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读书随笔 《如是我读-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有感
读《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有感
读《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有感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都知道要带着学生走进文本,而不是带着文本走进学生,也就是说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用教材?寒假里我读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闫学老师所著的《小学语文文本解读》,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以解心中困惑。
当我从同事手中接过这本书时,一看书名,欣喜的同时我感到莫名的亲切,因为这本文本解读最适合像我一样的一线教师看。
闫学老师在《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中选入了冯骥才、季羡林、萧红、林海音、林清玄等著名作家的散文作为案例,每一篇入选的文本都有闫学老师独到的教学解读和教学建议,文本涉及了苏教版、人教版和北师大版不同版本的经典课文,满足不同老师的需求。
看得出闫老师对教育的热爱,对教学的严谨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我不得不惊叹,闫老师是一位解读文本的高手。
相比之下我这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工作苍白无力。
仅仅充当了教案、教参的二道贩子,教辅书的奴役者,应付各种考试的教学工具,而忽视了语文自身素养的培养。
闫老师对文本的解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启迪鼓舞着我。
一、从文本出发教给孩子所需是我应学的案例《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非常优秀的游记散文。
据闫老师的解读他建议文本作为一篇习作例文来教,即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学习写作游记的基本方法。
因此闫老师将文本的教学重点设置为:通过理清作者的游览过程,学习游记写作的表现手法。
她的教学设计框架是:(一)游览双龙洞。
(理清游览顺序和内容详略)(二)细赏双龙洞。
(抓住详写部分的内容领略作者的精妙之处)(三)游记写作。
(在学习文本的基础上,借鉴、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写一篇游记)这样的教学建议一改往日的繁、杂、难,与我的教案相比变得思路清晰操作性强,除了说好,我没有第二个字代替。
看完这个案例,我对自己这个语文老师很不满,想到闫老师对每一个案例的解读如此的有厚度,对教学重难点把握的如此精准,除了她令人叹服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她在教研方面所付出的时间,所花的精力,所留的汗水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她才有了经典之作的问世。
教师读书笔记 读《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有感
教师读书笔记读《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有
感
课堂不应只讲教材,而应该拓宽教材的广度和深度。
这是我读完闫学老师的《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最大的感受。
在以往的随堂课中,整节课我紧紧的抓住课文教学,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教材的挖掘。
这样就造成了所有的知识都是一个个散乱的点,而学生最缺乏的就是将这些散乱的点串联起来。
在串联的过程中,就是学生联系、归纳、总结等多种思维的形成过程,也是夯实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
闫学老师对教材的拓展不流于形式。
她运用对比,将两个同类或相似的事物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畅谈自己的看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领略到了不同风景,并能够快速的抓住彼此的异同。
以李白的《忘庐山瀑布》为例,在第一个板块,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和想象欣赏瀑布的美。
在第二个板块,出示徐凝的《庐山瀑布》,学生讨论:徐凝把瀑布比作白练,写出了瀑布什么特点?第三个板块,比较瀑布的不同之美,你更喜欢哪一种?在古诗教学中,学生借助注释可以理解古诗的内容。
但对于最后两句的精妙,学生很难体会到。
所以闫老师运用了比较教学法,通过比喻的对比来感受经典。
在这篇教学设计中,闫老师在后两个板块对瀑布类古诗进行了拓展,通过对比感受两首诗的异同。
在以后的教学中,备课不只要备一篇课文,还要想想:通过这
篇文章,学生还能了解到哪些文章?通过这篇文章,我能够带领学生走到哪里?。
语文阅读教学历史经验的两个基本总结——读陈日亮《如是我读——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
里 :他不懂得做第 二遍 的 ‘解读 ’,即进 入课 程的 ‘教 学 文本解读 ’。这种 解读 ,必须 以正确 的 ‘一般 文本 解读 ’为基础 ,然而更需要 因时 因地 因对象 的主观 因 素的加 入 ,使得经过 ‘教学筛滤 ’的文本解读 ,有着从 ‘教 ’与 ‘学 ’切 人 的 深 度 和 广 度 ,更 具 体 生 动 地 体 现 文本、学 生、教师 三方 互 动 而创 生 的解读 语 境 。这 样 ,每 一 篇 课 文 和 每 一 节 课 真 正 应 该 ‘教 什 么 ’,就 能 有 效地 落 到 实处 。”②
— — 读 陈 日亮 《如 是 我 读 一
陈 日亮老师在 2007年 出版 的《我 即语文 》里 ,曾 语 重心 长 地 指 出 ,语 文 教 育 最 难 的 ,是 “建 设 ”;而 建 设 之路 ,不 是 “坐 而 论 道 ”,而 是 “走 下 去 ”,研 究 教 师 “教 语 文 ”的 个 案 ,在 总 结 教 学 经 验 和 教 训 中 ,“发 现 机 理 ,穷 究 本 然 ”,从 而形 成 新 的理 念 ,找 出解 决 语 文 教学中的问题 的方法 。①陈老 师不但 “知”而且“行”, 这 些 年 一直 在 教 学 第 一 线 ,听 课 ,研 究 课 例 ,细 读 课 文 ,思 考 ,总 结 ,积数 年之 功 ,于 2010年 出 版 了《如 是 我读——语文教学文 本解读 个案 》。此书 不但 提供 了教 学 文本 解 读 的范 例 ,具 有 很 大 的 可 操 作 性 ,而 且 面 对 当下 语 文 教 学 实 际 ,总 结 历 史 经 验 教 训 ,提 出 了语 文 阅读 教 育 学 的 一 个 基 本 概 念 和 一 个 重 要 原 则 ,具 有 很 高 的 理 论 与 实 践 价 值 。 当 年 我 读 《我 即 语 文 》时 即有 “于 我 心 有 戚 戚 焉 ”之 感 ,这 回 读 《如 是 我 读 》,更 感 到 陈 老 师 的 想 法 ,和 我 这 些 年 在 中 学 讲鲁 迅作 品的 经验 ,以及在 写 文 本 解读 文章 时 的 思 考 ,有诸 多不 谋 而合 之 处 。 因此 ,下 面 的讨 论 , 主要 依据 陈老 师 的论 述 ,也包 含 我 的 某些 理 解 与 发 挥 。
暑假读书心得体会
暑假读书心得体会暑假读书心得体会1这个暑假,读到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惑受颇涂、受益匪浅。
书中写的很实在,里面讲述的一个个案例更是折射出李镇西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无穷智慧。
正如书本开头的序:永远的班主任中所写:“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爱不等于教育。
”教育需要爱,教育还需要智慧。
读了这本书我在思考我常常为他的一些别出心裁的教育设计,教育艺术所打动,例如他向学生索要教师节的“礼物”,例如他创意编写的“班级史册......”序作者的这些思考带动了我确实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智慧为何这么多,源于哪里,读完书本,我有体会,也得出了答案:这一切都有源于李老师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他以融入学生当中为快乐,以从事教育劳动为幸福,当他攸着自己感到快乐的事,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他的内在积极性便被充分的调动起。
他的心里理潜能便被激发出来。
它的教育才能便很好的发挥出来。
而当他的工作取得成就以后,当他得到学生们的爱戴以后,他享受着学生们给予的关爱。
体验着教育劳动的幸福,并从中受到莫大的鼓舞,而这些又激动着的他更进一步的发挥他的智慧,如此往复,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对照李镇西老师我想了想自己当班主任的时间很短,但感受依旧颇涂,这两个月的时间极其的充实,看着孩子们为跑操比赛而不断练习,听着他们一声声嘹亮的口号,我很开心开着他们为了装扮教室而比量着各种尺寸,开动各自的智慧来想格局分布,我更开心,看着他们为了班级文化建设的评比而调动所有可以调动的人脉,不断的拉票,看着票的数据从倒一一路追升到第二,我开心更多的是差异,我爱这些孩子们,不讨论名次结果,我更享受的是看到他们为一件事全班凝聚,奋力拼搏的过程。
确实,我从中得到了乐趣,也取得了继续为他们努力下去的.决心。
确实“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我深深体会到了。
现在推崇素质教育,何谓素质教育,首先应该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教师,首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5篇)_13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5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
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
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
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
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
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
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
"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
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
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
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__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
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
它会加强我们对__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__,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
读《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心得郁翔
读《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心得今年寒假有幸阅读了由广东省教育系统名师、教育硕士阮美好主编的《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一书。
本书分“文本解读的理论基础”与“文本解读的教学实践”两个部分,分别有六个、三个专题。
我主要学习了第一部分中的“文本解读与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与教学内容”“文本解读与教学目标”“文本解读与学习策略”“文本解读与有效教学”五个专题。
感到收获很多,受益匪浅。
现将学习所获分呈出来,于同行分享。
随着语文课程挨个的持续深入,“文本解读”这个概念取代了“课文分析”开始进入教师的视野。
本书首先介绍了“文本”与“课文”两个概念的不同,进而介绍文本解读与课文分析的不同。
教师的“解读”更着重于对文本的研究与分析,并从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层面对课文的“教学解读”实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从多个角度阐述了语文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方法。
具体地说,教师在实行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之时,应首先明确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使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使用水平,出发点与归宿应该是指导学生在具体语境条件下学会语言文字使用。
所以,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要讲究实效。
比如,将单纯的识记字、词、句变成在文本所营造的特定语境中体验其思想内涵、语言风格、语言背景、词语使用规律及其独特匠心,了解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恰如细分学出自己的心境的。
即从以前教“怎样写”到现在教“为什么这样写”。
在解读文本时,教师应遵从“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的原则,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渐提升展开主要方式是从文本内容与主旨、文本语言形式与方法等方面对所教文本实行全面研究与分析,这就是从用语的角度去解读文本,从而协助学生构建自己鲜活的话语世界,并在言语交际中自如使用,避免学不致用的恶果。
操作上有多种方式,其中网络提纲式最常用。
本书的核心是阐述如可通过解读文本准确确定教学内容、设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策略和有效教学。
作者认为,教学内容是教师根据磕碜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实行“教学化”处理,从而体现出教师对教材的教学价值的挖掘和把握,形成具体、有效和可操作性的教学设计。
语文老师读书随笔 《如是我读-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有感
语文老师读书随笔《如是我读:语文教学文
本解读个案》有感
第一次看到陈日亮先生的这本书《如是我读: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我就被他的题目《如是我读》所吸引。
看完这本书后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我有一点感慨在此分享一下。
在这本书中陈日亮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给我们解读具体的文本,在这些文本解读中我映象最深的是对《春》这篇文章的解读。
《春》这篇文章是我们众所周知的一篇名篇。
我们大部分老师在讲解这篇文章时都是从文章结构,文段赏析,优美语句以及关键词语的赏析,让学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如是我读: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在对《春》这篇文章的文本解读中陈日亮先生提出了:《春》“拆卸”了还有美吗?是啊,我们通常讲解文本时特别喜欢对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一点一点的讲解,把一篇文章拆卸的七零八落的。
可是作者在写一篇文章的时候不是一点一点的来写的,他们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通篇来布局的。
所以我们在文本鉴赏的时候是不是应该遵从文章作者的写作的思路来鉴赏,这样才能更好的体会到作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文章拆卸了不美了。
在这篇文本细读中我感受到了文章还是在整体的讲解中会更能体会到文章的美感,才能让学生更好的获得美的
感受,才能更好的学会体味美鉴赏美。
以字解文,以文析字,以心契心,以文解文,以言传言。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5篇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5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初次邂逅《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家庭教育书籍,是在长春的联合书城。
当时和好朋友一齐去买书,为了凑够买300元钱的书就能够办一张会员卡,我就毫不犹豫的听了书店工作人员的介绍买了这本书,理由是这本书书是师大附小的老师推荐给家长看的。
回到家之后,利用空闲时间慢慢品读,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读了一遍后,又挑重点地方读了第二遍。
本书的作者是刘称莲。
她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在培养自我孩子的过程中,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实践中摸索出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倡导和谐的亲子关系,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自我的孩子,18年的时间,她培养了一个素质全面,成绩优秀的女儿,她的女儿同时被北大和香港大学录取。
本书重点记录的她的女儿在小学阶段成长的点滴。
读完此书,作为教师的我才感觉到对自我儿子的教育与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颜。
在培养孩子的写作潜力上,我没有像作者那样给孩子写“下水”作文。
在培养孩子的耐心时,我不会像作者那样陪孩子一齐玩拼图,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输得起”的人生态度。
在节假日,我没有把逛书店作为孩子休闲交流的地方,让孩子泡在书海中学习和感受……这一桩桩事例,无不体现出作者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有利于孩子成长来思考的。
此书让我的收获颇丰,此刻谈谈自我感受最深的地方:一、让孩子泡在书海中。
以前我总是说自我的孩子不喜欢读课外书,其实是我没有找到正确的引导的方法。
首先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父母更要和孩子一齐读书,这一点和我校的亲子共读是一致的。
让孩子读感兴趣的书,哪怕开始的时候和学习的书并没关,但是当孩子的兴趣培养起来后,他就会不知不觉中要求看更多方面的书,这是名著和文学书籍就会走近孩子的视野中。
从我儿子的身上我就明显的感受到了这一点,以前的儿子从来不读课外书,是一本校园文学书《淘气包马小跳》让他爱上了校园文学。
那次我和他一齐去书店买学习用品,儿子自我挑了一本《淘气包马小跳》。
回到家后,我陪儿子一齐看,儿子一看就上瘾了,连上厕所的时候都在看,看完后,又央求我给他买另一本。
《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学习心得
《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学习心得2023年,我有幸加入了初中语文教科研共同体。
加入这个团体后,我了解到了经典必读语文教学方面的相关资料书籍。
我阅读的第一本书籍就是《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黄伟、梅培军著)。
《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文本解读类的书籍,读起来理论性较强。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受益匪浅。
现在,我主要谈谈我阅读这本书后的心得体会。
初看这本书的题目,我第一反应是“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有哪些呢?它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带着这一疑问,我走入了《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这本书。
“解读”要立足于文艺学、文章学的基本原理,运用文学文章本体知识来对课文文本进行解析。
在我们的解读中,其不仅指向理解文意和文法,同时也指向理解阅读行为和阅读方法,还指向理解过程中的阅读主体发展,即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与人格的健全发展。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实现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呢?这本书给了我答案——要真正实施教学解读,必须实现两个超越,必须要有三门知识。
两个超越,即必须从仅限于文学文本的解读扩展到包括文学在内的文章解读,这种解读不仅需要融入文学理论知识,也需要融入文章学、语言学等知识;必须从一般性的文学或文章解读进入阅读教学的特殊解读,它不是在对象上选取中小学课文文本进行解读,而是要实现解读的价值论和方法论的转换。
三门知识即语文本体知识,教学解读需要语言学知识、文章学知识、文艺学知识;阅读学知识,教学解读需要用来阐明阅读行为和如何阅读的知识,使得文本解读本身具有方法论意义;教学论知识,教学解读需要明确在课程与教学的语境下,某一具体课文阅读的重点、难点、疑点在哪里,选取什么样的读法,读到什么程度,等等。
在我们平时的阅读中,学生经常使用文本直读的阅读方式来进行阅读,而共情赏读的方式却很少。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侧重于学生共情赏读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可以将审美性诵读,会通性品读,体验性悟读,个性化重读与省己与共情贯穿于在教学中。
读《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有感
读《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有感卷首语:解读文本是一件最能显示语文教师“功力”的活儿,一篇文章教什么,怎样教,能否让学生受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
因此文本解读可以说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和素质提升意义深远。
解读文本的原因:1、应试教育产生的后果,致使教师忽视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
2、手中教学辅助材料太多,致使教师惰性增加。
如果,长此以往,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会逐渐下降,最终丧失。
因此,今天就自己读《小学文本解读》浅陋所得,与大家交流一下:闫学,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国内知名教育学者。
多年来潜心文本解读研究,形成了丰富、开阔、恰切、实用的文本解读风格。
积极倡导“读书就是生活”的理念,2006年名列《中国教育报》评选的年度中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开设公开课及作报告数百场,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文章数百篇,在《中国教师报》开设个人专栏,是《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的封面人物。
已出版教育教学专著《教育阅读的爱与怕》《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我负语文——特级教师闫学的教学艺术》等,均为教育畅销书,以素朴优美的文笔和深刻犀利的思想蜚声国内教育界。
作品简介:本书选取现行人教版、苏教版与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各类典型文本,进行比较系统的解读、研究。
教师朋友不仅可以看到各类典型文本的解读方法、解读过程,和翔实、丰富的文本链接资料,还可以看到在详细解读的基础上所提出的课堂教学方案,以及在一些主要的教学节点上的处理方法。
教学解读的含义:就是为教学解读,这就要求教师在解读时,不仅眼中有文本,更要想到学生。
书中内容品读及感悟:《记金华的双龙洞》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游记类散文,闫老师在解读本文时,从叙述线索、场景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了解读,最后,将教学环节分三大板块列出。
其中,闫老师对此篇文本解读所提到的作文教学及其孔隙描写的方法叙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做一名“如是我读,如是我闻”的语文教师
做一名“如是我读,如是我闻”的语文教师龙源期刊网做一名“如是我读,如是我闻”的语文教师作者:吴巧玲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5年第05期最近,刚刚拜读过陈日亮老师所著的《如是我读——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一书。
“多岐为贵,不取苟同”,书里头的扉页一翻开,这八个大字就撞进了笔者的眼帘,扎根在了笔者的内心,之所以那么振奋我心,那是因为这句话启发笔者必须让日后的课堂充满“质疑创新”的精神,无论于笔者还是于笔者的学生。
“质疑创新”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近年来在《新课程目标大纲》中屡见不鲜,在各种交流研讨、论文集粹、课堂展示中也频频出现,它以一种“与时俱进”的高姿态正向我们缓缓走来,深情召唤。
可是这种“质疑创新”的精神对于以“母语”为载体并且和“历史”、“政治”等众多科目不分家的语文来说简直是太难了,因为中国文字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百炼千锤,中国历史博大精深,这无疑给教师教学语文和学生学习语文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当你无法通过教学和学习来提出质疑、创新解决时,那作为语文教师自然而然地会有“课后有遗憾”的失落情绪,作为学生则总会有“枯燥语文课”的厌恶心理。
对于以上这种尴尬的语文教学现状,想必所有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和笔者一样,早已遇到过,并且感到困惑,从而尝试,再者反思,还是觉得茫然而无所适从。
其实在陈日亮老师的这本书里头的个案分析中就为语文教师明晰语文教学和明晰课堂思路指明了一条道路,就是——如是我读,如是我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他的课前首要任务应该是先反复地自读文本,进而读课标,读教参,最后对比自读与他读的异同并进行求证,这才叫作有用功地备课;而课堂和课后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先静心地聆听学生的回答,进而观察思辨,最后对比自疑与他疑的异同并进行创新。
笔者很欣赏陈老师对于文字心领神会的悉心态度,笔者觉得这是所有语文教师乃至文科教师都应该秉持的一种认真态度,因为每一个汉字都是一朵花,它们背后藏的是一份故事,它们背后隐藏的是一种情感,这么说来,我们就更没有理拱手推辞这些汉字小花串成的文章诗句了!要相信世上所有的书籍,所有的文章,所有的字词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用眼睛看它们会有舞蹈,用耳朵听它们会有歌唱,用鼻子嗅它们会有芬芳,用嘴巴尝它们会有味道,用手指碰它们会有冷暖,用心感知它们会有思想。
2023年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2023年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范文2023年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初看《和教师的谈话》这本书,觉得它很枯燥,没兴趣没什么耐心去看。
但是为了写,于是耐着性子认真地看了一遍,没想到还有些收获和启发。
首先回想了“教师”这个词,毫无疑问,在纷繁复杂的人生社会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即在各种各样的中居于一定的地位,具有相当的身份。
而古今中外有诸多学者对此作过精辟的的论述,如“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还认为,教育工作的缺点之一,就在于教师虽然不否认自己有着教育学生的任务,但是常常把它们看成次要的任务。
的观点我大多赞同,比方以下三方面:一、只是认为教育工作没有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但我认为教师有是正常人,也是凡胎肉体,也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不可能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上去。
二、我个人认为教师就是应当在教学时间内上好自己的课,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不是一天到晚忙着干这个想着干那个,因为以及其他活动影响自己,特别是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我觉得每个教师都渴望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而不是一味培养自己比拟眷顾、看重的人,如果长久下去,势必会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取心。
那么,到底教什么?如何教?教师在学生面前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如何去爱学生?如何用正确的爱去教育学生?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因为恐惧不敢跟父母倾诉苦恼,日积月累,孩子们缺乏诚心,缺乏平安感。
所以,我一直觉得,教书固然重要,但是育人更重要。
让孩子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对孩子终身开展来说,总是有益的。
而通过多途径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恐怕没有比这点更重要的事情了。
对于走向教育工的我,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有良好的教育素质是很重要的,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所需要的,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
语文课就要有语文味——陈日亮《如是我读》之我读
了 。比如 , 书中分析 了毛泽东《 沁 园春 ・ 长沙 》 上阙中 的三 个 关键 词 , 其 中之 一 为 “ 独 立寒 秋 ” 中的“ 独”
字 。 日亮老 师说 , “ 独” 字会 让人联想 到独 擅 、 独领 、
独尊 、 独出 、 独具、 独步 、 独特 、 独行 、 独孤 等 , 进而对 此提 出问题 : “ 那个 年轻人是不是解 不开心中 的什么 大 结 才 去 了橘 子 洲 头 ? ” 在 我看 来 , 目亮 老师 对 于 “ 独” 字 的重视颇具慧 眼 。 “ 独” 是“ 一” , 是“ 点” , 它 与 “ 万山” “ 层林 ” “ 万类” “ 百侣 ” 构成了“ 一” 与“ 多” 的对 比, 通过 “ 点” 与“ 面” 的映衬 , “ 多” 使“ 一” 更突出 , 更
书房 里 ’ , 却说‘ 我便 一个人 剩在 书房 里 ’ , 一个 ‘ 剩’
字 的位 置更动 , 就产 生了被动 的意味 , ……小说 一开
始就 点 出 ‘ 我 因不投机 ’ 而被 冷落 的孤立处 境 , 预 示
镩絮
了‘ 我’ 与环 境 的格 格 不 入 …… ”
穷末 , 交互 往复 , 庶几乎义 解圆足而 又免于偏枯 , 所
当然 , E l 亮老师 的阐释与朴 学不尽 同 , 但考 索的 意脉多少可见 , 这也可 以看 出他对所主张 的“ 以文解
文” 读 书法的 自觉运 用。可惜 的是 , 优 良的考索传统
在 中 小 学语 文 界 庶 几 尽 失 矣 。 针 对 过 去 政 治 化 倾 向明 显 、 教条化痕迹浓重 , 以
所遵循 的叶圣陶提倡的“ 不要抽出而讲之” 的思想 。
《 祝福》 里有一 句 : “ 于是不 多久 , 我便 一个人 剩 在 书房里 。 ” 日亮 老师分析 道 : “ 不说 ‘ 剩 我一个人 在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5篇)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5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居里夫人,一个感动了全世界的名字。
她朴实的身影,深深地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所铭记;她激人奋进的故事,也被人们一遍又一遍地传颂。
那天在我们学习了《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以后,我让学生去读《居里夫人传》这本书,看到孩子们都把这本书拿到了学校里,我也情不自禁地读了起来,读着读着就被居里夫人的生命历程所震撼。
童年的居里夫人是不幸的,也是幸福的。
居里夫人出生时,她的祖国波兰正遭受沙俄铁蹄的蹂躏。
知识分子的家庭背景,赋予了她良好的修养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当然也将知识精英的聪慧和坚韧毫无保留地遗传给了她。
开明和蔼的双亲和五个孩子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他们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我们今人借鉴。
他们从未对孩子进行过什么“启蒙”,而是放开手脚,让他们玩耍,去尽情地拥抱大自然。
居里夫人一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想必就是在孩提时代埋下的种子。
父亲虽然是一名颇有才华的理科教师,却从未刻意引导过孩子的兴趣,他甚至不让居里的小妹小玛妮雅过早地接触理科书籍,好让她在上学后能够全面地涉猎知识,从而逐渐找到志趣所向。
当然,他对于孩子们的学业还是非常关心,并且要求也是很严格的。
至于母亲,则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放弃了女校长的职务,全心全意地相夫教子。
在身患重病、家境窘迫的情况下,她仍旧若无其事地操持家务,不遗余力地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不让年幼的他们过早地承受心理负担。
由此,我深切体会到了家庭的意义所在,它不仅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更是一个塑造人的大熔炉。
居里夫人的青年时期是屈辱而期盼的。
当时由于沙皇俄国的统治,波兰人民民不聊生,尤其是在知识分子的家庭,强烈的爱国心只能深掩于表面的逆来顺受。
六岁时居里夫人失去了母亲,大姐又由于疾病过早地离开,只有年迈的父亲、哥哥、二姐陪伴在她的身旁。
贫穷的生活像一个梦魇,缠绕着他们。
还好,他们兄妹三个一个比一个争气,最后都拿着奖学金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巴黎——当时的科学文化中心。
试论语文教学文本解读——拙作《如是我读》自序
试论语文教学文本解读——拙作《如是我读》自序
陈日亮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研究》
【年(卷),期】2011(000)007
【摘要】文本解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亦是核心。
教师对文本解读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阅读文本、获取教益的效果。
语文特级教师陈日亮所著的《如是我读——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一书,共辑课文解读三十篇,篇篇渗透着精妙的文本解读之道。
本刊征得陈日亮老师的同意,特从中选登数篇。
本期所载为该书序言,文中陈老师强调了“教学文本意识”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文本解读。
下期始,本刊将陆续刊载具体的解读文章,后不赘述。
【总页数】3页(P3-5)
【作者】陈日亮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试论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的方法与意义——以托尔斯泰的《穷人》为例 [J], 常志丹;
2.试论语文教学视野下的文本解读与处理 [J], 古晓君
3.做一名"如是我读,如是我闻"的语文教师——《如是我读——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读后感 [J], 吴巧玲
4.文本解读:怎一个“细”字了得——读赖瑞云《文本解读与语文教学新论》有感[J], 卢青
5.试论太史公目录学——读《史记·太史公自序》 [J], 刘洪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读书报告 如是我读
如是我读
陈日亮
“如是我读”,作者自序中说,这题目是从“如是我闻”联想而来的。
佛弟子阿难讲经用了这四个字开头,表示他是听佛这么说的。
作者说“如是我的”便是“如果是我来读”,书中主要是对部分语文课本中的经典篇目进行的解读。
“以心契心,以文解文,以言传言”的“三以”读法是作者解读文本的方法,这部书也算是语文作品内部解读的经典。
作者认为,语文主要不是教“是什么”的学科,而是教“怎么样”的学科。
从形式入手,才能保证将语文课真正上成语文课。
比如戴望舒的《雨巷》,作者直接从“丁香”的意向入手,品味丁香郁结的凄美的感情,通过引入“雨中姑娘”等其他意象,进一步体会作者心中的诉求和在生活困境中的自我挣扎。
接着通过分析诗歌语言,通过对诗句叙述顺序的分析,让诗人心中的“结”从迷雾中浮现出来,给读者一种鲜活的感觉,如在眼前。
作者认为诗歌这种体式,无须甚至不宜做太多的理性分析,重要的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恬吟密咏,在反复接受音调和韵律的动感中,让意象在脑子里不断鲜活的重现,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
在后面的如《再别康桥》等诗作的分析中,大抵也是这个路子。
对于长篇的课文,作者也是这样分析的,在《纪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祝福》等课文中,作者把重点放在作者和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互动上,通过课文情节,分析课文中主人公的情感,进而影射到作者身上,体会作者写作时的情感波动。
这本书对于作品的分析脱离了传统的从作者、环境等外部因素进行解读,直接从文本入手,值得学习借鉴,反复研读。
听李冲锋教授“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有感
听李冲锋教授“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有感5月29日有幸作为区名优教师,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李冲锋教授做的报告。
李教授关于《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这堂讲座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李教授侃侃而谈,讲得深入浅出,虽说不能全部掌握教授所讲的知识,但是每记住的一个地方都让我豁然开朗。
文本是教学之本。
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忽略了、轻慢了文本解读,便有可能舍本逐木。
因为离开了对文本的研读,你在课堂的呈现上下得功夫越多,你的课堂教学越“飘”。
听了李教授的讲座我不经反思:教师教语文,究竟把功夫下在哪里?怎样练就我们的文本解读能力?怎样规避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常识性问题?潜心梳理笔记,如偶遇知者,如忽沐和风——文本解读既要紧扣文本,又不能局限于文本,既要对文本有深刻的见解,却又能不刻意求深,而是深而有度。
那么如何正确、到位地理解和把握、解读文本呢?这首先要关注学习者——儿童。
儿童的生活与成人的生活有着本质的区别。
表现在:1.儿童的生活是一种具有自然属性的生活,本身没有直接的社会性目的,它具有的是生长性的目的;2.在活动的方式上,儿童的生活具有游戏性,儿童是以想像的形式达成可能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儿童生活的这些特点,反映在阅读活动中,使儿童解读文本时具有了独特性。
教师的文本解读要站在儿童的立场,就必须了解儿童的文本解读方式是怎样的,并在自己的文本解读中对儿童的文本解读方式予以吸纳。
儿童解读文本有其特点:(1)成年人阅读文学作品是以“明知是假”的阅读心态进入文本的,儿童则以“信以为真”的阅读期待进入文本。
(2)儿童对话文本更多地用形象思维,用儿童的眼睛看待世界。
(3)儿童对话文本的内动力主要在于文本生动有趣或风趣幽默。
小学语文文本大多是以儿童为本位的,是“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是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的文本。
教师面对这样的文本,要俯下身子去看,让自己从儿童的角度去看待文本。
如果教师从儿童特点出发解读教材,那么阅读教学的文本解读往往会趣味盎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老师读书随笔《如是我读:语文教学文
本解读个案》有感
第一次看到陈日亮先生的这本书《如是我读: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我就被他的题目《如是我读》所吸引。
看完这本书后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我有一点感慨在此分享一下。
在这本书中陈日亮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给我们解读具体的文本,在这些文本解读中我映象最深的是对《春》这篇文章的解读。
《春》这篇文章是我们众所周知的一篇名篇。
我们大部分老师在讲解这篇文章时都是从文章结构,文段赏析,优美语句以及关键词语的赏析,让学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如是我读: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在对《春》这篇文章的文本解读中陈日亮先生提出了:《春》“拆卸”了还有美吗?是啊,我们通常讲解文本时特别喜欢对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一点一点的讲解,把一篇文章拆卸的七零八落的。
可是作者在写一篇文章的时候不是一点一点的来写的,他们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通篇来布局的。
所以我们在文本鉴赏的时候是不是应该遵从文章作者的写作的思路来鉴赏,这样才能更好的体会到作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文章拆卸了不美了。
在这篇文本细读中我感受到了文章还是在整体的讲解中会更能体会到文章的美感,才能让学生更好的获得美的
感受,才能更好的学会体味美鉴赏美。
以字解文,以文析字,以心契心,以文解文,以言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