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改论文:对我区初中生物新课改的反思
初中生物新课改教学反思范文(2篇)
初中生物新课改教学反思范文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生物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可是,如果生物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生物问题的空间呢?那么,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认识到这一点我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就非常注意从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两方面对学生兴趣和能力的进行培养并进行了反思。
一、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导课即一堂课的开始,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而艺术的开课,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奇亲切的感受,不仅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迅速由抑制转为兴奋,而且还会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
新课的导入是生物学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导课激趣激疑,激活学生的“动情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可采用问题型、娱乐型、直观型、实验型和说课型等开课方式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振作学生精神,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这样,在师生互动配合下,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正所谓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
教师把课前精心准备的相关教学内容以思考题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并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看书自学,独立思考,寻求答案。
同时,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压抑、沉闷的情绪。
如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的变异”等,可采用这种教学方式。
学生思考后进行讨论作答,并相互修正,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进行启发诱导,既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又要启发学生进行聚合思维,同时还要赞赏学生的大胆见解,并及时指正,整个过程教师要控制好课堂讨论时的气氛,组织好课堂秩序。
初中生物新课改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新课改教学反思对于初中生物新课改教学,我个人认为应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反思和改进。
首先,课程设置方面需要进行反思。
当前初中生物课程设置较为繁琐,内容过于杂乱,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新课改中,应该从内容的角度出发,对课程进行合理的整合和精简。
可以将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实验进行深入讲解,而将一些细枝末节的知识进行简化或者剔除。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加集中地学习和理解重要的知识点,而不是被无用的知识填满脑袋。
其次,教学方法方面需要进行反思。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在新课改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和问题解决式教学等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生物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
再次,教材编写方面需要进行反思。
目前的初中生物教材大多数是传统的教科书,内容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新课改中,教材编写者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编写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材。
可以增加一些生动的案例和实际应用的例子,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同时,还可以增加一些多媒体资源,如图表、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最后,评价方式方面需要进行反思。
目前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为主,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化的记忆。
在新课改中,应该引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项目评价、小组合作评价等。
通过这些方式,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记忆。
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总结起来,对于初中生物新课改教学,应该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编写和评价方式进行反思和改进。
只有从这些方面入手,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基础。
关于初中生物新课改的一点思考
关于初中生物新课改的一点思考【摘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素质成为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本文作者力图从更新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手段,转变评价观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探索。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思考一、更新教育观念,始终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教学始末理解教师,改革传统的教师观。
当今科学的发展,教师已不再是学问释疑解惑的“裁判”。
在今天,知识的存在形式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生物课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模型、图表、演示等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或通过提示观察的具体要求(顺序、颜色、结构层次、排列、反应特点等),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比较。
宏观上面向全体,微观上因材施教;树立知识学习和智能发展相统一的教学观,倡导教学民主,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师生建立了民主的生物课堂,还要拓宽教学活动的时空观,建立教学过程的开放观。
随着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生物课程的设置已从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扩展到发展课、综合课、社会课;学习空间也从课堂延伸到家庭、社会直至大自然;学习时间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校外,直到一切可能接受社会、自然信息的时机。
形成教学开放观的“教学规范”,从“灌输中心的教学”转型为“对话中心的教学”。
真正的学习不能停留于单纯的知识的记忆,而应当是学生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建构,这是一种交互作用的能力观。
学习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也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
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是孤立的,总是处于一定的情境之中的。
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所以生物学教师必须开发、开放教学过程,根据生物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寓教于乐,有效地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拓宽生物教学的方法和渠道。
教师要拓宽教学的时空观,还要确立学生主体活动在教学中的地位,生物学教学与学生活动可以有机的结合起来,只要加强生物课特点的分析,其主体活动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其实是非常丰富的。
初中生物课改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课改教学反思引言生物是初中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科学课程,它涉及了生命起源、遗传与进化、细胞结构与功能等重要内容。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生物课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变革和完善。
本文将对初中生物课改教学进行反思,探索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问题分析学习兴趣不高在过去的教学中,生物课程往往以传授知识点为主,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环节。
学生常常被被动地接受信息,难以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这导致了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低下。
缺乏实践性训练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课程,但传统的教学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践操作的环节。
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无法亲自探索实验现象和观察结论。
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限制了他们对生物学习的深入理解。
缺乏启发性探究生物课程中许多知识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传统教学方法只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理论框架,忽略了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的机会。
学生缺乏参与式的学习过程,无法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缺乏对生物科学的深入理解。
解决方案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故事情境教学等。
通过将生物课程中的知识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引入实践性实验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课程,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
可以通过开展实验、观察和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索生物现象和科学原理。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探索性学习与思辨性探究生物科学存在许多未解之谜和有趣的现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和课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个人研究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生物科学的思考过程,提高他们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新课改反思之初中生物
新课改反思之初中生物策源乡学校谭颖盈从培训到现在,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新课程改革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但由于对新课改的精髓领悟不够透彻或因为传统教学的影响,在新课改的路上也出现了许多不足的地方。
我个人认为新课改的精髓应是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积极性。
课改的每一步都应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入手,否则将只是流注于形式,华而不实起不到什么作用。
我们要从根本做起,狠抓学生的习惯与养成教育。
使学生养成一种学习习惯,形成一种学习风气。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生物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生物问题的空间。
因此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生物教学情境中,从社会实践、情感价值观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
对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反思师生角色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
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2024年初中生物新课改教学反思(三篇)
2024年初中生物新课改教学反思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
初中生物新教材学生课堂实验共___个,这充分体现了生物教学大纲指出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
”努力创造条件,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克服困难,完成大纲、教材规定的课堂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我们生物教师的责任。
自己经过三年的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
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
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
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
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2、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
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
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一、安放距桌边一掌(5-7cm);二、对光要目(目镜)物(物镜)通光(通光孔、光源)一直线,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三、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杂质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旋镜升降,细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
初中生物新课改反思
初中生物新课改反思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比较大的改革,其目的是通过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这次改革中,我认为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新课程改革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新课程改革强调了综合性和实用性,试图将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然而,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重要的生物学知识被弱化或缺失。
例如,传统的生物学课程中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讲解非常详细,但在新课程中,这一部分内容被简化或合并到其他单元中。
这样一来,学生在对更深层次的生物学概念理解上可能会有所欠缺。
其次,新课程改革在教学方法上仍有改进的空间。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试图摆脱传统的教师讲解,使学生更加自主地学习和思考。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而学生更多地扮演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
这可能与教师对新教学方法的不熟悉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等因素有关。
因此,我认为需要在教师培训和学生引导方面下更多的功夫,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另外,新课程改革在评价方式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新课程改革强调综合评价和能力评价,试图使评价更加贴近真实的科学实践和学生的能力发展。
然而,在实际评价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笔试形式进行。
这样一来,学生对于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能没有得到充分的考察。
因此,我认为需要在评价方式上进行更多的创新,可以采用实验报告、项目展示、讨论等形式,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此外,新课程改革在教材编写和教师培训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新课程改革需要有适合的教材和教师培训方案来支持。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教材内容不够完整和准确,教师培训不够系统和深入。
这可能会影响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应用。
因此,我认为需要加强教材的编写和教师培训工作,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
2024年初中生物新课改教学反思
2024年初中生物新课改教学反思一、引言新课改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目的是适应社会变革和学生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初中生物教师,我深知新课改对教学带来的重大影响。
本文将对2023年初中生物新课改教学进行反思,旨在总结反思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二、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的变化2023年初中生物新课改以问题为导向,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
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新课改更加注重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然而,我发现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培养上有一定困难。
一方面,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教育的模式,对于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另一方面,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基础掌握较差,对生物问题的解决缺乏系统性和深度,这给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带来一定难度。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践、开展探究性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从原理出发,通过实践、探究等方式锻炼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方法的改变新课改中,教学方法的改变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而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探究精神。
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需要有所调整。
我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通过讲解生物知识点,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然而,我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对生物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限制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状态,我需要尝试更多的多元化教学方法,例如采用小组讨论、问题导向的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通过科技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 评价方式的改变新课改中,评价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传统的评价主要以考试为主,重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初中生物新课改反思(通用13篇)
初中生物新课改反思(通用13篇)初中生物新课改反思篇1从事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我不断的进行反思,然后在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经过这几年的磨练,我对初中的生物教学有一些心得,现表述如下。
一、初中生物科学的教学对象是面向全体中学生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
也就是说,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
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
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例如在讲生态环境时做关于生物圈二号计划的专题讲座,在拒绝毒品时会让学生观看中国拒绝毒品的宣传片等。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进行不断的教学反思,一切以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理念为指导。
二、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
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
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
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新课改下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新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技时代,生物学科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
生物学科在解决人类生产生活中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人口增长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初中生物在整个生物学习阶段中处于最基础的阶段,此阶段的学习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学习与工作的开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初中生物教学进行了全面改革。
现行初中生物教材按照自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人与生物圈的和谐发展为目标来编排教材。
这需要生物教师改变以往不重视、机械灌输的教学模式,优化初中生物教学结构,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与积极探究,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综合素养,将新程课改革贯彻到底。
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对新程课改革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浅谈如下。
一、实施“先学后教”模式,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以生为本是新程课改革的重要教育理念。
新程课改革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主动探究创造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亲身参与学习的机会,并提出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所谓先学后教,即还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提供机会,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自主学习,使学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后教环节,实行兵带兵教学法,即由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整个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
(一)先学我们提倡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但放权并不是放任,教师并不是退居幕后,不管不问,而是要充分发挥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学习。
一是教师要明确提出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方法、目标等,以便可以使学生自主高效地展开学习。
二是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疑难问题,而阻碍学习的步伐,因此,教师要及时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做好指导与总结工作。
(1)指导。
教师通过板书、提问、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为学生指明思考与思维的方向。
对我区初中生物新课改的反思
密切关注 学生情 感态度 与价值观 方面 的进步状况 ,以及 良好 习惯 的形成 , 并及时作 出科学 的 、 公正 的评价 。
四、 问题 的原 因及 改进 措施
知识 与能 力是构成现 代人才 的两大要 素 , 知识 是能 力的基 础 , 并在一定 条件 下转化 为能力 ,然而 并不是所 有知识 都能转 化为 能
首先 ,教师必须 由教材 传递和接 受的过程 向教材 开发 和创造
的过程转 变 , 师不再是 教材忠实 的阐述者 和传授者 , 教 而是 教材 的
开发者 和创造 者 , 即利用 当地 的生物 材料 、 态环 境及 社会 生产 、 生 生活有 关的生 物学 问题 ; 当地 的各 种课程 资源 ( 校 的、 学 社会 的 ) ; 当地学 生的生 活经验 , 经过 教 师选择 和组 织 , 造 多样化 , 创 更为亲 切、 生动 的探 究性学 习的情景 。因此 , 究性学 习给教 师 留下 了广 探
i 课 研 l 【 新】 新 程 究 刨
对我 区初 中生物新课 改的反 思
西藏
我 区初 中生物 实施新 课程改 革已近 五年 ,取得 了部 分阶段 性
成果 , 但是“ 穿新鞋 、 走老 路” 问题 却比 较突 出。 的 一Βιβλιοθήκη 拉萨●吴 中 敏
教育 的评价观 念的 更新主要 表现在应 从重视 终结 性评价 转变
评 价 的标 准上 , 软化 “ 级参 照” 要 班 强化 “ 自我参 照” 这 种 因人 而异 ,
其 次 , 师是 学 生学 习活 动 的合作 者 、 助 者 、 织者 、 进 教 帮 组 促
者。 由师道 尊严居 高临下 的教 师权威 向平等融 洽的朋友 转变 。 在生 物教 学 中有较 多的小组 合作 活动 , 在活 动过 程 中 , 师是 组织 者。 教
初中生物新课改反思(2篇)
初中生物新课改反思初中生物新课改是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实践环节安排不合理,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新课改强调实践教学,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实践机会有限,实践内容也相对简单,很难达到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目标。
因此,需要增加实践环节的数量和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真正地动手实践,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其次,新课改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引导。
新课改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缺乏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很难自主进行学习和探究。
因此,需要增加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法,帮助他们在自主学习和探究中成长。
再次,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对于基础知识的教育力度不够。
新课改要求学生培养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但是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上的。
由于新课改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常常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教育。
因此,需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教育,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基础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培养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
此外,新课改强调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教材内容滞后,与现实脱节。
新课改要求教学内容具有前沿性和实用性,但是由于编写教材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教材内容经常滞后,与现实脱节。
因此,需要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反映最新的科学发展和实际应用,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总之,初中生物新课改是为了适应时代和学生的需求,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改进和提高新课改的效果,需要增加实践环节的数量和质量,加强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教育,及时更新教材内容,确保新课改能够真正地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提供帮助。
反思新课改形势下的初中生物教学
反思新课改形势下的初中生物教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生物教材几经变更,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跟随着改进。
新课程标准,要求更高,标准甚严。
历经生物教学二十五载,饱尝生物教学的酸甜苦辣,也从中学到了甚多,有些浅陋的见解和体会,还望各位同仁来帮助探讨和提升。
1.教师的角色要转型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探索性实验、独立进行科技制作、研究一些新科技问题并完成相关的科研学习报告、进行社会调查以及扩展性学习等多项课题研究工作,这是旧课程无法比拟的。
与此同时,新课程又能让老师们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进一步提升。
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教师对研究课题的内容、过程、方法以及相关综合信息的熟悉和掌握程度。
因此,要想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教师”。
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要善于“反思”,增加内涵,提高教师的学识和能力,提高教学的效果。
2.突出情感调节,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往往直接影响认知水平。
一个人在愉快时,就容易通过感知觉接受外界信息,一个人在忧郁、苦闷时,往往不能接受外界信息,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情形。
教师就要根据情绪对学生认知活动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正面情绪来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例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时,关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知识,学生觉得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
如果教师在讲此知识之前,先讲个故事或谚语,比如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克隆”技术、“一母生九子,母子十个样”等,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愉快、兴奋的正面情绪状态下,再画出若干个从属关系的包涵图表来解释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学生就会容易理解及掌握。
3.突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探讨初中生物教学改革反思
探讨初中生物教学改革反思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行着改革与创新。
在这个过程中,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
而作为生物学科中的一员,初中生物教学也在不断进行着改革,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我们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也需要进行反思,看看改革是否真正达到了我们的目的,是否真正对学生有所帮助。
本文将探讨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一些反思,以期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在初中生物教学改革中,教学内容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教材内容虽然不断进行更新,但有时却过于倾向于灌输式教学,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内容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知识基础,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和推理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也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起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让他们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在初中生物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积极思考来学习生物知识。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反馈。
应该多采用讨论、实验、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物学知识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应和实际情况来灵活运用,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三、评价方式的改革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一样,评价方式的改革也是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对于中学生物课程改革后的若干思考
对于中学生物课程改革后的若干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中学生物课程的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
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生物课程也在不断变革和完善。
本篇文章将就中学生物课程改革后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思考。
教学内容的更新在传统的生物课程中,模式化的讲授和过时的知识体系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因此更新教学内容成为了必然趋势。
新生物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内容结合了生物学科的新发现和前沿技术,涵盖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等领域。
在新课程的推广下,学生的知识面大大拓展,既有系统性又有前瞻性,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
然而,新课程的更新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教学方法,保证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而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新知识的累积和消化也需要时间,需要教师提供更加恰当、分层次的指导。
课程实践的加强课程实践是新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比如,在新课程中,通过实操获得知识的生态学认知、科学探究与实验,可以让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复杂的生态环境中,从而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和专业素养。
但是,在实践环节中我们也要正视一些问题。
首先是学校的实验室设施和器材水平,一些学校由于条件落后,导致实验设计和实施难度大,缺乏足够实际操作机会。
其次是实践环节与考试的关系,部分学生为了追求高分,会将实践视为应付考试的手段,而非真正的掌握和理解。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真正地体验和理解实验现象,做到理解优先,应用为辅。
跨学科综合技能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加速,需要学生不仅掌握生物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产业,比如合成生物学、生物医药等领域。
这就要求教学具备跨学科融合、跨专业交叉的素养。
所以我们需要学习对学科的边界有一个更加开放的认识,结合化学、物理、数学等其他科目,拓宽生物学科的领域。
跨学科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掌握应用性和实践性更强的科学知识。
探讨初中生物教学改革反思
探讨初中生物教学改革反思初中生物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重要环节,也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生命奥秘、培养学生生物学思维的重要途径。
当前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不够贴近学生生活、教学方法单一、考试导向等,这些问题制约着初中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必须对初中生物教学进行改革,增强其生活性、趣味性和有效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一、教学内容不贴近学生生活当前初中生物教学内容大部分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传授,学生缺乏对生物知识的体验和理解,这样的教学不仅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厌倦情绪,还难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
我们应该将生物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看到、听到、感受到生物知识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增加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生物知识,比如身体健康、饮食营养、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也可以将生物知识与课外生活联系起来,比如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生物多样性调查、植物观察、动物行为观察等活动,让生物知识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教学方法单一目前初中生物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教师大多以讲、练、测为主要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探究的机会。
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学习感受,影响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我们需要改变教学方式,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践、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感知生物知识,从交流中获取启发和思考。
也可以采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外拓展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扮演引领者、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课改论文:
对我区初中生物新课改的反思
我区初中生物实施新课程改革已近五年,取得了部分阶段性成果,但是“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却比较突出。
一、教师角色转变不到位
首先,教师必须由教材传递和接受的过程向教材开发和创造的过程转变,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即利用当地的生物材料、生态环境及社会生产、生活有关的生物学问题;当地的各种课程资源(学校的、社会的);当地学生的生活经验,经过教师选择和组织,创造多样化,更为亲切、生动的探究性学习的情景。
因此,探究性学习给教师留下了广阔的创造性的空间。
其次,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帮助者、组织者、促进者。
由师道尊严居高临下的教师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
在生物教学中有较多的小组合作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
当小组活动有问题时,教师是他们的帮助者,当活动进程受到阻碍时,教师是他们的促进者。
再次,应树立师生交往互动的教学观,教师不再是教学生学,而是师生互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
所谓互动,即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对话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
没有互动,事实上就不存在或未发生真正的教学。
因此,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是与教师同样价值的人,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教与学是民主的,教学气氛是和谐的。
对教师而言,师生交往互动不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还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对学生而言,体现在学生主体的凸现,心灵的开放和潜能的释放。
这样认识教学,教师便不会“满堂灌”,学生也不会把教师讲的不假思考地“照单全收”,取而代之的是师生的共同参与、积极思考和探索。
二、注重结果性知识,忽略过程性知识
知识与能力是构成现代人才的两大要素,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并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能力,然而并不是所有知识都能转化为能力,只有活的知识才具有能力价值,学习过程和终端结论相比,前者属于活的知识,后者属于死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倘若忽视过程的分析研究,而强求学生死记硬背结论,实属本末倒置,在生物教学中要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观察、调查、实验、收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推
理、判断和反思等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这样,学生不但通过探究过程,掌握了生物知识,还掌握了研究问题的方法。
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注入式教学法的基本特征,这种教法主要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将知识“嚼烂”喂给学生,而新的教学观点则认为,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可以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定条件,则靠教师来提供,进行指导和引导,这种方法称为“指导发现法”,也就是说,学生依据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材料、背景、器材,由教师启发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思考、问答、讨论、分析推理,综合概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这种方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由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被动地位转变为自己发现和获取知识的主动地位。
学生自己参与问题的发现、实验分析、结论的整理过程,这种重视过程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强化、提高都是颇有益处的。
三、评价观的转变
教育的评价观念的更新主要表现在应从重视终结性评价转变到重视发展功能的形成性评价上来,让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要注意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调节教与学,让评价促使学生萌生成就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改变单一由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状况,提倡学生自评与他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而教师则是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的指导者。
(2)实施教学评价,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首先要实施差异评价。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学习水平的差异,因此,在评价的标准上,要软化“班级参照”强化“自我参照”,这种因人而异的评价,具有个体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能够促进学生在对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认识中增强自信,发挥其创造潜能。
其次,要采取多种激励措施,鼓励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变“纠错”为“觅优”,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提高。
(3)应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形成的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的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数据,表达和交流能力等。
教师应结合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密切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进步状况,以及良好习惯的形成,并及时作出科学的、公正的评价。
四、问题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导致“穿新鞋,走老路”的原因。
(1)生物教师通过通识性培训,从理论上接受了新理念,但没有转化为教育教学的自觉行为,要么自觉或不自觉地回到过去教学的老路上去;要么形式主义严重,在课程上重视现象轻视本质,浮躁而不深刻,外在多于内在,为活动而活动,表面上搞得花哨,实质上是偏离教学目标。
这些教育教学行为是老师未深入学习领会现代教育理念的表现,是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表现。
(2)新的课程标准、新教材,需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支撑,尽管有一些内地生物科学教育的成功经验可以学习,但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和学校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对生物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也不一致,课程教学资源丰欠不一,面临教学中的实际困难不一样。
(3)由于受传统评价制度的影响(包括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造成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功利心日益膨胀,进而造成不少老师的短视行为,认为只要在自己任教的过程中,学生能考好过关就行,而很少在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和情感上做文章。
针对上述原因提出如下改进措施:(1)面对新课程,每位生物教师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通过学习,深刻认识教育、认识课程、认识学生、认识教学、认识自己、认识评价,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积极投身课改,大胆探索课改的途径和方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体现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2)加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以教材为基础,结合我区和学生的实际,开发教材,探讨适合西藏学生的教学和评价方法,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教育规律。
(3)组织好探究性学习,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首先,要把教材规定的探究活动做好,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要花大力气组织好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明确的探究目的,科
学的活动程序,每一步骤都要到位。
在教师指导下做好分工合作,观察记录、检测、描述都要实事求是,讨论时要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是否正确,甚至急于求得结论。
此外,在新课程教学中,课外活动已成为日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作为生物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总结,才能改变旧的教育观念,适应新的课改要求,才能尽快摆脱“穿新鞋,走老路”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