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冼星海
忆冼星海
冼星海, 冼星海,1905年 年 6月13日生于澳门一 月 日生于澳门一 个贫苦船工的家庭。 个贫苦船工的家庭。 1926年入北京大学 年入北京大学 音乐传习所, 1928 音乐传习所, 年进上海国立音专 学小提琴和钢琴 , 1929年去巴黎勤工 年去巴黎勤工 俭学, 年考入巴黎音乐院。 俭学,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 年考入巴黎音乐院 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 年去苏联学习、 年去苏联学习 工作, 年 10月30日卒于莫斯科。 《黄河大合 日卒于莫斯科。 月 日卒于莫斯科 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 的一部代表作。 的一部代表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代表作品
长篇小说: 子夜》 长篇小说:《子夜》、《蚀》三 部曲(包括《幻灭》 动摇》 部曲(包括《幻灭》、《动摇》、 追求》)、《 《追求》)、《虹》、《霜叶红 似二月花》 似二月花》等 短篇小说: 农村三部曲》 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包 春蚕》 秋收》 括《春蚕》、《秋收》、《残 )、《林家铺子》 冬》)、《林家铺子》等 散文: 白杨礼赞》 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 风景谈》 等
主旨: 主旨: 文章通过对冼星海的回忆, 文章通过对冼星海的回忆, 赞扬了冼星海高尚的情操 冼星海高尚的情操、 赞扬了冼星海高尚的情操、真 挚的爱国情感和音乐才华, 挚的爱国情感和音乐才华,表 达了作者对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达了作者对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崇敬和怀念之情 之情。 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深入探讨
1、作者在写与冼星海见面之前, 、作者在写与冼星海见面之前, 先写了他想象中的冼星海, 先写了他想象中的冼星海,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作者在见到冼星海后, 有什么作用?作者在见到冼星海后, 为什么“觉得很熟识, 为什么“觉得很熟识,而也感到生 疏”? 铺垫手法 (1)运用铺垫手法,使读者对冼 )运用铺垫手法, 星海有个全面深刻的了解, 全面深刻的了解 星海有个全面深刻的了解,使冼星 海的形象更加鲜明。( 说熟识, 。(2) 海的形象更加鲜明。( )说熟识, 是已从侧面对冼星海有了较全面较 深刻的了解;说生疏, 深刻的了解;说生疏,是过去还从 未跟冼星海见过面。 未跟冼星海见过面。
忆冼星海
思路
• 木刻家的用意不在“写真”,而在表现冼星海作曲时的 神韵。它还远不能满足我的“好奇”。而这,直到我读 了冼星海的自传,才得到部分的满足。 • 第四段中的这段话处于第一部分“想象冼星海”,所以 题目的含义好奇的原因与内容也就是“我”想象冼星海 的原因与“我”想象的内容。 • 前文中有交代,作者在听完黄河大合唱后开始想象冼星 海,所以原因要在1-3段寻找。 • 而4-5段则写出了作者想象的内容,这边是第二空的答 案。 • 由此观之,对于划线句的理解或解释,一定要联系上下 文,甚至是在上下文中找出答案。
忆冼星海
作者---茅盾
冼星海
冼星海(1905.6.13-1945.10.30),祖籍广东,出 生于澳门,中国近代作曲家、钢琴家,于1939年所作的 《黄河大合唱》是最广为人知的作品。 • 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 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 《生产大合唱》等作品。 •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 代表作。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 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 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 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 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 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 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 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 《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 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 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
简要分析作是怎样把只见过一面的冼星 海描写得生动而感人的。
七、忆冼星海
等等
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精读第一部分 1. “我”在听完《黄河大合唱》后的感受如何? 2. “舒服”与“难受”是否矛盾? 不矛盾 “舒服”是指听了演奏后的感动,像灵魂洗过澡 似的,表现出音乐给人的感染力;“难受”是因
为自己是音乐的门外汉,没法确切地说出好在哪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按照时间顺序把全文分成三个部分,并为它们拟三 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1~5)
第二部分(6~9)
想象中的冼星海
长谈时的冼星海
第三部分 (10~15) 记忆中的冼星海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按照时间顺序把全文分成三个部分,并为它们拟三 个小标题
① 战胜了生活 ② 字典上没有一个“难”字
③ 坚强的毅志和伟大的魄力
“熟识”是因为之前通过演奏、看木刻、读自传,
觉得“我”和他已经是很熟悉的了;“生疏”是
因为现在确实又是第一次见面。
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精读第二部分 第七段中“我心里这样说,觉得很熟识,而又感到 生疏。”一句中,“熟识”和“生疏”是否矛盾? 不矛盾
“熟识”是因为之前通过演奏、看木刻、读自传,
觉得“我”和他已经是很熟悉的在我心中
谢 谢 观 看 !
第二单元
人物春秋
忆冼星海
茅盾
主讲:黄梦涵
作 者 简 介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 华人,当代诗人。1933年第一次
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
———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 风清新,轰动诗坛。1957年被错 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 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直到1976年重又执笔,出现
了创作的另一个高潮。1996年5月5日因病逝世,享年86岁。
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作词:光未然;作曲:冼星海 朗诵:瞿弦和 指挥:严良堃 乐团:中央乐团交响乐团,中央乐团合唱 (朗诵词) 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 任人宰割? 我们抱定必死的决心, 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多声部合唱)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靳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四、揭示主旨 体会作者情感
散读文章的第三部分,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说说你的理由。 抒情议论,深切怀念冼星海,抒发对他去世的悲伤惋 惜,赞美他“永远活着”。 表达了作者对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在 漫漫人生旅途中,冼星海积极的生活态度与人格魅力如 一盏明灯,为作者,也为我们照亮了前程。
(3)当他走进我的房间,自己通了姓名的时候,我吃了一惊, “呀,这就是冼星海么!”我心里这样说,觉得很熟识,而也 感到生疏。 (4)一个生龙活虎般的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 永远坐在我对面,直到我眼不能见,耳不能听,只要我神智还没 昏迷,他永远活着。
六、本文的主要艺术特色
(1)围绕主题选择材料。 (2)通过多种描写手法来展现人物性格。
三、精读课文 通过典型事例,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1.具体详细地品读第2、4、5、自然段,思考“我”在听完演奏、看过木 刻《冼星海作曲图》以及读过冼星海自传之后联想到的冼星海的形象分别 是什么样的?
第二段中,“我”听了演奏后想象“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呢?”构成悬念,吸引 读者与作者一起勾勒主人公的形象。 第四段,联想木刻《冼星海作曲图》,勾勒冼星海的形象。“伏案”、“执笔”、 “沉思”、“两眼眯紧如一线”,壮其作曲时专注的神态。 第五段,从冼星海自传,部分了解冼星海:由他的坎坷经历、艺术才华和坚强的个 性,相信他终会有所成就。 2.精读文章的第7、8、9自然段,作者较为详尽地叙述了初次见面时的长谈。仔细 阅读这部分内容,说说从冼星海滔滔不绝的言语中,你感受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细节?为什么? 主要是叙述冼星海滔滔不绝的谈话内容,既与前文中友人对冼星海的概括(“喜欢 说笑,话匣子一开就会滔滔不绝”)呼应,又刻画出他的雄心大志、好学深思和爱 国情怀。在写其“滔滔不绝”时,则以“我”的“不能赞一词”和“记不全”来反 面衬托;又以“兴奋鼓舞”正面烘托表达自己的感奋和敬佩之情。
忆冼星海
答案二: 作者虽与冼星海只见过一面,但印象深刻。作者详细记述了这次见面的
情形,描写了冼星海滔滔不绝的谈吐,计划写《名族交响乐》的创作激
情,以及“要写,还得回中国来”的铿锵话语,在对人物的描写中,生 动地刻画了一个热情开朗、才华横溢、充满爱国情怀的音乐家形象,给
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欣赏评价题目汇编
结合上下文,品味第⑨段中“大摇大摆”一
欣赏有表现力的词 词,说说这个词都写出了什么。
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⑤段中加点的“冒”字都
判断并欣赏有表现力 写出了什么?
文章中有许多句子写得很精彩,请你从文中
的句子
自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只见过一面的冼星海 描写得生动而感人的。
欣赏品评中华民族的儿女啊, 谁愿意像猪羊一般, 任人宰割? 我们要抱定必胜的决心,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 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1.说说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 2.作者是怎样把只见过一面的冼星海描写得生 动感人的?
答案一: 作者先写听《黄河大合唱》和看《冼星海作曲图》,从侧面表现出冼
星海的气魄和神韵;然后再正面写与冼星海的见面,通过对他滔滔不
绝谈吐的描述以及“要写,还得会中国来”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他热 情开朗的性格和炽热的爱国情怀。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使冼星海这一形象生动而感人。
近几年记叙文阅读文本的特点
沪教版五四制语文八下《忆冼星海》ppt课件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忆冼星海》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篇章结构
文章以回忆冼星海为主线,通过叙述 、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展现 了冼星海的人生经历、艺术成就以及 与作者之间的深厚情谊。
写作特点
文章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描写,使冼星 海的形象栩栩如生,同时也表达了作 者对冼星海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
冼星海在抗战时期创作了大量音乐作 品,为激发民众抗日热情发挥了重要 作用。
文化界人士纷纷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日思想。
作者茅盾及其与冼星海关系
茅盾简介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
茅盾与冼星海的关系
茅盾与冼星海为好友,两人曾在上海一起从事文化工作。
茅盾对冼星海的回忆与评价
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探讨
叙述与描写相结合
文章在叙述冼星海的人生经历时 ,穿插了大量的描写手法,如对 他的外貌、性格、艺术才华的描 写等,使得冼星海的形象更加鲜
明生动。
抒情手法的运用
文章在表达对冼星海的怀念和敬 意时,运用了丰富的抒情手法, 如直接抒发情感、借助景物抒情
等,使得文章情感真挚动人。
对比手法的运用
西方音乐发展历程
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音乐、中世纪教会音乐到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等时期的音乐流派,西方音乐同样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多样的音乐 风格。
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创作风格比较
中国音乐创作风格
注重意境和情感表达,以旋律为 主,讲究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西方音乐创作风格
(现代文阅读题)忆冼星海语文阅读答案(北京中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题
忆冼星海
茅盾
和冼星海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在听过他作品的演奏,读过了他那玩语言的自传以后。
那一次我所听到的《黄河大合唱》,据说是小规模的。那次演奏的指挥是一位青年音乐家,朋友告诉我,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挥,演奏当更精彩些。但我得老实说,尽管是小规模,可是那一次的演奏还是十分美满的。我应当承认,这开了我的眼界,使我感动,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抓,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那伟大的气魄自然而然使人发生崇高的情感,光是这一点,也就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
现在我还记得他的《民族交响乐》的一部分计划。他将从海陆空三方面来描写我们祖国山河的美丽、雄伟与博大。他将以狮子舞、划龙船、放风筝这三种民间的娱乐,作为这伟大创作的象征或韵调,来描写祖国人民的生活、理想和要求。你预备在旅居苏联的时候写你这作品么?不!他回答,我去苏联是学习,吸收他们的好东西。要写,还得回中国来!
一个、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永远坐在我对面,直到我眼不能见,耳不能听,只要我神智还没昏迷,他永远活着。
____年1月5日
(有删改)
------------------
【注】①苏联,指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____年解体。
1.作者在回忆冼星海的过程中,既写了想象中的冼星海,也写了冼星海留给他的印象。阅读文章,填写表格。(3分)
大约三个月以后,在西安,冼星海突然来访我。
那时我正在候车南下,而他即将经过新疆赴苏联。当他走进我的房间,自己通了姓名的时候,我吃了一惊,呀,这就是冼星海么!我觉得很熟识,而也感到生疏。我将这坐在我对面的人和马达木刻中的人作比较,也和我读了他的自传以后在想象中描绘出来的人作比较,我差不多连应有的寒暄也忘记了。然而冼星海却滔滔不绝地说起来。他说起了他到苏联去的计划,讲他的《民族交响乐》的创作。他的话我已记不全了,可是,他那种气魄,却使我兴奋鼓舞。他说,他以后的十年中将以全力完成他的创作计划。我深信他一定能达到,因为他不但有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魄力,而且又是那样好学深思,勤于收集各地民谣的材料。他说他将在新疆逗留一年半载,尽量收集各民族的歌谣,然后再去苏联。
XXX《忆冼星海》阅读练习及答案
XXX《忆冼星海》阅读练习及答案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8题。
(13分)XXXXXX那一次我所听到的《黄河大合唱》,据说还是小规模的,然而参加合唱的人数已有三百左右;朋友告诉我,曾经有过五百人以上的。
那次演奏的指挥是一位青年音乐家,是XXX先生担任XXX的短短时期内训练出来的得意弟子;朋友又告诉我,要是XXX自任指挥,这次的演奏当更精彩些。
但我得老实说,尽管“这是小规模”,而且由他的高足代任指挥,可是那一次的演奏还是十分美满。
我应当承认,这开了我的眼界,这使我感动,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抓,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
从那时起,我便在想象:XXX是怎样一个人呢?我曾经想象他该是一位魁梧奇伟、沉默寡言的人物。
可是朋友们又告诉我:不是,XXX是中等身材,喜欢说笑,话匣子一开就会滔滔不绝的。
大约三个月以后,在西安,XXX突然来访我。
那时我正在候车南下,而他呢,在西安已住了几个月,行将经过新疆而赴苏联。
当他走进我的房间,自己通了姓名的时候,我吃了一惊,“呀,这就是XXX么!”我心里如许说,觉得很熟悉,而也感到陌生。
和友人初度晤面,我总是拙于言词,不晓得说些什么好,而在那时,我差不多连应有的XXX也遗忘了。
然而XXX却口若悬河提及来了。
他说他刚出来,就晓得我出来了,而在我还没到西安的时候就晓得我要来了;他提及了他到苏联去的计划,问起了新疆的情形,接着就讲他的《民族交响乐》的创作。
我关于音乐的常识太差,XXX他的议论,真实不能赞一词。
岂但不能赞一词而已,他的话我记也记不全呢。
可是,他那种气魄,却又一次使我兴奋鼓舞,和上回听到《黄河大独唱》一样。
XXX说他的字典上没有“难”这一字,我以为XXX的字典上也没有这一个字。
他说,他以后的十年中将以全力完成他这创作计划。
我深信他一定能到达。
那天我们的长谈,是我和他的第一次晤面,谁又料得到这就是最后一次呵!“要写,还得回中国来!”这句话,今天还在我耳边回响,谁又料得到他不能返来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在写这小文的时候还觉得我是在做噩梦。
公开课课件 洗星海忆
回忆想象 听《黄河大合唱》 读冼星海的自传 ③
印象 ① ② 气魄伟大,好学深思,热 爱祖国
走进人物
文本中,既写了想象中的冼星海,也写了冼星海留给他的印象。 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回忆想象 听《黄河大合唱》 读冼星海的自传
印象 ①魁梧奇伟,沉默寡言 ②
③
气魄伟大,好学深思,热 爱祖国
走进人物
文本中,既写了想象中的冼星海,也写了冼星海留给他的印象。 阅读文本,填写表格。
气魄伟大,好学深思,热 爱祖国
思考:
1、作者在写与冼星海见面之前, 先写了他想象中的冼星海,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 运用铺垫手法,使读者对冼星海 有个全面深刻的了解,使冼星海的形 象更加鲜明 。
思考:
2、作者在见到冼星海后,为什么“觉得 很熟识,而也感到生疏”?
说熟识,是已从侧面对冼星海有了较全面 较深刻的了解;说生疏,是过去还从未跟 冼星海见过面。
思考:
3、在西安与冼星海的相见,重点追述了见 面长谈的场景,主要叙述了冼星海滔滔不 绝的谈话内容,有何作用?
• 既与前文中有人对冼星海的概括(喜欢说笑,话匣子一开 就会滔滔不绝)呼应,有刻画了他的雄心大志、好学深思、 和爱国情怀。
4、作者在通过“我在写这小文的时候还觉 得我是在做恶梦”,“我看到报上的消息 时,我半晌说不出话”,又在倒数第三段 写:“昨晚我忽然这样想……”倒数第二段 又说:“现在我还是这样想……”这些内容》
读冼星海的自传
①
②战胜了生活的坎坷,成 就了伟大的抱负
③
气魄伟大,好学深思,热 爱祖国
走进人物
文本中,既写了想象中的冼星海,也写了冼星海留给他的印象。 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回忆想象
印象
听《黄河大合唱》
茅盾《忆冼星海》阅读答案
茅盾《忆冼星海》阅读答案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茅盾《忆冼星海》阅读答案(共含1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茅盾《忆冼星海》阅读答案茅盾和冼星海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在听过他作品的演奏,读过了他那玩语言的自传以后。
那一次我所听到的《黄河大合唱》,据说是小规模的。
那次演奏的指挥是一位青年音乐家,朋友告诉我,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挥,演奏当更精彩些。
但我得老实说,尽管是“小规模”,可是那一次的演奏还是十分美满的。
我应当承认,这开了我的眼界,使我感动,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抓,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
那伟大的气魄自然而然使人发生崇高的情感,光是这一点,也就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
从那时起,我便在想象: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呢?我曾经想象他该是木刻家马达那样一位魁梧奇伟、沉默寡言的人物。
可是朋友又告诉我:不是,冼星海是中等身材,喜欢说笑,话匣子一开就会滔滔不绝。
我见过马达的一幅木刻:一人伏案,执笔沉思,大的斗篷显得他头部特小,两眼眯紧如一线。
这人就是冼星海,这幅木刻就名为《冼星海作曲图》。
木刻家的用意不在“写真”,而在表现冼星海作曲时的神韵。
它还远不能满足我的“好奇”。
而这,直到我读了冼星海的自传,才得到部分的满足。
从冼星海的生活经历,我了解了他的作品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气魄。
他做过饭店堂倌,咖啡馆杂役,做过轮船上锅炉间的火夫,浴堂的打杂,也做过乞丐。
什么都做过的一个人,有两种可能:一是被生活所压倒,虽有抱负,只成为一场梦;一是战胜了生活,那他的抱负不但能实现,而且必将放出万丈光芒。
“星海就是后一种人!”——我当时这样想,仿佛我和他已经是很熟悉的了。
大约三个月以后,在西安,冼星海突然来访我。
那时我正在候车南下,而他即将经过新疆赴苏联。
当他走进我的`房间,自己通了姓名的时候,我吃了一惊,“呀,这就是冼星海么!”我觉得很熟识,而也感到生疏。
我将这坐在我对面的人和马达木刻中的人作比较,也和我读了他的自传以后在想象中描绘出来的人作比较,我差不多连应有的寒暄也忘记了。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忆冼星海》课件 沪教版五四制
毕业院校: 巴黎国立音乐学院
主要成就: 1939年,创作《黄河大合唱》 代表作品: 《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 去》《黄河大合唱》《生产大 合唱》
欣赏
• 写于1938年, 在抗战烽火的洗 礼下,迅速成为 中华儿女爱国救 亡的号角,在中 国大地上广为流 传。
《黄河大合唱》,在抗战烽火的洗 礼下,迅速成长为中华儿女爱国救 亡的号角;与此同时,以其所负载 的精神力量和民族个性,在海外华 人及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中得到了广 泛的认同。而到了和平年代,它犹 如一位战功累累的元勋,继续驰骋 在国内外乐坛,成为中华民族傲人 的艺术财富。
梳理脉络
(1)按照时间为顺序把 全文分成三部分,并为 它们拟三个小标题。
• (1)按照时间为顺序把全文分成三部分,并为它们拟三 个小标题。
• 明确:
• 第一部分(1-5节):想像中的冼星海;第二部分(6-9 节):长谈时的冼星海;第三部分(10-15节):记忆中 的冼星海。
默读课文。
• (2)初步感受作者笔下的冼星海形象。把体现冼星海个 性特征的句子圈划下来,用简洁的语言写批注。
2、中华民族的解放胜利,就 是要每一个国民贡献他纯洁的 爱国之心。
3、 每个人在他生活中都经历过不 幸和痛苦。有些人在苦难中只想 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发出 绝望的哀号;有些人在苦难中还 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先 和子孙,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 就得到乐观和自信。
茅盾生平
•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 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 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 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 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文化大革 命时期深受四人帮迫害。1981年3 月27日辞世。
沪教版(五四学制)7忆冼星海教学设计
7 忆冼星海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圈划、朗读等方法,感受冼星海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气魄。
过程与方法:学习文章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种情势的朗读,揣摩文章遣词造句,体会作者对冼星海的崇敬、怀念之情。
2学情分析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阅读课文、感知课文的基本方法和从描写人物的语句中把握人物特点的方法,但本文更强调作者的情感,可以兼顾“识人”、“悟情”。
因此,在既有的基础之上,将把握文中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冼星海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气魄,以及作者对冼星海的崇敬、怀念之情作为目标之一和教学重点。
而写作手法之所以定为目标和教学难点,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往往在“写什么”上感到困惑,借助本文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对如何选材描写人物方面积累一些有益的经验。
3重点难点【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借助圈划、朗读等方法,把握文中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冼星海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气魄,以及作者对冼星海的崇敬、怀念之情。
【难点】学习文章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写法。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欣赏《黄河大合唱》的组歌之一《保卫黄河》,然后简单地交流视听感受。
2.提问:如此气势磅礴的乐曲出自哪位大家之手呢?教师适时引出《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它写于1938年,在抗战烽火的洗礼下,迅速成为中华儿女爱国救亡的号角,在中国大地上广为流传。
今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茅盾的《忆冼星海》一文,来了解这样一位杰出的人民音乐家。
(板书课题)活动2【讲授】二、朗读课文,积累词语魁梧沉默寡言寒暄绮丽津津乐道活动3【讲授】初步感知、梳理脉络 按照时间为顺序把全文分成三部分,并为它们拟三个小标题。
明确:第一部分(1-5节):想像中的冼星海;第二部分(6-9节):长谈时的冼星海;第三部分(10-15节):记忆中的冼星海。
活动4【活动】精读课文品析典型事例,体会作者情感精读课文品析典型事例,体会作者情感多种情势朗读,提出一组问题,引导学生品析典型事例,感受冼星海的精神世界,体会作者的怀念、崇敬之情。
洗星海洗星海和冼星海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在听过他的作品抗战以后的作
洗星海-洗星海和冼星海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在听过他的作品(抗战以后的作忆冼星海。
和冼星海见面的时候。
已经是在听过他的作品的演奏。
并且是读过了他那万余言的自传以后。
本名,沈德鸿。
别称,笔名茅盾。
郎损。
玄珠。
方璧。
止敬。
蒲牢。
微明。
沈仲方。
沈明甫。
字号,雁冰。
所处时代, 现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浙江嘉兴桐乡。
出生时间,1896年7月4日。
去世时间,1981年3月27日。
主要作品,《子夜》。
《霜叶红似二月花》。
《春蚕》。
《白杨礼赞》等。
主要成就,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中国革命文艺奠基人。
并且是读过了他那万余言的自传以后。
那一次我所听到的《黄河大合唱》。
据说还是小规模的。
然而参加合唱人数已有三百左右;朋友告诉我。
曾经有过五百人以上的。
那次演奏的指挥是一位青年音乐家。
是星海先生担任鲁艺音乐系的短短时期内训练出来的得意弟子;朋友又告诉我。
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挥。
这次的演奏当更精彩些。
但我得老实说。
尽管“这是小规模”。
而且由他的高足。
代任指挥。
可是那一次的演奏还是十分美满;———不。
我应当承认。
这开了我的眼界。
这使我感动。
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抓。
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
对于音乐。
我是十足的门外汉。
我不能有条有理告诉你:《黄河大合唱》的好处在哪里。
可是它那伟大的气魄自然而然使人鄙吝全消。
发生崇高的情感。
光是这一点也就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
从那时起。
我便在想象: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呢?我曾经想象他该是木刻家马达那样一位魁梧奇伟。
沉默寡言的人物。
可是朋友们又告诉我:不是。
冼星海是中等身材。
喜欢说笑。
话匣子一开就会滔滔不绝的。
我见过马达刻的一幅木刻:一人伏案。
执笔沉思。
大的斗篷显得他头部特小。
两眼眯紧如一线。
这人就是冼星海。
这幅木刻就名为《冼星海作曲图》。
木刻很小。
当然。
面部不可能如其真人。
而且木刻家的用意大概也不在“写真”。
而在表达冼星海作曲时的神韵。
我对于这一幅木刻也颇爱好。
虽然它还不能满足我的“好奇”。
忆冼星海读后感
忆冼星海读后感忆冼星海读后感(一)尔看过《忆冼星海》,听过他简直一切的做品。
曲到那原《冼星海传》,才让尔实实邪邪的理解他。
冼星海急促的平生外,创做糊口约10余年,共做歌直数百尾,年夜折唱4部、歌剧1部、交响直2部、管弦乐组直4部、狂念直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合奏、重奏直多尾。
正在冼星海的创做外,数目至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大众歌直。
此中有邪里体现外国人平易近的抗日奋斗、接纳招呼性、和斗性的停止直模式的《救国-军歌》《青年停止直》《捍卫卢沟桥》战《到仇敌前方来》;有详细展现人平易近和平壮美的和斗图景、将抒怀性取煽动性或描画性取归纳综合性联合正在一同的《正在太止山上》《游击军》战《反-攻》;有体现工农大众的逸动糊口、接纳特定的逸动调子战节拍写成的《顶软上》《推犁歌》《搬妇直》战《路是咱们谢》;另有为抗和外的夫父、儿童写的《只怕没有抵制》《故国的孩子们》战《三八夫父节歌》等等。
正在那些大众歌直外,冼星海依据差别内容,发明具备差别本性特色的音乐形象,或以具备打击力的节拍战挺秀昂扬、富于棱角的旋律,体现鼓动感动大方的情绪战英武豪壮的气焰;或以气味严广的旋律、舒徐从容的节拍战抒怀露蕴的调子,表现反动人平易近丰盛的心田世界。
那是何等的枯耀,您是咱们外国的年夜音乐野,否为何您的熟命云云的欠久?天赋们皆夭合了,留高的只要愤怒嗟讶。
您的人熟之旅,您的理想,您的才干,皆连异躯体埋入泥沙。
另有谁能代替您?出有任何人。
尔战茅矛有同样的信答。
那样的一小我私家,怎样便死了!正在您欠久的四十年熟命过程外,您经验了从一个普通贫困舟工的子弟,到音乐野,再到无产阶层反动野的转变。
您刚劲脆韧,自弱没有息、您志存下近,襟怀雄心、您供实求实,志存下近。
那些,没有邪是伟年夜的共-产-党精力。
现真须要冼星海式的人格质量,咱们要鼎力发扬战传承外华平易近族名族精力,党的精力。
便像冼星海,另有许许多多-党的次要人物,英豪人物,他们傍边出有任何一小我私家身上的任何一点值失任何一小我私家教习。
《忆冼星海》阅读答案
《忆冼星海》阅读答案篇一:201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摸底语文试卷201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一、默写(10分) 1、,尚思为国戍轮台。
2、无限河山泪, 3、宣室求贤访逐臣,。
4、映阶碧草自春色,。
5、出师未捷身先死,二、诗词理解,完成6—7题(3分)四块玉·别情(元)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6、曲中“杨花雪”的意思是(1分) 7、下列选项对此曲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写出了女子与爱人在分别之时,难舍难分哀婉凄苦之情。
B.“凭阑袖拂杨花雪。
”作者凭栏远眺,凝望爱人远去的背影,伤心欲绝,眼前美景却衬托的是离别的悲情。
C.此曲的结尾,把相思之苦推向高潮。
写出了与爱人别离的伤痛,以及难以见到恋人的绝望。
D.全曲围绕“送别”,在写出女子与爱人别离后的痛苦的同时,也形象地写出了女子不顾山水之隔,要去与恋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答案:三、课内阅读,完成8—11题(8分)木兰诗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忆冼星海(沪教版)PPT课件
忆冼星海
Q6:读第15自然段,作者回忆这些往事的目的何在?
A6:作者撷取了几个生活镜头,刻画了冼星海坚强的意志和伟大 的气魄,也表达了作者对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在漫漫人生旅途中,冼星海积极的生活态度与人格魅力如一盏明 灯,为作者,也为我们照亮了前程。
Q7:作者在结尾处说:“只要我神智还没昏迷,他永远活着。” 你认为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A7:这是对“一个生龙活虎般的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 想的冼星海”的高度肯定,说明冼星海将永远活在作者的心中, 同样也活在诸多读者的心中。一个具有非凡的音乐才能、具有伟 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将永垂不朽。
忆冼星海
Q1:作者在回忆冼星海的过程中,既写了想象中的冼星海,也 写了冼星海留给他的印象。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回忆想象 印象
听《黄河大合唱》
读冼星海的自传 ③ A1:①魁梧奇伟,沉默寡言
①
②
气魄伟大,好抱负
③在西安与冼星海相见
忆冼星海
Q2:思考文章第四节作者“好奇”的原因。 A2:①听《黄河大合唱》之后,“发生崇高的情感” ②能写出具有“伟大的气魄”作品的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
忆冼星海
Q8:对冼星海之死,作者表现出了无限的伤悲之痛,作者是怎 样表述这种情感的?
A8:作者以写两人的唯一一次见面,并听到他的创作计划,然而 他却不能回来了,来表现自己的伤悲。接着,作者又通过“我在 写这小文的时候还觉得我是在做恶梦”,“我看到报上的消息时, 我半晌说不出话”,“这样一个人,怎么就死了”这些带有极强 感情色彩的语句,抒发了对冼星海之死的悲伤。 Q9:思考文章开头“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那?”这句话的用处。 A9:构成悬念,吸引读者与作者一起勾勒主人公的形象。
洗星海和冼星海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在听过他的作品(抗战以后的作
洗星海和冼星海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在听过他的作品(抗战以后的作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忆冼星海。
和冼星海见面的时候。
已经是在听过他的作品的演奏。
并且是读过了他那万余言的自传以后。
本名,沈德鸿。
别称,笔名茅盾。
郎损。
玄珠。
方璧。
止敬。
蒲牢。
微明。
沈仲方。
沈明甫。
字号,雁冰。
所处时代, 现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浙江嘉兴桐乡。
出生时间,1896年7月4日。
去世时间,1981年3月27日。
主要作品,《子夜》。
《霜叶红似二月花》。
《春蚕》。
《白杨礼赞》等。
主要成就,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中国革命文艺奠基人。
并且是读过了他那万余言的自传以后。
那一次我所听到的《黄河大合唱》。
据说还是小规模的。
然而参加合唱人数已有三百左右;朋友告诉我。
曾经有过五百人以上的。
那次演奏的指挥是一位青年音乐家。
是星海先生担任鲁艺音乐系的短短时期内训练出来的得意弟子;朋友又告诉我。
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挥。
这次的演奏当更精彩些。
但我得老实说。
尽管“这是小规模”。
而且由他的高足。
代任指挥。
可是那一次的演奏还是十分美满;———不。
我应当承认。
这开了我的眼界。
这使我感动。
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抓。
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
对于音乐。
我是十足的门外汉。
我不能有条有理告诉你:《黄河大合唱》的好处在哪里。
可是它那伟大的气魄自然而然使人鄙吝全消。
发生崇高的情感。
光是这一点也就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
从那时起。
我便在想象: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呢?我曾经想象他该是木刻家马达那样一位魁梧奇伟。
沉默寡言的人物。
可是朋友们又告诉我:不是。
冼星海是中等身材。
喜欢说笑。
话匣子一开就会滔滔不绝的。
我见过马达刻的一幅木刻:一人伏案。
执笔沉思。
大的斗篷显得他头部特小。
两眼眯紧如一线。
这人就是冼星海。
这幅木刻就名为《冼星海作曲图》。
木刻很小。
当然。
面部不可能如其真人。
而且木刻家的用意大概也不在“写真”。
而在表达冼星海作曲时的神韵。
我对于这一幅木刻也颇爱好。
《忆冼星海》-教案
教学目标:1、感受冼星海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气魄。
2、学习文章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并体会作者对冼星海的怀念之情。
重点难点: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借助圈划、朗读等方法,把握文中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冼星海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气魄。
难点:学习文章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一、新课导入1、欣赏《黄河大合唱》的组歌之一《黄河颂》,然后简单地交流视听感受。
2、提问:如此气势磅礴的乐曲出自哪位大家之手呢?教师适时引出《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一一它写于1938年,在抗战烽火的洗礼下,迅速成为中华儿女爱国救亡的号角,在中国大地上广为流传。
今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茅盾的《忆冼星海》一文,来了解这样一位杰出的人民音乐家。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
(1)按照时间为顺序把全文分成三部分,并为它们拟三个小标题。
默读课文,划分段落,拟小标题。
明确:第一部分(1 — 5节):想像中的冼星海;第二部分(6-9节):长谈时的冼星海;第三部分(10—15节):记忆中的冼星海。
(2)初步感受作者笔下的冼星海形象。
把体现冼星海个性特征的句子圈划下来,用简洁的语言写批注。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概括冼星海的个性特征。
如:战胜了生活;字典上没有一个“难”字;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魄力;生龙活虎般的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等等。
2、要求交流初读感受。
(1)分段落,添加小标题(2)圈划的句子,说说自己在默读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冼星海。
三、深入研读:多种形式朗读,提出一组问题,引导学生品析典型事例,感受冼星海的精神世界,体会作者的怀念之情。
1、散读文章的第三部分,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说说你的理由。
再次朗读课文第三部分,对关键的句段进行圈划、品读,感悟作者对冼星海崇敬之情。
2、指名分别朗读第13、14自然段。
当作者得知噩耗后,不止一次地这样想。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假设。
思考:有何用意?朗读并概括第13、14自然段,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忆冼星海
茅盾
作家、作品简介
茅盾(1896年7月4日 ~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 德鸿,字雁冰。汉族,浙江 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 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 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 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代表作品
长篇小说:《子夜》、《蚀》三 部曲(包括《幻灭》、《动摇》、 《追求》)、《虹》、《霜叶红 似二月花》等 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包 括《春蚕》、《秋收》、《残 冬》)、《林家铺子》等
3、对冼星海之死,作者表现 出了无限的伤悲之痛,作者 是怎样表述这种情感的?
作者以写两人的唯一一次见面, 并听到他的创作计划,然而他却不 能回来了,来表现自己的伤悲。接 着,作者又通过“我在写这小文的 时候还觉得我是在做噩梦”,“我看 到报上的消息时,我半晌说不出 话”,“这样一个人,怎么就死了” 这些带有极强感情色彩的语句,抒 发了对冼星海之死的悲伤。
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 等
预习检查
魁梧 沉默寡言
写真
绮丽
寒暄
津津乐道
欣赏《黄河大合唱》 的组歌之一《黄河颂》, 然后简单地交流感受。 如此气势磅礴的乐曲出自 哪位大家之手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黄河大合唱》创作背 景——它写于1938年,在抗 战烽火的洗礼下,迅速成为 中华儿女爱国救亡的号角, 在中国大地上广为流传。 今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 茅盾的《忆冼星海》一文, 来了解这样一位杰出的人民 音乐家。
4、 作者在结尾处说:“只要我 神智还没昏迷,他永远活着。” 你认为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这是对“一个生龙活虎般的 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 理想的冼星海”的高度肯定, 说明冼星海将永远活在作者的 心中,同样也活在诸多读者的 心中。一个具有非凡的音乐才 能、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 理想的冼星海将永垂不朽。
2、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只见过一 面的冼星海描写得生动而感人的。
作者先写听《黄河大合唱》 和看《冼星海作曲图》,从侧面 表现出冼星海的气魄和神韵;然 后再正面写与冼星海的见面,通 过对他滔滔不绝谈吐的描述以及 “要写,还得会中国来”的语言 描写,表现了他热情开朗的性格 和炽热的爱国情怀。文章正面描 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冼星海 这一形象生动而感人。
本文的艺术特色:
(1)围绕主题选择材料。
听《黄河大合唱》、看冼星海木雕 像、西安见面以及听到他不幸逝世 的假象,看似不连贯的材料,实际 上都紧扣文章中心,表现主题服务。 (2)通过多种描写手法来展现人物 性格。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互合,完 整表现了一位人民音乐家潇洒和 从容的形象。
主旨: 文章通过对冼星海的回忆, 赞扬了冼星海高尚的情操、真 挚的爱国情感和音乐才华,表 达了作者对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根据不同的阶段,概括冼星 海的个性特征。
①魁梧奇伟,沉默寡言
②战胜了生活的坎坷,成就 了伟大的抱负 ③气魄伟大,好学深思, 热爱祖国
重点品读第三部分
1.散读文章的第三部分, 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 感?说说你的理由。
感悟作者对冼星海崇敬之情。 2.朗读第14、15自然段。当 作者得知噩耗后,不止一次 地这样想。用简洁的语言概 括作者的假设。思考:有何 用意?
3、全班齐读第16自然段,提 问:你认为作者回忆这些往 事的目的何在?
明确:作者撷取了几个生活 镜头,刻画了冼星海坚强的意志 和伟大的气魄,也表达了作者对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崇敬和怀念 之情。在漫漫人生旅途中,冼星 海积极的生活态度与人格魅力如 一盏明灯,为作者,也为我们照 亮了前程。
深入探讨
1、作者在写与冼星海见面之前, 先写了他想象中的冼星海,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作者在见到冼星海后, 为什么“觉得很熟识,而也感到生 疏”? (1)运用铺垫手法,使读者对冼 星海有个全面深刻的了解,使冼星 海的形象更加鲜明。(2)说熟识, 是已从侧面对冼星海有了较全面较 深刻的了解;说生疏,是过去还从 未跟冼星海见过面。
默读课文:
(1)按照时间顺序把全 文分成三部分,并为它 们拟三个小标题。
(2)初步感受作者笔下的 冼星海形象。把体现冼星海 个性特征的句子圈划下来, 用简洁的语言写批注。
第一部分(1-5节):
想像中的冼星海; 第二部分(6-9节): 长谈时的冼星海; 第三部分(10-16节): 记忆中的冼星海。
冼星海,1905年 6月13日生于澳门一 个贫苦船工的家庭。 1926年入北京大学 音乐传习所, 1928 年进上海国立音专 学小提琴和钢琴 , 1929年去巴黎勤工
俭学,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 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 10月30日卒于莫斯科。 《黄河大合 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 的一部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