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3.1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专业化与贸易
经济学是研究为满足社会需求而如何进行生产和分配的科学。在全球经济下,人们可以选择自给自足,也可以选择专业化生产,相互之间进行贸易,并导致经济相互依存。国家和个人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和贸易解决由于稀缺性引起的问题,并从中获得好处。
每个人都消费本国和世界各国许多其他人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相互依存和贸易之所以合意,是因为它可以使每个人享用更多数量和品种的物品与劳务。
2.比较优势原理
有两种方法比较两个人在生产一种物品时的能力。如果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较少,则可以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该物品上有绝对优势;如果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则可以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该物品上有比较优势。专业化和贸易的好处不是基于绝对优势,而是基于比较优势。
(1)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有利的生产条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绝对有利的地位。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这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讲解】
目 录
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篇 导 言
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详解
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
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考研真题详解
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
第3篇 市场和福利
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8.3 考研真题详解
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9.3 考研真题详解
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10章 外部性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10.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11.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2章 税制的设计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12.3 考研真题详解
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第13章 生产成本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13.3 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NEW)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篇 导 言
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
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
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第3篇 市场和福利
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
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
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10章 外部性
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第12章 税制的设计
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 生产成本
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第15章 垄 断
第16章 垄断竞争
第17章 寡 头
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
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
第19章 收入与歧视
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
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
第1篇 导 言
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一、概念题
1.稀缺性(scarcity)
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篇导言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一、概念题
1.稀缺性
稀缺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的欲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其中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
效率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比值,比值大效率高,比值小效率低。它与产出或收益大小成正比,与投入或成本成反比。
4.平等
平等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即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按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不存在永恒的公平;它也是一个客观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内涵不同对其的理解不同,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5.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6.理性人
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是经济研究中所假设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
7.边际变动
边际变动是指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
激励是指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 6 版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篇导言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一、看法题
1.稀缺性
稀缺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应老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的欲念无穷性之间的矛盾。
2.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互相竞争的用途,以令人类的欲念获取最大限度知足的科学。
此中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风光对既定资源拘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公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
效率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比值或许是效益与成本比值,比值大效率高,比值小效率低。它与产出或利润大小成正比,与投入或成本成反比。
4.同等
同等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即经济成就在社会成员中公正分派的特征。它是一个历史范围,按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一样而不一样,不存在永久的公正;它也是一个客观范围,只管在不一样的社会形态中内涵不一样对其的理解不一样,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应,拥有客观性。
5.时机成本
时机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余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
期利润。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拥有多种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6.理性人
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是经济研究中所假定的、在必定条件下拥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
7.边沿改动
边沿改动是指对行动计划的细小增量调整。
8.激励
(NEW)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篇 导 言
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
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
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第3篇 市场和福利
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
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
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10章 外部性
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第12章 税制的设计
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 生产成本
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第15章 垄 断
第16章 垄断竞争
第17章 寡 头
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
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
第19章 收入与歧视
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
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
第1篇 导 言
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一、概念题
1.稀缺性(scarcity)
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中文第六版-第2章-东南大学曹乾
曹乾曹乾●●经济学译丛精品系经济学译丛精品系列列
Principles of
Microeconomics (6th edition )
N. Gregory Mankiw
(Harvard University )
曼昆
微观经济学原理(第6版)
完美中文翻译版完美中文翻译版
第2章: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曹乾 译
(东南大学 caoqianseu@)
2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思考方式。数学家讨论的是公理、积分和向量空间,心理学家则说自我、本我和认知不一致。法学家研究的是法院审理地、侵权行为、不得自食其言等。
经济学家也是这样的(一)。供给、需求、弹性、比较优势、消费者剩余、净损失——这些术语是经济学家使用语言中的一部分。在后面章节,你将会遇到更多新的名词,你也将会遇到看上去并不陌生但其实在经济学里有特定含义的术语。一开始,你可能感觉到这样的新语言晦涩难懂,你也许会问有必要搞这么多概念吗?但是你将看到,该新语言的价值在于它能提供给你一种新颖而有用的思考方式,你可以使用它思考你生活的世界。
本书的目的是帮助你学习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正如你不能一夜之间称为数学家、心理学家和法学家,学会象经济学家那样思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花费些时间。本书将理论、案例研究和新闻中的经济学例子结合在一起,为你提供了发展和练习这种技能的充足机会。
在深入研究经济学的本质和详细内容之前,我们先看看经济学家是如何看世界的。本章讨论的是经济学的方法论。经济学家在处理问题时有特别之处吗?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说的是什么意思?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应用:赋税的代价
8.1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赋税的无谓损失
(1)无谓损失的含义
无谓损失指当税收(或其他某种政策)扭曲了市场结果时所引起的总剩余的减少。对一种物品征税使该物品买者与卖者的福利减少,而且,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减少常常超过了政府筹集到的收入。
(2)无谓损失与经济效率
市场通常可以有效地配置稀缺资源。这就是说,供求均衡使市场上买者和卖者的总剩余最大化。但是,当税收提高了买者的价格而降低了卖者的价格时,它对买者的激励是比没有税收时少消费,而对卖者的激励是比没有税收时少生产。当买者和卖者对这些激励做出反应时,市场规模缩小到其最优水平之下。因此,税收扭曲了激励,并引起市场资源配置无效率。
(3)无谓损失与贸易的好处
当政府对一种物品收税时,销售量减少。结果,买者和卖者之间一些潜在的贸易好处没有得到实现,这些贸易好处的损失就引起了无谓损失。
2.无谓损失的决定因素
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决定无谓损失的大小,价格弹性衡量供给量和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税收造成无谓损失,是因为它使买者和卖者改变自己的行为。税收提高了买者支付的价格,因此他们的消费少了。同时,税收降低了卖者得到的价格,因此他们的生产少了。由于行为的这些变动,市场规模缩小到最优水平之下。需求和供给弹性衡量买者和卖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从而决定了税收在多大程度上扭曲了市场结果。因此,供给和需求弹性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也就越大。
微观经济学原理(曼昆版课件)第二章PPT课件
11
•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移动
例)电脑行业的技 术进步提高了每个 工人每周可以生产 的电脑数量。
说明了经济的增长
9
第二个模型:生产可能性边界
• 生产可能性边界简化了复杂的经济,以便 强调一些基本但极为重要的思想:稀缺性、 效率、权衡取舍、机会成本和经济增长。
10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 经济学研究似乎并不需要任何极高的特殊天赋。与更高 深的哲学或纯科学相比,经济学不是……一门极其容易的 学科吗?一门容易的学科,但这个学科中很少有人能出类 拔萃!这个悖论的解释也许在于杰出的经济学家应该具有 各种天赋的罕见的结合。在某种程度上他应该是数学家、 历史学家、政治家和哲学家。他必须了解符号并用文字表 达出来。他必须根据一般性来深入思考特殊性,并在思绪 奔放的同时触及抽象与具体。他必须根据过去、为着未来 而研究现在。他必须考虑到人性或人的制度的每一部分。 他必须同时保持果断而客观的情绪;像艺术家一样冷漠而 不流俗,但有时又要像政治家一样脚踏实地。这是一个高 标准。但通过实践,你将会越来越习惯于像经济学家一样 思考。
炼
爱 因 斯
而 已
3
2.1 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
• 科学方法:观察、理论和进一步观察
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 假设的作用:
假设可以使复杂的世界简单化,而且使解释这个世界变得 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易。
(NEW)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篇 导 言
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
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
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第3篇 市场和福利
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
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
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10章 外部性
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第12章 税制的设计
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 生产成本
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第15章 垄 断
第16章 垄断竞争
第17章 寡 头
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
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
第19章 收入与歧视
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
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
第1篇 导 言
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一、概念题
1.稀缺性(scarcity)
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习题
教材
消费者
微观经济 学
企业
习题
供给
微观经 济学
经济学
原理
第章
需求
曼昆经济 学
市场
经济学家
第篇
收入
应用
精彩摘录
这是《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 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第14章竞争市场上 的企业wk.baidu.com
第13章生产成本
第15章垄断
第16章垄断 竞争
第17章寡头
第19章收入与歧视
第18章生产要素市 场
第20章收入不平等 与贫困
第21章消费 者选择理论
第22章微观 经济学前沿
作者介绍
读书笔记
这是《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 的心得。
税制
内容摘要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的考生, 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的师生参考。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世界上最流 行的初级经济学教材,也被众多院校列为经济类专业考研重要参考书目。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本教材,我 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它的配套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1.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 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视频讲解]2.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5小时高清视频】3.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4.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5.曼昆《经济学原 理(微观经济学分册)》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练习+模拟试题】6.曼昆《经济 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视频讲解]7.曼昆《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学分册)》【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27小时高清视频】8.曼昆《经济学原理 (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9.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5版)课后习题 详解10.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练习+ 模拟试题】本书是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教材的配套e书,参考国外教材的英文答案 和相关资料对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课后习题答案久经修改,非常标准,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另外,部分高 校,如武汉大学、深圳大学等,研究生入学考试部分真题就来自于该书课后习题,因此建议考生多加重视。
(NEW)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篇 导 言
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
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
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第3篇 市场和福利
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
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
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10章 外部性
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第12章 税制的设计
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 生产成本
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第15章 垄 断
第16章 垄断竞争
第17章 寡 头
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
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
第19章 收入与歧视
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
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
第1篇 导 言
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一、概念题
1.稀缺性(scarcity)
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NEW)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篇 导 言
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
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
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第3篇 市场和福利
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
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
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10章 外部性
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第12章 税制的设计
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 生产成本
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第15章 垄 断
第16章 垄断竞争
第17章 寡 头
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
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
第19章 收入与歧视
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
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
第1篇 导 言
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一、概念题
1.稀缺性(scarcity)
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35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历,从前辈中获得的经历对初学者来说是珍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展咨询。
一、概念题
1.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师大学2004研;工业大学2005、2006研;大学2006研〕
答:菲利普斯曲线是指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历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这条曲线表示,当失业率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低,反之,当失业率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高。因此,如图35-1所示,横轴代表失业率〔U〕,纵轴代表货币工资增长率〔W〕,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根据本钱推动型通货膨胀的理论,货币工资增长率决定了价格增长率,所以,菲利普斯曲线也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当失业率高时,通货膨胀率低;反之,当失业率低时,通货膨胀率高。
图35-1 菲利普斯曲线
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把菲利普斯曲线作为调节经济的依据,即当失业率高时,实行扩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以承受一定通货膨胀率为代价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当通货膨胀率高时,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借助提高失业率以降低通货膨胀率。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整理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1.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服务。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因此,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如何相互影响以及分析影响整个经济的力量和趋势。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2.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由于-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我们的经济学学习就应该从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
原理一:人们而临权衡取舍
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要求人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效率(efficient):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的利益。
平等(equality):是指将这些利益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在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明显。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曲所放弃的东西。
机会成本(opportunity):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在机会成本为既定的条件下,理性人(rational people)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
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理性人通常比较边际收益(marginal benefit)与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来做决策。
(NEW)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篇 导 言
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
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
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第3篇 市场和福利
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
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
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10章 外部性
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第12章 税制的设计
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第13章 生产成本
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第15章 垄 断
第16章 垄断竞争
第17章 寡 头
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
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
第19章 收入与歧视
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
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
第1篇 导 言
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一、概念题
1.稀缺性(scarcity)
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
1.科学方法:观察、理论和进一步观察
正如其他学科一样,经济学观察一个事件,建立一种理论,并收集数据来检验这种理论。但是,收集数据来检验经济理论是困难的,因为经济学家通常不能从试验中创造数据。这就是说,经济学家不能仅仅为了一种理论而控制经济。因此,经济学家通常采用从历史事件中收集到的数据。
2.假设的作用
假设可以使解释这个世界更为容易。例如,为了研究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假设世界只由两个国家组成,而且每个国家只生产两种产品。通过理解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产品这种假想世界中的国际贸易,来更好地理解人们生活在其中的、更复杂的现实世界中的国际贸易。
3.经济模型
经济学家努力以科学家的客观性来探讨他们的主题。像所有科学家一样,他们做出了适当的假设并建立了简化的模型,以便解释周围的世界。两个简单的经济模型是循环流量图和生产可能性边界。
(1)循环流量图
循环流量图是指表明物品和劳务、生产要素以及货币支付在家庭和企业之间如何流动的经济图形,如图2-1所示。在这个模型中,经济由两类决策者——家庭和企业——所组成。企业用劳动、土地和资本(建筑物和机器等)这些投入来生产物品和劳务,这些投入被称为生产要素。家庭则拥有生产要素并消费企业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图2-1 循环流量图
图2-1中,经济决策由家庭和企业做出。家庭和企业在物品与劳务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家庭是买者而企业是卖者)以及生产要素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企业是买者而家庭是卖者)上相互交易。外面一圈的箭头表示货币的流向,里面一圈的箭头表示相应的物品与劳务的流向。循环流量图的形式是简化的,是整体经济的一个简化模型,因为它不包括国际贸易和政府。
(2)生产可能性边界
①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含义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获得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品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经济可以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或它之内的任何一点上进行生产,但不能在该边界以外任何一点上进行生产。生产可能性边界上(而不是它以内)的点代表有效率的生产水平。
②生产可能性边界图示
假设一个社会把其全部资源用于A和B两种产品的生产,那么生产可能性边界可用图2-2表示。
图2-2 生产可能性边界
该图形表示,一个社会在资源一定、技术一定的情况下所可能生产的A产品和B产品的各种不同产量的组合。位于曲线右边的点(如C点)是不能达到的,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而曲线左边的点(如D点)可以达到,但没有利用完或没有有效利用全部可供利用的资源。而位于曲线上的点(如E点)则表示全部资源都得到了利用而又可以接受的组合。
生产可能性边界也表明了用另一种物品来衡量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技术进步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从而增加了经济所能生产的产量。
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
(1)含义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指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某个市场上的相互交易的经济学。
(2)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某个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即微观经济学是以市场经济中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以及单个消费者或家庭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满足。
(3)主要内容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等。由于这些理论均涉及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因而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市场经济学。
2.宏观经济学
(1)含义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的,它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经济学。
(2)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体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3)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和区别
(1)二者的联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密切相关的。由于整体经济的变动产生于千百万个人的决策,所以,不考虑相关的微观经济决策而去理解宏观经济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2)二者的区别
尽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存在固有的联系,但这两个领域仍然是不同的。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探讨不同的问题,所以,它们有时采用相当不同的方法。
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1.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即实证表述,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这种方法旨在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2.规范分析
规范分析即规范表述,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这种方法通常要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3.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
这两种表述的关键区别在于如何来判断其有效性(validity)。原则上,实证表述是可以通过对证据的检验来肯定或是否定的;而规范表述除了事实,还包括价值,判断一项政策是好是坏不仅仅看科学事实,还包含对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以及政治哲学的看法。当然这两者也是互相关联的,实证分析会对规范分析产生影响,但规范分析结论不仅需要实证分析,还需要价值判断(value judgment)。
研究经济学需要记住这两种分析的不同,这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当经济学家解释经济运行情况时,他使用前者,此时他是站在科学家的立场上的;当提供帮助来改善经济后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