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精选17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精选17篇)《小蝌蚪找妈妈》篇1激发学生正确学习计算机的动机,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计算机的习惯等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在计算机教学中都应得到重视。
它们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并且和智力因素一起,在计算机教学中起着应有的作用,在学生的知识建构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教学案例就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学会制作的同时,侧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是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第三课,这节课是在第2课制作小球的基础上,利用动作补间做一个有故事情节的动画。
本节课是以一个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小蝌蚪找妈妈,生动活泼的动画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激发学生制作的热情与兴趣。
让学生同时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材首先是将一张图片导入到flash中作为动画背景,这一环节涉及到调整图片的大小和位置、重命名图层,这些操作都是在动画制作过程中自然涉及到的,易于学生接受。
在新的图层绘制青蛙,用到了工具箱中的铅笔工具和橡皮工具等,并涉及到某些工具对应的模式,这是一个让学生认识了解并学会使用工具的小练习。
在新的图层画蝌蚪并创建动作补间动画,是这个活动的核心部分,操作方法虽在前一节课已经学过,但对于刚刚接触flash mx软件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这节课安排了同样的动作设置。
多个蝌蚪游动的动画,用到了库,同时也可加深学生对于层的认识。
最后交流如何让青蛙妈妈动起来是一种知识的延伸,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
二、学生分析。
学生学习了flash的一些基本操作,虽对flash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操作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本着激发学生正确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计算机的习惯等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原则。
设计出有一定趣味的、略有难度的任务,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优秀8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爱岗敬业的小编给家人们分享的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优秀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一教材简介:这是一个有关“春天”的主题活动,我充分利用这次绘画活动展示了师生共同布“小蝌蚪找妈妈”的画面。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小蝌蚪的各种动态,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再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
在幼儿作画时,根据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
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结束创设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情景活跃气氛和缓解幼儿疲劳。
设计理念:《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基于这点要求,我通过让幼儿在听过故事,学过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游动姿态,通过“观察—想象—创作—欣赏”这一过程,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发展积极性思维及操作能力。
另外,《纲要》还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
因此,正确掌握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和幼儿近期发展情况,是每位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
于是,我深刻理解和贯彻《纲要》精神,尽可能的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
倾向。
于是,我通过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
通过幼儿合作,使之学会谦让和理解,共同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设计思路:现在已经是春天了,阳光明媚、万物复苏。
春天的使者也为我们带来了春的讯息,“青蛙”、“小蝌蚪”作为表现春天的“使者”,也早已被幼儿所熟悉。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设计及反思(精选6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设计及反思《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设计及反思(精选6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
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设计及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设计及反思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能手,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2、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认识“矢”字旁,理解“蝌蚪、脑袋、快活、鲤鱼、捉食、乌龟、碧绿、肚皮、低头”等词语的意思。
3、能按问题的提示扩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通过选词填空、连句,了解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4、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懂得保护青蛙人人有责。
2、教学难点: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三、教学时间:3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的14个生字,认识“矢”字旁,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大概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一)直接揭题、读题。
学习生字“蝌蚪”。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边读边把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把它读正确。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有趣在哪呢?自己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2、检查初读情况。
生字词出示:蝌蚪池塘脑袋甩着鲤鱼乌龟披着短了蹲着碧绿肚皮鼓着(1)按照课文读一读,即带拼音。
(2)看着黑板读一读,不带拼音。
(3)字形的教学:你记住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或是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写,需要大家帮忙的?(4)我说你做:师说脑袋生指着脑袋师说甩着生做动作(可以用手表示)蹲着、肚皮、鼓着、短了(5)送生字回家。
过渡:大家已经能够把生字很正确地念下来了,那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吗?全体起立,如果有错了,你就坐下来读。
(6)反馈读错的情况,集体纠正。
小学语文_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能正确认读生字词,能学会运用各种识字方法识字。
2、通过看图(或视频)和表演重点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动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3、把朗读课文和看图、观察生活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发现。
4、继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5、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从小要保护有益动物。
二、教学重难点:1、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正确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动词。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动物贴图、总结“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动词使用情况的微视频。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上课之前,给大家猜个谜语:身子像个小逗点,摇着一根小尾巴,长大吃虫叫呱呱,大家说,这是谁?(小蝌蚪)对,大家太聪明了,就是这群活泼可爱的小蝌蚪。
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青蛙)大家都知道啊,可是小蝌蚪不知道,他们一出生就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
而且他们的妈妈青蛙和小蝌蚪长的又不一样,小蝌蚪更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了,可是哪个孩子不想找到自己的亲生妈妈,所以他们就谢了一个寻母启事(听录音),你们愿意帮助他们找妈妈吗?(愿意)2、解释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帮助小蝌蚪找妈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检查字词。
过渡:要想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首先我们要过字词关,大家有没有信心?1、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形式在小组里读读这些词(小组合作读词)找两个小组汇报读词,及时评价,齐读。
2、现在老师去掉拼音,把生字单独拿出来你还认识吗?那就用你喜欢的方式和同位读一读,然后说一说你认识了哪个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认识的?3、刚才胡老师看到大家用了很多识字方法学会了这些生字。
老师也来教大家几个新的识字方法。
4、老师讲解:1、披,做动作,老师有点冷,谁能帮我披上风衣,(找个学生做动作)谢谢!这个动作就是披。
通过做动作也是一个好的识字方法。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选16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选16篇)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能够借助拼音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梗概。
特别是有关童话故事,更能吸引学生。
这篇看图学文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
当学生朗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一定会受到感染,在有声有色的朗读中一定会体会人物心情,读准相应语气,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第二册34课学习目标:1、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成长的变化,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田字格、生字卡片和有关青蛙的知识2、小蝌蚪、鲤鱼、乌龟等头饰。
教学重点: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书写8个生字。
2、了解青蛙成长的变化,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了解青蛙成长的变化,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猜谜激趣引入1、猜谜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朋友,你们猜猜他是谁?“大大的脑袋黑黝黝,长长的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
”谁呀?(课件出示小蝌蚪的画面)2、揭示课题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找吧——(出示板书课题)3、生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以解说的形式读课文。
学生带着任务听读课文:边看插图,边听老师朗读课文,想想:1、青蛙的妈妈是谁?2、青蛙的生长过程有什么变化?)三、自学课文小朋友,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你们喜欢吗?想不想自己去读读这个故事, 那就赶快打开书读读吧。
要求: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用借助拼音,问一问等方法,与生字交上朋友,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四、汇报自学成果生字检查看小朋友们读得这么认真,生字宝宝非常高兴,看,它们都想与你们交朋友呢。
(课件展示生字)①请小朋友跟它们打声招呼吧!(自己读一读)②开火车读,指名读。
小学语文《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蝌蚪的成长过程以及与妈妈之间的亲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述,描绘出蝌蚪和妈妈的形象。
(3)学会用动词和形容词来描述动作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懂得感恩和珍惜家人。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互相帮助和分享。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观察和讨论,描绘出蝌蚪和妈妈的形象。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用动词和形容词描述动作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幻灯片。
2. 小蝌蚪和妈妈的图片。
3. 生字词卡片。
4. 课文朗读录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小蝌蚪和妈妈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吗?它们和妈妈之间有什么故事呢?2. 课文朗读与理解:(1)分组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2)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生字词学习:(1)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朗读并解释。
(2)用生字词造句,巩固学生的记忆。
4. 描绘蝌蚪和妈妈的形象:(1)让学生观察小蝌蚪和妈妈的图片,用动词和形容词描述它们的外貌和动作。
(2)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描述。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课文内容,强调亲情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让学生发挥想象,编写自己的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五、作业设计:1. 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并展示生字词的学习成果。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3. 选做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故事,画出一幅小蝌蚪找妈妈的画,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等。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与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与分析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与分析《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与分析一、教材简析:《小蝌蚪找妈妈》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
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读通课文,通过朗读感知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四、课堂实录: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师:大家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则谜语,猜猜看?师: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
生:小蝌蚪(师贴小蝌蚪图)师:真聪明!再猜一个: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生:(跃跃欲试)行!(师操作,生根据出现的生字读词语)(学生活动:1、齐读2、小组合作读记生字3、开火车抽查4、反馈:说说自己最会记哪个字?)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字宝宝,我想现在大家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流利通顺,你们有信心吗?待会儿我要请最有信心的同学来展示一下。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师:瞧,小蝌蚪和青蛙妈妈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它们非常想跟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吗?生:(兴奋地)愿意!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小蝌蚪吧!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小蝌蚪吗?什么样?生1:蝌蚪有大大的脑袋和长长的尾巴。
生2:我觉得蝌蚪很像一个逗号。
师:书上是怎样写蝌蚪的,大家找一找?(生自由朗读第一节,再指名读)师:我们再来认识一下青蛙妈妈吧!生1:青蛙妈妈穿着一身碧绿的衣裳,很美!生2:她鼓着一对大眼睛,露着雪白的肚皮。
生3:青蛙有一张大嘴巴,还有四条腿。
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一点也不象。
师:大家真会观察!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青蛙的?(指名读)师:原来青蛙是这样的: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设计及反思(优秀7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设计及反思(优秀7篇)本节课的学习,利用两课时学完,重点侧重了两种语文能力的培养:一是朗读能力,二是说话写话能力。
下边详细阐述:一、朗读能力的培养朗读,是学习语文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这篇课文的语言很有特色,最突出的就语句有描述型的,也有对话型的。
1、描述性段落的朗读指导。
如第一自然段。
课始,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后,出示谜底小蝌蚪的图片,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写板书,再引导孩子看着板书看着图片说成一段话。
2、对话的朗读指导对话朗读的指导更多的通过分角色表演读的方式来完成。
课文中小蝌蚪和鲤鱼阿姨、乌龟先生的两次对话,我分别和孩子们进行了分角色的朗读,在角色的扮演中,在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中,使朗读的训练得到了提升:例如:小蝌蚪与鲤鱼阿姨的对话:我直接就请孩子们来扮演角色,我读旁白,然后师生共同评价角色扮演读的优点和不足。
比如,两次对话中旁白中动词的运用,“迎上去”和“追过去”,不同的动词表达不同的心情,体现不同的情景,我引导孩子体会“迎”“追”的不同。
追字的感受相对容易,迎的难度就大了,迎字孩子仅仅感受到了小蝌蚪的礼貌和客气,没人能理解到他们的方位是怎样的。
我就和坐在前排的李祖庭来表演“迎”。
我扮演小蝌蚪,祖庭扮演鲤鱼阿姨。
“鲤鱼阿姨在教小鲤鱼吃食物。
”我故意站在“鲤鱼阿姨”的后边问孩子们:“小朋友们,我是小蝌蚪,我应该在鲤鱼阿姨的什么地方游啊?”孩子们思考一下,说:“在鲤鱼阿姨的前面。
”我马上游过去,停在鲤鱼阿姨的前面,并热情的游到阿姨的跟前问她:“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我用表演的方法告诉孩子们,迎,是小蝌蚪主动积极的游过去,表现出了他们急切想找到妈妈的心情。
就这样,在表演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后分角色朗读。
几次的体验后,孩子们的朗读越来越好。
二、说话写话课堂上,关于说话的练习无处不在。
每篇课文我都做到一课一得,精心的寻找语用点,一般是根据文字表达到额特点来设计,以据此来拓展孩子的思维,丰富孩子的积累,巩固孩子的表达。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树立 保护益虫的意识。
渗透遇事主动探索的思想,培养 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的精神
。
感受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的情感 变化,体会小蝌蚪对妈妈的思念
之情。
02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
课文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小蝌蚪找妈妈》的 故事来源和作者,帮助学生了
解故事背景。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课文内容。
03
学生表现与反馈
学生表现积极,参与度高,对课文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同时,通过
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发现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还有待提高。
对未来教学的展望与改进
教学内容与方法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 容。同时,可以运用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积极性。
03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准备
教具准备
黑板
用于写课题、生字、重 点句子等教学内容。
粉笔
与黑板配套使用,用于 书写。
教学挂图
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 场景或人物,帮助学生
理解课文。
生字卡片
用于展示生字,方便学
04
投影仪
用于播放课件、视频等教学资 源。
电脑
与投影仪配套使用,用于播放 教学资源。
鼓励与肯定
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 力。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和合作,共同进步。
07
作业布置
第一课时作业
1 2 3
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回家后朗读《小蝌蚪找妈妈》全文,注 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通用8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设计:一、谜语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则谜语,想不想猜一猜?生:想师:恩,我们看看谁最聪明,听好了:大脑袋,长尾巴,黑灰身子水中滑。
生:小蝌蚪师:有同学说是小蝌蚪,让我们来看一看,(课件出示蝌蚪图片,指向图片相应位置)大大的脑袋,长长的尾巴,黑灰色的身子,在水里游来游去,是不是小蝌蚪呀?!生:是师:那么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呢?生:青蛙师:(课件出示青蛙图片)看一看,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一样吗?生:不一样师:那么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又是怎样变成大青蛙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小蝌蚪找妈妈》(课件出示课文题目,学生跟老师读课题)二、初步感知课文1、复习生字师:先来检查一下上节课我们认读的几个生字,看一看这些字藏在新的词语里,我们还认不认识。
(课件逐一出示词语“灰色”“欢迎”“追赶”“披着”“打鼓”“阿姨”“山顶”。
)生:(认读字词)2、交流识字的方法师:打开课本151页,看34课,《小蝌蚪找妈妈》,昨天我们自己预习了这篇没有注音的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怎样解决的呢?谁能把自己的好方法给大家说一说?生:(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根据图片和上下文的意思猜字音;请教其他人;查课后生字表)3、初读课文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值得借鉴,下面我们自己再把课文读一读,还没解决的生字,可以做上记号,等老师读的时候再认识它。
生:(自读课文)师:下面听老师把课文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可要注意喽!(教师配乐范读)三、朗读感悟1、结合图片,学习第一自然段师:老师读得好不好?生:好师:谁有信心能比老师读得更好,来给同学们读一读第一段?(点名读第一自然段,2至3名同学试读,教师就语气、感情和流利程度做适机点评指导)师:读了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谁能说一说?(如果同学们感悟不够充分,可以换另种方式提问,比如:“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呢?”)生:(个别回答)我知道了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一条长长的尾巴。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5篇)
Growing up is a game against yourself. Don’t worry that others will do better than you. You just need to do better every day than the day before.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5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
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
教材图文结合,适宜儿童阅读。
课文中生字不注音,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学会生字。
【学生分析】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生字都有自己的方法,教师应当相信他们的识字能力。
作为农村的孩子,他们对蝌蚪与青蛙都很熟悉,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学本课,以朗读为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能受他们的欢迎。
【教学设计思路】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予以适时的点拨和引导。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的重要手段。
调动学生朗读积极性,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朗读。
【教学目标】1、认识灰、迎等8个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方法】朗读法、表演法、自主识字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老师这儿有一条谜语,想猜吗?河边有个歌唱家,一天到晚呱呱呱。
身上披着绿大衣,伸出舌头把虫抓。
(青蛙)你知道青蛙的孩子叫什么吗?(蝌蚪)谁见过蝌蚪?愿意给大家讲讲它长得什么样吗?(贴出青蛙与蝌蚪图片,板书课题)(兴趣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最好的老师。
所学知识越贴近学和生活,越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二、自主识字,感知课文1、这是一篇不注音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想怎么办?(学生各自交流自己的方法。
课文《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课文《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范文课时:1课时年级:一年级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对课文细节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者实物引导学生谈论小蝌蚪,引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2. 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词。
3. 课文朗读与理解: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细节。
4.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谈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并正确书写生字词。
四、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检查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教师还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策略1. 故事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图片展示:利用图片展示小蝌蚪和妈妈的外形特点,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课文内容。
3. 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课文的表现力,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4.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5.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小蝌蚪和妈妈的相关图片,用于课堂展示。
2. 准备课文录音,用于学生跟读和听力训练。
3. 准备情景模拟道具,如小蝌蚪和妈妈的头饰等。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5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5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一、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了如下教学目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读物中的图画和音像材料阅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借助插图、音像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角色,从而感知青蛙的变化过程。
在教学时,教师应少讲、精讲,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独立思考的时间。
二、教学目标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
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通过朗读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
2、哪几个自然段讲小蝌蚪在找妈妈。
四、教学准备课件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
会写“河、姐”等6个字。
2、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成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激趣引入1、猜谜语。
⑴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
(小蝌蚪)⑵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
(青蛙)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
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妈妈吧!3、板书课题。
(这样精心设计导言,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交叉参与活动,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充满激情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自学课文揭示自学要点: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笔画结构、试着给生字编码,若不会的作记号提出来。
2、你认识画面上哪些动物?哪些动物不是小蝌蚪的妈妈?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的?3、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上述学生通过观察、朗读、动手操作,自学和理解的过程中,主体意识、主动精神、探索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相应培养。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精选13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把握和运用"减一笔'、加一笔'、"加两笔'三种识字方法,熟悉"厂'、"甲'等五个生字。
2.会读词语,理解词语含义。
3.读准"主'、"祖'等六个字的字音。
4.娴熟地读背儿歌,读邮对祖国的喜爱之情。
5.说一说怎样过"六一'儿童节,体验过"六一'儿童节的欢乐。
教学重点把握和运用三种识字方法,熟悉五个生字,会读字词会读背儿歌。
教学目标1.熟悉本课"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本课以感情朗读为基本任务。
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力量。
5.使同学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增加对科学童话的爱好。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识字、读书。
课时支配2课时课前预备课件或挂图、生字卡、文中动物的头饰。
教学过程教学案例(一)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谜语:"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去了细尾巴。
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
'你知道它是谁吗?(同学猜谜,开展争论)2.课件出示小蝌蚪和青蛙。
3.板书课题:34.小蝌蚪找妈妈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1.同学们知道小蝌蚪去哪找妈妈吗?怎么找的?找到了没有?(观看动画课件)2.组织同学自由读课文(1)巡察自读状况,发觉同学读文中困难,准时解决。
(2)组织同学借助小组互助学习,达到初读的目的。
(3)汇报学习结果。
三、合作互助,识记生字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组织同学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识记8个生字。
2.指导同学识记重点字和难点字(老师在巡察时发觉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3.课件再次消失本课要认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8个生字,老师检查识字效果。
小学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选11篇)
小学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小学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选11篇)《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介绍了青蛙生长的过程。
全文配以3幅连环画,旨在让学生在图文阅读中识记生字、认识青蛙的生长过程,产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兴趣。
小学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1【教材分析】活动一:语言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是一个流传已久的经典故事。
其生动、有趣的内容深受幼儿的喜爱,但故事中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及动物妈妈们给予小蝌蚪的帮助和安慰,幼儿并没有深切的感受和体验。
中班幼儿能基本完整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教师可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帮助幼儿挖掘故事背后深层的教育价值,激发幼儿在讲述模仿小蝌蚪在一次次的寻找妈妈过程中,以自身生活经验为基础,进入表演情境,真切地感受和体验故事中的关爱之情。
【活动目标】1、理解小蝌蚪与金鱼、白鹅、乌龟间发生的故事内容,大胆模仿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2、学习观察画面内容,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述小蝌蚪寻找妈妈时的急切心情。
3、喜欢阅读活动,体验动物妈妈们帮助小蝌蚪的关爱之情。
【活动准备】课件、小蝌蚪、小青蛙图片、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1、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小蝌蚪从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2)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两者的不同。
2、欣赏故事,理解小蝌蚪与金鱼、白鹅、乌龟间发生的故事内容,大胆模仿故事对话。
(1)播放课件,理解小蝌蚪与动物妈妈们之间的角色对话。
提问:小蝌蚪都遇到了谁?它们说了什么?小蝌蚪是怎样问鸭妈妈的?用了哪几个好听的词?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又说了什么话呢?(2)总结提升:小青蛙的特征、动物妈妈们的出场顺序。
3、幼儿尝试用动作、表情、声音大胆模仿小蝌蚪遇到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时的对话,感受找到妈妈后的愉悦之情。
(1)师幼互动讲述,理解、熟悉小蝌蚪遇到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时的角色对话。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与评析9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蝌蚪找妈妈与评析9篇小蝌蚪找妈妈与评析 1背景:《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的童话故事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喜爱。
案例:三.再读课文,指导读句。
1.师:那么鲤鱼和乌龟是怎么告诉小蝌蚪,它们的妈妈长什么样呢?请你读课文二、三小节,找一找,读一读。
2.学习课文第二节。
1)指名读第二节。
2)师:鲤鱼妈妈在干什么?(教小鲤鱼找食吃)小蝌蚪看见了会怎么想?3)指导朗读小蝌蚪的话,指导读出急切的语气。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什么?板书:四条腿宽嘴巴5)学习生字“腿”分析结构,找找还有那些“月”字旁的字,想想这个偏旁部首的字与什么有关。
6)指导朗读,鲤鱼妈妈的话用亲切的语气读。
指名读,师生配合读对话。
3.学习课文第3节。
1)指名读第三小节。
2)师: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当妈妈?3)指导朗读第三小节,抓重点词语:“连忙、追、叫”等,读出小蝌蚪即高兴又着急的语气。
4)学习生字“连、忙、追”“连忙”:你能给他找个近义词吗?马上、赶忙、急忙“追”:分析结构,笔顺。
看老师写,在书上描一描。
5)你就是那只急于找到妈妈的小蝌蚪,当你看到乌龟时,你的心理是多么高兴啊,谁在来读一读。
4.师过渡:最后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1)自由读最后一节课文。
2)指名交流。
3)指导朗读:师: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亲爱的妈妈,小蝌蚪的心情会怎样?指导读出小蝌蚪激动的语气。
4)师:青蛙妈妈也非常高兴,指导读出青蛙妈妈高兴的语气。
指名读。
分角色朗读对话。
反思:一、把朗读和看图及随课文识字结合起来视频出示这一课的动画,全文配音,布置思考问题:“听完后,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的大意?”这样设计,给学生在朗读上定调,课文中有不少对话,在语气上给学生以示范,也认识了生字词。
利用课件,将本课中的图与文对照起来展示给学生,学生读起来兴味盎然,一些不理解的生字就可以借助图来理解,如“迎”和“追”字,图上鲤鱼和蝌蚪面对面,这就是迎上去,乌龟和蝌蚪是一个在前一个在后,这就是追过去。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5篇)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须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则问题来了,教案应当怎么写?下面是我细心收拾的《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1【教学理念】低年级语文教学要紧紧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融学问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
寓学问的传授于同学自身的体验学习中,在此之上,培养同学思维,训练其语感,提高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故事教学的根本战略必须坚持“趣中学,学中用,用中悟〞。
《小蝌蚪找妈妈》一文的公开课教案,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为了从学问、能力、情感三角度落实好本文的教学,我在设计中还充足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儿童自身的特点,抓住“六〞个字──“变〞、“趣〞、“演〞、“引〞、“板〞、“读〞,进行全文的设计。
【教学特色】以“趣〞为经,以“学〞为纬。
【教材分析】《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看图学文,文章语言优美、画面形象、情节生动,很适宜低年级同学的口味。
全文贯通两条线:一是“找〞,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协助下找到了自身的妈妈,二是“变〞,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三次显然的改变。
按照教学要求,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落实下列教学目标:学问目标:⑴重点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动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⑵通过图文结合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的形体改变。
能力目标: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⑵借助学文,培养同学观看、思维和叙述能力。
德育目标:让同学知道青蛙是捕获害虫的能手,教导同学从小维护有益动物。
【教学主要环节和意图表明】一、变──变序教学,突出对照《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在构造上有鲜亮的特点:构段方式根本一样。
都是依照“小蝌蚪看到了谁,说了什么〞的层次来布置段落内容。
因为这点,以往大多老师均从指导同学学法入手,依照故事进展布置教学。
为了突出全文的重点,我采纳了变序的教学办法来处置,目的是直奔主题,理清线索,控制重点,让同学对全文学问有更清的理解。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优秀5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优秀5篇)本课设计特点篇一1、读中感悟。
整堂课,始终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开展个性化阅读。
让学生主动地去读,读懂意思;兴致勃勃地去读,读出情感。
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质疑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始终是积极的。
2、演中理解。
一年级学生对表演特别感兴趣。
通过小蝌蚪找妈妈过程的表演,学生不但了解了青蛙的变化过程,而且对语言文字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兴趣盎然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3、实践中积累。
教师和学生一起开发大量的教学资源,解除学生的困惑,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
小蝌蚪教案篇二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
2、听写字词。
3、快速批改,更正。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试说自己听懂了些什么?三、精读课文,感悟课文大意。
1、学习第1-4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孩子们从哪里弄来的蝌蚪?(2)自由读2-4自然段,思考:蝌蚪在脸盆里怎么活动?我们是怎么做的?2、学习第5-8自然段。
(1)学生以不同方式读课文。
(2)找出孩子们喜欢蝌蚪的句子,用“——”画出,读一读。
(3)多种方式读第七自然段。
四、背诵指导:先弄清楚有几句话?每句说什么?整段话是什么意思?(4)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初步明白具体描写。
3、学生试背第7自然段。
4、同桌赛背5、指名背诵课文。
五。
拓展课后了解青蛙对我们的帮助。
六。
作业不改变句子的意思,将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
1、盆底淡蓝色的图案被泥土遮住了。
2、把句子改写成被字句,把字句孩子们送它们回家。
板书设计:小蝌蚪寻找泥土可爱{孩子们捧来泥土《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三活动目标:1、幼儿产生喜欢创作的欲望。
2、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并能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制作成连环画。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带设计意图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带设计意图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儿童读物,以小蝌蚪寻找妈妈的过程为主线,引导孩子了解生命的重要性和亲情的温暖。
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让孩子能够认识到自己身在何处以及学会自我保护和寻得爱和关爱的能力。
下面讲述的是一份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小蝌蚪找妈妈,了解生命和亲情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 培养学生自我保护和寻得爱和关爱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小蝌蚪找妈妈。
三、学情分析学生年龄为5-7岁,刚进入小学,想象力丰富,但表达能力尚未完全发展,需要通过教学来提高。
同时也需要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和寻找爱和关爱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的方式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2. 学习(15分钟)(1)阅读小蝌蚪找妈妈,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和情节。
(2)以小组形式,让学生讨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3)由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表演他们所讨论的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3. 拓展(15分钟)(1)让学生分小组,让他们自己编一个小故事,关于一个迷路的小动物寻找家、父母的经历。
(2)让学生选择一个组员担任小动物角色,其他成员分别扮演路标、引路人等角色,做一次角色扮演,并自由活动。
4. 总结归纳(10分钟)请学生告诉大家小组讨论时的收获,同时教师也可以进行总结简单分析。
五、教学资源1. 小蝌蚪找妈妈的视频和阅读材料。
2. 场地与道具:办公室、物品道具(小动物玩具等)。
3. 教师书籍:生长和亲情类儿童图书。
六、教学评估1. 角色扮演的成果展示。
2. 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思考。
3. 小组策划方案,教师现场点评。
七、教学设计意图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生命和亲情的重要性,同时培养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学会自我保护和寻找爱和关爱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背景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本文教学的设计理念便是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协商解决,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
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学生、文本、教师间多向、互动地交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
教材特点(一)教材简析:《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几只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了妈妈的样子特点,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最后变成了小青蛙,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怎样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时应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
课时内容预设:第1课时重点读通课文,认识本课“我会认”中的8个生字,学习课文第1节,了解小蝌蚪的特点。
书写“有、在”。
第2课时学习课文第2~6节,了解大青蛙的特点以及小蝌蚪找妈妈的经历,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书写“什、么、变、条”。
第3课时学习课文,了解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朗读课文总结导行,完成书面作业,会用“已经”说话。
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小蝌蚪在找妈妈的历程中,逐渐发育成青蛙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几经曲折最后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
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蝌蚪、大青蛙的外部特征,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朗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知道青蛙是有益动物,会捉害虫。
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小青蛙,做环保小卫士。
4.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动作技能目标:借助手指玩具,分角色演一演,使学生在朗读表演中,进一步理解词句的意思,充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三)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热情,能自觉保护小蝌蚪和青蛙,争做环保小卫士。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3.通过质疑、解疑,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五、教学策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
”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
(一)教法:1.采用变序教法,可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想深入了解哪个问题就学习哪一部分。
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边读书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2.多元智能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感悟、朗读表演、唱一唱、画一画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各类情感因素,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从而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
(二)学法:重视学生的个体参与,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我为本课预设的学法是:1.探究法:学生可以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知识,获得成功的愉悦。
2.合作讨论法:在解决问题时先自己找答案,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最后小组代表发言,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三)教具、学具准备:1.教师准备青蛙和小蝌蚪的贴图。
2.学生准备鲤鱼、乌龟、小蝌蚪、青蛙的手指玩具。
(四)板书设计:采用贴图式板书,直观、形象,符合儿童心理特征,调动学生积极性。
(五)课外学习资源搜集与处理:1.课前请学生搜集有关小蝌蚪与小青蛙方面的常识与图片。
2.提供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图片一组,让学生按顺序贴图并进行说话训练。
3.自制拇指玩具一套,准备自己分角色朗读。
4.课后提供课外相关学习资料三份,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六、教学流程:第1教时(一)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1.读题2.质疑:①小蝌蚪长什么样?②它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③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二)读通课文1.自由读。
(碰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生字表二中的拼音老师)2.读给同桌听,互相正音。
3.看连环画,找到相应的小节,一起读一读。
4.自由选择文中的一个小节读给大家听。
(三)学习生字1.认读生字,说说你想提醒同学注意什么?(“迎、顶”是后鼻音。
“追”是翘舌音。
)2.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灰:横和撇就像两根草,被火一烧就变成了“灰”;阿姨是女的,所以“姨”是女字旁等等)3.有、在”跟“灰”一样都有横和撇,怎么记呢?交流记字好办法。
⑴先书空再描红,记住笔画位置。
⑵老师范写时请学生边看书边提示笔画位置。
(注意两个字中第一笔横的长短不同。
)⑶学生书写“有、在”。
⑷书写展评、小结。
yǒu zài⑸填空过渡:(有)一群小蝌蚪(在)池塘里游。
(四)学习课文第一节1.小蝌蚪长什么样的呢?出示第一节课文,自由读、指名读读。
2.根据课文内容同桌合作画一幅画。
3.对照课文,评一评画得对不对,为什么?(检测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4.朗读课文,表现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5.仿照《小蜻蜓》的曲调,学唱歌曲《小蝌蚪》(小蝌蚪真可爱,黑灰身子大脑袋,甩着长尾水中游,游来游去多快活!)(五)课后延伸1.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大青蛙)2.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我们下节课再学。
课后请去搜集关于青蛙方面的知识。
第二教时(一)复习导入,引出问题1.鼓励学生用不同形式展示上节课的学习成果。
(如:读生字说说记字好方法;读课文说出小蝌蚪的样子;展示自己所画的小蝌蚪在池塘里游的图画;唱上节课教的儿歌等等)2.我们已经知道了小蝌蚪可爱的样儿,那这节课,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构建问题情景。
这节课就围绕这些学生想知道的问题进行学习、研究。
(二)围绕问题,探究学习学生想先深入了解哪个问题,就先学习哪一部分。
问题1: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怎么样?1.自由朗读2.3.4小节,先把所有写小蝌蚪妈妈样子的词句用横线划出来。
再四人小组内交流,看看是否找对找全。
讨论一下怎样连起来说说青蛙的样儿?2.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价。
3.研读描写青蛙样儿的句子,感悟“披、露、鼓”等用词的准确、生动。
简要交流所搜集的信息,知道青蛙是种有益的动物,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大青蛙,做环保小卫士。
朗读句子,体会青蛙的美,表达大家对青蛙的喜爱之情。
4.学唱歌曲《青蛙妈妈》,记住青蛙特征,积累好词。
(自编歌曲:大青蛙四条腿,披着绿衣露白肚,鼓眼睛儿宽嘴巴,捉起害虫顶呱呱。
)5.对比朗读写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特点的话,知道他们的样子不一样,这是小蝌蚪要找妈妈的原因之一、问题2: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呢?1.由读读2.3两节,边读边想,你能自己读懂哪些内容?还有哪些需要请教大家?2.重点理解:(1)小蝌蚪为什么忽然想到要找妈妈?(这是小蝌蚪找妈妈的另一个原因。
)(2)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作自己的妈妈了?(知道鲤鱼妈妈、乌龟妈妈介绍得不够全面。
)3.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再现找的过程(请几位小朋友戴上拇指玩具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表演中随机理解:迎上去、追上去)。
4.小蝌蚪最后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齐读第5节,体会见面时的情景。
抓住青蛙妈妈的话“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质疑,可引出下一个问题情景,即:问题3: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三)复习巩固,完成书面作业。
1.课文中的8个生字,还记得吗?谁来领大家读一读?2.“迎”和“追”两个字相同在哪些地方?(偏旁相同,笔顺规则相同,都有走过去的意思。
)走过去的方向一样吗?(迎:面对着走过去。
追:从后面赶上去。
)3.口头填空:荷叶上()着一只大青蛙,()着碧绿的衣裳,()着雪白的肚皮,()着一对大眼睛。
4.学习生字“什、么;变、条”:读字组词,交流记字好方法。
先描红再看老师范写,体会书写要领,最后独立书写。
读句子:不知什么时候,小蝌蚪的那条长尾巴变短了。
(四)课后延伸,请大家课后去搜集有关小蝌蚪生长变化方面的知识与图片。
第三教时(一)复习引入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学生简要交流所搜集的信息。
2.课文是怎么告诉我们的呢?请大家仔细读读全文。
(二)细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描写小蝌蚪形体变化的句子。
2.给小蝌蚪形体变化过程图标上序号。
3.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
4.完成填空题:小蝌蚪先长出两条()腿,再长出两条()腿,后来尾巴变()了,最后尾巴()了,成了一只()。
5.读读说说:(用“已经”说话,可以先利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进行训练,然后再进行开放性训练,如:小蝌蚪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它们黑灰色的身子已经变成了青绿色。
它们已经变成了小青蛙。
小青蛙已经会跳了。
小青蛙已经会捉害虫了……(三)总结导行: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2.小朋友,学了这篇课文,有哪些收获?(四)课后延伸:1.画小蝌蚪变化过程的连环画。
2.课后阅读所提供的学习资料。
(摘自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方惠珍的《小蝌蚪找妈妈》)3.建议阅读《中国儿童散文文库》中的《岩石上的小蝌蚪》、小学语文第5册《不合群的小蝌蚪》。
附板书34小蝌蚪→找→妈妈?问鲤鱼、乌龟?(青蛙)大脑袋先长后腿四条腿黑灰色的身子再长前腿宽嘴巴长长的尾巴尾巴变短披绿衣尾巴不见露白肚鼓眼睛五、第二教时教学片段评析复习引入片段师问:同学们,上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能向大家展示一下吗?生:我会读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请大家跟我读。
(一生领读,其余跟读,发现有错,即时纠错。
)生:学了课文第一节,我知道了小蝌蚪长什么样了。
生:我会读第一段课文了,让我读给大家听。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我根据课文意思画出了小蝌蚪在池塘里游的样子。
(展示自己的画,大家评议。
)生:我会唱老师教的歌曲《小蝌蚪真可爱》,请大家和我一起唱:小蝌蚪真可爱,灰黑身子大脑袋,甩着长尾水中游,游来游去多快活!(全班同学都尽情地唱了起来。
)点评:近代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