尪痹辨证治疗分析

合集下载

尪痹的治则与治法

尪痹的治则与治法

尪痹的治则与治法1.尪痹的治则补肾祛寒,化湿散风,活瘀通络,强壮筋骨。

2.尪痹的治法(1)补肾祛寒,散风化湿,活瘀壮筋骨;(2)补肾祛寒,佐以清热;(3)补肾清热,散风化湿,活络强筋骨;(4)补肾清热,化湿祛风,强筋骨,通经络。

补肾祛寒治尪汤本汤主治尪痹·肾虚寒盛证:药方以熟地、川断、补骨脂、淫羊藿、制附片、桂枝、赤白芍、知母、骨碎补、独活等20味药组成。

水煎分两次服。

每日上午9~10时服一次,晚上睡前服一次。

方解:本方以熟地、川断、补骨脂、制附片补肾祛寒,养肝肾,壮筋骨为主药。

以淫羊藿、桂枝、白芍、独活、骨碎补温补肾阳、和营卫、散风寒、壮筋强骨为辅药。

以知母、赤芍、防风等为佐药。

以牛膝引药入肾为使药。

全方共成补肾祛寒、化湿散风、活瘀通络、强壮筋骨、补肾治尪之功效。

加减法:上肢病情重者,可去牛膝,加片姜黄、羌活。

瘀血证明显者,可加红花、桃仁、苏木、制乳没。

肢体变形,弯曲挛缩,不能屈伸者,可去防风、苍术、松节等,加生苡米、白僵蚕、木瓜、伸筋草。

加减补肾治尪汤主治肾虚标热轻证。

本方以生地、川断、桂枝、白芍、知母、酒炒黄柏等19味药组成。

煎服法同补肾祛寒治尪汤。

方解:本方是仍以补肾祛寒治尪汤减去温燥之品,加入苦以坚肾,活络疏清之品,以治轻度之标热,但不能完全去掉羌活、独活、桂枝、附片等祛寒散风除湿之品(只可减量)。

因标热尚轻,不可因防治标热,而舍掉治本。

加减法:如标热明显者,可参考补肾清热治尪汤进行加减。

因本证为肾虚标热轻证,减少一些温燥之品(或去掉,或减量)即可,不可太多加入凉药,以防碍治本(补肾祛寒)。

补肾清热治尪汤主治肾虚标热重证。

药方以生地、川断、地骨皮、桑枝、秦艽、黄柏等21味药组成。

煎服法同上。

方解:本方在我国北方地区,比补肾祛寒治尪汤使用情况较少。

只有在青壮年人或又过于服用热药;或久久未能得到治疗,而郁而化热之证。

所以方中采用一些生地、地骨皮、桑枝、黄柏、秦艽等坚肾清热祛风之品。

尪痹

尪痹

尪痹的辩证施护:1、风寒湿痹:(1)主要症状: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时轻时重,以腕、肘、踝、膝等大关节受累为多见,初起可有恶风、发热等表证。

风邪偏盛者,有游走性关节痛,舌苔薄白,脉浮;寒邪偏盛者,关节疼痛部位固定,遇寒痛甚,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湿邪偏盛者,肢体关节和肌肉酸、重、痛、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

(2)施护措施○1饮食调护:饮食应荤素搭配,宜食温热食品,行痹可多吃豆鼓、蚕蛹、荆芥粥等以怯风除湿;痛痹者可多食羊肉、狗肉、乌头粥等,并可多用姜椒等;着痹者可使用薏苡仁,扁豆、赤小豆、茯苓粥等。

可适量饮用五加皮酒、木瓜酒、蛇酒等。

○2药物内治:治以企鹅风散寒、除湿通络为法。

风邪偏盛者,方选防风汤加减;寒邪偏盛者,方选乌头汤加减;湿邪兼挟风寒者,方选薏仁汤加减。

常用药有羌活、独活、防风、桂枝、薏苡仁、苍术、川乌、草乌、细辛、防己、麻黄、生姜、大枣、当归、白芍、茯苓、甘草等。

○3其他疗法:关节冷痛者可循经取穴位,行针灸、拔罐、热敷或按摩疗法。

○4药后观察:观察、记录疼痛的部位、性质,局部皮肤的状态,并注意观察体温、心率、血压等变化。

若用川乌、草乌等有毒症状时,须严密观察药后反应,如患者出现唇舌发麻、手足麻木、恶心、心慌、脉迟等中毒症状,应立即停药,报告医生,并协同抢救。

○5康复指导:患者疼痛剧烈时以卧床休息为主,安置适合的卧位,局部避免受压。

汤剂宜温服,药后盖被安卧,休息。

2、风湿热痹(1)主要症状: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或多个关节,活动不便,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可有皮下结节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浮数或滑数。

(2)施护措施○1饮食调护:宜食清淡、富有营养、易消化之品,多食蔬菜、瓜果和清凉饮料,如丝瓜、苋菜、冬瓜、香蕉、西瓜、果汁、绿豆汤。

禁忌肥甘厚味与辛辣、生冷之物。

尪痹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尪痹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尪痹病(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尪痹病是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年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炎(≥6周)。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炎(≥6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

⑤皮下结节。

⑥手X线改变。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

有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二)证候诊断1.风湿痹阻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冷痛,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关节拘急,局部畏寒,得寒痛剧,得热痛减,皮色不红,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脉沉细涩或沉滑。

5.气血两虚证:关节肌肉痠痛无力,活动后加剧,或肢体麻木,筋惕肉瞤,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6.肝肾不足证: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关节发凉,畏寒喜暖,舌红,苔白薄,脉沉弱。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疗法根据病情,可辨证选取肩髃、肩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昆仑、太溪、解溪等穴位;或根据疼痛肿胀部位采取局部取穴或循经取穴。

针刺时根据寒热虚实不同配合针刺泻法、补法,或点刺放血、穴位注射。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风湿痹阻证治法: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尪痹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尪痹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尪痹病(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

尪痹病是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 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年ACR/EULA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98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炎(》6周)。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炎(》6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

⑤皮下结节。

⑥手X 线改变。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

有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二)证候诊断1. 风湿痹阻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2. 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冷痛,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关节拘急,局部畏寒,得寒痛剧,得热痛减,皮色不红,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缓或沉紧。

3. 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 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脉沉细涩或沉滑。

5. 气血两虚证:关节肌肉痠痛无力,活动后加剧,或肢体麻木,筋惕肉瞤,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6. 肝肾不足证: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关节发凉,畏寒喜暖,舌红,苔白薄,脉沉弱。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疗法根据病情,可辨证选取肩髃、肩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昆仑、太溪、解溪等穴位;或根据疼痛肿胀部位采取局部取穴或循经取穴。

针刺时根据寒热虚实不同配合针刺泻法、补法,或点刺放血、穴位注射。

痹病证治——焦树德教授临证经验

痹病证治——焦树德教授临证经验
⑷补肾强督调肝汤:适用于邪及肝肺证,骨碎补18g,补骨脂12g,川断18~20g,川牛膝10~12g,泽兰15g,金狗脊30g,地鳖虫6~9g,鹿角镑6~10g(或胶6g,、霜12g),白蒺藜10~12g,炒枳壳10~12g,片姜黄10~12g,桂枝15g,赤、白芍各12g,知母15g,制附片9~12g,炙麻黄3~6g,干姜3~6g,羌、独活各12g,白僵蚕12g,炒白术10g。
⒉痹病的治疗:
⑴行痹:以祛风蠲痹法,常用蠲痹汤、防风汤随证加减。同时根据前人的经验“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在处方中佐以活血之品。还须注意“疏风勿燥血”,处方中用赤白芍、当归以益血。
⑵痛痹的治疗:以散寒除痹法,常用千斤乌头汤、甘草附子汤等随证加减。在选药上要考虑寒邪阴凝闭涩,非大辛大热之品,不能驱散。并应结合古人“真阳煦熙,寒凝可释”的理论,在处方中佐用补肾阳的药物。在用药时,为做到“温散不助火“,如有小便黄、舌尖红者,可加黄柏,既可苦以坚肾,有可防温热药化火。
⒊大偻的常见证候:肾虚督寒证,邪郁化热证,痹连肢节证,邪及肝肺证。
⒋大偻的治疗:以补肾强督为主,佐以祛寒化湿,通活血脉,强壮筋骨。邪郁化热证,佐用苦以坚肾,化湿清热之品;痹连肢节证,加疏风、散寒、通利关节、活血通络之品;邪及肝肺证,佐用调肝理肺之品。
⑴补肾强督治偻汤:适用于肾虚督寒证,骨碎补18g,补骨脂12g,熟地15g,淫羊藿12g,金狗脊30g,鹿角镑(或片、霜)6g,羌活12g,独活10g,川断18g,杜仲20g,川牛膝12g,泽兰15g,地鳖虫6~9g,桂枝15g,赤、白芍各12g,知母15g,制附片12g,炙麻黄6g,干姜6g,白术9~10g,威灵仙15g,白僵蚕12g,炙山甲6g,防风12g,生薏苡仁30g。
⑶着痹的治疗:以化湿蠲痹法,常用补土燥湿汤、薏苡仁散、薏苡仁汤等随证加减。治疗时结合前人“脾健湿邪可去,气旺顽麻自除”的理论,在祛湿疏风散寒之外,还要兼以健脾益气之品。并且风药也有胜湿的作用。

焦树德教授治疗尪痹(类风湿)经验体会之一(概论部分)

焦树德教授治疗尪痹(类风湿)经验体会之一(概论部分)

焦树德教授治疗尪痹(类风湿)经验体会之一(概论部分)尪痹的辨证论治一、廷痹的名义“尪”字与“尪”、“尩”、通。

其意指足跛不能行、胫曲不能伸、骨质受损、身体羸弱的废疾而言。

例如《辞源》中注解说:“骨骼弯曲症。

胫、背、胸弯曲都叫”。

《金匮要略》中所说:“诸肢节疼痛,身体廷羸……”,就是指关节、肢体弯曲变形,身体羸弱、不能自由行动而渐成的废疾。

“痹”即《内经》“痹论”所谈的痹痛。

对于肢体变形、关节肿大、僵化、筋缩肉卷、不能屈伸、骨质受损的痹痛病,古代医家尚缺乏系统的论述和统一的名称。

有的叫骨痹、肾痹,有的称历节、顽痹,有的则称鹤膝风、骨槌风等。

本人在学习、继承前人各种论述的基础上,参考近代文献,结合多年临床体会,对这种痹病的因、证、脉、治,进行了归纳整理,统称之为“痹”,以区别行痹、痛痹、著痹。

通过临床应用,不但感到应用方便,并且便于深入认识本病的病因病机及发病特点,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找出它的诊治规律。

1981年12月在武汉“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成立暨首届学术交流会”上,焦老以“痹刍议”为题,向全国中医内科同道发表了论文,1983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痹病学组采用了这一新病名,并以论文中提出的药方为主,稍事加减,制成“廷痹冲剂”,组织全国27个省市中医研究单位,进行了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经国家批准由辽宁省本溪市第三制药厂成批生产,现已行销国内外,受到廷痹患者的欢迎,并被评为国优产品,而曾获得“金杯奖”等多种奖励。

从临床实际来看,廷痹不但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而且也可以包括西医学中其他一此有关节疼痛、变形的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大骨节病、结核性关节炎等,但其中以类风湿性关节炎最为多见,故本文所谈的痹主要指类风湿性关节炎而言。

二、前人关于类似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论述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来看,它可以包括在中医学的“痹”病中。

古代中医书、中,有不少类似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论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

例如《素问·痹论》中说:“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

尪痹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尪痹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尪痹病(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与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尪痹病就是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得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得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与2009年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得“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得关节炎(≥6周)。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炎(≥6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

⑤皮下结节。

⑥手X线改变。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

有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二)证候诊断1、风湿痹阻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冷痛,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关节拘急,局部畏寒,得寒痛剧,得热痛减,皮色不红,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脉沉细涩或沉滑。

5、气血两虚证:关节肌肉痠痛无力,活动后加剧,或肢体麻木,筋惕肉瞤,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6、肝肾不足证: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关节发凉,畏寒喜暖,舌红,苔白薄,脉沉弱。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疗法根据病情,可辨证选取肩髃、肩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昆仑、太溪、解溪等穴位;或根据疼痛肿胀部位采取局部取穴或循经取穴。

针刺时根据寒热虚实不同配合针刺泻法、补法,或点刺放血、穴位注射。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风湿痹阻证治法: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刘泽延中医治疗尪痹的临证体会

刘泽延中医治疗尪痹的临证体会

刘泽延中医治疗尪痹的临证体会类风湿性关节炎(RA)属结缔组织病。

临床上以对称性手、腕、足等小关节变形、疼痛、活动受限、僵硬为特点,当累及软骨和骨质时,可导致关节结构的破坏、畸形和功能障碍。

此病归属于中医学的“尪痹”、“顽痹”、“历节风”等范畴。

笔者在临床上运用中医辩证治疗本病,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体会简介如下。

1.中医辩证论治1.1.风寒湿痹:此型多为早、中期患者,关节肿大变形,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自汗恶风,或痛有定处,得温痛减,遇寒痛增,或酸楚沉重,麻木不仁,苔白,脉弦紧或濡,或浮。

治以温阳散寒,祛风除湿,益气和营,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医学心悟》)蠲痹汤合防已黄芪汤加减。

处方:附子10g、川乌10g、桂枝15g、细辛4g、防风18g、防已18g、秦艽20g、羌活20g、独活20g、海风藤25g、松节20g、寻骨风18g、蕲蛇15g、黄芪30g、白术18g、炙甘草15g、白芍30g、当归20g、川芎10g、知母8g。

若肌肤关节麻木重着加萆薢、苡仁、苍术;痛在上肢者加威灵仙、姜黄、蒺藜;痛在下肢者加牛膝、木瓜、川断;伴腰背痠痛,多与肾气不足有关,可酌加川断、杜仲、桑寄生、骨碎补、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等。

1.2.风湿热痹:此型多属活动期,常见反复低热,肢体关节疼痛,痛处肿胀焮红灼痛,得冷稍舒,筋脉拘急,或见皮下结节,或皮下红斑,口渴,心烦,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以祛风除湿,清热通络,方用自拟清痹汤。

处方:防已20g、白术25g、苍术25g、苡仁30g、蚕砂15g、寒水石20g(先煎)、知母15g、黄柏10g、赤芍25g、秦艽15g、桂枝8g、水牛角18g(先煎)、鳖甲8g(先煎)、地龙18g、乌梢蛇18g、青风藤20g、忍冬藤20g、鸡血藤20g、络石藤20、牛膝25g。

若关节肿胀明显者,加泽兰、泽泻、木通、萆薢;疼痛较重者,加海桐皮、姜黄、木瓜;如疼痛日轻夜重者,可加入增液汤;发热甚者,加青蒿、地骨皮、石膏(或寒水石易为石膏);肝肾亏损则加补肝肾、强筋骨之品,如桑寄生、川续断、杜仲等。

尪痹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技术方案

尪痹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技术方案

尪痹病(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尪痹病是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年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炎(≥6周)。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炎(≥6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

⑤皮下结节。

⑥手X线改变。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

有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二)证候诊断1.风湿痹阻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冷痛,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关节拘急,局部畏寒,得寒痛剧,得热痛减,皮色不红,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脉沉细涩或沉滑。

5.气血两虚证:关节肌肉痠痛无力,活动后加剧,或肢体麻木,筋惕肉瞤,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6.肝肾不足证: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关节发凉,畏寒喜暖,舌红,苔白薄,脉沉弱。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疗法根据病情,可辨证选取肩髃、肩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昆仑、太溪、解溪等穴位;或根据疼痛肿胀部位采取局部取穴或循经取穴。

针刺时根据寒热虚实不同配合针刺泻法、补法,或点刺放血、穴位注射。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风湿痹阻证治法: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尪痹辨证论治——焦树德治疗尪痹经验

尪痹辨证论治——焦树德治疗尪痹经验
桂枝 、附片等祛风寒湿之药。在临床 本方主治湿热伤 肾证 。四肢屈伸
通 收 扬 ・
i 羁 r 下 _ H , 一 骂
不 前有 针 欠定 的际 , 关 灸 位 位 国 久

熬 } 淤I A } , I : k ! } t 4 ' F Q I k " + - y } i 7 ' u Y
1项 灸 标 制 工 , 续 动中 2针 国 的 定 作 继 推
医药标准化建设的步伐。 一
中 社 医 2 0
名 老 中 医 经 验
CHN S COMMU I D T S IE E NT Y OC OR
旭痹辨证论治

穆博
焦树德治疗旭痹经验
证多,寒证少见。
102 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 301
化热之证。此证虽时有所见,但较肾 虚寒盛证少见。 肾虚标热重证 此证关节疼痛 而热,肿大变形,用手扣之,肿痛之
蹲困难者,可加泽兰 1-18 2 5,白芥子 6 8 -9 ,苍耳子 6 8 -9 ,苍术 9 ,五加 g 冲服) 。舌苔白厚腻者去熟地,加砂仁 皮9。汗多可减麻黄。腰痛明显,以 g 3 g -5 或蕾香 1 摊。脾虚不运、院胀纳 腰脊强痛为主者,可加补骨脂 18 2,制 呆者去熟地 ,加陈皮、焦麦芽、焦神 草乌 3,干姜 3 g g -6。略见热象者, 曲各 lg o。本方最常用,主治肾虚寒盛 改熟地为生地,加炒黄柏 18 2,秦苏 证。 2。骨关节见损者,可加寻骨风 5, g 加减补肾治旭汤:生地 1-2g 5 0, 18 自 然铜 9 ( g先煎) 。 川续断 1-1g 5 9,骨碎补 1g 5,桑寄生 补肾清化治旭汤:骨碎补 1- 5 3g 0,补骨脂 6,桂枝 6 g g -9,白芍 2g 0,川断 1-2g 0 0,怀牛膝 9 2, -1g 1g 5,知母 1 ( 2 酒炒) g ,黄柏 1g 2,威 黄柏 9 - 8 ^1 ,苍术 1g 2 2,地龙 9,秦 g 灵仙 1-1g 2 5,炙L甲9,羌、独活 b g 笼 1-1g 2 8,青篙 1 ̄ g 0 ,稀签草 1 5 各 9,红花 9,制附片 3 g g g -5,忍冬 0,络石藤 3g 0,青风藤 1-2g 5 5, 藤 3g 0,络石藤 2-3g 0 0,地鳖虫 9, 3g g 防己 lg o,威灵仙 1-1g 0 5,银柴胡 伸筋草 3g 0,生慧米 3g 0。本方以上方 lg o,获等 1-3g 5 0,羌、独活各 9, g 减去温燥之品,加入苦 以坚肾、活络 -9,生慧米 3g 0. 疏筋之品,但未完全去掉羌活、独活、 炙山甲6 g

『痹证』痹病的辨证论治

『痹证』痹病的辨证论治

『痹证』痹病的辨证论治痹病的辨证论治辨病邪偏胜风寒湿热为病各有偏胜,根据临床主症特征,分辨主导病邪。

如游走不定而痛者为风邪胜;疼痛剧烈,遇冷加重,得热则减者,寒邪为胜。

一、辨证要点1、辨病邪偏胜风寒湿热为病各有偏胜,根据临床主症特征,分辨主导病邪。

如游走不定而痛者为风邪胜;疼痛剧烈,遇冷加重,得热则减者,寒邪为胜;重着固定,麻木不仁者湿邪为胜;病变处掀红灼热,疼痛剧烈者热邪为胜;病变处有结节、肿胀、瘀斑或肢节变形者,为痰瘀阻痹。

2、辨别虚实根据病程长短及全身状况辨别虚实。

一般突然发病,或发病虽缓,但病程短者多为实证。

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多虚实夹杂。

疲乏少动者多气虚;面色觥白,心悸者多血虚;肌肉麻木,肢节屈伸不利者多肝虚筋失所养;骨节变形,腰膝酸软,多肾虚骨痹不已。

二、治疗原则本病为邪气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故祛邪活络、缓急止痛为本病的治疗原则。

因邪气杂至,祛风、散寒、除湿、清热、祛痰、化瘀通络等治法应相互兼顾,因邪气有偏胜,祛邪通络又各有重点。

正气不足是本病的重要病因,久病耗伤正气而虚实夹杂者,应扶正祛邪,且扶正有助祛邪。

风邪胜者或久病人络者,应佐养血之品,正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寒邪胜者,应佐助阳之品,使其阳气旺盛,则寒散络通;湿邪胜者,佐以健脾益气之品,使其脾旺能胜湿;热邪胜者,佐以凉血养阴之晶,以防热灼营阴而病深难解。

益气养血、滋补肝肾是虚证、顽痹的重要治法。

三、分证论治行痹症状:肢体关节、肌肉酸痛,上下左右关节游走不定,但以上肢为多见,以寒痛为多,亦可轻微热痛,或见恶风寒,舌苔薄白或薄腻,脉多浮或浮紧。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药:宣痹达经汤。

方以蜂房、乌梢蛇、土鳖虫、螳螂通经活络以宣痹;威灵仙、羌活、防风、秦艽、稀莶草、青风藤疏风祛邪;当归养血活血;穿山甲搜剔络脉瘀滞。

若以肩肘等上肢关节为主者,为风胜于上,可选加羌活、白芷、桑枝、威灵仙、姜黄、川芎祛风通络止痛。

若以下肢关节为主者,为湿胜于下,选加独活、牛膝、防己、萆藓、松节等祛湿止痛。

尪痹中医辨治心得体会

尪痹中医辨治心得体会

内蒙古中医药第39 卷2020 年 8 月第8 期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9 No.8 202077虺痹中医辨治心得体会郭婕1董秋梅y(1.内蒙古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110;2.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110)摘要介绍笔者师从董秋梅教授期间对于治疗尨痹之心得体会,当以辨病与辨证论治为基本原则,谨守病因病机,以补益肝肾 为本,寒热辨治为纲,并加以健脾益气。

同时注重对药的使用,适当选用虫类药以提高疗效,注重调畅情志及功能锻炼,以善其后。

关键词旭痹;心得体会;辨病;辨证;董秋梅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20)08-0077-03Experience in identifying and treating rheumatoid arthritisGUO Jie1DONG Qiu-mei2(1.College of graduate,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Inner Mongolia,Hohhot010110;2.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Inner Mongolia,Hohhot 010110)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my experience of treating rheumatoid arthritis during study with professor Dong Qiumei.The principles are identify disease and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following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To tonify liver and kidney is fundamental,to distinguish between heat and cold as the guidelines,and invigorating spleen and supplementing qi.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medicine with appropriate selection of insect drugs to improve the efficacy and pay attention to regulate emotion and function exercise to improve the future.[Keywords] Rheumatoid Arthritis(Wangbi);experience;Dong Qiumei痹证的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痹论》提出“风寒 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尪痹病的辨证施护体会

尪痹病的辨证施护体会

尪痹病的辨证施护体会尪痹病是中医临床疑难杂症之一,近十年来我院风湿病科及关节病科共收治了数十例尪痹病患者,住院期间经中医的辨证施治及综合护理,病情均得到较好的控制,现将我们的辨证施护的体会介绍如下:1、一般生活护理对能生活处理者,要尽量做一些活动,量力而行,使得全身关节得到锻炼,增加肌力、耐力,另对患者的坐卧立行睡的姿势和四肢体位的安放给予指导,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姿势。

力所能及的活动有:手握健球或把玩核桃、手握转环或脚踏转圈、脚滚圆木、踏自行车等,以锻炼关节,但要有度。

此外,对尪痹重证长期卧床者,要勤翻身,防止褥疮发生;对关节严重畸形发生功能障碍者,需防止跌仆、骨折等。

对产生严重并发症心功能不全者,要及时请心脏科会诊。

这类患者由于关节的病变,活动受限,所以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宁静、舒适、安全、通风的居住环境,注意保暖,以防感冒,对于心脏并发症患者,与之交谈时要轻声细语。

2、情志护理祖国医学认为五脏产生七情,七情应五脏。

七情过则会损伤五脏,喜伤心、悲伤肺、怒伤肝、思伤脾、惊恐伤肾。

五脏又是相生相克的,所以情志的调护对尪痹的康复和控制至关重要。

尪痹病人的病态心理有二类。

一是自卑颓废心理,因此病发展由轻症逐渐加重,治疗经历较多,一般取效不多或无效,所以这部分病人大都数对自己的病情失去治疗信心,呈现一种自卑绝望厌世的心理活动,精神颓废,反应迟钝,不想吃渴等,针对于此,我们和医者一起反复讲述病情的发展状况,告知患者这种病发展非常缓慢,要正确对待,因为关节畸形不是绝症,身体内的各脏器很正常,即使有心脏并发症,也是一个缓慢发展过程,耐心开导病人,从而提高其自信心,使其情志畅达,气血平和,积极配合治疗,方能提高疗效。

二是一种焦虑依赖心理,尪痹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的畸形肿痛,丧失了劳动力和一部分的生活能力,严重的可能发生心脏病等并发症,所以焦虑烦躁,到处求医问药,恐慌不定,更有甚者求助神仙等;还有人认为自己不能活动,依赖心理很严重,时刻依赖家人甚至要求家人时时陪伴身旁。

尪痹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尪痹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尪痹病〔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尪痹病是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21年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炎〔≥6周〕。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炎〔≥6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

⑤皮下结节。

⑥手X线改变。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

有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二〕证候诊断1.风湿痹阻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冷痛,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关节拘急,局部畏寒,得寒痛剧,得热痛减,皮色不红,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脉沉细涩或沉滑。

5.气血两虚证:关节肌肉痠痛无力,活动后加剧,或肢体麻木,筋惕肉瞤,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6.肝肾缺乏证: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关节发凉,畏寒喜暖,舌红,苔白薄,脉沉弱。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疗法根据病情,可辨证选取肩髃、肩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昆仑、太溪、解溪等穴位;或根据疼痛肿胀部位采取局部取穴或循经取穴。

针刺时根据寒热虚实不同配合针刺泻法、补法,或点刺放血、穴位注射。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风湿痹阻证治法: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痹证的辩证分型和治疗

痹证的辩证分型和治疗

痹证的辩证分型和治疗痹,是闭阻不通的意思。

痹证,是指风、寒、湿三种邪气,或风、热、湿三种邪气汇集共同侵入人体,痹阻经络、关节,引起肢体、关节疼痛、酸麻等证。

包括风湿病、肌肉风湿、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患。

痹证的发生原因:主要由于机体虚弱,卫外阳气不足,抗病能力低下,风、寒、湿三种邪气汇集在一起,乘虚共同从皮毛侵入人体,痹阻经络,留滞在关节,气血流通不畅,“不通则痛。

”遂构成风寒湿痹。

但风寒湿痹虽然是同时感受风、寒、湿三种邪气所构成的,而这三种邪气侵入人体时,是有偏多偏少的,因而它的病变表现是略有不同。

例如风是阳邪,它的性质是流动的,如果是风邪偏多,寒湿两邪偏少的,则游走性疼痛比较明显,叫做风痹,又称行痹;寒是阴邪,它的性质是凝闭的,如果是寒邪偏多,风湿两邪偏少的,气血被寒邪凝闭不得宣通,故局部疼痛比较剧烈,叫做寒痹,又称痛痹;湿也是阴邪,它的性质是重浊滞着的,如果是湿邪偏多,风寒两邪偏少的,因湿邪滞着,侧表现局部肿痛酸麻比较明显,叫做湿痹,又称着痹。

同时,风、寒、湿三邪侵入人体后,虽然是构成风寒湿痹,但这并不是一成一变的。

因为它会由于正邪斗争,或患者体质偏热与及通过治疗等种种原因,则可以化热,便转化为风热湿痹;但风热湿痹也可由于直接感受风、热、湿三邪所致的。

痹阻经络留滞关节气血不畅风→风多寒湿少一游性风痹——行痹3化热湿→寒多风湿少→疼痛较剧→寒痹——痛痹痹→湿多风寒少→肿痛酸麻→湿痹——着痹)辨证分类和治疗:关于痹证的辩证分类,文献上未有统一的意见,有把风寒湿痹划分为风痹、寒痹、湿痹三个类型。

风寒湿痹病变的表现,虽有差异,但这样分类是值得研究的。

因为构成风寒湿痹的原因,并不是一种邪气独自侵入,而是三种邪气汇集在一起共同侵入才可构成的。

所以它的临床证状是三种证状同时出现的。

例如游走性疼痛,本应属风痹,但寒痹、湿痹也有游走性痛;又如剧烈疼痛,本应属寒痹,但风痹、湿痹也均有剧烈疼痛,痛到什么程度才属寒痹?没有标准,是很风·寒·湿,毛风·热·湿/皮→风热湿痹抽象的;再如肿痛明显,本应属湿痹,但风痹、寒痹也有关节肿痛。

焦树德临床经验选登之十一再谈尪痹的辨证论治

焦树德临床经验选登之十一再谈尪痹的辨证论治

清热利湿, 化瘀泻浊通络。文教授采用火针放血疗法, 并
作者简介: 申海莉 (#).# 0 ) , 女, 主治医师, 硕士研究生。擅长于 中西医结合治疗代谢性疾病。
肿、 热、 痛及活动受限 & 日, 于 &’’# 0 #’ 0 ’. 来我院门诊就 诊。患者自诉已有 $ 年的痛风反复发作史, 曾确诊为 “痛
是穴为主, 均取患侧穴。 &1#1#1& 操作 后, 将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由通红转白亮时对准穴位速刺 疾出, 深度为 ’ " , % # 寸。每次治疗总出血量控制在 #’’ 23 以内, 每周 # 次。关节局部肿胀明显者, 可在患部散刺数 针, 使炎性渗出物排出。 &"#"& 痛风舒胶囊 药物组成: 大黄、 泽泻、 车前子、 川牛 膝、 汉防己 (由青海绿色药物研究所制备, 每粒相当于生药 。服法: 每次 & 粒, 每日 , 次, 饭后 ,’ 245 时服, # () &’ 日 为 # 个疗程。 & "& 间歇期 多为痛风反复发作, 致肝肾脾虚, 湿浊瘀 阻, 气血不畅。患者血尿酸值高于正常。治宜补肝肾脾、 祛湿泻浊, 化瘀通络。文教授在饮食、 一般治疗的同时, 采 用痛风舒胶囊内服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 , ,"# 病案举例 陈某, 男, 右足第—跖趾关节红、 $& 岁。因右踝关节、
文绍敦教授内外合治、 针药并用治疗痛风经验
申海莉 王玉凤 威海 &+!!’’)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
【关键词】 痛风; 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 - $*) "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0 &+#) (&’’!) ## 0 *’+ 0 ’& 文绍敦教授系青海医学院中医专业教授、 主任医师、 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尤擅长于痛风的治 疗。他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 采用火针放血外治和自制的 痛风舒胶囊内服, 针药并用治疗痛风, 取得了很好的临床 疗效。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 病因病机 痛风是一组因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 高尿酸血症 是其重要的生化基础。属于中医痹证、 历节范畴。文绍敦 教授认为痛风是由于湿浊瘀阻, 留滞关节经络, 若遇外因 触动, 如局部关节损伤、 穿紧鞋、 走路多、 饱餐、 饮酒、 过度 劳累、 感受风寒湿邪等, 引发内伏血分之浊毒, 浊毒阻滞脉 络, 气血运行不畅, 不通则痛。浊毒浸渍于关节肌肉, 致痛 风反复发作。痛风根据其临床表现不同分为急性期和间 歇期。 & & "# 治疗方法 急性期 多为湿热浊毒瘀滞经络, 不通则痛。治宜 结合痛风舒胶囊内服, 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 &"#"# &1#1#1# 火针放血疗法 选穴 主穴为行间、 太冲、 内庭、 陷谷, 配穴以阿 患 者 取 坐 位, 双 足 垂 地, 穴位常规消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尪痹辨证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尪痹辨证治疗的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3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西医治疗组临床治愈10例,显效65例,有效52例,无效33例,总有效率72%。

综合治疗组临床治愈30例,显效70例,有效5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6%。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临床治疗中应详细判断病情和临床症候,判断急性发作或稳定状态,合理调配药物,已达到最佳临床效果。

【关键词】尪痹;辨证
尪痹属于骨痹、筋痹和肾痹的范畴,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沉重及游走窜痛,疼痛多表现为昼轻夜重,痛发骨内的特点,且易反复发作,日久不愈,临床治疗较为困难[1]。

本文根据尪痹的临床特征进行辨证施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20例,均符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尪痹”诊断疗效标准。

其中男105例,女215例;年龄25~75岁,病程1~10年。

随机将320例尪痹患者分为综合治疗组160例,西医治疗组16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程度上无差异,临床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分型风寒湿阻型主症;风湿热毒型主症;痰浊阻络型主症;瘀血凝滞型主症;气血亏虚型主症;肝肾阴虚津伤型主症;寒热虚实错杂型主症。

1.3 治疗西医治疗组采用西药基础治疗应用;综合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3.1 基础治疗应用芬必得、扶他林、萘普生、糖皮质激素强的松。

1.3.2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根据临床表现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进行辩证论治,具体见表1。

1.4 疗效判定判定标准[2]:临床治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主要理化指标结果基本正常;显效:全部症状消除或主要症状消除,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理化指标基本正常;有效:主要症状、体征基本消除,主要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或明显进步,主要理化指标有所改善;无效:和治疗前比较各方面均无改善。

2 结果
本组均经规范治疗三个月后进行疗效判定。

西医治疗组160例中,临床治愈10例,显效65例,有效52例,无效33例,总有效率72%。

综合治疗组160例中,临床治愈30例,显效70例,有效5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6%。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现代医学中的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表现较为符合归属于尪痹的范畴[3,4]。

中医学认为邪气侵入人体后常常发生“从化”而使病证产生转变。

即“从阴化寒,从阳化热”。

这一疾病转化机制,源出于《内经》,仲景先师首先运用于临床,后世医家也有论述。

清代《医宗金鉴•伤寒心法
要诀》中对从化理论,做了具体完整的概括,并做了阐述。

诊治痹,当然也不例外,痹虽然以寒湿之邪深侵入肾为主要病机,但是再结合“从化理论”来分析,有的“从阴化寒”而见寒盛证,有的“从阳化热”而见化热证,因此在观察、认识和理解痹的病因病机与发生发展、证候变化时,不但要注意深入理解“合”字的深刻涵义,还要注意运用“从化理论”去辨证分析,才能更好地体会痹各个不同阶段的不同的证候变化。

3.2 病因病机过去只讲到三种常见证候:肾虚寒盛证;肾虚标热轻证;肾虚标热重证。

这三种证候比较寒冷的地域,或气候有寒有热以及多寒少热国家。

寒邪深侵入肾为疾病之本,不同程度的化热之证为疾病之标[5]。

肾虚、寒湿深侵入肾;冬季寒盛,肾气当令,同气相感,深侵入肾;复感三邪,内舍肾肝;肾督两虚,寒袭督脉,肾督同病。

病因病机为:冬季寒盛,感受三邪,肾气应之,寒袭于肾;复感三邪,内舍肾肝;风寒湿邪,经输合穴,内侵肝肾。

主要是风、寒、湿邪闭经络.气血瘀滞湿聚成痰,痰瘀互结深人筋骨,久之内合肝肾诸脏,致肝肾两虚;肝主筋,肾主骨,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肝藏血,精血同源,肝肾亏虚则筋骨失养,外邪易犯,痹阻经络,流注关节,气血不行,关节闭塞,临床上出现筋骨酸楚,或麻木、疼痛,甚则变形、强直、僵硬等。

风淫为诱发之邪又始终潜藏于筋骨,毒邪为致病主因且贯穿于病之全程,痰浊为再生病邪肿胀木重是其所为,瘀血为血淤变生僵硬疼痛为其所致。

临床治疗中应详细判断病情和临床症候,判断急性发作或稳定状态,合理调配药物,已达到最佳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9.
[2]穆博.旭痹辨证论治治疗旭痹经验.中国社区医师,2007,23(2):37.
[3]路志正,焦树德.实用中医风湿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56.
[4]肖泓,吴生元.辨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经验.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4):1.
[5]曹忠贞.治疗旭痹经验.中医杂志,2000,41(7):3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