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ti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全面解析知识点
3.阅读选文:在阅读选文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对于生字的认识、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掌握文章的结构。
4.语言文字的魅力:在进行这个知识点的讲解时,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中华文化的宽广之处以及深刻的内涵。
本教案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课前导入、知识重点解析、课堂练习以及课后作业。在教学过程中,将带领学生全面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
一、课前导入
本单元是中考试题较多的一个单元,有必要对于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进行全面提高。在课前,可以通过下面两个方面来进行导入。
1.阅读文章:以《山海经》中的某一篇为例,进行口头介绍并让学生朗读。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学生对于生字词的理解与拼读。
2.进行知识点梳理: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平常学习的内容,对于上册语文中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从而为本单元知识的理解提供帮助。
二、知识重点解析
知识重点解析部分主要是对于每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并提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重点。
1.中传统文化中的神话故事:本单元主要讲解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在讲解时,可以注重故事情节的介绍以及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联。
三、课堂练习
1.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合理的练习。可以设计一些难度适当的题目,在课上让学生完成。
2.能够创新设计一些阅读、写作的练习活动,鼓励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四、课后作业
1.学生可以和家长一起确定阅读计划,保证每天都有一定的阅读时间。
2.课后作业可以与上课知识对接,设计一些合理的作文练习,让学生在书写中搞懂学习。
通过以上四个部分的教学,相信学生们能够在本单元中有所收获。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对于知识点有一个综合的把握和理解,能够在实际的运用中体现语文综合素养。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优质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优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掌握课文重点语句的含义。
(3)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同理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1)体会课文中的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分析课文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课时本单元共4篇课文,共安排4课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济南的冬天》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
(2)简介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我国现代著名作家。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查阅词典理解其意思。
3.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课文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哪些特点?4.精讲点拨(1)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重点语句。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5.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济南的冬天》(续)1.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续)。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查阅词典理解其意思。
3.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4.精讲点拨(1)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重点语句。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5.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春》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春》。
(2)简介作者:朱自清,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查阅词典理解其意思。
备课,讲解透彻——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备课精品,讲解透彻——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认为备课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只有经过精心的备课,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点,领悟到语文的美妙之处。
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有详尽的教案,才能够让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更加高效。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我为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所准备的一份备课精品——详细、通透、易懂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本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李太白与杜甫》这篇课文,善于从诗歌中领悟人生哲学和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掌握缪斯的形象和寓意。
2、领悟李杜诗歌的人生哲学和艺术魅力。
3、运用诗歌鉴赏方法分析《李太白与杜甫》。
三、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李杜两位大诗人在文化、人生、艺术方面的区别与共通。
2、如何通过诗歌鉴赏方法,领悟李杜两位大诗人的人生哲学和艺术魅力。
四、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阅读教学法、讲授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五、教学流程1、导入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李杜两位大诗人的背景和其在唐代的文化地位。
2、知识讲授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缪斯的形象和寓意、李太白和杜甫的生平与文学风格。
3、课文鉴赏通过课文鉴赏,让学生领悟李杜诗歌的人生哲学和艺术魅力,感受到诗歌的美妙之处。
4、分组讨论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思考,深入探讨李杜两位大诗人在文化、人生、艺术方面的区别与共通。
5、总结归纳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
六、课堂评价通过课堂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更加高效地教育和培养学生。
七、家庭作业通过家庭作业,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加强巩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八、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的听课积极性高,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备课方面,我注重了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讲解,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掌握了知识点。
20秋最新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案(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或传记所记人物的人生经历,共鸣其感情,领悟其思想,以丰富自己的人生智慧。
2.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是能够抓住回忆性散文和传记类文本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等多方面的基本特点。
3.学习作品刻画人物的方法,比如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描写,运用典型的事例进行表现,注重细节描绘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等。
4.通过比较等方法形成阅读回忆性散文及传记一类文体的基本思维方式,透过作者多样的语言风格还原传主的本色生活与精神光辉,并尝试初步赏析。
教学重难点:1.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通过事件理解作者的情感,用心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
2.抓住文章的主线,通过作者回忆的具体事例,感受文章中人物的品格,理解作者反复提及的内容,体会文章中字里行间对人物的深厚情感。
学习文章在平时的叙述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方式,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
教材分析:第一部分内容,阅读内容,阅读本单元,主要是回忆性散文与传记,包括教读课两篇《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自读课文两篇《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
《藤野先生》是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风筝》《社戏》之后的又一篇鲁迅先生的经典著作,是《朝花夕拾》里颇受鲁迅先生本人青睐的一篇散文。
该文回忆了鲁迅先生早年留学日本期间,藤野先生不受狭隘民族主义的影响,真诚而严谨地教育和指导鲁迅先生学医的几件事。
怀着感激的心情,鲁迅先生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同时也如实记录了自己从“学医救国”到“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两个伟大的人和一篇深沉而不乏人情味的文字,是本文的魅力所在。
本文承记叙文之形式又兼具鲁迅先生的沉郁隽永的文字风格,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还要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常州市新北区孝都中学仇定荣2004.8一、单元内容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爱国主义”这一主题,古往今来,人类有着许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乡爱国是人类崇高而美好的情感之一。
萧乾的《枣核》以“枣核”为线索,采用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手法,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
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了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阅读这篇作品对我们学好祖国语言不无启迪。
刘敬智的《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一文,通过钱学森情愿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历尽艰险回国的经历,写出了一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古代诗歌四首》收录了杜甫、杜牧、陆游、文天祥四位大家的作品。
《春望》体现了老杜忧国忧民的思想,《泊秦淮》流露了小杜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抒写了陆游的郁闷和理想,《过零丁洋》体现了文天祥的一片丹心。
《晏子使楚》通过对晏子言行的刻画,塑造了一位热爱自己祖国的贤相的形象。
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倾听他们抒发的爱国主义心声。
2、感受作品中富有个性的人物就特定的事件,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3、能根据文章中心选取材料,分清主次,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4、记诵、品味作品中精警、含蓄的语句。
5、能根据文意,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修改作文,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6、能就本单元感兴趣的问题确立主题进行专题探究,展示探究成果。
7、能因地制宜,开展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14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课文《枣核》(2课时)课文《最后一课》(2课时)课文《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1课时)课文《古诗四首》(1课时)课文《晏子使楚》(2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语文实践活动(1课时)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单元整体学习(起始课)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导入“谁怜爱国千行泪”,“一寸山河一寸金”,爱国主义,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千千万万的志士仁人,为了敬爱的祖国,用各种方式,倾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爱国主义凯歌。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课 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一、单元总目标1.单元主题第二单元主题是人生情怀(散文)2.课标解读及分析3.单元学习目标①通过查阅资料,能说出鲁迅、朱德等作者的重点知识;通过学生自学、结对互查、预习检测等方式,85%学生能够把握重点的课下注释和“读读写写”中的重要词语。
(语言建构与运用)②通过圈点勾画、小组讨论等方式,抓住回忆性散文和传记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等特点,掌握阅读方法;说出回忆性散文、传记呈现的各式各样的人生经历,从文中人物的生平事迹中汲取精神营养,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审美鉴赏与创造)③通过语言赏析角度(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学习课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归纳总结语言鉴赏方法与人物赏析方法,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借鉴运用;品味风格多变的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4.单元重难点及突破措施重点:①通过语言赏析角度(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分析人物形象。
②人物形象,学习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难点:①通过合作探究,归纳总结语言鉴赏方法与人物赏析方法。
②通过理清文章结构层次,说出回忆性散文、传记呈现的各式各样的人生经历,从文中人物的生平事迹中汲取精神营养,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突破措施:①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梳理回忆性散文和传记得基本特点:讲究真实,记录典型的事例,适当发挥想象,用一些传神的细节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②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加批注,做出精要的评点,或者写上自己的疑惑,对细节反复揣摩,对一些含义深刻、意蕴丰富的语句进行品味。
③有些课文涉及深广的人文、社会背景,教学时应有所拓展,有必要联系时代背景和有关作品,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二、内容分析1.单元语文要素①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呈现的各式各样的人生经历,从文中人物的生平事迹中汲取精神营养,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②抓住回忆性散文和传记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等特点,掌握阅读方法;③学习课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借鉴应用;④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赏析能力。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五篇】.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小编整理了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了解文章的内容。
2、了解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她的怀念之情。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1、全面理解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
2、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难点】对长妈妈欲扬先抑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了解文章的内容。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山海经》和她又有什么故事呢?2、走近作者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
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3、相关资料阿长,鲁迅称之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东浦人,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平时也不回家,直到临死。
患有癫痫,1899年发病身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5 藤野先生【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收集鲁迅生平及其创作的资料,认识鲁迅的人生道路,为理解鲁迅作品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明确这篇回忆录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的。
2.复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探究本文外貌描写及典型事例对揭示人物思想和性格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
2.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1.揣摩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学习抓住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2.理解藤野先生严谨治学、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和鲁迅先生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必求良师益友。
关于老师,鲁迅只写过三个人,一个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一个是《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的章太炎,再就是这篇课文所写的藤野先生。
重温一下,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极方正、质朴、博学、严格,有点迂腐的儒生,令童年的鲁迅信服、敬畏。
那么藤野先生呢?让我们进入课文,去认识鲁迅眼中的藤野先生。
二、资料助读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生于日本福井县,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医生。
曾在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学习解剖学一年。
1901年10月,藤野应聘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其时藤野刚刚满27岁。
1904年7月6日,即大约鲁迅到仙台前两个月,藤野由讲师升为教授。
1911年,东北帝国大学成立,1912年仙台医专并入,成为东北帝大医学部,所有校舍、教职员、学生原班未动。
1915年决定成立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因学历不够,被迫于6月底提出“请求免职”,7月1日降为临时讲师,8月9日被解除讲师职务。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五篇】
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编整理了⼋年级上册第⼆单元语⽂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阿长与⼭海经 【教学⽬标】 1、整体把握⽂章,了解⽂章的内容。
2、了解长妈妈这个⼈物形象,理解作者对她的怀念之情。
3、学习本⽂围绕中⼼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1、全⾯理解长妈妈这个⼈物形象。
2、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难点】对长妈妈欲扬先抑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课时 【学习⽬标】 1、整体把握⽂章,了解⽂章的内容。
3、学习本⽂围绕中⼼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知识链接】 1、题⽬解读 在鲁迅先⽣的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除写了⾃⼰的⽼师寿镜吾先⽣之外,还写到了⼀个⼈,这个⼈是谁呢?是长妈妈,她讲的美⼥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层神秘的⾯纱。
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呢?《⼭海经》和她⼜有什么故事呢? 2、⾛近作者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字豫⼭,后改为豫才。
发表第⼀篇⽩话⼩说《狂⼈⽇记》时(1918年5⽉)始以“鲁迅”为笔名。
他的著作主要以⼩说、杂⽂为主,代表作有:⼩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历史⼩说集《故事新编》,散⽂集《朝花⼣拾》(原名《旧事重提》),散⽂诗集《野草》,杂⽂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集》、《⽽已集》等16部。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被誉为“民族魂 ”、现代⽂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的⽆产阶级⽂学家、思想家、⾰命家,中国现代⽂学的奠基⼈,是世界⼗⼤⽂豪之⼀。
⽑泽东评价他是中华⽂化⾰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为孺⼦⽜”是鲁迅先⽣⼀⽣的写照。
3、相关资料 阿长,鲁迅称之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东浦⼈,是鲁迅⼉时的保姆,做了⼀辈⼦的⽼妈⼦,平时也不回家,直到临死。
患有癫痫,1899年发病⾝故。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韵律,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韵律,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课本、多媒体设备、古诗词相关的图片和音频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古诗词的音频,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呈现: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韵律,通过课文的解读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表达方式和意境。
讲解:老师讲解古诗词的背景故事和作者的生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情感。
练习: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如课文填空、朗读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古诗词的表达方式和韵律。
拓展:引导学生欣赏更多优秀的古诗词作品,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巩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八年级上册的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计划(精选20篇)
八年级上册的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计划(精选20篇)八年级上册的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计划篇1一、基本情景分析:1、时间方面:初二教学时间短,上学期要尽量结束一学年(上下两册)的新课任务。
从多年经验看,学生用于理科学习的时间明显会超过文科,尤其是语文学科往往会被学生轻视。
2、学生方面:从上学期县里的水平测试来看,本班整体水平不是很好,基础也存在严重问题。
语文视野狭窄,思想肤浅,思维单一,缺少灵活性和深刻性;阅读理解本事、文字组织和表达本事、写作本事不强;语文习惯较差,读书缺乏耐心,做题不够细心,书写缺少规范;语文学习态度不正确,认为凭自我现有的知识水平即可应付等等现象还是存在的。
3、教材分析: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继续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
全册书分六个单元,包括五个现代文单元和一个文言文单元,它们构成了“学会读书”系列,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每个单元仍旧包括阅读、综合性学习和诵读欣赏三部分。
二、指导思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使之获得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注意语感培养,发展思维,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构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使之成为四有新人。
三、教学目的:初中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初中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本事,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四、新课程要求: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职责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单元教案学案:阅读理解提高与文学鉴赏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单元教案学案:阅读理解提高与文学鉴赏第一节课堂教学教学内容:阅读理解提高与文学鉴赏教学目标:1.了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加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3.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教学重点:1.阅读理解提高的方法和技巧2.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教学难点:1.如何加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2.教案和学案3.课件4.学生课堂笔记本教学步骤:1.教师简单介绍阅读理解提高与文学鉴赏这一课程的主题和目标2.学生自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理解与鉴赏”,并提前预习相关内容。
3.学生在课堂上查阅相关资料,并做好课前准备。
4.教师利用课件进行教学,手把手地教授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技巧和方法。
5.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实践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
6.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文学作品的背景、主题、人物、情节等,并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水平,予以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7.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独立思考,善于创新和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8.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为下一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第二节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目标:1.加强对阅读理解提高和文学鉴赏的理解和掌握2.自主完成学案和相关练习内容自主学习内容:1.阅读理解技巧和方法2.文学作品的背景和鉴赏自主学习步骤:1.学生自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理解与鉴赏”,加强对阅读理解提高和文学鉴赏的理解和掌握。
2.学生完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理解与鉴赏”的学案相关练习内容。
3.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思考、独立思考,善于创新和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学生完成任务后,对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教学目标】1.学习详略得当来使主题更鲜明,人物更突出的写法。
2.学习如何才能让所写的人物真实、感人的写法。
3.体会文中充满情感语言的深意。
【教学重难点】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阿长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找出表现作者对待长妈妈情感态度变化的语句,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体会“抑”中的“扬”。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秘莫测的美女蛇的故事吗?它给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讲这故事的人是谁呢?——对,她就是长妈妈。
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知道许多事情,懂得许多道理,可以说,她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对于鲁迅来说,她可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
可是在《阿长与《山海经》》里,鲁迅却将长妈妈称为“阿长”,这是为什么呢?作者究竟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来写长妈妈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去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感情。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二、《朝花夕拾》简介:鲁迅散文集。
在《莽原》上发表示题为《旧事重提》,编辑出版时改用现名。
共收入1926年创作的回忆性散文10篇。
本散文集以一个侧面表现了鲁迅说处的时代的社会风貌。
即《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
《藤野先生》记师恩,《范爱农》记友情,《阿长与<山海经>》则记作者儿时的保姆。
三、整体感知(一)仔细听读课文,要求:1.找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2.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人物、思路、所写的事情。
(二)思考下列问题,小组自由讨论。
1.文章写了阿长哪些事情?重点写哪些事情?依课文记叙顺序列出。
2.如何划分段落?3.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全方位感知人物,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再总结归纳阿长的形象。
4.依照文中时间的次序画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对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6.阿长与《山海经》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2.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
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
二、作者简介(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
三、识记字词(先由学生认读,然后一一指正,最后出示答案)hài lǔsǒng huáng chuāng mùpīlìjiédàn骇掳悚惶急疮疤渴慕霹雳诘问惧惮四、研读课文1.本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但都围绕着中心人物——阿长来写的。
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阿长是不是她的真名?(女同学齐读第一、第二段)不是。
她只是一个连真正姓名都很少有人知道的下层劳动者,即我的保姆。
(板书: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视)2.阿长是我的保姆,对她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作者又写了阿长的哪些令“我”讨厌的生活习惯?由此可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写了阿长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
表现了长妈妈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性格。
3.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1)元旦除夕吃福橘,说是吃了它,一年到头,顺顺溜溜……(2)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八上人教部编版语文】全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二单元本单元的课文,在文体上为回忆性散文、传记,在内容主题上与“生活的记忆”“重要的他人”有关:或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敬仰之人的品格和精神。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在刻画人物的方法上既有共同点,又各具特色。
比如,《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在记叙典型事例时,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突出人物品格;《回忆我的母亲》中,作者夹叙夹议,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回忆来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凸显母亲的伟大;《列夫·托尔斯泰》中作者在描绘托尔斯泰的外貌时,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层层蓄势,形成文章张力,给读者带来巨大的心灵冲击;《美丽的颜色》一文中,作者则将叙述与引用相结合,刻画出饱满、感人的人物形象。
这四篇课文的语言也各有特色,或多次运用反语,呈现出辛辣讽刺的效果(如《藤野先生》);或质朴无华,蕴含着真挚深沉的爱与怀念(如《回忆我的母亲》);或运用各种形象的比喻、奇妙的夸张,让读者享受到酣畅淋漓的快感(如《列夫·托尔斯泰》);或在平实客观的记述中,洋溢着一份诗意、温情的色彩(如《美丽的颜色》)。
阅读这些作品时,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章语言,以提高其语言赏析能力。
教学本单元时,可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旁批、点评、赏析;适当补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推荐类文,进行拓展对比阅读;指导学生借鉴运用课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学写传记;引导学生理解“诚信”的内涵,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中学生。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 6.藤野先生 21.了解回忆性散文和传记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从文中人物的生平事迹中汲取精神营养。
2.引导学生抓住回忆性散文和传记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等特点,选取那些产生较大影响,能够引起更多人共鸣的事件进行记录。
3.指导学生体会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赏析能力。
4.指导学生学写人物传记,引导学生在写作中人教部编版初二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6 藤野先生【教学目标】1.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6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了解文章的内容。
2、了解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她的怀念之情。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1、全面理解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
2、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难点】对长妈妈欲扬先抑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了解文章的内容。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山海经》和她又有什么故事呢?2、走近作者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
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3、相关资料阿长,鲁迅称之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东浦人,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平时也不回家,直到临死。
患有癫痫,1899年发病身故。
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好几篇文章中提到过她,这篇是专门用来回忆和纪念她的。
4、关于《山海经》《山海经》共十八卷,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
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
鲁迅称之为“古之巫书”。
【自主学习】1、文学常识填空。
课文选自集《》,作者鲁迅,原名。
他发表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
我们曾学过他的另一篇散文《》。
2、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憎恶()惧惮()粗拙()掷()震悚()chuāng()疤孤shuāng ( ) jié()问pī( ) 雳3、明察秋毫(辨别下列形似字,注音并组词)绰( ) 灸( ) 拙( ) 帖( ) 既( )悼( ) 炙( ) 绌( ) 贴( ) 即( )答案:1、散文朝花夕拾周树人狂人日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wùdān zhuōzhìsǒng 疮孀诘霹3、略【合作探究】6、认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的是什么?7、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教师点拨】6、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
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
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是课文记叙的重点。
7、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
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长妈妈的外貌黄胖而矮,而且她还有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当堂训练】找出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起因、经过结果。
【课外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了解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她的怀念之情。
【合作探究】1、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2、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3、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
4、“我”听说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5、“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代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教师点拨】1、从侧面衬托阿长。
因为后文写道“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后来竟然买到作者渴望已久的这套书。
这同叔祖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
2、因为她发现作者非常喜爱这套书,而作者又是她最疼爱、最关心的孩子。
反映了她的善良。
3、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4、“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惊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
因为他对《山海经》盼望已久,阿长能买来,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他原以为阿长没有学问,问也无济于事;对眼前发生的事情感到意外,但又是出乎意料的惊喜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
5、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表现了“我”对阿长的敬佩和爱戴。
【当堂训练】(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睡好。
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儿子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
”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
”搁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乘虚而入,他还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的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的已经年过7旬的母亲。
1、指出上文所叙事情的时间、地点,文中主要人物。
时间:______地点:______加入初二学习小组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2、主要人物:______用文中词语填空。
(1)老王对儿子的关爱、老母亲对老王的关爱,同样表现对他们说话时的______。
(2)对于父亲的叮嘱,儿子的态度是______;对于老母亲的叮嘱,老王的表现是______。
3、老王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愣住了”?4、“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含义是什么?表现了老王怎样的心理?5、老王对儿子和对母亲的不同态度,主要是什么写法来表现的?6、读了上文,你受到什么教育?答案:1、时间:某天上午9点左右或:一个寒潮初袭的清晨(填“一大早”、“清晨”或“9点”也可)地点:北京,老王家中(填“北京”或“老王家中”也可)人物:老王2、(1)絮絮叨叨(2)漫不经心、不耐烦赶紧截住3、竟没有想到故乡已经下雪了;寒潮初袭时,竟对七旬老母少有牵挂。
(后一句有“只想到儿子,却没有想到母亲”意思的也可)4、含义:父母对儿女、儿女对父母的感情应是人间最温暖的,生活中往往是父母对儿女牵肠挂肚,而儿女对父母少有牵挂。
心理:表现了老王的困惑、内疚、有所醒悟。
(只要有“困惑”和“内疚”的意思即可)5、对比的写法。
(答“比较”或“比照”也可)6、要点:领会父母的爱;报答父母的爱;以实际行动发扬敬老爱幼的传统。
【课外练习】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请用一段不超过300字的小短文写下来。
板书设计:长妈妈黄胖而矮喜欢切切察察,对“我”管束很严睡觉在床中间摆“大”字饶舌多事不拘小节元旦早晨塞福橘烦琐的规矩“长毛”的故事淳朴善良关心孩子为“我”买回《山海经》——真诚热情,乐于助人教学反思: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比以前浓厚了许多。
但对待写平凡人的品格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7 背影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给加点字注音。
差使狼藉簌簌迂腐踌躇拭颓唐琐屑举箸2.结合注释,理解下边词语的含义。
狼藉惨淡勾留变卖典质赋闲蹒跚颓唐触目伤怀不能自已情郁于中琐屑(二)能力训练点1.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方法。
2.散文的特点及散文的选材。
(要讲解这一问题使初一学生明白要费很大气力,可以以放风筝为例,深入浅出地说明“形散而神不散”的问题。
选材喻为风筝,中心喻为线。
)3.指导学生学习做读书摘要。
4.继续指导学生的朗读。
(三)德育渗透点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课文第二、三段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
2.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朴实的语言所饱含的深情厚意的理解;分析课文可按“内容-结构-语言”的顺序由浅入深地进行。
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1.扫除文字障碍,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3.划分段落层次、归纳中心意思;理解二、三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1.导入新课谈到中国现代散文,不能不提到朱自清先生。
谈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能不提到《背影》。
本文写于1925年10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发表在当时的《文学周刊》上。
文章发表后,广为传诵,并一直作为语言教材。
当年,朱自清先生逝世有些中学生拿着报纸悲痛地说:“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死了!”可见本文的影响之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先生这篇著名散文――《背影》。
2.学生自学,教师点拔(1)学生交流课下查找的有关朱自清及《背影》的有关资料。
明确以下内容:朱自清――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在当时和以后感动了许许多多的读者。
(2)学生查字典、词典解决生字词问题。
(3)范读课文(或听课文朗读录音)后学生自读。
(要求:听准字音,体会感情,理解部分词语的含义。
)(4)学生速读课文,讨论问题。
①文中出现几次“背影”?着重写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看见的背影?(文中四次写“背影”。
开头写难忘“背影”,送别一段两次写“背影”,结尾忆“背影”。
着重写的是在车站看见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
)②本文以“背影”为线索,以车站送别为中心展开。
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意层意。
第一部分(第一段)开篇点题,最难忘父亲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