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季学期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1观潮学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导学案一、观潮导学概述观潮是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与父亲一同观潮的经历。

本导学案将从课文的主要内容、阅读目标以及相关思考问题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二、课文内容回顾课文《观潮》主要写了作者和父亲一同前往海滩观赏潮汐的情景。

文章开头通过描绘海浪汹涌的画面,引发了作者的好奇心。

随后,作者和父亲乘坐小汽车来到海滩,观看着一波波的潮水涌上岸边,逐渐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壮美。

文章最后提到作者对石头的喜爱,并因此提醒我们要尊重和爱护自然。

三、阅读目标通过阅读《观潮》这篇课文,我们的阅读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节发展;2.感受并理解大自然的壮美和伟大;3.了解作者对石头的喜爱;4.意识到对自然的尊重和爱护的重要性。

四、思考问题1.在课文中,作者和父亲是如何观赏潮汐的?2.你觉得作者对石头的热爱有什么特别之处?3.为什么我们要尊重和爱护自然?五、思考展开1.在课文中,作者和父亲选择了什么方式观赏潮汐?作者和父亲选择了乘坐小汽车前往海滩观赏潮汐。

他们沿着崖壁的道路行驶,靠近了大海,通过遥望或者靠近潮水的方式来观赏潮汐。

2.作者为什么对石头情有独钟?作者对石头情有独钟是因为石头有着不同的形状和颜色,而且它们在人们的脚下也经历了很多年的变化。

石头给作者的感触很深,他喜欢观察它们的动静,喜欢听到它们碰撞的声音。

3.我们为什么要尊重和爱护自然?我们要尊重和爱护自然,是因为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自然资源不可再生,我们要正确对待和使用它们,不能对其进行破坏和滥用。

同时,自然也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尽力保护它们,让其保持原有的美丽和生态平衡。

六、拓展阅读如果你对自然中的其他景观和动物也感兴趣,可以阅读一些关于大自然的书籍或者文章,进一步了解自然的奥秘和美丽。

或者你也可以尝试亲自去一些自然环境较好的地方,接触大自然,增加对自然的认知和体验。

七、总结通过阅读《观潮》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了作者和父亲观赏潮汐的经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伟大。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10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10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10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 1一、教学要求1.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意。

3.掌握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屹立、横贯、恢复、奇观、浩浩荡荡、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风号浪吼、人声鼎沸、漫天卷地、齐头并进等,比较沸腾、奔腾的含义,并积累这些词语。

二、教学重点课文中“潮来时”这一部分。

三、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学生字、给课文分段(略)第二课时:学习课文。

四、教具准备1.电视机一台、录像机一台。

2.自制钱塘大潮录像片。

五、教学过程(一)点拨“潮来前”,学习课文1—3节。

1.让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

(1)师引生答。

当教师说出因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之后引导学生说出:所以吸引了许多人到这里来观潮。

(2)教师再三诱导__,让学生理解“观”在不同的词语中,表达的意思不同。

“观潮”中的“观”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一样吗?在教师的再三__中让学生讲出“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潮来时的景象。

进而理解课题《观潮》即观天下奇观。

2.让学生了解“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

(1)读中找。

让学生按照教师的问题,找出写潮来之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

(2)读中听。

在一名学生朗读出“*静的江面,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秋阳下,笼罩着一层白蒙蒙的薄雾。

”句子之后,让其他学生在听读中,说出潮来前江面上很*静。

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句子之后,让其他学生说出: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二)精学“潮来时”,学习课文4—5节。

1.看录像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

教师可提出:“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中,你们的心情急不急呢?老师找来了大潮到来时的录像带你们想不想看呢?”在师生的问答中,教师让学生带着“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看录像。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设计(精选10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笼罩、薄雾、若隐若现”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边读书边想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与想象。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

教学难点:理解潮来时的描写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式,培养留心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激发求知欲:步骤:播放潮水音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询问: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说说你们有什么感受?那在作者的眼里,钱塘江大潮又是怎样的呢?形式:歌曲、音频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A.自主探究:默读、轻读(1)字词:读正确、通顺,弄清词义。

(2)内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情感:画出喜欢的句子,记录你的感受B.检查反馈字词关:(1)引导思考:多义字:“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自主发言,字典验证。

(2)鼓励发现:易错字音、字形,总结记忆方法。

(3)四字词语:结合图片,理解——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风平浪静。

(4)朗读练习:同桌互读,朗读竞赛内容关:(1)引导观察:快速浏览或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总结交流:总(天下奇观)——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初步交流: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目的】初步感受钱塘江大潮,了解学生的感受能力与兴趣所在。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导学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导学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导学案
一、课前准备
•教学目标:
–了解《观潮》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

–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导学环节
1.导入:介绍故事《观潮》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潮汐现象对人类的
影响。

2.导读:让学生先通读全文,快速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并思考导学
问题:
–什么是潮汐?
–古代人是如何利用潮汐的?
–故事中的主人公发生了什么事情?
3.学习重点:通过师生互动,学生阅读、讨论、理解文章的重点内容,
包括潮汐、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4.课文分析:解读文章中的生词词语和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内容,并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主题,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共同总结出结论并进行展示。

6.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并完成相应的阅读
和作业要求。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观潮》为例,通过潮汐现象展开课堂教学。

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
需要深入了解故事背景,把握教学重点,便于为学生导学提供支持。

在导学环节,教师需要多渠道引导学生思考,并促使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和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理解潮汐现象,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年级语文《观潮》教案(通用12篇)

四年级语文《观潮》教案(通用12篇)

四年级语文《观潮》教案(通用12篇)四年级语文《观潮》教案(通用12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语文《观潮》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观潮》教案篇1教材简析本课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

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

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

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作为最后一组课文的学习,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1、学会13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特别是文中的四字词和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3、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4、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事物的写作方法。

5、通过学习课文,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媒体准备使用学生收集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资料,教师制作大潮景象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

”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

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

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

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2017年秋季学期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1观潮说课稿

2017年秋季学期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1观潮说课稿

观潮说教材《观潮》一课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说学生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象帮助理解。

说目标依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的情感。

2.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是理解“潮来之时”的记叙。

教学难点是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磅礴的气势。

说教学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氛围中学习。

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

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一、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

1.导入:在我国,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处,有谁知道钱塘江大潮?见过吗?2.放录像,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和壮观。

3.请学生谈观看钱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壮的气势,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学生理解词句。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课文脉络非常清楚,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很快理清文章的顺序,在此基础上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组织教学。

三、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

因此,我设计这么几个问题:如果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四、通过“读、悟、议、赏、再读”,重点体会潮来时壮观景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教案第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教案们可知道,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有波涛汹涌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生:想!师: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学生答出,师马上把词贴在黑板上)(学生跃跃欲试)师: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

(生:人声鼎沸。

)师:风和浪都很平静(生:风平浪静。

)师: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生:水天相接。

)师: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生:齐头并进。

)师: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

(生:山崩地裂)师:形容气势很大生:(一时说不出,有个别学生答“白浪翻滚”,师提示“浩浩荡荡”)师:反应可真快!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把这些词语读一遍。

(学生纷纷举手)师:都想当老师,那看来只有我当学生了。

生:领读,师跟读。

师: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出示电脑上的习题————今天,我去海宁观潮。

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

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

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在电脑上完成,指名回答,集体反馈)生:今天,我去海宁观潮。

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像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一浪一浪(像千万匹白色战马)。

潮水声犹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尽管(人山人海),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

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很远)的地方。

人教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参考(5篇)

人教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参考(5篇)

人教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参考(5篇)人教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参考(5篇)人教四年级上册《观潮》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参考,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人教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篇1[教学目的]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教学重点]目标①[教学难点]作者映衬手法天衣无缝的运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

”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

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

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

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2、认读。

(1)读准字音。

艨()艟()倏()泅()舸()雉()溯()僦()绮()溢()(2)读懂词义。

①同义词释义联读。

略:略不相睹()略不沾湿()虽:虽席地不容闲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皆:皆披发纹身()皆出酒食()既而:既而渐进()既而儿醒()②生词释义点读。

珠翠罗绮溢目________________倏尔黄烟四起_____________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________③通读句子,指出其修辞方法。

A、出没于鲸波万仞中()B、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3、研读。

(1)本文作者采用分镜头摄影的笔法,分别写了涨潮、水战、弄潮、观潮的盛况。

按“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板块,将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段自然美,第2——4段人情美。

语文四年级上册《1 观潮》教案

语文四年级上册《1 观潮》教案

语文四年级上册《1 观潮》教案教材分析:《观潮》是四年级上册统编版语文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本课中,新鲜感强的词语和句子很多,可以通过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海宁潮的神威奇观,主要内容是写大潮来之前、大潮来时、大潮过后的景象。

文章结构清晰,可以结合视频,直观感受大潮的壮丽景象。

教学目标:1. 认识“潮、据”等7个生字,会写“据、滚”等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闷雷、水天相接、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语。

2. 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潮来时的景象。

3. 感受钱塘江潮的壮观,培养留心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留心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大潮的图片、大潮的有关资料、描写潮水的语句。

学生:回忆起在海边的所见所闻,与家长了解一些有关的知识。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潮水吗?你看到的潮水是什么样的?谁来说说?(学生自由说)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观潮》(板书课题),看看钱塘江大潮是什么样的。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自己了解到的收集的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说说你是从资料中了解到了什么?四、学生再读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写作方法、思想感情等方面提出疑问。

教师可把问题归纳后,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五、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通过看录象或听录音,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学习生字词。

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其他同学找一找这段中写钱塘江大潮来了的句子。

(指导朗读)并说说这段是从哪两个方面写大潮的?概括出“潮来前”和“潮来时”。

板书:潮来前潮来时(二)学习第二段: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并说说作者又是怎样描述大潮的?概括出“潮来后”。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观潮》的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2.学习认读生字词,掌握相关的词语概念;3.能够运用词语表达个人观点,完成相关阅读理解题目。

二、教学重难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与主要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2.能够熟练掌握本课所学的生字词;3.能够进行简单的语文阅读理解题目的答题。

三、教学准备1.课文《观潮》课文教材;2.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教学PPT等教学辅助工具;3.相关课外读物和辅导教材;4.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A. 教学引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海浪拍打礁石的场景,引导学生联想大海的场景;2.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是否见过大海?”、“大海给你的感觉是什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B. 学习课文1.学生听老师朗读《观潮》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2.教师逐段解释课文内容,学生跟读;3.分段讨论《观潮》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让学生发表认识意见。

C. 生字词学习1.教师导入本课所学的生字词,并进行词语解释;2.学生跟读生字词,掌握词语发音和意思;3.进行词语搭配练习,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D. 语文阅读理解1.布置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2.学生相互交流答案,教师对答案进行讲解和点评;3.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深层次的含义和价值观。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观潮》这篇文章,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掌握了相关的生字词。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积极复习,加深理解,提高语文课程学习的兴趣。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堂所学内容;2.自主阅读相关语文课外书,进行阅读笔记。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观潮》这篇文章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在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方面还有待加强。

教师在后续教学中应该重点加强对生字词的讲解和练习,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观潮》的教学内容和教案设计,希望对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所帮助,谢谢!。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难点: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

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

(让学生让黑板板书)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

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预习情况。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观潮》这篇课文的背景故事。

2.能够流畅朗读课文。

3.掌握课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4.能够听懂老师对课文内容的提问。

5.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小组讨论。

二、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

2.重要词语的掌握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课文《观潮》的教材。

2.课文的PPT或手绘素材。

3.教师准备的相关问题。

4.班级学生分组名单。

四、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老师简要介绍《观潮》这篇课文的主题和背景故事。

2.学生猜测和讨论一下课文的内容。

第二步:朗读课文(10分钟)1.学生自读一遍课文。

2.老师示范朗读一遍,学生跟读。

第三步:词语解释(15分钟)1.老师解释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学生跟读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2.老师提问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辅助学生掌握词语的用法。

第四步:课文讲解和讨论(20分钟)1.老师用PPT或手绘素材展示课文内容,并解释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生小组讨论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第五步:课文讲评(10分钟)1.学生随机回答老师提问的问题,检验理解程度。

2.老师评价学生表现,指出不足之处并加以引导。

五、作业布置1.复习课文内容,准备下节课的课前预习。

2.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六、教学反思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课文理解和词语掌握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小组讨论环节中有些学生表现不活跃,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励。

下节课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互动和自主学习,提高综合素养的培养。

这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加油!。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学设计(通用13篇)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篇1一、教材分析《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

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课始,以“声”激情诱趣。

好的作品默默地看与朗朗地读又与有音乐烘托伴奏的朗诵,对人的感官的刺激作用,带给人的内心体验都是不同的。

文章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前的风平浪静与潮来时的惊涛浪吼形成鲜明对比,尤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潮水由远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

为了充分发挥作品的感染力,用雄浑有力的交响乐伴以激情昂然的朗诵,使学生入其境,动其情。

准备一段由缓慢抒情到急促激越再到平缓渐弱的交响曲。

以“舒展缓慢”吻合潮来前的平静;以“欢乐抒情”衬托人们观潮的喜悦心情;以“雄壮激昂”,烘托大潮的磅礴气势。

(二)课中以“像”释疑解惑。

学生生活在繁华的城市,许多孩子没有到过海边,更无从目睹这样雄伟壮丽的大潮之景观。

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又无类似经历可以借鉴,不仅给理解课文带来障碍,也给展开想象造成困难。

因此,需运用电教手段,声像同步,视听结合,创设情境,提供感知,发展情感,促进理解。

根据课文内容,从《神州风采》里的“海宁观潮”一片中截取有关片断,按潮来时开始还是风平浪静到有声无“形”,然后“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渐近,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白浪翻滚,如同一道城墙”;更近,犹如“战马飞奔,坦克轰鸣”的顺序组接。

录制两遍。

第一遍按由远及近,将潮水的“如线”、“横贯江面”、“如墙”、如“万马奔腾”的四个画面各定格6秒,以便使学生有时间看清楚并将实际景象与课文里的文字描述在头脑中“衔接对号”。

第二遍不定格,使学生对大潮由远及近的推进变化、发展有一个连贯、完整的印象,以加深感受。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导学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导学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导学案一、导入1.1 学习目标•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相关知识点1.2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关键词汇、理解内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动作描写二、课前导入在学习《观潮》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先通过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1.你去过海边吗?海边的景色是什么样的?2.你觉得“观潮”是什么意思?三、课文导读3.1 课文内容概述《观潮》这篇课文通过观察大海的潮汐变化,引导我们思考生活中的变化和规律。

作者用生动的词语描绘了大海的壮观景象,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

3.2 生字词解析•潮汐(tiáo xī):海水的起伏涨落•潮水(cháo shuǐ):因月亮和太阳引力作用引起水位升降的现象•恢复(huī fù):恢复原来的状态•奔涌(bēn yǒng):形容水流迅速奔流的样子四、思考讨论4.1 讨论问题1.作者用“脚跟乱丢,如疯如醉”这样的描述表达了怎样的意境?2.为什么作者说大海“有时真忧郁”?你有什么感受?4.2 活动展示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自己眼中的大海,可以借鉴作者的描写手法,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达你的感受。

五、写作探究5.1 作文练习请同学们写一篇关于“观潮”的作文,可以围绕你的海边经历、对大海的感受或者思考生活中的变化和规律展开,字数不少于100字。

六、课后作业1.复习生字词,准确写出字音和注音。

2.完成《观潮》的课文朗读,注意把握语调和节奏。

3.完成写作练习,及时纠正错误。

通过本节课的导学案,相信同学们对《观潮》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大家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更多美好的事物,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祝大家学习进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教学设计(通用3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教学设计(通用3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教学设计(通用3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教学设计(通用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教学设计(通用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2、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3、能运用“边读边想画面”的阅读方法学习本课,使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5、通过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教学难点: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2、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

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3、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通过自学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

1、同学们,我们浙江省的旅游景点非常多,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像美丽如画的杭州西湖,文化底蕴深厚的绍兴,优美自然风光的千岛湖,佛教胜地普陀山……真是举不胜举。

我国宋代有大诗人苏轼游览了浙江的一处胜景后,让他久久不能忘怀,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人教版小学语文《观潮》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观潮》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观潮》教案1.1 设计依据1.1.1 本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1.2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1.1.3 设计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知识点讲解2.1 生字词2.1.1 潮、涛、农历、逐渐、成交、堤坝、齐头并进、山崩地裂、颤动、颤抖、余波2.1.2 讲解每个生字词的拼音、意思和用法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3.1.1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律美3.1.2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重音、节奏的把握3.1.3 学生跟读,加强语音、语调的模仿3.2 课文理解3.2.1 让学生简单描述钱塘江大潮的景象3.2.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3.2.3 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4.1.2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描述钱塘江大潮的景象4.1.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4.2 过程与方法4.2.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4.2.2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4.2.3 学会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源,拓展对钱塘江大潮的了解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3.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4.3.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4.3.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重点5.1.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5.1.2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描述钱塘江大潮的景象5.1.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5.2 教学难点5.2.1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5.2.2 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源,拓展对钱塘江大潮的了解5.2.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课件或投影片6.1.2 课文原文6.1.3 图片或视频资料6.1.4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6.2.1 课本6.2.2 练习本6.2.3 彩笔6.2.4 剪刀6.2.5 胶水七、教学过程7.1.1 利用课件或投影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或视频7.1.2 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美7.1.3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重音、节奏的把握7.1.4 学生跟读,加强语音、语调的模仿7.2 生字词学习7.2.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讲解每个生字词的拼音、意思和用法7.2.2 学生朗读生字词,加强记忆7.2.3 学生进行生字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7.3 课文理解7.3.1 教师引导学生描述钱塘江大潮的景象7.3.2 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7.3.3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7.3.4 学生通过课件或投影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习俗和历史7.4 课文朗读与背诵7.4.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重音、节奏的把握7.4.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的模仿7.4.3 学生进行课文背诵,培养记忆力八、板书设计8.1 设计理念8.1.1 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8.1.2 板书设计应结合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8.1.3 板书设计应具有启发性,引导学生思考8.2 板书内容8.2.1 课文主要内容概括8.2.2 生字词列表8.2.3 修辞手法解析九、作业设计9.1 作业内容9.1.1 抄写生字词9.1.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小练笔9.1.3 预习下一课9.2 作业要求9.2.1 生字词抄写要求工整、规范9.2.2 小练笔要求语句通顺,描写生动9.2.3 预习要求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 课后反思10.1.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10.1.2 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提出改进意见10.1.3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制定改进措施10.2 拓展延伸10.2.1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其他地方的独特景观10.2.2 学生进行景物描写练习,提高写作能力10.2.3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如参观自然景观,增强对自然景观的认识和敬畏之心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中的重点环节有:一、引言;二、知识点讲解;四、教学目标;五、教学难点与重点;七、教学过程;八、板书设计;九、作业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设计(新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设计(新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设计(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设计(新人教版)【《观潮》教案设计】设计理念“诵读经典美文,传承中华文明”。

通过美读、美解、美赏、美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经典美文中的语言美、结构美、思想美、情感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文言文学习能力。

文言文的教学是离不开诵读的,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以“诵读”作为本文教学的突破口,以读代讲,以讲促读,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去欣赏雄壮奇异的自然美,去领略趣味无穷的民俗风情美。

此文描写的是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要明确教学目标,从文言文教学的角度去定位教学内容,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色和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根据新课程主体性教学理念,构建文言文自主性教学课型,让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掌握文章中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自然美与风俗民情美相融合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文词语,在诵读中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感受浙江之潮的壮观气势,享受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2.自学法、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古往今来,被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潮,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前来观赏。

有一天,它迎来了宋朝的文学家周密,周密眼中的钱塘江潮有着怎样一番景象呢?二、美读。

1、范读,注意读音、节奏、情感。

2、要求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

3、齐读课文,读出气势。

三、美解。

1、比一比,看谁读得准。

2、相信你一定能翻译。

3、合作交流,翻译全文。

四、美赏。

1、目睹了钱塘江海潮的风采,你想到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钱塘江海潮?(如:仅如银线、玉城雪岭、呑天沃日、势极雄豪)从哪些角度写的?(色、形、声、势)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让句子形象生动呢?(比喻、夸张、引用)还有什么可让我们琢磨的?(正面描写)海潮如此雄伟壮观,慕名而至的人多吗,多到什么程度?(观潮之盛,侧面烘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