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三学年第二学期案例分析: 我要和妈妈回家

合集下载

二〇一三学年第二学期案例分析:如何对待“捣蛋鬼”

二〇一三学年第二学期案例分析:如何对待“捣蛋鬼”

二〇一三学年第二学期案例分析如何对待“捣蛋鬼”托班:薛2014.6一、案例描述刘研博小朋友是个爱动手动脚,经常伤人、扔玩具的小孩,在与同龄儿童一起玩耍,总是喜欢欺负别人,当受到制止时会表示改正。

但过一会就又开始捣乱了。

二、案例分析幼儿本身的性格决定了幼儿的表现。

这名幼儿性格外向,大大咧咧做什么事情都满不在乎。

三、采取措施1、提供榜样和实例,使孩子了解正常孩子的行为。

2、矫正不良行为,让孩子了解正常孩子的行为的要求和行为限制,公开表扬起良好行为,私下批评不良行为。

3、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鼓励正常儿童与之交往。

在日常中教师以平等的眼光,对待孩子,给孩子以耐心的照顾,以感化孩子,同时也使其他正常幼儿与其友好的相处。

4、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如:通过绘画,音乐游戏等活动形式,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发泄自己的不愉快。

5、鼓励孩子参加一些需要流露感情的游戏,使其在游戏中更自然,迅速纠正异常行为,培养积极情绪。

四、获得效果经过教育,刘研博小朋友的不良行为明显好转,自我控制能力得到较好的提高。

对小朋友的行为与情感的改善,需要不断的强化巩固矫正,否则,出现反复,同样也需要家庭,社会的支持、配合与理解。

五、教师反思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对他的教育,首先是应该仔细观察他的闪光点,鼓励他,让他在集体中找到自信,让他慢慢融入集体之中,感受到老师,集体的爱。

对他的的调皮捣乱的批评也要讲究方法,不能打击孩子自尊心,要采用委婉的方式,让他明白事理,要使他明白错在哪里、今后应该怎样做,不能否定他的全部,不要让他感受到你是在严厉的批评他。

这样的教育是慢慢来的,老师不要急于求成,要看到孩子的进步,及时的给予肯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家园共育也是很重要的,在对刘研博小朋友的教育中,进行了对他的家庭了解,这是非常必要的。

这样才能针对原因制定统一的教育方案,让孩子在充分有利的环境中学习。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我和我的家》新课例报告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我和我的家》新课例报告

9.《我和我的家》课例研究报告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首先,首先非常感谢科长给我们搭建了一个这么好的学习平台,自从接到这个任务以后,我倍感压力山大,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县区教研员老师及部分骨干教师在指导和帮助下,我们就《我和我的家》这节课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研讨和打磨。

下面,我将我们的教学探索与思考向各位做以汇报。

首先,让我们先一起走进教材和课标。

(一)教材分析:《我和我的家》是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爱我家的第一课。

本单元由第9课《我和我的家》,第10课《家人的爱》,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和第12课《干点家务活》,四课组成。

本单元遵循儿童成长的内在逻辑,创建单元教材框架。

四课之间相互的逻辑是递进关系。

《我和我的家》一课,带领学生走进家庭,对学生进行家庭关系的启蒙,让他们了解自己与家人的伦常关系。

本课共设计了四个话题,话题一,我来到我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讲述分享自己出生时的故事,懂得自己与父母血脉相依,本话题定位于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出生给家庭带来的喜悦,从而巩固学生自己与家人的亲密联系。

话题二,我的家人。

重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家庭中各个成员间的关系,相互间的称呼及简单的家庭构成,本话题定位于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的家庭的伦理关系。

话题三,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引导学生寻找发现,探究自己身上的家人的影子,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与父母家人血脉相连的亲情关系。

话题四是家人的故事,引导学生通过讲述家人的故事,更好的了解家人,对家人产生敬爱,敬佩之情,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学习,关心家人的一种方式。

副版中的绘本故事——《我和弟弟》体现的是,兄弟姐妹相依相伴的手足亲情和血脉联系,可以作为对正文内容的补充,也可以作为拓展阅读。

(二)本课对应的课标点是品德与生活课程与标准2011版,“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第2条“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

本课教材融入和彰显着对低年级儿童法制意识的培养,落实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低年段1-2年级,法制教学内容与要求中的“初步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认识。

第12课 和妈妈在一起 (教案) 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下册

第12课 和妈妈在一起 (教案) 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下册

教案标题:第12课和妈妈在一起教案科目:美术年级:二年级下册教材版本:2023-2024学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母亲的形象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力。

2. 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重母亲、关心母亲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3. 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教学重点:1. 母亲的形象和特点的表现。

2. 学生热爱母亲、尊重母亲、关心母亲的情感的培养。

3. 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母亲形象和特点的准确表现。

2. 学生热爱母亲、尊重母亲、关心母亲的情感的培养。

3. 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2. 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3. 教师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是否知道母亲节,了解学生对母亲的了解和感情。

2. 引导学生关注母亲的形象和特点,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和尊重。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母亲的形象和特点,如母亲的发型、服装、表情等。

2. 教师讲解母亲的形象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师示范(10分钟)1. 教师示范如何绘画母亲的形象,引导学生注意绘画的步骤和技巧。

2. 教师示范如何表现母亲的情感,引导学生注意绘画的情感表达。

四、学生练习(15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自己动手绘画母亲的形象,注意绘画的步骤和技巧。

2.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注意表现母亲的情感,如母亲的爱、关心、呵护等。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注意评价作品的绘画技巧和情感表达。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母亲的形象和特点的表现,以及热爱母亲、尊重母亲、关心母亲的情感的培养。

《我和我的家_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我和我的家_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我和我的家》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家庭是什么,家庭成员有哪些。

2. 掌握描述家庭成员的基本词汇和句子。

3.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介绍自己的家庭。

4.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珍惜和感恩之情。

二、导学重点:1. 家庭成员的介绍。

2. 家庭成员之间的干系。

3. 家庭的重要性。

三、导学内容:1. 家庭是什么?家庭是由父母和子女组成的亲属干系单位,是人们生活和成长的地方。

家庭成员有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

2. 家庭成员的介绍:学生可以用以下句子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 我有一个爸爸,他很高,很帅,是我的英雄。

- 我有一个妈妈,她很漂亮,很温柔,是我的天使。

- 我有一个哥哥,他很聪明,很懂事,是我的好榜样。

- 我有一个妹妹,她很可爱,很调皮,是我的小公主。

3. 家庭成员之间的干系: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关心、帮助和支持。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故事,让其他同砚了解家庭的温馨和和谐。

4. 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进修、成长、幸福的港湾。

学生应该珍惜家庭,尊重父母,关爱家人,共同尽力创造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

四、导学活动:1. 听力练习:播放录音,学生听录音完成家庭成员的介绍。

2. 语言操练:学生分组互相介绍家庭成员,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 亲子互动:鼓励学生带家长参与家庭活动,增进亲子干系。

4. 教室展示:学生可以制作家庭成员的介绍海报或PPT,展示给全班同砚。

5.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庭的作文,分享家庭的故事和感受。

五、导学反馈:1. 学生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回答以下问题:- 家庭是什么?- 你有哪些家庭成员?- 你对家庭的看法是什么?2. 老师可以观察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和参与度,评判学生对家庭的理解和感悟。

六、导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和家人沟通交流,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2. 引导学生尊重家庭成员,关心家人的生活和情感需要。

3. 组织学生参与家庭活动,增强家庭凝聚力和幸福感。

史春燕案例分析《多回家陪陪孩子》

史春燕案例分析《多回家陪陪孩子》

多回家陪陪孩子——阅读《长大后干什么》案例分析洛阳市实验小学新区分校史春燕一、背景分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

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

《长大后干什么》是2012年第18期《读者》上的一篇短文,内容是:记者采访了西部贫困地区的孩子一个问题:“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孩子们的理想虽说是五花八门,但比起城里孩子来说,目标似乎都不够“远大”,无非是想做教师、当医生、打篮球、上大学,没有一个说要当科学家去太空的。

他们的理想让人感到很实在。

可是当问到一个9岁小女孩的理想时,她的答案让作者乃至很多人震撼,她的理想就是“长大了我要陪我的爸爸妈妈!”二、课堂片段(当读到她的理想是……,我故意卖了个关子,请学生来猜。

)师:谁来猜猜这位小女孩的理想是什么?生:当画家、当舞蹈家、作家、设计师、哲学家、建筑师、航天员、飞行员、军人……师(边点头又边摇头,轻声地慢慢地读出了文中的答案):长大了我要陪我的爸爸妈妈!(听了这句话,孩子们都很诧异,很吃惊。

)师:你们怎么这样吃惊啊?生:我觉得“陪爸爸妈妈”不是理想。

生:我认为“陪爸爸妈妈”很正常,不应该作为理想。

师:是啊,既然陪爸爸妈妈很正常,那为什么是那位小姑娘的理想呢?孩子们,你觉得什么才能称作理想?生:一直梦想实现的事情才能成为理想。

师:是啊,那对小姑娘来说,她一直梦想实现的事情是什么?生:长大了,陪她的爸爸妈妈。

师:孩子们,从小姑娘的回答,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生:这位小女孩的爸爸妈妈残疾了。

师:孩子,难道爸爸妈妈残疾了,非要长大后陪,现在不用陪了吗?(孩子们摇了摇头。

)生:这位小女孩的爸爸妈妈去世了。

师:孩子,去世了就永远也陪不了了。

(孩子们点了点头。

)生:这位小姑娘的爸爸妈妈外出打工了,小姑娘是留守儿童。

师(随即就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留守儿童吗?生:留守儿童就是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自己的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或者亲戚朋友照看。

二〇一三学年第二学期案例分析: 我要和妈妈回家

二〇一三学年第二学期案例分析: 我要和妈妈回家

二〇一三学年第二学期案例分析
我要和妈妈回家
托班薛
观察记录
早晨,妈妈一送过来管鑫就哭个不停,一下子要妈妈抱一下子又要妈妈坐到她旁边不要回家。

但她妈妈骗她回家有点事马上回来,妈妈刚起身要走,她马上抱住妈妈的大腿说也要随妈妈回家。

我马上过去把她抱过来,她脾气很倔强任凭我们怎么哄骗也无济于事。

情况分析
管鑫以前在本园就读过,算起来也不是新生。

由于不合群,对妈妈依赖性特别强。

入园以来,管鑫对幼儿园的抵触情绪很强,几乎每天过来都要缠着而且一直哭个不停,不愿意与老师小朋友在一起,宁愿一个人趴在桌子上。

管鑫拒绝参加一切游戏活动,总以审视的眼光来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有时还采取抵触情绪,不愿从“自我中心”中走出来;动手能力弱,且不愿意学。

我们对他鼓励的话语他根本听不进去,甚至有次发大红花他竟然说不要回决我们,按理上说大红花就是等于奖励,其他幼儿是很乐意接受的,并却会觉得是一种荣耀。

管鑫胆子较小,妈妈对她也十分宠爱,在幼儿园里好像觉得不踏实并且不安,不能像在家里一样在妈妈身边撒撒娇。

本来她就是一个内向的孩子也不融入集体,所以和其他幼儿不能玩在一起有些话也不敢和老师诉说,导致了她这一系列的问题。

采取措施:
1.和家长进一步的沟通,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家各方面表现及探讨解决办法。

2.把幼儿送入园家长马上回家,不宜逗留太久,一面幼儿闹情绪。

3.教师善于发掘幼儿的兴趣,从这方面来增进她上幼儿园的兴趣。

4.让其他幼儿主动地与他交朋友,让他融入到集体。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管鑫情绪得到了稳定,并且很乐意地上幼儿园和融入集体,到目前为止很少闹过情绪。

幼儿园幼儿小班社会教案《和妈妈在一起》及教学反思(合集五篇)

幼儿园幼儿小班社会教案《和妈妈在一起》及教学反思(合集五篇)

幼儿园幼儿小班社会教案《和妈妈在一起》及教学反思(合集五篇)第一篇:幼儿园幼儿小班社会教案《和妈妈在一起》及教学反思《幼儿小班社会教案《和妈妈在一起》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社会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幼儿小班社会教案《和妈妈在一起》含反思!【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懂得外出时不离开父母的道理。

2.具备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3.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4.锻炼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1.幼儿用书:《和妈妈在一起》。

2.根据故事《和妈妈在一起》的内容准备小鱼、小鸡、小猴胸饰若干,鱼妈妈、鸡妈妈、猴妈妈头饰各1个。

【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猜测故事中的部分内容,初步理解故事情节。

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半段,即从开头到“小鱼就游到哪里”。

师:小鸟和妈妈在一起,它们在蓝蓝的天空中飞行,妈妈飞到哪里,你们猜猜,小鸟就怎么样?师:小猴和妈妈在一起,它们在高高的大树上跳来荡去,妈妈跳到哪里,你们猜猜,小猴就怎么样?师:小宝宝和妈妈在一起,他们在公园里快乐地做游戏,妈妈走到哪里,你们猜猜,小宝宝就怎么样?教师讲完故事。

师:刚才的故事你们猜对了吗?大家一起来看图书吧。

师幼一起看幼儿用书《和妈妈在一起》的画面,(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

2.教师引导幼儿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师:为什么妈妈到哪里,宝宝就要跟到哪里?如果不跟着妈妈会怎样?教师小结:小朋友在外面一定要跟好爸爸妈妈,如果不跟着爸爸妈妈,就会走丢,发生危险。

3.表演游戏“和妈妈在一起”。

角色分配。

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扮演小坞、小鱼、小猴.请两位能力强的幼儿扮演猴妈妈、鱼妈妈。

(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一位教师扮演鸡妈妈.另一位教师扮演小宝宝的妈妈。

师:小宝宝们戴好胸饰,跟好自己的妈妈.一起来表演吧。

师幼共同表演。

教师在表演的过程中一边讲述故事,一边鼓励幼儿跟着讲述并表演。

师:今天大家都是好宝宝,在外面玩不乱跑,都能跟好自己的妈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我和我的家》新课例报告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我和我的家》新课例报告

9.《我和我的家》课例研究报告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首先,首先非常感谢科长给我们搭建了一个这么好的学习平台,自从接到这个任务以后,我倍感压力山大,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县区教研员老师及部分骨干教师在指导和帮助下,我们就《我和我的家》这节课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研讨和打磨。

下面,我将我们的教学探索与思考向各位做以汇报。

首先,让我们先一起走进教材和课标。

(一)教材分析:《我和我的家》是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爱我家的第一课。

本单元由第9课《我和我的家》,第10课《家人的爱》,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和第12课《干点家务活》,四课组成。

本单元遵循儿童成长的内在逻辑,创建单元教材框架。

四课之间相互的逻辑是递进关系。

《我和我的家》一课,带领学生走进家庭,对学生进行家庭关系的启蒙,让他们了解自己与家人的伦常关系。

本课共设计了四个话题,话题一,我来到我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讲述分享自己出生时的故事,懂得自己与父母血脉相依,本话题定位于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出生给家庭带来的喜悦,从而巩固学生自己与家人的亲密联系。

话题二,我的家人。

重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家庭中各个成员间的关系,相互间的称呼及简单的家庭构成,本话题定位于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的家庭的伦理关系。

话题三,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引导学生寻找发现,探究自己身上的家人的影子,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与父母家人血脉相连的亲情关系。

话题四是家人的故事,引导学生通过讲述家人的故事,更好的了解家人,对家人产生敬爱,敬佩之情,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学习,关心家人的一种方式。

副版中的绘本故事——《我和弟弟》体现的是,兄弟姐妹相依相伴的手足亲情和血脉联系,可以作为对正文内容的补充,也可以作为拓展阅读。

(二)本课对应的课标点是品德与生活课程与标准2011版,“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第2条“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

本课教材融入和彰显着对低年级儿童法制意识的培养,落实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低年段1-2年级,法制教学内容与要求中的“初步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认识。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9课《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9课《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9课《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和我的家》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家庭的定义,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家庭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可能对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逐步深化对家庭和家庭责任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定义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家庭责任感。

3.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维护家庭和谐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家庭定义的理解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2.家庭责任感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家庭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讨论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法律知识维护家庭和谐。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家庭情境材料。

2.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准备课件和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家庭图片,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家庭的情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各种家庭情境,如父母照顾孩子、孩子帮助父母做家务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分享自己的家庭经验。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家庭和家庭责任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法律知识维护家庭和谐。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责任感。

教育案例——个案分析——妈妈,我回来晚了

教育案例——个案分析——妈妈,我回来晚了

妈妈,我回来晚了梁雄伟在暑假里一个平和的晚上,我们班级微信群像往常一样,有人转发一些励志心灵鸡汤的文章,有人讨论着关于孩子积极性的问题。

忽然,小兴家长在微信群里询问:“大家有没看见我家小孩啊?现在都9点多了,他都还没有回家。

”起初,大家都以为孩子只是贪玩,晚点会回来。

可是,夜色渐浓,依然没有关于孩子的分毫消息。

直到晚上10点半,家长更加火燎火急,她在微信群里不断地询问着每一个家长,可是终究都没有一个人知道孩子的去处。

当晚,小兴家长彻夜未眠。

第二天,天还没亮,小兴家长又开始四处打听,她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打电话给我,请求我把寻找孩子的范围扩大到全校去寻找,希望不要错过丁点儿关于孩子的信息。

中午11点左右,家长不得不报警了,由警方介入调查。

晚上,校长亲自到派出所协助警方寻找孩子。

在班级微信群里,家长们也纷纷支招,部分家长还到一些广场或者可疑的地方寻找孩子。

可是一天的时间已经过去,无论是警方还是家长们,依然没有寻找孩子的结果。

各种不安的想法涌现在小兴家长脑海里,当晚小兴家长还是彻夜未眠。

或许没有结果就是最好的结果,家长不断地自我安慰着,没有放弃的念头。

第三天,小兴家长拖着疲惫的身体,赶到派出所查看视频监控,监控里没有结果。

她又叫我问问和她小孩玩得很好的同学家长,问问他们小孩子有没有说谎,可是没有结果。

在班级微信群里,家长们也纷纷安慰小兴家长:“没事的,孩子可能是贪玩......”。

果然不出所料,刚过中午,微信群里弹出了小兴家长的信息:“我的孩子终于找到了”。

事后从家长得知,由于孩子贪玩,躲在大姐家的房子里,由于姐姐家人都不在家,表面看起来家里也没人被人入住的痕迹,看起来不容易被发现他在里面,因为小孩玩的时间有点晚,因此害怕家长的责怪就躲在姐姐家住了一晚,在第二天早上因为他没有主动回家,家长又找了一个晚上找不到他,就选择了报警,在第二天的时候他有回家找家长,但家长又刚好出去找他,两人相互错过了,而他又是走的楼梯,所以监控又看不见他,孩子在第二天晚上有敲门就走,想引起家长的注意,想找到一个合适的台阶给他下,但在他敲门时家长又在外面寻找他,配合警察的调查,又一次错过了,所以就在第三天的时间,经过东升裕安派出所所长的带领下,将一个一个的问题排查及问题分析,在第三天也就是 7月22日的中午12时,顺利的找到了小兴。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和我的家》优秀教学案例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和我的家》优秀教学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重家人的情感,增强家庭凝聚力。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家庭观念,懂得珍惜亲情,关心家人健康。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家庭和谐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主动为家庭和谐作出贡献。
4.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学会在家庭中承担责任,为家庭幸福付出努力。
三、教学策略
2.问题导向,激发学生思考
本案例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家庭的意义、成员间的相互关爱等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使他们在思考中不断深化对家庭观念的理解。
3.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相互交流、分享家庭故事,这种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学生在互动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进一步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我会布置以下作业:
1.采访家人,了解他们的喜好和需求,为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2.结合教材内容,绘制一幅以“我的家庭”为主题的画;
3.写一篇关于家庭和谐的作文,分享给家人和同学。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式教学,增强学生体验
本教学案例通过创设丰富的家庭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亲情。这种情境式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教材内容,从而增强对家庭的认识和感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以一首关于家庭的儿歌《我有一个幸福的家》作为开场,通过歌曲中温馨的歌词和欢快的旋律,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的美好氛围,激发他们对家庭话题的兴趣。接着,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吗?你们觉得家庭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上的准备。

中班美术教案:妈妈回来了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美术教案:妈妈回来了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美术教案:妈妈回来了教案及教学反思(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大班教案、中班教案、小班教案、托班教案、幼儿课件、大班课件、中班课件、小班课件、说课稿、其他教案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arge class lesson plans, middle class lesson plans, small class lesson plans, nursery class lesson plans, kindergarten courseware, large class courseware, middle class courseware, small class courseware, said lesson plans, other lesson plan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班美术教案:妈妈回来了教案及教学反思活动目标:1、在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到画画的快乐。

幼儿园妈妈接你回家教案

幼儿园妈妈接你回家教案

幼儿园妈妈接你回家教案1. 背景介绍在幼儿园结束一天的学习后,幼儿通常会由家长或家长委员会成员接回家。

这个过程不仅是幼儿与家长之间的重要交流时刻,也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和日常生活技能的良好机会。

为了更好地指导家长在接回幼儿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亲子互动,本教案提供了一些有关幼儿园妈妈接你回家的建议和活动。

2. 教案目标•了解幼儿园妈妈接你回家的重要性•掌握有效的亲子互动技巧•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和日常生活技能3. 教案内容3.1 了解幼儿园妈妈接你回家的重要性在幼儿园结束后,孩子们经历了长时间的学习和玩耍,他们需要有一个平稳的过渡,从幼儿园的学习环境逐渐转变到家庭的环境中。

而幼儿园妈妈接你回家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它能够帮助幼儿温和地从学校生活过渡到家庭生活,增强亲子间的沟通和互动。

3.2 掌握有效的亲子互动技巧3.2.1 主动询问孩子的一天当妈妈接回孩子后,可以询问孩子一天在幼儿园的情况,鼓励孩子主动分享他们的学习和玩耍经历。

这样可以增进孩子对家长的信任感,也有助于促进孩子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发展。

3.2.2 赞扬孩子的努力和进步无论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如何,都应该给予适当的赞扬和鼓励。

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3 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和日常生活技能3.3.1 帮助孩子整理书包和学习用品在接回孩子回家的过程中,妈妈可以引导孩子整理书包和学习用品,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组织能力。

3.3.2 与孩子一起参与简单的家务活动家务活动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妈妈可以与孩子一起参与简单的家务活动,如清洁、整理房间等。

这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还能促进亲子间的互助和合作。

4. 教案实施方法•在幼儿园组织家长会或培训班上介绍相关知识和技巧•给家长发放教案手册,提供详细的指导和示范•鼓励家长互相交流和分享,在家庭中实施教案活动5. 教案评估•定期收集家长的反馈和建议•观察孩子在幼儿园妈妈接你回家活动中的表现•与幼儿园老师合作,进行综合评估6. 结束语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幼儿园和家长可以更好地协同合作,提供有针对性的幼儿教育和亲子互动。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和妈妈在一起》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和妈妈在一起》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和妈妈在一起》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疼爱和关怀。

2.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让他们懂得珍惜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光。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口头表达、绘画等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

二、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

2.教具:母亲的图片、妈妈的日常用品、妈妈的照片。

3.素材:《和妈妈在一起》的故事书、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源。

4.学生准备:提前通知学生带来和妈妈有关的物品或照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让学生展示带来的和妈妈有关的物品或照片,并鼓励他们分享关于妈妈的美好回忆。

2. 情感共鸣(10分钟)•通过观看和讨论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引导学生回忆和妈妈在一起的场景,并引起他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3. 阅读故事书(15分钟)•准备好《和妈妈在一起》的故事书,依次讲述故事的情节,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故事中的儿童与妈妈的互动。

4. 语言表达(15分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5. 情景再现(2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小组内自行分配角色,再现故事中的情节和对话。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或提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引出对话。

6. 绘画创作(20分钟)•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

可以提供一些想法或引导,如画妈妈的样子、妈妈给我带来的快乐等。

7. 教学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和反思,回顾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收获。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对学生的付出给予肯定和赞扬。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和妈妈在一起》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妈妈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并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对妈妈的深深思念和感激之情。

通过观看和讨论相关素材、阅读故事书、绘画创作等活动,学生不仅提高了对妈妈感恩的意识,还发展了口头表达和创作能力。

最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和我的家》优质教学设计

最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和我的家》优质教学设计

《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我和我的家》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我的成长与家庭》中的第一个课题。

这一课题主要介绍了家庭的概念、家庭成员的构成、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家庭的氛围和环境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增强家庭观念,培养家庭责任感和亲情意识,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家庭生活有很强的依赖和亲近感,但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还比较有限,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他们了解家庭的基本概念,增强对家庭的认知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家庭的概念、家庭成员的构成和基本职能,了解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家庭环境、家庭氛围、家庭习惯等。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描述自己家庭的基本情况,能够表达对家庭的感受和想法,能够初步判断家庭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现象。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重要性,增强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培养亲情意识和家庭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了解家庭的基本概念、家庭成员的构成和基本职能。

2. 学生能够了解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家庭环境、家庭氛围、家庭习惯等。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表达对家庭的感受和想法,能够初步判断家庭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现象。

2. 学生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重要性,增强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培养亲情意识和家庭观念。

五、教学方法1. 图示法:通过图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的构成和基本职能,了解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家庭环境、家庭氛围、家庭习惯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家庭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庭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现象,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3. 互动讨论法: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表达对家庭的感受和想法,分享家庭生活中的点滴瞬间,增强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介绍课程的主题和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回家》含反思(通用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回家》含反思(通用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回家》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快乐成长》第四章《我爱我家》,详细内容为《回家》一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家的概念,知道家的地址和家庭成员,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独立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家的地址、家庭成员及其称呼,培养幼儿对家的归属感。

2. 培养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下能独立回家,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懂得礼貌待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记住家的地址和家庭成员,培养独立回家的能力。

重点:培养幼儿对家的归属感,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家庭照片、地图、画纸、画笔、指偶等。

2. 学具:幼儿用家庭照片、画纸、画笔、指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邀请一名幼儿扮演“小兔子”,讲述小兔子走失后找到家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家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家庭照片,引导幼儿说出家庭成员及其称呼,教授家的地址。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用指偶扮演家庭成员,进行角色扮演游戏。

4. 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在地图上找到自己家的位置,并说出回家的路线。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家的安全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家庭成员及称呼2. 家的地址3. 回家的路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自己的家,并写出家庭成员及称呼。

答案:幼儿画出的家,家庭成员及称呼正确。

2. 作业题目:说一说回家的路线。

答案:幼儿能清晰地说出回家的路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家的概念,提高了安全意识和独立性。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与家长沟通,共同培养幼儿的家庭观念。

拓展延伸方面,可开展“我帮爸爸妈妈做家务”等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进一步体验家庭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入程度4. 互动环节的引导方法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采用游戏化教学方法,通过角色扮演、互动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家的地址和家庭成员。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我和我的家》名师教案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我和我的家》名师教案人教部编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家庭责任感”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你在家中承担了哪些责任?”、“如何帮助家人解决问题?”等。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家庭和谐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与家人沟通、解决家庭矛盾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家庭成员间如何互相尊重、理解和关爱。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b.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教师可以通过分享一些家庭责任感的实例,如帮忙做家务、照顾弟妹等,让学生体会到为家庭付出的快乐和成就感。
c.家庭问题的解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沟通,遇到家庭问题时,与家人共同商讨,寻求解决方案。如家庭中发生争吵时,要学会冷静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化解矛盾。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我和我的家》名师教案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我和我的家》为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第四章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1.认识家庭:让学生了解家庭的概念,认识到家庭是由父母、兄弟姐妹等亲人组成的。
,并了解他们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学会为家庭做出贡献。
4.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了解家庭成员间的权利与义务,遵循家庭规范,维护家庭和谐。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家人共同面对家庭问题,共同解决困难,促进家庭关系和谐发展。

幼教论文《我要妈妈,我要回家——浅谈幼儿入园分离焦虑案例分析》

幼教论文《我要妈妈,我要回家——浅谈幼儿入园分离焦虑案例分析》

我要妈妈,我要回家——浅谈幼儿入园分离焦虑案例分析[摘要]入园焦虑是幼儿一种常见的行为,也是幼儿入园适应的最大障碍。

在处理幼儿的入园焦虑等行为问题上没有万能的钥匙,教师必须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安全感入园焦虑幼儿每年九月份开学,意味着很多幼儿由家庭走向社会,幼儿从这一刻起,就迈出了家庭的狭小天地,而真正走进了充实灿烂的集体生活。

然而,幼儿初次离开亲人,来到陌生的幼儿园,将面临许多不适应:没有亲人,只有陌生的老师和同龄的小朋友;没有人整天围着自己转;吃点心,玩玩具不能随心所欲。

面临着陌生环境对自己的挑战和冲击,他们的反应是哭闹, 拼命地哭喊、尖叫,不让父母离开,无视老师的安慰,拒绝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或者会静静地坐在活动室的一角,默默地伤心流泪,不理不踩其他小朋友,也有的会拒绝进食。

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幼儿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亲人分离是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不安情绪和行为,是幼儿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产生不安全感和害怕感的反应。

幼儿刚入园出现分离焦虑是正常的心理现象。

一般说来,孩子眷恋父母,是人之常情,也是人的天性或本能。

心理学家朱立新先生指出:亲子分离焦虑是幼儿与亲人或依恋对象分离后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所产生的不安全感和害怕的反应。

对新入园的孩子,幼儿园对其来说就是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

心理学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如果比较严重的话,会降低孩子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因此,在早期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对他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对于入园焦虑的干预措施有很多,所有的措施都应该有针对性地解决三个问题:不安全的认知、负性情绪和逃避的行为。

并且,这些措施都需要家园双方的密切合作。

下面,笔者就针对新生入园焦虑的各种现象进行逐一分析。

案例一:“我要妈妈!”我要回家,妈妈不要我了”。

这是涵涵在幼儿园说的最多的话。

刚来幼儿园涵涵就比别的小朋友爱哭,别的小朋友来幼儿园的第三天就能在大人离开后的一会后停止哭闹,自己玩玩具了,还能和老师一起做游戏了。

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趟过青春期“多恼河”----我和父母(教案)

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趟过青春期“多恼河”----我和父母(教案)

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趟过青春期“多恼河”—-我和父母(教案)一、活动目的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亲子互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父母的心情,更好地处理与父母的关系,同时能够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自己在青春期中遇到的问题。

二、活动准备2.1 材料准备•活动手册:手册中包含了本次活动的安排和具体内容,每位学生均需一份。

•探究问卷:问卷中包含了一系列与青春期相关的问题,每位学生均需配备一份。

•学习笔记:学生需要在活动过程中逐步养成记录思考和感悟的习惯。

2.2 教具准备•班级投影仪:用于播放影像资料和进一步解释活动中所涉及的问题。

•白板、黑板等:用于临时记录或讲解某些重要的问题。

三、活动过程3.1 活动前在活动进行的前一周,教师可以将手册、问卷和学习笔记等物品发到学生手中,提前让学生了解本次活动的基本安排,并且逐渐养成记录和思考的习惯。

3.2 活动开始3.2.1 班会部分在班会进行的时候,先向全班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和目的,引导学生对自己和父母在青春期中的情况进行思考,同时让学生讨论与分享自己在青春期中遇到的问题。

3.2.2 课堂部分接下来进入课堂部分,讲解本次活动的基本流程,以及如何从父母的角度分析青春期,同时在课堂中平衡学生的参与性和教师的引导性。

3.2.3 家庭部分当学生回家后,继续进行家庭部分的任务,让学生向父母提出一些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青春期和家庭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信任。

3.2.4 内容反思学生在完成家庭部分任务后,需要进一步对自己和自己家庭在青春期中的表现做出反思,让学生逐渐认识自己的成长和生活方面的问题,同时也逐渐认识自己家庭关系的特点和思考自己的问题。

3.3 活动结束当本次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进行终评,在学生的学习笔记中记录自己的转变和感悟,同时适时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激励和肯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内驱力。

四、注意事项1.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和表达方式,尽量避免偏激和过分执着的个人见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〇一三学年第二学期案例分析
我要和妈妈回家
托班薛
观察记录
早晨,妈妈一送过来管鑫就哭个不停,一下子要妈妈抱一下子又要妈妈坐到她旁边不要回家。

但她妈妈骗她回家有点事马上回来,妈妈刚起身要走,她马上抱住妈妈的大腿说也要随妈妈回家。

我马上过去把她抱过来,她脾气很倔强任凭我们怎么哄骗也无济于事。

情况分析
管鑫以前在本园就读过,算起来也不是新生。

由于不合群,对妈妈依赖性特别强。

入园以来,管鑫对幼儿园的抵触情绪很强,几乎每天过来都要缠着而且一直哭个不停,不愿意与老师小朋友在一起,宁愿一个人趴在桌子上。

管鑫拒绝参加一切游戏活动,总以审视的眼光来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有时还采取抵触情绪,不愿从“自我中心”中走出来;动手能力弱,且不愿意学。

我们对他鼓励的话语他根本听不进去,甚至有次发大红花他竟然说不要回决我们,按理上说大红花就是等于奖励,其他幼儿是很乐意接受的,并却会觉得是一种荣耀。

管鑫胆子较小,妈妈对她也十分宠爱,在幼儿园里好像觉得不踏实并且不安,不能像在家里一样在妈妈身边撒撒娇。

本来她就是一个内向的孩子也不融入集体,所以和其他幼儿不能玩在一起有些话也不敢和老师诉说,导致了她这一系列的问题。

采取措施:
1.和家长进一步的沟通,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家各方面表现及探讨解决办法。

2.把幼儿送入园家长马上回家,不宜逗留太久,一面幼儿闹情绪。

3.教师善于发掘幼儿的兴趣,从这方面来增进她上幼儿园的兴趣。

4.让其他幼儿主动地与他交朋友,让他融入到集体。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管鑫情绪得到了稳定,并且很乐意地上幼儿园和融入集体,到目前为止很少闹过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