持机体内稳态。
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包括感觉、运动、情绪等方面,通过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实现。
神经生物学基础知识包括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突触、神经递质、神经系统、脑和神经调节等方面。
通过研究这些基础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研究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神经生物学复习资料
动作电位:指各种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在细胞膜两侧产生的快速、可逆、并有扩布性的电位变化,包括去极化、复极化等环节。
神经元的兴奋或功能活动的标志。
兴奋;神经元因刺激而产生动作电位的反应。
阈强度:刚能使膜电位降低到阈电位水平(引起兴奋所需的)的最低刺激强度。
突触可塑性:是指在某种条件下突触传递效能的持续性变化,这种变化持续的时间可长可短。
突触会发生适应性的变化,包括结构上的可变性和功能上的可修饰性,即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
神经递质:由神经末梢(突触前成分)所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该物质能跨过突触间陈作用于神经元或效应器(突触后成分)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完成信息传递功能。
神经调质:神经元产生的另一类化学物质,它的功能是调节信息传递的效率,影响神经递质的效应。
双眼视差:同一物体在双眼视网膜上成像位置的差别,它是深度视觉的基础。
视觉感受野;视觉系统中,任何一级神经元在视网膜上都有一个代表区,区内的光学变化能调制该神经元的反应,这个特定的视网膜区为该神经元的视觉感受野微音器电位: CM,当耳蜗受到声音刺激时,在耳蜗及其附近结构可记录到种特殊的电变化。
此电变化的波形和频率与作用于耳蜗的声波波形和频率相似特征频率:刺激最为敏感,具有最低的反应阈值的频率反射;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利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
随意运动: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指向一定目标的运动,可以是对感觉刺激的反应或因主观意愿而产生。
节律运动介于反射运功和随意运功之间的运功,兼只两者的特征。
可以随意地开始和终止,但运动一旦发起就不再需要意识的参与而能够自主地重复进行运动单位:一个α运动神经元和由它的轴究末梢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
运动系统的功能单位脊髓反射:只需脊髓存在即能完成的反射活动捕食性攻击:为了获取食物面攻击另一个组中成员的行为。
不出现交感神经形网活动的增强现象,一般不发出叫声联合性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在时间上很靠近的重复发生,在脑内逐渐形成某种联系工作记忆:为了完成某种任务操作,需要临时的主动的保留或复制某种有用信息,即时记忆的内容时间上得到延续突触可塑性:是指在某种条件下突触传递效能的持续性变化,这种变化持续的时间可长可短。
神经生物学 名词解释(一)2024
神经生物学名词解释(一)引言:神经生物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功能和发展等方面的科学领域。
本文将对神经生物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对神经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有更清晰的理解。
正文:一、神经元(Neuron)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元。
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组成。
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神经元接收到外界刺激后,经过细胞膜的神经冲动传导,通过轴突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肌肉细胞。
小点:1.1 神经元的结构组成1.2 神经元的功能和作用机制1.3 神经元的分类和特点1.4 神经元的发育和再生能力1.5 神经元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二、突触(Synapse)突触是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连接点。
它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类型。
突触的形成和功能对于神经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小点:2.1 突触的结构和功能2.2 突触的传递方式2.3 突触可塑性和学习记忆2.4 突触在神经发育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2.5 突触失调导致的神经系统疾病三、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神经递质是神经系统中用于信息传递的化学物质。
它通过突触结合受体分子与神经元进行信号传导,调节神经系统的活动和功能。
小点:3.1 神经递质的分类和功能3.2 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3.3 神经递质与神经递质受体的相互作用3.4 神经递质在神经精神疾病中的作用3.5 神经递质与药物治疗的关系四、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神经系统是由神经元和其他支持细胞组成的复杂网络,负责感知和传递外界刺激以及内部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
小点:4.1 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4.2 神经系统的功能和调节方式4.3 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区别和联系4.4 神经系统在行为和认知中的作用4.5 神经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修复研究五、作用电位(Action Potential)作用电位是神经元在受到刺激时产生的神经冲动。
神经生物学重点复习
第一篇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第一章神经元和突触一、名词解释:1、神经元:神经细胞即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突触: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特异性功能接触部位称之为突触。
3、神经胶质细胞:是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除了神经元以外的所有细胞。
具有支持、滋养神经元的作用,也有吸收和调节某些活性物质的功能。
二、问答题:1.神经元的主要结构是什么?可分为哪些类型?神经元的主要结构包括胞体(营养和代谢中心)、树突(接受、传导兴奋)、轴突(产生、传导兴奋)。
分类:1)、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分类: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
2)、根据树突分类:①按树突的分布情况分类:双花束细胞、 a 细胞、锥体细胞、星形细胞。
②按树突是否有棘突:有棘神经元、无棘神经元。
③按树突的构型:同类树突、异类树突、特异树突神经元。
3)、根据轴突的长度分类:高尔基I 型神经元、高尔基II 型神经元。
4)、根据功能联系分类:初级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5)、根据神经元的作用分类:兴奋性神经元、抑制性神经元。
6)、根据神经递质分类:胆碱能神经元、单胺能神经元、氨基酸能神经元、肽能神经元。
2.简述突触的分类。
突触: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特异性功能接触部位称之为突触。
分类:1)、根据突触连接的成分分类:轴—体、轴—树、轴—轴三种最为主要。
2)、根据突触连接的方式分类:依傍性突触、包围性突触。
3)、根据突触连接的界面分类:I 型突触(非对称性突触)、II 型突触(对称性突触)4)、根据突触囊泡形态分类:S型突触、F 型突触。
5)、根据突触的功能特异性分类: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
6)、根据突触的信息传递机制分类:化学突触、电突触。
3.试述化学突触的结构特征。
化学突触:通过神经递质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突触。
由突触前成分、突触后成分和突触间隙三部分构成。
1)、突触前成分:神经末梢膨大的部分,含有神经递质的囊泡状结构,是递质合成、贮存和释放的基本单位,也是神经递质量子释放的基础,可分为①无颗粒囊泡② 颗粒囊泡。
神经生物学重点总结
神经生物学重点总结神经细胞:可参看(组培补充)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髓鞘:少突胶质细胞,失望细胞system: 轴浆流,可参看组培,生理1 slow axonal flow m2 fast axonal flow需要注意的:antergrade 顺方向retrograde 返回突触的结构:化学性突触的兴奋性的突触多在树突棘,抑制性的多在胞体上突触的可塑性; Synaptic plasticity 可参看生理书P281改变1后突触的受体2前突触的递质数量 quantity of neurotransmitters化学突触的传递效能发生改变称为突触可塑性,包括突触传递减弱和突触传递增强两部分。
表现为,突触后膜电反应的增强和减弱。
广义上讲包括突触传递可塑性,突触发育可塑性,突触形态可塑性,一般未做特殊说明指突触传递可塑性。
主要包括:短时程突触可塑性,长时程突触可塑性。
短时程突触可塑性包括:突触易化,强直后增强(PTP),突触抑制长时程突触可塑性包括: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减弱,LTP,LTD神经递质的条件1)突触前神经元内含有合成该递质的原料和酶系2)递质合成必须储存在突触囊泡以避免被其他酶系水解3)突触前刺激能导致该递质的释放4)该递质可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发挥兴奋或抑制效应;直接外加该递质于神经元或效应细胞旁可产生相同的突触后效应5)突触部位存在该递质的快速灭活机制6)递质拟似物或受体阻断剂能加强或阻断该递质的突触传递效应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功能和分布多巴胺:Dopamine分布在中脑的黑质中,神经纤维投射到纹状体,属于椎体外系,使运动协调,协调肌张力,非意识性的控制。
此功能减弱,引起帕金森(PD)Parkinson's disease PD的影响因素:环境因素:除草剂导致多巴胺神经元死亡的可能性大,杀虫剂;遗传因素:导致细胞内的蛋白质降解出现异常分布在在VTA腹侧被盖区,与情绪,情感相关,调控情绪,缺乏时,导致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精神分裂症 schizophrenia 正常情况下,VTA 奖赏行为,多巴胺神经元与奖赏行为相关,毒品成瘾受体:促代谢性受体,D1-D5 ,两种亚型,药理学特征分类D1样受体(D1,D5),D2样受体(D2,D3,D4)D1 Gs偶联使cAMP 增加D2 Gi 偶联降低cAMP5-HT脑中的分布:脑干中缝核 Raphe nuclei in brainstem,投射广泛脑和脊髓中,5-HT不能穿过血脑屏障,中枢是由脑中合成的,合成原料:色氨酸合成酶:色氨酸羟化酶(TPH),5-羟色氨酸脱羧酶(5-HTPDC),受体:一共有14种受体,一种离子通道,其它都是G蛋白偶联受体重摄取和降解:5-HT在突触间隙中的消除方式5—HT大部分被突触前末梢重摄取,重摄取后,部分进入囊泡重新使用,大部分被线粒体膜上的MAO氧化成为失去活性的5-羟吲哚乙酸,重摄取的转运体为5-HT转运体(serotonin transporter ,SERT),临床应用:1.假说:重症抑郁症(自发,外界刺激,产后抑郁症),情绪低落,原因:脑中5-HT系统功能的低下,抑郁症患者5-HT释放不足处理:a.提高5-HT水平过度应激障碍:激素水平较高,机制:SERT的抑制剂,百忧解(一线药物)副作用:服用后一周内症状加重,加大自杀倾向,3周开始起效,增加成年神经元新生,b消除5-HT的降解途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副作用比较大受体:一共有14种受体,一种离子通道,其它都是G蛋白偶联受体5-HT1R: Gi 偶联抑制AC,开放K+通道,关闭Ca2+通道,超级化,突触后抑制5-HT2R: Gq偶联IP3↑ Cl-电导↑增加Cl- 内流缓慢去极化5-HT3R: 离子通道 Na+ 电导↑增加阳离子快速去极化5-HT4R、5-HT6R、5-HT7R: Gs偶联激活AC5-HT3R 离子通道型受体,Na+离子通道快速去极化,作用:降低CNS中的5-HT能系统可以缓解焦虑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急紊乱PDSB(恐惧记忆)海湾战争:闪入relashback ,恐惧记忆的异常保持原因:长时程突触反应增强,突触功能的改变,组织胺 Histamine生物胺类神经元局限,轴突投射较广脑中:结界乳突体神经元局限,轴突投射较广组织胺神经元,组织胺受体有两种,组胺H1受体和H2受体, 功能不重要H1 G9/11 磷脂肌醇系统H2 Gs AC系统H3 Gi/o ? AC系统?在周围组织中比较重要,血管收缩,肥大细胞痒觉的产生相关:急性痒慢性痒:肝功能受损,老年性的瘙痒药物引起的痒觉:吗啡的副作用谷氨酸谷氨酸:脑中最重要的兴奋性递质,合成:Glu 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合成时通过葡萄糖三羧酸循环中产生的α-酮戊二酸转氨酶催化合成GLU,脑中主要是通过谷氨酰胺在谷氨酰胺酶的所用下水解得到Glu 谷氨酰胺循环:释放入突触的Glu,大部分被神经末梢摄取再利用。
【神经生物学】【考试重点】【懒人版】
●什么是神经生物学、它的范畴1.神经生物学是一门在各个水平,研究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发生、发育、衰老、遗传等规律,以及疾病状态下神经系统的变化过程和机制的科学。
2.它涉及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发育神经生物学、分子神经生物学、神经药理学、神经内科学、神经外科学、精神病学等等。
●什么是行为——有动机、有目的的行动●行为的决定因素——人类行为由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形成。
●行为在诺贝尔得奖上的争论?●脑的基本结构、组成——脑包括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和延髓,可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小延站在桥的中间端)●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系统,具有的1.共性: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骨架等2.神经元特性1)细胞轴突和树突2)特殊的结构(如突触)和化学信号(如神经递质)3)通过电化学突触相互联系4)不能复制5)膜内外的盐溶液;磷脂膜;跨膜蛋白质3.神经胶质细胞特性1)无突触。
2)与神经元不同,可终身具有分裂增殖的能力3)低电阻通路的缝隙连接,无动作电位4)星形胶质细胞:参与神经组织构筑的塑型、修复、参与血脑屏障的形成、物质转运对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等代谢的调节、维持微环境的稳定、通过对细胞间液中K+的缓冲作用影响神经活动、参与脑的免疫应答反应、神经元新生●细胞骨架:微管;神经丝;微丝1.微管:组成→微管蛋白和微管相关蛋白,tau(与老年痴呆症相关)异二聚体为单位,有极性。
功能:细胞器的定位和物质运输2.微丝:成分→Actin肌动蛋白,组装需要ATP修饰蛋白,微丝是由球形-肌动蛋白形成的聚合体,生长锥运动3.神经丝: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调节细胞和轴突的大小和直径●什么是轴浆运输,它的分子马达?1.指化学物质和某些细胞器在神经元胞体和神经突起之间的运输,是双向性的。
1)快速轴浆运输顺向运输: 囊泡、线粒体等膜结构细胞器逆向运输:神经营养因子病毒如狂犬病毒、单纯疱疹病毒2)慢速轴浆运输顺向运输:胞浆中可溶性成分和细胞骨架成分2.分子马达:驱动蛋白动力蛋白3.应用:追踪脑内突触连接●髓鞘是什么?髓鞘是包裹在神经细胞轴突外面的一层膜,一般只出现在脊椎动物的轴突,在树突没有分布。
神经生物学复习知识点
神经生物学复习知识点第一篇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第一章神经元和突触一、名词解释:神经元突触神经胶质细胞二、问答题:1. 神经元的主要结构是什么?可分为哪些类型?2. 简述突触的分类。
3. 试述化学突触的结构特征。
4. 试述电突触的结构特征。
5. 神经胶质细胞分为几种类型?第二章神经元膜的电学特性和静息电位一、名词解释:静息电位极化去极化超极化二、问答题:1. 神经元膜的物质转运方式有哪些?2. 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的特性是什么?3. 简述钠钾泵的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
4. 比较生物电记录技术的细胞外记录和细胞内记录。
5. 静息膜电位产生的基本条件是什么?6. 综述静息膜电位的形成机制。
7. 简述影响静息电位的因素。
第三章神经电信号和动作电位一、名词解释:局部电位突触电位阈电位动作电位离子电导兴奋兴奋性阈强度二、问答题:1. 离子学说的要点是什么?2. 简述局部电位的特征及其产生的离子机制。
3. 简述动作电位的特征。
4. 简述动作电位(锋电位)产生的条件及依据是什么?5. 综述动作电位-锋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
6. 综述动作电位-后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
7. 试以阈电位概念解释动作电位的触发机制。
8. 试述神经元的兴奋性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章神经电信号的传递一、名词解释:化学突触传递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突触整合突触可塑性二、问答题:1. 简述神经电信号传递及其传递方式2. 试述化学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3. 比较EPSP和IPSP的产生及其特征。
4. 简述突触后电位的整合。
5. 简述突触传递的调制方式。
6. 简述突触可塑性及其产生机制。
7. 简述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机制及作用。
第五章神经递质和神经肽一、名词解释:神经递质神经调质戴尔原则二、问答题:1. 神经递质的种类有哪些?2. 确定神经递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3. 简述Ca2+在神经递质释放过程中的作用。
4. 简述递质共存现象及其生理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递质与神经调质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的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上的受体,引致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一些化学物质。
神经调质:由神经元、胶质细胞或其他分泌细胞产生和释放,作用于特定受体,但不直接参与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或不直接引起效应细胞的功能改变,而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及其基础水平,影响突触后效应细胞对递质的反应性,间接调节神经递质的传递效应。
突触(电突触、化学突触)
受体(分类、受体-配体作用的基本特征)
分类:
•按受体跨膜信息传递机制分类:
配体门控离子通道(离子通道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
内在酶活性受体
•受体-配体作用的基本特征:
高亲和性(解离常数KD值越小,亲和力越大)
可逆性:1.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配体受体复合物形成的多少与受体和配体的浓度呈正比;
2.已结合的的配体能被高亲和力或高浓度的同类配体竞争性的
置换出来;
3.极少数天然配体或某些药物与受体呈不可逆的共价结合。
可饱和性:可被占领的有效受体全部被占领;
配体-受体的结合与解离速率达到平衡。
高选择性:1.受体的立体专一性;
2.受体蛋白特异的氨基酸序列以及复杂的空间结构是
立体专一性的分子基础。
特定的组织定位:受体在组织、细胞和亚细胞中的分布和
定位与其生物学效应呈规律性的相关。
G蛋白(G蛋白对腺苷酸环化酶的调节机制;蛋白激酶A、蛋白激酶C活化的机制)
G蛋白对腺苷酸环化酶的调节:
•参与受体与腺苷酸环化酶偶联的有两类G蛋白:
•介导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作用的Gs:活化的Gsα激活AC
•介导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作用的Gi:
抑制性受体被激活后,使Gi解离成为Gβγ和Giα-GTP:
Giα-GTP可以与AC直接作用,抑制其活性;
Gβγ可能与细胞内生理浓度的Gsα结合,从而更进一步降低AC
的活性
PKA活化机制:无cAMP存在时,C亚基处于无活性状态。
1.2分子cAMP首先结合到B位点上,引起R亚基改变;
2.A位点暴露,2分子cAMP结合到A位点上,R亚基进一
步改变;
3.信息传到绞链区,释出C亚基,全酶激活
4.
PKC活化过程:
在无激动剂存在时,PKC以非活性态存在胞浆;
当细胞内Ca2+浓度升高时,Ca2+与 PKC上Ca2+结合位点结合,使PKC与细胞膜上的磷脂酰丝氨酸结合,转移到膜上;
磷脂酰丝氨酸辅助DAG与PKC调节功能域结合,引起调节功能域构象变化,导致底物功能域的开放,PKC活化,催化底物蛋白磷酸化。
第二信使(分类,钙调蛋白的作用及作用方式)
第二信使:在胞浆内产生的传递信息的物质
●环核苷酸类cAMP/cGMP
●细胞膜肌醇磷脂代谢产物IP3、DAG
●细胞内 Ca2+等;
●CaM可以两种方式调节底物的活性:
●直接与靶酶结合,诱导靶酶的活性构象而调节它们的活性,
如PDE、腺苷酸环化酶等。
●通过活化依赖Ca2+/CaM的蛋白激酶,磷酸化许多靶酶,间接
影响其活性,例如磷酸化酶、糖原合成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