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语文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语文教案及原文《愚公移山》课文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列子》及其作者,掌握文中难解的字、词、句,能读准“仞、畚、孀、龀、厝、陇”等字。
2、学会辨认一词多义和通假字,能口述故事,流畅翻译全文,能概括寓意。
3、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4、让学生对愚公的举动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
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2、难点: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愚公移山,这是一则寓言。
寓言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二、简介《列子》及作者1、《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
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2、列御寇,相传为战国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
三、授新1、学生听课文录音,扫清文字障碍:掌握下列实词:仞冀箕畚孀龀匮亡厝雍陇2、通假字:指;反;惠;亡;厝。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重点字词及全文翻译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重点字词及全文翻译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方:方圆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2、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且:将近而:表修饰,不译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
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之:主谓之间,不译塞:阻塞迂:曲折,绕远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远,4、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室:家而:表顺承谋:商量汝:你,你们。
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毕:尽、全指:直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杂然:纷纷地许:赞同就集合全家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行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5、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献疑:提出疑问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如……何:把……怎么样且:况且焉:哪里置:放置、安放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6、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诸:兼词,相当于“之于”众人纷纷说:“把它(那些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北边去。
”7、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荷:肩负、扛者:……的叩:敲、打箕畚:用箕畚装土石于:到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上了山),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8、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孀妻:寡妇始:才、刚龀:换牙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才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愚公。
9、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更替节:季节反:同“返”,往返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10、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叟:老年男子而:表修饰,不译止:制止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11、“甚矣,汝之不惠。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愚公移山》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愚公移山》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愚公移山》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及注释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纵横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入都要曲折绕远,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孀妻有个遗腹子,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八年级上册 课内文言文原文+译文 7.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列子》原文展示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全文翻译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纵横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北边北山下有个叫愚公人年纪快到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北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放置挖下来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河湾上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岁月、剩下力气连山上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寡妇孤儿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握着蛇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天帝被愚公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阅读理解1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①两座山又高又大移山很艰难: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②移山人少且老老、小小: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③工具简陋运土石路程远: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2文中人物(包括天神)对愚公移山态度是不同找出相关语句简析他们态度愚公之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支持、质疑)河曲智叟:“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嘲笑、讥讽)操蛇之神: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恐惧、害怕)天神:帝感其诚(敬佩、感动)3试结合语言具体分析智叟对待愚公移山态度持反对态度智叟话语句句都是讥笑与责难“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出十足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语气加重是讥笑愚公无能4愚公是怎样驳斥智叟?面对智叟嘲笑愚公驳斥了他错误观点阐述了人力无穷、自然能被征服思想愚公在“长息”之后先是斥接着是驳用顶真修辞显得气势十足5如何理解本文神话结尾?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条件下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神来实现征服自然愿望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力量来实现愚公宏伟抱负是通过想象方式解决人和自然矛盾反映是古代劳动人民美好愿望它跟封建迷信思想有着本质不同。
愚公移山原文翻译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纵横七百里,高万仞,本来在冀州的南部,河阳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愚公苦于这两座大山横亘面前而阻塞交通,进进出出曲折绕远。
于是愚公便集合全家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消减,又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大家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
”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一个遗孤,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也太不聪明了!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还能把土石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小孩都不如。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
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还担心挖不平呢?”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
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山冈阻隔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拓展阅读:第22课《愚公移山》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拓展阅读:第22课《愚公移山》田子为相田子①为相,三年归休②,得金百镒③奉其母。
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
”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④,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⑤。
为人子不可不孝也,子其去之。
”田子愧惭走出,造朝⑥还金,退请就狱。
王贤其母,说⑦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诗》曰:“宜尔子孙绳绳⑧兮。
”(选自《韩诗外传》)【注】①田子:指齐国田稷子。
②归休:休假回家。
③镒(yì):古代重量单位。
一镒合二十两。
④至诚:做到十分诚实。
⑤馆:房舍,这里指“家”。
⑥造朝:上朝。
⑦说:为……而高兴。
⑧绳绳:小心谨慎。
【考点必练】在田子和田母身上各有哪些可贵的品质?延伸阅读2成侯邹忌为齐相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①。
公孙闬②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③,战而不死,曲挠④而诛。
”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⑥,因田子母亲的深明大义而高兴,于是就赦免了田子的罪,叫他重新当上宰相,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
《诗经》说:“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要谨慎小心啊。
”《成侯邹忌为齐相》心胸狭窄,妒贤嫉能,缺乏主见。
译文成侯邹忌是齐国的相国,田忌是齐国的大将,两人感情不和睦,互相猜忌。
公孙闬献计给邹忌说:“阁下为何不策动大王,令田忌率兵伐魏?打了胜仗,那是您策划得好,大可居功;一旦战败,田忌就不会再威胁您了;如果田忌侥幸在战场上没有死,回国也必定枉死在军法之下。
”邹忌认为他说得有理,于是劝说齐王派田忌讨伐魏国。
谁料田忌三战皆胜,邹忌赶紧找公孙闬商量对策,公孙闬就派人带着二百两黄金招摇过市,找人占卜,自我介绍道:“我是田忌将军的臣属,如今将军三战三胜,名震天下,现在欲图大事,麻烦你占卜一下,看看吉凶如何?”卜卦的人刚走,公孙闬就派人逮捕给人卜卦的人,在齐王面前验证这番话。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愚公移山》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愚公移山》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在亳州的东北,高耸入云。
它们的北面,是茫茫的燕山;它们的南面,是波光粼粼的淀山湖。
太行山上住着一个老翁,名叫愚公。
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
每当他出门外,远远望去,总是望见它们俩对他笑,对他嘲笑。
愚公心里很不服气:“你们是有多高啊,竟敢对我嘲笑?!我今天就让你们消失!”他决定移山,他哪怕用尽自己的一生也要把这两座山搬走。
每天,愚公拿起铁锤、凿子,挖土运石,一直干到精疲力竭,天黑了,才回家。
第二天又要起早贪黑地干。
在他身旁有一位邻居,看着他这般不放弃,就劝解他:“这两座山太大了,你这样下去年年月月,天长日久,也移不走。
”愚公却毫不动摇地回答:“我不在这里盼它们消失,我在这里工作,我有信心把这两座山搬到海的那边去。
”愚公的邻居或许是看到了他的决心,或许是在他的坚持中感染了勇气。
于是,愚公的两个邻居,也拿起工具,帮助愚公一起修路,一起挖山。
时间像水一样流淌着,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愚公和他的邻居,经过长久不懈的努力,终于挖平了齐齐两座大山。
比起起初庞大的模样,它们变得瘦了一些,但的确消失了!天空变得更加广阔;风儿变得更加柔和;日子变得更加美好。
愚公对自己的信念骄傲地说:“我可以挖开一座山,你也可以!”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的内涵和教育意义;2.明确“坚持不懈”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毅力和信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思维和理解,如:你们听说过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吗?你们最近有没有遇到坚持不懈“移山”的事情?2.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寓言故事《愚公移山》的基本情节和寓意。
从故事中,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故事所体现出来的道理: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目标远大等。
3. 学生交流(25分钟)学生可以就故事的情节和寓意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体会,以及身边的例子。
部编版新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初二课内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
课文全解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译文】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 土的北边。” [诸:相当于“之于”。隐土:古代传说中的 地名。]
课文全解
遂率子孙荷(hè)担者三夫,叩(kòu)石垦壤, 箕(jī)畚(běn)运于渤海之尾。 【译文】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的 人,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 上。 [遂:于是。率:率领。荷:肩负、扛。叩: 敲、打。垦:开垦。箕畚:簸箕。这里是“用 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课文全解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译文】(它们)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 北边。 [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山西、河南 黄河以北、辽宁辽河以西的地区。河阳:黄河 北岸。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南 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
课文全解
内容 (1)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 分析 理位置,为下文愚公移山做铺垫。 段落 交代故事背景,为下文做铺垫。 评析
课文全解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译文】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 停地干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拿着蛇,所以叫 操蛇之神。操,持。不已:不停止。帝:神话 中的天帝。]
课文全解
内容 (5)幼童帮助移山表明愚公移山得到众人 分析 支持,与下文智叟的表现形成对比。“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说明运土石路程 遥远,费时费力,侧面写出移山之难。 段落 写愚公提议移山,并开始移山。这是故 评析 事的开端。本段重点叙述了针对移山的 前三种态度:①杂然相许;②其妻献疑 ;③京城氏遗男跳往助之。
课文全解
内容 (2)愚公移山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 分析 迂也。移山的目的:指通豫南,达于汉
阴。(3)“其妻献疑”摆出了移山客观存 在的困难,让人们明白移山工程十分艰 巨,表明愚公之妻对移山的关心。众人 针对愚公之妻所“疑”纷纷献计献策, 表明他们对移山的积极态度。(4)“遂率 子孙……渤海之尾”分别从移山人数之少 、工具之简陋、路途之遥远三方面烘托 愚公移山的意志与决心。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古诗词原文及翻译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古诗词原文及翻译22.愚公移山选自《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1 / 3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2 / 3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3 / 3。
第24课 《愚公移山》知识点整理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4.1 愚公移山--讲义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方:古代计量面积用语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之:的翻译: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本来在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且:副词,将近面:面对,名作动面山而居,而:表修饰翻译:北山有个叫愚公的老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
③惩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惩:苦于山北之塞:之,的塞(sè):阻塞出入之迂,之,主谓之间迂:曲折,绕远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而,顺承;室:家人;谋:商量,谋划汝:你,你们毕力平险: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
毕:尽,全险:险峻。
这里指险峻的大山。
形作名指通豫南:一直通到豫州南部指:直汉阴:汉水南岸。
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达于汉阴,于,到翻译:他苦于山北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远。
集合全家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达到汉水南岸,可以吗?”④杂然相许(省略句)。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同;杂然:纷纷地许:赞同其妻献疑曰:其,代词,他的,指愚公的献疑:提出疑问以:凭借以君之力:之,的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连...都...”损:削减魁父之丘:之,这样的如...何: 把...怎么样且:况且焉:往哪里、在哪里置:放置、安放且焉置土石?: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宾语前置的倒装句)——且置土石焉?翻译:(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⑤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hè)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愚公移山》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愚公移山》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语】《愚公移山》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文。
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
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课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及注释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纵横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入都要曲折绕远,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拓展阅读:第22课《愚公移山》
田子为相田子①为相,三年归休②,得金百镒③奉其母。
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
”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④,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⑤。
为人子不可不孝也,子其去之。
”田子愧惭走出,造朝⑥还金,退请就狱。
王贤其母,说⑦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诗》曰:“宜尔子孙绳绳⑧兮。
”(选自《韩诗外传》)【注】①田子:指齐国田稷子。
②归休:休假回家。
③镒(yì):古代重量单位。
一镒合二十两。
④至诚:做到十分诚实。
⑤馆:房舍,这里指“家”。
⑥造朝:上朝。
⑦说:为……而高兴。
⑧绳绳:小心谨慎。
【考点必练】在田子和田母身上各有哪些可贵的品质?延伸阅读2成侯邹忌为齐相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①。
公孙闬②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③,战而不死,曲挠④而诛。
”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⑥,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⑦于王前。
田忌遂走。
(选自《战国策》)【注】①说:通“悦”,感情和睦。
②闬(hàn):公孙闬,齐国人,邹忌的门客。
③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
④曲挠:混淆视听、罗织罪名。
⑤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
⑥为大事:这里指谋反夺权的事。
⑦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考点必练】从文中来看,邹忌的人品有哪些缺陷?《田子为相》田子:知错能改,诚实孝顺。
田母:深明大义、教子有方。
译文田子担任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把得到的很多金子献给他的母亲。
母亲问他说:“你怎么得到这些金子的?”他回答说:“这是我当官的俸禄。
”母亲说:“当宰相三年,难道不吃饭?像这个样子当官,不是我所希望的。
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十分诚实。
不应该得到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
当儿子的不能不孝顺,你把这东西拿走。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古诗词原文及翻译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古诗词原文及翻译22.愚公移山选自《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学习资料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学习资料都比不上。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的一则著名寓言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以下是原文及翻译: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翻译: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 90 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愚公移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困难重重的任务,以及大家团结合作,努力坚持,最终赢得胜利的故事。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愚公移山》的原文和翻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和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山形如插几,连绵不断,自秦以来,几为阻隔西北之路,劳而无功。
每岁雪融水涨,必有土石崩裂,河泥泛滥,祸及于下,远近骇动。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之北,有神人也,状颜若卢,顶戴皆黑,白耳垂长。
一日,前来晓谕愚公曰:“汝家北有二山,阻隔人间,吾欲为汝移之。
” 愚公辞谢曰:“二山虽小,人力所不能服,扰之而无益,不若止已。
” 神人不怒而笑,令同去,日夕刨凿,垒石于海中,倾二山于渤海之口,以镇东海之波涛,北冥之鳐鱼。
愚公乃大喜曰:“得闻天仙之语,足见日月之明,运至若此,嗟乎胜人者有之。
”翻译:太行山、王屋山二山,连绵不断,方圆七百里,海拔万仞。
这两座山自秦朝以来就阻隔了西北的大道,劳而无功。
每年春天,雪融水涨,土石崩塌,河泥泛滥,给下游带来了无穷的灾害和恐慌。
有一天,太行山和王屋山北面的神仙来到了愚公家,他长相面目俊秀,黑色的头发耸立着,两只白色的耳朵垂在耳边。
他对愚公说:“你家北面是两座大山,为人所阻,我想帮你搬过去。
”愚公谦虚地说:“两座山虽然不大,可是人的力量无法胜任,闹来闹去也无济于事,还是算了吧。
”神仙并没有生气,而是微笑着让愚公同他一起去。
他们日日夜夜地挖掘、敲打、建造,将两座山改造成了海中的一堆石头,并倾倒在渤海之口,以镇住东海的巨浪和北冥的鳐鱼。
愚公非常高兴地说:“我听了仙人的话,不但见到了日月的明亮,而且也想到了不可胜人的地方!”总结:《愚公移山》是一则关于人的力量与人的智慧的故事,是一则象征着奋斗不息、不居于已的精神摆动的故事。
传说中与愚公一起挖山的人数不一,但却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有着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2.愚公移山
美好愿望
导思4.文章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美好愿 望?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愚公移山》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时生产力极不发达,人们在生活中会面临大自然的种 种挑战,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 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种情况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 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愚公移
山》也正是在这种状况下完成的。
来自《点拨》
寓言的分类 寓言的类型大约有两种:一种是用夸大的手法,勾 画出某类人的特点和思想;另一种是用拟人的手法,把 人类以外的动植物或非生物人格化,使之具有人的思想
部分来自《点拨》
4.惩山北之塞 古义:苦于。今义:处罚。 5.寒暑易节 古义:变换。今义:容易。 6.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古义:草。今义: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 类的羽毛。
部分来自《点拨》
(三)一词多义
1.且:年且九十(将要,快要,副词)
且焉置土石(况且,连词) 2.焉:且焉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呢,语气词) 无陇断焉(用于句末,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
感情或某种人的特点。
来自《点拨》
愚公移山 歌词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
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
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 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 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面对着满堂儿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八年级上册(初二上学期)语文 愚公移山电子课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ji)州之南,河阳之北。
(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chéng)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céng)不能损魁父(fǔ)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h è)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céng)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zēng)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wú)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cuò)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百万丈。
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
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
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姓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刚开始换牙,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愚公移山课文翻译
愚公移山课文翻译愚公移山课文翻译《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诸家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愚公移山课文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愚公移山先秦:列御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八年级上古文翻译——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方:且:面山而居:惩:塞:迂:室:谋:汝:毕:险:指:杂然:许:献疑:曾:损:如……何:且:焉:置:诸:荷:叩:箕畚:始龀:易:节:始:反:惠:毛:其:长息:心:固:彻:不若:虽:穷匮:苦:亡:已:感其诚:负:厝:陇断: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7.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8.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9.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10.河曲智叟亡以应。
11.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12.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方:方圆,指面积且:将近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惩:苦于塞:阻塞迂:曲折,绕远室:家谋:商量汝:你们毕:尽,全险:险峻的大山指:同直一直杂然:纷纷地许:赞同献疑:提出疑问曾:连……都损:削减如……何:把……怎么样且:况且焉:哪里置:放置,安放诸:之于荷:肩负,扛叩:敲,打箕畚:用箕畚装土石始龀:刚刚换牙易:更替节:季节始:才,刚反:同返往返惠:同慧,聪明毛:草木其:加强反问语气长息:长叹心:思想固:顽固彻:改变不若:不如,比不上虽:即使穷匮:穷尽苦:担心亡:同无,没有已:停止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负:背厝:放置,安放陇断:山冈阻隔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他苦于山的北面交通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2.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他集合全家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往哪里放置(挖下来)土和石头呢?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22.愚公移山选自《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