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山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4~2015学年高一第一学期12月(总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考查时间:120分钟考查内容:综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2分,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习家池的修禊习俗修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说:“禊者,洁也。

谨按《周礼》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

”但从《诗经·溱洧》来看,修禊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为带有节日性的活动。

三月桃花盛开,百花馥郁,河水荡漾,水盈碧泛,阳光明媚的时候,郑国的青年男女到溱洧两水上沐浴,以洁身除秽邪之气,临别互赠花草。

《韩诗》载:“郑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之上,招魂续魄。

秉兰草,拂不祥。

”这应该就是修禊的前身。

但是到了两汉,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减少了很多,祭祀只是象征性的,在水曲隈处喝酒吟诗成主要内容,成为一种官民同乐的高雅有趣的节日活动。

到了宋代其内容已经是根据喜好随意增减了。

文人雅士多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歌咏。

一般民众则游春踏青,赏览春光。

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集会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父子、谢安、孙绰等共41人在山阴(今绍兴)兰亭举行的。

贤士名流分列两岸,参差坐于茂林修竹中,曲水赋诗,纵酒狂欢。

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

但影响巨大波及全国的修禊活动是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的三次“红桥修禊”,主持者皆为名士,参加者近万,规模空前,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盛举。

其方式是在洗濯后,列坐水畔,随水流羽杯,举觞吃酒,吟诗作词。

襄阳也是一个有修禊传统的地方,而习家池就是主要的修禊地点。

《湖广通志·襄阳府》载:“县东十里,有白马泉,晋习凿齿居焉,因名习家池。

”宋祝穆撰《方舆胜览·襄阳府》载:“每年三月三日,刺史禊饮于此。

”六朝时的《荆楚岁时记》云:“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水滨,为流杯曲水之饮,取黍曲菜汁和蜜为饵,以厌时气。

”襄阳习家池修禊习俗极可能源于东汉。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艺术与中国社会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这三句话挺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

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

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

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深刻而普遍。

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

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

中国人在天地的动静、四时的节律、昼夜的来复、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

这“生生而条理”就是天地运行的大道。

这种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到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

“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

“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

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

《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

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

三代①的各种玉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

三代的铜器,也是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

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表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

在中国文化里,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

因为中国人由农业进于文化,对于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没有奴役自然的态度。

中国人对他的用具(石器铜器),不只是用来控制自然,以图生存,他更希望能在每件用品里面,表出对自然的敬爱,把大自然里启示着的和谐、秩序,它内部的音乐、诗,表现在具体而微的器皿中。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山西大学附中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第二次考试题 语文试题 (考查时间:140分钟) (考查内容:与高考一致)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篆刻艺术是以石材为载体,以汉字为主要表现对象,并由中国古代印章镌刻技艺发展而来的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

古代印章是形使和授受国家机构权利、证明个人身份的凭信物,多由工匠采用金属铸造和凿制而成,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公元十三世纪之后,篆刻家开始选用石材代替金属并亲自动手刻制印章,这一技艺的改变,为篆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篆刻家在继承前辈优秀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催生了自明清以来的皖派、浙派以至今日的流行印风等多种流派和风格,篆刻艺术界也出现了吴昌硕、齐白石以及当代的刘江、石开等诸多大师。

这些艺术家将这门古老而又弥新的传统艺术传承、发展并创造至今。

上石的书法功底、巧妙的布局能力、精湛娴熟的刀功,共同构成篆刻艺术的技艺内涵。

篆刻艺术借用契刻古代文字的方式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中虚实相生、阴阳的审美,具有抽象和神奇之美。

今天也有用简化字入印的印章了。

篆刻艺术融多种传统文化于一身作者要在很小的尺寸中表现中国诗、书、画并且真实、准确地表达其思想、情感、学养,追求布局和刀法的精微妙趣,风格各异,可谓 “方寸之中表现大千世界”。

篆刻作品是人文与自然的结合,是天然石材、精制钮雕和篆刻技艺“三美”的。

目前,篆刻艺术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专业社团有300多家,著名的有成立于年前的西泠印社“方寸之中表现大千世界”D.因为篆刻艺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展现出了新的风貌,所以北京奥运会的徽标“中国印”用的就是这种艺术形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列传第八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阮郎归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山西大学附中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第一次考试题 语文试题 (考查时间:140分钟) (考查内容:与高考一致)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文化的陈述”,而是要在永不停息的时间长流中,不断以当代意识对过去的“文化既成之物”加以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含义。

因此,文化应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正在形成的“将成之物”。

显然,先秦、汉魏、盛唐、宋朝和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都会用不同时代当时的意识对之重新界定。

毋庸置疑,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所谓当代意识不可能不被各种外来意识所渗透。

事实上,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种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成熟的,脱离历史和现实状态去“寻根”,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就不可能也无益处。

正如唐宋时期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

因此我们用以和世界交流的。

应该是经过当代意识诠释的、能为现代世界所理解并在与世界交流中不断变化和完善的中国文化。

要交流,首先要有交流的工具,也就是要有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

正如一根筷子在水中折射变形一样,当中国文化进入国外时,中国文化必然经过外国文化的过滤而发生变形,包括误读、过度诠释等;外国文化进入中国也同样如此。

常听人说唯有中国人才能真正了解中国,言下之意似乎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全都不值一提。

事实上,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莱布尼兹都成从中国文化受到极大的启发,但他们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只能通过传教士的折射,早已发生了变形;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伏尔泰和莱布尼兹,却又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别样的理解。

这样,就在各自的话语中完成了一种自由的文化对话。

这里所用的话语既是自己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

当然也还可以寻求其他途径,例如可以在两种话语之间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中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就可以是这样一种中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乌托邦现象”等,不同文化体系的人对于这些不能不面对的共同问题,都会根据他们不同的历史经验、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做出自己的回答。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山大附中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圆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精神原型,它与中国人的宇宙意识、生命情调等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也是我们揭示中国艺术生命秘密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圆有时是相对于缺而言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圆满”一语,原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也可看出中国人重视艺术生命的一份用心。

司空图《诗品·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云:“超以象外,至大不可限制;得其环中,理之圆足混成无缺,如太极然。

”在这里,圆即充满、周备、具足,体现在诗性艺心就是浑全充融。

森罗万象,一尘沤,一片叶,一缕云,及至浩浩苍天、绵绵大地,都可以大道涵括。

中国哲学中有一个著名比喻:“月印万川”,最能体现充满圆融的特点。

这个比喻有两层重要的含义:一是万川之月,只是一月。

江流宛转绕芳甸,何处春江无月明,湛然寰宇,月光朗照,天下万千江湖,无处不映出它的圆影。

然万千个圆共有一圆,万种之月,只有一月相照,一圆贯穿了万川之圆,散在江湖各处的异在之圆联成一个整体,只有一个生命。

二是自此一月,可观全月。

由于散在江湖的万千之月均由一月相照,故自任何一月均可窥见万千之月的内在生命,任何江湖的月都是一个自我完足的生命世界。

“万川之月”所透析出的哲学内蕴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它强调了万物都是一个自在圆足的生命这一重要特性。

中国哲学的圆满具足说散发着浓厚的艺术情调,它实际上是以审美的眼光看待世界。

儒道佛中的充满圆融的生命哲学刺激了中国艺术家的创造精神。

由于受天人合一哲学观念的影响,中国艺术家总有一种自觉的超越意识,要尽广大,极精微,自有限而观无限,由当下而观永恒。

然而宇宙洪阔,天道苍苍,艺术要受到时空的限制,它总不能摆脱具体的实在,总在关注一人一事一时一物,这便制约了艺术家的绵绵长思。

万川之月自在圆融的生命哲学却给了破解这一难题的钥匙。

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会员独享】

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会员独享】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两千余年来,“学而优则仕”作为以学致仕的信条被读书人奉行不渝。

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度形成以后,“学而优则仕”的信条与科举制度融为一体,互为里表,成了士子生活的金科玉律。

“学而优则仕”传统在历史演化中对中国社会产生过积极影响。

它确立了学问作为政府取吏的标准。

以学取士将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吸引到官员队伍中,保证了政府运作始终处于接受过儒家道德教训的文吏手中。

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不得不接受叔孙通的名言“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并视之为治国要诀,对书生保有相当的尊重。

文吏统治造就了“士”作为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也促成了“士为四民之首”的观念。

《三国演义》塑造了名士祢衡裸体痛骂曹操而为曹操所宽宥的形象,近代文化名人章太炎以大勋章作扇坠在袁世凯的总统府门前大诟袁氏包藏祸心,而被袁氏所容忍,个中原因固不止一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士子对世道民心的巨大影响,无论是是治世英雄,还是乱世奸雄,都不能不有所忌惮。

另一方面,读书人坚守位卑不忘忧国的信条,以天下为己任,希望将平生所学贡献于国家民族,都与学优而仕传统有关。

中国历史上,所谓“贵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概念,并不是全由血统决定。

对社会各等级的人而言,通过以科举制度为体现的“学优而仕”途径跻身于士大夫阶级之后,可以加入孟子所说的“劳心者”之列,由“治于人”而变为“治人”,从而由“贱”入“贵”,成为“贵族”。

正是由于学优而仕传统为读书人提供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出路,整个中国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划分才不像印度种姓制度那般僵死。

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创造出多少“平等”观念,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信众以信教而为自己争得了平等地成为上帝仆人的权利,而中国的士子们则由学优而仕获得了参与政治的平等权。

“学而优则仕”传统对中国社会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是源于以“仕”为“学”之鹄的这个既定前提。

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二月月考(语文).doc

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二月月考(语文).doc

山西省山大附中10-11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的一项A、踯躅(zhú)牡牛(dù)颠踬 (zhì) 卷帙浩繁(zhì)B、果脯(fǔ)倾圮(pǐ) 皱襞 (bì) 毗(pí)邻C、蜷缩 (juǎn) 宅邸 (dǐ) 牝马 (pìn) 船舷(xián)D、赝品(yàn) 颀长(qí) 龌龊 (chuò) 龃jǔ龉wǔ答案:B A项牡(mǔ)C项蜷(quán)D项龉(yǔ)2、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A、摩娑物埠民丰坦肩露臂砰然心动B、媲美脚踝虬曲阒无一人C、痉挛罂栗花料峭无可明状D、伛偻裙裾冰凉贬骨纡尊降贵答案:C A项物阜民丰摩挲袒肩露臂怦然心动B项全对C项罂粟花无可名状D冰凉砭骨3、下列各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A. 这些个矛盾心态,显现出马英九以一个“外省族群”者的身份在台湾政坛立足的困难性,使得他在政治考量方面多了一份顾忌和如履薄冰....的心情。

B. 不只是城管,在生活中我们也会不时看到其他部门的一些管理人员对百姓颐指气使....。

C. 父母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如果你对自己的父母有孝心,你的孩子将来也会对你有孝心,上行下效....嘛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答案:C(A. 像走在薄冰上一样。

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符合语意。

B“气宇轩昂”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

这里用错了对象。

C. “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做。

多指坏事。

D伯仲之间:比喻人或事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也指兄弟之间的美好情谊)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地震算什么!只要我们大家能够齐心协力,三人成虎....,就一定能够克服眼前的困难。

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pdf

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pdf

山西大学附中2012高二上学期12月考试 语文试题 (考查时间:110分钟)(考查内容:以综合为主) 一、语言(1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日本政府一意孤行地推进所谓钓鱼岛“国有化”后,钓鱼岛局势箭在弦上,高度复杂敏感,各方对此深表关切和忧虑。

B.2月28日,中国外长杨洁篪在会见日本外相时就钓鱼岛主权问题全面阐述了中方的严正立场,要求日方谨言慎行,避免事态扩大化。

C.台独分子不断散布台独言论,干着分裂祖国的勾当,这些危言危行总有一会成为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绞索。

D.个别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玩忽职守,以权谋私,这无异于火中取栗,不但烫手,且玩火者必自焚。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针对日本右翼人员再次进入我国钓鱼岛领海的非法行为,由中国海监50、15、26、27船组成的中国海监巡航编队10月3日继续进入我钓鱼岛领海内进行维权巡航。

B. “蛟龙”号潜海成功,对于完善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我国认识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的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C.穿行于景德镇的大街小巷,目之所及,看到的是中国气派的陶瓷文化元素,就连一家路边小吃店天花板上垂吊着的串串吊灯灯筒,也是雅致剔透的青花薄胎瓷。

D.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012年10月11日,瑞典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多年研究诺贝尔文学奖并出版相关著作的作家万之认为,长期以来,莫言的作品如《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等都很为瑞典文坛所看重,而其由瑞典汉学家陈安娜女士翻译的巨著《生死疲劳》今年刚在瑞典成功出版,在哥德堡书展上被隆重推荐。

批评家严锋称其作品“恣肆汪洋,元气充沛,想象力惊人,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都有强烈的关怀,挖掘很深,很有现代性,堪称世界级。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表示,如果继我之后还有亚洲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话,我看好莫言。

作家麦家、方方、主持人崔永元等人也力挺莫言获奖。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山西大学附中 20142015学年高一第一学期12月(总第三次)月考 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习家池的修禊习俗 修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说:“禊者,洁也。

谨按《周礼》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

”但从《诗经·溱洧》来看,修禊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为带有节日性的活动。

三月桃花盛开,百花馥郁,河水荡漾,水盈碧泛,阳光明媚的时候,郑国的青年男女到溱洧两水上沐浴,以洁身除秽邪之气,临别互赠花草。

《韩诗》载:“郑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之上,招魂续魄。

秉兰草,拂不祥。

”这应该就是修禊的前身。

但是到了两汉,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减少了很多,祭祀只是象征性的,在水曲隈处喝酒吟诗成主要内容,成为一种官民同乐的高雅有趣的节日活动。

到了宋代其内容已经是根据喜好随意增减了。

文人雅士多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歌咏。

一般民众则游春踏青,赏览春光。

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集会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父子、谢安、孙绰等共41人在山阴(今绍兴)兰亭举行的。

贤士名流分列两岸,参差坐于茂林修竹中,曲水赋诗,纵酒狂欢。

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

但影响巨大波及全国的修禊活动是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的三次“红桥修禊”,主持者皆为名士,参加者近万,规模空前,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盛举。

其方式是在洗濯后,列坐水畔,随水流羽杯,举觞吃酒,吟诗作词。

襄阳也是一个有修禊传统的地方,而习家池就是主要的修禊地点。

《湖广通志·襄阳府》载:“县东十里,有白马泉,晋习凿齿居焉,因名习家池。

”宋祝穆撰《方舆胜览·襄阳府》载:“每年三月三日,刺史禊饮于此。

”六朝时的《荆楚岁时记》云:“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水滨,为流杯曲水之饮,取黍曲菜汁和蜜为饵,以厌时气。

” 襄阳习家池修禊习俗极可能源于东汉。

但是,从东汉到隋没有文字记录。

发现最早的修禊诗文是孟浩然《襄阳公宅饮》诗:“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pdf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pdf

山西大学附中 语文试题 考查时间:120分钟 考查内容:古诗文阅读为主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与中国社会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这三句话挺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

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

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

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深刻而普遍。

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

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

中国人在天地的动静、四时的节律、昼夜的来复、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

这“生生而条理”就是天地运行的大道。

这种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到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

“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

“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

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

《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

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

三代①的各种玉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

三代的铜器,也是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

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表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

在中国文化里,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

因为中国人由农业进于文化,对于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没有奴役自然的态度。

山西省山大附中11-12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试题语文

山西省山大附中11-12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试题语文

山西大学附中高二语文月考试题(2011、12)考试时间90分钟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绮.丽(yǐ)赡.养(shàn)锲.而不舍(qì)B鞭挞.(dá)铁砧.(zhān)恬.不知耻(tián)C肇.事(zhào)拜谒.(yè)揠.苗助长(yà)D 造诣.(zhǐ) 憎.恶(zèng)鳞次栉.比(zhì )2、下列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喧哗宣染宣泄寒喧B 温馨钟磬磐石告罄C.溃乏馈赠溃疡匮烂D 威协肋骨妥协胁助3、下列各句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勇斗歹徒的事迹现在已满城风雨、妇孺皆知了。

B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C他们两家是多年的老邻居了,这么多年来一直相敬如宾、关系和睦。

D教练总是指责球员不敬业,是否也应该反躬自省,从自己的责任心入手检讨一番呢?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你们不是夸奖说他很有能耐吗?怎么这回又说他办事呢?②报考中医学院必须是高中毕业或具有高中毕业的同等者。

③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A.不力学力化装B.不利学力化装C.不力学历化妆D.不利学历化妆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B.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

C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举世瞩目的成就。

6下列句子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①不仅动物有这种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报时。

②例如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树叶每隔2小时就要翻动一次。

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pdf

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pdf

山西大学附中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12月)月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30分钟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 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形具快乐生 张保振 一个时期以来,谈论快乐的话题愈来愈多。

工作上有“快乐工作”说,生活上有“快乐生活”说,竞技场上有“快乐足球”说,学校有“快乐学习”说,研究领域有“快乐经济学”说,等等。

人生来具有趋乐避苦的本性。

追求快乐,享受快乐,为人之常情。

问题是什么叫快乐,怎样才能求得快乐。

快乐是感觉,如何求之呢?马克思主义者对快乐有着自己的感受。

谢觉哉在谈到长征中的艰苦与快乐时说,“不可能有从天上掉下来一个快乐来给你享受”,“只有经过劳作、经过奋斗得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这就告诉我们,形具快乐才生。

形具快乐生,首要在“形”。

形是一种载体,是一种形体。

无“形”,快乐就成了无本之木。

毫无疑问,凡变化者,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无形难变,更难转化为快乐。

这种形,具体到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就是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一件一件的具体工作。

这些工作,或决策,或管理,或科研,或操作等,都是对建设小康社会的参与,对创造新生活的奉献。

这些工作,因我参与、我奉献而快乐。

因为说到底,形为快乐之质,快乐为形器之用。

形与快乐,犹如刀之刃、山之峰,形存快乐存,形谢快乐灭。

形具快乐生,重要在“具”。

具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的潜台词叫“足”,同义语为“办”。

一件事情与工作之“形”,做起来会有难易,论起会有高下,但不论是非凡或是平凡,只有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畏劳苦,百折不回,才有可能困难脚下踩,快乐心头生。

如果是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对事不“具”不“办”,或是三心二意,少“具”缺“足”,东一榔头西一棒,又怎么能享受经过劳作、奋斗、拼搏而取得成功后的快乐呢? 形具快乐生,关键在“生”。

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试卷说明:山西大学附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二选修(12月)月考语文试题(考查时间:12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文,完成1—3题。

青与绿林庚世界是绿色的,可是诗人却爱说“青青河畔草”,“青青夹御河”,“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柳色新”自是嫩绿色,所谓“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可是却非说“青青”不成。

春天叫做青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而春游也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

春天唤做青阳,春神名曰青帝,少年称为青年,那么到底是谁代表着春天呢? 绿与青原是相近的颜色,所以彼苍又称碧落、碧空,碧也就是绿。

绿草可以称为青草,绿柳却不能称为青柳,但是“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却又正是好诗。

“春晚绿野秀”,这绿野却很少称之为青野。

大概由于绿指的是具体的现实的世界,而青则仿佛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深远意义。

绿原是一种谐和的色调,在万紫千红的春天,绿乃是多样统一的典范。

而青则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松树因此就都称为青松。

所谓青山绿水,何尝不正是两种性格的说明呢?这里或者会给我们带来一点生活中的启发吧?谁不肯意青山不改、青春长在呢?但这只是一种抱负,从现实到抱负,从具体性到概括性,本来是绿的却说成是青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青青。

(选自林庚《唐诗综论》)1、从原文看,下列有关“青与绿”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诗句“春晚绿野秀”,证明了在诗歌中绿野不成能被称之为青野。

B.与重在表示具表现实的世界的绿比拟,青似乎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意义。

C.彼苍又称碧落、碧空,碧也就是绿,所以青和绿原属于同一种颜色。

D.绿草可以称为青草,绿柳却不能称为青柳,可见青不能用来形容柳。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草与柳在古代诗词中经常同时并见,根本上还是因为都涉及到了春天。

B.诗中的“细叶”所以又被称为“柳眼”,因为它是春天到来的先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山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行。

炫耀暴力和武功是氏族、部落大合并的早期宗法制这一整个历史时期的光辉和骄傲。

所以继原始的神话、英雄之后的,便是这种对自己氏族、祖先和当代的这种种野蛮吞并战争的歌颂和夸扬。

殷周青铜器也大多为此而制作,它们作为祭祀的“礼器”,多半供献给祖先或铭记自己武力征伐的胜利。

而凶怪恐怖的饕餮形象,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祇。

它对异氏族、部落是威惧恐吓的符号;对本氏族、部落则又具有保护的神力。

这种双重性的宗教观念、情感和想象便凝聚在此怪异狞厉的形象之中。

在今天是如此之野蛮,在当时则有其历史的合理性。

也正因如此,古代诸氏族的野蛮的神话传说,残暴的战争故事和艺术品,包括荷马的史诗、非洲的面具……尽管非常粗野,甚至狞厉可怖,却仍然保持着巨大的美学魅力。

中国的青铜饕餮也是这样。

在那看来狞厉可畏的威吓神秘中,积淀着一股沉没的历史力量。

它的神秘恐怖正是与这种无可阻挡的巨大历史力量相结合,才成为崇高的美。

人在这里确乎毫无地位和力量,有地位的是这种神秘化的动物变形,它威吓、吞食、压制、践踏着人的身心。

但当时社会必须通过这种种血与火的凶残、野蛮、恐怖、威力来开辟自己的道路而向前跨进。

这个动辄杀戮千百俘虏、奴隶的历史年代早成过去,但代表、体现这个时代精神的青铜艺术之所以至今为我们所欣赏、赞叹不绝,不正在于它们体现了这种超人的历史力量才构成了青铜艺术的狞厉的美的本质?这如同给人以恐怖效果的希腊悲剧所渲染的命运感,由于体现着某种历史必然性和力量而成为美的艺术一样。

超人的历史力量与原始宗教神秘观念的结合,也使青铜艺术散发着一种严重的命运气氛,加重了它的神秘狞厉风格。

同时,由于早期宗法制与原始社会毕竟不可分割,这种种凶狠残暴的形象中,又仍然保持着某种真实的稚气。

从而使这种毫不掩饰的神秘狞厉,反而荡漾出一种不可复现和不可企及的童年气派的美丽。

特别是今天看来,这一特色更为明白。

饕餮纹饰也是如此。

它们仍有某种原始的、天真的、拙朴的美。

所以,远不是任何狰狞神秘都能成为美。

恰好相反,后世那些张牙舞爪的各类人、神造型或动物形象,尽管如何夸耀威吓恐惧,却徒然只显其空虚可笑而已。

它们没有青铜艺术这种历史必然的命运力量和人类早期的童年气质。

社会愈发展、文明愈进步,也才愈能欣赏和评价这种崇高狞厉的美。

在宗法制时期,它们并非审美观赏对象,而是诚惶诚恐顶礼供献的宗教礼器;在封建时代,也有因为害怕这种狞厉形象而销毁它们的史实。

恰恰只有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宗教观念已经淡薄,残酷凶狠已成陈迹的文明社会里,体现出远古历史前进的力量和命运的艺术,才能为人们所理解、欣赏和喜爱,才能成为真正的审美对象。

1. 下面关于饕餮形象在青铜器中盛行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借助饕餮形象来炫耀暴力和武功,铭记胜利,对自己氏族、祖先和当代的种种野蛮吞并战争进行歌颂的夸扬。

B. 借狞厉可畏的神秘力量来威吓、压制、践踏异氏族和部落,饕餮等狞厉形象就是威惧恐吓的符号。

C. 饕餮形象既有积淀着历史力量的崇高的美,又有某种原始的、天真的、拙朴的美,被人们欣赏、喜爱。

D. 饕餮形象蕴涵某种宗教神秘力量,是原始崇拜的具有保护意义的神祇的化身。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青铜器大多是作为祭祀的“礼器”,供献给祖先或铭记自己武力征伐的胜利,它的产生和古代战争密切相关。

B. 饕餮形象的双重属性在于,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祇。

它对异氏族、部落是威惧恐吓的符号;对本氏族、部落则又具有保护的神力。

C. 古代的神话传说,战争故事和艺术品,保持着巨大的美学魅力的原因之一是这些看起来粗野,甚至狞厉可怖的事物,在当时有其历史的合理性,能够体现出远古历史前进的力量。

D. 饕餮纹饰的崇高之美体现在它不仅代表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而且也是人类祖先自身光荣与骄傲形象的化身。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青铜艺术和希腊悲剧虽然都给人以恐怖效果,但是同时体现着某种历史必然性和力量,都赋予人们美的感受。

B. 由于早期宗法制的影响,饕餮形象又带有某种原始、天真的、拙朴的美,体现出一种不可企及的童年气派的美丽。

C. 后世的狰狞形象没有了青铜艺术这种历史必然的命运力量和人类早期的童年气质,显得空虚可笑,缺乏美感。

D. 只有在现代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宗教观念已经淡薄,人们才能真正理解、欣赏、喜爱远古饕餮之美。

二、古诗文阅读。

(33分)(一)文言文阅读(16分)王来,字原之,慈溪人。

宣德二年以会试乙榜授新建教谕。

六年,以荐擢御史,出按苏、松、常、镇四府。

命偕巡抚周忱考察属吏,敕有“请自上裁”语。

来言:“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

”帝为改敕赐之。

中官陈武以太后命使江南,横甚,来数抑.之。

武还,诉于帝。

帝问都御史顾佐:“巡按谁也?”佐以来对。

帝叹息称其贤,曰“识之”。

及报命,奖谕甚至。

英宗即位,以杨士奇荐,擢山西左参政。

言:“郡县官不以农业为务,致民多游惰,催征辄致已命。

朝廷悯其失业,下诏蠲除,而田日荒闲,租税无出,累及良民。

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

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

仍令提学风宪官督之,庶人知务本。

”从之。

来居官廉,练达政事。

侍郎于谦抚山西,亟.称其才,可置近侍。

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

逮下狱,当徙。

遇赦,以原官调补广东。

来自此始折节为和平,而政亦修举。

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

明年改左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

也先逼京师,来督兵勤王。

渡河,闻寇退,乃引还。

景泰元年,贵州苗叛。

总督湖广、贵州军务侯璡卒于军,进来右都御史代之。

与保定伯梁珤,都督毛胜、方瑛会兵进讨。

贼平,班师。

诏留来、珤镇抚。

寻命来兼巡抚贵州。

奏言:“近因黔、楚用兵,暂行鬻爵之例。

今寇贼稍宁,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

宜召商中盐,罢纳米例。

”从之。

三年十月召还,加兼大理寺卿。

珤以来功大,乞加旌异。

都给事中苏霖驳之,乃止。

来还在道,以贵州苗复反,敕回师进讨。

明年,事平。

召为南京工部尚书。

英宗复辟,六尚书悉罢。

来归。

成化六年卒于家。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横甚,来数抑.之抑:抑制、控制B.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听:听命C.侍郎于谦抚山西,亟.称其才,可置近侍亟:屡次D.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乏:缺乏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B.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C.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D.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王来为人正直,中官陈武因受太后的宠幸横行江南,王来多次对陈武进行打击,陈武向皇帝诉说此事,但皇帝并没有怪罪王来。

B.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

第二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

也先逼近京城,王来率兵护驾。

C.景泰元年,贵州苗人反叛,王来与梁珤、毛胜、方瑛联合讨伐苗人,平定之后,皇帝下诏,让王来与梁珤一起留下来镇守。

D.王来一生官职调动升降非常频繁。

曾因杨士奇推荐,被提拔为山西左参政;也曾因英宗复辟被罢官。

成化六年,死于家中。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

(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8~9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

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

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之作。

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③生:语助词、无义。

8.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词意加以分析。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意具体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句默写。

(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6分)(1)《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

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写秦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