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日制聋校语文教材聋四年级第八册
《1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
第二课时
语文聋四年级作者单位:赣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姓名:钟声芳
第八册第三单元课程:看图学文11、小蝌蚪找妈妈12、骆驼和羊
课文13、草原上的鹰14、通知15、农夫和蛇(阅读课文)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全日制聋校语文教材聋四年级第八册,第十一课《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这是一篇聋四年级本册书的中间课文,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朗读、理解能力基础上的强化训练,同时也是对以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看、听、话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的结构看,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似,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对于听障学生更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同时这还是一篇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由于聋哑学生理解领悟能力尚弱,再加上本班学生原本底子就较薄弱,真正深入课文去体会是不可能的,但学生到了四年级已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学起来应该不会太吃力。而且,真的要使一堂课上得生动,就得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主角。学生大部分是农村的孩子,可能都见过小蝌蚪和青蛙,只有少部分城市的孩子没有见过,此课文中能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依据教师平日的教学及对学生的观察了解,总结出学生具有如下的学习特征:
1.在聋哑孩子9─11岁的年龄段中,孩子能较好的接受直观、形象以及贴近于他们生活实际的知识。
2.在学习中,学生对创新识字、自主阅读、表演、想象,说话拓展等语文学习活动较感兴趣。
3、在课堂中加上多媒体教学,在课件中含有大量的小蝌蚪的图片,从感官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图片和材料作为引线,把尽量多的知识交给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究,这些都是学好本课的优势条件。
设计思路、理念:
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巧妙设计情境,注重双向互动,在“找中说”,“说中创”,“演中悟”。
以学生喜欢的童话形式为主线,以小蝌蚪的“寻人启事”为载体,以“帮助小蝌蚪找妈”的演练活动组织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新颖的动画课件激趣下,能够主动积极的思维。在快乐读书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体现个性化阅读。尊重差异,鼓励创新,用游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课文,注意语言积累,给学生以想像和创造的空间。
教学目的、要求:
经过再三斟酌,结合本班实际,我制订的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依据
阶段目标:新课标主张小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单元目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2)确定教学目标
①、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②、在语感训练和表演中深入理解句意,理解课文内容。
③、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
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2、能力目标:
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从视觉上帮助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观察。
③、培养学生收集处理材料的能力,获取课外知识、拓宽语文教学的层面。
3、认知目标:
①、认识生字和词语。
②、了解小蝌蚪的特点和青蛙的点以及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
体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生字和词语。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3、了解小蝌蚪的特点和青蛙的点以及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
体变化。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小蝌蚪、长出前腿的蝌蚪、长出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蝌蚪、青蛙、鲤
鱼、乌龟”图片。
3、鲤鱼、乌龟、蝌蚪、青蛙头饰
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以“突出一个特色,‘遵循四个原则,落实两个结合”为指导思想设计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一个特色”培养学生自渎会读。“四个原则“是:
1、“三为主”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
2、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创设情景、话剧表演等;
3、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以及要保护会吃害虫的青蛙。
4、课内外联系结合,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这一应用上延伸,增长见识。
在目标上落实两个结合,即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握科普童话教学特点,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本课的教法主要用导学法即“讲——扶——放”、直观式、手口结合朗读式教学法。学法是带读、自渎、读中思考、读中讨论,坚持以读为
基础,读训相结合的方法,侧重培养学生分角色带着手语朗读对话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理解课题。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叫你们回去朗读第十一课的课文,都读了吗?
(读了)
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1、小蝌蚪找妈妈》(板书)
(读课题两遍)
师问:你们见过小蝌蚪吗?(有或没有)
谁能说说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呀?(圆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
老师这里也有一群小蝌蚪(展示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
指着头问怎么样?(大脑袋)身子是什么颜色?(黑灰色)
尾巴是怎么样的?(长长的)(板书)
对了,我们一起来把课文第一自然段读一遍。
小蝌蚪生活在哪里吗?(水里或池塘里)
解释“快活”是什么意思。
师:小蝌蚪找妈妈,它们的妈妈是谁呀?你们知道吗?(青蛙图片)你们知道它们的妈妈是青蛙,但是小蝌蚪却不知道它们的妈妈是谁?它们一生下来就没有见过的它们的妈妈,也不知道它们的妈妈长什么样?我们看看,小蝌蚪和它们的妈妈长的像吗?(不像)
对,它们和妈妈完全不一样,那它们是怎样找妈妈的呢?(板书中在“找”字上打上一个问号)
【教学评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最大限度挖掘学生潜在的内动力,消除大部分城市儿童因地域差异和生活经验贫乏的障碍,以及聋哑学生对语句需简洁明了的特点,我直接开门见山的与学生谈到蝌蚪和青蛙。这一环节即调动了学生视觉、感觉交叉参与学习活动,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充满激情地参与学习活动。又能够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使学生学会利用课文中的语言和关键字词变成自己语言来描写蝌蚪的特点以及检查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程度,知道蝌蚪的妈妈是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