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掌握冬、夏季风的特点,识记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运用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示意图,了解季风对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影响。
3、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各地降水量柱状图,概括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季节分配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冬夏季风特点
2.降水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读图指导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
新课导入展示目标观看视频:不同的降水导致
的地表状况,
生活中大家都感受过冬季风
和夏季风,说说你对他们有
怎么样的认识?
教师出示学习目标
冬季风:寒冷
夏季风:湿热
学生齐读
创设情境
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切
人,引发兴趣
明确任务自主探究问题1:冬夏季风各有怎样的
特点?
明确学习任务进
行小组合作
明确任务后学生学习
的目标性更强大
问题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任务3: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小组展示
评价归纳
任务一展示:
教师组织学生“自述”
任务二展示:
学生分角色表演冬夏季风,
并说出冬夏季风活动对我国
东部地区雨带推移和南北方
雨季长短的影响学生说出:我是冬季风,发源
于?方向?特点?
做好对比分析
学生分角色表演季风活动稳定
和不稳定
学生看图找400毫米800毫米
等降水量线探究出降水的时空
分布特点
以自述的
小游戏进
行,有助
于学生的
参与和理
解
指导学生
读图,教
会读图方
法
任务三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读中国降水量
分布图找到400毫米800毫
米等降水量线,再结合
广州武汉、兰州、乌鲁木齐、
年降水量柱状图找出空间分
布特点
再读降水量状图找出时间分
布特点。
整合知识
回顾目标
以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来整
合本节课的知识点
学生思考影响降
水的因素
以问题的形式整合本
节课所学,效果较好
知
识
树
课题小结本节学习的内容与生活联系密切,希望能给大家的生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反思回顾教学过程中用于巩固的习题再多一些就更好了。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学习地理的专业素养,
而且也学会了小组合作。在教学中,教师不断切入学生的生
活体验,如学生感受过的冬季风、夏季风、降水的特点等。
让学生借助生活体验来感知学习内容,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让学生树立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利用小组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内在潜力。教学过程中设置了角色扮演冬夏季的小游戏,也适应了学生这个年龄段的身心特点,通过游戏的牵引,学生学在课堂,乐在课堂。
效果分析
本节课教师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创设多种情境和游戏,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始终牵引着学生的注意力。通过一系列的课堂训练及时巩固,整体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既掌握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识,又通过课堂体验了生活中的地理常识。真正做到了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一直都是自然地理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的主要气候特征之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学起来也会感到贴近生活。以气温和降水的学习作为本节课的铺垫,学生学起来还是很顺利的,本节课的学习也为区域地理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评测练习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
指()
A、偏北风
B、偏东风
C、夏季风
D、冬季风
2、受冬季风的影响,我国冬季的气候特征是()
A、温暖湿润
B、寒冷干燥
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
3、下列山脉既是我国地势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又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的是()
A、秦岭
B、太行山
C、阴山
D、大兴安岭
4、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主要原因是()
A、地势高低不同
B、纬度位置差异大
C、季风活动不稳定
D、海陆位置不同
5、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A、降水地区分布不均
B、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C、北部多于南部
D、西部多于东部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7~8题
7. 根据雨带在Ⅰ、Ⅰ地区的
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
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
区的时间大致是()
A.4~6月B.6~
7月
C.6~8月D.5~
8月
8. 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
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
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
状况是()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读“影响我国的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