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节能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dc60f5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f.png)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指用于评价建筑物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其可持续性水平的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 环保性:评估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废物管理、室内空气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建筑物应使用节能设备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使用低水耗设备,采用可回收材料等。
2. 建筑材料:评估建筑材料的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
建筑物应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材料,如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涂料和地板材料,以减少对室内空气质量的污染。
3. 水资源管理:评估建筑物对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情况。
建筑物应采取节水措施,如安装节水器具,收集雨水用于灌溉等,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4. 能源效率:评估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
建筑物应具备高效的绝缘材料和设备,以减少能源的消耗。
同时,建筑物应设计合理的采光系统和通风系统,以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需求。
5. 社会可持续性:评估建筑物对社区和社会的影响。
建筑物应考虑到周边环境和社会需求,如周边生态系统、社区健康和可达性等。
此外,建筑物应提供舒适和安全的室内环境,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6. 可持续运营和维护:评估建筑物在使用期间的管理和维护情况。
建筑物应制定合理的管理计划,包括能源和水资源的监测和维护,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此外,建筑物应提供培训和教育,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绿色建筑设施。
总之,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为了推动建筑业向环境友好、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而制定的。
通过符合这些标准,建筑物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提高能源效率,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一)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一)](https://img.taocdn.com/s3/m/ea68e92f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9.png)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一)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什么是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为了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提高建筑节能环保水平而制定的评价标准。
•该标准从建筑的设计、施工、维护和管理等方面对建筑进行评价,并提出具体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指标•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涵盖了建筑的各个方面,包括室内环境、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材料使用、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
•具体的评价指标包括:节能、水资源利用效率、室内环境质量、材料与资源、生态适应性等。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优势•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可以引导建筑业在设计、施工和管理中注重节能环保。
•对于业主,选择评价合格的绿色建筑可以减少能耗成本、提高室内健康环境质量。
•对于社会,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可以减少污染、降低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如何评价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评价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需要考虑具体的情况和需求。
•对于普通消费者和企业,可以选择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评价认证合格的建筑。
•对于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通过制定政策、补贴和奖励等方式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总结•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绿色建筑行业的重要标准之一。
•评价标准涵盖了建筑的多个方面,并且可以引导建筑业在设计、施工和管理中注重节能环保。
•对于普通消费者和企业来说,选择评价合格的绿色建筑可以减少能耗成本、提高室内健康环境质量。
•对于社会来说,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可以减少污染、降低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未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未来绿色建筑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未来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可能会更加严格,更关注建筑的生命周期,并强调建筑可持续性和人居环境的舒适性。
•完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推动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指导标准,对保护环境、提高建筑节能环保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a68e18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ca.png)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提高室内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益的建筑。
为了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下文将从可持续性、能源和水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论述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
一、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是绿色建筑的核心价值。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环境保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要求建筑材料的来源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避免使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材料。
同时,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应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降低建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
1.2 资源利用效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鼓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消耗。
包括但不限于节约用水、节约能源和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
1.3 生态保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要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建筑应尽可能地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提供适宜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包括绿化和生态廊道等。
二、能源和水资源利用节约能源和水资源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目标之一,相应的评价标准应包括如下内容:2.1 能源效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鼓励采用能源高效的建筑设计和装备,包括建筑外墙保温、高效照明装置、太阳能利用等。
建筑在运营阶段应具备能源监测和管理系统,以实时监测和优化能源使用。
2.2 太阳能利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鼓励建筑在适宜的情况下利用太阳能进行供热、供电和照明等。
建筑应考虑方位、窗户面积和太阳能系统设计等因素,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
2.3 水资源管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要求建筑在设计和运营中充分考虑节约用水,包括采用节水器具,收集和利用雨水,建立水资源监测系统等措施。
三、室内环境质量绿色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对居住者的健康和舒适度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包括如下内容:3.1 室内空气质量: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要求建筑在设计和运营中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采用有效的通风、过滤和净化设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积累。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28d9ea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03.png)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一个系统而综合的评价和指导体系,用于评估和推动建筑物的绿色发展和环境友好性。
以下是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1. 能源利用效率:评估建筑物在能源使用方面的效率,包括建筑的节能设计、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和能源管理系统的运行等。
标准可以包括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指标、装备的能效比和建筑物的节能设计措施等。
2. 资源循环利用:评估建筑物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情况,包括建筑材料的选用、水资源的节约利用以及废弃物的处理等。
标准可以包括建筑材料的环境性能指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废物回收利用率等。
3. 室内环境质量:评估建筑物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包括室内空气质量、照明和声学环境等。
标准可以包括室内污染物浓度限制、采光设计和噪音控制等。
4. 生态保护与环境管理:评估建筑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管理措施,包括建筑物对周围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管理等。
标准可以包括生态恢复措施、建筑物周边环境影响评估和环境风险管理等。
5. 创新与技术应用:评估建筑物中采用的创新技术和应用,包括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装备的应用等。
标准可以鼓励和奖励建筑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
6. 社会与经济效益:评估建筑物对社会和经济的贡献,包括就业机会、经济影响和社会责任等。
标准可以包括建筑物的社会效益评估、经济效益分析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
7. 标准与认证体系:建立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认证体系,用于对建筑物进行评估和认证,以衡量其绿色建筑水平。
标准可以包括评价方法和程序、认证标识和推广措施等。
以上是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应用有助于指导建筑行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同时,这些标准也能为建筑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并对社会和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bc7edae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b.png)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一章绿色建筑评价概述 (3)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 (3)1.1.1 绿色建筑的定义 (3)1.1.2 绿色建筑的意义 (3)1.1.3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3)1.1.4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4)第二章建筑设计评价 (4)1.1.5 设计理念 (4)1.1.6 设计目标 (4)1.1.7 建筑形态与布局 (5)1.1.8 围护结构设计 (5)1.1.9 可再生能源利用 (5)1.1.10 室外环境设计 (5)1.1.11 室内环境设计 (5)1.1.12 废弃物处理与循环利用 (5)第三章结构与材料评价 (6)1.1.13 结构安全性评价 (6)1.1.14 结构耐久性评价 (6)1.1.15 绿色建材选用原则 (6)1.1.16 绿色建材评价标准 (7)1.1.17 材料循环利用原则 (7)1.1.18 材料循环利用措施 (7)第四章节能评价 (7)1.1.19 概述 (8)1.1.20 能源利用效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8)1.1.21 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 (8)1.1.22 概述 (8)1.1.23 建筑节能设计原则 (8)1.1.24 建筑节能技术措施 (8)1.1.25 建筑节能实施策略 (9)1.1.26 概述 (9)1.1.27 节能效果监测 (9)1.1.28 节能效果评价 (9)第五章节水评价 (9)1.1.29 设计原则 (9)1.1.30 设计内容 (10)1.1.31 雨水收集 (10)1.1.32 雨水利用 (10)1.1.33 评价方法 (10)1.1.34 评价标准 (10)第六章环境保护评价 (11)1.1.36 评价原则 (11)1.1.37 评价内容 (11)1.1.38 评价方法 (11)1.1.39 评价标准 (11)1.1.40 评价目的 (11)1.1.41 评价原则 (11)1.1.42 评价内容 (12)1.1.43 评价方法 (12)1.1.44 评价标准 (12)1.1.45 评价目的 (12)1.1.46 评价原则 (12)1.1.47 评价内容 (12)1.1.48 评价方法 (12)1.1.49 评价标准 (13)第七章室内环境评价 (13)1.1.50 评价目标 (13)1.1.51 评价方法 (13)1.1.52 评价指标 (13)1.1.53 评价要求 (13)1.1.54 光环境评价 (14)1.1.55 声环境评价 (14)1.1.56 评价目标 (14)1.1.57 评价方法 (15)1.1.58 评价指标 (15)1.1.59 评价要求 (15)第八章绿色建筑运营管理评价 (15)1.1.60 制度概述 (15)1.1.61 制度内容 (15)1.1.62 技术概述 (16)1.1.63 技术内容 (16)1.1.64 经济效益 (16)1.1.65 社会效益 (16)1.1.66 环境效益 (16)第九章社会效益评价 (16)1.1.67 社区参与 (17)1.1.68 共建机制 (17)1.1.69 绿色建筑教育 (17)1.1.70 绿色建筑宣传 (17)1.1.71 社会影响力 (17)1.1.72 贡献 (18)第十章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实施 (18)1.1.73 评价体系框架 (18)1.1.74 评价指标体系 (18)1.1.76 评价工具 (19)1.1.77 政策体系 (19)1.1.78 法规体系 (19),第一章绿色建筑评价概述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1.1.1 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等全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室内环境质量、人性化设计等多方面因素,实现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建筑。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省标)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省标)](https://img.taocdn.com/s3/m/77f0ce5f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c4.png)
●运行阶段评审方式:1、同设计阶段审查资料;2.现场 核实。
● 关注点
● 1。活塞/涡旋式冷水机组采用第5级;水冷离心式机组 采用第3级;螺杆式冷水机组采用第4级。户式中央空 调采用第4级。
● 2。申报材料中关于冷水机组和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 参数说明, 应在各文件中保持一致。
● 关注点
● 1。在设计说明中应明示设备的选用效率、系统的传输 效率, 明确计算方法和计算对象。
● 2。申报材料中关于热水循环泵的耗电输热比, 建议按 照《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63计算。风机单 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输送能效比的说明, 应在各文 件中保持一致。
●4.2.6 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 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 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比现行国家标准
●河北省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81中 规定了冷水(热泵)机组制冷性能系数(COP)限值 和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比(EER)限值。对于采用 集中 空调系统的居民小区,或者设计阶段设计有户式 中央 空调系统的住宅,其冷源能效的要求应该等同于 公共 建筑的规定。
●未采用集中空调系统的,此项不参评。
●本条款的评价内容分解如下:
●1、如果采用集中采暖和(或)空调系统,而冷、热水(风 )是靠水泵和风机输送到用户,其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
●耗电输热比,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空调冷热水系统输送 能效比必须符合河北省现行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13(J)81中的相关规定。
●2.如果在设计阶段已在图纸上选用分散式采暖空调设备时, 分户空调机应选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 效率等级》的节能型产品(即第1、2级);空气源热泵机 组冬季COP不小于1.8;户式壁挂燃气炉的额定热效率不低 于89%,部分负荷下的热效率不低于85%。
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2e3a1adaf45b307e971971d.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Assessment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GB/T 50378-2014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408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公告现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
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4月15日前言本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1]17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在原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基础上进行修订完成的。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标准编制组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近年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的实施情况和实践经验,参考了有关国外标准,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11章,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提高与创新。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1.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
2.将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
3.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的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类评价指标。
绿色建筑等级划分及判定标准
![绿色建筑等级划分及判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9da1f60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0a.png)
绿色建筑等级划分及判定标准一、绿色建筑等级划分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绿色建筑分为三个等级: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
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要求和限制,以满足绿色建筑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1.1 一级绿色建筑一级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适用空间,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具备开放式的技术平台和共有共享的资源配置基础的标志性建筑。
它强调的是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用较为先进的节能技术、设备和新材料,以实现更高的节能效果。
同时,一级绿色建筑也注重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2 二级绿色建筑二级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适用空间,是节能、环保、健康、舒适、高效的一个完整的实施体系。
它强调的是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用常规的节能技术和设备,以达到国家规定的节能标准。
同时,二级绿色建筑也注重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3 三级绿色建筑三级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具备一定的节能措施和环保意识,但可能没有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
它强调的是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用基本的节能措施和环保意识,以达到国家规定的节能标准。
同时,三级绿色建筑也注重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绿色建筑判定标准2.1 节地与室外环境绿色建筑在规划和设计中必须考虑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室外环境的合理规划。
应制定合理的用地指标,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同时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室外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2 节能与能源利用绿色建筑应积极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自给率。
同时应考虑能源系统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2.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绿色建筑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和水资源管理方法,积极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最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范
![最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7981d45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78.png)
最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范是一套旨在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建筑环境性能的指导性文件。
它涵盖了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阶段,对建筑的能源效率、室内环境质量、水资源利用、材料选择和施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以下是最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范的主要内容:一、引言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范的目的是引导建筑项目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目标。
它为建筑业提供了一套科学、系统的评估体系,以促进建筑业的绿色转型。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
不仅限于单体建筑,也包括建筑群和城市综合体。
三、评价原则1. 可持续原则:建筑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 节能减排:建筑应采用节能技术和材料,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3. 环境保护:建筑应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4. 人性化设计:建筑应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四、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节能与能源利用:包括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照明系统效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2. 水资源利用:包括雨水收集、废水处理和再利用、节水设施等。
3. 室内环境质量:包括室内空气质量、室内声学环境、室内光照等。
4. 材料与资源:包括建筑材料的环保性、可再生材料的使用、建筑废弃物的处理等。
5. 施工管理: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材料的合理利用等。
6. 运营管理:包括建筑运营期间的能源管理、设施维护、环境监测等。
五、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包括:1. 定量评价:通过具体的数据和指标,对建筑的绿色性能进行量化评估。
2. 定性评价:对建筑的绿色设计理念、创新技术应用等进行评价。
3. 综合评价:结合定量和定性评价,对建筑的整体绿色性能进行综合评定。
六、评价等级绿色建筑评价等级通常分为三个等级:基础级、银级和金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要求。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5acb6f208a1284ac85043b5.png)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一、编制背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
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274851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b.png)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环境:评价建筑设计是否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水资源利用等方面。
2. 能源利用和节约:评价建筑的能源利用情况和节能技术应用情况,包括建筑能耗、采用的能源系统、节能设备等。
3. 水资源利用和节约:评价建筑水资源利用情况和节水技术应用情况,包括用水量、水质管理、雨水收集利用等。
4. 材料和资源利用:评价建筑采用的材料是否环保、可持续,评价建筑设计对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5. 室内环境质量:评价建筑内部环境对居民健康和舒适的影响,包括室内空气质量、照明、声学等。
6. 建筑生命周期:评价建筑从设计到拆除或改造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资源的影响和可持续性。
目前,我国常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包括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绿色建筑领导性评价标准(Three Star标准)、绿色建筑设计评估标准(Three Star标准)、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等。
这些标准具体规定了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可以用于评估建筑的绿色性能和可持续性。
绿色建筑标准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标准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df5414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64.png)
绿色建筑标准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的标准评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节地与室外环境:这一指标主要关注建筑对土地的节约使用以及室外环境的优化。
2. 节能与能源利用:这一指标强调建筑对能源的有效利用以及节能措施的采用。
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此指标涉及建筑中的水资源管理,包括节水设备的采用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此指标关注建筑中对材料的节约使用和循环利用。
5. 室内环境质量:主要考察建筑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室内环境状况是否健康、舒适。
6. 运营管理:针对住宅建筑的日常运营管理提出要求,确保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环保性能。
7. 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针对公共建筑,要求其在全生命周期内(包括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和拆除)均具有优秀的综合性能。
在具体应用中,对同一对象,可根据需要和可能分别提出对应于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指标要求。
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
此外,绿色建筑评价还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生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5类指标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绿色建筑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
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进行预评价。
等级划分由高到低划分为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和基本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2024绿色建筑节能评价标准
![2024绿色建筑节能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2ca9e6e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b3.png)
2024绿色建筑节能评价标准2024年绿色建筑节能评价标准是基于建筑节能背后的发展而制定的一套评价标准,旨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本文将对这一标准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标准的内容、实施的目的和对建筑节能发展的影响。
2024年绿色建筑节能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建筑能耗评估:对建筑的能耗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建筑的供暖、通风、照明等方面。
通过能耗评估,可以了解建筑的能源消耗情况,为制定节能措施提供依据。
2.建筑材料评估:评估建筑所使用的材料的环境影响,包括材料的生产过程、使用寿命和回收利用率等。
通过对建筑材料的评估,可以选择环境友好、可再生的材料,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3.建筑设计评估:评估建筑的设计是否合理和节能。
包括建筑的朝向、立面设计、窗户尺寸等方面。
通过设计评估,可以优化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4.建筑设备评估:评估建筑的设备的能效水平,包括供暖设备、通风设备和照明设备等。
通过设备评估,可以选择能效高、节能的设备,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5.建筑运维评估:评估建筑的运维水平,包括建筑的保养和管理情况。
通过运维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修复建筑的能源漏损问题,确保建筑的节能效果。
实施2024年绿色建筑节能评价标准的主要目的是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具体来说,标准的实施可以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提高建筑节能水平:通过对建筑能耗、材料、设计、设备和运维等方面的评估,可以促使建筑业者在设计、建设和运营中加强节能措施的采用,提高建筑节能水平。
从而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2.促进绿色建筑发展:通过对建筑材料的评估和选择,可以推动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同时,通过对建筑设计和设备的评估,可以促进绿色建筑设计和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
3.增强建筑可持续发展意识:实施绿色建筑节能评价标准可以增强建筑业者和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b7ccf36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8.png)
项
名类 称别
编号
标准条文
达标判定
4.5.1
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当有4个以上居住空间时,至少有2个居住空间满足日 照标准的要求。
控
4.5.2
卧室、起居室(厅)、厨房设置外窗,窗地面积比不小于1/7。当一套住宅设有1个以上卫生间时,至少有 一个卫生间设有外窗。
室制
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卧室、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状态下白天不大于45 dB
节
4.3.5 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8%。
水
4.3.6 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
与
4.3.7 绿化用水、景观用水等非饮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
水 资 源 利
一 般 项
4.3.8 绿化灌溉采取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节水高效灌溉方式。
4.3.9
量
4.5.6 居住空间开窗能有良好的视野,且避免居住空间之间的视线干扰。
一 4.5.7 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符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
般 4.5.8 设采暖和(或)空调系统(设备)的住宅,运行时用户可根据需要对室温进行调控。
项 4.5.9 采用可调节外遮阳,防止夏季太阳辐射透过窗户玻璃直接进入室内。
内 项 4.5.3 (A声级),夜间不大于35 dB(A声级)。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45dB,楼板的计权
环
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0dB。外窗和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30dB。
境
4.5.4 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20。
质
4.5.5 室内空气质量符合《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定。
绿色建筑评价五大指标
![绿色建筑评价五大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d4b69285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1c.png)
绿色建筑评价五大指标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综合应用节能、环保、资源利用等技术与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可持续性。
绿色建筑评价是对建筑物在可持续性方面的综合评估,其中包括了许多指标和标准。
下面将介绍绿色建筑评价中的五大指标。
第一大指标,节能标准节能是绿色建筑的核心。
建筑物在设计和运营阶段应使用节能设备和技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能源消耗。
评价节能标准时,要考虑建筑外墙、屋顶、门窗的隔热性能,以及建筑内的照明、通风和设备的能效等。
第二大指标,水资源利用水资源是绿色建筑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评估建筑物对水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和节约,并考虑建筑物的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节水设备和技术以及污水处理系统等因素。
第三大指标,建筑材料环境性能第四大指标,室内环境质量室内环境质量对于人们的健康和舒适至关重要。
评价室内环境质量时,要考虑室内空气质量、噪音控制、照明、温度和湿度控制等因素。
建筑物的设计和运营应保证室内环境的良好质量。
第五大指标,可持续土地利用除了以上五大指标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评价指标如垃圾处理、环境管理等也是绿色建筑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指标也与建筑物的可持续性息息相关,对于评估建筑物的绿色性能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总结起来,绿色建筑评价五大指标包括节能标准、水资源利用、建筑材料环境性能、室内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土地利用。
这些指标是评估建筑物在可持续性方面表现的关键。
通过考虑这些指标,可以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助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住建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住建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514a53d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c.png)
住建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住建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建部)发布的关于绿色建筑的评价和认证标准。
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绿色建筑的整体评价指标:包括节能、节水、环境质量、建筑资源利用和创新等方面的评价指标。
2. 节能评价:评估建筑的热工性能、采光性能、空调制冷系统效能等方面的能耗情况,推广使用节能建材和节能设备等。
3. 节水评价:评估建筑的供水系统、排水系统等方面的用水情况,提倡采用节水设施和水资源回收利用等。
4. 环境质量评价:评估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包括空气质量、照明质量、噪音等方面的要求,促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5. 建筑资源利用评价:评估建筑的材料利用率、建筑设计的可拆卸性和可再利用性等方面,推广使用绿色建材和资源循环利用。
6. 创新评价:评估建筑在设计、施工、运行等方面的创新性,鼓励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
住建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布旨在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建筑的普及和应用,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
环境质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为绿色建筑的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指导和依据。
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28d6945caaedd3383c4d336.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Assessment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GB/T 50378-2014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408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公告现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
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4月15日前言本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1]17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在原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基础上进行修订完成的。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标准编制组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近年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的实施情况和实践经验,参考了有关国外标准,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11章,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提高与创新。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1.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
2.将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
3.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的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类评价指标。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https://img.taocdn.com/s3/m/4de7fdb46294dd88d0d26b96.png)
4.1.3 外遮阳、太阳能设施、空调室外机位、外墙花池等外部设施应与建筑主体结构统一设 计、施工,并应具备安装、检修与维护条件。
4.1.4 建筑内部的非结构构件、设备及附属设施等应连接牢固并能适应主体结构变形。
3.1.5 申请绿色金融服务的建筑项目,应对节能措施、节水措施、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等进行 计算和说明,并应形成专项报告。
3.2 评价与等级划分 3.2.1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应由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 5 类指标组成,且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加分项。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刘加平 王建国 俞滨洋 毛志兵 娄宇 沈迪 李迅 杨仕超 李百 战 赵锂 陈琪
1总则 1.0.1 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绿色性能的评价。
1.0.3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 和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 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其评分项满分值的 30%; 2 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3 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进行全装修,全装修工程质量、
选用材料及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 当总得分分别达到 60 分、70 分、85 分且应满足表 3.2.8 的要求时,绿色建筑等
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建筑节能评价
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 介绍
自 6月1日起施行。
一、概述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
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中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即“四节”)与环境保护,
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中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中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中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
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在中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标准简介
《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
《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
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
各大指标中的具体指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三类。
其中,控制项为评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款;优选项主要指实现难度较大、指标要求较高的项目。
对同一对象,可根据需要和可能分别提出对应于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指标要求。
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为全部满足《标准》第四章住宅建筑或第五章公共建筑中控制项要求。
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
对住宅建筑,原则上以住区为对象,也能够单栋住宅为对象进行评价。
对公共建筑,以单体建筑为对象进行评价。
对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的评价,在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热岛强度
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主要指城市内)的气温高于周边郊区的现象,能够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城市中某地温度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
本标准采用夏季典型日的室外热岛强度∆T hi(居住区室外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即8:00~18:00之间的气温差别平均值)作为评价指标。
◎对新建、扩建与改建的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的评价,在其投入使用一
年后进行。
◎绿色建筑评价的必备条件是;应全部满足本标准中控制项要求。
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见表 3.2.4-1、表3.2.4-2。
表3.2.4-1 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住宅建筑)
表3.2.4-2 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