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化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作者:杨荣智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7年第04期
(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教务处,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 评价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如何对项目化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是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的问题。从项目化课程的特征入手,分析了对项目化课程评价的思路,提出了系列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相应的评价表,希冀对职业院校课程评价的研究及实践有所助益。
[关键词] 项目化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2-0145-03
随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深入,项目化课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的青睐,普遍开展了课程的项目化改革。项目化教学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体现职业行动导向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职业体验和解决问题等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在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项目化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迫切需要重构新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一、项目化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及实践概况
近年以来,关于项目化课程的研究,大多是针对某一门课程的项目化课程设计,或者是关于项目化课程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较多,对项目化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的较少。虽然偶尔有几篇论文是关于项目化课程评价研究的,但谈论得更多的是理念,缺少操作性。那么是否进行了项目化教学,课堂评价就不重要了呢?回答是否定的。项目化课程本身的设计固然重要,项目的实施也就是通过教学的形式付诸实践也同样重要。课堂教学就是项目化课程实施的渠道,组织良好的教学有助于将好的教学设计方案落实到位,转化为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教学评价的目的就在于保障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教师教学质量的客观公正评价,是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确保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随着各个学校对项目化课程的推进实践,各学校也制订了相应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笔者对这些评价标准比较后发现,这些标准存在以下特点:
1.在评价标准中,对课程设计的评价比重较大。对课程设计的评价与课堂教学评价应属两个概念、两个不同的阶段,如果在课堂评价中教学设计的比重过大,有喧宾夺主之嫌。既然是课堂教学评价,理应以课堂教学的过程为重点。
2.部分评价标准,表述笼统,不便操作。如,某职业院校的评价表中有6处使用了“专业培养目标”这一词,其前面的动词是“突出”“符合”等,但是对如何是符合,如何是突出,没有进一步的解释,不易操作。
3.评价质量等级设定不合理。某职业学院将评价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等四种情况,同时还有相应的分值。将评价等级分为优秀等,是将教学评价的结果等同于考核等级一样,有结果评价之嫌,与教学评价的导向、诊断的目的相冲突。
二、重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思路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为了避免教师教学活动的盲目性和松散性,使教学活动在不断的改进中得到优化,从而提升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效率,最终提高教学质量。重构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一)关注学生“学”的行为,重视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的评价
项目教学法多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教学的中心和焦点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好坏,关键是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随着教师在教学中角色的变化,评价标准也需随之改变。在设计评价表时更要强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课程设计的项目不仅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更要让学生有兴趣,让学生明确任务的目的和意义,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还要考虑在现有的条件和环境下学生能够进行探索和完成。
(二)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
项目教学法以项目实施为载体,以培养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强调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完成职业能力的自我构建。学习的目的是获得各种能力,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更为关注的是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而不是教的效果,对学习效果的衡量标准也更细化和可操作,包括学习者参与程度、学习积极性、职业行动能力的获得、职业素质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等。所以评价指标的设计应着重考虑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的培养成效等。
(三)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协作精神、团队合作、情感、态度等的评价
项目化课程的教学过程大致包括任务布置、资讯(知识准备)、计划、实施、评价与反馈等阶段。教学中通常都要分小组来完成,小组进行自学和讨论、项目实施、小组汇报等。因此,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协作情况等应成为评价的重点。只有通过小组内的充分
交流、讨论、决策等,每个成员的充分参与,才可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过程评价的重点主要是看教师有没有按照行动导向的要求进行授课,在教学中行动导向的几个环节是否体现出来。可设计教学过程观察表(如表1所示),观察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角色。教师的角色可能是教学的组织者、观察者、咨询者和评价者等,在讨论时是主持人,学生工作时是观察者,学生有问题时是咨询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是否有交流、表达和合作等行为。
三、项目化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解析
基于对专家学者们关于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结合多所高职院校现行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德国职业学院对项目化课程评价的指标要求,根据项目化课程对教学质量评价的新要求,构建了新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该测评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如表2:
(一)目标方向
目标方向的评价要求项目任务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计划所要求的范围内,具有实践意义;项目所涉及的内容是学生熟悉的,通过学习和努力探索是可能完成的;项目能否激励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能否让学生感兴趣;在完成项目的同时,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等。
(二)激发积极性
新的评价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在评价指标中设计了教师重视参与者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参与者要能够明确项目任务的目的意义;关注到所有参与者;教师展示的目标和内容使学生感兴趣;任务设计对职业实践而言是可操作的、可实现的等。只有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能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
(三)基于行动导向的学习
行动导向教学是指由学生完成某一特定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的。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通过行动导向的学习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学生不仅了解了相关知识,还培养了不同的能力,主要是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因此,评价的重点主要是学生(参与者)有没有掌握了专业能力、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