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最新版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最新版引言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绿色建筑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如何评价建筑的绿色程度,以及对建筑进行绿色设计和建造,成为了建筑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规范绿色建筑评价的标准,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国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LEED(美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简介LEED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制定的一套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它通过对建筑的能源、水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可持续用地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为建筑提供绿色认证。
评价标准LEED评价标准根据不同类型的建筑和使用情况,分为多个不同的认证等级,包括LEED Certified、LEED Silver、LEED Gold和LEED Platinum。
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可持续用地:评估建筑用地是否合理利用,并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2.节能与水资源利用:评估建筑的能源效率和用水效率;3.室内环境质量:评估室内空气质量、照明设计和使用环保材料等;4.材料选择:鼓励使用环保材料和材料循环利用;5.创新与设计过程:鼓励建筑师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实施创新措施。
BREEAM(英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简介BREEAM (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 是英国建筑研究所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它是全球最早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之一,广泛应用于英国和其他国家。
评价标准BREEAM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评估建筑管理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策略;2.健康与舒适度:评估室内环境质量、光照和采光;3.能源和水资源:评估建筑的能源效率和用水效率;4.材料:评估使用的建筑材料的环保性;5.土地使用和生活质量:评估建筑用地的合理利用和周边环境质量。
《绿色建筑评估标准》(GBT50378-2023)

《绿色建筑评估标准》(GBT50378-2023)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GBT-2023)
简介
《绿色建筑评估标准》是中国国家标准,俗称为GBT-2023。
该标准旨在评估建筑物的绿色性能,并提供指导和标准化的方法,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建筑行业发展。
标准内容
GBT-2023 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 绿色建筑原则:该标准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原则和目标,如节能减排、资源利用、环境舒适等。
2. 评估指标体系:标准定义了一套评估指标体系,用于评估建筑物的绿色性能。
指标体系包括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使用阶段和拆除阶段等方面。
3. 评估方法和程序:标准提供了绿色建筑评估的具体方法和评估程序,包括评估申请、评估准备、评估实施和评估结果反馈等步骤。
4. 参考指标和要求:标准提供了参考指标和要求,以便建筑行业在设计、施工和运营中可以参考,以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要求。
应用范围
GBT-2023 适用于各类建筑物的绿色建筑评估,包括住宅、商业建筑、办公楼、公共设施等。
重要性
《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的发布,对于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建筑物的绿色性能评估,可以鼓励建筑行业实现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健康舒适等目标,从而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生态友好性。
结论
GBT50378-2023 是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绿色建筑评估的重要标准。
它提供了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和参考指标等内容,对于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和规范建筑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提高室内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益的建筑。
为了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下文将从可持续性、能源和水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论述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
一、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是绿色建筑的核心价值。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环境保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要求建筑材料的来源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避免使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材料。
同时,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应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降低建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
1.2 资源利用效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鼓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消耗。
包括但不限于节约用水、节约能源和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
1.3 生态保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要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建筑应尽可能地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提供适宜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包括绿化和生态廊道等。
二、能源和水资源利用节约能源和水资源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目标之一,相应的评价标准应包括如下内容:2.1 能源效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鼓励采用能源高效的建筑设计和装备,包括建筑外墙保温、高效照明装置、太阳能利用等。
建筑在运营阶段应具备能源监测和管理系统,以实时监测和优化能源使用。
2.2 太阳能利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鼓励建筑在适宜的情况下利用太阳能进行供热、供电和照明等。
建筑应考虑方位、窗户面积和太阳能系统设计等因素,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
2.3 水资源管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要求建筑在设计和运营中充分考虑节约用水,包括采用节水器具,收集和利用雨水,建立水资源监测系统等措施。
三、室内环境质量绿色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对居住者的健康和舒适度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包括如下内容:3.1 室内空气质量: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要求建筑在设计和运营中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采用有效的通风、过滤和净化设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积累。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资料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资料及说明一、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1、中国绿色建筑标识2007年11月,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起,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设计和评判依据,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组织专家,经评审通过后,给与颁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1、2、3星级,3星级为最高级别。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设“低能耗与绿色建筑双百示范工程”、“绿色建筑创新奖”等政策以支持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
2、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 Environmental Design Building Rating System)LEED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于1998年颁布实施的绿色建筑分级评估休系,LEED评分标准由五大系统组成:选址与建筑环境、节水、能源和大气污染、材料和资源、室内环境质量。
分为“通过、银奖、金奖、白金奖”四个等级。
LEED是目前国际上商业化运作模式最成熟的绿色建筑分级评估体系。
3、英国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体系BREEAM是世界上第一个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由英国建筑研究所于1990年制定。
BREEAM体系的目标是减少建筑物的环境影响,体系涵盖了包括从建筑主体能源到场地生态价值的范围。
BREEAM体系关注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多个方面。
这种非官方评估的要求高于建筑规范的要求,有效地降低了建筑的环境影响。
如今,在英国及全世界范围内,BREEAM体系已经得到了各界的认同和支持。
4、荷兰绿色建筑GreenCalc1997年,荷兰国家公共建筑管理局有了“环境指数”这个指标,它可以表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性。
建筑评估工具GreenCalc是基于所有建筑的持续性耗费都可以折合成金钱的原理,就是我们所说的“隐形环境成本”原理。
建筑绿色评价标准

建筑绿色评价标准建筑绿色评价标准通常旨在评估和推动建筑在设计、建设和运营阶段的环保、节能和可持续性表现。
这些标准涵盖了建筑的多个方面,包括能源效率、水资源管理、室内环境质量、建筑材料选择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筑绿色评价标准:1. 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是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开发的一套国际性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LEED标准分为不同的等级(Platinum、Gold、Silver、Certified),根据建筑的绿色表现给予相应的认证。
- 评价因素包括能源和大气、水资源、材料和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创新和设计过程等。
2. 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 BREEAM是一种主要用于英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建筑环境评价方法。
- 评估因素包括能源、用水效率、建筑管理、生态系统保护、污水处理等。
- 各个因素的表现将被打分,并给予相应的评级。
3. Green Star:- Green Star是澳大利亚绿色建筑委员会(GBCA)开发的评估标准,用于衡量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建筑的环保性。
- 评估领域包括管理、室内环境质量、能源、交通、水资源等。
4. 中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SAC)发布了一系列与绿色建筑有关的标准,例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
- 中国绿色建筑标准关注能源、水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建筑设计与施工管理等方面。
5. WELL Building Standard:- WELL标准关注于人类健康和福祉,通过创造有利于健康的室内环境来评估建筑。
- 评估因素包括空气、水、营养、光照、运动等。
这些标准都旨在提高建筑的环保性,减少资源消耗,提高使用者的生活质量。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一、编制背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
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比较分析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比较分析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一个对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进行评估和认证的工具。
它给予建筑业界和政府机构一个衡量建筑项目可持续性的标准,并促进了对环境友好建筑的发展。
本文将对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进行比较分析。
国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国绿色建筑标识是国内最早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之一,于2024年成立。
该评价体系考虑了建筑的能源消耗、水资源使用和室内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美国LEED是全球最流行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之一,于1993年成立。
LEED评价体系通过对建筑使用的材料、能源效率、水资源管理和室内环境等方面的考核,来评估和认证建筑的可持续性。
英国BREEAM是英国建筑环境评估方法,于1990年成立。
BREEAM评价体系主要考虑建筑的能源使用效率、水资源管理、材料选择和室内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美国LEED和英国BREEAM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广泛使用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它们在国际上都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认可。
美国LEED评价体系是将建筑分为不同等级的认证,根据建筑在节能、水资源、室内环境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表现来给予相应的评分。
通过取得一定分数的建筑可以获得奖项和认证。
英国BREEAM评价体系是以不同版别的认证来评估和认证建筑的可持续性。
它将建筑分为不同等级的认证,根据建筑在能源使用、环境管理、材料选择和室内环境等方面的表现来给予评分。
比较分析国内和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设计目标和考核要素大体相似,都注重节能减排、水资源管理、室内环境和可持续性等方面。
但在具体的评价标准和认证方式上有一定的差异。
国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设计更注重符合国情,考虑到国内具体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等因素。
而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更关注国际上的最佳实践和创新。
LEED和BREEAM评价体系的标准更为全面和严格,涵盖了建筑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国际认可和应用。
这些评价体系在建筑业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可信度。
绿色建筑通用标准

绿色建筑通用标准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筑、运营、改造和拆除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为用户提供健康、舒适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
为了促进绿色建筑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提出了绿色建筑通用标准。
下面将重点介绍一些常见的绿色建筑通用标准。
1.美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LEED)美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是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制定的一套全球通用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该体系基于建筑能耗、材料选择、水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指标,通过积分制度评估建筑的绿色程度,鼓励建筑业采用节能环保的设计和建造方法。
2.英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BREEAM)英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是英国建筑研究机构(BRE)制定的一套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该体系通过对建筑的能源效率、使用的材料、水资源管理、土地利用等方面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以积分形式,鼓励建筑业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和建造方法。
3.德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DGNB)德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Deutsche Gesellschaft für Nachhaltiges Bauen)是德国绿色建筑协会制定的一套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该体系通过对建筑的经济性、生态性、社会性和技术性等方面进行评估,鼓励建筑业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和建造方法。
除了以上几个常见的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外,还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自己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如加拿大的绿色建筑评估标准(LEED Canada)、澳大利亚的绿色建筑评估标准(Green Star)等。
这些绿色建筑通用标准的提出和应用,推动了建筑业向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它们不仅在设计和建造阶段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指导,还为建筑运营和改造提供了标准和推荐做法。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如果采用集中采暖和〔或〕空调系统,而冷、热水〔风 是靠水泵和风机输送到用户,其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 电输热比,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空调冷热水系统输送能效 比必须符合河北省现行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13 〔J〕81中的相关规定。
●2、如果在设计阶段已在图纸上选用分散式采暖空调设备时 , 分户空调机应选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 效率等级?的节能型产品〔即第1、2级〕;空气源热泵机组 冬季COP不小于1.8;户式壁挂燃气炉的额定热效率不低于 89%,局部负荷下的热效率不低于85%。
●设计阶段评审方式:1、暖通施工图纸、设计说明;2、 设备列表及性能参数计算说明书。
●运行阶段评审方式:1、同设计阶段审查资料;2、现 场核实。
● 关注点
●1。活塞/涡旋式冷水机组采用第5级;水冷离心式机组 采用第3级;螺杆式冷水机组采用第4级。户式中央空 调采用第4级。
●2。申报材料中关于冷水机组和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 参数说明,应在各文件中保持一致。
●本条款参评内容依据建筑设置的设备系统而定,假设参评 建筑未设置以上某种设备系统,那么对应内容不作参评。
●设计阶段评审方式:1、暖通设计施工图纸、文件;2、设 备列表及性能参数计算说明书。
●运行阶段评审方式:1、同设计阶段审查资料;2、现场核 实。
● 关注点
●1。在设计说明中应明示设备的选用效率、系统的传输 效率,明确计算方法和计算对象。
● 3、给水系统节能要求:
●〔1〕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分区合理,低区充分利用市政供水 压力,高区采用减压分区时,不得多于一区,每区供水压力 不大于0.45MPa。
●〔2〕设有集中热水供给的居住小区,系统设计合理并采取 有效的保温措施减少热水输送和循环过程中的热量损失,要 求水加热站供水温度与最不利用水点处出水温度差小于 10℃。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回答如下:一、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 英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绿色建筑评估计划GBEL)评估标准:分为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三个阶段,采用指标体系评价。
该评估计划的主要目标包括能源使用、环境影响、环境健康影响、资源消耗和对非再生资源的利用等。
2. 德国的建筑环境与能源保护法(简称BEZE),对新建住宅的能效等级作出了明确规定。
根据房屋的围护结构、采暖和空调系统、照明和电器设备、热水供应系统、建筑设备(如电梯和电动门)以及能源供应系统等进行评估。
3. 日本的建筑基准法对新建住宅的评价等级分为4个等级,从“零级”到“四级”。
美国LEED 评估标准则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适用于商业和住宅建筑,通过对能源和环境因素的考虑,建立了绿色建筑的量化评估标准。
二、对绿色建筑的思考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形式,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它不仅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和舒适性,更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协调,以及对资源的有效利用。
对于绿色建筑的思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可持续性设计:绿色建筑的设计应注重能源和资源的节约,同时也要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这需要采用节能技术、绿色材料、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利用等手段来实现建筑的可持续性。
2. 生态环境的保护:绿色建筑不仅要考虑人类的需求,还要考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建筑设计应尊重自然环境,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尽可能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和排放,提高能源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 绿色材料的选择:绿色建筑应注重选择环保、健康、安全的绿色材料,这些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对人体和环境无害。
4. 公众参与和宣传:绿色建筑的推广需要加强公众的参与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和了解。
可以通过教育、宣传、示范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绿色建筑的优点和意义,从而推动绿色建筑的普及和发展。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形式,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分析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分析张玉菊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河北邢台054035)摘要 综述了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不同评估方法,并指出不同评估体系的共同点。
关键词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可再生能源中图分类号 T U -0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9)07-03336-02作者简介 张玉菊(1975-),女,天津人,讲师,从事土木工程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 20082122181 英国BREEAM 评估方法[1]英国建筑研究组织环境评价法最早是由英国建统研究组织(BRE )和一些私人部门于1990年共同制定的。
目的是为绿色建筑实践提供权威性的指导,以期减少建筑对全球和地区环境的负面影响。
从1990年至今,BREE AM 已经发行了《2/91版新建超市及超级商场》、《5/93版新建工业建筑和非食品零售店》、《环境标准3/95版新建住宅》以及《BREE AM ’98新建和现有办公建筑》等多个版本,并已对英国的新建办公建筑市场中25%~30%的建筑进行了评估,成为各国类似评估手册中的成功范例,BREE AM ’98是为建筑所有者、设计者和使用者设计的评价体系,以评判建筑在其整个寿命周期中,包含建筑设计开始阶段的选址、设计、施工,直至最终报废拆除所有阶段的环境性能,通过对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包括建筑对全球、区域、场地和室内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BREE AM 最终给予建筑环境标志认证。
BREE AM 认为根据建筑项目所处的阶段不同,评价的内容相应也不同。
评估的内容包括建筑性能、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3个方面。
其中,处于设计阶段、新建成阶段和整修建成阶段的建筑,从建筑性能、设计建造两方面评价,计算BREE AM 等级和环境性能指数;属于被使用的现有建筑或是属于正在被评估的环境管理项目的一部分,从建筑性能、管理和运行两方面评价,计算BREE AM 等级和环境性能指数;属于闲置的现有建筑或只需对结构和相关服务设施进行检查的建筑,对建筑性能进行评价并计算环境性能指数,无需计算BREE AM 等级。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项
名类 称别
编号
标准条文
达标判定
4.5.1
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当有4个以上居住空间时,至少有2个居住空间满足日 照标准的要求。
控
4.5.2
卧室、起居室(厅)、厨房设置外窗,窗地面积比不小于1/7。当一套住宅设有1个以上卫生间时,至少有 一个卫生间设有外窗。
室制
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卧室、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状态下白天不大于45 dB
节
4.3.5 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8%。
水
4.3.6 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
与
4.3.7 绿化用水、景观用水等非饮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
水 资 源 利
一 般 项
4.3.8 绿化灌溉采取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节水高效灌溉方式。
4.3.9
量
4.5.6 居住空间开窗能有良好的视野,且避免居住空间之间的视线干扰。
一 4.5.7 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符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
般 4.5.8 设采暖和(或)空调系统(设备)的住宅,运行时用户可根据需要对室温进行调控。
项 4.5.9 采用可调节外遮阳,防止夏季太阳辐射透过窗户玻璃直接进入室内。
内 项 4.5.3 (A声级),夜间不大于35 dB(A声级)。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45dB,楼板的计权
环
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0dB。外窗和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30dB。
境
4.5.4 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20。
质
4.5.5 室内空气质量符合《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定。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全).doc-

《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
注:根据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特点,符合条件的项数可能会减少,表中对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要求可按比例调整。
公共建筑一、节地与室外环境控制项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2、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危害性电磁辐射及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3、不对周边居民区及交通道路造成光污染。
一般项1、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作为公共活动场所、停车库或设备房等。
2 、场地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
3、充分考虑建筑周边、广场、道路、停车场的绿化和遮荫,绿地率高于国家及相关地区标准。
4、绿化物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且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减少单纯的草坪绿化。
5、绿化修剪和灌溉及时,绿地内无裸露土壤,绿化用地土壤厚度、土质条件满足植物的需要。
6、场地内无严重污染空气环境的污染源。
7、场地环境噪声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8、室外风环境利于建筑通风和冬季人员行走舒适。
优选项1、充分保护和利用原有场地上有价值的树木、水塘、水系等,采取措施提高土地生态价值。
2、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或为工业厂房改造。
3、道路和地面停车场采用透水地面,场地透水指标符合以下规定:透水率>0.5×(1-建筑覆盖率)透水率:开发后基地透水面积÷基地总面积二、节能与能源利用控制项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国家和地方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有关规定。
2、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符合国家和地方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有关规定。
3、建筑采暖与空调热源选择,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第5.4.2条的规定。
住建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住建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住建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建部)发布的关于绿色建筑的评价和认证标准。
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绿色建筑的整体评价指标:包括节能、节水、环境质量、建筑资源利用和创新等方面的评价指标。
2. 节能评价:评估建筑的热工性能、采光性能、空调制冷系统效能等方面的能耗情况,推广使用节能建材和节能设备等。
3. 节水评价:评估建筑的供水系统、排水系统等方面的用水情况,提倡采用节水设施和水资源回收利用等。
4. 环境质量评价:评估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包括空气质量、照明质量、噪音等方面的要求,促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5. 建筑资源利用评价:评估建筑的材料利用率、建筑设计的可拆卸性和可再利用性等方面,推广使用绿色建材和资源循环利用。
6. 创新评价:评估建筑在设计、施工、运行等方面的创新性,鼓励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
住建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布旨在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建筑的普及和应用,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
环境质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为绿色建筑的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指导和依据。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正式版)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组二〇〇六年二月1 总则1.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
1.0.3 评价绿色建筑时,应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1.0.4 评价绿色建筑时,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等特点进行评价。
1.0.5 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标准,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 术语2.0.1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 热岛强度heat island intensity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为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 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2.0.4 非传统水源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5 可再利用材料reusable material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
2.0.6 可再循环材料recyclable material对无法进行再利用的材料通过改变物质形态,生成另一种材料,实现多次循环利用的材料。
3 基本规定3.1 基本要求3.1.1绿色建筑的评价以建筑群或建筑单体为对象。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5.2.9 照明系统采取分区 、定时 、照度调节等节能控制措施
3 3
5.2. 10 照明功率密度值符合要求
10
10
5.2. 11 合理选用节能型电梯和步梯
3
3
5.2. 12 变压器选用节能产品
3
3
5.2. 13 合理设置排风能量回收系统
3 不参评
5.2. 14 峰谷电价差高于2.5倍的地区 , 合理采用蓄冷蓄热系统
11.2. 10 在装饰装修设计中 , 采用合理的预评估方法 , 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源头控制或采取其他保障 1 措施
11.2. 11 混凝土结构采用高强钢筋作为受力钢筋的比例不小于85%
1
11.2. 12 居住建筑采用全装修 。
1
11.2. 13 采用其他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技术 、产品和管理方式
8 . 2 . 10 8 . 2 . 11
室内噪声级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高要求标准 隔墙 、楼板 、 门窗的隔声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高要求标准 70%以上的区域无视线干扰 光系数≥2%的面积比例大于75%无眩光均匀性得8分 , 地下采光系数 ≥0 .5% 占20%得4分 采用合理措施改善室内大进深区域或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效果 可调节遮阳60~70%得6分 , 70~80得8分 , ≥80得12分 75%采暖空调可控得4分 , 个性化末端得4分 90%的房间的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次/h 。 避免污染空气串通 , 重要区域通风或空调采暖工况下的气流组织满 足要求 。 污染物浓度采集分析得7分 , 实时报警得3分 地下一氧化碳浓度监测
•不参评0分 ,84 ×0. 15= 12.6分
9 9 500m,2个公交
3
3
6
6
(详细版)绿色建筑项目检测及其标准

(详细版)绿色建筑项目检测及其标准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绿色建筑项目检测及其标准。
绿色建筑是一种注重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能效和舒适性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方法。
通过对绿色建筑项目进行检测,可以评估其是否符合相关的绿色建筑标准。
检测内容绿色建筑项目检测包括以下内容:1. 能源利用:评估建筑的能源使用效率,包括供暖、通风、空调等方面。
2. 材料选择:评估建筑所使用的材料的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
3. 水资源管理:评估建筑对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情况。
4. 室内环境质量:评估建筑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
5. 废物管理:评估建筑废物的处理和回收利用情况。
检测标准绿色建筑项目的检测标准通常由相关的绿色建筑认证机构或标准化组织提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绿色建筑标准:1. 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2. 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由英国建筑研究所(BRE)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3. Green Star:由澳大利亚绿色建筑委员会(GBCA)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检测过程绿色建筑项目的检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提交申请:建筑业主或开发商向绿色建筑认证机构提交申请,申请进行绿色建筑项目检测。
2. 资料准备:准备相关建筑设计和施工文件,如设计图纸、材料清单等。
3. 检测评估:绿色建筑认证机构进行现场检测和评估,以确认建筑项目是否符合绿色建筑标准。
4. 结果发布:绿色建筑认证机构根据评估结果发布绿色建筑项目的认证报告。
结论绿色建筑项目检测及其标准是评估和认证建筑项目是否符合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重要手段。
通过进行绿色建筑项目检测,可以促进可持续建筑的发展,保护环境资源,提高建筑的能效和室内环境质量。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使用和拆除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适应性的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准是评价绿色建筑的标准,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
1. 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绿色建筑评价标准LEED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全球最为广泛使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之一。
LEED标准主要评价建筑的能源与大气、水资源、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创新与设计过程等方面。
2. 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ology)绿色建筑评价标准BREEAM是英国建筑研究所(BRE)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全球最早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之一。
BREEAM标准主要评价建筑的能源与大气、水资源、材料与资源、土地使用与生态、污染与废弃物、健康与舒适等方面。
3. WELL Building Standard绿色建筑评价标准WELL Building Standard是美国Green Building Certification Inc.(GBCI)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全球第一个专注于建筑室内环境健康的评价标准。
WELL Building Standard主要评价建筑的空气、水、营养、光线、运动、舒适等方面。
4. China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标准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由中国建筑学会制定的,是我国绿色建筑领域的权威标准。
该标准主要评价建筑的能源与环境、资源与材料、室内环境、运营与管理等方面。
总的来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评价绿色建筑的重要依据,不同的标准在评价的方面和标准要求上有所不同,但都致力于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建筑的环境适应性和资源利用效率。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总则1.0.1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1.0.3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1.0.4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绿色建筑greenbuilding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0.2热岛强度heatislandintensity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2.0.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captureratioofannualrainfall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2.0.4可再生能源renewableenergy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2.0.5再生水reclaimedwater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2.0.6非传统水源nontraditionalwatersource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2.0.7可再利用材料reusablematerial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2.0.8可再循环材料recyclablematerial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3基本规定3.1一般规定3.1.1绿色建筑的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评价单栋建筑时;凡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该栋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进行评价..3.1.2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3.1.3申请评价方应进行建筑全寿命期技术和经济分析;合理确定建筑规模;选用适当的建筑技术、设备和材料;对规划、设计、施工、运行阶段进行全过程控制;并提交相应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3.1.4评价机构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要求;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报告、文件进行审查;出具评价报告;确定等级..对申请运行评价的建筑;尚应进行现场考察..3.2评价与等级划分3.2.1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7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加分项..3.2.2设计评价时;不对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2类指标进行评价;但可预评相关条文..运行评价应包括7类指标..3.2.3控制项的评定结果为满足或不满足;评分项和加分项的评定结果为分值..3.2.4绿色建筑评价应按总得分确定等级..3.2.5评价指标体系7类指标的总分均为100分..7类指标各自的评分项得分Q 1、Q 2、Q 3、Q 4、Q 5、Q 6、Q 7按参评建筑该类指标的评分项实际得分值除以适用于该建筑的评分项总分值再乘以100分计算..3.2.6加分项的附加得分Q 8按本标准第11章的有关规定确定..3.2.7绿色建筑评价的总得分按下式进行计算;其中评价指标体系7类指标评分项的权重w 1~w 7按表3.2.7取值..ΣQ =w 1Q 1+w 2Q 2+w 3Q 3+w 4Q 4+w 5Q 5+w 6Q 6+w 7Q 7+Q 83.2.7表3.2.7绿色建筑各类评价指标的权重注:1、表中“——”表示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两类指标不参与设计评价..2、对于同时具有居住和公共功能的单体建筑;各类评价指标权重取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所对应权重的平均值..3.2.8绿色建筑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节地与 室外环境 w 1 节能与 能源利用 w 2 节水与水 资源利用 w 3 节材与材 料资源利用 w 4 室内环 境质量 w 5 施工 管理 w 6 运营 管理 w 7 设计评价居住建筑 0.21 0.24 0.20 0.17 0.18 —— ——公共建筑 0.16 0.28 0.18 0.19 0.19 —— —— 运行评价居住建筑0.17 0.19 0.16 0.14 0.14 0.10 0.10 公共建筑 0.130.23 0.14 0.15 0.15 0.10 0.10应满足本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40分..当绿色建筑总得分分别达到50分、60分、80分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2.9对多功能的综合性单体建筑;应按本标准全部评价条文逐条对适用的区域进行评价;确定各评价条文的得分..4节地与室外环境4.1控制项4.1.1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4.1.2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4.1.3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4.1.4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4.2评分项Ⅰ土地利用4.2.1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评价总分值为19分..对居住建筑;根据其人均居住用地指标按表的规则评分;对公共建筑;根据其容积率按表的规则评分..表居住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评分规则表公共建筑容积率评分规则4.2.2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评价总分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居住建筑按下居住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A m2得分3层及以下4~6层7~12层13~18层19层及以上35<A≤41 23<A≤26 22<A≤24 20<A≤22 11<A≤13 15A≤35 A≤23 A≤22 A≤20 A≤11 19容积率R得分0.5≤R<0.8 50.8≤R<1.5 101.5≤R<3.5 15R≥3.5 19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住区绿地率:新区建设达到30%;旧区改建达到25%;得2分;2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按表的规则评分;最高得7分..表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评分规则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Ag得分新区建设旧区改建1.0m2≤Ag<1.3m20.7m2≤Ag<0.9m2 31.3m2≤Ag<1.5m20.9m2≤Ag<1.0m2 5Ag≥1.5m2Ag≥1.0m272公共建筑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绿地率:按表的规则评分;最高得7分;表公共建筑绿地率评分规则2绿地向社会公众开放;得2分..4.2.3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评价总分值为6分;按表4.2.3的规则评分.. 表4.2.3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评分规则Ⅱ室外环境4.2.4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评价总分值为4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得2分;2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的规定;得2分..4.2.5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有关规定;评价分值为4分..4.2.6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在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小于5m/s ;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得2分;2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不大于5Pa ;得1分;2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出现涡旋或无风区;得2分;250%以上可开启外窗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大于0.5Pa ;得1分..4.2.7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评价总分值为4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有乔木、构筑物遮荫措施的面积达到10%;得1分;达到20%;得2分;2超过70%的道路路面、建筑屋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得2分.. Ⅲ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4.2.8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评价总分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绿地率Rg得分 30%≤Rg <35%2 35%≤Rg <40%5 Rg ≥40% 7建筑类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指标 得分 居住建筑 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的比率R r5%≤R r <20%220%≤R r <35% 4R r ≥35% 6 公共建筑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R p 1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与R p 1≥0.53分别评分并累计:1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800m;得3分;2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800m范围内设有2条及以上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含公共汽车站和轨道交通站;得3分;3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得3分..4.2.9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评价分值为3分..合理设置停车场所;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自行车停车设施位置合理、方便出入;且有遮阳防雨措施;得3分;2合理设置机动车停车设施;并采取下列措施中至少2项;得3分:1采用机械式停车库、地下停车库或停车楼等方式节约集约用地;2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提高停车场库使用效率;3合理设计地面停车位;不挤占步行空间及活动场所..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居住建筑:满足下列要求中3项;得3分;满足4项及以上;得6分:1场地出入口到达幼儿园的步行距离不大于300m;2场地出入口到达小学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3场地出入口到达商业服务设施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4相关设施集中设置并向周边居民开放;5场地1000m范围内设有5种及以上的公共服务设施..2公共建筑:满足下列要求中2项;得3分;满足3项及以上;得6分:12种及以上的公共建筑集中设置;或公共建筑兼容2种及以上的公共服务功能;2配套辅助设施设备共同使用、资源共享;3建筑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公共空间;4室外活动场地错时向周边居民免费开放..Ⅳ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评价分值为3分..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对大于10hm2的场地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评价总分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的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达到30%;得3分;2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施;并采取相应的径流污染控制措施;得3分;3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达到50%;得3分..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评价总分值为6分..其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55%;得3分;达到70%;得6分..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种植区域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得3分;2居住建筑绿地配植乔木不少于3株/100m2;公共建筑采用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方式;得3分..5节能与能源利用5.1控制项5.1.1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5.1.2不应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空调系统的供暖热源和空气加湿热源..5.1.3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5.1.4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得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的现行值规定..5.2评分项Ⅰ建筑与围护结构5.2.1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对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窗墙比等进行优化设计;评价分值为6分..5.2.2外窗、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部分能使建筑获得良好的通风;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设玻璃幕墙且不设外窗的建筑;其玻璃幕墙透明部分可开启面积比例达到5%;得4分;达到10%;得6分..2设外窗且不设玻璃幕墙的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达到30%;得4分;达到35%;得6分..3设玻璃幕墙和外窗的建筑;对其玻璃幕墙透明部分和外窗分别按本条第1款和第2款进行评价;得分取两项得分的平均值..5.2.3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优于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评分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比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提高幅度达到5%;得5分;达到10%;得10分..2供暖空调全年计算负荷降低幅度达到5%;得5分;达到10%;得10分..Ⅱ供暖、通风与空调5.2.4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均优于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以及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能效限定值的要求;评价分值为6分..对电机驱动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直燃型和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风管送风式和屋顶式空调机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燃煤、燃油和燃气锅炉;其能效指标比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规定值的提高或降低幅度满足表5.2.4的要求;对房间空气调节器和家用燃气热水炉;其能效等级满足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节能评价值要求..表5.2.4冷、热源机组能效指标比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提高或降低幅度5.2.5集中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泵的耗电输热比和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等的有关规定;且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比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规定值低20%;评价分值为6分..5.2.6合理选择和优化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评价总分值为10分;根据系统能耗的降低幅度按表5.2.6的规则评分..表5.2.6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降低幅度评分规则5.2.7采取措施降低过渡季节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评价分值为6分..5.2.8采取措施降低部分负荷、部分空间使用下的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评价总分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区分房间的朝向;细分供暖、空调区域;对系统进行分区控制;得3分;2合理选配空调冷、热源机组台数与容量;制定实施根据负荷变化调节制冷热量的控制策略;且空调冷源的部分负荷性能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得3分;3水系统、风系统采用变频技术;且采取相应的水力平衡措施;得3分..Ⅲ照明与电气5.2.9走廊、楼梯间、门厅、大堂、大空间、地下停车场等场所的照明系统采取分区、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措施;评价分值为5分..照明功率密度值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的目标值规定;评价总分值为8分..主要功能房间满足要求;得4分;所有区域均满足要求;得8分..合理选用电梯和自动扶梯;并采取电梯群控、扶梯自动启停等节能控制措施;评价分值为3分..合理选用节能型电气设备;评价总分值为5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三相配电变压器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 机组类型 能效指标 提高或降低幅度电机驱动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制冷性能系数COP 高6%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直燃型 制冷、供热性能系数COP 高6%蒸汽型 单位制冷量蒸汽耗量低6%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风管送风式和屋顶式空调机组能效比EER 高6%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 高8%锅炉 燃煤 热效率 高3个百分点燃油燃气 热效率 高2个百分点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降低幅度De得分 5%≤De <10%3 10%≤De <15%7 De ≥15% 10评价值GB20052的节能评价值要求;得3分;2水泵、风机等设备;及其他电气装置满足相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节能评价值要求;得2分..Ⅳ能量综合利用排风能量回收系统设计合理并运行可靠;评价分值为3分..合理采用蓄冷蓄热系统;评价分值为3分..合理利用余热废热解决建筑的蒸汽、供暖或生活热水需求;评价分值为4分..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评价总分值为10分;按表的规则评分..表可再生能源利用评分规则可再生能源利用类型和指标得分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生活用20%≤R hw<30% 2热水比例R hw30%≤R hw<40% 340%≤R hw<50% 450%≤R hw<60% 560%≤R hw<70% 670%≤R hw<80% 780%≤R hw<90% 890%≤R hw<100% 9R hw=100% 1020%≤R ch<30% 4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空调用冷量和热量比例R ch30%≤R ch<40% 540%≤R ch<50% 650%≤R ch<60% 760%≤R ch<70% 870%≤R ch<80% 9R ch≥80% 10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电量比1.0%≤R e<1.5% 4例R e1.5%≤R e<2.0% 52.0%≤R e<2.5% 62.5%≤R e<3.0% 73.0%≤R e<3.5% 83.5%≤R e<4.0% 9R e≥4.0% 106节水与水资源利用6.1控制项6.1.1应制定水资源利用方案;统筹利用各种水资源..6.1.2给排水系统设置应合理、完善、安全..6.1.3应采用节水器具..6.2评分项Ⅰ节水系统6.2.1建筑平均日用水量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中的节水用水定额的要求;评价总分值为10分;达到节水用水定额的上限值的要求;得4分;达到上限值与下限值的平均值要求;得7分;达到下限值的要求;得10分..6.2.2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评价总分值为7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阀门、设备;使用耐腐蚀、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得1分;2室外埋地管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得1分;3设计阶段根据水平衡测试的要求安装分级计量水表;运行阶段提供用水量计量情况和管网漏损检测、整改的报告;得5分.. 6.2.3给水系统无超压出流现象;评价总分值为8分..用水点供水压力不大于0.30MPa;得3分;不大于0.20MPa;且不小于用水器具要求的最低工作压力;得8分..6.2.4设置用水计量装置;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按使用用途;对厨房、卫生间、绿化、空调系统、游泳池、景观等用水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统计用水量;得2分;2按付费或管理单元;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统计用水量;得4分..6.2.5公用浴室采取节水措施;评价总分值为4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采用带恒温控制和温度显示功能的冷热水混合淋浴器;得2分;2设置用者付费的设施;得2分..Ⅱ节水器具与设备6.2.6使用较高用水效率等级的卫生器具;评价总分值为10分..用水效率等级达到三级;得5分;达到二级;得10分..6.2.7绿化灌溉采用节水灌溉方式;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采用节水灌溉系统;得7分;在此基础上设置土壤湿度感应器、雨天关闭装置等节水控制措施;再得3分..2种植无需永久灌溉植物;得10分..6.2.8空调设备或系统采用节水冷却技术;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循环冷却水系统设置水处理措施;采取加大集水盘、设置平衡管或平衡水箱的方式;避免冷却水泵停泵时冷却水溢出;得6分..2运行时;冷却塔的蒸发耗水量占冷却水补水量的比例不低于80%;得10分;3采用无蒸发耗水量的冷却技术;得10分..6.2.9除卫生器具、绿化灌溉和冷却塔外的其他用水采用了节水技术或措施;评价总分值为5分..其他用水中采用了节水技术或措施的比例达到50%;得3分;达到80%;得5分.. Ⅲ非传统水源利用合理使用非传统水源;评价总分值为15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住宅、办公、商场、旅馆类建筑:根据其按下列公式计算的非传统水源利用率;或者其非传统水源利用措施;按表的规则评分..uR %100 tuWWWu =W R +Wr+Ws +Wo式中:Ru――非传统水源利用率;%;Wu――非传统水源设计使用量设计阶段或实际使用量运行阶段;m 3/a ; W R ――再生水设计利用量设计阶段或实际利用量运行阶段;m 3/a ; Wr――雨水设计利用量设计阶段或实际利用量运行阶段;m 3/a ; Ws――海水设计利用量设计阶段或实际利用量运行阶段;m 3/a ;Wo――其他非传统水源利用量设计阶段或实际利用量运行阶段;m 3/a Wt――设计用水总量设计阶段或实际用水总量运行阶段;m 3/a ..注:式中设计使用量为年用水量;由平均日用水量和用水时间计算得出..实际使用量应通过统计全年水表计量的情况计算得出..式中用水量计算不包含冷却水补水量和室外景观水体补水量.. 表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评分规则注:“●”为有市政再生水供应时的要求;“○”为无市政再生水供应时的要求..2其他类型建筑: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绿化灌溉、道路冲洗、洗车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的用水量占其总用水量的比例不低于80%;得7分;2冲厕采用非传统水源的用水量占其用水量的比例不低于50%;得8分..建筑 类型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非传统水源利用措施 得分 有市政再生水供应 无市政再生水供应 室内冲厕 室外绿化灌溉 道路浇洒 洗车用水住宅8.0% 4.0% —— ●○ ● ● 5分—— 8.0% —— ○ ○ ○ 7分30.0% 30.0% ●○ ●○ ●○ ●○ 15分 办公10.0% —— —— ● ● ● 5分—— 8.0% —— ○ —— —— 10分50.0% 10.0% ● ●○ ●○ ●○ 15分 商业3.0% —— —— ● ● ● 2分—— 2.5% —— ○ —— —— 10分50.0% 3.0% ● ●○ ●○ ●○ 15分 旅馆2.0% —— —— ● ● ● 2分建筑 类型非传统水源利用率非传统水源利用措施 得分有市政再生水供应 无市政再生水供应 室内冲厕室外绿化灌溉 道路浇洒洗车用水—— 1.0% —— ○ —— —— 10分12.0%2.0%● ●○ ●○ ●○ 15分冷却水补水使用非传统水源;评价总分值为8分;根据冷却水补水使用非传统水源的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按表5.2.6的规则评分..表冷却水补水使用非传统水源的量占总用水量比例评分规则结合雨水利用设施进行景观水体设计;景观水体利用雨水的补水量大于其水体蒸发量的60%;且采用生态水处理技术保障水体水质;评价总分值为7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对进入景观水体的雨水采取控制面源污染的措施;得4分;2利用水生动、植物进行水体净化;得3分..冷却水补水使用非传统水源的量占总用水量得分比例Rnt10%≤Rnt<30% 430%≤Rnt<50% 6Rnt≥50% 87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7.1控制项7.1.1不得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7.1.2混凝土结构中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采用不低于400MPa级的热轧带肋钢筋..7.1.3建筑造型要素应简约;且无大量装饰性构件..7.2评分项Ⅰ节材设计7.2.1择优选用建筑形体;评价总分值为9分..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的建筑形体规则性评分;建筑形体不规则;得3分;建筑形体规则;得9分..7.2.2对地基基础、结构体系、结构构件进行优化设计;达到节材效果;评价分值为5分..7.2.3土建工程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住宅建筑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的户数比例达到30%;得6分;达到100%;得10分..2公共建筑公共部位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得6分;所有部位均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得10分..7.2.4公共建筑中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的隔断墙;评价总分值为5分;根据可重复使用隔断墙比例按表7.2.4的规则评分..表7.2.4可重复使用隔断墙比例评分规则7.2.5采用工业化生产的预制构件;评价总分值为5分;根据预制构件用量比例按表7.2.5的规则评分..表7.2.5预制构件用量比例评分规则7.2.6采用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厨房、卫浴间;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采用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厨房;得3分;2采用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卫浴间;得3分..可重复使用隔断墙比例Rrp得分30%≤Rrp<50% 350%≤Rrp<80% 4Rrp≥80% 5预制构件用量比例Rpc得分15%≤Rpc<30% 330%≤Rpc<50% 4Rpc≥50% 5Ⅱ材料选用7.2.7选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评价总分值为10分;根据施工现场500km 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按表7.2.7的规则评分..表7.2.7施工现场500km 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比例评分规则7.2.8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评价分值为10分..7.2.9建筑砂浆采用预拌砂浆;评价总分值为5分..建筑砂浆采用预拌砂浆的比例达到50%;得3分;达到100%;得5分..合理采用高强建筑结构材料;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混凝土结构:按下列规则评分:1根据400MPa 级及以上受力普通钢筋的比例;按表的规则评分;最高得10分..表400MPa 级及以上受力普通钢筋的比例评分规则2混凝土竖向承重结构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C50混凝土用量占竖向承重结构中混凝土总量的比例达到50%;得10分..2钢结构:Q345及以上高强钢材用量占钢材总量的比例达到50%;得8分;达到70%;得10分..3混合结构:对其混凝土结构部分和钢结构部分;分别按本条第1款和第2款进行评价;得分取两项得分的平均值..合理采用高耐久性建筑结构材料;评价分值为5分..对混凝土结构;其中高耐久性混凝土用量占混凝土总量的比例达到50%;对钢结构;采用耐候结构钢或耐候型防腐涂料.. 采用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住宅建筑中的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用量比例达到6%;得8分;达到10%;得10分..2公共建筑中的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用量比例达到10%;得8分;达到15%;得10分..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评价总分值为5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采用一种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其占同类建材的用量比例达到30%;得3分;达到50%;得5分..2采用两种及以上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每一种用量比例均达到30%;得5分..合理采用耐久性好、易维护的装饰装修建筑材料;评价总分值为5分;施工现场500km 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Rlm 得分 60%≤Rlm <70% 6 70%≤Rlm <90% 8 Rlm ≥90%10400MPa 级及以上受力普通钢筋的的比例Rsb 得分 30%≤Rsb <50% 4 50%≤Rsb <70% 6 70%≤Rsb <85% 8 Rsb ≥85%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字体:大中小】2010-09-01 11:12:43 来源:中国天气网目前全球对建筑“绿色”与否的评估标准主要有: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建筑评级体系”(LEEDTM),英国的建筑科研组织(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BRE)“环境评价法”(BREEAM),日本的CASBEE体系等。
其中以LEEDTM标准体系为最完善,是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最具有影响力。
美国的LEED绿色建筑评级体系为了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实践,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建立了一套自愿性的国家标准LEED (Leadershipin Energyand Environmental Design-领导型的能源与环境设计),该体系用于开发高性能的可持续性建筑,进行绿色建筑的评级。
简而言之,LEED是设计、建造和世界上最好最环保建筑的一套先进体系,整个项目包括培训、专业人员认可、提供资源支持和进行建筑性能的第三方认证等多方面的内容。
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为了推动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2006年6月1日,原建设部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第一次为“绿色建筑”贴上了标签。
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以《标准》为基础,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住宅建筑)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六类指标组成。
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
通过这六类指标将建筑划分为一星至三星3个等级。
为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出通知,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明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有效期为3年。
通知明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具体组织实施等管理工作和三星级绿色建筑的评价工作。
委托具备条件的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开展所辖地区一星级和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
通知指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其中,“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对处于规划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对其进行评价标识,标识有效期为2年。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对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对其进行评价标识,标识有效期为3年。
从LEED看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任何一套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特别是一些推荐性的评估体系,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如果这些基本的问题无法得到很好地解决,那么这套体系最终不可能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实施:第一个问题就是开发商如何受益?也就是如何让得到绿色认证的建筑得到更高的估值,这会给开发商带来最直接的利益。
当然这是针对那些不仅仅是想"打绿色牌",炒作绿色的发展商,而是一些脚踏实地的,具有前瞻性的开发商。
因为我们目前所讲的绿色建筑,不仅仅是建造完之后的给一个认证,而是需要在整个建造过程中给与监督和指导,这势必会增加部分管理成本,或咨询费用,虽然良好的节能设计会对最终的运行维护带来较大的利益空间,但一般的开发商是无法分享到这部分利益的。
增加的部分成本既然无法从后期的运行中回收,那就只有在一次性的销售中消化。
当然对于那些真正具有高品质的绿色建筑,购买者肯定会受益的。
也就是说,只有当开发商能够从开发真正的绿色建筑中获益时,市场才可能形成有利于消费者的方向转型。
在这方面,美国的LEED做得比较成功。
美国人现在研究的,不仅仅是LEED本身怎么再去完善,还包括怎么改变资本市场的评估方法,让LEED认证的建筑得到更高的估值。
大家可以去查阅LEED的资料,他的很多公开的资料都在讲一个问题:LEED认证不一定会带来房屋建造成本的增加(通常会在一定的额度内),即使增加,也会通过他们的房产估值这个环节,将通过LEED认证的建筑的价值给与更高的价值评估,也就是说,同样的建筑,有LEED认证的会比没有LEED认证的更值钱。
开发商当然有积极性去获得这个认证。
不过,LEED认证这样的地位的得来,与它长久以来保持自己的市场开放性和公正性是分不开的。
第二个问题是住户如何受益?绿色建筑当然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这话说起来容易,可目前老百姓关注更多的是什么呢?绿色建筑只有让最终的消费者体会到好处时,才会真正的接受它,进而形成需求,促使发展商按照某个标准开发更多的绿色建筑,进而形成良性的循环。
终端用户关注的,最直接的当然是买房时候的成本效益比,不是说房价越便宜越好,也不是说越贵越好,而是最符合"我"的需求最好:住着安全、方便、舒适、健康。
另一方面,也是绿色建筑目前最容易打动老百姓的地方,就是节能。
目前普通百姓对建筑能耗的理解还不深,但这正是绿色建筑较为本质的一个特征,可以通过"节能",慢慢的让老百姓接受"绿色"这个概念。
第三个问题是绿色建筑相关的产业链如何受益?比如材料供应商、产品供应商,甚至设计院,从我们公司的作绿色建筑的一些项目经验来看,要实现一个真正的绿色建筑,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和协调,这其中就包括开发商、产品供应商、和设计院。
在这方面,LEED又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制定LEED标准的人员中,几乎各行各业都有,其中各个行业协会起了较大的作用。
而我们国家目前的标准太多学术研究的东西,市场化方面,或者说运行机制方面考虑的还是不够。
以上几个问题也希望今天在座的各位能够谈谈自己的看法。
下面我谈谈对绿色建筑评估、认证的一些肤浅的理解和认识,其实更多的是提出了一些疑问:1、绿色建筑评估、认证的实质(以LEED为例)如何评价一个评价标准?大而全就好么?越准确越好?在很长一段时间,大家对于绿色建筑是什么这个概念问题都争论了很久,始终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因为大家都觉得这个概念含义太广,很难把握,往往顾此失彼。
直到去年仇部长的发言,将这个概念作了很好的解释,简单的说就是"四节一环保",目前6.1颁布实施的这个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这个风格:他甚至没有一个权重体系。
但我觉得这并不是他的不足,相反为他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铺垫。
我记得去年10月份有一家开发商就用这套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对自己的项目进行了自评。
也就是说,评价本身已经变成一个比较简单的事情,余下的事情就是如何通过评价来指导设计、保证施工品质。
(1) 全生命周期的评价(Life Cycle Cost Assessment)由于绿色建筑的实现需要从很早的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入手,直到建筑运行一年以后看实际的运行效果,因而绿色建筑的评价是一个过程管理,而不是最终的一个标签而已,另一方面,他还体现在对建筑物全年能耗模拟的重视上,LEED规定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全年能耗模拟和评估。
全生命周期评价的思想在新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已经有所体现。
但在价值评估方面还不是很具体。
(2) 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过程所以绿色建筑评价更多的体现为一个质量控制的过程,也就是刚才讲的过程管理。
对于做绿色建筑评价的第三方咨询机构而言,这是其工作中工作量最大部分。
不仅要求对设计图纸的审核、施工过程绿色节能部分工作的监督和落实,还要求对产品性能、调试、运行维护计划等进行密切的跟踪,甚至要求去现场察看。
这部分在LEED中体现最为明显的是,施工期间的室内空气品质管理,水土保持及泥沙淤积控制等得分点,都要求现场的照片作为证明文件的一部分。
(3) 整合设计(Integrated Design)的过程在我们的项目中,整合设计的思想贯穿始终。
也就是说,评估除了在最终的认证,给与绿色的牌子以外,在整个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也十分重要,具体地说,就是不断和设计院的建筑师、工程师,甲方的工程师进行沟通,对设计院的方案进行在采光、照明、通风、围护结构构造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否定和肯定。
这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但对于真正热爱绿色建筑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充满乐趣和想象力的过程。
(4) 一套证明(Verification System)系统LEED关注点并不完全在于分数,而是如何证明在实践中确实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所以,LEED体系的最终的认证,特别看重这些证明文件,比如施工现场的照片、体现整合设计的设计研讨会现场照片,对于屋顶花园,不仅需要设计图纸,详细的面积计算比例,还需要实物照片;对于能源消耗,需要能源模拟的计算报告书,生命周期的价值评估报告,以体现节能技术的效果,只有这些材料齐备,才能获得节能那个得分点的分值。
当然,USGBC(LEED认证实际的执行机构)不会一个一个得分点全部看过,他采取的方式是抽查部分容易出问题的得分点进行非常详细的检查。
这个工作,对于咨询或认证机构而言,往往是枯燥而乏味的,而且,这些证明材料的收集几乎涵盖了开发商、设计院、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甚至物业管理每一个与项目相关的每一个专业工程师,其沟通的难度和工作量可想而知。
(5) 市场推动(Market Promotion)原则客户价值!客户价值!!这就回到我最初的发言,也是任何评估体系生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他到底能为客户带来什么价值?而我国绿色建筑的推动有很强的政府背景,可以说,目前这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更多的是一个政治任务,因而我们今天的沙龙还不如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评价体系的市场运行机制上,而不要放在内容和结构上,其实在内容和结构方面,这个标准也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LEED,但LEED的成功并不在于它的内容有多么严谨、结构有多么完善,而在于它以市场为中心的开放性原则!这才是LEED获得世界范围内成功的核心因素。
2、LEED成功的原因接下来我想花几分钟的时间简单说说我个人对LEED这套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世界上其他国家都遭受过大量批评,但依然大受欢迎的原因的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1) 传播机制我想大家对这个问题肯定有特别深的感触,在google上搜索LEED,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都会搜索出很多的结果。
LEED可以在网上注册项目和会员,在网上提交认证材料,他的RatingSystem电子版都是向社会公开的,甚至他的一些得分点的审核也是通过公开招募专家来完成的。
LEED首先让大家都谈论他,而后大家自然都会去应用它。
反观国内的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之后,就出版正式的标准了,前几天刚买到,没有正式的电子版,topenergy 论坛一向反应很快,不过这次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影印版出来。
这主要限制了人们对他的了解的途径。
(2) 评价机制(Assessment System)透明公正LEED的得分点所引用的标准很明确,采用清单(Check List)的形式,很容易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