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声发射

合集下载

耳声发射讲稿

耳声发射讲稿

耳声发射研究历史II
耳声发射产生机制I
• 耳声发射来源于耳蜗,且是听觉神经前 • 外界声刺激通过鼓膜和听骨链振动而诱发 耳蜗基底膜振动,后者以行波的形式从蜗 底向蜗顶传播,基底膜振动使特征频率附 近的外毛细胞发生主动运动,外毛细胞的 主动运动提供的机械力不仅克服了基底膜 运动的粘性阻尼,而且能放大特征频率附 近的基底膜振动幅度,并使基底膜行波在 该处发生尖锐的调谐,耳声发射就产生于 此耳蜗放大器工作过程中。
本单元完
第二单元
耳声发射性质和种类
耳声发射性质: ①与其他听觉诱发反应不同,耳声发 射是声信号而非“诱发电位” ②耳声发射是耳蜗 主动机制的副产物,它本身在耳蜗听觉过程中不起任 何生理作用。
类目 刺激频率耳声发射 (SFOAE) 刺激方式 连续纯音刺激 耳声特点 单频或多频的窄带谱峰 一定潜伏期,频率和刺激 声频率完全相同,故得名 频率与刺激电流相同 自发性耳声发射(SOAE) 无刺激
耳声发射研究历史I
• 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s,OAE)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 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外耳道的音频能量。 • 1948年Gold从理论上指出耳蜗内可能存在主动性的生理机械性耗能活 动过程,即可能存在着与声-电转换过程相反的电-声反馈转换模式和 过程。鬼才,天文学家。 • 1960年Bekesy通过实验指出了由于耳蜗基底膜振动导致的行波学说: 即由于耳蜗基底膜振动产生行波——“被动耳蜗”反应。忽视Gold。 获诺奖。 • 1971年Rhode报道了基底膜运动的非线性特点,从理论上指出了耳蜗 可能存在着主动性的活动的观点。Rhode实验中使用的声刺激强度应 当不会引起一个被动系统产生非线性反应,因此Rhode观察到的现象 意味着在此活动中存在着其他反应机制。 • 1978年Kemp报道了耳声发射现象。Kemp设计了一个耳机/传声器(麦 克风)组合探头,将其插入人的外耳道,通过耳机发出的瞬态声刺激 信号(click)同时用高灵敏度传声器记录外耳道内的声信号。他发现 短声刺激后,在外耳道内可以记录到一延迟数毫秒出现、持续十余毫 秒以上的“回声”。在排除了其他可能性后,Kemp认为这一声信号 来自耳蜗,是由耳蜗内耗能的主动活动产生,将其称为“耳声发射”。

耳声发射

耳声发射
蜗后病变大部分引不出OAE,若听力下 降但OAE正常,可提示蜗后病变,证明耳 蜗正常。
测试注意事项
测试环境:隔声室 环境噪声控制在35dB A 病人状态良好,保持安静,尽量避免吞咽, 粗重喘气 幼儿可在睡觉中测试,可使用镇静剂 测试探头应密闭于外耳道之中 避免在有中耳功能疾病时进行测试
作业: 列举耳声发射检查在听力学检查中的临 床应用?
正常人检出率约为100% 反应幅值个体差异性较大,不同作者的报道 结果也存在差异性 由短声诱发的TEOAE,以1~2KHZ频率幅值最 大 听力损失超过40dB HL,记录不到TEOAE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
当耳蜗受到两个具有一定频比关系的初始纯 音刺激时,由于基底膜的非线性调制作用而 产生的一系列畸变信号,经听骨链、耳膜、 在外耳道中记录到的音频能量,称为畸变产 物OAE(DPOAE– 无创伤 – 快速、准确、重复性好 – 反映外毛细胞 –– 对侧噪声刺激可抑制OAE
临床应用
1.新生儿听力筛选 2. 鉴别蜗性、蜗性后病变(听神经病,听 神经瘤) 3.内耳功能检查 4.药物治疗监控 5.耳鸣 6.老年性聋的早期监测
诊断蜗后病变
耳声发射的发现,为耳蜗内主动机制 的存在提供了直接证据
耳声发射的产生机制
耳蜗放大器-耳声发射的发生与外毛细
胞的主动运动有关,是耳蜗主动耗能的 结果 行波的双向性 可反向的从蜗顶传向蜗底能量的逆 行传向镫骨底板、导致听小骨、鼓膜的 振动,最终在外耳道释放,形成耳声发 射
非线性:
当刺激声强度增加到一定强度(约60dB SPL)时,出现非线性饱和
锁相性
耳声发射的相位取决于声刺激信号的相位, 并随声刺激相位的变化而发生固定的相应变 化。
按有无刺激分为: SOAE——自发性耳声发射 (Spontaneous OAE) EOAE——诱发性耳声发射 (Evoked OAE)

耳声发射[5]..

耳声发射[5]..

三、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 (TEOAE)
以短暂声刺激诱发产生的耳声 发射称为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 (TEOAE),也称Kemp回声。
(一)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的记录
1.TEOAE检测设备:微音器、声刺激耳机、平 均叠加仪、计算机等。 2.消除非耳声发射的伪迹:提高探头质量、与 外耳道良好的耦合、采用门控或延迟触发、 运用带通滤波、利用TEOAE的锁相性和非线性 进行加减处理等。
3.TEOAE的识别:非线性变化、良好的重复性、 刺激强度减低,其包络潜伏期延长,而相位 潜伏期前移、含多个频率离散现象。
耳声发射
冯永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喉科 教研室、研究室


耳声发射的发现是听 觉生理学和听力学近20年 来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它 来源于耳蜗,代表了耳蜗 内的主动机械活动,并可 以反映听觉传出系统的活 动情况。


英国人Kemp最初从事地震研究; 偶然机会进入听力学领域,受研究地震结构办法 的启发,基于在基底膜机械阻抗“不均匀”时行 波能量会折返并经中耳回到外耳道的设想,于 1978年用耳机/传声器组合探头记录人外耳道声场 在受到瞬态声刺激后的变化情况; 发现所记录到的耳道声场信号中除迅速衰减的刺 激信号外,还有一延迟数毫秒出现、持续十余毫 秒以上的音频信号。 Kemp认为它来自耳蜗,是由于耳蜗耗能的主动活 动所产生将其成为“耳声发射”。
(二)耳声发射的分类
自发性耳声发射
耳 声 发 射
诱发性耳声发射
瞬态声诱发 耳声发射
畸变产物 耳声发射 刺激频率 耳声发射 电诱发 耳声发射
自发性耳声发射(spontaneous otoacoustic emission,SOAE):
是指耳蜗在不需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 持续向外发射机械能量,在外耳道表现 为单频或多频的窄带谱峰,形式极似纯 音。

耳声发射未引出的常见原因

耳声发射未引出的常见原因

耳声发射未引出的常见原因耳声发射是指一种听觉现象,当人处于安静的环境中时,却感觉到耳中有类似鸟叫、蝉鸣、水声等各种噪声,这种现象我们也叫植物神经性耳鸣。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会有这种现象,但他们并不知道这种现象的成因是什么。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阐述耳声发射未引出的常见原因。

1. 精神因素造成的耳声发射精神压力是很多人都会面临的问题,在面对过多的压力时会导致人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

在这些症状的影响下,大脑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一些反应,其中之一就是耳声发射。

这种现象在精神因素影响下,似乎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表现,也可能是一种身体的警示反应。

2. 耳部问题造成的耳声发射如果耳朵受到感染或受到损伤,那么就会导致耳内听觉发生异常,这种异常也有可能导致耳声发射。

例如,由于喉头周围肌肉过紧压迫到喉管,可能引起进食困难、嗓子干燥或是声音沙哑等症状,而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植物神经性耳鸣。

3. 外界环境的影响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可能会导致植物神经性耳鸣。

例如,在地铁、飞机等嘈杂环境中呆太久,或是在工厂、机床等大噪声环境中工作,都可能导致耳朵疲劳,进而出现植物神经性耳鸣。

4. 中枢神经系统因素造成的耳声发射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也有可能引起植物神经性耳鸣。

例如,头部受伤、中枢神经病变、颅内压增高等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耳声发射。

同时,癫痫、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可能成为植物神经性耳鸣的因素。

虽然耳声发射本身并不是病症,但对耳朵的健康还是会产生一定影响。

针对上述常见原因,我们可以出一些方法来预防和治疗耳声发射。

一是通过减少精神压力来预防。

对于过度紧张的人来说,学习放松和情绪管理技巧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定期做瑜伽、进行深度呼吸、放松肌肉等方法均能有效地减轻精神压力。

二是避免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

对于那些经常需要接触噪声的人,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耳朵,例如戴上耳塞或耳罩等。

三是及时治疗耳朵的病症。

如果耳朵受到了感染或损伤,需要及时接受治疗,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两耳听力测试方法

两耳听力测试方法

两耳听力测试方法
两耳听力测试的方法主要包括音叉检查、纯音测听和发射检查。

1. 音叉检查:检查时将音叉分别置于距离耳道1cm处和颅骨上方,然后敲击音叉,根据患者的反应,判断听力情况。

如果双耳听到的声音响度不同、声音持续的时间不同,说明存在听力损失情况。

2. 纯音测听:由医生使用电子纯音听力计检测耳部的听阈,判断听力是否异常。

纯音测听需要逐一对两侧耳朵进行,检测一只耳朵时,另一只耳朵需要施加掩蔽,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

3. 发射检查:发射检查分为两类,分别为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能够比较准确、快速地查听力,判断是否存在耳蜗性或蜗后性听觉异常。

另外,其他查听力的方法常见的还有耳语检查、表声检查、声阻抗测听法、电测听等。

耳声发射的定义、分类及作用解析

耳声发射的定义、分类及作用解析

耳声发射的定义、分类及作用耳声发射的基本概念耳声发射的定义KemD(1986)对耳声发射做了如下定义:耳声发射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人外耳道的音频能量(Kemp,1986)o这一定义对耳声发射做了一些限定。

首先,耳声发射的能量必须是来自耳蜗;其次,这些能量须经过中耳结构的传导进入外耳道而被记录到。

了解这一定义的含义对正确理解耳声发射及其在临床和研究中的意义十分重要。

耳声发射以耳声发射的分类按是否由外界刺激所诱发,耳声发射可以被分为自发性耳声发射(spontaneous otoacous—tic emission,SOAE)和诱发性耳声发射(evokedot oacoustic emission,EOAE)。

在诱发性耳声发射中依据由何种刺激诱发,又可进一步分为: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lv evoked otoacousticemission,TEOAE)、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刺激频率耳声发射(stimulus frequency otoacoustic emission,SFOAE)和电诱发耳声发射(electrically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EEOAE)。

如上所述,耳声发射是内耳能量的发射(外泄)。

自发性耳声发射是耳蜗在不需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持续向外发射机械能量,在外耳道内表现为单频或多频的窄带谱峰,其形式极似纯音。

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系指耳蜗受到外界短暂脉冲声刺激后经过一定潜伏期,以一定形式释放出声频能量,其形式由刺激声的特点决定。

由于这种形式的耳声发射具有一定潜伏期,有人也称之为延迟性诱发耳声发射(delayed evoked otoacousticemission,DEOAE)。

此外,由于它能重复刺激声的内容,类似回声,又是Kemp最早报告的耳声发射形式,因此也有人称之为“Kemp回声”(KemP,secho)o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耳声发射。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OAE和AABR及应用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OAE和AABR及应用

第23页/共64页
1、新生儿和婴幼儿的听力筛查
相对于ABR,OAE具有快速、简便、无创、灵敏、易操作的特点。 ※ OAE筛查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第24页/共64页
2、外毛细胞功能障碍的诊断
耳声发射提供了一个了解耳蜗机械功能状态的手段,因此测试耳声发射有助于对耳蜗功能,特别是外毛细胞功能障碍的感音神经性聋的分析诊断(老年性聋 、梅尼埃病、耳毒性药物、噪声性聋等)。
第9页/共64页
1、TEOAE
第10页/共64页
2、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
耳蜗同时受到两个具有一定频比关系的初始纯音(f1和f2:2f1-f2)刺激时,产生一系列畸变信号,经听骨链、鼓膜,在外耳道中记录到的音频能量正常成人和新生儿的引出率在90-100%;孕龄33-36周的早产儿轻度减少,40周达足月儿水平
4、噪声性听力损失及药物中毒性耳聋的诊断
正常听力者在噪声暴露后纯音听阈提高时,可引出TEOAE的频率范围变窄。耳毒性药物所致耳蜗损伤时,TEOAE变化早于听力改变,有学者建议使用耳声发射进行监测,以早期发现耳蜗损伤。
第27页/共64页
5、听神经病的诊断 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病因不明,目前认为听神经纤维发生不均匀脱髓鞘的可能性较大。 其临床特点为:病史:听不清谈话声,存在言语交流困难。多自幼起病,无耳毒性及噪声接触史。可有耳聋家族史。纯音及言语测听:纯音听阈呈轻、中度感音神经性聋,以低频听力损失为主,言语识别率不成比例地低于纯音听阈。临床表现:对话困难。言语听力差是听神经病的一个重要特点。
AABR是以ABR为基础一种电生理测量技术AABR与ABR一样,都是客观的电生理检查,都反应了外周听觉系统、第八颅神经和脑干听觉通路的功能

耳声发射的原理及应用

耳声发射的原理及应用
耳声发射的原理及应用
耳声发射的发现
1978年,Kemp用耳机/传声器组合探 头,使用短声作为瞬态声刺激信号,发现 所记录到的耳道声场信号中除刺激声信号 外,还有一延迟数毫秒出现,持续20毫秒 的另一声信号,从其强度和潜伏期看,这 一机械能量不可能来源于刺激信号,必定 来自耳蜗的某种耗能过程,应该是耳蜗耗 能的主动活动产生,将其称为耳声发射 (Otoacousitc emission,OAE)。
耳声发射“未通过”
• 提示耳蜗功能障碍,有听力损失。 • 但应除外:
⑴患儿有中耳炎或其他传音结构的病变 ⑵耵聍栓塞 ⑶探头未放置好 ⑷环境过吵 ⑸探头堵塞
耳声发射检测结果(诊断性TEOAE,正常)
耳声发射检测结果(诊断性TEOAE,异常)
耳声发射检测结果(筛查性TEOAE “通过”)
耳声发射检测结果(诊断性DPOAE,正常)
耳声发射的定义
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 OAE) 是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 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
OAE产生于耳蜗外毛细胞
OAE measurement, measuring principle
Traveling wave
OAE measurement, measuring principle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
阈值:听力损失55dBHL以内均可记出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
临床意义: 除具有TEOAE的应用之外,有以下几点优于TEOAE
①DPOAE具有比EOAE好的频率特性:由TEOAE一般用短声
刺激,刺激的是整个耳蜗,所以频率特性不好。而DPOAE使用两个 初始纯音,刺激耳蜗基底膜很局限的一段,频率特性好。

耳声发射

耳声发射

SOAE的频率稳定性较好,其波动范围在0.4~1%, 这种频率稳定性被认为是SOAE产生于基底膜某一 特定部位的证据之一。部分学者还观察到SOAE的 波动有一定的周期性,这种波动的周期性是否与 脑脊液压力的改变或其他因素如新陈代谢 (metabolic)或荷尔蒙(hormonal)的改变有关 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右耳SOAE的检出率高于左耳
关于性别差异的解释,最初认为是由于男性 较多地暴露于噪声环境所致,但Strickland(1985)在婴幼儿及儿童中也发现存在同 样的差异(包括左右耳的差异),因此这一 解释并不成立。Lonsbury-Martin (1988)推 测是由于女性耳蜗的体积相对较小,其外毛 细胞(OHC)的排列更不规则,因此更易产 生SOAE
在同一耳出现多频的SOAE并不少见,平均 的SOAE数量大约为4个,若一耳出现SOAE, 则另一耳检测出SOAE的机率大约增加一倍, 但两耳检出的SOAE的频率并不一定相同。 在SOAE的检测中有两个现象目前还难以解 释
女性SOAE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大
约高出男性一倍,并且,女性更易在 双耳同时检出SOAE,并且更易检出多 频SOAE
• Nature would not have been so foolish as to
ignore the possibility of positive feedback
• Nature must have provided some biological
device to enhance the response of the cochlea
对侧声刺激
对侧声刺激对EOAE的影响一般表现在反应 幅值的改变,而对SOAE的影响主要在其频 率的偏移,一般向高频方向偏移2~20 Hz。 另外,也可有反应幅值方面的改变,可能 与耳蜗传出神经系统(内侧橄榄耳蜗系统) 有关

耳声发射与临床应用共51页

耳声发射与临床应用共51页
2、耳声发射频率:诱发性OAE的频率多在0.5— 5KHZ,以1—4KHZ为主。DPOAE反应出现 在两个刺激音有关的固定频率上。TEOAE在 一定频率范围内可基本反应刺激信号的频率特 性。
耳声发射特性
3、非线性:具有随着刺激强度增强的输出饱和性。 4、稳定性:在自体有良好的重复性与稳定性,但
在时阈图形显示的耳声发射中具有明显的个体 差异。 5、锁相性:诱发性耳声发射的相位取决于声刺激 信号的相位,并跟随其变化而发生固定的相位 变化。
各类耳声发射的特点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指耳蜗受到两个 具有一定频率比关系的纯音(称为原始音,以 f1 、 f2表示)作用时,耳蜗释放的具有2 f1—f2 和f2—f1等关系的畸变频率的声信号。 刺激频率耳声发射SFOAE:是指耳蜗受到一 个连续纯音刺激时,外耳道记录到的与刺激频 率完全相同的声信号。
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 TEOAE
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 TEOAE ——即Kemp 回声,最先被发现, 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
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
1、刺激方式: 刺激声:Click短声或短纯音 Click短声:持续时间80微秒 频率分布1—4KHZ 声强80dBspl
2、给声速率:80次/S或50次/S 3、叠加次数:若信噪比低,可适当升高叠 加次数;功能异常时,无论叠加次数至多 大,都记录不到TEOAE信号。 4、信号采集时间延迟2.5—5ms。
耳声发射的产生机制
不十分清楚 外毛细胞的特点
1、外毛细胞的形态及位置:柱状,位于 Corti隧道的外侧,顶端纤毛嵌入盖膜,底部 经支持细胞与基底膜耦合。
2、外毛细胞与周围的结构关系:外毛细 胞的纤毛深埋盖膜之中,可将其活动有效的 传给周围结构。
耳声发射的产生机制

耳声发射检查报告单解析

耳声发射检查报告单解析

耳声发射检查报告单解析
耳声发射检查报告单是一种医学检查报告单,用于评估一个人的听觉系统的功能。

该检查常用于诊断听力损失和判断听觉神经功能是否正常。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检查结果及其解析:
1. 点击声(click)发射检查:这是一种常见的耳声发射检查方法,通过给耳朵传递点击声来刺激听觉系统,并记录反应。

正常的报告单中,应该显示两个峰值,分别代表左右耳的反应。

若只有一个或没有峰值,可能表示听觉神经功能异常或听力损失。

2. 稳定态发射检查:该检查测量的是耳朵在持续刺激下产生的稳定反应。

正常的报告单中,应该显示稳定的峰值。

如果没有峰值或峰值较弱,可能表示听觉系统存在问题。

3. 反射性发射检查:这是一种评估耳朵对连续声音的反应的检查。

正常的报告单中,应该显示反射性发射峰值。

如果没有峰值或峰值较弱,可能表示听觉神经存在异常。

4. 年龄相关性:检查报告单中通常会显示一项年龄相关性的指标,用于与正常范围进行比较。

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听觉系统发育水平存在差异,因此这一指标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一个人的听觉系统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耳声发射检查报告单只是评估听觉系统功能的一种方法,结果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

因此,如果报告单显示异常,建议进一步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耳声发射原理

耳声发射原理

耳声发射原理耳声发射是指当物体接近耳朵时由耳朵产生的声音。

这种发射声音对人体有重要的影响,而这也是研究声音传播活动的重要内容。

研究表明,这种耳声发射是由一种叫做接合的声学现象,有利的波的传播产生的。

耳声发射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当一个物体移动接近耳朵时,它会发射出声波。

这种发射的声波由接合现象产生,接合现象又称为传播损耗现象。

这种现象可以用几何方式表示,即把物体放在一条虚线上,每移动一段距离,声音就衰减一段。

接合现象有两种类型:空气损耗和结构损耗。

空气损耗是指声波进入耳朵和移动途中传播时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这使得声波的声强衰减。

而结构损耗则是指声波传播途中,穿越耳腔、听神经等结构时遇到吸收障碍,使声音的声强受到一定的衰减。

耳声发射的运动机制可用两个模型来表示:空气模型和结构模型。

在空气模型中,物体接近耳朵时,物体和耳朵之间的空气会发生一定的压力,这会在耳朵的内部产生声音,耳声发射就是这个结果。

而结构模型则认为,当物体靠近耳朵时,耳朵的听神经、耳腔、及其他结构会改变发射的声波的形状,从而调节耳声发射的强度。

耳声发射的运动机制直接影响到了一些重要的语言表达,如有声书阅读等活动。

针对这些活动,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改进方案,其目的是更好地考虑到耳声发射的运动机制,减少对声音传播的影响,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质量。

可以说,耳声发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言表达工具,其原理也是研究声音传播活动中重要的内容。

耳声发射的机制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研究者们仍在不断的努力研究这一机制,以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

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将会更好地理解耳声发射的机制,从而推动声音传播的进一步发展。

耳声发射正式稿课件

耳声发射正式稿课件
耳声发射正式稿课件
目录
• 耳声发射概述 • 耳声发射的原理与技术 • 耳声发射的临床应用 • 耳声发射的挑战与前景 •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01
耳声发射概述
定义与特性
定义
耳声发射是指人体内产生的声音 通过中耳结构传到外耳道,并可 以被外界设备接收和记录的声音 信号。
特性
耳声发射具有非侵入性、无创性 、无痛性等特点,是一种无害的 生理检测方法。
展望二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耳声发射技术在不同年龄 段、不同听力障碍类型中的应用效果,以拓展其 应用范围。
展望三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耳声发射技术的 研发和应用,为全球听力障碍患者提供更好的诊 疗服务。
THANKS
感谢观看
耳声发射的应用领域
01
02
03
听力筛查
耳声发射可以用于新生儿 和幼儿的听力筛查,快速 准确地判断其听力状况。
听力障碍诊断
对于已经出现听力障碍的 患者,耳声发射可以帮助 医生判断其听力损失的性 质和程度。
听力康复
对于听力障碍患者,耳声 发射可以用于评估助听器 或人工耳蜗等听力辅助设 备的性能和效果。
分析结果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 据,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听力 状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03
耳声发射的临床应用
听力筛查
听力筛查是一种有效的早期发现和诊断 听力障碍的方法,通过耳声发射技术, 可以检测新生儿和婴幼儿的听力状况。
耳声发射技术具有无创、无痛、无辐射 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的听力筛查,有 助于早期发现听力障碍,为后续的干预
耳声发射是一种由耳蜗主动产生,经听骨链、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
它反映了耳蜗主动机制的活动状态,可用来评估听觉系统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MADSEN Capella 耳声发射测试仪 用户指南说明书

MADSEN Capella 耳声发射测试仪 用户指南说明书

MADSEN Capella和耳遂听(OTOsuite)耳声发射模块用户指南产品名称:耳声发射测试仪产品型号: MADSEN Capella注册证编号/技术要求编号:国械注进20172217123生产日期:见英文标签 使用期限:5年注册人/生产企业名称:内特斯医疗丹麦有限公司Natus Medical Denmark ApS 注册人住所/生产地址:Hoerskaetten9,2630Taastrup, 丹麦注册人/生产企业地址联系方式:+4545755555代理人/售后服务单位名称:尔听美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代理人/售后服务单位住所:上海市钦州北路1001号12幢903-905室代理人/售后服务单位联系方式:总机:021-********/热线:4006902358文件编号7-50-1450-CN/08产品编号7-50-14500-CN版权声明未经Natus Medical Denmark ApS事先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本文档或程序的任何部分或将其存储于检索系统中,或通过任何形式或手段以电子、机械、复印、录制或其他方式进行传播。

版权所有©2019,Natus Medical Denmark ApS出版地:丹麦,出版商:Natus Medical Denmark ApS,丹麦本手册中的所有信息、插图和规格等内容均是基于本手册出版时有关该产品的最新信息编辑的。

Natus Medical Denmark ApS有权随时修改内容而无需发出通知。

版本发布日期2019/10/22技术支持请和供应商联系。

目录1设备说明42目标用途43排版说明44589915192020222223244 开箱5 装配 Capella 6 准备测试7 使用 Capella 测试耳声发射8 测试畸变产物耳声发射9 测试瞬态耳声发射和自发性耳声发射10 维修、清洁和维护11 其他参考文献12 技术规格 - MADSEN Capella 13 制造商14 制造商责任15 警告事项16 有关 EMC (电磁兼容性) 的注意事项17 符号定义26用户指南用户指南1设备说明MADSEN Capella是一款便携式耳声发射(OAE)设备。

耳声发射

耳声发射

相关研究DPOAE
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 in an industrial setting(2009)
standard puretone audiometry (PTA)和DPOAE 实验组控制组 1.0,1.5,2.0,3.0,4.0,5.0,和6.0kHz, f2\f1=1.2 (50dB,SPL) ear
计算:Kappa系数 相关系数(PTA) 结果:听力损失≥30dB,TEOAE,敏感性及特异性为
100%和88.5%。阳性预测百分率100%(k=.43) 听力损失≥25dB,66.7%,88.2%。阳性预测百分率 30.7%阴性预测百分率97.1 结论:对于鼓膜置管后的儿童,TEOAE 测试在检测听力损失 大于等于30dB时是一个灵敏的方法
oto-acoustic emissions 耳声发射
——测量方法简介
报告人:吕春会
LOGO
主要内容
oto-acoustic emissions 分类 Hearing test for the selection of
sonar operator 中的运用 耳声发射的相关研究
起源以及分类
①DPOAE具有比TEOAE好的频率特性:由TEOAE一般用短声 刺激,刺激的是整个耳蜗所以频率特性不好,而DPOAE使用两 个初始纯音,刺激耳蜗基底膜很局限的一段,频率特性好。
②DPOAE具有更高的灵敏度:TEOAE一般在纯音听阈大于 40ddBHL以内均 可记出
刺激:持续时间80 μs短声 指标:出现百分比
>3dB的耳声发射信号 重复出现>40%
相关研究
The use of 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 as a hearing screen following grommet insertion(2011)

耳声发射报告解读

耳声发射报告解读

耳声发射报告解读
根据您提供的耳声发射报告,我将在以下500字中对其进行解读。

首先,耳声发射报告中常见的结论之一是正常结果。

这意味着您的耳朵内部没有发现异常,与正常人群的声波发射结果相符。

这种结果表明您的听力和耳朵健康状况良好。

另一方面,如果报告出现异常结果,可能意味着存在一些耳朵相关的问题。

例如,报告可能显示了听力损失,这可能是由于耳蜗或听觉神经的问题引起的。

进一步的检查可能包括听力测试和其他相关的医学检查,以确定问题的具体原因。

除了听力损失,报告还可能指出其他耳朵问题,如耳嗡、耳鸣等。

这些问题可能与耳蜗内的发炎、耳道堵塞或其他耳部疾病有关。

此时,建议您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耳声发射报告还可以作为评估耳朵健康的指标。

即使在正常结果下,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报告,了解耳朵健康状况的变化情况。

如果发现耳声发射结果有明显的变化,可能需要更深入的检查来确定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耳声发射的的原理及其应用

耳声发射的的原理及其应用

耳声发射的的原理及其应用1. 耳声发射的原理耳声发射,又被称为耳语扩音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声传输技术实现的语音传输方式。

其原理是通过一个麦克风将讲话人的声音转化成电信号,然后通过无线电传输到听者的耳机或听筒中。

下面将介绍耳声发射的具体原理。

1.1 麦克风采集声音信号耳声发射的第一步是通过麦克风采集讲话人的声音信号。

麦克风具有灵敏的振动膜,当声音波动作用于振动膜上时,振动膜会按照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变化,进而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

1.2 信号放大和调整经过麦克风采集的声音信号比较微弱,需要经过放大和调整处理。

放大可以提高信号的幅度,使其适合传输和扩音。

调整可以对声音信号的频率和音量进行调控,使其更适合听者的需求。

1.3 信号传输经过放大和调整后的声音信号通过无线电信号传输到听者的耳机或听筒中。

这一过程涉及到无线电频率调谐、调制解调等技术,保证声音信号的稳定传输。

1.4 接收和转化听者的耳机或听筒接收到经过无线电传输的声音信号后,将其中的电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

耳机或听筒中的扬声器和振膜会将电信号按照一定的规律震动和振动,最终将其转化为听者可感知的声音信号。

2. 耳声发射的应用耳声发射作为一种特殊的语音传播技术,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2.1 会议和演讲在大规模会议或演讲现场,耳声发射技术可以用于将讲话人的声音传播到听众中。

听众只需佩戴耳机或听筒,就可以听到清晰、准确的声音,避免了因现场距离或环境噪音等原因导致的声音传播不畅的问题。

2.2 导览和旅游耳声发射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导览和旅游领域。

游客可以佩戴导览器或听筒,通过无线电信号接收到导游的讲解声音。

这样可以保证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听到清晰、连贯的解说,提高旅游的质量和体验。

2.3 教育和培训在教育和培训领域,耳声发射技术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学生可以通过佩戴耳机或听筒来接收老师的授课内容,避免了因课堂噪音、空间限制等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声发射一、概述1、传统观点认为,耳蜗是一种机械—生物电换能器。

2、共振学说Helmholtz于1857~1863年间根据有关基底膜组织学知识提出,基本观点:(1)在耳蜗内对声音频率进行机械性分析;(2)基底膜横行纤维是产生共振的结构;(3)对一定声频,基底膜相应部位的横行纤维振动最明显,振幅最高。

3、行波学说Békésy于60年代提出,耳蜗基底膜在受到声音刺激后耳后基底膜呈行波方式振动,而不是某一局部的共振活动,指出不同频率的振动在基底膜上有各自相应的调谐点。

但这些学说无法很好的解释近代研究发现。

(1)蜗神经水平的AP调谐曲线的敏锐度与高级听核系统的调谐特性相近(以往一直认为听觉效率是中枢对听觉信号进行多次加工、分析的结果)。

(2)良好的频率分辨率。

可感受20~20000 Hz的声音,在0.5~4 kHz频率分辨率为0.3%。

(3)在1000 Hz人耳可以听到引起鼓膜振动幅度仅相当于质子直径大小,可感受强度相差120 dB(100万倍)。

仅从耳蜗结构的物理特性(基底膜、柯替器、毛细胞的频率定位分布),单纯被动的机械调谐不能使初级神经元具有如此敏锐的调谐特性。

1948年,Gold提出在耳蜗中可能存在一种与机械—生物电转换过程相匹配的逆过程,即生物电—机械能的转换过程,通过正反馈作用特性,以加强基底膜的运动,从而使耳蜗调谐特性变得更为精细,并认为可在外耳道中记录到这种活动信号。

1971年,Rhode报告了基底膜运动的非线性特性,提出耳蜗可能存在主动增益控制机制。

1978年,Kemp用耳机/传声器组合探头,使用短声作为瞬态声刺激信号,发现所记录到的耳道声场信号中除刺激声信号外,还有一延迟数毫秒出现,持续20毫秒的另一声信号,从其强度和潜伏期看,这一机械能量不可能来源于刺激信号,必定来自耳蜗的某种耗能过程,应该是耳蜗耗能的主动活动产生,将其称为耳声发射(Otoacousitc emission,OAE)。

耳声发射的发现,为耳蜗内主动机制的存在提供了直接证据,使人们对耳蜗功能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是听觉生理近20年来的重要进展之一。

经过大量研究证明,多数学者认为这种振动的能量来源于外毛细胞,其活动使基底膜发生某种形式的振动,通过内耳淋巴的压力变化形成传导,通过卵园窗、听骨链及鼓膜振动,释放在外耳道中。

实际上是声音传入内耳的逆过程。

二、耳声发射的定义及分类1、定义Kemp(1986)对耳声发射定义为: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和鼓膜传导并释放到外耳道的音频能量。

2、OAE的分类(1)自发性耳声发射(spontaneous otoacoustic emission,SOAE)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发生的声能释放。

(2)诱发性耳声发射(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EOAE)在不同的外界刺激的条件下产生的声能释放。

A、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ly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给的是短声、短纯音或短音。

B、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同时给予两个具有一定的频比关系(f1和f2,且f1<f2f2/f1<1.5)的纯音诱发的耳声发射。

信号出现于与两个刺激音有关的固定频率上,遵循nf1±mf2的公式,以2f1-f2反应幅值最大、最稳定,临床上最常选用。

C、刺激频率耳声发射(stimulus frequency otoacoustic emission,SFOAE),给一个连续纯音刺激,耳声发射的频率与刺激声频率完全相同。

D、电诱发耳声发射(electrically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EEOAE),是利用埋植在耳蜗周围的电极向耳蜗内输入电刺激,由耦合在外耳道内的微间器探头记录到OAE信号。

三、耳声发射的产生机制耳声发射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耳声发射的发生与耳蜗外毛细胞的主动运动有关,是耳蜗主动释能的结果。

Kemp发现OAE后,曾遭受众多质疑,首先Wilson(1984年)提出OAE可能只是中耳活动所造成的一种赝像(artifact),所以当时大量试验都是针对这一质疑,试图证明OAE是一种源于耳蜗的声音能量。

在一个阻尼系统中,如果输入/输出能量相等,即说明该系统中有主动能量来克服阻尼,据计算,耳蜗中特性频率处基底膜上行波的振幅可以是被动耳蜗模型的100倍,即主动机制使行波振收到增加了40 dB(Kemp,1986),从而认为耳蜗是能量补充的来源。

现在这一观点已被论证并得到广泛认同。

OAE源于耳蜗的证据:1、OAE的反应阈可低于主观听阈,可认为是一种神经前反应,而且与突触传递无关,用化学制剂阻断或切断第VIII颅神经,在不能测出声刺激引出的神经反应时,仍可记录到OAE)。

2、O AE反应具有非线性,由此可排除OAE是由中耳活动引起的假说。

3、O AE不受刺激率改变的影响,与神经反应不同。

4、诱发性OAE有频率离散现象,即发射声的频率越高,潜伏期越短。

5、外来刺激对SOAE或EOAE均有压抑或掩蔽作用,而且压抑或掩蔽的效果取决于OAE的频率,即只有当外来声刺激的频率等于或接近OAE的频率时,压抑或掩蔽效果才最明显。

6、多种影响耳蜗代谢的因素均可对OAE产生影响,实验发现,噪声性及耳毒性听力损伤,缺氧之动物模型无OAE,阿斯匹林所致的暂时性听力损失的OAE也暂时消失,停药后恢复,阿斯匹林同时对TEOAE和SFOAE也有影响,但对DPOAE的影响相对较小。

7、耳蜗性损害时,听力损失在40 ~ 50 dB以上的频率区OAE 消失,而在听阈正常频率仍可引出。

至于耳蜗主动释能的机理,Kemp(1978)认为在一个耗能系统中输入能量和输出能量相等,说明在输出能量的产生过程中有能量的补充,这种能量的输出说明耳蜗内存在着主动机制,很可能是外毛细胞的主动活动。

Kemp指出,(1)基底膜可由于各种原因而致其机械阻抗在某些部位不均匀,当行波通过时,部分能量可由该处发生折返,逆向传向镫骨底板,经听骨链,骨膜传向外耳道而形成OAE。

造成基底膜机械阻抗“不均匀”的原因很多,可以是解剖上的,也可以是功能上的。

基底膜的主动反馈机制机制A,该机制对本段基底膜呈正反馈效应,而对邻近基底膜表现为负反馈。

机制B,典型的直接正反馈机制:一为放大,二为有利于基底膜的精细调谐,部分能量经由基底膜,听骨链及鼓膜释放出来,从而产生OAE。

SOAE的发生是由外毛细胞的自身激活作用诱发的。

耳蜗内部分功能较强的外毛细胞平时存在轻微的自激,释能作用,少量释出的能量从耳蜗向外耳道逸出时,受到镫骨底板的阻抗匹配作用的阻抗而折回耳蜗,这种向内折回的能量刺激耳蜗产生二次行波,行成基底膜振动—毛细胞收缩释能的正反馈过程,当耳蜗内生成的能量达到一定强度,便逸出到外耳道,生成SOAE。

对DPOAE的产生机制,目前尚缺乏透彻的解释。

DPOAE或是只在基底膜产生,即两个基频的几何均数,或是取决于基底膜不同点上所产生机械波的交互作用。

最近试验已证实,电刺激交叉橄榄耳蜗束,可改变豚鼠DPOAE的幅值,因为大部分交叉橄榄耳蜗束纤维的传出终末附着在外毛细胞的底端,这点支持OHC是OAE来源之一的说法,当同时受到两个不同频率的纯音作用时,由于耳蜗的非线性调制作用,两个原始音在基底膜上一定部位以特定形式相互作用,可使行波在基底膜上一定部位处运行发生障碍,引起一定频率能量的逆行折返,形成调制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四、耳声发射的基本特征共同特点1、非线性当刺激声强度增加,EOAE出现非线性饱和。

2、锁相性OAE的相位取决于刺激信号的相位,并跟随刺激声相位的变化而发生固定的相位变化。

3、可重复性和稳定性(一)自发性耳声发射(SOAE)SOAE是耳蜗的一种生理现象,来自微音器的时域模拟信号被转化为数字信号再经数学运算(快速傅立叶变换)转变为频域信号(功率谱)加以显示。

1、检出率SOAE可在大约1/3-1/2的正常听力人群中检出Schloch 1983 34% Frick 1988 26% Bright 1986 43% Bonfils 1989 35% Rebillard 1987 19%若一耳出现SOAE,则另一耳出现SOAE的机率增加1倍。

SOAE 的检测与测试系统的灵敏率及环境噪声有一定关系。

2、性别及年龄对SOAE的影响(Cenfer and age diffreces)Zurek(1981)~Lonsbury-Martin(1990)年陆续报道:女性SOAE 的检出率(52%)显著高于男性(30%),最初认为是由于男性较多地暴露于噪声所致,但Strickland(1985)在婴儿及儿童中也发现存在同样差异,因此以上解释并不成立。

Lonsbury-Martin(1988)推测:女性耳蜗的体积相对较小,其OHC的排列更不规则,从而更容易产生SOAE。

在婴儿、儿童及青年人中,SOAE与年龄无关,但当年龄>50岁时SOAE的检出率明显下降。

3、反应幅值典型SOAE的反应幅值在-10~20 dB SPL之间,极少超过20 dB SPL。

可能的解释:自身限制饱和机制(self-limiting saturation mechanism)抑制了高水平SOAE的发生(Zwicker,1979,1986)。

SOAE的发生频率稳定,但振幅在不同时间的变异很大,可达30 dB SPL。

4、频率SOAE典型的频率范围位于0.5~6 kHz,表现为高于本底噪声的多个窄带峰,可以包含一种频率成份,也可以包含多个频率成份,最多见于1~2 kHz,且频率高度稳定。

可能的解释:中耳对1~2 kHz频段的传输效能最佳。

Rebillard 1987年曾报道位于9 kHz的SOAE。

Kamal报道频率有人群区域性差异,如东方人:3 kHz;高加索人:1.5 kHz,另外,婴儿的SOAE频率范围:2~7 kHz。

5、临床意义目前SOAE的生理及临床意义尚未明了,可能部分SOAE与耳鸣有关。

(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TEOAE是在短时程声刺激(短声或短音)后4~15 ms记录到的散频声反应。

自1978年Kemp报道了耳声发射以来,TEOAE的命名开始并不统一,曾使用过的命名有以下几种:(1)刺激性耳声发射(Stimulate acoustic emissions,Kemp,1978);(2)诱发性耳蜗机械反应(evoked cochlear mechanical response,Kemp 1979);(3)耳蜗回声或回声(Cochlear echoes or echoes,Kemp1980,1982),Kemp echoes;(4)延迟诱发耳声发射(Delayed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Zwriker 19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