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基于衡阳市X村的调查思考
关于乡村治理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村治理的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治理问题日益凸显。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乡村治理的现状、问题及原因,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为推动乡村治理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
二、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覆盖了多个乡村,共收集了XX份有效问卷。
访谈对象包括当地政府官员、村干部、农民代表等,以获取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们还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对调研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
三、乡村治理现状及问题1.治理主体单一:当前乡村治理主要由村干部和村委会负责,治理主体相对单一,缺乏群众参与和监督。
2.治理能力不足:部分村干部和村委会成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导致治理能力不足,无法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3.公共服务缺失:乡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如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给当地居民带来不便。
4.社会矛盾突出:由于土地纠纷、资源分配等问题,乡村地区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影响当地稳定和发展。
四、原因分析:1.资金缺乏: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政府投入不足,导致乡村治理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
2.人才流失:由于城乡差距较大,大量优秀人才流向城市,导致乡村治理缺乏人才支持。
3.村民参与度低:村民对乡村治理的参与意识不强,缺乏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
4.政策落实不到位: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乡村治理的政策,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五、解决方案及建议:1.加强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治理的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乡村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鼓励人才回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回流到乡村,为乡村治理提供人才支持。
3.提高村民参与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民对乡村治理的认知和参与意识,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
4.加强政策落实力度: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力度,确保各项支持乡村治理的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5.发展乡村经济:加强乡村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为乡村治理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推进乡村善治实现乡村振兴——对乡村治理的调研与思考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治理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如此重视乡村治理,是因为在乡村振兴中这是一项外部性很强的基础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工作、社会工作、群众工作。
为探索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有效方法,我们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
乡村治理的湖南实践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治理工作,将乡村治理纳入治国理政的总体格局进行部署。
中办、国办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为推动乡村治理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加强乡村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统筹推进,建立全省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若干措施》,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和示范创建,有力推动了乡村治理的“湖南探索”。
坚持党建引领。
各地将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根本原则,健全乡村治理工作体系,汇聚各方力量,做到“一盘棋”下到底。
永州市零陵区创新推出一名农村党员帮扶三户群众、抓好“七到户”工作的“137”包户责任制,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公里”。
会同县羊角坪村党支部牵头,发动“两省三县四乡镇六村”组建湘黔朝阳联合党总支,实现“党建统一抓,经济统一管,矛盾统一解”。
夯实基础工作。
聚焦乡村治理重点、难点、痛点,推动治理重心和资源配套向乡村下沉,激活治理“末梢神经”,实现乡村治理力量配强、保障到位、机制搞活。
蓝山县毛俊村通过实施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由昔日“失控村”蝶变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新华社记者报道说:“毛俊村的变化是一个因‘依法善治’而走向小康的时代缩影。
”激发多元共治。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紧紧围绕群众需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加快实现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引领、以自治为核心的差异化治理,确保广大农民群众成为乡村振兴的真正主体。
乡村治理调研报告
乡村治理调研报告【调研目的】乡村治理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治理调研旨在了解当前乡村治理的现状,探索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乡村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推动乡村发展。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对部分村民和乡镇干部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乡村治理的认知、满意度和期望;同时,对乡村治理工作中的关键人员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乡村治理的具体实践和问题。
【调研结果】1. 乡村治理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了解到,当前乡村治理在一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村民自治意识增强,乡村公共服务逐步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但是,在村规民约、村民自治机制建设、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2. 存在的问题乡村治理中存在以下问题:乡村治理体系不够完善,决策和执行环节存在薄弱环节;村内治理能力和政府管理能力有待提升;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一些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设施不足。
3. 改进意见和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意见和建议:- 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机制,加强村民参与乡村决策的能力和意愿。
-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政府管理水平。
- 加大对乡村公共服务的投入,平衡公共资源的配置,提供更加均衡的服务。
- 强化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生产生活条件。
- 积极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
【总结】乡村治理调研报告揭示了乡村治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
通过对乡村治理的不断改进与完善,可以推动乡村更加高效、公正、可持续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农村基层治理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治理调研报告农村基层治理调研报告当前,农业乡村工作格局发生了深刻转变。
在新的情势下,如何顺应当前乡村工作情势,努力探究新时期做好乡村基层工作的方法,进一步深化乡村变革,加速乡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坚持乡村社会不变,是摆在我们基层干部面前的一个亟待处理的严重课题。
一、当前乡村基层工作中呈现的积极转变近几年来,随同着乡村变革的深化推进,乡村工作的确呈现了一系列积极、可喜的转变。
首要表现在:1、农民担负大幅度减轻,农民耕田积极性获得高涨。
近年来,随着县政府对“三农”的不时投入和注重,农民担负逐年减轻。
据查询,2002年我镇地盘疏弃面积曾一度到达1906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12.2%,个中一个最主要的缘由就是农民担负较重,耕田比拟效益较低,招致农民耕田积极性不高。
当前随着农民担负的逐渐减轻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撂田荒酿成耕田热。
2、惠农政策认真落实,干群关系获得分明改善。
随着中心一号文件的延续出台,广大农民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实惠。
不只农业税获得作废,并且还发放了粮种补助和种粮等补助资金。
还,作废农业税,对衍生在其上的各类乱收费进行“釜底抽薪”,农民鼓掌称快。
从“取”到“予”,从向农民“催粮、催款”到“补助、鼓舞”农民耕田,农民从党的惠农政策中感触到极大暖和。
目前乡村大家都说党的政策好,党群、干群关系分明改善。
3、工作重心发生转移,工作本能机能呈现可喜转变。
针对乡村变革后的新情势,本镇不等不靠,勇敢创新,在县政府转型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究。
特殊是近年来,本镇的工作重心由过去以征收农业税为主转移到以抓发展、搞服务为主上,自觉地把抓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全镇的第一要务,努力建筑调和乡村。
二、当前乡村基层工作中面对的首要问题在看到积极转变的还,我们也从调研中调查到新情势下乡村基层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无视的问题。
1、乡镇财务进出有所好转,但保运转保发展的压力仍然存在。
随着上级转移付出的力度加大,机构变革后减支效应的展现,当前乡镇财务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农村基层治理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治理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农村基层治理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农村基层治理是指以农村居民自治组织为基础,由党组织领导和政府机关、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各方面参与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的基础。
二、调研目的1.了解农村基层治理的现状和问题。
2.探讨农村基层治理的改革方向和路径。
3.提出促进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对策和建议。
三、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农村基层治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2. 访谈调研:选择若干个基层单位进行实地调研,与基层干部、农民代表、村民代表等进行深入访谈。
3. 数据分析:对农村基层治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掌握农村基层治理的实际情况。
四、调研结果1. 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建设不够完善,群众参与意识和能力较低。
2. 党组织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不够突出,领导力不够强。
3. 农村基层治理中存在权力滥用和腐败问题。
4. 农村基层治理举措和政策的落地难度较大。
五、对策和建议1. 加强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建设,提升村民的自治意识和能力。
2. 强化党组织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领导作用,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
3. 加大对权力滥用和腐败的整治力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4. 加强对农村基层治理举措和政策的宣传和落实。
六、总结农村基层治理是实现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需要加强自治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整治权力滥用和腐败问题,落实农村基层治理的相关举措和政策,以推动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___组成调研组,通过走访社区和小区院落、召开专题调研座谈会等方式,以我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为切入点,通过走访社区和小区院落、召开专题调研座谈会、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进行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__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经验(一)突出__的统领作用,牢牢掌握社会治理的主导权,赢取群众信任。
实践不断地告诉我们,信任是撬动群众对我们工作理解、支持和配合的有力支点。
__市将组织作为决策者,政策执行和发展方向的监督者、协调者,政治工作、组织关系的领导者,确保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实施__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大力推行将组织建在小区(院落),发挥干部带动作用开展好社区微治理。
例如,___探索出____发展治理模式(即坚持一个核心引领、提供五式贴心服务、建设六个暖心之家、实现三个幸福目标),从需求出发,营造以社区__为引领,居委会为主导,居民为主体,业委会、辖区单位、社会组织等多位一体、共同参与,打造了__分钟生活服务圈,为居民提供综合服务空间,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推动了社区经济社会发展。
让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与发展充分融合,得到有效发挥,最终实现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最大限度取得群众信任。
(二)突出服务的延伸效应,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回应群众期盼。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最大最多的盼望,就是过上美好的生活。
__市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构建了多级联动解决群众难点热点问题的工作机制,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使群众诉求有人听、群众难题有人解、群众办事有人帮,解决了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切实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细落地、落到实处。
例如,__市推行全岗通工作法,打破了传统岗位职责限制,多口专窗到一口综窗的转变,实现了从镇街、社区到小区(院落)的三站通服务延伸,为群众提供了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便捷、高效服务。
当代乡村治理的新路径选择
当代乡村治理的新路径选择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治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乡村发展的需求,亟需新的路径选择来推动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和专业化。
本文将围绕当代乡村治理的新路径选择展开论述,旨在为乡村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加强乡村治理主体建设乡村治理的主体建设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础。
当前,在乡村治理实践中,乡村委员会和村民自治组织是乡村治理的主要主体,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组织力量不足、人员素质不高、管理能力较弱等问题。
加强乡村治理主体建设是当代乡村治理的新路径选择之一。
应该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
乡村治理中的干部队伍是乡村发展的中坚力量,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乡村治理的效果。
要加强对乡村干部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推动乡村治理工作。
应该强化村民自治组织建设。
村民自治组织是乡村治理中的基本主体,其组织力量和管理水平影响着乡村治理的运行。
应该通过社会化的方式加强村民自治组织的建设,促进其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提高其对乡村治理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二、推进乡村治理体制机制改革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保障。
当前,乡村治理体制机制中存在着体制陈旧、机制僵化、政企权责不分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治理的发展。
推进乡村治理体制机制改革是当代乡村治理的新路径选择之一。
应该完善乡村治理法律法规。
乡村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指导。
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乡村治理的职责和权限,规范乡村治理的行为,使其更加规范和有序。
应该优化乡村治理机制。
乡村治理中存在着政府主导、群众参与不足等问题,机制不够灵活、效率不高。
应该通过多元化的方式优化乡村治理机制,包括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实现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提高乡村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三、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是当代乡村治理的新路径选择之一。
当前,乡村治理体系中存在着管理混乱、资源浪费等问题,亟需构建现代化的乡村治理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乡村治理环境调研报告8篇
乡村治理环境调研报告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乡村治理环境调研报告8篇调研报告可能包括定量数据、定性数据、图表、图表等信息的呈现,调查报告可以涉及各种领域,如市场调研报告、科学研究报告等,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乡村治理环境调研报告8篇,感谢您的参阅。
乡贤文化视阈下的乡村社会治理路径探析——以H村为例
乡贤文化视阈下的乡村社会治理路径探析——以H村为例吴莹莹(上海师范大学 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 200000)摘 要:农村是我国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所在,文化既承载着历史,又牵引着未来。
乡贤文化作为成长于中国传统乡土社会深厚底蕴的众多文化中的一支,结合了几千年来村治的经验和智慧,并在时代的进步中融汇了新乡贤的特定功能,愈发与乡村社会治理的实践相契合。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下,政府重点关注着乡村的发展,接连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等重要政策。
在乡村治理实践的探索中我们发现乡贤以及乡贤文化对于乡村社会治理有实际效用。
本文以H村为例,结合其乡贤重要治理经验及具体优势,通过分析当下村政的现状和村治的走向,试图从乡贤角度谈乡村社会建设,以发挥乡贤多元治理效应和乡贤文化的实际影响,以深入探索并找寻优化解决乡村社会治理难题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乡贤文化;社会资本;乡村社会治理;基层民主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37X(2021)03.0106-06当前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城乡差异逐渐扩大,城乡二元结构愈加明显。
农村正慢慢褪去传统历史赋予它的光环,在地域竞争中失去优势。
城市的虹吸效应吸引大量乡村精英外出,乡村呈现空心化,乡村振兴缺乏内生动力。
因而着力重建奋发有为的乡贤群体,重塑崇德向善的乡贤文化,凝聚造福桑梓的乡贤力量,成为实现乡风文明、乡容和谐、乡村振兴的正能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基本内涵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而农村复兴正是民族复兴的首要一步。
随着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的全面推进,政府、村委和村民三方协同,已逐渐形成一个完备的互动链,共同奉献智慧同建美好乡村社会。
通过进一步改善乡村公共治理格局,提高民主治理的层次和民主服务质量,有效满足村民公共服务诉求、促进乡村和谐稳定发展,促进中国乡村治理的改革深化。
本文结合H村在乡贤带领下实现经济转型、文化蓬勃、基层民主发展良好的典型案例,通过对H村治理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总结该乡村自治成功的经验,以期归纳出适用于中国乡村治理的普遍规律,发挥对中国乡村社会治理转型与重构的重要参考价值。
乡村治理调研报告范文3000字
乡村治理调研报告范文3000字乡村治理调研报告一、引言乡村治理是指在农村地区采取各种行动和政策来解决农村发展中的问题,并实现农村社会的发展。
乡村治理是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乡村治理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二、调研背景乡村治理的调研从实地走访农村社区和村委会开始,我们选取了省内的几个典型乡村进行调研,包括人口密集的农村社区、偏远贫困的山区乡村等。
通过与农民代表、村干部、社区工作者的深入交流,了解了他们对乡村治理的认识与期望。
三、调研结果1.农村社区的治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村社区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农村社区参与度不高。
由于信息交流的不畅和社会认证的缺失,农民群众对决策的参与感较低,导致他们对社区事务的意见难以被真正听到和反映。
其次是社区管理机制不健全。
农村社区的组织架构通常简单,对社区内部事务的管理不够科学和有效,缺乏专门的社区工作人员。
2.村委会的治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村委会的治理存在问题。
首先是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不够健全。
村委会成员的发展路径不明确,造成一些能力较弱、责任心不强的人担任重要职务,影响了村委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其次是村庄规划和管理不够科学。
部分村庄规划存在缺陷,例如未考虑到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因素,导致了乡村环境的恶化。
四、问题分析从农村社区到村委会,乡村治理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制度问题。
当前农村治理的制度建设还不完善,农村居民的权利和利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决策过程中较少考虑到他们的意见和需求。
另一方面是能力问题。
农村社区和村委会的工作人员普遍能力较低,缺乏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导致农村治理的质量和效率不高。
五、建议和对策1.制度建设方面加强村级民主制度建设。
加强农民代表大会的权益保障,为农民提供更多参与决策的机会和途径,真正实现农民的自主权利。
推进农村社区的自治。
逐步建立并完善农村社区的自治组织,增强农民群众的自治意识和组织能力,让社区事务由居民共同参与管理。
“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模式的审思与超越——以S省X县的实践为例
一、研究缘起与文献综述(一)研究缘起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国家治理的基石。
乡村治则社会宁、国家安,没有乡村社会的和谐有序与治理有效,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习近平同志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1]。
但是,当前乡村治理正陷入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急剧转型所带来的发展瓶颈期,具体表现为自治主体缺位与内生动力不足、法治精神缺失与行为能力不足、德治资本流失与参与活力不足。
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探索。
在“找回自治”实践中,涌现出广西河池市的“党群共治”、湖北秭归县的“村落自治”、广西贵港市的“一组两会”等典型样本;在乡村法治实践中,山西晋中市推行的“乡村治理法治化”模式、浙江海宁市的“村庄小微权力清单制”等极具代表性;而浙江德清以新乡贤的有效参与提升村庄治理有效性,可谓是“德治”模式的一个鲜活的基层实践范例。
上述实践,解决了现实层面遭遇到的某一方面难题或困境,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成效。
但总体来说,都未能突破治理理念碎片化和治理实践“内卷化”的藩篱。
2013年,浙江桐乡市积极尝试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建设,实现了治理重心从事后的“灭火”到事中的“降火”再到事前的“防火”的转变,经过试点的不断整合,形成了“一约两会三团”①的“三治融合”工作机制和“自治激发活力,法治定分止争,德治春风化雨”的基层社会良序善治格局。
这一经验做法逐渐走向全国,特别是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后,“桐乡经验”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精髓。
“三收稿日期:2020-08-1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型城镇化社区样态及其治理的比较研究”(16BZZ050);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新型城镇化社区“三治”融合治理机制研究”(2018E004);陕西省社科界2020年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新时代‘三治融合’体系下多元主体嵌入型共治机制研究”(2020Z140)。
作者简介:钟海,男,西安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基层社会治理。
关于基层乡村治理的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乡村治理的调研报告范文一、引言乡村治理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层乡村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基层乡村治理的现状、问题及原因,本调研组对某省部分乡村进行了实地调研。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调研过程、结果及建议,以期为基层乡村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调研方法与过程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村民,了解村民对乡村治理的认知、态度和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访谈主要针对村干部和村民代表,深入了解乡村治理的实际操作和存在的问题;观察主要针对村庄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直观地了解村庄的发展状况。
调研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调研准备阶段:制定调研方案、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组织调研团队进行培训;2.实地调研阶段:在某省部分乡村进行实地走访,收集数据和资料;3.数据整理与分析阶段: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筛选、分类和统计分析;4.报告撰写阶段:根据调研结果撰写报告,提出建议和对策。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一)村民认知与态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村民对乡村治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具体政策及实施情况缺乏深入了解。
在问及“您对乡村治理的关注程度如何”时,仅有30%的村民表示非常关注,45%的村民表示比较关注,而25%的村民表示不关注或完全不关注。
此外,村民对乡村治理的满意度总体较高,但具体到不同方面存在差异。
例如,对村干部的满意度较高,但对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的满意度较低。
(二)村干部访谈结果访谈结果显示,村干部普遍认为当前乡村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不足和人才流失。
大部分村干部表示,虽然各级政府对农村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但仍难以满足乡村发展的需求。
此外,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现象普遍,导致村级组织人才匮乏,难以承担起乡村振兴的重任。
乡村振兴基层治理调研报告(通用5篇)
乡村振兴基层治理调研报告(通用5篇)乡村振兴基层治理调研报告(通用5篇)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乡村振兴基层治理调研报告(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乡村振兴基层治理调研报告1为充分了解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情况以及村民们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关注度,5月21-25日,市统计局组织力量对全市乡村振兴情况进行了调研。
此次调研抽取了梁子湖区梁子镇沙湾村和沼山镇湖瓢村。
调研采取实地调查和交流座谈相结合的方式。
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56份。
按照性别分类,男性33人,女性23人;按年龄分类,50岁以下22人,50岁及以上34人;按照文化程度分类,高中以下40人,高中及以上16人;按照调查对象的身份分类,村民44人、村干部8人、乡镇干部3人、其他1人。
从调研结果看,全市乡村变化明显,乡村振兴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反映出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民增收难、乡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相关问题,须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一、农村居民对乡村振兴的关注点(一)期盼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
在被问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有关乡村振兴的选项中最感兴趣的部分”时,5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23人选择“生活富裕”,占41.1%。
(二)期盼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
5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24人认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提高居民收入。
虽然近年来我市农村居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然而,要实现农民持续增收,难度依然较大,需要多方合力来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期盼资金、人才、技术向农业农村流动。
在5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认为影响乡村振兴的因素是资金、人才、技术的,分别有42人、35人、37人,分别占75.0%、62.5%、66.1%。
在问到“您认为乡村振兴的因素有哪些”时,沙湾村六组龙群莲回答说“当然是资金、人才、技术了,没钱,怎么搞好农村,有钱,没人才和技术也搞不好农村啊”。
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乡村社会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当前与长远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并提出相应的探索方法。
一、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概念与目标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指在充分调动党员、社会力量和居民自身积极性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管理理念,实现乡村社会运转、规范、公平、有序和安定的目标。
其最终目标是通过建立健全的机制,提高乡村社会发展水平,增强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实现乡村振兴。
二、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支撑(一)政府引领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政府引领,政府扮演主导和协调的角色,制定行业政策和规划,协调各方力量的合作。
同时,市场机制也应当发挥作用,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推动乡村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服务的提供。
(二)社会参与与居民自治相结合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充分调动广大居民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发挥其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
通过建立社区议事会、居民自治组织等机制,广泛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使社会治理变得更加民主、透明、有效。
(三)法治保障与公平正义相结合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是依法治理。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保障乡村社会秩序的安定,维护农民的权益和利益。
同时,注重公平正义,打破陈规陋习,改善传统治理方式的弊端,确保乡村社会治理的公正性和稳定性。
三、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一)建立乡村社会治理的组织体系在实现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组织体系,包括各级政府、村级自治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等,形成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基层的治理网络,提升领导能力和协调管理水平。
(二)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与手段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与手段,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建设智慧乡村,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同时,培育乡村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队伍,提供全方位的社会服务,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三)加强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建设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不断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加强对乡村社会治理的研究与培训,建立健全治理评价体系,提升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基层治理村调研报告
基层治理村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基层治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村庄的基层治理状况,我们组织了基层治理村调研活动。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基层治理的情况,掌握村民对基层治理的评价和期望,为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提供参考。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1. 调研目的:通过调研了解村庄的基层治理状况,了解村民对基层治理的满意度和期望,为完善基层治理提供依据。
2.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三、调研结果1. 调研样本:共调查了XX个村庄,涉及XX个村民家庭。
2. 村民对基层治理的满意度: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村民对基层治理表示较为满意,其中XX%的村民认为基层治理工作开展得较好,XX%的村民认为基层治理工作一般,只有少部分村民表示对基层治理不满意。
3. 村民对基层治理的期望:调研显示,村民对基层治理工作提出了一些期望,包括加强村民参与、提升村民福利、改善村庄环境、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等。
4. 基层治理问题分析: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我们发现基层治理存在一些问题,包括领导能力不足、资源分配不公、信息沟通不畅等。
四、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村民参与,提高基层治理的民主性和透明度。
2. 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活条件。
3. 加强村民教育,提升村民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养。
4.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
五、总结通过本次基层治理村调研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村庄的基层治理状况,掌握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将根据调研结果提出的建议,积极促进基层治理的改进和提升,为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3篇
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3篇【篇一】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基层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石。
当前,基层治理正经历由单向管理向多元化、参与式治理的创新转变,构建与我县相适应的治理体系,确保基层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针对基层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从政策层面加以解决、从业务层面加以指导、从经费层面加以保障的务实举措,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在创新中突围、在共治中拓展、在法治下前行。
一、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一)完善协商制度机制,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创新。
规范议事范围及参与主体。
凡涉及村(居)务、财务的重要事项,都要提交村(居)民代表会议进行商议和表决。
参会人员由村(居)民代表、村(居)“两委”成员、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各村(居)民小组组长组成,普通村(居)民可以自由到会旁听。
涉及外来人员的议题外来人员代表列席会议,确保村(居)民代表会议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二)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确保协商决议公开。
实施阳光村(居)务工程,凡协商决策需要村(居)委会落实的事项,均通过村(居)务公开栏第一时间公开,并及时反馈落实情况。
随时收集村(居)民意见,解答村(居)民疑问,对村(居)民的不同意见作出解释。
设定每次村(居)民代表会议的第一项议题为反馈上一次会议决策的落实情况,确保协商决策落实到位。
(三)重视基层社会自治,发挥群众参与的基础作用。
加强和改进农村(居)建设,规范和提升村(居)民自治水平,夯实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使之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增强基层社会自治功能,扩大群众参与范围和途径,丰富自治内容和形式,努力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实现政府治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二、破解基层“两张皮”“灯下黑”“吊脚楼”“大呼隆”难题的路径方法(一)是建立基层治理工作责任制。
通过构建科学合理、权责明确的评估体系,引导基层组织尤其是“一把手”像抓经济发展、抓安全生产一样重视基层治理。
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调查报告范文
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调查报告范文基层治理管理体系是我国治理体系的关键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根基。
当今,基层治理正历经由单边管理方法向多样化、参加式整治的自主创新变化,搭建和我县相一致的治理体系,保证农村基层社会发展既活力四射又和睦井然有序,对于基层治理中存有的突显难题,科学研究制订从现行政策方面加以解决、从业务流程方面多方面具体指导、从经费预算方面多方面确保的实干措施,促进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在自主创新中突出重围、在共治中扩展、在法制下向前。
一、基层治理服务体系的基本情况(一)健全商议规章制度体制,促进基层治理管理体系自主创新。
标准审议范畴及参加行为主体。
凡涉及到村(居)务、会计的关键事宜,都需要递交村(居)民意味着大会开展商讨和决议。
出席会议工作人员由村(居)民意味着、村(居)“村两委”组员、村(居)务监管联合会组员、各乡(居)民工作组小组长构成,一般村(居)民能够随意到会旁边听。
涉及到外来务工人员的议案外来务工人员意味着列席,保证村(居)民意味着大会的丰富性和象征性。
(二)提升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保证商议决定公布。
执行太阳村(居)务工程项目,凡商议管理决策必须村(居)委员会贯彻落实的事宜,均根据村(居)务公开栏第一时间公布,并及时反馈落实情况。
随时随地搜集村(居)民建议,解释村(居)民疑惑,对村(居)民的不一样建议做出表述。
设置每一次村(居)民意味着大会的第一项议案为意见反馈上一次大会管理决策的落实情况,保证商议管理决策认真落实。
(三)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社会发展基层民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加的基本功效。
提升和改善乡村(居)基本建设,标准和提高村(居)民基层民主水准,压实基层民主组织建设,使之能够更好地融入和服务项目于社会管理创新自主创新的发展趋向和规定。
完善农村基层人民群众基层民主体制,提高农村基层社会发展基层民主作用,扩张人民群众参加范畴和方式,丰富多彩基层民主內容和方式,努力创造民事诉讼民议、民事诉讼民办学校、民事诉讼民管,完成政府治理与农村基层人民群众基层民主的合理对接和良好互动交流。
数字建设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研究——基于湖南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的考察
数字建设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研究——基于湖南健全城乡基
层治理体系的考察
唐琼;林新田
【期刊名称】《上海管理科学》
【年(卷),期】2024(46)1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完善齐抓共管共享社会治理体系。
对湖南省城乡基层治理等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数字湖南建设助推基层治理现代
化意义重大,分析数字化水平及基层治理标准化仍存在一定问题,主要包括基层治理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规范、科层制组织治理有弊端、基层治理数字化缺乏反馈机制、基层治理标准化与实际脱节催生形式主义等,可通过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构建
智能化基层治理共同体、推进标准化与法治等手段加快数字建设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
【总页数】5页(P19-22)
【作者】唐琼;林新田
【作者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2.5
【相关文献】
1.协商民主如何助推治理现代化?--城乡基层的考察与分析
2.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中央组织部、民政部负责人就印发《中共中央国务
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答记者问3.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2021年度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集萃(上)4.创新基层“微治理” 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信阳市党建引领小区治理“1314”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水平提升的路径探析——以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实践为例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水平提升的路径探析——以江苏省特色田
园乡村实践为例
陈宇琼;成凯
【期刊名称】《农村农业农民》
【年(卷),期】2024()6
【摘要】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之一。
以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实践为例,分析党建在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的组织保障、发展引领、为民服务和统筹协同等作用,从治理理念的转变、治理主体的转变、治理体制的优化等方面推动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全面提升提供政治保障。
【总页数】3页(P44-46)
【作者】陈宇琼;成凯
【作者单位】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特色田园乡村引领下的县域乡村振兴路径探析——以江苏省溧阳市为例
2.乡村振兴战略下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实践路径探析
3.县域乡村建设实践研究——以江苏省S县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例
4.嵌入与激活: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实践路径
——以温岭市党建引领网格治理为个案5.规则代理、需求认证:党建引领乡村生活治理的实现路径——以浙江省湖州市N区乡村服务型党建行动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乡村治理调研报告范文3000字
乡村治理调研报告范文3000字一、调研目的与意义乡村治理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当前乡村治理的现状和问题,为推进乡村治理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与过程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乡村居民、村干部和相关政府部门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对乡村治理的认知、评价和需求。
其次,我们走访了几个典型乡村,与村民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和访谈,了解他们对乡村治理的期望和意见。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一些乡村治理的典型案例,了解他们的成功经验和问题。
三、调研结果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对乡村治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我们发现乡村治理存在一些普遍问题。
一方面,政府对乡村治理的关注不足,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不完善。
另一方面,乡村居民对乡村治理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较低,缺乏对乡村事务的主动权和发言权。
我们发现乡村治理存在一些特殊问题。
一方面,由于土地流转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社会结构和经济模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乡村治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需求。
另一方面,农村居民对乡村治理的期望较高,希望政府能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我们发现乡村治理存在一些成功的案例。
一方面,一些村庄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和旅游业,成功实现了乡村振兴。
另一方面,一些村庄通过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增强了居民对乡村事务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四、改进乡村治理的建议基于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改进乡村治理的建议。
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治理的关注和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政府还应加强乡村治理的组织和规划,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政府应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政府应主动与农村居民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
政府还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治理能力和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治理研究•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基于衡阳市X村的调查思考谢安平(衡阳市委党校,湖南衡阳421005 )[摘要]乡村治理现代化是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的重要基础,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作者在乡村实地调研基础上,通过分析乡村治理面临的困境、乡村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找寻适合我国国情的乡村治理之路从而实现乡村治理的现代化。
[关键词]治理能力;乡村治理;乡村治理现代化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 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议》明确提 出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 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 论的重要创新。
乡村治理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体 系的微观组成部分,它治理的绩效对国家治理现 代化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提髙乡村治理能力,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面临的困境自从20世纪80年代实现村民自治以来,我 国形成了“乡政村治”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 政治模式。
这有利于促进公民社会和法治社会的 确立。
但是,目前我国基层乡镇政权的整合能力 逐步弱化,农村社会结构失衡在不断加剧,乡村 治理结构中各种治理主体不断分化,这都很大程 度上影响着乡村的治理能力。
(一)乡村人口结构严重失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化的发展,农村 人口流动性明显增强,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流向了 城镇。
通过对衡阳一些农村人口结构的调查发现:和全国农村大多数地方一样,农村人口出现了“空 心化”的趋势。
由于青壮年和乡村精英的外流,文章编号:YNZ214-(2017) 02-0023-04留守在农村的普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留”人员,也就是老人、妇女、儿童。
这一方面直接导致了 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加大了剩余人口的负担,一方面导致了乡村治理人才的短缺和治理主体的 明显弱化,甚至出现了村委员会选举没有合适人 选的尴尬局面。
在不少地方乡村的村委会选举只 有形式而无实质性内容。
(二) 乡村公共服务供给滞后乡村公共服务包括治安、教育、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社会救助、环境保护等方面,它是村 民评价基层政府的基本依据。
在现有的干部绩效 考指标体系下,基层政府一般都把最大的兴趣放 在了发展经济上面。
公共服务并没有成为政府运 作的中心。
在农村,公共服务产品的负担几乎全 部落在了家庭和个人头上,且大部分货币化。
这 导致了农村公共产品的严重短缺,极大的制约了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尽管分税制改革在根本上减 轻了农民的负担,但是相应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比没有确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财力支撑力量 受到了极大的削弱。
(三)乡镇治理能力逐渐弱化1.乡镇治理理念滞后受计划经济和压力型行政体制的影响,不少收稿日期:2017-03-11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委党校2016年度课题“衡阳乡村治理现代化”相关成果,作者简介:谢安平(1972-)男,汉族,湖南耒阳人,衡阳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党的建设,领导科学。
乡镇政府还存在重视经济发展轻社会和公共服务,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官本位意识还比较强,尤其 在一些边远乡镇,行政责任淡化,行政思维方式 落后在深层次上制约着行政效率的提髙,基层干 部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没有树 立服务型、责任型政府的理念,治理理念落后已 经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 乡镇治理能力弱化在乡镇府行政运作中的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显示出治理能力呈现出弱化的趋势。
相比过去,乡镇治理效能在不断削弱。
乡镇的职能由“管、收、批”向“扶、帮、助”转变。
在乡镇和村级 组织之间的关系上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乡镇政 府不能够完全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对村级组织运 行和村级事务加以直接干涉。
再有,我国几次的 乡镇机构改革,乡镇人员大量精简,但是在实际 中,乡镇却要承担发展经济、计划生育、综合治 理、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等各项事务,任务繁杂。
经常出现一人担任数职和身兼数岗的情况。
乡镇 工作人员工作负荷重、压力大,这样严重影响了 工作效率。
3. 乡镇债务问题突出随着经济大发展,上级转移支付的增加,乡镇的收入增加了不少,但是却也面临公共支出的 规模日益扩大,债务负担依然沉重。
在基层财政 收支缺口大和巨额债务的压力下,乡镇政府组织 的行政能力不断弱化,由于过分依赖上级转移支 付,导致基层财政非常脆弱。
部分政府职能无法 正常履行,基层政府的发展能力和空间受到了挤 压。
现实中,由乡村债务引发的社会矛盾已经开 始显现。
二、乡村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当前我国乡村治理困境的出现,既有历史遗 留原因也有当前我国的社会背景、政策环境和制 度结构等其他原因。
(一)思想观念上的原因任何社会制度的运转都离不开社会主体人的 思想认识。
人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其行为才可能 合乎规范,制度才有可能正常运转。
村民群众民 族意识淡薄,臣民意识严重,甘愿受人支配尽管。
我国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已经把相应的 政治权利赋予了农民,但是由于封建文化的影响,人民群众在村民委员会的选举中,往往表现的是 一种政治冷漠和消极的态度。
乡村干部在对当前乡村关系的认识也很模糊,尤其是对于村民自治所要求的新型乡村关系不能 够很好把握,他们往往习惯于用传统的行政隶属 关系来看待今天实行了村民自治后的乡村关系,更加难以说清乡镇政府对村委会的指导作用和过 去有什么不同。
笔者在下面调查时,有的村党组 织负责人就说“指导就是领导,没有什么区别”,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
(二)经济发展上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十分快,但原 有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特点还很明显,城乡之间 差距在拉大。
在许多农村村级集体经济不发达甚 至空壳化,村级收人很少,村委会无力进行公共 设施建设,而且有的村干部的经济待遇在相当程 度上要依赖于乡镇给予的补贴,村委会的自治功 能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乡村治理的绩效也会大 打折扣,这使农业以及整个农村经济的长远,稳 定发展面临巨大危机。
作为农民来讲,负担有反 弹趋势。
农业税取消了,农民表面上似乎没有了 负担,但从实际的调查来看,农民负担出现了由 政府向市场,显性转向隐形的现象,农资价格大 幅上涨,农民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这些都 使乡村治理陷人了困境。
(三)体制机制上的原因体制机制约束是乡村治理改革最根本的限制 性因素,乡村治理出现的问题在农村,但是根源 在有关的制度安排。
现实中,上级政府往往将各 项任务指标分解下达给乡镇并签订责任书,以此 作为考核政绩的依据,从而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压 力机制。
现有体制下,乡镇府承担了过多的职能 迫使其不断加强对农村的渗透、影响和控制,为 了从村民那里汲取实现目标任务所需的人力、物 力和财力,往往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方法,否则很 难支配村民自治,这导致产生了许多的矛盾。
其 实从本质上讲,无论乡镇府还是村民组织,其最 终的权利度来源于人民,其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可是由于具体的渠道不一样,实际表现千差万别。
乡镇组织是自上而下构建起来的政治体系的基础 部分,它的权力涞源上级组织,因此他们主要的 就是贯彻上级意图。
实现村民自治以后,村委会是由村民直接选 举产生,其权力直接来源于村民,一次它必须维 护村民利益。
不同的权力来源决定了不同的诉求。
一旦村民利益与乡镇利益发生冲突时,理性的成 本和收益决定着村民委员会或为维护村民利益而 得罪乡镇政府,或者依附于乡镇而获得特殊预期 净收益。
(四)文化传统方面的原因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封闭的重视人情的礼俗 社会。
在乡村之内。
大家注重通过人情交往扩展自 己人圈子以期望从村庄内部获得更多的个人收益。
传统乡村人情礼俗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文化传统 中通过代代相传传承下来的。
它具有积极的一面,乡村治理可以借助它协调人际关系,规范村民之 间行为选择。
但是这种文化与当前村民自治推行 所需要的法制精神、理性精神和公民意识的要求 不相契合。
受传统人情礼俗文化影响,公民民主 意识普遍淡泊,法治精神普遍欠缺。
而那些在传 统礼俗文化资源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一般会选 择远离村庄事务活动,这不仅不利于村民自治的 良性发展,而且使村民自治制度本身多承载的民 主和自治目标不断偏离。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国 家政治力量的退出,宗教文化和宗法势力死灰复 燃。
一些家族和宗教势力在村民自治的名义下渗 透到对社会的治理中,有的还出现了黑恶势力控 制乡村社会的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村民自治的 宏观环境有了根本性变化。
但是社区型宗族势力,任然有形无形影响村民自治的运作,有的村庄宗 族势力控制村级自治组织,是的“村民自治”转 化成了“宗族自治”。
三、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不仅不够有利于提高 国家“三农”各项政策的效应,还有利于乡村社 会的和谐稳定。
为了提高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水平,可以从以下方面人手:(一)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乡村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领导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在乡村 党组织建设中,要认真贯彻十八大以来党所提出 的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必须坚持农村基 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尤其要整顿好那 些软弱换散的党组织,把农村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其在农村治理的领导核心地位。
1. 坚定乡村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广大的乡村党员,不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 和纽带,而且是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社会进 步的中坚力量。
其理想信念的坚定与否,直接影 响这农村的稳定、农民的富裕,影响到农村治理 的绩效。
习近平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 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 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所以乡村党员干部 要牢记党的宗旨,实实在在做到为民服务。
2. 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选好用好管好农 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从严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 设,坚持整顿软弱换散党组织,认真抓好选派第 一书记工作”。
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尤 其是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建设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 心作用,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至关重要。
可以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等方式,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办法,把办事公道、群众拥护的优 秀党员选拔到乡村党组织的干部岗位上来。
还要 把更多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 培养成村干部,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 领群众共同富裕的能力。
3. 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要适应农村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城乡互动日 益加强,农村党员从业方式日益多元化以及党员 流动增强趋势,按照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 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创新 和调整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
在流动党员相对集 中的乡村,把基层党组织建立在产业链上、建立 在行业协会上,努力构建以村党组织为主体、产 业的支部为骨干,专业党小组为基础的新型组织 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