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城轨供电教案

城轨供电教案

城轨供电教案教案标题:城轨供电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城轨供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

2. 掌握城轨供电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城轨供电系统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入城轨供电系统的概念,解释其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城轨供电系统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

知识讲解:1. 介绍城轨供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集电装置、牵引变流器、供电网等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2. 解释城轨供电系统的分类,如第三轨供电和架空线供电等。

3. 介绍城轨供电系统的运行原理和工作流程,包括电流的传输、变流器的工作过程等。

案例分析:1. 分析一些城轨供电系统故障案例,如线路短路、供电不稳定等问题,并讨论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2. 引导学生分析城轨供电系统的维护工作,包括定期检查设备、清理污染物等。

操作实践:1. 组织学生进行城轨供电系统的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集电装置、牵引变流器等设备,并观察其工作状态。

2. 强调操作的安全性和正确性,提醒学生注意事项,如避免触摸高压线、正确使用绝缘工具等。

讨论与总结:1.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城轨供电系统的重要性和运行要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城轨供电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改进方向。

作业布置:1. 布置学生进行城轨供电系统的调研作业,包括了解不同城市的供电方式、设备选用等情况。

2. 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城轨供电系统的报告,包括原理、分类、运行和维护等内容。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其对城轨供电系统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2. 评估学生撰写的报告,包括对城轨供电系统的描述准确性和深度。

教案拓展:1. 组织参观城轨供电系统的实际运行场地,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城轨供电系统的实际情况。

2. 邀请城轨供电系统的专家进行讲座,深入了解该领域的最新发展和技术。

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城轨供电系统的基本原理、运行和维护方法,培养他们对城轨供电系统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正文 1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课程设计

正文 1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课程设计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093姓名:马国祥学号: 200811228指导教师:高锋阳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2012年7月20日1设计原始资料:(1) 车流密度:平时N=20对/h,高峰N=30对/h;(2) 列车编组:6节/列;(3) 列车自重:G=331.6t;(4) 列车平均运行速度:V=35km/h;(5) 牵引网额定电压:U c=1.5kV;(6) 牵引网单位阻抗:r=0.0331Ω/km;(7) 列车单位能耗: A=0.07kW·h/t·km;(8) 运营时间:18h/day;(9) 走行轨单位阻抗:r0=0.013Ω/km;(10) 电价:a=0.69元/度。

1.1具体题目表1 某地铁一号线线路区间长度站名(简称)西朗A坑口B花地湾C芳村D黄沙E长寿路F陈家祠G西门口H公元前I农讲所J烈士陵园K东山口L杨箕M体育西路N体育中心O广州东站P站距(kM)1.571 0.928 1.321 1.38 0.951 1.135 0.932 0.872 1.177 1.019 1.165 1.316 1.423 0.961 1.874试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地铁牵引变电所进行布点,并进行牵引供电计算。

2分析要设计的课题内容2.1本设计的基本方案以线路末端车站设牵引变电所为布点基点。

根据牵引网最大电压损失允许值确定线路末端牵引变电所及相邻牵引变电所的位置,以此向线路中央靠拢,完成全部牵引变电所的布点。

本设计一共设计五座牵引变电所,全部都与车站合建,分别布置在一下几个站,分别是A站、D站、G站、J站和M 站,因为此线路车站与车站之间的距离较小,因此在牵引供电计算方面全部采用单边供电来计算。

当线路末端牵引变电所退出时,由相邻牵引变电所实施单边供电,此时牵引网电压损失会比较大;或将线路末端牵引网上下行并联运行,以减少牵引网回路电阻,改善牵引网电压质量。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设计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基础设施之一、供电系统的设计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效能、运行安全和运营成本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供电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要求、设备配置和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供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一般采用第三轨供电方式。

供电系统由供电设备、供电线路和接触网等组成。

供电设备主要包括换流变电站、配电变电所、供电盘等。

供电线路包括供电线路和回流线路,供电线路通过导线将电能传输给轨道线路。

接触网是供电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由集电弓和接触导线组成,通过接触导线将电能传输到车辆上。

车辆通过集电弓与接触导线接触,从而获得所需的电能。

二、供电系统的设计要求1.供电可靠性高:供电系统要具备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供电不间断并且电压稳定。

2.供电负载适当:要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配置供电设备和供电线路,确保供电能满足轨道交通的运行需求。

3.供电线路布局合理:供电线路要布置在合适的位置,避免与其他设施冲突,并且要对供电线路进行绝缘处理,避免发生电气事故。

4.供电线路安全可靠:供电线路要采用高强度的材料,确保其承受电流和电压的能力,并且要经过严格检测和维护,保持良好的状态。

5.运行管理便捷:供电系统设计要便于运行管理,方便进行巡检、养护和维修,保证供电线路的正常运行。

三、供电设备的配置供电设备的配置是供电系统设计的重要一环,合理的配置能够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的能耗需求,并且提高供电系统的运行效能。

1.换流变电站:换流变电站是供电系统的核心设备,负责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进行供电。

换流变电站应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规模和发展需求进行配置,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充足性。

2.配电变电所:配电变电所负责将直流电转换成供给车辆的电能。

配电变电所应根据供电线路的长度和供电负载的大小进行配置,保证供电线路的电压稳定和充足。

3.供电盘:供电盘是供电系统的终端设备,负责电能的输出和分配。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方案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方案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方案设计一、背景分析二、供电方式选择城市轨道交通的供电方式主要有三种:直流供电、交流供电和混合供电。

具体选择供电方式需要考虑线路的长短、信号控制系统的类型、电力负荷的大小以及经济性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直流供电方式较为常见,适用于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三、供电系统设计1.轨道电缆布置设计轨道电缆是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布置应合理、科学。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线路的长度、电力负荷大小以及城市规划的变化等。

为了保证供电线路的安全可靠,应避免交叉和共用电缆的情况,尽量采用分区布置。

2.变电站设计变电站是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关键设施,用于将输送到轨道交通线路的高压电能变成适合供电的低压电能。

变电站的设计应考虑轨道交通线路的负荷需求,合理确定变电站的容量和数量。

同时,还需要考虑变电站的地理位置,应选择方便供电网络接入和运维的地点。

3.供电系统保护设计供电系统的保护设计是确保供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应根据供电系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相应的过流保护、短路保护和接地保护等设备。

通过合理配置保护装置,能够有效防止供电系统出现火灾、爆炸等事故,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维护和检修设计供电系统的维护和检修工作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长期运行至关重要。

在供电系统设计中,应考虑维护和检修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例如,可以设置可拆卸的设备和配电柜,方便维护人员对供电系统进行检修和维护。

四、新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新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中得到了应用。

例如,能量回馈技术可以利用列车的制动能量回馈到供电系统中,减少能源的浪费,并提高供电系统的效率。

另外,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也有助于提高供电系统的环保性能。

五、总结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设计是保证该交通方式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的供电系统设计和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供电的效率和可靠性,同时减少能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做出贡献。

城轨供电系统的课程设计

城轨供电系统的课程设计

城轨供电系统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其工作原理;2. 掌握城轨供电系统中主要设备的功能及相互之间的关系;3. 了解城轨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标准和维护管理要求。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城轨供电系统的运行参数,并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城轨供电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与优化;3. 能够运用相关软件工具,对城轨供电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新技术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3. 培养学生关注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发展,树立绿色出行、环保节能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应用实践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电气基础知识,对城市轨道交通有一定了解,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运用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城轨供电系统概述- 系统组成与功能- 城轨供电系统的历史与发展2. 城轨供电系统的构成与工作原理- 接触网系统及其设备- 牵引变电所及其设备- 牵引网及其设备- 供电系统运行原理3. 城轨供电系统的设备与选型- 主要设备的功能与性能参数- 设备选型依据及方法4. 城轨供电系统的运行与管理- 运行监控与保护- 安全运行标准与维护管理- 故障处理与应急措施5. 城轨供电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设计原则与要求- 系统优化方法与实践案例6. 城轨供电系统的未来发展- 新技术、新材料在城轨供电系统的应用- 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趋势教学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城轨供电系统概述第二周:城轨供电系统的构成与工作原理第三周:城轨供电系统的设备与选型第四周:城轨供电系统的运行与管理第五周:城轨供电系统的设计与优化第六周:城轨供电系统的未来发展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相关,按照教材章节进行组织,涵盖了城轨供电系统的各个方面,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课程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课程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62137使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类别:B类课程修课方式:必修课教学时数:64一、课程定位城市轨道交通供电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概述、外部电源、主变电所、变压器结构特点、高点电器、牵引供电系统中的牵引变电所和接触网、动力照明供电系统中的降压变电所和动力照明设备、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电力监测系统、城市轨道交通供电接地系统、高压主接线方式、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安全制度及供电事故处理。

其中,对主要子系统的设备组成、电气接线、功能原理、维修防护和城市轨道供电系统的运行管理及事故处理等进行了翔实论述。

先修课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概论》、《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制图》等。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一)设计理念本课程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思想,以城市轨道交通相关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为主线,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生涯发展所需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以项目为载体,减少理论推导,重点突出应用。

将“知识--理论--实践融为一体”,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做一体化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融入到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之中。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项目或任务式教学课程进行设计,以项目为引导,任务为驱动,内容以实用为主,原理分析通俗易懂。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各种机电设备为主线,各种设备的结构、运行与维护应用贯穿课程整个内容,让学生在用什么、学什么、会什么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专业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培养就业岗位为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与维护人员,其核心能力为供电系统工程的设计能力以及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与维护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首先掌握城轨供电系统的基本知识,具备电气设备安装、调试与操作技能,掌握城轨供电系统接触网知识和巡视、维修要求,继而获得岗位所需的实际工艺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城轨供电系统的施工或运行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设计

1 设计原始资料1.1具体题目(1)变电站所在高度70M。

(2)最高年平均气温19摄氏度,月平均气温27摄氏度。

(3)110kV变电站,向该地区35kV电压等级供电。

110kV以双回路与35km 外的系统相连。

系统最大方式的容量为2900 MV A,相应的系统电抗为0.518;系统最小的方式为2100 MV A,相应的系统电抗为0.584。

系统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为TM=5660h。

(4)35kV电压级,架空线6回,3回输送功率12MV A;3回输送功率8MV A。

1.2要完成的内容本次设计的重点是确定该变电所电气一次主接线的几种建设方案,然后在几种方案中从考虑运行的可靠性,灵活性以及投资的经济性等进行综合比较,确定出最佳的变电所电气主接线方案;并对主要设备进行选择校验,绘制电气主接线图,本站设备选择优先采用具有目前先进技术的设备。

2设计内容的分析2.1设计规程《地铁设计规范》(GB50517—-2003)中规定:14.2.4主变压器的数量与容量宜根据近、远期负荷计算确定、分期实施,并在一台主变压器退出运行时其他变压器能负担供电范围内的一、二级负荷。

14.2.13 主变电所宜采用有载调压主变压器。

2.2本设计的主接线形式2.2.1主接线的设计原则主变电所中的一次设备按一定要求和顺序连接成的电路,称为电气主接线,它把各电源送来的电能汇集起来,并分给各变电所。

它表明各种一次设备的数量和作用,设备间的连接方式,以及与电力系统的连接情况。

所以电气主接线是主变电所电气部分的主体,对变电所以及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起着重要作用,并对电气设备选择、配电装置配置、继电保护和控制方式的拟定有较大影响。

对于主接线设计的设计应该满足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的基本要求。

2.2.2主接线的形式高压侧的主接线形式:线路变压器组接线,内桥形接线,外桥形接线。

110kV侧的主接线的设计110kV侧是以双回路与系统相连。

由《电力工程电气一次设计手册》第二章第二节中的规定可知:35—110kV线路为两回以下时,宜采用桥形,线路变压器组线路分支接线。

城轨供电系统课程设计

城轨供电系统课程设计

城轨供电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及功能。

2. 掌握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关键设备和技术参数。

3.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及故障处理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运行状态,判断系统故障原因。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方案。

3. 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实际操作等方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认识到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安全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基本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城市轨道交通有一定的了解,对新技术和新知识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达到上述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概述- 系统组成及其功能- 常见供电方式及其优缺点2.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设备- 接触网设备及其维护- 牵引变电所设备及其运行原理- 电力监控系统及其作用3.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关键技术- 直流牵引供电系统原理- 交流牵引供电系统原理- 供电系统保护及接地技术4.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安全防护- 安全防护设备及其作用- 故障处理方法及应急预案- 事故案例分析5.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设计与实践- 供电系统设计原则及流程- 简单供电系统方案设计- 实践操作:参观考察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设施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概述第二周: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设备第三周: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关键技术第四周: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安全防护第五周: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设计与实践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完成概述部分的学习第二周:学习供电系统设备及其运行原理第三周:学习供电系统关键技术第四周:学习安全防护及故障处理方法第五周:进行供电系统方案设计及实践操作教材章节:第一章: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概述第二章: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设备第三章: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关键技术第四章: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安全防护第五章: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实践操作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用于系统性地传授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

城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方案

城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方案

当牵引变电所只有两回电源进线和两台主变压器时,常在电源线路间用横
向母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即构成桥形接线。根据中间横向母线的位置不同而分
为内桥接线和外桥接线两种,前者的桥接母线连接在靠变压器侧,而后者则连
接在靠线路侧。内桥接线适用于线路故障较多的场所,外桥接线适用于变压器
故障较多的场所,而变压器又不需要频繁的操作,故在此选内桥接线如图
2.2.1 设置方案 1 一次侧采用内桥式接线、二次侧采用单母线分段的总降压变电所主接线图
如图 1 所示
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
图 1 内桥型接线图
2.2.1 设置方案 2 一次侧采用外桥式接线、二次侧采用单母线分段的总降压变电所主接线图
如图 2 所示
图 2 外桥形接线图
2.2 牵引变电所接线形式
一套牵引整流机组在其允许过负荷情况下可继续运行,否则由相邻牵引所实现
对牵引网的越区支援供电,管理和操作较复杂;并且套牵引整流机设备及保
护配置相互独立,故障易判断。两套牵引整流机组分别通过一台
35kV 断路器,
并接在同一段 35kV 母线上。
3 主接线图绘制
图 3 整流机组接线图
3.1 电源侧主接线
直流进线开关选用直流断路器或者电动隔离开关;直流负极开关选用手动隔离 开关或者电动隔离开关;直流馈线开关选用直流断路器。
2.3 整流机组接线形式
牵引整流机组接入 35kV 母线一般有两种方案:一是两套牵引整流机组进
线合并,二是两套牵引整流机组进线独立。其中方案二:正常运行时,两套牵
引整流机组同时投入;故障状态下,当其中一套牵引整流机组退出运行时,另
目前环网接线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已在很多城市和地区积极推广

轨道交通供电课程设计

轨道交通供电课程设计

步学习先进的供电技术,如智能供电、新能源供电等,以适应行业发展
的需要。
02
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
轨道交通供电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建议学校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
,如增加实验课时、开设课程设计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
质。
03
拓展相关领域的知识
轨道交通供电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电力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等。
针对实验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优化方案,进一 步提高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05
课程设计成果展示与评价
设计成果展示形式及要求
展示形式
PPT汇报、展板、视频等多媒体 形式,以及实物模型或样机等。
要求
内容完整、逻辑清晰、数据准确 、图表规范、表达生动。
设计成果评价标准与方法
轨道交通供电课程设计
2024-01-25
• 课程概述与目标 • 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基础知识 • 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设计实践 • 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 • 课程设计成果展示与评价 • 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概述与目标
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简介
1 2
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组成
包括外部电源、主变电所、牵引供电系统、动力 照明供电系统等。
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特点
具有负荷大、可靠性要求高、运行环境复杂等特 点。
3
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发展趋势
向着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等方向发展。
课程设计目的与意义
培养学生掌握轨道交 通供电系统的基本理 论和设计方法。
为学生未来从事轨道 交通供电系统设计、 建设和运营等工作奠 定基础。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 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实 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仿真软 件,熟悉软件界面和操作流程, 掌握各种电气元件的建模方法和 参数设置技巧。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课程教学大纲Power System for Urban Rail Trasit课程负责人:执笔人: 编写日期: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L081822.学分:2学分3.学时:32(理论32)4.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本课程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一门专业课程,在培养计划中列为选修课程,本课程教学内容是后续铁路供电专业领域研究和工程工作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牵引供变电系统的特点及组成;电气主结线;相关电气设备;监控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与运行状态;供电系统故障的理论分析和各种短路计算方法;供变电工程的设计计算方法等。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供变电工程运行状况及设计原理分析、新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分析等多方面能力。

与铁路实践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一)绪论(2课时)主要内容:基础理论知识;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功能、构成和发展;外部电源的供电方式。

1. 基本要求(1)了解基础理论知识和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功能、构成和发展。

(2)熟悉外部电源的供电方式2.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2学时,其中,基础理论知识,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功能、构成和发展,外部电源的供电方式(2学时)。

(二)高压技术基础(2课时)主要内容:电介质的电气强度;过电压防护与绝缘配合。

1. 基本要求(1)了解电介质的电气强度。

(2)熟悉过电压防护与绝缘配合。

2.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2学时,其中,电介质的电气强度(1学时);过电压防护与绝缘配合(1学时)。

(三)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高压电器设备(1课时)主要内容:高压开关电器;绝缘子。

1. 基本要求(1)熟悉高压开关电器的性能和操作规程。

(2)了解绝缘子。

2.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1学时,高压开关电器和绝缘子(1学时)。

(四)变压器及整流原理(4课时)主要内容:变压器基础知识;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变压器;牵引供电系统整流原理;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变压器和整流器的技术要求及选择。

轨道交通系统供电设计

轨道交通系统供电设计

轨道交通系统供电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问题愈发凸显,而轨道交通系统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公共交通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青睐。

而要保证轨道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供电系统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供电系统的重要性供电系统是轨道交通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它直接关系到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质量和拓展能力。

而供电系统设计则涉及到供电方式、供电电压、线路布置等多个方面。

二、供电方式的选择供电方式通常有第三轨供电和架空线供电两种。

第三轨供电方式适用于地铁和轻轨系统,能够提供大电流,供电可靠性高,但不适用于高速轨道交通系统。

架空线供电方式适用于高速铁路和有电力机车的城际铁路,具有较好的延伸能力和高速运行能力。

三、供电电压的选择供电电压的选择要考虑到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低压供电系统较为简单,安全性好,但是输电损耗较大。

中压供电系统具有成本适中、输电损耗小的优点,适用于中小型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

高压供电系统具有输电损耗小、电流负荷大的特点,适用于大型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

四、线路布置的考虑线路布置对供电系统的设计有直接的影响。

供电线路一般布置在轨道两侧或者中央,主要考虑将供电线路和轨道的相对位置设定合理,以确保供电线路与轨道之间不会出现干涉,避免潜在的危险。

五、供电系统的技术要求供电系统的设计要满足轨道车辆的动力需求、保证正常驱动和制动等功能。

此外,还要考虑供电系统的安全性,确保供电过程中不会发生触电事故和供电设备的损坏。

六、供电系统的优化设计为了提高供电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还可以采取一些优化措施。

例如,可以通过调整变电站的位置和布置,减少输电损耗;采用无线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供电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利用节能技术,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结语:供电系统是轨道交通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设计关系到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供电系统的设计,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和措施,努力打造更高效、更可靠的轨道交通系统,为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的出行提供更好的服务。

课程设计轨道供电控制

课程设计轨道供电控制

课程设计轨道供电控制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轨道供电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学会使用相关设备和工具进行轨道供电控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电力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轨道供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掌握轨道接触网的结构和设备,了解轨道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轨道供电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能力,学会使用相关设备和工具进行轨道供电控制,能够进行简单的故障排除和修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轨道供电系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轨道供电系统的基本原理、轨道接触网的结构和设备、轨道电路的组成和作用,以及轨道供电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

第1章轨道供电系统概述1.1 轨道供电系统的定义和发展1.2 轨道供电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第2章轨道接触网2.1 接触网的组成和结构2.2 接触网的电气特性和工作原理第3章轨道电路3.1 轨道电路的组成和结构3.2 轨道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第4章轨道供电系统的安装和调试4.1 接触网的安装和调试4.2 轨道电路的安装和调试第5章轨道供电系统的维护和管理5.1 接触网的维护和管理5.2 轨道电路的维护和管理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和讨论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轨道供电系统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轨道供电系统的实际应用和问题解决方法。

3.实验法:通过实验室的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轨道供电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技能。

4.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对轨道供电系统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如《轨道供电系统》、《电力系统基础》等,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地铁供电课程设计

地铁供电课程设计

地铁供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铁供电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原理,掌握地铁供电设备的功能及运行方式。

2. 使学生掌握地铁供电系统的安全知识,了解电力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

3. 帮助学生了解地铁供电系统的节能措施和环境保护意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铁供电系统故障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地铁供电设备的能力,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仪器。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学会在团队中沟通、协作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铁供电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技术、新工艺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遵守安全规程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明白节能环保对地铁供电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能够清晰了解课程预期成果,并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地铁供电系统概述:介绍地铁供电系统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及功能,使学生掌握地铁供电系统的整体框架。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铁供电系统概述2. 地铁供电设备与运行方式:讲解地铁供电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如变电所、接触网、馈线等,以及各种设备的运行方式。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铁供电设备与运行方式3. 地铁供电系统安全知识:阐述电力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分析地铁供电系统中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

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铁供电系统安全知识4. 地铁供电系统故障处理:介绍地铁供电系统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铁供电系统故障处理5. 地铁供电系统的节能与环保:探讨地铁供电系统的节能措施,分析节能环保对地铁供电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五章 地铁供电系统的节能与环保6. 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地铁供电设备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课程设计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课程设计

上海市轨道交通五号线供电设计一.上海市轨道交通五号线概述上海轨道交通五号线(莘闵线)是上海轨道交通第4条建成通车的线路。

2003年11月25日,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开始投入试运行。

全长17.2公里,北起闵行区莘庄站南至闵行开发区站全长17公里,共11个车站。

相对于上海其他轨道交通,车辆编成只有4节,是上海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轻轨。

其线路如下图1所示。

五号线相关资料:现五号线上只有1种款式的车型制造商:上海阿尔斯通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型号:C-I型设计时速:80km/h车辆编成:4辆编成(Tc+Mp+Mp+Tc)车厢:铝合金车体,总长77.86米,长19.49米(Tc),19.44米(Mp),宽2.6米,座位172,定员1170人车流密度:平时N=20对/h,高峰N=30对/h;列车编组:4节/列;列车平均运行速度:V=35km/h;牵引网额定电压:Uc=1.5kV;牵引网单位阻抗:r=0.0331Ω/km;列车单位能耗: A=0.07kW·h/t·km;运营时间:16h/day;走行轨单位阻抗:r0=0.013Ω/km;二.上海轨道交通五号线牵引变电所供电设计1.牵引变电所设计原则根据《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7)知,牵引变电所的设置考虑以下原则:1)满足直流牵引供电系统运行方式要求,其中包括双牵引整流机组双边供电、单牵引整流机组双边供电、大双边供电、双牵引机组单边供电2)满足牵引网电压损失允许值要求,其是影响牵引变电所数量的关键因素。

2. 轨道交通五号线牵引变电所设计1)牵引变电所布点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知,五号线各站名及间距如下表1所示。

表1 站名及间距2)牵引变电所设计采用单位指标法,由资料知上海五号线采用1500V 架空接触网方式,且一期工程为莘庄站至闵行开发区段,线路全长约18.2km ,牵引变电所平均间距为2.50km ,则设该条线路上牵引变电所数量:18.21182.5n L n L =+=+=将上海五号线线路牵引变电所设置如下:3. 轨道交通五号线牵引变电所供电计算由查阅资料知,牵引网电压损失和走行轨对地电位是牵引变所设计必须遵从的两个设计原则,本文严格按照此设计原则对初步设置的牵引变电所进行牵引变电所的供电计算。

城轨供电系统课程设计分配表及指导手册

城轨供电系统课程设计分配表及指导手册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课程设计《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课程设计指导手册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系2012-6-25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课程设计学院:自动化学院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设计名称: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课程设计课程代码:学分数:1 学时数:16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课程之后进行的一个综合性的教学实践环节。

通过本课程设计,一方面使学生获得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主变电所、牵引变电所、降压变电所的设置、主接线的设计、相关的计算、各主要元件的选型等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能巩固与扩大学生的电气综合设计知识,为毕业设计做准备,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能运用电气基础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主变电所、牵引变电所、降压变电所的相关设计等问题,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学会使用相关的手册及图册资料:1、了解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构成、功能;2、掌握外部电源的方案与确定原则;3、掌握主变电所、牵引变电所、降压变电所的构成与设置方法,掌握主接线的设计及相关的供电计算;4、学习主变电所、牵引变电所、降压变电所相关设计。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学生要按照课程设计指导书的要求,根据题目所给原始参数进行设计。

本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是:1、能根据题目提供的已知条件,按照地铁设计规范及相关的设计标准进行设计。

2、通过学习应熟悉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设计的一般规定;3、正确理解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设计的基本任务;4、掌握城市轨道交通一次供电系统设计的步骤;熟悉相关的供电计算;5、掌握牵引供电计算、负荷计算以及短路类型、短路点的确定;三、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本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如下:1、杂散电流的腐蚀防护设计;2、变电所平面布置图的画法;3、变电所主接线图的画法;4、牵引变电所的设置及相关计算;5、降压变电所的设置及相关计算;6、交流系统短路计算或直流系统短路计算;7、负荷计算。

城轨供电系统课程设计

城轨供电系统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课程设计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2012 年 7月 20日指导教师评语平时(30)报告(30)修改(40)总成绩1设计原始资料1.1具体题目某地铁控制中心设备负荷表如表1所示。

试计算该控制中心的配电变压器容量。

表1 某地铁控制中心负荷分布情况表负荷类型序号负荷种类额定功率(kW) 需要系数功率因数1 弱电设备156 0.80 0.852 环控通风、给水设备700 0.70 0.903 事故照明30 0.60 0.80一 4 自动扶梯285 0.60 0.60二 5 行调、环调、电调125 0.70 0.80级 6 应急照明60 1.00 0.80负7 屏蔽门、消防系统100 0.65 0.80荷8 稳压泵、喷淋泵183 0.60 0.809 电力监控系统50 0.70 0.9010 防灾报警系统50 0.70 0.7011 EMCS、监控中心30 0.60 0.8012 控制中心照明300 0.70 0.8013 空调设备、电开关器350 0.60 0.85三级负荷14 冷水机系统315 0.90 0.9015 维修设备100 0.60 0.801.2计算意义目前在国内一些已建成市轨道交通线路中,存在配电变压器容量选择偏大的现象。

造成配电变压器容量选择过大的主要原因是:动力照明专业向供电专业提供的低压用电负荷不准确、余量大,同时供电专业对末端机电设备的运行工况不够了解,动力照明专业与供电专业相互配合不足等。

对于配电变压器的容量,应充分考虑用电负荷的设备构成与运行工况,优化计算统计方法,合理进行选择,以达到投资合理、运行效率高、电能损耗小、运行费用低的目的。

1.3计算内容配电变压器容量计算需要计算以下内容:(1) 各低压负荷的计算电流、计算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总负荷的计算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

城轨供电系统的课程设计

城轨供电系统的课程设计

城轨供电系统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城轨供电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部分及其工作流程。

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城轨供电系统的概念、分类和主要设备,掌握接触网、牵引降压变电所和信号电源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分析城轨供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能够进行简单的城轨供电系统故障排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城轨供电系统的兴趣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城轨供电系统的概述、接触网、牵引降压变电所和信号电源系统。

具体内容包括:城轨供电系统的定义、分类和主要设备;接触网的原理、结构和类型;牵引降压变电所的原理、结构和功能;信号电源系统的原理、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

教材和参考书将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多媒体资料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城轨供电系统的原理和设备,实验设备将用于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故障排查训练。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讨论情况进行评估;作业将包括练习题和小组项目,以检验学生对城轨供电系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考试将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以测试学生对城轨供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备的掌握程度。

此外,还将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将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合理规划,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进度将按照教材的章节和内容进行安排,教学时间将分配给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和实验等环节。

城轨供电系统课程设计

城轨供电系统课程设计
集中供电方案的主要特点如下:
在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建设专用主变电所,集中为牵引变电所及降压变电所供电。
城轨供电系统从城网引入高压电源,与城网接口比较少,每座主变电所只从城网引入两路独立的进线电源,外部电源电压等级一般为110kV。
城轨供电系统相对独立,自成系统,便于经营管理。
2)分散式供电
分散式供电方案,是指沿线分散引入城市中压电源直接(或通过电源开闭所间接)为牵引变电所及降压变电所供电的外部供电方式。如下图所示。分散式供电一般从城市电网引入10kV中压电源,这要求城市轨道交通沿线有足够的电源引入点及备用容量。从沿线就近引来的城网中压电源,经电源开闭所母线向牵引变电所和降压变电所提供中压电源。一般情况下,两个电源开闭所之间的供电分区间通过双环网电缆进行联络。
图(a)
图(b)
由于方法1)适用于各车站的站间距相差较大的线路,而在第一期的项目中各车站间距相差不大,相差最大的两个车站在一期项目的端头,不适合以中间车站设为基点。因此本设计采用适用于各车站的站间距相差较小的方法2),同时根据牵引网最大电压损失允许值确定线路末端牵引变电所及相邻牵引所的位置,以此向线路中央靠拢。最终还要考虑线路末端牵引变电所与车站相结合,于是选择牵引变电所布点在广州新客站、谢村站、汉溪长隆站、官堂站、市头站、新造站。
2.2一座主变电所(或电源开闭所)退出运行方式
一座主变电所(或电源开闭所)解列退出运行方式下,相邻主变电所(或电源开闭所)向该主变电所(或电源开闭所)提供必要的用电负荷。
四、各变电所安排
1)牵引变电所
由原始资料中站名及间距的表格2,可计算出一期工程的总长度为17.284km,设牵引变电所的平均距离为4km,则由单位指标法可得牵引变电所数量n为:
牵引变电所布点的方法有两种:

轨道交通供变电课程设计

轨道交通供变电课程设计

轨道交通供变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轨道交通供变电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关键设备功能;2. 使学生了解轨道交通供变电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及故障处理方法;3. 帮助学生理解轨道交通供变电系统对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轨道交通供变电系统故障原因及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轨道交通供变电设备的能力,如进行常规检查、维护和简单故障处理;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项目实施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轨道交通供变电技术研究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技术、新工艺的欲望;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念;3.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责任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1. 轨道交通供变电系统概述- 了解轨道交通供变电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发展历程;- 学习轨道交通供变电系统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

2. 轨道交通供变电设备- 学习供变电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掌握供变电设备的操作、维护及故障处理方法。

3. 轨道交通供变电系统安全防护- 研究轨道交通供变电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及应急预案;- 分析典型事故案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 轨道交通供变电系统故障处理- 学习轨道交通供变电系统常见故障类型及原因;- 掌握故障诊断、处理流程及方法。

5. 轨道交通供变电系统与环境保护- 了解轨道交通供变电系统对环境的影响;- 探讨轨道交通供变电系统的节能措施及发展趋势。

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相关章节,制定以下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轨道交通供变电系统概述;第2周:轨道交通供变电设备;第3周:轨道交通供变电系统安全防护;第4周:轨道交通供变电系统故障处理;第5周:轨道交通供变电系统与环境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课程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电气091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 年 7月 20日
1 设计原始资料
1.1具体题目
2、某地铁车辆段动力设备负荷表如表2所示。

试计算该车辆段的配电变压器容量。

表2 某车辆段计算负荷分布表
额定功率
需要系数功率因数
负荷类型序号负荷种类
(kW)
1 通信设备45 0.80 0.85
2 信号设备80 0.80 0.85
一 3 消防用电设备25 0.60 0.80
二 4 防灾用电设备35 0.60 0.80
级 5 通风设备65 0.70 0.90
负 6 检修动力125 0.85 0.85
荷7 各车间照明负荷105 0.70 0.80
8 应急照明55 1.00 0.80
9 车辆设备单体设备195 0.80 0.85
三10 通风空调设备155 0.60 0.90
级11 检修动力120 0.70 0.80
负12 电热设备75 0.60 0.70
荷13 各检修库照明负荷80 0.80 0.85
1.2 要完成的内容
配电变压器容量是指注入国家电网的功率总和,即主要反映在城市轨道供电系统的系统主变压器的容量选取上。

变压器的容量是在负荷统计的基础上选定的,由于负荷预计不容易做准,—般按预计的最大负荷选择。

本设计主要完成车辆段配电变压器容量的计算,包括电流、无功功率、有功功率、视在功率以及总负荷的计算功率等。

2 设计内容
2.1 设计规程
配电变压器的容量需要在动力照明低压负荷齐全的基础上进行计算。

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车辆段或控制中心,动力照明设备种类繁多,基本上不存在各机电设备同时工作的可能,而且各单种机电设备的多台设备也不会同时工作。

因此,配电变压器容量不能简单地将各低压负荷容量进行叠加求得,而是应充分考虑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车辆段或控制中心内各动力照明设备的运行特点,在考虑多台设备需要系数的基础上,对各低压负荷在不同运行方式下取同时系数后求得。

2.2 设计方案
对于配电变压器的容量,应充分考虑用电负荷的设备构成与运行工况,优化计算统计方法,合理进行选择,以达到投资合理、运行效率高、电能损耗小、运行费用低的目的。

3 容量计算
3.1 计算内容
配电变压器的容量计算需要计算以下内容:
(1) 各低压负荷的计算电流、计算功率、无功功率,总负荷的计算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

(2) 补偿前的总功率因数、需要补偿的无功功率容量、补偿后的视在功率。

(3) 正常情况下两台配电变压器分列运行承担全部低压负荷时,每台配电变压器的负载率。

(4) 非正常情况下一台配电变压器承担全部一、二级低压负荷时,单台配电变压的负载率
3.2 负荷计算
3.2.1单组用电设备计算负荷的计算公式
a) 有功计算负荷(单位为kW )
N di P K P ci (1)
式中,d K —需要系数。

b) 无功计算负荷(单位为kvar )
ϕtan ci ci P Q = (2) c) 视在计算负荷(单位为kV .A )
ϕ
cos ci
ci P S =
(3) d) 计算电流(单位为A ) N
ci
ci 3U S I =
(4) N U —为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单位为kV ) 3.2.2多组用电设备计算负荷的计算公式
a) 有功计算负荷(单位为kW )

∑=⋅ci p c P K
P (5) 式中,ci P ∑是所有设备组有功计算负荷i P 之和, p K ⋅∑是有功负荷同时系数,可取0.85~0.95。

b) 无功计算负荷(单位为kvar ) ∑
∑=⋅ci q c Q K
Q (6)
式中,ci Q ∑—所有设备无功i Q 之和;
q K ⋅∑—是无功负荷同时系数,可取0.9~0.97。

c) 视在计算负荷(单位为kvA )
2c 2c c Q P S += (7) d) 计算电流(单位为A ) N
ci
ci 3U S I =
(8) 经过计算,得到各设备的负荷计算表,如表3.1所示(额定电压取380V )
表3.1 车辆段配电变压器容量计算表
3.2.3 无功功率补偿
无功功率的人工补偿装置:主要有同步补偿机和并联电抗器两种。

由于并联电抗器
具有安装简单、运行维护方便、有功损耗小以及组装灵活、扩容方便等优点,因此并联电抗器在供电系统中应用最为普遍。

设备名称
设备容量 (kW )
需要 系数 计算容量(kW )
功率因数 cos φ 计算电流 (A )
js
Q
(kvar ) js
S
(kV .A )
通信设备 45 0.80 36 0.85 64.36 22.32 42.36 信号设备 80 0.80 64 0.85 114.43 39.68 75.31 消防用电设备 25 0.60 15 0.80 28.49 11.25 18.75 防灾用电设备 35 0.60 21 0.80 39.88 15.75 26.25 通风设备 65 0.70 46 0.90 76.82 22.04 50.56 检修动力
125
0.85 106 0.85 189.92 65.88 125.00 各车间照明负荷 105 0.70 74 0.80 139.60 55.13 91.88 应急照明 55 1.00 55 0.80 104.46 41.25 68.75 车辆设备单体
设备 195
0.80
156
0.85
278.88
96.72
183.55
通风空调设备 155 0.60 93 0.90 156.74 44.64 103.16 检修动力 120 0.70 84 0.80 159.54 63.00 105.00 电热设备 75 0.60 45 0.70 96.69 45.00 63.64 各检修库照明
负荷
80 0.80
64
0.85
114.42
39.68
75.31
补偿前负荷总计 1160 859 0.83 1404.69 562.34 1029.52 同时系数K = 0.75 644.3 1053.52
421.76 772.14 补偿容量
258.19 补偿后负荷总计 1160
644.3
0.92
1010.00
163.57
664.74
由表3.1可知,该车辆段380V 侧最大负荷时的功率因数只有0.83。

考虑到主变压器的无功损耗元大于有功损耗,因此380V 侧最大负荷时功率因数应稍大于0.9,暂取0.92来计算380V 侧所需无功功率补偿容量:
C Q =js P ∑(tan 1ϕ-tan 2ϕ)=859[tan(arccos0.83) - tan(arccos0.92) ] = 258.19 kvar
4 设计的评价与结论
供电系统的系统容量,直接反映到相关设备的设备容量中,这样就关系到了工程建设的投资问题,如果能正确选取,就可以在保证系统可靠性的同时有效的控制工程投资,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在确定供电系统容量时,首先应明确分析思路,分析各种负荷变化情况,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对应关系,运用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并结合运营方式及相关工程积累的设计、运营经验,最终确定更为贴近实际运营需要的系统容量,从而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减少工程初期投资,降低轨道交通的运营费用。

当然,对于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具体的工程,还应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 熊信银,张步涵.电力系统工程基础[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193-203.
[2] 何仰赞,温增银.电力系统分析[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8-37.
[3] 何宗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指南[M].第一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179-203.
[4] 于松伟.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设计原理与应用[M].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