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5大题现代文阅读Ⅱ散文阅读考点2理解词句含意题型2理解句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二理解句意
(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比邻而居》),完成后面的问题。
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6分)
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生答案得分误区诊断
学生
甲
艾草的熏烟升华了
不同的生活状态,使
各种生活状态互相
交融,不分彼此地聚
集在一起,达到一种
美好的平衡。
1分
该生没有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含意。画线的句子
中,“艾草味”指端午等传统文化,“所有的气味”
指不同的生活状态,“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
静下来”指不同的生活状态也有相同的生活内容,
蕴含了对端午等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该生没有抓住
这些关键词的深层内涵,以致漏掉要点丢分。
(短板一:不能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含意)
学生
乙
端午节到了,家家都
过起了节日,空气里
充满了艾草味,压倒
了一切气味。
2分
该生没有结合所在段落甚至主旨理解句子的含意。
画线句子蕴含了对端午等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而该
生只答出了画线句子的表面意思,没有答出其深层
意蕴。(短板二:不能
结合所在段落甚至主旨理解句子含意)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意蕴的理解。端午到了,生活状态、风格迥异的各家在这一天却都弥漫着相同的艾草味,在表明不同的生活状态也会有相同的生活内容的同时,也暗含着对以端午节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认同。在艾草香中,仿佛油垢也一点点消除,空气都被洇染成青色,艾草的熏烟将各种不同的生活状态都进行了升华,从而使各种生活状态互相交融,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一起,达到一种美好的平衡。
【答案】不同的生活状态也有相同的生活内容;蕴含了对端午等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艾草的熏烟升华了不同的生活状态,从而达成一种火辣与安静、绚烂与明净的平衡。(每点2分)
一、“套模板”“抓关键”理解句子含意(针对“短板一”)
1.据类型,套模板
(1)含蓄句―→注意上下文与之相呼应的阐释句或关键词,揣摩语句的感情(主旨)因素,具体分析含蓄句的外在形式,如比喻、双关、象征手法的运用等。
(2)衔接句―→理解时必须搞清其在文本中的位置,明确其在文中的地位,如过渡、总领、总结等作用。
(3)修辞句―→把握修辞的特点,如比喻的相似性、反语的讽刺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等。
(4)主旨情感句―→根据文章内容的归纳,结合文章结构分析,联系写作背景和标题,整体把握句意。
(5)结构复杂句―→要分析句子结构,抓主干,理枝叶,特别注意修饰限制成分。
2.抓关键词
“抓住”关键词,揣摩句意。关键词,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主要有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或是定、状、补等修饰成分,它们常常是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理解句子可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和目的。
二、“内析外联”理解句子含意(针对“短板二”)
1.所谓“内析”,就是审视句子内部,一看句中关键词语是什么,要依词释句;二看句中表达有无特点,如是否用了修辞手法等,如有,则须用“还原法”写出其本意;三看句中结构,是单句还是复句,是单句就明确主谓宾是什么,是复句就了解层次、关系又是什么,看句子的结构,决定了句意有几层要点,答案语言组织的形式。
2.所谓“外联”,就是审视句子外部环境,一看相邻语句,有无邻句互解;二看所在的段落甚至主旨,句意是要结合段意、主旨来分析的;三看说话人,此句话是文中人物说的还是作者说的,无论是谁说的,都别忘了作者的表达意图。
[专项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导学号:20332046】
女织
王开岭
①古人的生活图景,一语概之:女织男耕。“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田夫蚕妾、牛郎织女,乃最典型的人生单元,亦是最完美的衣食组合与温饱设计,堪称天意。“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华夏先民的栖息史,五千年的村野炊烟,就这么飘飘袅袅,在“锄禾日当午”的挥汗和“唧唧复唧唧”的织声中,走到了二十世纪。
②突然,它像滴空了水的漏钟一样,停了。这个朴素的生活方程、貌似永恒的家务公式,逻辑解散了,使命结束了。城市,彻底步入男不耕女不织的“大脱产”时代;乡村,耕虽依旧,织却消匿。这是技术飞跃和社会分工之果,无可非议。
③我想说说“女织”,从人生美学的角度。对“女织”的蒸发,我略感惋惜。我指的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她,我看重的是“织”的情感内容和性别审美。当一位女性在为恋人、丈夫、孩子织一件毛衣、围巾或袜子时,她用手指和棒针,用密密麻麻的经纬和几个月聚精会神所完成的仅仅是一个物吗?当然不,这更像一场无声的抒情。她用温婉和柔韧,用细腻和漫长,用遐想和劳累,实现了一桩女性独有的心愿。每一针、每一环,都是一记笔画、一个字眼,她把所有心思都织了进去,融入这件最贴身的东西里去了。这比花要美,比甜言蜜语动听,比珠宝首饰贵重。为此,她的手可能会磨茧,但她不在乎,心里甜。
④我记得年少时,中国女人的怀里都有一团毛线,须臾不离,像抱着婴儿。即便在我青春时,这个情景仍随处可见。那会儿,机器造羊毛衫已铺天盖地,但她们仍不放弃这事业。那是个不嫌“慢”的时代。那是个用手工抒情的时代。那个时代的女人,都会留下一枚标志:食指和中指的上部略显糙厚。她们是美丽聪慧的女人,多情而勤奋的女人,懂得“织”的元素和成分,懂得“亲手”的含义,懂得用“繁琐”“辛苦”构造一件贴身之物意味着什么。她们享受这个过程,感动别人,也感动自己。一梭一缕一寸痴,丝丝编就阳春意。如果说,上天派给男性的差事是果腹,那女人的角色则是暖身。除了生育,“织”即成了古代女子最大的事业。乃社会事业、生计事业,亦是婚姻事业、情感事业。
⑤织的背后,你总隐约看到那个字:情。无论春染梢头的豆蔻、贤妻良母的人妇,还是离愁黯景的痴妾、发婚姻牢骚的怨女,手中都有一情感道具:飞梭、织机或绣针。“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调梭辍寒夜,鸣机罢秋日。良人在万里,谁与共成匹。”而在《孔雀东南飞》中,有一段自白:“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那是一个普通少女的成长简历和才艺档案。蚕、织、裁、缝、绣——乃天下女子的技能必修课。即便家境再优,凤娇名媛,顶多免去蚕纺之苦,纤绣之灵则不可少。
⑥我觉得这是人生美学,乃女性的主动选择和天赋所赐,乃女性灵魂之闪光。织的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