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三顾茅庐

合集下载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第23课《三顾茅庐》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第23课《三顾茅庐》

致力于文学创作。今存署名由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
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 史演义小说,小说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 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 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 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
(1)做好准备: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 政理。 (2)等待时机:天下有变。 (3)起兵出伐: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 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三、品析人物
请结合课文分析:诸葛亮、刘备、张飞 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刘备:
①仁心爱人;刘备求贤 若渴,非是为了一己之私, 在诸葛亮未应出山时,刘备 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 何”,是为苍生计,以此可 见其仁人之心。
第23课《三顾茅庐》
罗贯中
蜀 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史诗。作者借游览古迹,称颂蜀汉丞相诸葛亮 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 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 情怀。写丞相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叹惜他壮志未酬 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②仁心爱人;刘皇叔为天下苍生计,诸 葛亮方表示愿效犬马之劳,这是儒者大义, 足见其一片仁义。 ③聪睿过人;一句“大梦谁先觉?平生 我自知”是智慧的宣言,不出茅庐,而已知
“三分天下”,足见诸葛亮之智。
张飞:
鲁莽、直爽,直扬言将诸葛亮 “用一条麻绳缚将来”,足见其行事 鲁莽。
四、艺术特色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教案(共45张)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教案(共45张)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教案(共45张)一. 教材分析《三顾茅庐》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故事,描绘了刘备为请到卧龙诸葛亮三次上山拜访的情景。

该故事展现了刘备的仁德、诸葛亮的智谋以及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体现了忠诚、智慧、毅力和坚定的品质。

本课为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知识储备上,已经学习了一定的文言文,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部分学生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全面深入地分析故事背后的意义和价值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三国演义》这样的古典名著感兴趣,但可能会对文言文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文本。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分析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学会欣赏古典名著,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刘备的仁德、诸葛亮的智谋,培养忠诚、智慧、毅力、坚定的品质;学会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树立远大的理想。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分析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欣赏古典名著,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以刘备和诸葛亮为例,分析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

初中语文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3 罗贯中《三顾茅庐》

初中语文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3 罗贯中《三顾茅庐》

不胜愧赧: 因羞惭而脸红。
屏人促席: 靠近。
奸臣窃命: 篡夺国家权力。
而不知存恤:爱惜,体恤。
惟将军图之:考虑。
7
整体感知 T
“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谁三顾茅庐?茅庐在哪里, 里面住着谁?为什么要三顾茅庐?怎样三顾茅庐的?结 果怎样?
“三顾茅庐”是三次拜访茅庐的意思,“顾”的意思是拜访。
刘备三顾茅庐,茅庐在隆中,里面住着诸葛孔明。
诸葛亮
T
1.外貌描写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诸葛亮 T
2.语言描写
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 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 天下事?二公谬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 孔明嘱付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 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诸葛亮
T
3.动作描写
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诸葛亮
T
4、侧面烘托
刘备听完了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后,说“先生之言, 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小结
T
文章突出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及侧面描写,塑造了 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刘备以及淡泊名利、雄才大略、足 智多谋的诸葛亮,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三国演义》 T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 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 以描写战争为主,叙述了魏、蜀、吴三国兴亡的故事。全书再现了军 阀混战、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人民生活颠沛流离的现实,反映了封 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作者善于把历史上重大 事件巧妙地通过艺术形象表达出来。书中400多个人物。主要人物各具 个性,成了不朽的典型

23·三顾茅庐

23·三顾茅庐
2·“二顾”时的景物描写:
隆冬时节,大雪纷纷,体现了自
迄无所就
máosèdùnkāi míngwēidébό
茅塞顿开
名微德薄
dānshíhújiāng bĭjiàn miùjŭ
箪食壶浆
鄙贱 谬举
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启发,忽然明白了。茅塞顿开 2·形容人的名声大。 如雷贯耳 3·因羞愧而脸红。 愧赧 4·爱惜,体恤。 体恤 5·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箪食壶浆 6·叫他人回避,将坐席靠近。屏人促席 7·比喻真心诚意,再三邀请。三顾茅庐 8·错误的列举。 谬举
三顾茅庐
罗贯中 明代小说家,号湖海散人
本文选自《三国演义》
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 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明代小说家,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原 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2·《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
两次拜访无缘得见、多次误认他人, 刘备的内心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第三 次拜访又是否顺利呢?
悬念重重得见真容,欲请出山再遇刁难。
熟悉课文内容,思考回答
1·“三顾茅庐”写的是谁和谁之间的故事? 刘备和诸葛亮(孔明)
2·诸葛亮为何直到第三次才愿意接见刘备? 试探刘备的诚意,借此了解刘备是否胸怀大志。
3·刘备三顾茅庐的目的是什么?从文中哪段可知? 兴复汉室,建国立业 3
4·课文写三顾茅庐的第几次?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第三次。 1段,开头一句
5·诸葛亮的哪番话让刘备茅塞顿开?原因是什么?
第3段从“自董卓以来”到“惟将军图之”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课件(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课件(共36张PPT)

做了铺垫。
当堂练习
刘备在阶下等候近三个时辰这一情节的作用是 什么?
刘备的耐心等候,不去惊醒先生,是心 诚的表现,【人物塑造】体现了刘备的礼 贤下士的诚意;【结构】使小说的情节发 展富有波澜。
英雄
第3自然段中,怎么突出诸葛亮这个形象的?
吟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自信聪明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淡泊名利
英雄的书写者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年),山西并州太 原府人,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 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其它 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 代史演义》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


【历史演义小说】


用通俗的语言,将王朝兴废,朝代更替
等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
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 竟自去了!
这先生如何傲慢……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 看他起不起!
暴躁、鲁莽
三顾茅庐汇英雄•刘备
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 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 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 玄德徐步而入 玄德拱立阶下。 求贤若渴 礼贤下士 恭敬诚恳
三顾茅庐汇英雄•孔明
三顾茅庐
罗贯中
使君 若称英雄 必 须胸怀大志 腹有 良谋 有包含宇宙 之机 吞吐天地之 志 上知天文 下知 地理 方为英雄也
青梅煮酒论
英雄
三 顾 茅庐
(刘备) 拜访 茅草屋 (诸葛亮)
文题直截了当地交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 描述的是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后比喻诚心诚意的邀请人。
1.知识与技能:了解历史演义小说的相关 知识,把握故事情节。(重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人物语言、动作 等刻画方法,分析人物形象。(难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历代英雄,争做 当代英雄。

23《三顾茅庐》

23《三顾茅庐》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 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 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 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 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 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 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 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 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 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 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 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 鲁在北,民殷国富而hòu)
谬( miù)
倾颓( tuí)
沔水(miǎn) 殆(dài )
存恤(xù ) 箪食壶浆(dān sì)
叱( chì) 纶巾( ɡuān)
愧赧(nǎn ) 窃命(qiè ) 民殷( yīn ) 鄙贱( bǐ)
【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 的名声大。贯:贯穿,进入。
①稳重 ②顾全大局
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
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 绳缚将来!” “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 “这先生如何傲慢……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 不起!”
反对拜谒,语言粗俗不堪,
不计后果。说明他暴躁、鲁莽。
①鲁莽 ②直爽
鲜明对比:凸显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形象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3课《三顾茅庐》说课稿1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3课《三顾茅庐》说课稿1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3课《三顾茅庐》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三顾茅庐》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3课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刘备为了得到诸葛亮的帮助,三次上山拜访诸葛亮,最终诚意感动了诸葛亮,使得诸葛亮答应出山辅佐刘备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刘备的仁德和诸葛亮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刘备三次拜访的艰辛和诚意。

这篇课文不仅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是古代文学中的佳作。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古文,对古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的 some key words and expressions以及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教师讲解,来理解和掌握这些关键信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 keywords and expressions 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能够了解到刘备的仁德和诸葛亮的高尚品质,培养自己的诚信和敬业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 keywords and expressions 的用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如刘备的仁德、诸葛亮的高尚品质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查阅资料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通过查阅资料或小组讨论,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 key words and expressions 的用法。

23-三顾茅庐

23-三顾茅庐

23-三顾茅庐罗贯中①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

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

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

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

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哥哥差矣。

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

”飞曰:“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

”飞应诺。

②于是三人乘马引从者往邓县隆中。

离隆中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

玄德忙施礼,问曰:“令兄在庄否?”均曰:“昨暮方归。

将军今日可与相见。

”言罢,飘然自去。

玄德曰:“今番侥幸得见先生矣!”张飞曰:“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玄德曰:“彼各有事,岂可相强。

”三人来到庄前叩门,童子开门出问。

玄德曰:“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

”童子曰:“今日先生虽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

”玄德曰:“既如此,且休通报。

”分付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

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

玄德拱立阶下。

半晌,先生未醒。

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

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长再三劝住。

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

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

童子欲报。

玄德曰:“且勿惊动。

”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

”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

”遂转入后堂。

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③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23课三顾茅庐原文翻译范文

23课三顾茅庐原文翻译范文

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隆中对》。

精心为大家整理了23课三顾茅庐原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23课三顾茅庐原文翻译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23课三顾茅庐原文翻译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

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河南禹州)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6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6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6篇)顾茅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大贤、辅佐”等词的意思。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学习刘备礼贤下士的品质,能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教学重难点: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质疑导入1、谈话。

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

时代。

正是国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的英雄是谁?2、揭题。

3、质疑。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带问题自由读课文。

2、交流反馈:课文到底写了一件什么事呢?3、教师小结。

4、教学复姓。

5、介绍古人名号中的“字”。

三、细读课文,推敲重点1、学生读课文,圈划出重点词句。

2、小组交流,互学互促。

3、交流反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刘备的诚心诚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随机教学。

主要抓词:“立即”、“斥责”、“大声斥责”、“下马步行”、“恭恭敬敬”、“赶紧下拜”、“谒见”。

句:“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昌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

你怕冷,自己回支吧!”“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

”来理解刘备在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

训练点:1)、抓住人物对话进行朗读训练。

2)、抓重点句进行思维训练。

3)、写话训练。

四、小结过渡。

五、课外延伸,拓宽文路(师出示多媒体。

课件并深情朗读)“臣本布衣,躬耕干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自由朗读。

2、这段短文中哪些是写三顾茅庐这件事的?六、总结全文,引向课外。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_0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_0
时间过得好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打算三访孔明。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了。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张飞说:“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张飞满口答应。
7.全班交流。
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后,这里的全班交流,不能停留在前面两个层次上,否则就不能获得个体有效的发展。这里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协调学生之间的交流,点拨学生不太到位的模糊认识。
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
(1)引导学生把自己表述的内容概括成一个词语,并在黑板上恰当的位置板书出来,做到说要到点;
二、作家作品简介
三、导读
1.一读——大声朗读。
导读题:刘备那一点吸引了孔明?打动了孔明的心?
学生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理解
2.学生朗读课文后,课件出示下列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正因为……所以才……、……如果不是……就不会……”提示学生可以用上屏幕上出示的关联词,把自己的读后感表述的流畅、准确。当然,也要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3.情感目标——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

23 三顾茅庐 教学PPT课件【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23 三顾茅庐  教学PPT课件【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三顾茅庐》是九年级上册的一篇重要课文,讲述了东汉末年刘备三次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的感人故事。在天下大乱、群雄纷争的背景下,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他听闻诸葛亮出山。然而,前两次都未能与诸葛亮见面,刘备并未放弃,第三次终于见到了这位智谋过人的军师。课文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刘备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以及诸葛亮才智过人的形象。此外,课文还介绍了作者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的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历史典故,还能感受到古人胸怀大志、求贤若渴的精神风貌,以及诚信、坚毅等优秀品质的重要性。

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23《三顾茅庐》课件

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23《三顾茅庐》课件
有整治天下的罕见才能。
形容寻求贤才的心情非常迫切。也说求贤若渴。
用箪盛饭,用过盛浆。
本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自由读课文,再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课文。
3.快速读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 ):

通过玄德、关公、张飞三人的对话,叙述玄德三顾茅庐前的准备,表现出三人态度的不同。
1.对照手法,形象鲜明。
作者在文章前两段着重写刘备第三次前往茅庐求见诸葛亮的经过,并未从正面对诸葛亮作过多的描写,这样既使得文章情节充满了张力,给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蒙上了神秘色彩,同时也为诸葛亮的正式出场做足了铺垫。而第三段则主要
2.详略得当,巧设铺垫。
记述了刘备面见诸葛亮求赐教,诸葛亮隆中出计策,突出了诸葛亮的惊世才干和宏谋伟略,而对其他次要人物则未作过多描述。第四段则简略交代了故事的结局:诸葛亮出山助刘备。全文详略安排恰当,重点突出。
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
玄德曰:“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 玄德拱立阶下……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
三顾茅庐前,三人的态度:
关羽:
张飞:
玄德:
其礼太过
麻绳缚来
亲往拜谒 侍立阶下
如对第三次前往茅庐拜谒诸葛亮,玄德的态度与关公及张飞的态度截然不同。通过对照,从侧面表现了玄德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形象。虽然关公和张飞都不太同意玄德第三次拜谒诸葛亮,但是两人的不同反应也体现出两人性情的不同,作者通过对照,表现了关公稳重、顾全大局的形象特征,也表现了张飞性情暴躁、鲁莽的形象特点。
第二部分( ):
②、③
玄德三顾茅庐见到诸葛亮并问计于诸葛亮。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知识点归纳作者简介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的作者。

他的章回小说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

为明代中后期白话短篇小说出现鼎盛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三国演义》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从“话本”阶段向长篇章回体过渡的完成。

字词释义1.犹然:仍然2.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3.恨:遗憾4.开:启发5.屏人促席:叫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

6.诚:确实7.存恤:爱惜,体恤8.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

浆: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的饮料。

故事梗概与基本思想? 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

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来到茅庐时,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见亮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

途中,遇亮好友石广元,孟公威。

到达茅庐,只见亮弟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备留下一笺,表达倾慕之意。

返回时,在隆中山下小桥边遇见亮岳父黄承彦;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适逢亮在家,但昼寝未醒。

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见。

[ 三顾堂: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的纪念堂。

]? 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字词释义1.犹然:仍然2.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3.恨:遗憾4.开:启发5.屏人促席:叫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

6.诚:确实7.存恤:爱惜,体恤8.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

浆: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的饮料。

九年级语文上册23三顾茅庐

九年级语文上册23三顾茅庐
本课记叙的便是刘备带着关羽、张飞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情景。
知识链接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 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 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 理回目、修正文辞、更换诗文。
【赏析】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 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 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 称赞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 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 人的情怀。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前两联记 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全篇由 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 顿挫豪迈,几度层折。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 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23 三顾茅庐
学习目标
1.掌握“迨”“拜谒”“疏懒”等字词的音形义,了解作 者及《三国演义》相关文学常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能理清文脉结构, 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体味精练畅达的语言。 3.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 会刘备的诚心诚心。 4.学习刘备的诚心诚心、礼贤下士的品质。
②张飞与刘备是结拜兄弟,诸葛亮是一位与刘备素未谋面 的草民,为了请诸葛亮,刘备竟然斥责自己的结拜兄弟,可见 刘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诸葛亮的敬重。
③刘备“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前”“等了半 晌”“又等了一个时辰”,刘备是当时汉献帝的叔父,是皇叔, 是皇亲国戚,而诸葛亮是一介草民;当时刘备47岁,诸葛亮只 有27岁,一个是长辈,一个是晚辈。就这样,刘备“恭恭敬敬 地站在草堂的台阶前”“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从 而刻画了刘备的诚心诚心、尊重人才的人物形象。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3 三顾茅庐(共12张PPT)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3 三顾茅庐(共12张PPT)

)
②徐庶进曹营——(
)
③张飞穿针 —— (
)
“桃园结义”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请 结合下面的材料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结交朋友。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
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 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 ,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 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 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何婷玲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复述故事情节
2、分角色朗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关键词 语,感悟张飞的性格特点。
3、学习用侧面描写衬托人物特点的方法。
4、学习刘备以诚待人、礼贤下士、

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品质。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仁心爱人、聪睿过人
张飞: 言行鲁莽、性格直爽
拓展延伸
课堂检测
学习了本文后,班级举行了“读名著,知三国” 的语文学习活动:
《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含有数字的故事,如三
让徐州、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你在平时阅读
中积累了哪些呢?请再写出三个。
根据《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补出下面的歇
后语。
①刘备借荆州——(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三 顾茅庐》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山东东原(今山东东 平)人,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 说的鼻祖。作品有:
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 《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23《三顾茅庐》

23《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能说出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形象;领悟“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人物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5.初步感知文中刘备的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志存高远。

6. 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知识梳理1、走进作者2、《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字词积累1、重点字纶巾(gun ) 贵胄(zhòu) 鹤氅( chng ) 愧赧(nn) 拜谒(yè) 鄙贱(b) 挟持(xié) 存恤(xù) 总揽( ln ) 殷实(yn) 金帛(bó) 如雷贯耳(guàn) 箪食壶浆(dn)2、多音字曲(q)曲艺将( jing)将心比心(q)弯曲(jiàng)将领3、形近字纶( gun)纶巾赧( nn )愧赧挟(xié)挟持伦( lún)伦理赫(hè)显赫狭(xiá)狭窄4、重点词愧赧:因羞惭而脸红疏懒:松懈;懈怠经世奇才:形容超出当代,无与伦比的才能。

23《三顾茅庐》罗贯中

23《三顾茅庐》罗贯中

作品简介
《三国志演义》所用的语言是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浅 近文言。《三国演义》三绝: 智绝诸葛亮,字孔明;奸绝曹 操,字孟德(治世之能臣,乱 世之奸雄);义绝关羽,字云 长。
题目解说
“三”,三次;“顾”,拜访; “茅庐”,茅草屋。传统的 “三顾茅庐”,是指刘备三次 拜访诸葛亮,本课写的是刘备 第三次拜访诸葛亮。题目交代 了文章叙述的主要内容,表现 了刘备的礼贤下士。
课文意。 第一部分(①):写第三次顾茅庐之前, 关张持有不同态度,刘备力排众议,决 定前往。 第二部分(②③):写刘备第三次拜谒 诸葛亮得以成功遇见,诸葛亮隆中三分 天下,为其谋兴邦定国之策。 第三部分(④):刘备拜请诸葛亮出山 相助。
课文详解
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通过什么方法 来描写张飞的?张飞具有怎样的性 格特征?本文写张飞对表现刘备的 性格特征有什么作用? 通过语言、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 张飞的粗暴和急躁。用张飞的粗暴 和急躁来衬托刘备求贤的真诚和谦 恭。
课文详解
根据文中的人物描写,概括刘 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 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有政治抱负。 关羽:稳重、顾全大局。 张飞:鲁莽、直爽。
课文详解
刘备—刘玄德 笼络豪杰,深得人心 识人善用,君臣融洽 坚忍不拔,终成大事 宽以待人,心胸广阔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 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词语解析
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 形容人的名声大。贯:贯穿,进入。 屏人促席:教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 屏:使回避。促:靠近。 挟天子以令诸侯: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 诸侯,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 用武之地:形容地形险要,利于作战的 地方。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 机会。
词语解析
作者信息

23、三顾茅庐

23、三顾茅庐

刘备: 有着仁爱之心并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忧国忧民,礼贤
下士,求贤如渴,诚信虚心求教的贤明君主。
析人物
人物形象之——诸葛亮
语言描写
第③段:
“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
“……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将军奈何舍美
玉而求顽石乎?”
第③段:“自董卓造逆以来……惟将军图之。” “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然后可图中原也。”
隆中对后,诸葛亮有没有立刻答应刘备要他出山 的请求?这又说明了什么?
因为此时诸葛亮对刘备的诚意有所怀疑,所 以仍然以拒绝的态度试探。
由此可见,孔明极为谨慎,对自己将要辅佐 的人必须完全信任,才能托付。
你认为使诸葛亮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的主
要原因是什么?
①刘备的诚意感动了诸葛亮。 ②诸葛亮既有安邦定国之才,亦有建功立业之志。 躬耕南阳不过是虽逢其时、未逢其主的权宜之计。他时 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
有反衬。
文章通过刘备“三顾茅庐”之事,既 表现了他为兴蜀汉大业而礼贤下士的宽宏 气度和求贤若渴的精神,也展示了未出山 便晓天下事的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拓展提高
暗示诸葛亮“未出 茅庐,已知三分天下”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的雄才大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诸葛亮淡泊名利
这四句诗一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大智大贤者的形 象便活现出来了,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词语解释
怠慢:冷淡;表示招待不周到。 拜谒:拜访谒见。 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鄙贱:指卑微下贱的人。 存恤:爱惜,体恤。 纶巾:古代用青丝做成的头巾。 鼎足: 鼎的腿,鼎有三腿。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形势 思贤如渴:形容寻求贤才的心情非常迫切。也说求贤若渴。 如雷贯耳: 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声音巨大,也形容人的名声大。 经世奇才:有整治天下的罕见才能。 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 顿开茅塞: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这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从诸葛亮的“对”,也就是诸葛亮的一番答 话,即诸葛亮为刘备对天下大势的精彩分析和对战 略战策的精心谋划可以看出,诸葛亮胸怀大志,高 瞻远瞩,雄才大略,富有智慧,目光长远。是一个 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的军事家和有注重实际的政 治才能的政治家。
三顾茅庐
罗贯中
简介背景及题目: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北魏曹操在统一北方后, 准备南下消灭渴之时,公元207年,经徐庶
推荐,刘备三顾茅庐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根
据当时的政治形势,胸有成竹的为刘备提出战略决策,
本文所记就是刘备三顾茅庐的始末和他与诸葛亮问答
可兴矣。”
他是怎样一步步分析天下形势的? 提出了什么样的对策? A、曹操拥百万之众(军事上),挟天子而令诸侯 (政治上)——不可与争锋; B、孙权据有江东(天险),已历三世(历史), 国险而民附(民心),贤能为之用(人才) ——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C、对荆、益二州,——可夺之。 三步走战略——主攻荆州;夺取益州; 联吴灭曹,统一全国。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 依附 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 被 谋取 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 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大概 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 险要的地方 凭借 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 昏庸懦弱 富裕 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爱惜
研讨课文:
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4、张飞的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有什么作用?
鲁莽、暴躁、不计后果的特点,也写出 了他对刘备的忠心。通过张飞的激烈反 应,反衬刘备的真诚、宽容与大度。
5、诸葛亮睡醒后吟诗一首,这首诗刻画出诸葛亮是 一个怎样的人?
研讨课文: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大智大贤者形象。
6、“玄德见孔明……神仙之概”这句话属于什么描 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 外貌描写。表现了诸葛亮超凡脱俗、飘飘然如同 神仙的非凡气质。
7、”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中的”美玉“ 和”顽石“分别指谁? 美玉指司马德操和徐元直,顽石指自己, 表现了诸葛亮谦虚的特点。
8、诸葛亮对弟弟的嘱咐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研讨课文:
诸葛亮对弟弟的嘱咐,包含对日后的打算, 进一步表现了他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
隆 中 对 策
自董卓造逆已来,天下豪杰并起。 一起 曹操势不及于袁绍,而竟能克绍,非惟天时, 战胜 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 谋划 挟持 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确实
的情况。
1、课文开头写关羽和张飞的反对意见有什么作用?
研讨课文:
二人的反对语言反衬出刘备的有远见、 有诚意及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
2、刘备为什么力排众议,坚持要第三次拜访诸葛亮?
体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和虔 诚态度。
3、刘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离草庐半里之外就下 马,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特点?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
后代
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
占据
安抚
险要的地方
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
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
带领
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
谁 不(用)箪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
浆以迎将军者乎?诚于是,则霸业可成,汉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